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INTERMITTENT HIGH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ON INITIAL SOLIDIFICATION IN CONTINUOUS CASTING 被引量:1
1
作者 Li, T.J. Sassa, K. Asai, S.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51-156,共6页
Contacting state between molten metal and a mold and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cast metals can be controlled by imposing an intermittent magnetic field.In this study, effect of the intermittent ma... Contacting state between molten metal and a mold and initial solidification process of continuously cast metals can be controlled by imposing an intermittent magnetic field.In this study, effect of the intermittent magnetic field on the initial solidification ofcontinuoasly cast metals was investigated by measuring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melt pool and the initial solidification starting position of shells. It was found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with intermittent magnetic field, the melt near meniscns is in slow cooling state, the initial solidification starting position descends, initial solidification shell thickens and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becomes smoo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tinuous casting initial solidification of metal surface quality of cast met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下载PDF
复合电磁场对连铸结晶器弯月面金属液运动行为及铸坯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志峰 李廷举 +1 位作者 温斌 金俊泽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9期36-40,共5页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连铸坯 ,提出了在连铸结晶器外施加复合电磁场的电磁铸造方法。规范和测定了冷坩埚式铜铸型内复合电磁场的分布 ;采用低熔点金属镓和 Sn- 4.5 % Pb合金模拟高熔点钢 ,研究了在水冷铜铸型外施加复合电磁场对结晶器弯月...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连铸坯 ,提出了在连铸结晶器外施加复合电磁场的电磁铸造方法。规范和测定了冷坩埚式铜铸型内复合电磁场的分布 ;采用低熔点金属镓和 Sn- 4.5 % Pb合金模拟高熔点钢 ,研究了在水冷铜铸型外施加复合电磁场对结晶器弯月面处金属液运动行为及铸坯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复合电磁场能够有效地抑制结晶器弯月面处金属液波动变形 ,并改善铸坯的表面质量。随着搅拌线圈磁通密度的增加 ,铸坯的凝固组织由柱状晶转变为等轴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磁场 弯月面皮动 表面质量 连铸 结晶器
下载PDF
改进铸坯表面质量的电磁连续铸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廷举 金俊泽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0-82,共3页
导出了钢电磁铸造的理论基础 ,综述了国外此课题的研究现状 ;发现在铸型外侧施加电磁场抑制了液体金属弯月面的变形 ,改变了金属液的初期凝固状态 ,改善了铸坯的表面质量 .金属液的缓冷却凝固和润滑剂流路动压的降低被认为是改善连铸坯... 导出了钢电磁铸造的理论基础 ,综述了国外此课题的研究现状 ;发现在铸型外侧施加电磁场抑制了液体金属弯月面的变形 ,改变了金属液的初期凝固状态 ,改善了铸坯的表面质量 .金属液的缓冷却凝固和润滑剂流路动压的降低被认为是改善连铸坯表面质量的主要原因 .采用改变铸型结构和施加电磁场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铸造 电磁场 表面缺陷 铸造
下载PDF
施加与铸型振动同步的电磁场消除连铸坯表面缺陷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廷举 佐々健介 浅井滋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51-755,共5页
