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aluation of Four Varieties of Sweetpotato (Ipomeoa Batatas (L.) Lam) under Different Sources of Planting Material for Field Performance and Viral Load
1
作者 Sumaila Mohammed Raphael Adu-Gyamfi Edward Carey Ted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23年第8期1007-1021,共15页
Sweetpotato is an important crop for food security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is cultivated using vine cutting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ifteen well characterized viruses known to infect... Sweetpotato is an important crop for food security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which is cultivated using vine cuttings.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ifteen well characterized viruses known to infect sweetpotato of which 10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that contribute to yield reduction. Planting materials use by farmers are often infected by one or more of these virus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ree different sources of planting materials of different health status for their field performance and virus presence. The sources of planting materials were in vitro generated platelets, symptomless Field materials and Farmer’s materials. Four sweetpotato varieties Apomuden, Bohye, Ligri and Dadanyuie were selected from each source of planting material. The trial was laid in a split plot design with the sources of planting material allocated to main plots and the varieties to sub-plots. The plantlets of the four varieties were planted at Botanga Irrigation Scheme in Northern region of Ghana. Viral symptom scores were taken twice, score 1 being the average from 4 - 7 weeks after planting (WAP) and score 2 being the average from 8 - 11 WAP. Nitrocellulose Membranes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NCM-ELISA) kits were employed for the detection of sweetpotato viruses on the field. The source of planting material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P In vitro generated material showed the least symptoms of virus followed by Field materials. Apomuden and Bohye varieties recorded the highest virus score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virus symptom observational score respectively. NCM-ELISA revealed that the viruses SPFMV, SPMMV, SPMSV, SPCFV, SPCSV, and CMV were significantly present among the different sources of planting materials. In vitro, Field and Farmer materials recorded NCM-ELISA score of 0.225, 1.075 and 1.500 respectively. Apomuden variety recorded the highest virus score in the assay. Vine and root yield was higher among the in vitro generated material. Farmers should use laboratory cleaned material however, in the absence of such material they should select field material showing no symptom of vi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Vitro plant Material sweetpotato Virus NCM-ELISA
下载PDF
Overexpression of SOS Genes Enhanced Salt Tolerance in Sweetpotato 被引量:7
2
作者 GAO Shang YUAN Li +3 位作者 ZHAI Hong LIU Cheng-long HE Shao-zhen LIU Qing-c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12年第3期378-386,共9页
The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sweetpotato (cv.Xushu 18) plants exhibiting enhanced salt tolerance using salt overly sensitive (SOS) genes was achieved throug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um... The production of transgenic sweetpotato (cv.Xushu 18) plants exhibiting enhanced salt tolerance using salt overly sensitive (SOS) genes was achieved throug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umefaciens strain EHA105 harbors a binary vector pCAMBIA3301 with SOS genes (SOS1,SOS2 and SOS3) and bar gene.Selection culture was conducted using 0.3 mg L^-1 phosphinothricin (PPT).A total of 40 plants were produced from the inoculated 170 cell aggregates via somatic embryogenesis.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37 of the 40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transgenic plants.The in vitro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prolin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ccumulated and malonaldehyde (MDA) was significantly less accumulated in 21 transgenic plants than in control plants when they were exposed to 86 mmol L^-1 NaCl.Salt tolerance of these 21 plants was further evaluated with Hoagland solution containing 0,51,86,and 120 mmol L^-1 NaCl in the greenhous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6 of them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growth and rooting ability than the remaining 15 transgenic plants and control plants.Expression of SOS genes in the 6 salt-tolerant transgenic plants was demonstrated by RT-PCR analysis.This study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improving salt tolerance of sweetpota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weetpotato salt tolerance SOS transgenic plant
下载PDF
Studies on Genetic Transformatiom of Embryogenic Suspension Cultures of Sweetpotato 被引量:3
3
