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8
1
作者
汪方
唐昊
+4 位作者
王秋根
党瑞山
杨庆
黄会龙
郭晓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为髋臼上方置钉进行骨盆外固定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对20例40侧尸体骨盆的髂前下棘区域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与股动脉、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旋髂深动脉等毗邻血管神经的距离。对髋臼上置钉的钉道进行测量...
目的:为髋臼上方置钉进行骨盆外固定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对20例40侧尸体骨盆的髂前下棘区域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与股动脉、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旋髂深动脉等毗邻血管神经的距离。对髋臼上置钉的钉道进行测量.获取钉道的长度、宽度。钉道与髋臼边缘及坐骨大切迹的距离等。所得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髂前下棘为股直肌起始部,表面为髂肌覆盖,缝匠肌由外上至内下斜行越过髂前下棘外下方。男性股动脉位于髂前下棘内侧(27.54±3.53)mm,女性为(27.15±0.81)mm;男性股神经位于髂前下棘内侧(17.61±3.47)mm,女性为(19.26±4.21)mm。男性股外侧皮神经位于髂前下棘外侧(23.24±5.33)mm,女性为(17.82±3.26)mm;男性旋髂深动脉位于髂前下棘上方(16.26±1.77)mm,女性为(14.06±2.16)mm。男性髋臼上钉道长度为(147.76±7.39)mm,女性为(142.75±6.36)mm;男性钉道位于髋臼上方(25.10±4.43)mm,女性为(19.35±3.54)mm;男性钉道位于坐骨大切迹上方(25.01±3.61)mm,女性为(21.34±3.17)mm。结论: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手术,应选取在腹股沟韧带外侧1/14下方约1cm处作一平行切口,采用纵形钝性劈开髂肌的方式,以套筒保护下在髂前下棘处置入固定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由髂前下棘到髂后上棘间的钉道为一完整连续的骨性钉道,可为骨盆外固定提供足够的钉道长度和同定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
髂前下棘
髋臼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髂前下棘的解剖及其在骨盆骨折外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汪方
党瑞山
+4 位作者
王秋根
唐昊
黄会龙
郭晓丹
杨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7-569,共3页
目的:对髂前下棘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骨盆外固定钉直径的选择和微创置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2例44侧骨盆的髂前下棘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横、矢径,以及体表投影等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应用于26例骨盆...
目的:对髂前下棘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骨盆外固定钉直径的选择和微创置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2例44侧骨盆的髂前下棘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横、矢径,以及体表投影等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应用于26例骨盆骨折外固定手术。结果:男性髂前下棘横、矢径分别为(12.23±1.91)mm和(20.09±2.43)mm;女性分别为(11.05±1.56)mm和(19.25±1.85)mm。男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9.49±7.66)mm,内侧(21.79±6.48)mm;在耻骨结节上方(51.70±9.31)mm,外侧(67.74±5.36)mm。女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3.74±8.89)mm,内侧(16.86±8.92)mm;在耻骨结节上方(43.93±9.04)mm,外侧(70.16±6.39)mm。依据本研究数据对26例骨盆骨折髋臼上方行外固定手术,有效的减少术中放射学暴露和手术时间。结论:根据解剖学测量数据进行固定钉选择和术中定位,使得髋臼上置钉外固定支架可迅速准确实施,适应骨盆骨折急诊处理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前下棘
骨盆骨折
外固定
髋臼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尚政
苏伟
+2 位作者
谢能峰
何肖丞
郭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更佳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近期防腐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3的骨盆标本,保留双侧骶髂关节、双侧...
