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iltation Simulation and Desiltation Measurement Study Downstream of the Suzhou Creek Sluice,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季永兴 杨绯 +1 位作者 张汉云 卢永金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3年第6期781-793,共13页
The Suzhou Creek Sluice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underwater plain gate in the world, with a single span of 100 m. It is located in a tidal estuary at the junction of the Huangpu River and Suzhou Creek in Shanghai, Chi... The Suzhou Creek Sluice is currently the largest underwater plain gate in the world, with a single span of 100 m. It is located in a tidal estuary at the junction of the Huangpu River and Suzhou Creek in Shanghai, China. In this study, physical and 2D vertical mathematical mode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distinguish the mechanism of siltation downstream of an underwater plain gate from that of other gates types. According to quantitative data obtained by site investiga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hysical hydrodynamic model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dal estuary as well as the fact that the sluice span is equal to the creek width are the major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siltation. A possible desiltation treatment system is proposed for the underwater plain gate. The system includes selection of a suitable location that allows the determination of a reasonable top elevation of the sluice floor, reserving sufficient space under the gate to accommodate siltation, setting up a mechanical desiltation system, and flushing silt along with overflow over the top of the gate. Furthermore, on-site hydraulic silt flushing experiments and a topography survey were conducted.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surement system is effective, and by maintaining this scheduled operation once a month, the downstream riverbed has been maintained in a goo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dal estuary underwater plain gate SILTATION SLUICE suzhou creek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ynthetic musk in Suzhou Creek
2
作者 王凤玲 周赢 +3 位作者 郭亚文 邹立寅 张晓岚 曾祥英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4期306-311,共6页
Contamination levels and distribution of seven synthetic musks in Suzhou Creek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wo polycyclic musks, 1, 3, 4, 6, 7, 8-hexahydro-4, 6, 6, 7, 8, 8-hexamethylcyclopenta(g)-2-benzopyran ... Contamination levels and distribution of seven synthetic musks in Suzhou Creek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Two polycyclic musks, 1, 3, 4, 6, 7, 8-hexahydro-4, 6, 6, 7, 8, 8-hexamethylcyclopenta(g)-2-benzopyran (HHCB) and 7-acetyl-1, 1, 1, 3, 4, 4, 6-hexamethyl-1, 2, 3, 4-tetrahydronaphthalene (AHTN), were found in all samples. The ranges of HHCB and AHTN were from 8 ng/L to 138 ng/L and from 1 ng/L to 25 ng/L in surface waters, and from 2 ng/g to 77 ng/g (dry weight) and from 1 ng/g to 31 ng/g (dry weight) in sediments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HHCB and AHTN showed obvious spatial change in surface waters: the upper reaches (suburb) 13 less than the lower course (urban area); and in sediments, the musk levels were also higher in urban area.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also showed seasonaly varied characteristics both in surface waters and sediments. The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p) and standardized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Koc) were calculated through musk concentrations and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Kow).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HTN was more easily absorbed in sediments. The adsorption of musk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in Suzhou Creek.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of HHCB and AHTN was found in this study, which indicated the same pollution source: the use and discharge of flavoring 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K suzhou creek surface waters SEDIMENTS
下载PDF
WATER QUALITY MODELING OF SUZHOU CREEK 被引量:6
3