作者 ZHAI Hong and LIU Qing-chang(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omic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94 , P.R. 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3年第7期791-797,共7页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embryogenic suspension cultures of sweetpotato cv. Lizixiang was conducted by using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A208SE harboring the binary vectors pROA93 with β-glucronidase(GUS)and n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embryogenic suspension cultures of sweetpotato cv. Lizixiang was conducted by using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strain A208SE harboring the binary vectors pROA93 with β-glucronidase(GUS)and 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NPTⅡ)gen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mbryogenic suspension cultures precultured for 1 - 3 d were suitabl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The optimal cocultivation time was 4 - 5 d.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kanamycin was 50-75 mg L-1 for suspension culture and 100 mg L-1 for embryogenic callus prolifer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carbencillin was 100 mg L-1. Transgenic plants identified with GUS assays and PCR analyses were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eetpotato Embryogenic suspension cultures A. tumefaciens-mediated method Transge-nic plants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胚性愈伤诱导和植株再生试验及福薯604胚性悬浮体系的建立
4
作者 许泳清 张鸿 +4 位作者 李国良 李华伟 林赵淼 邱永祥 邱思鑫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福薯604、福菜薯18号、福薯7-6等16个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茎尖诱导胚性愈伤,进行愈伤分化再生试验,比较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愈伤诱导率、愈伤生长状态和植株再生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胚性细胞的诱导率和再生率因品种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 以福薯604、福菜薯18号、福薯7-6等16个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茎尖诱导胚性愈伤,进行愈伤分化再生试验,比较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愈伤诱导率、愈伤生长状态和植株再生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胚性细胞的诱导率和再生率因品种的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试验筛选出诱导率高、胚性愈伤状态好、分化再生率高的品种福薯604,并建立其胚性悬浮体系,测量胚性悬浮细胞的生长量,为甘薯优良品种福薯604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胚性悬浮体系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封垄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收获期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玥 梁清干 +2 位作者 王蒙召 陈艳丽 朱国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1-771,共11页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封垄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提升海南地区甘薯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高系14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即47600株/hm^(2)(D_(1))、71400株/hm^(2)(D_(2)...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封垄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提升海南地区甘薯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高系14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即47600株/hm^(2)(D_(1))、71400株/hm^(2)(D_(2))、142900株/hm^(2)(D_(3));4个施氮量,即0 kg/hm^(2)(N_(0))、60 kg/hm^(2)(N_(1))、120 kg/hm^(2)(N_(2))、180 kg/hm^(2)(N_(3)),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对高系14封垄期的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茎叶生长、源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封垄期结薯特性、收获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甘薯封垄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茎叶鲜重、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及商品薯单薯重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_(1)处理时最大;甘薯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_(2)处理时最大,较N0提高了32.0%,但N_(2)与N_(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同一施氮量下,甘薯块根干物质分配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D_(2)处理达到最大但D_(2)与D_(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根冠比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在D_(3)处理时最大,其中D_(3)产量较D_(1)、D_(2)分别提高了30.9%和24.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块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效应中,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有显著影响,而对甘薯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与收获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4。综合本试验结果,当施氮量为60 kg/hm^(2)、种植密度为142900株/hm^(2)处理(D_(3)N_(1))时,高系14的产量最高,达到30.1 t/hm^(2),其对应薯块商品率为94.3%,均为所有处理中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施氮量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分配 产量
下载PDF
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6
作者 田昌庚 刘尚刚 +2 位作者 陈路路 孙哲 秦华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1期9-13,共5页
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 为了明确栽插方式对甘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泰紫薯1号’和‘泰薯15’为试验材料,研究直栽、斜栽、平栽3种不同栽插方式对2种类型甘薯品种的茎叶生长、T/R值、块根膨大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商品薯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品种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在斜栽和平栽方式下2个品种T/R值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直栽方式;2个品种甘薯块根膨大速率均表现为平栽方式>斜栽方式>直栽方式;平栽与斜栽方式2个品种块根商品薯率均高于直栽方式,平栽方式结薯数和薯块均匀度优于斜栽方式。综上所述,平栽和斜栽方式优于直栽方式,能够提高甘薯鲜薯产量及商品性,其中平栽方式较适用于鲜食型甘薯,淀粉型甘薯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插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栽插方式 块根产量 商品性
下载PDF