目的通过比较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更佳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近期防腐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3的骨盆标本,保留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后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结节韧带及完整的耻骨联合。将骨盆标本置于AG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耻骨联合切开,伴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切断,模拟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B1损伤;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④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结果完整骨盆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小,为(0.125±0.024)mm。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无固定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大,为(4.589±0.366)mm。钉棒系统和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Tile B1损伤模型,均可显著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恢复部分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其中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耻骨联合位移为(0.626±0.097)mm,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为(1.022±0.095)mm,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钉棒系统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髋臼上外固定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钉棒系统
髋臼上外固定架
TILE
B1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8
1
作者
汪方
唐昊
王秋根
党瑞山
杨庆
黄会龙
郭晓丹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7-380,共4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攻关基金(074119633)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08JCl412800)
文摘
目的:为髋臼上方置钉进行骨盆外固定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对20例40侧尸体骨盆的髂前下棘区域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与股动脉、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旋髂深动脉等毗邻血管神经的距离。对髋臼上置钉的钉道进行测量.获取钉道的长度、宽度。钉道与髋臼边缘及坐骨大切迹的距离等。所得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髂前下棘为股直肌起始部,表面为髂肌覆盖,缝匠肌由外上至内下斜行越过髂前下棘外下方。男性股动脉位于髂前下棘内侧(27.54±3.53)mm,女性为(27.15±0.81)mm;男性股神经位于髂前下棘内侧(17.61±3.47)mm,女性为(19.26±4.21)mm。男性股外侧皮神经位于髂前下棘外侧(23.24±5.33)mm,女性为(17.82±3.26)mm;男性旋髂深动脉位于髂前下棘上方(16.26±1.77)mm,女性为(14.06±2.16)mm。男性髋臼上钉道长度为(147.76±7.39)mm,女性为(142.75±6.36)mm;男性钉道位于髋臼上方(25.10±4.43)mm,女性为(19.35±3.54)mm;男性钉道位于坐骨大切迹上方(25.01±3.61)mm,女性为(21.34±3.17)mm。结论: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手术,应选取在腹股沟韧带外侧1/14下方约1cm处作一平行切口,采用纵形钝性劈开髂肌的方式,以套筒保护下在髂前下棘处置入固定钉,避免损伤周围组织。由髂前下棘到髂后上棘间的钉道为一完整连续的骨性钉道,可为骨盆外固定提供足够的钉道长度和同定强度。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外固定支架
髂前下棘
髋臼上
Keywords
pelvic fracture
external fixation
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supraacetabular
分类号
R683.41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髂前下棘的解剖及其在骨盆骨折外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汪方
党瑞山
王秋根
唐昊
黄会龙
郭晓丹
杨庆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
第二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出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7-569,共3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攻关基金项目(074119633)
文摘
目的:对髂前下棘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骨盆外固定钉直径的选择和微创置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2例44侧骨盆的髂前下棘进行观察测量,获取髂前下棘横、矢径,以及体表投影等数据,按性别分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应用于26例骨盆骨折外固定手术。结果:男性髂前下棘横、矢径分别为(12.23±1.91)mm和(20.09±2.43)mm;女性分别为(11.05±1.56)mm和(19.25±1.85)mm。男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9.49±7.66)mm,内侧(21.79±6.48)mm;在耻骨结节上方(51.70±9.31)mm,外侧(67.74±5.36)mm。女性髂前下棘在髂前上棘下方(23.74±8.89)mm,内侧(16.86±8.92)mm;在耻骨结节上方(43.93±9.04)mm,外侧(70.16±6.39)mm。依据本研究数据对26例骨盆骨折髋臼上方行外固定手术,有效的减少术中放射学暴露和手术时间。结论:根据解剖学测量数据进行固定钉选择和术中定位,使得髋臼上置钉外固定支架可迅速准确实施,适应骨盆骨折急诊处理的需要。
关键词
髂前下棘
骨盆骨折
外固定
髋臼上
Keywords
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
pelvic fracture
external fixation
supraacetabular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
3
3
作者
李尚政
苏伟
谢能峰
何肖丞
郭杰
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
出处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比较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治疗选择更佳固定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近期防腐的正常成人骨盆标本7具,保留从第5腰椎到股骨近端中上2/3的骨盆标本,保留双侧骶髂关节、双侧髋关节、双侧骶髂后韧带、双侧骶髂前韧带、双侧骶棘韧带、双侧骶结节韧带及完整的耻骨联合。将骨盆标本置于AGX生物力学实验机上,模拟人体正常双足站立中立位,由L5垂直向下加压至500N,依次测量下述4种情况下的耻骨联合位移:①完整骨盆;②耻骨联合切开,伴单侧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切断,模拟骨盆水平旋转不稳定TileB1损伤;③钉棒系统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④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结果完整骨盆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小,为(0.125±0.024)mm。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无固定组的耻骨联合位移最大,为(4.589±0.366)mm。钉棒系统和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Tile B1损伤模型,均可显著减少耻骨联合的分离,恢复部分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其中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的耻骨联合位移为(0.626±0.097)mm,髋臼上外固定架固定为(1.022±0.095)mm,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钉棒系统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髋臼上外固定架,能有效恢复骨盆环的力学稳定性。
关键词
骨盆
钉棒系统
髋臼上外固定架
TILE
B1
生物力学
Keywords
Pelvis Nail-stick
supraacetabular
external fixation Tile B1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髋臼上方置钉骨盆外固定的应用解剖
汪方
唐昊
王秋根
党瑞山
杨庆
黄会龙
郭晓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髂前下棘的解剖及其在骨盆骨折外固定中的应用
汪方
党瑞山
王秋根
唐昊
黄会龙
郭晓丹
杨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钉棒系统与髋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 B1损伤模型中的生物力学比较
李尚政
苏伟
谢能峰
何肖丞
郭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