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effects of corrugation and wing planform on the aerodynamic force production of sweeping model insect wings 被引量:13
1
作者 Guoyu Luo Mao Su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31-541,共11页
The effects of corrugation and wing planform (shape and aspect ratio) on the aerodynamic force production of model insect wings in sweeping (rotating after an initial start) motion at Reynolds number 200 and 3500 ... The effects of corrugation and wing planform (shape and aspect ratio) on the aerodynamic force production of model insect wings in sweeping (rotating after an initial start) motion at Reynolds number 200 and 3500 at angle of attack 40℃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 representative wing corrugation is considered. Wing-shape and aspect ratio (AR) of ten representative insect wings are considered; they are the wings of fruit fly, cranefly, dronefly, hoverfly, ladybird, bumblebee, honeybee, lacewing (forewing), hawkmoth and dragon- fly (forewing), respectively (AR of these wings varies greatly, from 2.84 to 5.45). The following facts are shown. (1) The corrugated and flat-plate wings produc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aerodynamic forces. This is because for a sweeping wing at large angle of attack, the length scale of the corrugation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size of the separated flow region or the size of the leading edge vortex (LEV). (2) The variation in wing shape can have considerable effects on the aerodynamic force; but it has only minor effects on the force coefficients when the velocity at r2 (the radius of the second :moment of wing area) is used as the reference velocity; i.e. the force coefficients are almost un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in wing shape. (3) The effects of AR are remarkably small: whenAR increases from 2.8 to 5.5, the force coefficients vary only slightly; flowfield results show that when AR is relatively large, the part of the LEV on the outer part of the wings sheds during the sweeping motion. As AR is increased, on one hand, the force coefficients will be increased due to the reduction of 3-dimensional flow effect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will be decreased due to the shedding of part of the LEV; these two effects approximately cancel each other, resulting in only minor change of the force coeffic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ect flight - sweeping wing Unsteady aerodynamics wing corrugation Planform
下载PDF
LARGE AERODYNAMIC FORCES ON A SWEEPING WING AT LOW REYNOLDS NUMBER 被引量:6
2
作者 孙茂 吴江浩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4-31,共8页
The aerodynamic forces and flow structure of a model insect wing is studied by solving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numerically.After an initial start from rest,the wing is made to execute an azimuthal rotation(sweepin... The aerodynamic forces and flow structure of a model insect wing is studied by solving the Navier-Stokes equations numerically.After an initial start from rest,the wing is made to execute an azimuthal rotation(sweeping)at a large angle of attack and constant angular velocity.The Reynolds number(Re)considered in the present note is 480(Re is based on the mean chord length of the wing and the speed at 60% wing length from the wing root).During the constant-speed sweeping motion,the stall is absent and large and approximately constant lift and drag coefficients can be maintained.The mechanism for the absence of the stall or the maintenance of large aerodynamic force coefficients is as follows.Soon after the initial start,a vortex ring,which consists of the leading-edge vortex(LEV),the starting vortex,and the two wing-tip vortices,is