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Analysis of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for Categorizing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
1
作者 Sivarajah Mylevaganam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7年第12期661-690,共30页
To categorize the nations t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o date, there are many conceptual frameworks.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that is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s widely acc... To categorize the nations to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to date, there are many conceptual frameworks.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that is publish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is widely accepted and practiced by many people such as academicians, politicians, and donor organizations. However, 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HDI has gone through many revisions since its formulation in 1990, even the current version of the index formulation published in 2016 needs research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to gap-fill the knowledge base that can enhance the index formulation to facilitate the direction of attention such as release of funds.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the data that reflect the measures of life expectancy index (LEI), education index (EI), and income index (II) are analyzed to categorize and to rank the member states of the UN using R statistical software package, an open source extensible programming language for statistical computing and graphics.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igen value (i.e., proportion of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by PCA-1 (i.e., first principal component) accounts for more than 85% of the total variation. Moreove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eigen value explained by PCA-1 increases with time (i.e., yearly) though the amount of increase with time is not significant. However, the proportions of total eigen value explained by PCA-2 and PCA-3 decrease with time. Therefore, the loss of information in choosing PCA-1 to represent the chosen explanatory variables (i.e., LEI, EI, and II) may diminish with time if the trend of increasing pattern of proportion of total eigen value explained by PCA-1 with time continues in the future as well.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I and PCA-1 increases with time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increase is not that significant. This same trend is observed in II as well. However, in contrast to these observation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CA-1 and LEI decreases with time. These findings imply that the contributions of EI and II to PCA-1 increase with time, but the contribution of LEI to PCA-1 decreases with time. On top of these, as per Hopkins statistic, the cluster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PCA-1 alone is far better than the cluster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conveyed by PCA scores (i.e., PCA-1, PCA-2, and PCA-3) and the explanatory variables. Therefore, choosing PCA-1 to represent the chosen explanatory variables is becoming more 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Economy Sustainability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Education Life EXPECTANCY Per Capita INCOME JavaScript R Statistical Softwar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K-Means Clustering HOPKINS Statistic
下载PDF
核心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内在机制——基于意义建构和资源编排视角
2
作者 范雅楠 刘阳 云乐鑫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6期128-138,共11页
为探究以传统制造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并弥补以往主要从意义建构单一认知层面探讨问题的不足,选取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意义建构与资源编排相结合的视角,探索核心企业意义建... 为探究以传统制造企业为核心的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过程,并弥补以往主要从意义建构单一认知层面探讨问题的不足,选取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意义建构与资源编排相结合的视角,探索核心企业意义建构、资源编排与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意义建构及其跨层次传递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先决条件,意义建构的形成和转变是核心企业为匹配适应环境中技术与需求变化的结果;(2)核心企业始于领导层面的跨层次意义建构及其引发的资源编排行为,以及二者的交互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核心机制;(3)意义建构通过资源编排获得反馈,不断对自身认知进行迭代,最终实现从生态基础搭建到生态共享,进而发展到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从而得到启示:核心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的关键驱动因素是管理者认知,同时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引导高管团队、企业及企业间形成统一认知的意义给赋行为,并充分重视资源编排行为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创新生态系统 核心企业 意义建构 资源编排 创新生态共享 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被引量:3
3
作者 ZHANG Hua YU Miao +1 位作者 SUN Cuiyang LIU Jiang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9年第1期39-47,共9页
