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s Using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被引量:2
1
作者 牟建海 李干佐 李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62-166,共5页
Orthogonal-test-desig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formula by phase behavio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studie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of two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 Orthogonal-test-design method has be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formula by phase behavior and interfacial tension studies, respectively. The effect of each component of two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s on interfacial tension is discussed, in which a low-price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SDC) is used as the major surfacta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optimal composition is SDC (0.5%), alkaline NaHCO3/Na2CO3 with mass ratio of 1 (1.0%), and 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0.1%). In the coreflood experiment, their oil recovery is increased by about 25.2% and 26.8% original oil in plac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system natural mixed carboxylate interfacial tension phase behavior orthogonal-test-design
下载PDF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on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based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conglomerate reservoirs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Zheyu LI Yiqiang +3 位作者 LENG Runxi LIU Zhenping CHEN Xin HEJAZI Hosse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0年第1期134-145,共12页
To understand the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maining oil displacement process by the surfactant/polymer(SP) flooding in cores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 the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on the enhanced oil r... To understand the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remaining oil displacement process by the surfactant/polymer(SP) flooding in cores with different pore structures, the effects of pore structure on the enhanced oil recovery of SP flooding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pore, core and field scales through conducting experiments on natural core samples with three typical types of pore structures. First, the in-situ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core flooding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capture the remaining oil variation features in the water flooding and SP flooding through these three types of cores. Subsequently, at the core scale, displac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performances of water flooding and SP flooding in these three types of core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full-size core flooding tests. Finally, at the field scale,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 flooding in the bimodal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multimodal conglomerate reservoir were compared using the actual field produc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 as the pore structure gets more and more complex, the water flooding performance gets poorer, but the incremental recovery factor by SP flooding gets higher;the SP flooding can enhance the producing degree of oil in 1-3 μm pores in the unimodal and bimodal core samples, while it produces largely oil in medium and large pores more than 3 μm in pore radius in the multimodal core sample. The core flooding test using full-size core sample demonstrates that the injection of SP solution can significantly raise up the displacement pressure of the multimodal core sample, and greatly enhance recovery factor by emulsifying the remaining oil and enlarging swept volume. Compared with the sandstone reservoir, the multimodal conglomerate reservoir is more prone to channeling. With proper profile control treatments to efficiently enlarge the microscopic and macroscopic swept volumes, SP flooding in the conglomerate reservoir can contribute to lower water cuts and longer effective du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GLOMERATE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DISPLACEMENT effect oil recovery enhancement
下载PDF
二元驱体系水动力尺寸与储层喉道尺寸匹配关系
3
作者 王正波 丛苏男 +2 位作者 陈卫东 韩宇 杨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1,共6页
针对低渗透油藏二元驱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选择无依据的问题,首先,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不同条件下二元驱体系水动力学尺寸,明确了二元驱体系水动力学半径随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基液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然... 针对低渗透油藏二元驱过程中聚合物分子量和浓度选择无依据的问题,首先,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试不同条件下二元驱体系水动力学尺寸,明确了二元驱体系水动力学半径随聚合物分子量、聚合物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基液矿化度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恒速压汞实验测试不同渗透率人造岩心平均喉道半径,并拟合出了人造岩心渗透率与平均喉道半径经验公式,最后,基于二元驱体系注入性实验结果,结合现场数据计算得到的判定标准,明确当岩心渗透率小于20×10^(-3)μm^(2)时,注入聚合物的分子量应小于300万,质量浓度小于500 mg/L;当岩心渗透率处于20×10^(-3)~40×10^(-3)μm^(2)之间时,注入聚合物的分子量应小于500万;当岩心渗透率处于40×10^(-3)~70×10^(-3)μm^(2)之间时,注入聚合物的分子量应小于1200万,结合基液矿化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对二元体系水动力尺寸影响规律,可为现场二元体系配方调整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复合驱 聚合物 水动力尺寸 喉道平均半径 渗透率 注入性
下载PDF
砾岩油藏二元复合驱注入体系优化研究
4