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郭小丁 谢一芝 +1 位作者 贾赵东 尹晴红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3-517,共5页
在普通生产田和林间生产田,从品种、栽植密度和施用钾肥3方面研究了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所用3个甘薯品种(宁薯192、宁紫1号和济薯18)的商品薯产量构成差异较大,宁薯192为薯重型,商品薯比例高;宁紫1号为薯数型,小薯数量多;济薯1... 在普通生产田和林间生产田,从品种、栽植密度和施用钾肥3方面研究了鲜食甘薯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所用3个甘薯品种(宁薯192、宁紫1号和济薯18)的商品薯产量构成差异较大,宁薯192为薯重型,商品薯比例高;宁紫1号为薯数型,小薯数量多;济薯18为中间型,商品薯产量较高。在普通生产田,栽植密度1 hm248000株、增施225 kg/hm2硫酸钾,可获得最高的商品薯产量。在已成大树的林间生产田,鲜食甘薯的商品薯产量非常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甘薯 栽植密度 钾肥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收获时期对微型甘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丰玲 郑建利 +3 位作者 刘桂玲 田昌庚 刘中良 孙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6期229-232,共4页
为了提高微型薯产量及薯块商品率,以甘薯‘宁紫2-2’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收获期对微型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收获期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薯的产量和商品率。鲜薯产量在9月中旬以前以株距16... 为了提高微型薯产量及薯块商品率,以甘薯‘宁紫2-2’为供试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和收获期对微型薯产量及商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收获期可以显著提高微型薯的产量和商品率。鲜薯产量在9月中旬以前以株距16 cm时最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在9月中旬以后,鲜薯产量以株距8 cm时最高。薯块数则随株距的增大而减小。商品率以株距16 cm时表现最好,其次是株距20 cm。试验结果表明,微型薯的最佳株距为16 cm,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提高群体光合积累,从而提高鲜薯产量和商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薯 密度 收获期 产量 商品率
下载PDF
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农艺性状及结薯习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闫会 李强 +5 位作者 张允刚 后猛 唐维 王欣 刘亚菊 马代夫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739-1745,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结果】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结果】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本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小薯数,且不同基因型大薯率呈极显著差异;大薯和商品薯数、大薯率随栽插密度的升高而降低,中、小薯数,中、小薯率在不同栽插密度间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基部分枝和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薯块烘干率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长蔓长呈显著负相关;单位面积鲜薯产量与单株鲜薯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烘干率成显著负相关;大薯率与大薯数、单株鲜薯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小薯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栽插密度为7.5×104株/hm2,6个甘薯品种的商品薯数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均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基因型 栽插密度 农艺性状 结薯习性 商品薯 相关性
下载PDF
两种三熟套作体系中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 被引量:52
10
作者 雍太文 杨文钰 +2 位作者 任万军 樊高琼 向达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170-3178,共9页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大豆"(以下简称麦/玉/豆)和"小麦/玉米/甘薯"(以下简称麦/玉/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高效吸收利用特性。【方法】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15N土壤稀释标记法,研究两种...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大豆"(以下简称麦/玉/豆)和"小麦/玉米/甘薯"(以下简称麦/玉/薯)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高效吸收利用特性。【方法】采用根系分隔盆栽试验和15N土壤稀释标记法,研究两种三熟套作体系的氮素转移及吸收利用情况。【结果】不分隔与分隔相比,两种体系中小麦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提高,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降低。"麦/玉/豆"中玉米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15N作物回收率、土壤残留15N%丰度及总N含量提高17.62%、24.52%、17.63%、13.9%和10.1%,"麦/玉/薯"则降低50.19%、42.58%、33.42%、29.6%和5.2%;降低了大豆的15N总吸收量、籽粒15N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总N含量提高6.06%;提高了甘薯的15N总吸收量和15N作物回收率,但土壤残留15N%丰度和总N含量降低0.9%和4.95%。【结论】两种体系均存在氮素种间竞争促进作用和氮素转移,"麦/玉/豆"较"麦/玉/薯"更有利于肥料氮的吸收、土壤肥力的保持和周年作物的可持续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玉米/大豆 小麦/玉米/甘薯 套作 氮素转移 氮素利用 同位素稀释法
下载PDF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哲 刘桂玲 +2 位作者 郑建利 田昌庚 赵丰玲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61-64,共4页
以紫心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形成以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等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合理种植密度可以优化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增加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及商品薯比率,块根膨大速率加... 以紫心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甘薯茎叶生长、块根产量形成以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等的规律和特征。结果表明:合理种植密度可以优化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协调生长,增加单株结薯数、单薯重及商品薯比率,块根膨大速率加快,干物质积累增加;就群体而言,在优化种植密度52 200株/hm2左右时,本试验选用的甘薯品种泰中11号个体生长与群体产量形成的关系能够更好地协调,群体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种植密度 优化 产量形成
下载PDF