formed in the wake of the wing.During the subsequent motion of the wing,a base-to-tip spanwise flow converts the vorticity in the LEV to the wing tip and the LEV keeps an approximately constant strength.This prevents the LEV from shedding.As a result, the size of the vortex ring increases approximately linearly with time,resulting in an approximately constant time rate of the first moment of vorticity,or approximately constant lift and drag coefficients. The variation of the relative velocity along the wing span causes a pressure gradient along the wing- span.The base-to-tip spanwise flow is mainly maintained by the pressure-gradient fo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 insect wing sweeping motion high lift leading-edge-vortex
下载PDF
Adaptive Sliding Mode BTT Autopilot for Cruise Missiles with Variable-Swept Wings 被引量:2
3
作者 Wei-Ming Li Rui-Sheng Sun +1 位作者 Hong-Yang Bai Peng-Yun Liu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4年第2期33-42,共10页
In this paper,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BTT autopilot of cruise missiles with variable-swept wings. To realize the whole state feedback,the roll angle,normal overloads and angular rates were con... In this paper,an adaptive sliding mode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BTT autopilot of cruise missiles with variable-swept wings. To realize the whole state feedback,the roll angle,normal overloads and angular rates were considered as state variables of the autopilot,and a parametric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was designed via feedback linearization. A novel parametric adaptation law was put forward to estimate the nonlinear timevarying parameter perturbations in real time based on Lyapunov stability theory. A sliding mode boundary layer theory was adopted to smooth the discontinuity of control variables and eliminate the control chattering. The simulation was presented for the roll angle and overload commands tracking in different configuration schem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rolled system has robust dynamic tracking performance in condition of the large-scale aerodynamic parametric variety resulted from variable-swept w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T autopilot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 variable-sweep wing
下载PDF
剪切变后掠角变体机翼结构及柔性蒙皮设计研究
4
作者 封铮 李辉 徐志伟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5期93-100,共8页
变后掠飞行器可以满足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气动要求,对变体机翼而言,蒙皮起到保证气密性以及提供承载的作用,因此在变体机翼的发展史中,可变形蒙皮的研究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基于可变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剪切变后掠机翼;... 变后掠飞行器可以满足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气动要求,对变体机翼而言,蒙皮起到保证气密性以及提供承载的作用,因此在变体机翼的发展史中,可变形蒙皮的研究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首先基于可变平行四边形机构,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剪切变后掠机翼;然后提出了基于单向纤维增强的复合蒙皮结构,选取橡胶材料和纤维增强橡胶材料作为柔性蒙皮研究对象,建立了蒙皮变形的本构模型,并对柔性蒙皮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与剪切变形试验。本文设计研制的机翼可以实现剪切变后掠功能;柔性蒙皮在剪切变形时,试验结果与数值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纤维增强橡胶柔性蒙皮具有更优良的抗起皱和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变后掠机翼 柔性蒙皮 本构模型 数值仿真 蒙皮剪切试验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变体机翼方案及气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欣 季宏丽 +3 位作者 周丹杰 刘燚 何承军 裘进浩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3年第4期47-57,共11页