作者 Xu Zu-xin, Liao Zhen-liang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 Reuse State Key Laboratory,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Liu Dong-sheng Shanghai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Center, Shanghai 200050, Chin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2年第2期83-90,共8页
Water-quality model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improving river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oject 'Water Quality Modeling of the Suzhou Creek' was briefly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choice and the principle o... Water-quality models are important tools for improving river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the project 'Water Quality Modeling of the Suzhou Creek' was briefly described, including the choice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model, the model study and methods, the calibra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the stream model. A set of parameters about water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Suzhou Creek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period of the third water dispatch experiment in 1999. It is necessary to point out that these parameters will change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uzhou Cree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mathematical model suzhou creek
原文传递
TARGET ANALYSIS OF SUZHOU CREEK REHABILITATION PROJECT STAGE II: BASED ON WATER QUALITY MODEL 被引量:1
4
作者 LIAOZhen-liang XUZu-xin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The Suzhou Creek is a seriously polluted tid-al river in Shanghai. The SuzhouCreek Rehabilitation Project was launched in 1998, and the total investment will surpass 10 billionyuan RMB.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e... The Suzhou Creek is a seriously polluted tid-al river in Shanghai. The SuzhouCreek Rehabilitation Project was launched in 1998, and the total investment will surpass 10 billionyuan RMB. It is important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and ascertain its targets. Inthis study, by analyzing the achievements of Suzhou Creek Reha-bilitation Project (Stage Ⅰ) and itsremaining problems, the main tasks of the Project Stage Ⅱ are proposed. These works are wastewaterinterception, sediment dredging, bidirectional water divers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pump stations. The water quality model established with USEPA''s WASP is employed to analyze thequantitative targets of the Project Stage Ⅱ. In the Project Stage Ⅱ, the water quality ofmainstream and tributaries will be improved continuously, the valus of COD_(Cr), BOD_5 , DO in themainstream will steadily attain Class Ⅳ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urface Water Quality Standard,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Suzhou Creek with continuously reco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mathematical model river pollution control suzhou creek
原文传递
基于GIS的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 被引量:53
5
作者 王少平 俞立中 +1 位作者 许世远 程声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0-524,共5页
通过模拟试验修正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对研究区域和苏州河进行网格和河网概化;以CODCr为控制因子,根据各断面的水环境目标,计算其水环境容量,以确定其削减量.结果表明,为达到苏州河2010年总量控制目... 通过模拟试验修正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对研究区域和苏州河进行网格和河网概化;以CODCr为控制因子,根据各断面的水环境目标,计算其水环境容量,以确定其削减量.结果表明,为达到苏州河2010年总量控制目标,各种非点源污染均须不同程度地削减,以村镇用地和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削减为主,村镇和鱼塘的单位网格削减量较高.最后提出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对策,寻求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总量控制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非点源污染 污染总量控制 苏州河 地理信息系统 水体污染
下载PDF
苏州河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少平 俞立中 +1 位作者 许世远 程声通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0-23,27,共5页
将模拟试验、GIS技术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 ,探讨了苏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非点源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约为 6740t a,TN ,TP和NH4 + -N分别达 914 ,184和 2 98t a ;水... 将模拟试验、GIS技术和非点源污染模型相结合 ,探讨了苏州河流域的非点源污染负荷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研究区域内非点源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其中非点源污染负荷CODCr约为 6740t a,TN ,TP和NH4 + -N分别达 914 ,184和 2 98t a ;水田和村居民点是主要的污染贡献者 ;非点源污染负荷均表现为梅雨 >秋雨 >春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非点源污染 污染负荷 GIS