作者 曹锦鸿 高明 +2 位作者 刘皖露 刘朝霞 桑国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952-4958,共7页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 新疆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经过几十年的水驱开发,面临剩余油高度分散、采油速度低等问题,选取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低张力表面活性剂PS-30及强乳化表面活性剂OP-10组合形成不同的二元复合体系,利用长砂管模型研究不同渗透率、不同驱替方式及不同注入量下复合驱体系在砾岩油藏的应用界限及提高采收率极限。实验结果表明:二元复合驱能够有效驱替残余油、扩大波及体积,显著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聚合物浓度为1000 mg/L,相对分子质量为7×10^(6)的聚合物在渗透率3×10^(-2)μm^(2)时复合驱采收率为66.31%,较水驱提高21.85个百分点。强乳化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效果好于低张力复合体系。复合体系注入量越高,提高采收率越大,但提高采收率幅度并非线性变化,复合体系注入量达到3.5 PV以后,复合体系提高采收率值逐渐趋于稳定,在注入10 PV后,复合驱体系最高提高采收率幅度达到40.3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二元复合驱 砾岩油藏 表面活性剂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5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聚/表二元复合驱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化学驱新技术及华北油田化学驱现状与展望
6
作者 杜慧丽 游靖 +6 位作者 李凤群 张田田 高珊珊 王玥 路淼森 赵紫印 唐雅娟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24年第2期5-10,20,共7页
化学驱是大幅提升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化学驱理论和技术持续创新,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聚合物驱矿场提高采收率约14%,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矿场提高采收率均在18%以上,纳米驱油技术预期采收率可达80%以上,中相微乳液驱表面活性剂... 化学驱是大幅提升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技术。化学驱理论和技术持续创新,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聚合物驱矿场提高采收率约14%,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矿场提高采收率均在18%以上,纳米驱油技术预期采收率可达80%以上,中相微乳液驱表面活性剂体系性能不断突破,矿场取得良好增油效果。针对华北油田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的实际情况,采用以可动凝胶为主的深部调驱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油田采收率。为进一步提高华北油田采收率,可以在深化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化学驱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有序接替,配套开发化学驱地面工程,以期实现油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采收率 化学驱 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华北油田
下载PDF
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许文赟 潘彬 +3 位作者 李鑫 王颐同 邵彤 朱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采用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SPAM-1和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YANC-E进行复配,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驱油...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采用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SPAM-1和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YANC-E进行复配,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驱油体系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较强,在115℃下老化后,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仍能达到90%以上,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N/m数量级;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当矿化度大于100000 mg/L时,体系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体系具有良好的长时间老化稳定性能,在储层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老化60 d后的黏度保留率在85%以上,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10^(-3)mN/m范围内;驱油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放置120 min后乳状液的分水率小于20%,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能;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吸附6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具有良好的抗吸附性能。另外,岩心水驱结束后注入0.5 PV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使采收率继续提高25%以上,驱油效果较好。A区块内5口采油井在实施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显著提高,含水率明显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聚-表二元复合驱 乳化性能 吸附性能 驱油性能
下载PDF
交联聚醚破乳剂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破乳性能研究
8
作者 孙立梅 何海峰 +4 位作者 安申法 栾智勇 孙鹏 王阳 严峰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5-802,共8页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 针对胜利油田二元驱采出液存在的破乳困难问题,将脱水型聚醚破乳剂(BP01,TA01和PA08)与清水型聚醚破乳剂(PEI01)交联,制备出交联聚醚破乳剂D-BP,D-TA和D-PA,研究了交联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活性和对油水界面膜强度的影响,以及对二元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在三种交联聚醚破乳剂中,具有超支化结构的D-PA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力最强,界面活性最高;D-PA对稀释原油与采出水油水界面膜的影响最大,其吸附在油水界面后形成的界面膜的扩张模量最低。D-PA破乳剂对W/O乳状液的脱水率达到94.4%,对O/W乳状液的除油率达到98.1%。更为重要的是,其能同步处理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D-PA对含W/O和O/W复杂乳状液的综合脱水率高于98%,处理后污水含油低于30 mg/L,游离态聚合物保留率达到了94.8%,油水界面整齐,无乳化中间层,表现出良好的破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驱采出液 交联聚醚破乳剂 破乳 聚合物
下载PDF
二元复合驱化学分析及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源流 张雷 +3 位作者 高金龙 王欢欢 闫旭光 刘冯 《当代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158-162,共5页
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驱油剂,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及其对现场稠油的驱替效果评价。通过界面张力测量及动态界面张力分析,优选了表面活性剂PS-2作为最优选择,并确立其最优质量分数范... 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驱油效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驱油剂,对其进行了化学分析及其对现场稠油的驱替效果评价。通过界面张力测量及动态界面张力分析,优选了表面活性剂PS-2作为最优选择,并确立其最优质量分数范围为0.2%~0.4%。通过黏浓特性和黏温特性实验,优选出聚合物KYPAM,并确定其最佳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随后通过研究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和流变性,发现该体系能够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采用单岩心驱替实验方法,对比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单一聚合物驱替及单一表面活性剂驱替对于现场高黏度原油提高采收率的效能。结果表明,聚表二元复合驱的采收率最高,达到32.1%,比水驱提高了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 复合驱 采收率 驱替效果
下载PDF
X区块化学驱改善开发效果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10
