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观察
1
作者 曹星星 尹正录 +2 位作者 黄灵慧 王娜 孟兆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74-1278,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post-stroke constipation,P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PS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1例脱落)和对照组(29例,1例脱落)...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便秘(post-stroke constipation,P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PSC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9例,1例脱落)和对照组(29例,1例脱落)。对照组给予综合性、个体化的直肠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量表(Cleveland Clinic Score,CCS)评分、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治疗后的CC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且治疗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快速收缩、紧张收缩、耐力收缩阶段肌电值均显著升高(P<0.001),且治疗组上述阶段的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直肠功能训练治疗PSC,可改善患者排便频率及伴随症状,提高盆底快慢肌的肌力和慢肌的耐力,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便秘 电针 直肠功能训练 疗效观察 便秘临床症状评分量表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 盆底肌 俞募配穴
下载PDF
分娩方式对“二孩”产妇产后盆底肌电的影响
2
作者 王苗 陈怡 +2 位作者 陆尧 修晓燕 张蓉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娩“二孩”的产妇盆底肌电情况,为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筛查的7629例分娩两次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盆底肌电值,按... 目的探讨分娩“二孩”的产妇盆底肌电情况,为促进产妇盆底康复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产后盆底筛查的7629例分娩两次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盆底肌电值,按照分娩方式分为顺产-剖宫产组(631例,编号为“1组”)、剖宫产-顺产组(158例,编号为“2组”)、剖宫产-剖宫产组(2202例,编号为“3组”)与顺产-顺产组(4638例,编号为“4组”),比较四组产后盆底肌电值的特征。结果1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平均值高于2组、4组,低于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快速收缩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平均值高于2组、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孩”产后盆底肌电特征主要与二孩分娩方式有关。阴道分娩对盆底肌的损害大于剖宫产,剖宫产对盆底肌有保护作用,但容易导致静息电位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Glazer方案 盆底表面肌电 阴道分娩 剖宫产
下载PDF
经筋刺络药罐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瘀血型产后腰痛疗效观察
3
作者 江舟 彭东生 +6 位作者 邱功瀚 刘娅婷 丁昀 韩旭翠 李凌龙 叶敏 何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20期2800-280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筋刺络药罐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瘀血型产后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就诊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瘀血型产后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经筋刺络药罐法治疗,先... 目的探讨经筋刺络药罐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治疗瘀血型产后腰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就诊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瘀血型产后腰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经筋刺络药罐法治疗,先对患者进行触诊标记,选取10个结筋病灶点进行刺络,刺络后采用祛瘀通经煎煮制的竹罐进行拔罐治疗,刺络药物罐每4 d治疗1次,共治疗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核心稳定训练,每天训练1 h,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3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评分、指地距离(FFD)、躯干肌群耐力及盆底表面肌电。结果治疗后2组NRS、ODI评分及FF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屈/伸及双侧方肌群耐力、盆底肌快肌最大值及慢肌平均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37/40)比82.5%(33/40),P<0.05]。结论经筋刺络药罐法结合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瘀血型产后腰痛,提高躯干肌群耐力,促进盆底肌修复,恢复腰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腰痛 瘀血型 经筋刺络药罐法 核心稳定训练 盆底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两种脑卒中后女性患者盆底肌电生理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龚媛媛 陈庆梅 王红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2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女性患者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图(sEMG)与传统sEMG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50例女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29例,脑出血21例),给予传统sEMG检测和Glazer盆底sEMG,记录盆底肌主动收缩时的平...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女性患者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图(sEMG)与传统sEMG评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50例女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29例,脑出血21例),给予传统sEMG检测和Glazer盆底sEMG,记录盆底肌主动收缩时的平均肌电值(AEMG)、均方根值(RMS)以及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和耐久收缩平均值,并对不同肌电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的各项盆底肌电指标(AEMG、RMS、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以及耐久收缩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的AEMG、RMS与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久收缩平均值均存在相关性(P<0.01);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AEMG、RMS与快速收缩最大值、持续收缩平均值、耐久收缩平均值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传统sEMG的评估指标AEMG和RMS与Glazer盆底sEMG评估中各个收缩阶段的参数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而前者可以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女性患者盆底肌功能和预后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表面肌电图 盆底肌功能 平均肌电值 均方根值
下载PDF