下载PDF
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生物毒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赟 洪蓉 +2 位作者 朱文杰 汤国英 翁恩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3-98,共6页
采用发光细菌、鱼类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苏州河各河段底泥和河水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 Q67)呈现出程度不等的急性毒性,其中市区河段毒性高于... 采用发光细菌、鱼类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检测了苏州河底泥及河水的生物毒性。结果表明:苏州河各河段底泥和河水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 Q67)呈现出程度不等的急性毒性,其中市区河段毒性高于市郊河段,夏季毒性高于冬季,底泥毒性高于河水;野外现场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苏州河市区河段(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河段)水体对鲫鱼具有较明显的急性毒性作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泾河段底泥浸出液存在一定的急性毒性;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北新泾河段底泥浸出液和河水可能对动物存在肝毒性。上述结果提示,目前苏州河尤其是市区河段水体总体上不利于生物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河底泥 河水 毒性
下载PDF
河段尺度的上海苏州河河岸带综合评价 被引量:27
8
作者 汪冬冬 杨凯 +1 位作者 车越 吕永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501-3510,共10页
基于河岸带结构初步构建河段尺度的苏州河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其干流43个河段为评价单元,结合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调研,构建指标数据库,度量河岸带综合状况指数(Riparian Comprehensive Situation Index,RCSI);基于ANOVA分析方... 基于河岸带结构初步构建河段尺度的苏州河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其干流43个河段为评价单元,结合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调研,构建指标数据库,度量河岸带综合状况指数(Riparian Comprehensive Situation Index,RCSI);基于ANOVA分析方法阐释RCSI对河段区位及用地类型的响应,并提出河岸带规划设计及改进策略。结果表明:RCSI分布于3.79-25.03范围内,69.8%河段处于较差和非常差级别;②高于85%河段的滨水带及护岸带状况处于较差和非常差级别,滨水带宽度和护岸类型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大于50%河段的近岸带状况处于较差和非常差级别,不透水面积率和设施丰富度是其关键限制因子;③人类活动强度、城市化进程等原因导致RCSI以及多数指标在不同区位和不同用地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而滨水带宽度、护岸坡度、侵蚀程度、α多样性指数和纵向连通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综合评价 ANOVA分析 苏州河
下载PDF
苏州河环境整治二期工程水质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9
作者 卢士强 林卫青 +1 位作者 徐祖信 廖振良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28-231,共4页
简述了苏州河概况、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一期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二期工程重点。为论证二期重点工程及其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应用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水质模型对二期工程措施的水质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方案包括截污、底泥疏... 简述了苏州河概况、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一期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提出二期工程重点。为论证二期重点工程及其目标的合理性和可达性,应用苏州河水系水动力水质模型对二期工程措施的水质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方案包括截污、底泥疏浚、综合调水等。通过计算和分析对二期工程目标的设定进行了论证,结果表明,二期工程实施后,苏州河水质总体上可以实现既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环境综合整治 水动力模型 水质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黄浦江和苏州河的着生藻类与水质因子关系的多元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凌旌瑾 顾咏洁 +1 位作者 许春梅 陈小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4-189,共6页
通过对黄浦江和苏州河7个断面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持续1年的监测,分析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对7个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结合着生藻类的群落参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质主要因子与着... 通过对黄浦江和苏州河7个断面的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持续1年的监测,分析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并对7个水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结合着生藻类的群落参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质主要因子与着生藻类群落参数间的回归模型,确定影响着生藻类群落参数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着生藻类群落结构以硅藻占主要地位,着生藻类优势种以及各群落参数的季节变化明显;对水质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所提取的3个主成分中,主成分1(PCA1)主要代表水体中CODCr和Chl-a含量,主成分2(PCA2)主要代表水体中DO和TP含量,主成分3(PCA3)主要代表水体中TN含量.其中PCA1和PCA2对着生藻类密度的影响较显著,主成分对着生藻类的其他群落参数影响不显著,表明着生藻类密度是指示河流水质状况的重要群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群落动态 水质因子 多元分析 黄浦江 苏州河
下载PDF
苏州河水体黑臭机理及底质再悬浮对水体的影响 被引量:88
11
作者 应太林 张国莹 吴芯芯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3-26,共4页
