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atus Survey on Street Trees in Donghu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in Wuhan City
1
作者 戢小梅 谭庆 +2 位作者 陈法志 童俊 金莉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年第7期40-43,53,共5页
Through typical sampling,the species,diameters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growth status of street trees in Donghu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in Wuhan City were investigated;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Through typical sampling,the species,diameters at breast height (DBH) and growth status of street trees in Donghu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in Wuhan City were investigated;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enrich urban street tree species and out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specie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to the street tree planning in Donghu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in Wuhan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ET trees Plant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Donghu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in WUHAN CITY
下载PDF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Nanjing,Suzhou,Changzhou and Wuxi
2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2期16-16,共1页
Nanji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t is a state-leve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pproved by theState Council, with an area of 16.5 sq km,comprising seven sq km of industrial area,five sq km o... Nanjing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It is a state-leve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approved by theState Council, with an area of 16.5 sq km,comprising seven sq km of industrial area,five sq km of Taiwan invested area, three sqk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scientificresearch area and 1.5 sq km of compositeservice area. The development zone is 13.5 kmfrom the city center, with convenient trafficconditions, three state highways and a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HIGH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s in Nanjing suzhou Changzhou and Wuxi
下载PDF
Baotou RE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3
《China Rare Earth Information》 1997年第1期4-4,共1页
关键词 RE Baotou RE hi-tech Development zone
下载PDF
数字孪生城区防洪排涝及活水自流联控联调平台开发与应用
4
作者 范子武 杨帆 +4 位作者 谢忱 洪磊 李子祥 铁瀛 蔡秋鹏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9期1-6,共6页
为响应数字中国战略与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数字赋能提升河网水工程安全运行监控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分析了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需求,提出了包含防洪排涝、水环境保障、水工程管理综合业务的平台建设总体架构。根据研... 为响应数字中国战略与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数字赋能提升河网水工程安全运行监控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以苏州高新区为例,分析了数字孪生平台建设需求,提出了包含防洪排涝、水环境保障、水工程管理综合业务的平台建设总体架构。根据研究区已有的基础数据、监测数据、业务数据等数据基础,采用“数字孪生技术+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核心应用技术搭建了平台的数据底板,集成建设了模型平台、孪生融合、知识平台与数字孪生场景,基于算据、算法、算力支撑构建了水工程预报调度与活水自流联控联调平台,提供了多业务应用的“监测预报、动态预警、场景预演、调度预案”4个关键功能,对于推动地方水利设施的精细化管理和智能运维、服务支撑江苏省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高新区 数字孪生 联控联调 “四预”业务 数据底板
下载PDF
基于Sentinel-2数据的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植被生长状况遥感监测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单阳 钱晓瑾 +8 位作者 姜晟 王甜甜 张悦 余悠然 纪轩禹 郭金金 魏玉强 王茹 李旭文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利用2021—2022年Sentinel-2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MSI)遥感数据,通过SNAP遥感软件提供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处理模块(Biophysical Processor),反演了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5种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包括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FAP... 利用2021—2022年Sentinel-2卫星搭载的多光谱成像仪(MSI)遥感数据,通过SNAP遥感软件提供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处理模块(Biophysical Processor),反演了苏州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的5种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包括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FAPAR)、植被覆盖度(FVC)、叶面积指数(LAI)、冠层叶绿素含量(CCC)和冠层含水量(CWC),开展植被生态环境监测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态安全缓冲区2021年建成并投入运行后,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有所增加,区域植被冠层结构有所改善,植被生物物理参数从一定的角度反映了消夏湾生态安全缓冲区发挥了生态涵养成效。该研究方法能在大尺度上快捷、高效地反演植被生物物理参数,可为通过植被遥感动态监测评估生态安全缓冲区的生态功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缓冲区 Sentinel-2 植被生物物理量 遥感反演 苏州消夏湾
下载PDF
创新城区视角下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培阳 周江怡 吴佩瑶 《中国名城》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当前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传承工业遗产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充分挖掘旧工业用地和老旧厂房的潜在价值,以匹配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促进其优化再利用成为当前大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创... 当前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传承工业遗产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如何充分挖掘旧工业用地和老旧厂房的潜在价值,以匹配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功能,促进其优化再利用成为当前大城市更新领域的重要议题。创新城区契合了大城市“创新驱动”与“老城复兴”两大重要发展背景,是由创新科技产业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城区重构集聚而形成的新空间模式。苏州西环路科创带是姑苏区实施做大做强科创产业战略、创新都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国内大城市老城区探索创新城区发展的重要模式。研究以苏州西环路科创带为例,探索大城市老城区工业遗存更新和创新科技产业升级双驱的实践模式,总结提炼中国大城市老城区基于创新城区的工业遗存更新策略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城区 工业遗存 更新策略 大城市老城区 苏州西环路科创带
