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hort-term experimental warming on heat-waterprocesses of the active layer in a swamp meadow ecosystem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1
1
作者 GuangSheng Liu GenXu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Climate change is now evide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ith impacts on the alpine ecosystem, particularly on water and heat balance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atmosphere. Thus, we document the basic ch... Climate change is now evident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QTP), with impacts on the alpine ecosystem, particularly on water and heat balance between the active layer and the atmosphere. Thus, we document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the water and heat dynamics in response to experimental warming in a typical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Data sets under open top chambers(OTC) and the control manipulations were collected over a complete yea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nual(2008) air temperatures of OTC-1 and OTC-2 were 6.7 °C and 3.5 °C warmer than the control. Rising temperature promotes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freeze-thaw and isothermal days of OTCs appeared more frequently than the control, owing to comparably higher water and better vegetation conditions. OTCs soil moisture 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oil depth; however, there was an obviously middle dry aquifer of the control, which is familiar in QTP. Moreover, experimental warming led to an increase in topsoil water content due to poorly drained swamp meadow ecosystem with high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thicker root horizon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ill have some contributions to alpine cold ecosystem water-heat process and water cycle under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warming open top chamber Qinghai-Tibet Plateau soil moisture soil temperature alpine swamp meadow ecosystem
下载PDF
Satellite-based Estimation of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in an Alpine Swamp Meadow on the Tibetan Plateau:A Multi-model Comparison 被引量:4
2
作者 NIU Ben ZHANG Xianzhou +7 位作者 HE Yongtao SHI Peili FU Gang DU Mingyuan ZHANG Yangjian ZONG Ning ZHANG Jing WU Jianshuang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7年第1期57-66,共10页
Alpine swamp meadows on the Tibetan Plateau,with the highest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cross the globe,are extreme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To accurately and continually quantify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Alpine swamp meadows on the Tibetan Plateau,with the highest soil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cross the globe,are extremely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To accurately and continually quantify the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 i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carbon cycles from site-scale to global scale.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EC) provides the best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site-specific carbon flux,while satellite-based models can estimate GPP from local,small scale sites to regional and global scales.However,the suitability of most satellite-based models for alpine swamp meadow is unknown.Here we tested the performance of four widely-used models,the MOD17 algorithm(MOD),the 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the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model(PCM),and the alpine vegetation model(AVM),in providing GPP estimations for a typical alpine swamp meadow as compared to the GPP estimations provided by EC-derived GPP.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these models provided good descriptions of the intra-annual GPP patterns(R〉20.89,P〈0.0001),but hardly agreed with the inter-annual GPP trends.VPM strongly underestimated the GPP of alpine swamp meadow,only accounting for 54.0% of GPP_EC.However,the other three satellite-based GPP models could serve as alternative tools for tower-based GPP observation.GPP estimated from AVM captured 94.5% of daily GPP_EC with the lowest average RMSE of 1.47 g C m^(-2).PCM slightly overestimated GPP by 12.0% while MODR slightly underestimated by 8.1% GPP compared to the daily GPP_EC.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PP estimations for this alpine swamp meadow using AVM were superior to GPP estimations using the other relatively complex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eddy covariance technique(EC)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P) model performance alpine swamp meadow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Structural,compositional and trai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ature and the swamp meadow communities