产后综合康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明慧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康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家庭化产房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产后综合康复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平邑县人民医院家庭化产房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产后综合康复,比较两组产妇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及盆底肌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10 s慢肌收缩平均值、60 s慢肌收缩平均值以及快肌收缩最大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综合康复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盆底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综合康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神经肌电生理指标 盆底肌力
下载PDF
“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控尿能力和盆底肌力的临床观察
6
作者 姜童 秦丽娜 +3 位作者 吕桃桃 田野 冯荣荣 薛宝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目的观察“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的68例PSU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盆底... 目的观察“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SU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的68例PSU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盆底磁刺激治疗,治疗组给予“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 h漏尿次数、盆底肌肉肌力分级测试(GRRUG)、盆底表面肌电、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平均24 h漏尿次数和ICI-Q-SF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RRUG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电Ⅱ及得分、肌电Ⅰ及得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肌电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电Ⅱ得分、肌电Ⅰ及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四针”联合盆底磁刺激可减少PSUI患者漏尿量和漏尿次数,提升患者的控尿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升Ⅱ类肌电信号最大值,增强快肌收缩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 压力性尿失禁 “骶四针” 盆底表面肌电 盆底磁刺激
下载PDF
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盆底sEMG参数与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关系
7
作者 陈雯 陈鑫 +1 位作者 张乐乐 秦红杰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63-68,共6页
目的分析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盆底表面肌电图(s EMG)参数与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探讨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影响因素,以及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s EMG参数对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 目的分析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盆底表面肌电图(s EMG)参数与初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关系,探讨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影响因素,以及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s EMG参数对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2月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16例初产妇,根据SUI发生情况分为SUI组(35例)和非SUI组(81例),比较2组产妇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s EMG参数;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初产妇产后SUI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s EMG参数对产后SUI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产妇年龄、孕周、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体质量、新生儿体质量、有无阴道手术助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产妇顺产比例高于非SU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I组产妇腹直肌分离度大于非SUI组,盆底肌力小于非SUI组,s EMG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紧张收缩阶段变异性、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耐力收缩阶段变异性均小于非SU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顺产、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s EMG紧张收缩阶段变异性、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是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初产妇产后发生SU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8、0.874、0.870、0.957(均P<0.05)。结论产后发生SUI的初产妇存在腹直肌分离、盆底肌力及s EMG参数下降,检测腹直肌分离度、盆底肌力及s EMG参数对初产妇产后SUI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初产妇 腹直肌分离 盆底肌力 盆底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肌筋膜指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慢性盆底痛综合征对患者炎症指标及盆底肌电图、肛肠压力的改善效果
8
作者 赵妮 向雪雯 +1 位作者 赵娜 彭显秀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06-1311,共6页
目的:探讨肌筋膜指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盆底痛综合征(CPPS)患者炎症指标及盆底肌电图、肛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CPPS患者19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n=98)与指法组(n=99),均给予神经肌肉电... 目的:探讨肌筋膜指法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慢性盆底痛综合征(CPPS)患者炎症指标及盆底肌电图、肛肠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CPPS患者197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n=98)与指法组(n=99),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指法组同时行肌筋膜指法放松。对比两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盆底肌电、肛肠压力以及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RP、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指法组(7.56±2.42 pg/ml、252.14±146.17 mg/L、1.92±0.56 ng/L)低于电刺激组(9.45±2.57 pg/ml、381.58±147.59 mg/L、2.48±0.63 ng/L),两组前后静息阶段值均下降且指法组低于电刺激组,两组5次快速收缩阶段、10秒持续收缩阶段、60秒持续收缩阶段值均上升且指法组高于电刺激组,两组力排直肠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水平均升高且指法组(6.32±0.76 kPa、25.15±2.32 kPa)均高于电刺激组(5.78±0.47 kPa、23.89±2.43 kPa),两组排便感觉阈值、肛管静息压均下降且指法组(55.84±6.06ml、8.39±2.25 kPa)低于电刺激组(61.49±7.17ml、11.32±3.41 kPa),重度疼痛程度指法组(5.1%)低于电刺激组(10.2%)(均P<0.05)。结论:肌筋膜指法放松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更有效降低CPPS患者炎症反应,减轻盆底肌紧张度,恢复盆底功能,缓解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底痛综合征 肌筋膜指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盆底表面肌电评估 肛肠压力 疼痛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9