下载PDF
打造苏州南站站城融合一体化高铁新城
7
作者 孙亚楠 《山西建筑》 2024年第4期36-38,62,共4页
沪苏湖铁路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通苏嘉甬铁路是“八横八纵”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铁路与通苏嘉甬铁路的交点,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节点。探讨了苏州南站建设的必要性,对该车站建筑进... 沪苏湖铁路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通苏嘉甬铁路是“八横八纵”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南站作为沪苏湖铁路与通苏嘉甬铁路的交点,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交通节点。探讨了苏州南站建设的必要性,对该车站建筑进行了总体设计,详细论述了交通融合、站城融合一体高铁新城的构建过程,并分析了其施工难点,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南站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 先行启动区 站城融合一体化
下载PDF
苏州市高新区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姜进峰 李翠梅 +2 位作者 张燕 查巧珍 肖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9-82,共4页
以三高宏扬给水管网水力模拟软件为模型搭建平台,建立了苏州市高新区给水管网水力模型。选取部分监测管段与节点,从压力、流量角度对模型进行了校核。运用校核合格的模型模拟了管网现阶段压力、流速运行状况,并针对服务区域低压区、低... 以三高宏扬给水管网水力模拟软件为模型搭建平台,建立了苏州市高新区给水管网水力模型。选取部分监测管段与节点,从压力、流量角度对模型进行了校核。运用校核合格的模型模拟了管网现阶段压力、流速运行状况,并针对服务区域低压区、低速区分析了现阶段管网可能产生的问题,提供了改建的建议。结果表明,给水管网水力模型的建立能为供水企业相关的调度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管网 水力模型 运行 评估 苏州高新区
下载PDF
河段尺度的上海苏州河河岸带综合评价 被引量:27
9
作者 汪冬冬 杨凯 +1 位作者 车越 吕永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3501-3510,共10页
基于河岸带结构初步构建河段尺度的苏州河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其干流43个河段为评价单元,结合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调研,构建指标数据库,度量河岸带综合状况指数(Riparian Comprehensive Situation Index,RCSI);基于ANOVA分析方... 基于河岸带结构初步构建河段尺度的苏州河河岸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其干流43个河段为评价单元,结合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调研,构建指标数据库,度量河岸带综合状况指数(Riparian Comprehensive Situation Index,RCSI);基于ANOVA分析方法阐释RCSI对河段区位及用地类型的响应,并提出河岸带规划设计及改进策略。结果表明:RCSI分布于3.79-25.03范围内,69.8%河段处于较差和非常差级别;②高于85%河段的滨水带及护岸带状况处于较差和非常差级别,滨水带宽度和护岸类型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大于50%河段的近岸带状况处于较差和非常差级别,不透水面积率和设施丰富度是其关键限制因子;③人类活动强度、城市化进程等原因导致RCSI以及多数指标在不同区位和不同用地类型中存在显著差异,而滨水带宽度、护岸坡度、侵蚀程度、α多样性指数和纵向连通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综合评价 ANOVA分析 苏州河
下载PDF
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评价 被引量:13
10
作者 周钧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3-37,50,共6页
研究目的:评价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绩效。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从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政策社会影响效果三方面来反映,可分9个目标和13个评价指... 研究目的:评价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绩效。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从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政策社会影响效果三方面来反映,可分9个目标和13个评价指标;(2)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基本达到目标,征地补偿水平和社会保障状况良好,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较好,政策的社会影响效果一般。研究结论:建议改革征地补偿包干办法,逐步推行"征地区片综合价";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接轨;加强安置工作的监管,构建绩效评价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征地补偿安置政策 绩效评价 苏州高新区
下载PDF
城市河流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以上海苏州河为例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汪冬冬 施展 +1 位作者 杨凯 白义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101,共6页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并与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关系较显著;③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透水面积率与相应河段的景观适宜性之间的关联性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带 土地利用 景观适宜性 环境效应 苏州河
下载PDF
基于SLEUTH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后的土地利用变化 被引量:11
12
作者 钱敏 濮励杰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23-232,I0003,I0004,共12页
为解决区域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LEUTH(slope land use exclusive layer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hillshade)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进行适当调整。以快速城镇化典型区苏锡地... 为解决区域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LEUTH(slope land use exclusive layer urb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hillshade)模型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可以根据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进行适当调整。以快速城镇化典型区苏锡地区为例,运用SLEUTH模型对已划分好的主体功能区从2009-2030年在不同情景下进行模拟,直观地反映出主体功能区划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据此对初次划分中由于条件模糊而难以判断的部分区域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得到苏锡地区完整的主体功能区。结果表明该方法使主体功能区划具有直观的预测性和可调整性。该方法为合理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提供技术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划分 优化 主体功能区 SLEUTH模型 苏锡地区
下载PDF
苏锡常地裂缝危险性分区 被引量:12
13
作者 焦珣 苏小四 于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6,162,共6页
地裂缝作为苏锡常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对该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地裂缝孕育过程的非线性以及各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难以用线性方法进行地裂缝危险性分区。在分析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古基岩面的起伏差异、第... 地裂缝作为苏锡常地区的一种地质灾害对该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由于地裂缝孕育过程的非线性以及各影响因素作用关系的复杂性,使得难以用线性方法进行地裂缝危险性分区。在分析地裂缝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古基岩面的起伏差异、第四纪沉积结构差异、地面沉降的不均一性和地下水的超采的基础上,将该4个因素的6项量化指标——基岩埋深、基岩起伏度、地下水位、地面沉降梯度、含水层导水系数以及粘性土层厚度作为输入量,采用遗传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性分区模型。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常州东部、无锡中部和江阴南部地段,安全区主要分布在张家港的东北部、常熟市的东部、常州市的北部和西南部,较危险区和次安全区为危险区和安全区的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性分区 GA—ANN 地裂缝 苏锡常地区