变体飞机能够改变自身外形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为了提升某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性,研究机翼变后掠方案和延伸机翼后缘变形方案对该飞行器气动性的影响。获得不同变形机翼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三维模型,基于k-ε湍流模型,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三... 变体飞机能够改变自身外形适应不同的飞行状态,为了提升某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性,研究机翼变后掠方案和延伸机翼后缘变形方案对该飞行器气动性的影响。获得不同变形机翼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三维模型,基于k-ε湍流模型,对高超声速飞行器三种外形情况分别进行外部绕流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其在不同攻角下、不同机翼变形方案下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变后掠机翼方案在该高超声速飞行器设计工况下无法实现提高整机升阻比的目标,而直接延伸机翼的变形设计可以在设计工况下提高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变体机翼 变后掠 机翼延伸 气动性
下载PDF
变后掠翼制导火箭弹气动特性分析与弹道优化
6
作者 陈军 王瑶 +2 位作者 余长浩 吴威涛 何贤军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8-1235,共8页
为提升制导火箭弹射程,对变后掠翼制导火箭弹气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加入了弹翼后掠角动态变化策略对火箭弹弹道进行优化。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计算不同后掠角下火箭弹气动参数,并进行气动特性分析,总结了其变化规律。采用hp-自适应R... 为提升制导火箭弹射程,对变后掠翼制导火箭弹气动特性进行分析,并加入了弹翼后掠角动态变化策略对火箭弹弹道进行优化。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计算不同后掠角下火箭弹气动参数,并进行气动特性分析,总结了其变化规律。采用hp-自适应Radau伪谱法对火箭弹的弹道进行了优化。考虑到火箭弹的弹翼变形策略,将后掠角的变化纳入计算,对不同后掠角下的固定翼和可变掠翼火箭弹的滑翔段轨迹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固定翼火箭弹,采用变后掠翼制导火箭弹可以获得10.8%至34.6%的射程增益,这对提升火箭弹射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后掠翼 火箭弹 气动特性 伪谱法 弹道优化
下载PDF
变形翼面内变形的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
7
作者 冯文正 于菲 +1 位作者 关玉明 刘智光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3年第3期1-14,共14页
变形机翼作为未来飞机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机翼面内变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从变展长、变掠角、变弦长、组合变形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面内变形机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变形机理及优缺点,分析其发展趋势。针对... 变形机翼作为未来飞机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其机翼面内变形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从变展长、变掠角、变弦长、组合变形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面内变形机翼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变形机理及优缺点,分析其发展趋势。针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变形机翼的应用要求,提出变形机翼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包括变形蒙皮技术、变形机构、智能驱动器、传感器和控制网络,阐述各关键技术的应用要求,分析其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面内变形机翼的设计和应用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机翼 变展长 变掠角 变弦长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变体飞机技术应用前景与装备谱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传东 梅守保 《航空科学技术》 2023年第3期10-15,共6页
现代战斗机设计追求多任务兼顾、高速与低速飞行性能兼顾、机动性和隐身性兼顾,这些能力需求在设计中往往互相矛盾,变体飞机技术是解决飞机设计中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变体飞机技术出发,梳理了军用变体飞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外... 现代战斗机设计追求多任务兼顾、高速与低速飞行性能兼顾、机动性和隐身性兼顾,这些能力需求在设计中往往互相矛盾,变体飞机技术是解决飞机设计中这些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变体飞机技术出发,梳理了军用变体飞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外典型变体飞机的研制背景、作战任务和变体飞机技术应用情况,创新地提出了变体飞机技术在未来飞机中可变尾翼、可变布置和可变模块化组合的新型应用方式,总结了变体飞机的主战类和支援类装备应用谱系,肯定了变体飞机技术在未来飞机设计中的实用价值,提出了变体飞机技术的应用方向,为变体飞机技术未来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体飞机 装备谱系 变后掠翼 模块化 战斗机 轰炸机
下载PDF
单曲柄双摇杆机构同步性能优化 被引量:16
9
作者 董二宝 许旻 +1 位作者 李永新 杨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2-26,共5页
针对在扑翼机构与可变后掠翼机构中广泛应用的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两侧摇杆存在转角偏差的问题,提出利用解析法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优化设计研究思路。将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从两种特例拓展为一般性的统一模型,基于平面连杆机构基本方程建立摇... 针对在扑翼机构与可变后掠翼机构中广泛应用的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两侧摇杆存在转角偏差的问题,提出利用解析法与仿真试验相结合的优化设计研究思路。将单曲柄双摇杆机构从两种特例拓展为一般性的统一模型,基于平面连杆机构基本方程建立摇杆同步性能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引入摇杆转角偏差小量假设和极限位置对称性假设,利用泰勒展开公式,求解出最优设计变量的理论关系式。但该理论最优解要求摇杆长度不固定,须随时变化,工程中难以实现。在理论最优解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系统地机构仿真试验研究,进一步给出获得单曲柄双摇杆机构同步性能优化解的近似经验公式与设计曲线图,从而得到单曲柄双摇杆机构同步性能优化问题的完整解法,并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曲柄双摇杆机构 扑翼机构 可变后掠翼 同步性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三种静气动弹性发散方法的一致性分析和验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万志强 唐长红 杨超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介绍了 3种静气弹发散方法 (柔度法、模态法、颤振法 ) ,并对这 3种方法的一致性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证明。