作者 辛佳音 刘江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6期67-72,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X区块化学驱技术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中的应用及其效率。通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不同化学驱油剂的注入对油藏渗透率以及采收率的影响。实验选取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驱油剂,并在模拟油藏中模拟了它们的注入过... 本研究旨在探讨X区块化学驱技术在改善油田开发效果中的应用及其效率。通过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本文分析了不同化学驱油剂的注入对油藏渗透率以及采收率的影响。实验选取了不同类型的化学驱油剂,并在模拟油藏中模拟了它们的注入过程。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油藏性能数据,评估了化学驱技术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贡献,实验结果显示,化学驱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油水界面张力,扩大波及体积,降低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显著提升采收率。此外,本研究还考察了化学驱油剂的最优组合和注入参数,以期找到最有效的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的策略,物理模型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在岩心渗透率为500×10^(-3)μm^(2),水驱至含水率98%+0.3 PV聚合物(2500万1000 mg/L聚合物,μ=100 mPa·s)+后续水驱体系中,最终采收率达到了62.41%。本研究为X区块化学驱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提高采收率 聚合物驱 表面活性剂驱 物理模拟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注入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泉 张世东 周万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针对M油田目的层油藏物性差、非均质强、矿化度高等问题,研究了新型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利用霍尔曲线对比研究了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 针对M油田目的层油藏物性差、非均质强、矿化度高等问题,研究了新型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利用霍尔曲线对比研究了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提高M油田目的层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在质量浓度高于3500 mg/L时依然保持较好的抗盐性能,在85℃条件下放置超过45 d,仍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5.73×10^(-3)mN/m,处于超低界面张力范围,可满足高矿化度油藏开发的要求。同时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结果表明,当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达到1500 mg/L、岩心渗透率低于200 mD时,单独注入聚合物难度增大;存在表面活性剂情况下,注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该结果为M油田二元复合驱项目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提供了室内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 注入性能 表面活性剂 抗盐体系 采收率
下载PDF
国内油田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主体技术进展(上)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广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4,共7页
目前,化学驱、气驱和稠油热采是我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EOR)的三大主体应用技术,本篇聚焦阐述我国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非均相复合驱等化学驱的主要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关键词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二元复合驱 非均相复合驱 纳米驱油 综述
下载PDF
An overview of chemic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and its status in India
13
作者 Ganesh Kumar Pothula Rakesh Kumar Vij Achinta Bera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305-2323,共19页
India is currently producing crude oil from matured fields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discoveries of new fields.Therefore,in order to control the energy crisis in India,enhanced oil recovery(EOR)techniques are required t... India is currently producing crude oil from matured fields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discoveries of new fields.Therefore,in order to control the energy crisis in India,enhanced oil recovery(EOR)techniques are required to reduce the import of crude from the OPEC(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This review mentions chemical EOR techniques(polymers,surfactants,alkali,nanoparticles,and combined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and operations in India.Chemical EOR methods are 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methods for oil displacement.The efficiency is enhanced by interfacial tension(IFT)reduction using surfactants and alkali,and mobility control of injected water is done by adding a polymer to increase the volumetric sweep efficiency.This paper also reviews the current trend of chemical EOR,prospects of chemical EOR in Indian oilfields,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EOR in India with their challenges raising with economics,and screening criteria for chemical EOR implementation on the field scale.Furthermore,the review gives a brief idea about chemical EOR implementation in Indian oilfields in future prospects to increase the additional oil recovery from existing depleted fields to reduce the import of crude oil.The outcome of this review depicts all chemical EOR operations and recovery rates both at the laboratory scale and field scale around the country.The additional recovery rates are compared from various chemical EOR methods like conventional chemical flooding methods and conventional chemicals combined with nanoparticles on a laboratory scale.The development of chemical EOR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and the EOR policy given by the government of India has been mentioned in this review.The analysis provides an idea about enhanced recovery scree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emical EOR methods in existing fields will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energy crisis in In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surfactant flooding polymer flooding Indian oilfields Enhanced oil recovery challenges in India Screening criteria
下载PDF
聚-表二元驱药剂对采出液处理工艺影响界限研究
14
作者 乔明 《石油工程建设》 2023年第4期18-21,共4页