下载PDF
开发区转型过程中细分人群职住分离特征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许炎 张敏 夏胜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0-27,共8页
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对研究区的总量职住比以及三类不同人群的独立指数进行了测度,并运用交通-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职住空间分布以及道路交通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职住分离特征... 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对研究区的总量职住比以及三类不同人群的独立指数进行了测度,并运用交通-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职住空间分布以及道路交通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职住分离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发展目标转向、建设时序错位以及土地财政导向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用地功能结构等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 开发区 职住分离
下载PDF
苏州太湖湖滨湿地生态恢复模式与对策 被引量:24
15
作者 冯育青 王邵军 +3 位作者 阮宏华 张银龙 关庆伟 徐振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30,共5页
湖滨带湿地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按照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度假区湖滨湿地生态现状和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模式。结合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 湖滨带湿地是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生态交错区。按照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要求,根据度假区湖滨湿地生态现状和生态恢复的总体目标,提出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模式。结合太湖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划分为3个功能区段进行分区恢复与重建,并提出了苏州太湖国家度假区湖滨带生态恢复与规划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功能区 生存恢复模式 生态恢复策略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下载PDF
苏州城市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16
16
作者 刘健 魏永耀 +2 位作者 高立 曲苏荣 高梅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1期94-97,共4页
结合苏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地形地貌、建筑场地类别、不良岩土体、水文条件、地质灾害等5个方面13个因子作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建立评价数... 结合苏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环境特点,选取地形地貌、建筑场地类别、不良岩土体、水文条件、地质灾害等5个方面13个因子作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建立评价数学模型,利用GIS叠加生成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西部基岩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好,适宜地下空间开发,东部平原区水系发育,软土层较厚,水文条件复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区 地下空间 适宜性 评价 江苏苏州
下载PDF
城市老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策略和模式研究——以苏州市古城区为例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葛宏伟 陈学武 +1 位作者 王炜 石飞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03年第2期97-102,共6页
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老城区路网密集、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特点,以苏州市古城区为例,分析论证了老城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从公交规划、公交票价和政策、公交优先技术等诸多方面对城市老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的策略和模式进行研究... 针对我国大多数城市的老城区路网密集、道路狭窄、交通拥挤等特点,以苏州市古城区为例,分析论证了老城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必要性,从公交规划、公交票价和政策、公交优先技术等诸多方面对城市老城区公共交通发展的策略和模式进行研究。希望本文的结果对我国其他类似城市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老城区 公共交通 发展策略 模式研究 苏州市 公交规划 公交票价 政策 公交优先技术
下载PDF
开发区实施循环经济的环境管理探讨——以苏州高新区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长年 魏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8-711,共4页
以苏州高新区为例,指出了主要环境问题,分析了实施循环经济的环境管理现状及不足,并重点提出了实施循环经济的环境管理对策,为开发区按循环经济的规律运行作了有益的探索,也为循环经济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苏州市 循环经济 环境管理 江苏 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下载PDF
开发区快速建设影响下的苏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龚富华 杨山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53,共7页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和形态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基于1984-2013年间7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苏州市建设用地,采用形态指数分析苏州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在梳理开发区快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开...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和形态变化有着重大影响。基于1984-2013年间7个时相的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苏州市建设用地,采用形态指数分析苏州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在梳理开发区快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开发区不同时段对城市空间形态的独特作用。结果表明:1984-2013年间,苏州市各开发区建设造成城市空间显著差异化扩展,沿开发区所在区域东西向迅速扩展;开发区建设使得苏州市从最初单中心的空间结构演变成大城市核轴完整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开发区对苏州城市形态影响过程可以分为低水平变化、突变转换和高水平稳定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城市形态指数既反映开发区建设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也显现出开发区土地开发利用的状态;开发区对形态的影响过程表明,科学合理地布局开发区、调控开发区规模及时序以提高城市形态稳定性和紧凑性是城市开发建设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空间形态 形态指数 苏州
下载PDF
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焕友 苏勤 钱树伟 《旅游科学》 CSSCI 2009年第5期72-76,共5页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开发区已经从单一经济功能的产业园区向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新城转型。旅游业作为产业链较长、容纳就业人口较多的第三产业,在开发区转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开发区已经从单一经济功能的产业园区向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新城转型。旅游业作为产业链较长、容纳就业人口较多的第三产业,在开发区转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苏州工业园区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指出其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旅游新品牌形象难以树立、旅游服务倾向高端群体、旅游项目收益不理想和企业参与旅游业发展的热情不高等,并尝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研究区及其它处于相似境地的开发区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开发区 苏州工业园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