3
作者 Honglin Li Kailiang Yu +3 位作者 Danghui Xu Wei Li Dorjeeh Tondrob Guozhen D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Aims The mature meadows(MMs)and the swamp meadows(SMs)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ecosystems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China.Besides their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oil water conditions and thereby the ... Aims The mature meadows(MMs)and the swamp meadows(SMs)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ecosystems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China.Besides their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soil water conditions and thereby the soil oxygen and nutrients,however,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struc-ture,traits and productivity between these two meadows.We par-ticularly ask whether light availability mediated by physical structure heterogeneity is a key determinant of the difference in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vity between these two meadows.Methods We examined the community structure,composition,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ANPP),light availability in understory and the community-weighted means(CWMs)for leaf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in 12 random plots(5 m×5 m)for each of the studied habitats.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community in the MM had higher variation in both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structure and thus had more light availability in the understory.The MM had higher spe-cies richness and greater ANPP than the SM.The CWMs of leaf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for species in the MM fea-tured a fast-growing strategy(i.e.higher height,leaf area and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lower nitrogen:phosphorus ratio),in con-trast to those in the SM.We also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CWM of traits and the ANPP,indicating that some key traits in these habitats have linked to community productivity.Our study also suggests that the heterogeneity i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which affects light availability in the under-story,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vity.In conclusion,our study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 structure,composition and traits between the MM and the SM,and the light availability that related closely to community structure is the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the community of these two habita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ature meadow swamp meadow community-weighted traits means community structure functional traits SUCCESSION
原文传递
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滩草甸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
4
作者 许可 陈宏伟 +1 位作者 黄彦青 孙学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53-56,共4页
以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中河滩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研究和查阅相关资料,对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滩草甸植被类型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内河滩草甸共有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灰脉苔草沼泽草甸群落、乌拉草... 以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中河滩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研究和查阅相关资料,对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河滩草甸植被类型及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湿地公园内河滩草甸共有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灰脉苔草沼泽草甸群落、乌拉草沼泽草甸群落、东方羊胡子草沼泽草甸群落;其中灰脉苔草沼泽草甸群落(俗称塔头沼泽)作为水陆过渡带最具代表性的沼泽群落,受气候和光照、温度等影响具有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滩草甸类型 物种多样性 湿地沼泽 长寿湖国家湿地公园
下载PDF