Liaoning Province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the bal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beco... Liaoning Province is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the balanc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ave become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it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and an ecological footprint to construct the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of Liaoning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6. It then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of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with economic growth, consider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ell-being level effect, and analyzes the trends for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well-being. There is a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in Liaoning Province and with other coastal provinces in China and clarification of the stage and development gap. The conclusions show that: 1)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in Liaoning Province during this period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rose, with this movement main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2) There is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contributes less to promote well-being;3) There are three stage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rend: inferior, medium and advanced.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s coastal provinces, Liaoning Province belongs to the high consumption and low well-being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oning Province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原文传递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及理论探索 被引量:48
4
作者 阮仪三 刘浩 《规划师》 1999年第1期47-53,共7页
作者阐述了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战略思想: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公众参与, 并在该思想指导下运用城市形态学、类型学的理论探索历史街区的持续整治和保护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苏州 规划 战略思想 理论探索 可持续发展战略 思想指导 城市形态 历史街区保护 公众参与 类型学
下载PDF
基于形态的条例——美国区划改革新趋势的启示 被引量:15
5
作者 戚冬瑾 周剑云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7-75,共9页
美国区划条例正逐步被形态条例取代。介绍美国形态条例产生的背景、条例的具体内容和制定过程,指出形态条例是通过类型学的方法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转化为形态设计再通过公众参与形成社会共识,使城市设计以法规形态落实。形态条例的方... 美国区划条例正逐步被形态条例取代。介绍美国形态条例产生的背景、条例的具体内容和制定过程,指出形态条例是通过类型学的方法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转化为形态设计再通过公众参与形成社会共识,使城市设计以法规形态落实。形态条例的方法超越了早期区划狭隘的控制目的和形态控制手段,也颠覆了后期区划功能分区的方法和抽象的控制指标,指向以物质空间类型为控制手段,实现理想空间形态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条例 类型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曾春水 钟全林 +3 位作者 蔺雪芹 程栋梁 柳坤 郑巧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78,共5页
通过构建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与加权移动平均等方法对2003-2008年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两极分... 通过构建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相关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差分析与加权移动平均等方法对2003-2008年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省县域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两极分化明显,且两级差距扩大;高发展水平的县域间差异显著,而低发展水平的县域间差异不明显。2)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空间格局由"沿海一级长轴"、"西部二级短轴"及广大低水平区域构成。"沿海一级长轴"范围稳定,等级结构优化;"西部二级短轴"范围变小,等级稳定,可持续发展水平空间不平衡有所减弱。3)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应基于福建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空间特征,促进闽台多层次和全方位的分工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县域 空间格局 加权移动平均法 福建省
下载PDF
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汤洁 李海毅 斯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5-179,共5页
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 以吉林省通榆县为例,构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下降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Ⅲ~Ⅴ级,安全状态从敏感态下降到风险态。1998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1998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在分析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协方差法 通檎县
下载PDF
吉林省通榆县近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汤洁 李海毅 斯蔼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5-78,共4页
建立了通榆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下降态势,... 建立了通榆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85、1990、1995、1998、2001、2004年6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近20年,通榆县农业生态安全呈现下降态势,安全等级处于III-V级之间,安全程度从敏感态下降到风险态。1998年是研究区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1998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农业可持续发展 协方差法 通榆县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通向未来的新发展观——兼论《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 被引量:59
9
作者 刘培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3期13-18,共6页
本文从不同属性对可持续发展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布氏可持续发展定义进行了详细评述。突出而较系统的论述了《中国21世纪议程》的战略意义和特点。
关键词 21世纪议程 可持续发展 战略意义 环境 研究
下载PDF
用环境经济手段保证西部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治国 李国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3-18,44,共7页
 利用理论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联系中国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用环境经济手段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提出应当在西部应用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改进西...  利用理论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的有关原理,联系中国西部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对用环境经济手段促进西部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探讨,提出应当在西部应用排污总量控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改进西部地区的排污费收取政策,以及利用财政手段保护西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环境损失 可持续发展 环境经济手段
下载PDF
技术创新变化、资源耗竭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最优路径——基于随机性内生增长理论模型的构建与推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颉茂华 苏日娜 +1 位作者 袁岚 杜凤莲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8-427,共10页
