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structure of Ni /WC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on Gray Iron Substrate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贵荣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1年第5期861-866,共6页
The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Ni/WC) layers on gray iron substrate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VICT) using Ni-based composite powder with different WC particles content as... The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Ni/WC) layers on gray iron substrate were fabricated through a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VICT) using Ni-based composite powder with different WC particles content as raw materials.The microstructures of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the interface structures between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and the substrate,the changes of macro-hardnes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WC content and the micro-hardness distribution are investigated.Th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 includes a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and a transition layer,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transition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content of WC.The thickness of transition layer with 20%WC content in the surfac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 was 170 μm which was the thickest for all transition layers with different WC content.The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was mainly composed of WC,W2C,FeB and NiB,along with Ni-Cr-Fe,Ni (Cr) solid solution,Ni (Si) solid solution and Ni (Fe) solid solution.The transition layer was composed of Ni (Cr) solid solution,Ni (Fe) solid solution,Ni (Si) solid solution,Fe (Ni) solid solution and eutectic.The surface macro-hardness and micro-hardness of the infiltrated layer had been evaluated.The macro-hardness of the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decreases with the WC content increasing,and the average macro-hardness is HRC60.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hardness presents gradient change.The average micro-hardness of the infiltrated layer is about HV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C surface composite layer vacuum infiltration casting technique gray iron substrate MICROSTRUCTURE hardness of the infiltrated composite layer
下载PDF
铜基表面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弯曲变形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贵荣 宋文明 +1 位作者 郝远 马颖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31-636,共6页
研究了铜合金表面镍基渗层的显微组织和铜基表面渗层的弯曲行为,结果表明:渗层包括表面烧结层、冶金熔合层和扩散固溶层,表面烧结层主要由镍基固溶体、CrB以及Cr_3Ni_2组成,冶金熔合层主要有镍基固溶体、CrB组成,扩散固溶层主要有镍基... 研究了铜合金表面镍基渗层的显微组织和铜基表面渗层的弯曲行为,结果表明:渗层包括表面烧结层、冶金熔合层和扩散固溶层,表面烧结层主要由镍基固溶体、CrB以及Cr_3Ni_2组成,冶金熔合层主要有镍基固溶体、CrB组成,扩散固溶层主要有镍基和铜基固溶体组成.在弯曲实验中,渗层分别位于试样的上部和下部,与基体的应力一应变曲线相比,表面带有渗层的试样的应力曲线上分别出现了屈服点和应力峰值,在相同应变条件下其弯曲强度分别比基体提高76%和32.9%,渗层的破坏为表面压溃剥离或产生裂纹,其破坏均发生在表面烧结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表面镍基渗层 负压铸渗 显傲结构 弯曲强度
下载PDF
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喷射口衬板的研制 被引量:37
3
作者 祁小群 李秀兵 高义民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2-284,共3页