用数值解析方法,计算了铸型在周期振动过程中,润滑剂流路内动压的分布和弯月面的形状;研究了当铸型外部施加高频交流磁场时,电磁压力对动压分布和弯月面形状的影响. 分别用数值计算和连铸模拟实验两种方法,探讨了施加与连铸铸型... 用数值解析方法,计算了铸型在周期振动过程中,润滑剂流路内动压的分布和弯月面的形状;研究了当铸型外部施加高频交流磁场时,电磁压力对动压分布和弯月面形状的影响. 分别用数值计算和连铸模拟实验两种方法,探讨了施加与连铸铸型振动同步的电磁场消除铸坯表面缺陷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电磁压力扩大了润滑剂流路的厚度,抑制了弯月面的变形. 在包含铸型最低位置的时间间隔内同步施加电磁场时,可以获得表面质量更优异的铸坯. 获得同等表面粗糙度的铸坯,需要的平均电流量按施加连续电磁场、间断电磁场、在期间N 内同步施加电磁场的顺序大幅度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铸造 电磁场 表面质量 铸型振动 表面缺陷
下载PDF
砂型铸造ZA27合金底部缩陷形成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马霆 陈全德 王洪敏 《洛阳工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4-62,共9页
作者对 ZA27合金底部缩陷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了试验考察。结果表明:底部缩陷产生于铸件凝固后期,起源于合金砂型铸造时呈糊状方式凝固和比重偏析,是自上而下的凝固顺序和由凝固体收缩引起的由下向上的反常方向的整体补缩和枝晶间朴缩... 作者对 ZA27合金底部缩陷的形成过程和原因进行了试验考察。结果表明:底部缩陷产生于铸件凝固后期,起源于合金砂型铸造时呈糊状方式凝固和比重偏析,是自上而下的凝固顺序和由凝固体收缩引起的由下向上的反常方向的整体补缩和枝晶间朴缩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基合金 铸造 凝固时间 表面缺陷
下载PDF
汽车轮毂重力铸造模具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灿东 《模具工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48-52,共5页
介绍了汽车铝合金车轮的重力铸造原理。
关键词 顺序冷却凝固 安装面 排气槽 铸造缺陷 汽车 轮毂 重力铸造 铸造模具
下载PDF
高品质冷轧薄板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控制技术 被引量:64
7
作者 王新华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15,共8页
能够造成冷轧薄板表面缺陷的钢中夹杂物主要是簇群状Al2O3、"Ar气泡+Al2O3"和结晶器保护渣卷入形成的大型夹杂物。在正常稳定连铸条件下,目前已能够做到对结晶器保护渣卷渣形成夹杂物加以有效控制。在各类非稳浇铸铸坯中,浇... 能够造成冷轧薄板表面缺陷的钢中夹杂物主要是簇群状Al2O3、"Ar气泡+Al2O3"和结晶器保护渣卷入形成的大型夹杂物。在正常稳定连铸条件下,目前已能够做到对结晶器保护渣卷渣形成夹杂物加以有效控制。在各类非稳浇铸铸坯中,浇次开浇头坯的品质降低最严重,浇次尾坯中保护渣卷渣形成的夹杂物数量明显多于正常坯,炉-炉间交接坯和快换浸入式水口期间浇铸铸坯中,来源于保护渣卷入形成的夹杂物数量也多于正常坯试样。首钢京唐公司生产冷轧薄板钢类,在1.0-2.0m/min拉速范围,大型夹杂物随拉速增加呈减少趋势,对此应加以关注。研究发现,尺寸100μm以上的有害夹杂物主要存在于铸坯2mm表层内,生产"无表面缺陷"要求的汽车外板,应该采用铸坯表面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钢板 非金属夹杂物 表面缺陷 连铸坯 表面清理
原文传递
钢种初始凝固模式对连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伟 李阳 +3 位作者 程常桂 刘江傲 李洋 金焱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831,共13页
连铸过程中铸坯表面常产生各种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铸坯质量和生产顺行,然而,钢种初始凝固模式的差异对铸坯表面质量缺陷的影响规律尚不够明确。选用一系列代表性钢种,利用JmatPro软件进行了热力学平衡相图和高温力学性能的计算,结合Fe-C-... 连铸过程中铸坯表面常产生各种质量问题,严重影响铸坯质量和生产顺行,然而,钢种初始凝固模式的差异对铸坯表面质量缺陷的影响规律尚不够明确。选用一系列代表性钢种,利用JmatPro软件进行了热力学平衡相图和高温力学性能的计算,结合Fe-C-X多元伪平衡相图特征点的理论计算公式,综合研究不同钢种的初始凝固模式及其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4种不同凝固模式的钢种而言,低碳、亚包晶凝固模式的钢种铸坯的主要表面质量缺陷分别是皮下夹杂、表面纵裂,其主要原因是高温阶段的相变引起的极限屈服强度和相变应变的变化;过包晶与高碳凝固模式的钢种铸坯很少出现表面质量问题。因此,表面缺陷的发生概率由钢发生高温相变(L+δ→γ/δ→γ)时δ相的比例、温度区间及坯壳的相变应变程度共同决定。基于钢种凝固模式及其对铸坯表面质量的影响,预测可能出现的铸坯表面质量缺陷,并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表面缺陷发生率,对提高连铸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凝固模式 铸坯 表面质量缺陷 高温相变 钢种成分
原文传递
连铸坯初始凝固控制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5
9
作者 程常桂 吴建成 +2 位作者 梅俊学 金焱 齐士兵 《连铸》 2014年第1期15-21,44,共8页
分析了连铸坯初始凝固区域钢液的凝固行为,研究了铸坯表面缺陷形成机制及其与结晶器内钢液初始凝固行为关系,探讨了国内外连铸坯初始凝固控制技术的冶金原理及优缺点。
关键词 连铸 初始凝固 表面缺陷 控制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