不同类型草地牧草消化率季节动态与营养品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6
5
作者 梁建勇 焦婷 +4 位作者 吴建平 宫旭胤 杜文华 刘海波 肖元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8-115,共8页
试验选用5只瘤胃瘘管羊,用尼龙袋法对采自甘肃玛曲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甘肃张掖平山湖荒漠草原及新疆温性草原天然混合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 试验选用5只瘤胃瘘管羊,用尼龙袋法对采自甘肃玛曲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甘肃张掖平山湖荒漠草原及新疆温性草原天然混合牧草的干物质消化率(DMD)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高海拔地区的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地区荒漠草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在6月体内消化率达到最高,而平山湖荒漠草原表现相反趋势。新疆温性荒漠草原则随着季节的变化,从花期—果期—枯草期牧草干物质消化率逐渐降低。玛曲高寒草甸牧草干物质消化率与牧草粗蛋白含量(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牧草中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牧草生育期与CP含量和DMD呈极显著负相关,与DM,ADF,NDF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高寒牧区,6,7和8月牧草营养价值较高,可满足放牧家畜维持和生产能量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沼泽化草甸 荒漠草原 天然牧草 干物质消化率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积雪对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3
6
作者 常娟 王根绪 +1 位作者 高永恒 王一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7289-7301,共13页
有无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水热过程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能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为了研究积雪覆盖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选择了典型的有无积雪覆盖的沼泽、草甸建立观测场,观测浅层土壤... 有无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水热过程是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水能循环中的一个重要不确定因素。为了研究积雪覆盖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选择了典型的有无积雪覆盖的沼泽、草甸建立观测场,观测浅层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状况。通过分别研究积雪对高寒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沼泽、草甸在有积雪覆盖下浅层土壤开始冻结和消融的时间都有所滞后,且冻结持续时间相应有所增加。由于积雪覆盖,浅层土壤温度变化速率略有减小而水分变化速率略有增加,积雪起到了抑制土壤温度变化速率和促进土壤水分变化速率的作用。积雪覆盖对秋季冻结过程和夏季融化过程浅层土壤的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冬季冻结降温过程和春季升温过程,且对融化过程的影响较冻结过程明显。通过对比分析有无雪盖沼泽和草甸土壤,说明积雪的覆盖对沼泽土壤温度的影响要大于草甸土壤,对土壤水分融升过程的影响大于冻降过程,且对沼泽浅层土壤的影响大于草甸浅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多年冻土 积雪 沼泽 草甸 浅层土壤 水热过程
下载PDF
冻融循环对青藏高原腹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宝贵 张威 +7 位作者 刘光琇 陈拓 王鹭 章高森 伍修锟 台喜生 龙昊知 毛文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99-1507,共9页
通过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的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两种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α-、β-、γ-和δ-变形菌门(α-、β-、γ-和δ-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 通过构建16SrRNA基因克隆文库,研究了冻融循环对青藏高原腹地北麓河的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两种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α-、β-、γ-和δ-变形菌门(α-、β-、γ-和δ-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为两个生态系统土壤共有的细菌类群,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及浮霉菌门细菌为研究区域优势菌,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高寒沼泽草甸土壤所特有,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细菌是高寒沙化草原土壤特有的细菌类群,表明青藏高原腹地两种生态系统土壤具有丰富的细菌多样性.冻融循环会降低区域土壤的细菌多样性,随冻融循环,高寒沼泽草甸和高寒沙化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放线菌门丰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大部分细菌随冻融循环的变化在两种生态类型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说明冻融循环对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既存在相似性,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沼泽草甸 高寒沙化草原 冻融循环 克隆文库
下载PDF
高寒湿地太阳辐射和地表反射率变化的统计学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英年 赵亮 +2 位作者 周华坤 徐世晓 张法伟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3,共7页
依据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生长期观测的太阳总辐射(Eg)和反射辐射(Er)资料,分析了高寒湿地Eg和地表反射率(A)的日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有较强的Eg,但A较低.年内1-12月Eg的平均日总量达17.3 MJ.m-2,其中植物生... 依据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植物生长期观测的太阳总辐射(Eg)和反射辐射(Er)资料,分析了高寒湿地Eg和地表反射率(A)的日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祁连山海北高寒湿地,有较强的Eg,但A较低.年内1-12月Eg的平均日总量达17.3 MJ.m-2,其中植物生长期的5-9月平均日总量为20.0MJ.m-2,表现出4-7月高,冷季低的变化特征.A的日、季节变化均表现“U”型变化过程.2004年1-12月A的年平均值为0.32,植物生长季的5-9月平均值为0.18,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平均值为0.43.