采用负压铸渗法成功制备出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喷射口衬板。考察了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及实际工况服役效果。结果表明 :颗粒的体积分数可达 5 2 % ,界面致密 ,组织中无夹渣、裂纹等缺陷。复合材料的耐三体磨料磨损... 采用负压铸渗法成功制备出WC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表面复合材料喷射口衬板。考察了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及实际工况服役效果。结果表明 :颗粒的体积分数可达 5 2 % ,界面致密 ,组织中无夹渣、裂纹等缺陷。复合材料的耐三体磨料磨损性能是高铬铸铁的 5 .1倍 ,衬板的使用寿命是原来的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铸渗工艺 WC颗粒/高铬铸铁基表面复合材料 三体磨料磨损 喷射口衬板 破碎机
下载PDF
渣浆泵过流件用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蒋业华 周荣 +1 位作者 岑启宏 卢德宏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 2004年第1期29-32,共4页
分别用低铬铸铁、铸造碳钢、灰口铸铁作为基材,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造了wc陶瓷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渣浆泵泵壳,研究分析其宏观结构和显微组织,优化选择适用于渣浆泵过流件的wc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结果表明:灰口铸铁作为表面复... 分别用低铬铸铁、铸造碳钢、灰口铸铁作为基材,采用负压铸渗工艺制造了wc陶瓷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渣浆泵泵壳,研究分析其宏观结构和显微组织,优化选择适用于渣浆泵过流件的wc颗粒增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结果表明:灰口铸铁作为表面复合材料的基材比低铬铸铁和铸造碳钢更适合制造具有复杂、异形曲面的渣浆泵过流件,过流件复合层厚度3—5 mm,复合层与基材层、增强颗粒与基体均形成冶金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浆泵 过流部件 表面复合材料 负压铸渗 WC颗粒 灰口铸铁
下载PDF
表面离子渗氮对数控机床主轴的组织与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韩晓雷 祁红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2-95,102,共5页
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数控机床主轴用钢渗氮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耐磨性能测试,并分析了渗氮层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渗氮主轴用钢的氮化层深度约为350μm,氮化层最大硬度为900 ... 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手段对数控机床主轴用钢渗氮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耐磨性能测试,并分析了渗氮层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渗氮主轴用钢的氮化层深度约为350μm,氮化层最大硬度为900 HV,基体硬度约为326 HV;氮化层表面化合物层的厚度约为6.4μm,与基体之间的界面连接良好,主要由大量的Fe_3N和少量的Fe_4N构成的复相组织;渗氮钢在相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都要比未渗氮钢更低且更为稳定,表明渗氮层在滑动摩擦磨损过程中可以起到较好的减磨效果;在相同磨损条件下,渗氮主轴用钢的磨损量和失重率较未渗氮主轴用钢小得多,即前者具有更好的抗磨损性能;未渗氮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磨粒磨损、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而渗氮钢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轻微磨粒磨损和轻微粘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离子渗氮 渗层 组织 耐磨性能
下载PDF
平原地区铁路绿化带植被近地表层生态水文效应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会平 杨易楠 +3 位作者 唐洁芳 吴明作 段民杰 李付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为了解铁路绿化带植被近地表层的生态水文效应及其对线路边坡稳定性的防护作用,对郑州铁路局管辖范围内陇海线、京广线3种典型绿化带植被的凋落物、0~30 cm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凋落物与表层土壤具有良好的生态水文... 为了解铁路绿化带植被近地表层的生态水文效应及其对线路边坡稳定性的防护作用,对郑州铁路局管辖范围内陇海线、京广线3种典型绿化带植被的凋落物、0~30 cm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植被凋落物与表层土壤具有良好的生态水文效应,植被近地表层的持水量可达到年平均降雨量的5.90%~12.20%、降雨最多月份降雨量的25.65%~53.01%,这在降雨较少的北方地区对绿化带植被发育与边坡稳定性是有利的;而沙质土壤较高的渗透速率,使降雨快速下渗,对保障边坡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植物进行绿化设计与建设,可保障交通线路边坡稳定性,并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文 渗透率 持水量 近地表层 铁路绿化带
下载PDF
铜合金表面铁基渗层组织与弯曲行为
7
作者 杨贵荣 刘生龙 +2 位作者 宋文明 马颖 郝远 《有色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研究铜合金表面铁基渗层的微观组织以及铜基表面渗层的弯曲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对渗层观察微观组织、采用XRD分析成分、三点弯曲实验方法测试渗层的弯曲行为。结果表明,渗层与基体结合致密,无夹杂、裂纹等缺陷,渗层均匀,无明显分层结构... 研究铜合金表面铁基渗层的微观组织以及铜基表面渗层的弯曲行为。采用扫描电镜对渗层观察微观组织、采用XRD分析成分、三点弯曲实验方法测试渗层的弯曲行为。结果表明,渗层与基体结合致密,无夹杂、裂纹等缺陷,渗层均匀,无明显分层结构。弯曲试验中渗层分别位于试样的上部和下部,与基体的载荷-位移曲线相比,表面带有渗层的试样的载荷-位移曲线上分别出现了屈服点和载荷峰值,在屈服点时的弯曲强度较相同位移条件下基体的弯曲强度提高83.3%,渗层的破坏为表面压溃剥离或产生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铜基合金 表面铁基渗层 负压铸渗 微观组织 三点弯曲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添加剂在钢基表面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8