使用这 3种方法对 5个平板机翼模型的发散速度进行了计算 ,其实际发散速度也从低速风洞试验中获得。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各模型... 介绍了 3种静气弹发散方法 (柔度法、模态法、颤振法 ) ,并对这 3种方法的一致性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证明。使用这 3种方法对 5个平板机翼模型的发散速度进行了计算 ,其实际发散速度也从低速风洞试验中获得。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和各模型风洞试验结果 ,进一步验证了这 3种方法的一致性。另外 ,还提出了在模态法和颤振法中基于发散特征向量的结构模态选取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性分析 验证 静气动弹性 风洞试验 机翼模型 发散速度
下载PDF
基于滚动时域优化的变后掠角飞机修正控制律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伟 冯高鹏 +1 位作者 邓坤 孙传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为了确保飞机在变后掠角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时域优化(Receding horizon optimal,RHO)的修正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反步方法进行标称控制律设计,提供基本的飞行稳定性和跟踪性能。其次,将指令滤波器表示成状态空间的形... 为了确保飞机在变后掠角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滚动时域优化(Receding horizon optimal,RHO)的修正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反步方法进行标称控制律设计,提供基本的飞行稳定性和跟踪性能。其次,将指令滤波器表示成状态空间的形式,基于指令滤波器、飞机和积分跟踪误差的状态方程得到一个增广状态方程。然后,采用RHO方法进行修正控制律设计,在有限滚动时域内计算得到修正控制量,对标称控制器输出进行在线补偿,确保快速变后掠角过程中的飞行稳定性。最后,通过变后掠角飞机航迹倾斜角控制系统仿真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后掠角飞机 反步方法 修正控制 滚动时域优化 指令滤波器
下载PDF
用改进非结构动网格方法模拟跨音速非定常绕流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军利 周洲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4,共5页
对用于非结构动网格生成的弹簧近似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顶点弹簧方法,分析研究了弹簧倔强系数的取值,同时通过引入防扭转、防挤压倔强系数和边界修正,对标准弹簧近似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网格变形能力和网格... 对用于非结构动网格生成的弹簧近似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顶点弹簧方法,分析研究了弹簧倔强系数的取值,同时通过引入防扭转、防挤压倔强系数和边界修正,对标准弹簧近似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网格变形能力和网格质量。应用本文发展的非结构动网格生成方法并通过耦合求解基于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描述的Euler方程,模拟了做谐和振动的矩形刚性机翼及大展弦比后掠机翼弯扭耦合振动跨音速非定常绕流,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提供的结果及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动网格 弹簧近似 非定常流动 EULER方程 大展弦比后掠机翼
下载PDF
一种无人机变后掠翼机构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锁珠 李占科 张晓刚 《航空计算技术》 2009年第6期21-24,共4页
提出了一种变后掠翼机构的设计方法,能根据机翼平面形状参数,合理布置变掠机构、确定机构部分主要参数,并能得到机翼的运动规律。首先提出了变后掠翼机构方案,将运动机构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对各参数进行详尽的设计和计算,并对机翼的运... 提出了一种变后掠翼机构的设计方法,能根据机翼平面形状参数,合理布置变掠机构、确定机构部分主要参数,并能得到机翼的运动规律。首先提出了变后掠翼机构方案,将运动机构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对各参数进行详尽的设计和计算,并对机翼的运动进行了数值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变后掠翼机构设计方法。运用方法对具体的算例,建立机构三维模型,进行运动模拟仿真,CATIA运动仿真结果与MATLAB数值计算结果一致,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后掠翼机构 参数设计 运动分析 数值仿真 运动仿真
下载PDF
弹性与后掠角对三角翼绕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左林玄 王晋军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为了研究低雷诺数下微小型飞行器布局的流动机理,在水槽中对展长/根弦长之比为0.5的一系列变弹性和后掠角机翼的绕流结构进行了氢气泡流动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流动结构变化规律如下:随着后掠角增大,弹性翼绕流遵循&qu... 为了研究低雷诺数下微小型飞行器布局的流动机理,在水槽中对展长/根弦长之比为0.5的一系列变弹性和后掠角机翼的绕流结构进行了氢气泡流动显示实验。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流动结构变化规律如下:随着后掠角增大,弹性翼绕流遵循"Ω涡-一对前缘涡-一对前缘涡与双涡-一对前缘涡、双涡与三涡-一对前缘涡与双涡-一对前缘涡"的变化规律,刚性翼绕流的涡结构变化规律与弹性翼相似,但不存在三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翼 弹性翼 后掠角 多涡结构 氢气泡 流动显示
下载PDF
三维变弯度机翼前缘柔性蒙皮优化设计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帅帅 王彬文 杨宇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4-614,共11页