其中1月最高(0.70),7月最低(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期 高寒湿地 太阳辐射 反射率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主要温室气体通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旦增塔庆 旭日 +3 位作者 魏学红 魏达 刘永稳 王迎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3-501,共9页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_4和N_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_4和N_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分别为(283.7±14.4)mg·m^(-2)·h^(-1)和(275.7±20.6)mg·m^(-2)·h^(-1),低于有机质丰富的沼泽化草甸,为(591.6±53.2)mg·m^(-2)·h^(-1)。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均是CH_4的汇,其生长季均值分别为(—84.9±7.6)μg·m^(-2)·h^(-1)和(—39.2±4.6)μg·m^(-2)·h^(-1);而沼泽化草甸是CH_4的源其均值为(149.2±34.2)μg·m^(-2)·h^(-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均为N_2O的源,生长季排放量分别为(7.3±2.8),(3.0±1.1)和(2.2±4.3)μg·m^(-2)·h^(-1)。土壤水分总体控制着高寒草地CH_4通量的时空变化,在土壤水分含量约大于30%的沼泽化草甸表现为CH_4的排放源,而在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的高寒草原和草甸表现为CH_4的汇;生长季水分含量越高,对CH_4的吸收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高寒草甸 沼泽化草甸 生态系统呼吸 CH4通量 N2O通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沼泽及高寒草甸生长期内CO_2排放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俊峰 王根绪 +1 位作者 王一博 李元寿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3,共7页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_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_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未退化沼泽草...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_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_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未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65.1%~80.3%;中度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22.1%~67.5%;然而,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比沼泽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反而高出14.3%~29.5%。对于同类型高寒草地,未退化沼泽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分别是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的1.12~1.69倍和1.41~3.86倍;严重退化高寒草甸CO_2的排放通量分别是未退化和中度退化的1.11~1.78倍和1.04~1.7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风火山 沼泽草甸 高寒草甸 二氧化碳 排放通量
下载PDF
高原2种草本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动态 被引量:10
11
作者 高丽楠 张宏 +2 位作者 陈舒慧 贺琼 孙佳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以来源于川西北高寒沼泽草甸2种优势草本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iensis Hand.-Mazz)和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 Hand.-Mazz)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及PAM-2100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在夏季7月对其光合速率及叶... 以来源于川西北高寒沼泽草甸2种优势草本植物木里苔草(Carex muliiensis Hand.-Mazz)和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 Hand.-Mazz)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及PAM-2100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在夏季7月对其光合速率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日动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木里苔草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动态均呈双峰曲线,而四川嵩草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动态表现为单峰曲线,并且都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根据Pn、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的变化方向,推测木里苔草的光合"午休"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但四川嵩草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清晨7:00,木里苔草和四川嵩草的Fv/Fm都低于0.8,发生了长期的光抑制.19:00,2种草本Fv/Fm均未恢复到7:00的水平,表明光系统Ⅱ(PSII)反应中心可能发生了不可逆失活,或光合机构受到了破坏或损伤.影响2种草本叶片Pn日变化的主要决定因子是Tr,主要限制因子是叶温(Tleaf).研究表明,木里苔草较低的Tr和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显示出在受水分胁迫的高温低湿环境下的适应性;但高寒草甸四川嵩草实际光化学反应效率(ΦPSII)和半饱和光强(Ek)都显著大于木里苔草,表明对强光耐受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沼泽草甸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青藏高原腹地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CO2排放通量及其主要环境控制因子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俊峰 王根绪 吴青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8-414,共7页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3种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均表现为正排放,排放高峰集中在7—8月份,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高达111.48mg...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3种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均表现为正排放,排放高峰集中在7—8月份,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高达111.48mg·m^-2·d^-1(未退化)、77.28mg·m^-2·d^-1(中度退化)和38.12mg·m^-2·d^-1(严重退化).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之间CO2排放通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气温、5cm土壤温度和湿度与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控制CO2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排放通量 沼泽化草甸 退化 青藏高原 风火山
下载PDF