辽河油田逐步开展了多区块、多轮次二元驱开发先导试验,随着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注入,采出液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含量逐步提升,油、水、固三相分离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对现有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评价,确定二元驱采出液对原... 辽河油田逐步开展了多区块、多轮次二元驱开发先导试验,随着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注入,采出液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含量逐步提升,油、水、固三相分离难度加大,因此需要对现有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评价,确定二元驱采出液对原油脱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界限。经过室内试验评价,现有的原油脱水系统通过调整破乳剂的加药量,可以适应聚合物质量浓度小于75 mg/L的采出液脱水,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通过调整絮凝剂、混凝剂加药量,无法实现二元驱污水达标处理,需要对现有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改造,以适应二元驱污水处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驱 原油脱水 污水处理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无碱二元体系的黏弹性和界面张力对水驱残余油的作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夏惠芬 王刚 +2 位作者 马文国 刘春德 王彦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10,115,共6页
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及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为此提出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通过流变性实验及微观模型驱油实... 三元复合驱含碱驱油体系会大幅度降低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引起地层粘土分散和运移、形成碱垢及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为此提出利用不加碱可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聚合物/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通过流变性实验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黏弹性的影响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黏弹性及界面张力对采收率的影响。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提高水驱后残余油采收率机理的研究表明:在驱替水驱后残余油过程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利用了聚合物溶液的黏弹特性和表面活性剂的超低张力界面特性,水驱后残余油以油丝和乳状液形式被携带和运移,随着二元驱油体系的黏弹性的增加和界面张力的降低,水驱后二元驱后的采收率增加,降低界面张力的驱油效果(指达到超低)比提高体系的黏弹性的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 黏弹性 界面张力 残余油 采收率 流变性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 被引量:46
16
作者 刘卫东 罗莉涛 +3 位作者 廖广志 左罗 魏云云 姜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0-607,共8页
针对新疆油田七中区开发现状,设计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的填砂管、天然岩心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油田现场提供二元驱优化配方。二元驱采收率增幅随着水油黏度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界面张力减小而增大。毛细... 针对新疆油田七中区开发现状,设计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的填砂管、天然岩心及微观模型驱油实验,研究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为油田现场提供二元驱优化配方。二元驱采收率增幅随着水油黏度比增大而增大,随着界面张力减小而增大。毛细管准数反映二元体系溶液黏度和界面张力的协同效应,应以其为准优化筛选最佳配方。新疆油田七中区二元驱溶液临界黏度比2.5、临界界面张力数量级为1′10-2 m N/m、临界毛细管准数数量级为1′10-3;优选出配方为0.3%KPS-1+1 115 mg/L HPAM,可提高采收率23.96%。二元驱通过聚合物增黏,降低驱替相流度,增加油相流度,使流度比减小,克服了注水指进,增加了吸水厚度,从而提高波及系数,进而启动盲端残余油;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降低黏附功,使残余油乳化、剥离、拉丝并易于启动,同时乳状液进一步增加驱替相黏度,在低界面张力和较高黏度下,毛细管准数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洗油效率,进而启动岛状、柱状及膜状残余油,最终提高了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二元驱 提高采收率 黏度比 界面张力 毛细管准数
下载PDF
油田开发战略与接替技术 被引量:62
17
作者 何江川 廖广志 王正茂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9-525,共7页
对于中国油田开发面临的严峻形势,详细阐述了基于中国油藏地质特点的开发技术现状、以广义"二次开发"理念为核心的油田开发战略部署,深入分析了以二元驱、稠油火驱、注气混相/非混相驱、泡沫复合驱、聚驱后聚表剂驱为主的5大... 对于中国油田开发面临的严峻形势,详细阐述了基于中国油藏地质特点的开发技术现状、以广义"二次开发"理念为核心的油田开发战略部署,深入分析了以二元驱、稠油火驱、注气混相/非混相驱、泡沫复合驱、聚驱后聚表剂驱为主的5大类关键技术在中国油田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指出要根据中国油田开发的现状和特点,积极推进油田开发方式转变,加强油田开发战略接替技术攻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接替技术 二元驱 火驱 注气 泡沫复合驱 聚表剂驱
下载PDF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8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3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王洋 王冲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6,共7页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化学驱 聚合物驱 碱驱 碱/表面活性剂驱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0
19
作者 朱友益 张翼 +2 位作者 牛佳玲 刘卫东 侯庆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6-351,共6页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弱,评价方法不健全,矿场试验少、技术风险较大。影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体系黏度、界面张力、乳化强度等,二元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越高,体系乳化性能也显著影响驱油效果。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配方适应性、驱油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优化注入方案,加强现场监测和跟踪调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二元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下载PDF
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41
20
作者 谢晓庆 冯国智 +2 位作者 刘立伟 李宜强 易任之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7,共5页
中国海上油田中有3个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开采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合理接替技术,在调研总结中外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 中国海上油田中有3个油田实施了聚合物驱开采技术,且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控水效果,但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技术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研究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合理接替技术,在调研总结中外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上,从工业化应用规模、矿场试验效果和驱油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海上油田的特点和条件,筛选出适合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残留聚合物的分布特点和聚合物驱后接替技术进行了分析,对比了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与絮凝剂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海上油田聚合物驱后可采用二元复合驱和聚合物再利用等提高采收率技术进一步开发;聚合物驱结束时,残留聚合物主要分布在主流线上;聚合物驱结束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时机越早越好;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油降水效果及注入性均优于絮凝剂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残留聚合物 絮凝剂驱 二元复合驱聚合物再利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