光滑连续变弯度机翼前缘具有降低噪声和提升气动效率的优势.该文在二维翼型柔性蒙皮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后掠机翼变弯度前缘柔性蒙皮的设计方法,其主要改进在于沿翼展方向对多个翼型进行同步优化、对目标函数进行修正从而... 光滑连续变弯度机翼前缘具有降低噪声和提升气动效率的优势.该文在二维翼型柔性蒙皮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后掠机翼变弯度前缘柔性蒙皮的设计方法,其主要改进在于沿翼展方向对多个翼型进行同步优化、对目标函数进行修正从而解决了畸形变形问题,对现有带精英策略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修改以适应三维蒙皮的多目标优化求解.研究表明,与现有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使柔性蒙皮的变形精度提高27%,实现其在下垂状态下的高精度外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机翼 柔性蒙皮 后掠角 NSGA⁃Ⅱ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基于空气动力学的变后掠翼翼身组合体变后掠规律基础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璐 董彦非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7年第8期76-80,共5页
变后掠翼技术能使飞机兼顾高速和低速飞行性能,大幅提升飞机的经济效益和作战性能。以寻求最佳变后掠规律为目标,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设计并研究了一种翼身组合体模型的空气动力特性,为后期结合Matlab计算工具和标准遗传算法,求得指定... 变后掠翼技术能使飞机兼顾高速和低速飞行性能,大幅提升飞机的经济效益和作战性能。以寻求最佳变后掠规律为目标,基于CFD数值模拟方法设计并研究了一种翼身组合体模型的空气动力特性,为后期结合Matlab计算工具和标准遗传算法,求得指定高度下的最佳变后掠规律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身组合体 CFD 变后掠
下载PDF
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李国辉 王刚 邓学蓥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2,共6页
通过在细长体顶点处设置扰动块的方式使细长体的绕流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机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测压截面越靠近机翼顶点,受机翼的影响越大。在50°迎角以下,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 通过在细长体顶点处设置扰动块的方式使细长体的绕流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机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测压截面越靠近机翼顶点,受机翼的影响越大。在50°迎角以下,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侧向力特性的影响很小。在60°迎角时,后掠翼对细长体头部的侧向力特性影响较大,此时单独细长体的侧向力特性实验结果已不能直接应用于后掠翼身组合体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非对称涡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后掠翼
下载PDF
后掠翼对细长体中段大迎角绕流的影响
18
作者 李国辉 邓学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9,共5页
采用在细长体顶点处添加扰动块的方式使细长体的绕流具有确定性.研究了在大迎角下,后掠翼对细长体绕流结构和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迎角时,细长体中段背风侧的流动和压力分布受到后掠翼与头部背涡的双重控制.... 采用在细长体顶点处添加扰动块的方式使细长体的绕流具有确定性.研究了在大迎角下,后掠翼对细长体绕流结构和气动力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0°迎角时,细长体中段背风侧的流动和压力分布受到后掠翼与头部背涡的双重控制.在迎角a=40°-60°范围内,后掠翼对细长体中段绕流起主控作用,使细长体中段背风侧流动呈现完全分离流状态,使得中段背风侧的压力分布保持为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长体 大迎角空气动力学 后掠翼
下载PDF
变弯度机翼前缘柔性蒙皮优化设计方法与变形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吕帅帅 杨宇 《强度与环境》 CSCD 2021年第1期24-31,共8页
光滑连续变弯度机翼前缘具有降低噪声和提升气动效率的优势,针对其变厚度柔性蒙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优化方法设计,而缺乏对蒙皮变形机理和变厚度方案优劣的分析。因此,首先对变弯度前缘设计区域进行了定义,然后开展了变弯度机翼前... 光滑连续变弯度机翼前缘具有降低噪声和提升气动效率的优势,针对其变厚度柔性蒙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优化方法设计,而缺乏对蒙皮变形机理和变厚度方案优劣的分析。因此,首先对变弯度前缘设计区域进行了定义,然后开展了变弯度机翼前缘的蒙皮变形机理分析,总结出理想条件下柔性蒙皮的变形机理、实际变形与理想变形产生差异的原因及变厚度柔性蒙皮方案的设计难点和局限性,最后以机理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后掠变弯度机翼前缘柔性蒙皮的优化设计方法,并以真实翼型的变弯度前缘翼段为研究对象,完成了变形仿真分析。数值模型实现了变厚度柔性蒙皮的高精度变形,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弯度机翼 前缘 柔性蒙皮 后掠角 变形机理
下载PDF
一种新型垂尾抖振抑制方法实验研究
20
作者 张庆 华如豪 叶正寅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2,共6页
现代高性能三角翼/双垂尾布局战斗机的垂尾结构普遍受到严重的非定常抖振载荷的困扰。根据自诱导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垂尾抖振抑制方法,利用机头处的静态或振动式硬质鼓包,使三角翼前缘涡涡核弯曲、扭转,从而改变前缘涡的轨迹,延缓涡... 现代高性能三角翼/双垂尾布局战斗机的垂尾结构普遍受到严重的非定常抖振载荷的困扰。根据自诱导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垂尾抖振抑制方法,利用机头处的静态或振动式硬质鼓包,使三角翼前缘涡涡核弯曲、扭转,从而改变前缘涡的轨迹,延缓涡的破裂,减弱前缘涡破裂尾迹在垂尾周围流场处的脉动强度,以达到抑制垂尾抖振的目的。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实验室进行了风洞实验,实验所用模型为一个铝制的全机模型,该模型由一个70°大后掠的三角翼,以及两个31°后掠的垂尾组成。风洞内实验段的风速为10m/s以及20m/s,迎角范围为20°~50°。实验目的是测量机头处的静态或振动式球形鼓包对垂尾抖振的抑制效果。在尾翼根部两侧粘贴有半桥连接的应变片,用以测量尾翼根部的应变,以此应变作为尾翼抖振强度的衡量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是静态的还是振动式的鼓包都不同程度地减缓垂尾的抖振响应,振动式鼓包对垂尾的抖振抑制效果与鼓包的振动频率有关。某一侧的鼓包仅对该侧的垂尾抖振有抑制效果,它不影响另一侧垂尾的抖振响应。频谱分析的结果表明,鼓包在抑制垂尾抖振的同时并没有改变垂尾振动的主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头鼓包 大后掠三角翼 前缘涡 自诱导理论 抖振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