长江源区沼泽草甸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光生 王根绪 +1 位作者 孙向阳 陈国元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8-675,共8页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地气间水能循环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高寒生态系统水热过程和寒区流域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开顶式温室(OTC)对长江源沼泽草甸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分析了模拟增温对多年冻土活动层... 气候变化对高寒生态系统地气间水能循环过程产生强烈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条件下的高寒生态系统水热过程和寒区流域水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开顶式温室(OTC)对长江源沼泽草甸进行模拟增温试验,分析了模拟增温对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增温使得沼泽草甸生物量显著增加,使得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冻结起始时间推迟、融化起始时间提前,从而使融化期延长.室外对比样地在65 cm深度存在明显的干层,而OTC土壤水分随着深度加深不断降低.增温使得多年冻土浅层土壤具有更高的含水量,但并未导致表层土壤干化,这与沼泽草甸土壤浅层密集的根系层和具有较强的持水和保水能力的有机质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 沼泽草甸 土壤水分 模拟增温 开顶式温室(OTC)
下载PDF
隆宝滩沼泽湿地不同区域的甲烷通量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4
作者 何方杰 韩辉邦 +2 位作者 马学谦 张劲松 孙守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03-811,共9页
高寒湿地是大气中甲烷(CH_4)重要的排放源,气温升高和水位波动会对脆弱的高寒湿地CH_4排放产生影响。为了解高寒湿地不同区域CH_4通量特征以及差异,以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隆宝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湿地中的湿地区域(WA)、过渡带区域(... 高寒湿地是大气中甲烷(CH_4)重要的排放源,气温升高和水位波动会对脆弱的高寒湿地CH_4排放产生影响。为了解高寒湿地不同区域CH_4通量特征以及差异,以位于青藏高原中部的隆宝滩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湿地中的湿地区域(WA)、过渡带区域(TA)、平坦地区域(FA),使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原位观测CH_4通量的变化,分析和确定高寒湿地CH_4排放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WA和TA是CH_4排放源,在生长旺季(7-9月)CH_4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午后(14:00-15:00),FA表现为CH_4的"汇",其日变化特征较不明显。3个区域的CH_4通量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差异(P<0.05),WA、TA和FA的CH_4通量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8月和8月,峰值分别为25.46、25.13、-0.42 nmol?m^(-2)?s^(-1)。测定期间,WA、TA和FA的CH_4通量均值分别为905.75、581.58、-9.02μg?m^(-2)?h^(-1),差异显著(P<0.01),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3.5%、76.3%、85.9%。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3个区域的CH_4通量均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土壤温度是CH_4通量的重要影响因素。WA和FA的CH_4通量与土壤湿度呈显著相关(P<0.05),TA的CH_4通量与土壤湿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是TA不同土层Q10值均大于WA,表明TA的CH_4通量对土壤温度的变化比WA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通量 沼泽草甸 湿地区域 过渡带区域 平坦地区域 水位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类型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差异性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涛 王根绪 +1 位作者 杨燕 毛天旭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5-1264,共10页
研究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类型及季节生态系统呼吸,对理解青藏高原碳源汇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在青藏高原风火山选取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对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呼吸呈明显的日变化和... 研究多年冻土区不同草地类型及季节生态系统呼吸,对理解青藏高原碳源汇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在青藏高原风火山选取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对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生态系统呼吸呈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高寒草甸日变异系数(0. 30~0. 92)高于沼泽草甸(0. 12~0. 29),高寒草甸非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白天/晚上比高于生长季,而沼泽草甸季节变化较小;季节变化与5 cm地温变化一致。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非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平均速率分别为0. 31和0. 36μmol·m^(-2)·s^(-1),生长季分别为1. 99和2. 85μmol·m^(-2)·s^(-1)。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年排放总量为1 419. 01 gCO_2·m^(-2),显著高于高寒草甸(1 042. 99 gCO_2·m^(-2)),其中非生长季高27%,生长季高39%。高寒草甸和沼泽草甸非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总量分别为268. 13和340. 40 gCO_2·m^(-2),分别占全年的25. 71%和23. 99%。两种草地类型生态系统呼吸与气温、5 cm和20 cm地温均显著相关,可解释37%~73%的季节变异,除生长季沼泽草甸外,生态系统呼吸与5 cm地温相关性最高。非生长季5 cm地温对应Q_(10)为4. 34~5. 02,高于生长季(2. 35~2. 75),且沼泽草甸高于高寒草甸。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水分无显著关系,而非生长季生态系统呼吸受土壤水分显著影响(R^2:0. 21~0. 40),随土壤水分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通量 温度敏感性指数(Q10) 高寒草甸 沼泽草甸 非生长季
下载PDF
高寒湿地旱化过程及其对CO2交换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成一 李希来 +5 位作者 孙华方 李得琴 张锋 林春英 张静 马程彪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50-758,共9页