作者 张星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盆底...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86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干预,两组均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肌电指标水平、盆底肌肌力分级、盆底功能障碍[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前静息平均肌电值、后静息平均肌电值、慢肌平均肌电值、快肌最大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肌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改善盆底肌肌电指标、尿动力学指标水平,优化盆底肌肌力分级,降低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训练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肌电 肌力 尿动力学
下载PDF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洪小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该院收治的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凯格...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6月该院收治的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凯格尔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干预,两组均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失禁[国际尿失禁专家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盆底肌肌电水平、盆底功能障碍[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分和性功能障碍[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ICIQ-SF、PFIQ-7评分低于对照组,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凯格尔运动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降低尿失禁和盆底功能障碍评分,提高盆底肌肌电水平和性功能障碍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凯格尔运动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康复治疗仪 凯格尔运动 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尿失禁 盆底肌肌电 性功能
下载PDF
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及对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的影响
11
作者 刘婷婷 林椠 +1 位作者 杜林山 杜美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76-181,共6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的疗效及对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continence Advisory Committee...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的疗效及对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continence Advisory Committee,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PSUI患者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32)和研究组(n=132),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研究组采取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对比治疗前后漏尿量、盆底功能、肌力、肌纤维疲劳度、ICI-Q-SF得分、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尿动力学水平[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最大尿流率(MFR)、达峰时间(Tmax)、咳嗽点膀胱内压(CLPP)]。采用GEE模型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4%,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6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6周、8周后两组患者阴道收缩压、静息压、盆底肌表面电信号水平(活力)及尿动力学水平均有显著升高,而膀胱颈活动度、尿道旋转角度、漏尿量、ICI-Q-SF评分、盆底肌表面电信号水平(峰值)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6周、8周后,研究组盆底肌力情况及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GEE模型结果显示,治疗时间、治疗方案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在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ICI-Q-SF评分和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生物反馈 电刺激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 盆底肌表面电信号
下载PDF
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效果
12
作者 肖辉 郑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6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子宫脱垂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盆底肌最大肌电值、盆底肌压力、尿动力学指标[尿道最大闭合压(MUCP)、功能尿道长度(FUL)]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Ⅱ类慢肌纤维最大肌电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压、静息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UCP、FU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老年子宫脱垂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盆底肌压力、尿动力学指标水平,增大盆底肌最大肌电值,效果优于单纯低频电刺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脱垂 老年 温针灸 低频电刺激 盆底肌压力 尿动力学 盆底肌肌电值
下载PDF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按摩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
13
作者 李晓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按摩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4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按摩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4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产后PF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肌筋膜手法按摩。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力、盆底肌肌电位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力为(3.75±0.61)级,高于对照组的(2.96±0.4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静息状态、快速收缩、耐力收缩时的肌电位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阶段的肌电位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中各个维度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SF-36中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肌筋膜手法按摩用于产后PFD康复中,可提高患者盆底肌力及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肌电刺激 肌筋膜手法按摩 盆底肌力