探讨了苏州河水体黑臭现象,证实了水体发黑主要与存在吸附了FeS的带负电胶体悬浮颗粒有关,且腐殖质是吸附物或络合物的主要组成。水体发臭为含硫、氮等有机物降解时逸出NH_3、H_2S等所致。 用Ⅲ类地面水对典型污染断面的底质进行了反复... 探讨了苏州河水体黑臭现象,证实了水体发黑主要与存在吸附了FeS的带负电胶体悬浮颗粒有关,且腐殖质是吸附物或络合物的主要组成。水体发臭为含硫、氮等有机物降解时逸出NH_3、H_2S等所致。 用Ⅲ类地面水对典型污染断面的底质进行了反复搅拌清洗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水体的黑臭指数下降最终可不黑臭。底泥再悬浮对水质的影响试验表明,搅拌速度增加,各项指标恶化,黑臭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污染 苏州河 底质污染 黑臭 再悬 水体 水质
下载PDF
黄浦江和苏州河上游鱼类多样性组成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44
12
作者 陈小华 李小平 程曦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初步了解黄浦江和苏州河的鱼类多样性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黄浦江上游河段的淀峰、松浦大桥两个站点,以及苏州河上游河段的白鹤、黄渡两个站点进行了逐月的鱼类监测。四个站点共采集到鱼类44种,隶属10目14科3... 为初步了解黄浦江和苏州河的鱼类多样性组成及其时空分布特征,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黄浦江上游河段的淀峰、松浦大桥两个站点,以及苏州河上游河段的白鹤、黄渡两个站点进行了逐月的鱼类监测。四个站点共采集到鱼类44种,隶属10目14科35属,其中苏州河上游30种,隶属6目10科25属,黄浦江上游39种,隶属10目13科32属。黄浦江上游鱼类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苏州河上游,白鹤、松浦大桥、淀峰之间的鱼类群落为中等相似,黄渡与松浦大桥、淀峰之间的鱼类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各站点的鱼类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季大于冬、春季。四个站点的鱼类均以杂食性和定居性的物种为主,杂食性鱼类物种数占51.5–62.5%。松浦大桥站的江海洄游性和河湖洄游性鱼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站点。鱼类物种的时空重现率计算结果反映了黄浦江、苏州河上游各水域的鱼类群落具相对独立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恶化的水质问题和较差的水系连通度可能是影响苏州河上游鱼类多样性的关键因素,而黄浦江具更大水域面积,以及较好水质状况和水系连通度,有利于丰富鱼类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物种多样性 时空变化 黄浦江 苏州河
下载PDF
苏州河底泥对上复水水质污染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徐祖信 张锦平 +1 位作者 廖振良 刘立坤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研究了上海市苏州河底泥中有机物及营养盐释放对上复水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与底栖生物底泥再悬浮对底泥释放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泥中化学需氧量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成正比,底泥中生化需氧量与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呈正比,再悬浮... 研究了上海市苏州河底泥中有机物及营养盐释放对上复水水质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与底栖生物底泥再悬浮对底泥释放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底泥中化学需氧量与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成正比,底泥中生化需氧量与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呈正比,再悬浮促进底泥中污染物向上复水体释放。底泥SOD与水体中DO成正比,底泥污染是影响苏州河水质的重要因素;对苏州河底泥进行疏浚工程可较好地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降低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及氨氮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上复水 底泥耗氧速率 寡毛类 再悬浮
下载PDF
苏州河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1996~2006年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5
14
作者 程曦 李小平 陈小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278-3287,共10页
分析评价了1996~2006年苏州河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没有明显改变下游河段溶解氧低下的状况,底栖生态系统没有改善;苏州河中上游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可能会抵消下游水质改善的效果。苏... 分析评价了1996~2006年苏州河水质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并没有明显改变下游河段溶解氧低下的状况,底栖生态系统没有改善;苏州河中上游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可能会抵消下游水质改善的效果。苏州河污染整治和水生生态修复的重点应当转移到上游地区。长期数据统计和分析不仅能解释苏州河多年离散的生物学数据,揭示大型底栖动物的长期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水质变化的对偶关系,还能指示苏州河修复的关键河段,可以成为河流水质和生态系统评价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底栖动物 长期数据分析 生态系统评价 苏州河
下载PDF
苏州河沉积物中多环麝香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曾祥英 张晓岚 +4 位作者 钱光人 邵文兰 熊英 盛国英 傅家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0-184,共5页
采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苏州河上海市区段10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麝香污染水平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在10个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出2.76~4.54μg.kg-1萨利麝香(ADBI)、56.88~552.08μg.kg-1佳乐麝香(HHCB)以及25.79~117.25μg.kg-1... 采用GC-MS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苏州河上海市区段10个表层沉积物中多环麝香污染水平及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在10个沉积物样品中检测出2.76~4.54μg.kg-1萨利麝香(ADBI)、56.88~552.08μg.kg-1佳乐麝香(HHCB)以及25.79~117.25μg.kg-1吐纳麝香(AHTN);除北新泾采样点外,其余9个样品中检测出检测限(LOD)~3.15μg.kg-1粉檀麝香(AHMI);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测出开许梅龙(DPMI)和特拉斯(ATII).试验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多环麝香污染的主要成分为HHCB和AHTN,这一特征取决于香精香料行业中多环麝香的使用模式.由于长达百年的污水直排历史,与国外河流沉积物污染状况比较,苏州河沉积物中多环麝香污染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麝香 表层沉积物 苏州河
下载PDF
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水质模型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廖振良 徐祖信 高廷耀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9-502,共4页