作者 宁海霞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6年第6期64-66,共3页
采用一种新型添加剂,解决了普通砂型铸造钢基表层复合材料工艺中易出现的气孔、夹渣等问题,成功制备出了品质较高的高铬铸铁-钢基表层合金化复合材料。该新型添加剂不仅无毒无味,使用方便,而且高温发气量少,除渣能力强,加入量范... 采用一种新型添加剂,解决了普通砂型铸造钢基表层复合材料工艺中易出现的气孔、夹渣等问题,成功制备出了品质较高的高铬铸铁-钢基表层合金化复合材料。该新型添加剂不仅无毒无味,使用方便,而且高温发气量少,除渣能力强,加入量范围宽(8%~12%),铸渗效果对其加入量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剂 表层复合材料 合金化 铸渗
下载PDF
铸钢表面镍基合金渗层的热疲劳行为
9
作者 程家富 《材料开发与应用》 CAS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采用铸渗技术在铸钢ZGCr5Mo试样表面制备了镍基合金渗层,渗层的厚度为0.6—1.2 mm,考察了镍基合金渗层的热疲劳行为,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热疲劳循环后的渗层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与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循环次数低于20次... 采用铸渗技术在铸钢ZGCr5Mo试样表面制备了镍基合金渗层,渗层的厚度为0.6—1.2 mm,考察了镍基合金渗层的热疲劳行为,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热疲劳循环后的渗层表面进行了形貌观察与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循环次数低于20次时,表面仅发生了氧化现象,当热循环次数超过90次时,渗层表面出现微裂纹,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在渗层与基体的侧表面上出现贯穿渗层与基体的微裂纹以及在渗层与基体的界面处的表面氧化膜层出现了平行于渗层表面以及发散的微裂纹;随着镍基合金渗层厚度的增加,出现微裂纹的热循环次数略有降低。表面的氧化膜层主要为镍、铬的氧化物以及镍铬的复杂氧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合金渗层 热循环 表面微观形貌
下载PDF
WC/球墨铸铁复合材料的显微形貌与形成分析
10
作者 屈丽 宋润滨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59-61,66,共4页
对于采用铸渗法制备的WC/球墨铸铁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探针与金相法分析合金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显微组织形态,测试了其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复合层是由于在毛细作用下铁液被不断吸入合金层中,致使低熔点HT粉过热熔化而形成并与基体冶... 对于采用铸渗法制备的WC/球墨铸铁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探针与金相法分析合金元素的分布规律及显微组织形态,测试了其显微硬度.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复合层是由于在毛细作用下铁液被不断吸入合金层中,致使低熔点HT粉过热熔化而形成并与基体冶金结合.实际测试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磨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 球墨铸铁 显微形貌 铸渗 复合材料 耐磨性 表面复合层 形成过程 碳化钨 抗磨损性
下载PDF
紫色土耕层土壤基质与优先流入渗的定量计算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永超 陈晓燕 +2 位作者 韩珍 邢行 李彦海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9,共10页
紫色土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已较为普遍,但关于紫色土基质与优先流入渗定量计算研究还鲜有报道。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表置环式入渗仪装置,定量测定重庆市北碚区紫色土耕层土壤基质和优先流入渗率。结果表明:研究区紫色土耕... 紫色土入渗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已较为普遍,但关于紫色土基质与优先流入渗定量计算研究还鲜有报道。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用表置环式入渗仪装置,定量测定重庆市北碚区紫色土耕层土壤基质和优先流入渗率。结果表明:研究区紫色土耕层土壤优先流的累积入渗量是土壤基质入渗量的0. 6~1. 5倍;初始入渗阶段,基质入渗率与优先流入渗率的比值为0. 3~0. 5;入渗过程中,基质入渗率与优先流入渗率比值逐渐增大;达到稳渗阶段后,优先流入渗率明显减小,基质入渗与优先流入渗率比值为1. 5~16. 5。土壤基质和优先流入渗在紫色土坡耕地土壤水文过程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耕层紫色土均可用Philip入渗模型和Kostiakov入渗模型模拟,且拟合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紫色土入渗过程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层紫色土 基质入渗 优先流 表置环式入渗仪 重庆
下载PDF
基于Green-Ampt模型的多层结构边坡降雨入渗改进计算方法及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宜祥 尹子航 黄达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62-170,共9页
降雨作用下,边坡土体的饱和度及含水率升高,基质吸力减小。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雨水入渗深度对坡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然而传统多层结构边坡的入渗计算方法并未考虑随入渗深度不断变化的基质吸力与层间积水点的形成,且忽略饱和层内沿坡... 降雨作用下,边坡土体的饱和度及含水率升高,基质吸力减小。随着降雨历时的增长,雨水入渗深度对坡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然而传统多层结构边坡的入渗计算方法并未考虑随入渗深度不断变化的基质吸力与层间积水点的形成,且忽略饱和层内沿坡体层面流动的部分雨水对入渗过程的影响,亦未考虑潜在滑动面位置随降雨历时的变化。将入渗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并基于Green-Ampt(G-A)入渗模型对传统多层结构边坡的入渗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以对每个子过程进行求解,最后将其合并为整体入渗过程的解。