下载PDF
产后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的影响因素
14
作者 范慧 卓燕玲 +1 位作者 程新花 孙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2,27,共6页
目的对产妇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分析其盆底肌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收治的9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3~34岁,均于产后6~8周按要求在门诊完成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 目的对产妇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分析其盆底肌电生理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期间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收治的91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年龄23~34岁,均于产后6~8周按要求在门诊完成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收集产妇年龄、产次、孕前及生产前体重指数(BMI)、孕周、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有无会阴裂伤、有无会阴侧切及新生儿体重。根据肌电正常参考值,将前后静息电位分为正常组(≤4μV)与异常组(>4μV),快肌电位分为正常组(≥35μV)和异常组(<35μV),慢肌电位分为正常组(≥30μV)和异常组(<30μV)。对前后静息电位、快慢肌电位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前静息电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孕前BMI、分娩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静息电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年龄、分娩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择期剖宫产前后静息电位均高于经阴道分娩(OR=0.519,95%CI为0.372~0.853,P<0.05;OR=0.365,95%CI为0.219~0.606,P<0.05)。快肌电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孕周、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会阴裂伤比例、会阴侧切比例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肌电位正常组与异常组比较,孕前BMI、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时长、会阴裂伤比例、会阴侧切比例、新生儿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越高对慢肌损伤风险越大(OR=2.752,95%CI为1.036~6.878,P<0.05),经阴道分娩对快慢肌的损伤风险较择期剖宫产更明显(OR=3.662,95%CI为2.857~4.696,P<0.05;OR=3.967,95%CI为3.084~5.177,P<0.05)。结论管理孕期体重,控制胎儿体重,缩短第二产程时长、减少会阴裂伤及侧切发生率,可减少产后盆底肌损伤,分娩方式是影响盆底肌电位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 肌电描记术 分娩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结局的分析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晓芳 黎培培 +4 位作者 吴红 余姚 呙凤连 杨蓉 鄢利梅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的结局指标。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研究,将我院2016年4至10月产后3~6个月复查的足月产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通过盆底功能结局评估指标对2组产妇盆底肌力... 目的: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的结局指标。方法:采用单中心对照研究,将我院2016年4至10月产后3~6个月复查的足月产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分为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通过盆底功能结局评估指标对2组产妇盆底肌力、表面肌电值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42例阴道分娩及146例剖宫产分娩产妇在尿失禁、子宫脱垂及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0),阴道分娩组子宫脱垂及尿失禁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而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2组浅深肌群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快肌肌纤维上升时间及恢复时间、慢肌肌纤维平均肌电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静息阶段平均值、快肌(Ⅱ类肌)肌纤维最大值、慢肌(Ⅰ类肌)肌纤维变异性、治疗前肌电评分、腹肌参与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产妇快肌肌电最大值及腹直肌分离发生率均小于剖宫产产妇。结论: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均对盆底肌力、表面肌电值造成损伤,可能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阴道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数据表面肌电 盆底肌力
下载PDF
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季节的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浏 张妤 +1 位作者 卫兵 王文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3期11-13,共3页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季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后6周复查产妇9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410例(剖宫产组)、经阴分娩492例(顺产组)。所有产...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盆底肌力与分娩方式、季节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足月妊娠分娩、产后6周复查产妇9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剖宫产410例(剖宫产组)、经阴分娩492例(顺产组)。所有产妇在产后接受盆底肌力检查(受检时间为产后35~118 d,于春、夏、秋、冬季接受盆底肌力检查者分别为191、231、233、247例),采用Glazer评估法评估其盆底肌表面肌电压。结果盆底肌肉的5次快速收缩最大肌电压(Dmax)剖宫产组为(37.01±15.65)μV、顺产组为(31.98±12.56)μV,两组相比,t=-5.359,P〈0.01。盆底肌持续收缩60 s的平均肌电压(H60 s)剖宫产组为(21.74±10.71)μV、顺产组为(19.06±8.87)μV,两组相比,t=-4.119,P〈0.01。春、夏、秋、冬季接受盆底肌力检查者的Dmax分别为(35.99±11.10)、(34.10±13.00)、(33.45±16.86)、(33.86±14.85)μV,组间相比,F=1.256,P〉0.05。春、夏、秋、冬季接受盆底肌力检查者的H60 s分别为(24.87±8.82)、(20.74±8.83)、(17.89±10.33)、(18.55±9.77)μV,组间相比,F=22.721,P〈0.01;春、夏季接受检查者的H60 s均明显高于秋季检查者(t分别为7.386、3.193,P均〈0.01)。分别以Dmax、H60 s为应变量,以孕次、分娩方式、受检季节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分娩方式与Dmax、H60 s有关(P均〈0.01),受检季节与H60 s有关(P〈0.01)。结论产后妇女盆底肌肌力与分娩方式有关,剖宫产产妇的盆底肌力较顺产者高;产后妇女盆底肌持续收缩力与受检季节有关,春、夏季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 产妇 分娩方式
下载PDF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9
17