在构建资源消耗的随机性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用常数相对风险规避系数(CRRA)效用函数分析实例,通过计算均值,分析了技术创新的随机性影响,解决了一个技术创新的随机性问题,发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随机变化性往往导致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 在构建资源消耗的随机性内生增长模型基础上,用常数相对风险规避系数(CRRA)效用函数分析实例,通过计算均值,分析了技术创新的随机性影响,解决了一个技术创新的随机性问题,发现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随机变化性往往导致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更小,因其导致边际报酬率减少。通过用CRS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CRRA效用函数描述出一个独特并且有规律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消耗 可持续发展 泊松随机性 均值保留展型
下载PDF
论社会空间的基本形式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唐巴特尔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22,共5页
社会时空是重要哲学范畴。从人的活动出发研究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在理论上说明社会时间转化为社会空间的基本方式、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根据这一逻辑线索社会空间的基本形式可分为物化型、关系型及制度型 ;个体型与整体型 ;史... 社会时空是重要哲学范畴。从人的活动出发研究社会空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在理论上说明社会时间转化为社会空间的基本方式、特征及其变化过程。根据这一逻辑线索社会空间的基本形式可分为物化型、关系型及制度型 ;个体型与整体型 ;史前史的、统一世界历史的和同一世界历史的等历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基本形式 可持续发展 方法论意义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公路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鸣 赵明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9年第10期144-148,共5页
分析了生态公路产生的背景,探讨了生态公路的哲学思想,进而深入剖析了生态公路的内涵,提出了生态公路实现的措施,最后对中国生态公路建设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生态公路 可持续发展 内涵 哲学思考
下载PDF
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岭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要保证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模式。当前首要是抓紧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这种能力建设的要义是:技术能力的提高;公众参与意识的增强;社会资本积累的强化;政府作用的加强;等等。
关键词 新疆 可持续发展 小康社会 能力建设 区域经济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中和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普遍和谐观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中华 李颖 《伦理学研究》 2003年第4期40-44,共5页
中和思想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古人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及自身内部各种矛盾 关系的高级哲理,与可持续发展有共同的哲学根据,与可持续发展所揭示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不谋而合。
关键词 中和思想 可持续发展 普遍和谐观
下载PDF
论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意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宁 栗文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6-18,共3页
文章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内容 ,论证了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生存意蕴 ,考察了人的生存意识的历史演化 ,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的生存意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发展观 ,是针对人类的生存危机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策略 ,指出可持续发展... 文章概括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内容 ,论证了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生存意蕴 ,考察了人的生存意识的历史演化 ,说明了可持续发展是在人的生存意识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发展观 ,是针对人类的生存危机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策略 ,指出可持续发展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的永久期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生存 生存危机 人类 自然
下载PDF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评估与落实研究最新进展——目标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红帅 董战峰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0年第6期88-94,共7页
目标间关系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执行的重要挑战。本文回顾了关于目标间权衡和协同关系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既有研究中平衡目标间关系的评估方法以及可以促进多目标实现的政策创新手段,总结了影响监测评估和政策手段发挥作用的因素。研究... 目标间关系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目标执行的重要挑战。本文回顾了关于目标间权衡和协同关系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既有研究中平衡目标间关系的评估方法以及可以促进多目标实现的政策创新手段,总结了影响监测评估和政策手段发挥作用的因素。研究发现:目标间普遍存在部分或整体性的权衡和协同关系;以综合指数法和事前评估法为代表的评估方法开始转向关注目标间复杂的联动关系;减贫、减排、土地政策以及清洁生产和多元利益主体协作机制对目标的整体实现有助益;监测评估作用的发挥受限于数据管理和绩效测量方法的选择,政策手段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治理能力和既有制度安排的影响。最后,对未来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展望和建议,要确立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间的整体关系,加强对目标执行和实现的事前评估能力,将更多本土化的SDGs指标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目标 目标关系 监测评估 政策手段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柏永全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24-25,共2页
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哲学意义.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至上性,其核心是全球生态整体观.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 生态环境 价值取向
下载PDF
论生态林业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9
19
作者 利忠 《林业调查规划》 2004年第4期45-47,共3页
分析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特殊地位。提出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引入非公有制林业;制订科技强林政策;开征生态税;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 中国 生态林业 可持续发展 非公有制林业 科技 生态税
下载PDF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柯益群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550-553,共4页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提高治校水平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主要从"建立学习共同愿景、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创造良好学习载体、优化更新知识结构、建立学习长效机制"等方面,探讨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提高治校水平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主要从"建立学习共同愿景、发挥领导表率作用、创造良好学习载体、优化更新知识结构、建立学习长效机制"等方面,探讨推进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学习型党组织 可持续发展 途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