在此基础上对层间积水点的形成时刻进行计算,进而分析雨水入渗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并研究降雨强度与雨水入渗深度对边坡不同位置处(湿润锋、饱和层)稳定系数和滑动面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1)基于G-A模型的改进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比传统多层结构边坡入渗计算方法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数值模拟结果。(2)对于多层结构土质边坡,其安全系数随着雨水入渗深度的增加不断降低,并且在层间积水点形成时产生突变现象。(3)随着降雨历时和降雨强度的增大,边坡中潜在滑动面位置会产生变化,前期潜在滑动面位置出现在湿润锋处,后期则出现在饱和层交界面处。该方法提高了多层结构边坡传统降雨入渗计算方法的精度,更加全面的对多层结构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其工程应用范围亦得到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多层结构边坡 积水点 基质吸力 滑面位置
下载PDF
沿海地区钢结构件多元金属热扩渗长效防腐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玉中 李康宁 +1 位作者 王玉环 刘兴智 《全面腐蚀控制》 2022年第9期1-6,共6页
针对沿海地区高腐蚀环境,对钢结构件进行了多元金属热扩渗-锌镍渗层处理。测试结果显示,热扩渗方式制备的锌镍渗层不仅有优良的防腐性能,还具有不降低材料力学性能、良好的抗冲击性能、适宜的表面硬度和与混凝土结合的握裹强度。在沿海... 针对沿海地区高腐蚀环境,对钢结构件进行了多元金属热扩渗-锌镍渗层处理。测试结果显示,热扩渗方式制备的锌镍渗层不仅有优良的防腐性能,还具有不降低材料力学性能、良好的抗冲击性能、适宜的表面硬度和与混凝土结合的握裹强度。在沿海地区实际服役效果表明,多元金属热扩渗-锌镍渗层有优于其他表面防护技术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扩渗 锌镍渗层 防腐性能 抗冲击性能 表面硬度
下载PDF
不锈钢表面等离子合金化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研究
14
作者 袁智 王玥 +4 位作者 韩志军 张睿 杨尚余 邢学刚 卢盼娜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0-556,共7页
为了研究不锈钢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渗铜层。利用纳米压入硬度仪,采用连续刚度测试法,对渗铜层以及不锈钢基体的表面和横截面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纳米压入过程的载荷-... 为了研究不锈钢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渗铜层。利用纳米压入硬度仪,采用连续刚度测试法,对渗铜层以及不锈钢基体的表面和横截面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纳米压入过程的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发现渗铜层抵抗外载荷的能力低于不锈钢基体。并得到了渗铜层和不锈钢基体的表面、横截面方向的硬度以及杨氏模量,经对比得到渗铜层的杨氏模量和硬度都要比不锈钢基体的低,并且渗铜层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各向异性。对纳米压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渗铜层在小尺度压入时硬度和杨氏模量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 渗铜层 纳米压入 纳米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渗氮温度对42CrMo钢零件表面后氧化渗层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璇 岳佳宏 +2 位作者 孔令飞 杨阳 贾鹏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2-184,共3页
采用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脆性等级和疏松等级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渗氮温度对42CrMo钢零件渗氮后氧化渗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氮后氧化处理过程中,渗层的表面硬度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渗层深度和疏松等级随渗... 采用硬度测试、显微组织观察、脆性等级和疏松等级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渗氮温度对42CrMo钢零件渗氮后氧化渗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渗氮后氧化处理过程中,渗层的表面硬度随着渗氮温度的升高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渗层深度和疏松等级随渗氮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脆性等级变化不大。当渗氮温度为560℃时,42CrMo钢零件可获得表面硬度≥600 HV、渗层(白亮层)深度≥15μm、1级脆性等级、2级疏松等级的优秀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CRMO钢 渗氮后氧化 表面硬度 渗层深度 脆性等级 疏松等级
原文传递
真空压强对小模数花键离子渗氮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马晓锋 马宁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90-193,共4页
小模数花键零件在离子渗氮过程中,经常出现齿根或节圆位置渗不上和渗层浅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典型转子类零件,通过在300、400、500、600、700 Pa的真空压强下,对其内花键进行离子渗氮试验。研究得出当炉内通入氩气,真空压强为600... 小模数花键零件在离子渗氮过程中,经常出现齿根或节圆位置渗不上和渗层浅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选取典型转子类零件,通过在300、400、500、600、700 Pa的真空压强下,对其内花键进行离子渗氮试验。研究得出当炉内通入氩气,真空压强为600、700 Pa时,能够保证内花键齿顶、节圆、齿根的渗层偏差控制在设计所要求的0.02 mm以内,同时显微组织和表面硬度也符合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渗氮 真空压强 表面硬度 显微组织 渗层深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