为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旱化对碳通量的影响,探讨高寒湿地旱化碳通量变化规律,本研究于7-8月生长高峰期以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TARGAS—1静态箱法,比较高寒湿地不同退化阶段碳交换的动态差异。结果表明:与高... 为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旱化对碳通量的影响,探讨高寒湿地旱化碳通量变化规律,本研究于7-8月生长高峰期以高寒湿地、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TARGAS—1静态箱法,比较高寒湿地不同退化阶段碳交换的动态差异。结果表明:与高寒湿地相比,沼泽化草甸与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光合速率、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显著提高(P<0.05);不同退化阶段土壤温湿度及植被群落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电导率差异不显著;相比于土壤湿度和土壤电导率,土壤温度对CO2交换的影响更大,其与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呈显著负相关(P<0.05),高寒草甸的碳交换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要大于高寒湿地和沼泽化草甸的碳交换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在植物生长高峰期,高寒湿地旱化过程土壤温度显著上升,土壤湿度和植物群落生物量显著下降,导致其碳汇功能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沼泽化草甸 高寒草甸 湿地退化 碳源/汇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
下载PDF
高寒湿地植物残体降解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启兰 曹广民 +1 位作者 姜文波 宋磊 《草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9-44,共6页
用尼龙网袋法测定了高寒湿地植物残体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立枯体和草根的分解率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失重发生在样品埋放初期和植物生长季节,非生长季节和样品埋放后期分解作用很弱。不同月份植物残体的分解率呈不同程度的差异... 用尼龙网袋法测定了高寒湿地植物残体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立枯体和草根的分解率均显示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失重发生在样品埋放初期和植物生长季节,非生长季节和样品埋放后期分解作用很弱。不同月份植物残体的分解率呈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在立枯体埋放的第1个月,沼泽草甸的分解率略高于矮嵩草草甸,以后两草甸的分解率趋于相当;矮嵩草草根在沼泽草甸的分解率显著高于在矮嵩草草甸的分解率。相关分析表明植物残体的降解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温度、水分都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植物残体的化学品质也是影响分解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植物残体 分解作用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气温升高对青藏高原沼泽草甸浅层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俊峰 吴青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3-39,共7页
采用被动升温方式,利用OTCs系统对青藏高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分别进行3~5℃(OTC-80)和1~2℃(OTC-40)升温处理,研究下垫面浅层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并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对照点(Out-C)相比,在近地表气温平均分别增... 采用被动升温方式,利用OTCs系统对青藏高原沼泽草甸生态系统分别进行3~5℃(OTC-80)和1~2℃(OTC-40)升温处理,研究下垫面浅层土壤水热变化特征并对其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与对照点(Out-C)相比,在近地表气温平均分别增高4.87℃,1.40℃的情境下,浅层土壤持续冻结期显著缩短而融化期显著延长;近地表气温升高导致浅层土壤温度上升,积温增大,加速了表层土壤蒸发速度和植被蒸腾速率,浅层土壤因缺水而影响植被生长;浅层土壤温度升高将进一步加速寒区有机质的分解速率,降低土壤碳库稳定性,促使青藏高原气候进一步向暖干化发展;近地表气温升高还将导致物种减少甚至消失,严重威胁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升高 浅层土壤 水热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沼泽草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细菌16S rDNA PCR-RFLP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可 陈强 +2 位作者 赵珂 王文跃 朱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54-3260,共7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和REG55单独成群外,其余菌株分为8个遗传群,其中,群Ⅰ和群Ⅳ最大,均有15个菌株,其次是群Ⅷ,由11个菌株组成,其余21个菌株分布于5个群内。对22个代表菌株16SrDNA全序列系统发育表明,这些菌株分布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其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主,其余菌株分布于Lysinibacillus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等7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沼泽土 草甸风沙土 细菌 系统发育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CH_4氧化速率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拥华 赵林 +2 位作者 岳广阳 刘广岳 杜二计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6-1132,共7页
CH4氧化是影响CH4排放通量的主要过程之一, 对CH4源汇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在-10、-5、0、5、10和18 ℃等6个温度条件下1~72 h内CH4氧化速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正温条件下, 各层土壤CH4... CH4氧化是影响CH4排放通量的主要过程之一, 对CH4源汇效应起着重要作用.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在-10、-5、0、5、10和18 ℃等6个温度条件下1~72 h内CH4氧化速率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正温条件下, 各层土壤CH4氧化速率呈现"U"型分布特征, 0~20 cm高、20~80 cm低、80~100 cm高;负温条件下, 各土层CH4氧化速率相对较低且无明显差异. -5、0、5、10和18 ℃时的CH4氧化速率分别是-10 ℃时的1.3、26.5、390.5、1 644.7和4 926.4倍, CH4氧化速率与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 正温条件下, 各深度平均的CH4氧化速率与时间呈现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但CH4氧化速率变化范围存在着差异, 在0、5、10和18 ℃条件下, 各土层平均CH4氧化速率变异率为510%、173%、244%和179%, 0 ℃条件下的CH4氧化速率变异性最大. 在正温条件下, CH4氧化速率与土壤pH值存在负相关关系;冻土冻结时, CH4氧化速率与土壤pH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草甸 土壤 CH4氧化速率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