先用WASP模型软件开发了苏州河水质模型,使用数据来自1999年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的同步监测资料、全市污染源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用此模型,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有关工程和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一期... 先用WASP模型软件开发了苏州河水质模型,使用数据来自1999年苏州河第3次调水试验的同步监测资料、全市污染源调查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应用此模型,对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有关工程和方案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一期工程进行了调整.通过苏州河一期工程的实施,苏州河干流在2000年底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干流水质主要指标年均值基本达到国家景观水标准,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数学模型 河流污染控制 上海 苏州河
下载PDF
上海苏州河鱼类群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夏建宏 陆剑锋 +1 位作者 周保春 谈慧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8-546,共9页
苏州河是一条流经上海市区的过境河流.本研究试图以鱼类群落状况来评估该河的环境质量.将2001年采集到的鱼类标本与20世纪60年代上海科技馆(旧名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收藏标本进行对比.1960年代,鱼类物种数有62种,2001年为44种,前后减少18... 苏州河是一条流经上海市区的过境河流.本研究试图以鱼类群落状况来评估该河的环境质量.将2001年采集到的鱼类标本与20世纪60年代上海科技馆(旧名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收藏标本进行对比.1960年代,鱼类物种数有62种,2001年为44种,前后减少18种;其中鲤科鱼类中营底栖生活、食无脊椎动物的鮈亚科鱼类变化明显,减少6种.鱼类的食性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食鱼性鱼类的物种比例由1960年代的27.4%下降到2001年的22.7%;食无脊椎动物鱼类的比例由1960年代的24.2%下降到2001年的11.4%,而杂食性鱼类的物种比例则由1960年代的25.8%上升到2001年的38.6%.杂食性鱼类在个体数也占据优势.沿程分布显示上游的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下游.以上结果表明苏州河的鱼类群落变得简单,食物网复杂度降低,生物完整性下降,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作为水生生物栖息地主要构成的底质状况发生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鱼类群落 底质 生物完整性 栖息地
下载PDF
苏州河干流防洪水位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0
18
作者 徐祖信 卢士强 林卫青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利用一维河网模型系统MIKE11建立苏州河水系水文模型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模型率定结果表明,干流模拟水位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所建模型可以准确反映苏州河水系的水动力条件.考虑上游洪水位、区间暴雨和下游高潮位遭遇的不利组合,进行苏州... 利用一维河网模型系统MIKE11建立苏州河水系水文模型和河网水动力模型,模型率定结果表明,干流模拟水位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所建模型可以准确反映苏州河水系的水动力条件.考虑上游洪水位、区间暴雨和下游高潮位遭遇的不利组合,进行苏州河干流最高防洪水位的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可为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防汛墙的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河 防洪水位 水文模型 水动力模型 MIKE11
下载PDF
利用着生生物群落动态变化监测水质的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顾詠洁 王秀芝 廖祖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94,109,共9页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 探讨了苏州河8个断面着生生物在不同季节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密度、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着生生物种类数以夏季最多,优势种密度以夏、秋季最大,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水质指标的监测结果基本一致;经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中氮、磷含量分别与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藻类密度和总生物量四项指标呈显著负相关,CODcr、 BOD_5与四项生物指标均无相关性.各断面污染程度为上游赵屯、黄渡断面污染最轻,武宁路桥、北新泾断面污染最重,反映在群落结构上是上游以自养性藻类为主,中、下游以异养性动物为主.以上结果表明着生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能反映水环境质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生物 群落结构 水质监测 苏州河
下载PDF
苏州河水文条件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英 顾詠洁 +1 位作者 王耘 徐娜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36,106,共8页
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期间通过对苏州河武宁路桥处浮游植物和水体流速的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苏州河武宁路桥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密度和优势种等的变化与流速等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时,主要优势种小环藻Cy... 在2005年12月至2006年7月期间通过对苏州河武宁路桥处浮游植物和水体流速的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了苏州河武宁路桥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密度和优势种等的变化与流速等水文条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丰水期时,主要优势种小环藻Cyclotell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个体数量在不同流速下的变化趋势非常相似.且在不同水文期藻类的数量、种类和叶绿素a的含量有很大变化:丰水期,藻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大于枯水期以及平水期.在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中,平均叶绿素a含量小潮时都要高于大潮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期 流速 潮汐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苏州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