作者 薛雅红 丁曙晴 +5 位作者 丁义江 张勇 曾宪东 钱雄杰 刘峰 王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特征.方法: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73例,其中男31例,女42例,年龄18-40岁,平均28.04岁±5.83岁;正常志愿者80例,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21-40岁,平均27.20岁±4.28岁.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表面肌电的特征.方法: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73例,其中男31例,女42例,年龄18-40岁,平均28.04岁±5.83岁;正常志愿者80例,其中男31例,女49例,年龄21-40岁,平均27.20岁±4.28岁.采用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采集2组表面肌电值,分析比较静息状态的肌电波幅、变异系数和不同收缩状态下的肌电波幅、变异系数、收缩反应时间及中值频率.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盆底失弛缓患者前基线阶段静息波幅明显升高(4.93±3.01vs3.80±1.97,P<0.05);快速收缩阶段最大收缩波幅低(59.15±28.14vs69.95±31.05,P<0.05);持续收缩阶段变异系数升高(0.38±0.13vs0.31±0.11,P<0.05);耐久收缩阶段变异系数也明显升高(0.35±0.14vs0.28±0.10,P<0.05);不同性别盆底失弛缓患者各指标间无差异.同时,持续及耐久收缩阶段的变异系数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步获得了盆底失弛缓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值的特征,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失弛缓 盆底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后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观察 被引量:63
18
作者 王宏 薛紫怡 +2 位作者 李梦梦 刘军 张震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0-324,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果效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入前瞻性研究;应用SOKO9003型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 目的探讨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病人生物反馈治疗果效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2例产后轻度压力性尿失禁病人进入前瞻性研究;应用SOKO9003型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对自然分娩和选择性剖宫产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盆底肌Ⅰ、Ⅱ类纤维的活力值及肌力进行检测,对肌力牛津改良量表(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进行主观评估。随访6个月再次评价上述指标,观察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5周后,62例中5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7.1%(54/62),其中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为96.9%(31/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76.7%(23/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较剖宫产组高,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随访6个月后,62例中48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7.4%(48/62),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87.5(28/32),剖宫产组治疗有效率66.7(20/30),阴道分娩组治疗有效率仍高于剖宫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高于剖宫产组(P=0.040);长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肌力的MOS评分差值与剖宫产组MOS评分差值相比较,阴道分娩组MOS评分差仍高于剖宫产组(P=0.030)。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后阴道分娩组的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均大于剖宫产组(P<0.05),但是治疗时限对盆底肌Ⅰ、Ⅱ类肌纤维活力的改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时限对M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有效治疗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治疗后阴道自然分娩(vaginal delivery,VD)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快,盆底康复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择期剖腹产(caesarean section,CS)者,分娩对盆底组织的损伤是可恢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分娩方式 盆底肌表面电信号
下载PDF
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临床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紫琪 廖碧珍 +2 位作者 李明慧 杨亚宁 徐晓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评价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者盆底肌力、性满意度、性交疼痛及性交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CBM、PubMed、CNKI(中国知网)、VIP(维普)、WangFang Dat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的... 目的评价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者盆底肌力、性满意度、性交疼痛及性交频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CBM、PubMed、CNKI(中国知网)、VIP(维普)、WangFang Date(万方)等数据库检索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女性性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处理,采用Begg和Egger法对文章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在1~2个疗程治疗中,盆底肌力、性交频率提高,整体效果检验Z值、合并比值OR及95%CI分别为11.65、12.14、[7.98,18.48],8.97、3.86、[2.87,5.18];性交疼痛降低,整体效果检验Z值、合并比值OR及95%CI为7.52、3.13、[2.33,4.22];性生活满意度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有效提高女性性功能障碍者盆底综合肌力与性交频率,降低性交疼痛。但应关注女性性功能障碍者心理状态,提升其自信,从而提高性行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电 生物反馈 女性性功能障碍 META分析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琼 管玉涛 +1 位作者 郑伟 吕杰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不同程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近期疗效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69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轻度(26例)、中度(24例)和重度(19例)3组,进行12周的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排尿日记,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CI-Q-SF),并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结果各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而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同时,轻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总漏尿次数I、CI-Q-SF评分及盆底肌表面肌电活力值、峰值和做功值的改善值大于中度和重度组治疗后的改善值;中度组治疗后总排尿次数I、CI-Q-SF和盆底肌表面肌电峰值的改善值优于重度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有效率:轻度组为88.46%,高于中度组(62.50%)和重度组(52.63%)(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肌锻炼是一项简便、有效的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女性患者;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是评估其疗效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锻炼 表面肌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