不同氮肥与密度水平对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明 李洪民 +4 位作者 张爱君 陈晓光 靳容 蒋薇 唐忠厚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2-130,共9页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与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以徐薯32和徐紫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N)水平和5个密度(D)水平,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薯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栽插密度与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关系,以徐薯32和徐紫薯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施氮量(N)水平和5个密度(D)水平,于2017,2018年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两品种的薯块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随密度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总体上在N0(0 kg/hm^2)和D1(43785株/hm^2)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施氮使2个甘薯品种的干物质率降低,而显著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干物质率、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还原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波动变化,均在D3水平下最低。施氮总体上使两品种块根的淀粉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和崩解值明显降低,消减值均明显升高,造成蒸煮食味品质的下降;两品种的最高黏度、最低黏度、崩解值和最终黏度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波动变化,徐薯32在D3水平下最大,而徐紫薯5号在D2水平下最高;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淀粉RVA谱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和特性间的差异。综合本试验结果,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大量施氮使甘薯产量下降,并降低了薯块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在43785株/hm^2的密度水平下薯块产量最高,但适当增加密度有利于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肥水平 种植密度 产量 营养品质 糊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浓度NAA对甘薯茎尖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鹏飞 柳璇 +3 位作者 商丽丽 辛国胜 韩俊杰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期159-160,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A对甘薯茎尖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方法]以甘薯品种烟薯25号、烟薯26号和烟紫薯3号的茎尖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A处理,对甘薯茎尖组织的诱导培养及高效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烟薯25号较适宜的茎尖诱导培养基为...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A对甘薯茎尖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方法]以甘薯品种烟薯25号、烟薯26号和烟紫薯3号的茎尖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A处理,对甘薯茎尖组织的诱导培养及高效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烟薯25号较适宜的茎尖诱导培养基为1.0 mg/L NAA+MS,植株再生率为91%;烟薯26号和烟紫薯3号较适宜的茎尖诱导培养基为1.5 mg/L NAA+MS,植株再生率分别为88%和80%。[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开展规模化甘薯脱毒苗生产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茎尖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微粉碎甘薯原料的生料发酵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琴燕 杨敬辉 +4 位作者 潘以楼 朱桂梅 肖婷 陈宏州 郭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53,共4页
采用糖化酶和酵母菌,对粗粉碎、微粉碎两种不同粒径的甘薯进行生料发酵,探讨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试验,调查中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酒精酶三种酶用量对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影响的显著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粉碎甘薯生料... 采用糖化酶和酵母菌,对粗粉碎、微粉碎两种不同粒径的甘薯进行生料发酵,探讨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的可行性;并通过正交试验,调查中温α-淀粉酶、糖化酶和酒精酶三种酶用量对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影响的显著性。试验结果表明,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的速率和酒精度均显著高于粗粉碎甘薯;初始pH在5.0~5.5的范围内,发酵效果最好;酒精酶对微粉碎甘薯生料发酵具有显著性影响,在中温α-淀粉酶10 u/g、糖化酶500 u/g和酒精酶0.2%的条件下生料发酵,最高酒精度为10.7%,其原料淀粉的转化率达到82.5%。由此可见,通过微粉碎,可实现甘薯的生料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微粉碎 发酵 酒精度 能源植物
下载PDF
甘薯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强 刘庆昌 马代夫 《杂粮作物》 CAS 2004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遗传改良进展缓慢,生物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应用于常规育种中去。对甘薯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利用原生质进行体细胞杂交和作为遗传工程受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甘薯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体细胞杂交 遗传工程受体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克服甘薯近缘三倍体杂种2n花粉系与甘薯杂交低结实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侯利霞 李惟基 +3 位作者 周海鹰 季卫 刘庆昌 陆漱韵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8-334,共7页
甘薯品种与三倍体种间杂种2n花粉系杂交,用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克服其低结实性,首次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植株.观察上述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卵细胞受精,胚发育及种子形成的过程,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 甘薯品种与三倍体种间杂种2n花粉系杂交,用4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克服其低结实性,首次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植株.观察上述杂交的花粉粒萌发,花粉管生长,卵细胞受精,胚发育及种子形成的过程,探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各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结实率,其中以配方100mg/L NAA++50mg/L 6-BA和30mg/L6-BA+20mg/L 2,4-D的效果最好;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发育和延长子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甘薯 种间杂种 2N花粉 低结实性
下载PDF
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翟红 刘庆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91,共5页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 ,以A2 0 8SE(pROA93)为供体菌株 ,对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胚性悬浮细胞预培养 1~ 3d有利于转化 ,适宜的共培养时间为 4~ 5d ,适宜的Kan浓度为 5 0~ 75m...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的胚性悬浮细胞为材料 ,以A2 0 8SE(pROA93)为供体菌株 ,对甘薯胚性悬浮细胞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对胚性悬浮细胞预培养 1~ 3d有利于转化 ,适宜的共培养时间为 4~ 5d ,适宜的Kan浓度为 5 0~ 75mg·L-1(悬浮培养阶段 )和 10 0mg·L-1(增殖培养阶段和植株再生阶段 ) ,适宜的Carb浓度为 10 0mg·L-1。获得了经GUS检测及PCR检测的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胚性悬浮细胞 遗传转化 供体菌株 栗子香
下载PDF
襄阳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杰 宿秀丽 +6 位作者 朱杰 温海霞 陈丹 李瑞琪 谭顺林 龚洪波 魏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S02期473-476,共4页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新型生物能源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甘薯产业的发展,襄阳是湖北甘薯主产区之一,襄阳甘薯产业的发展对湖北...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中国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新型生物能源作物,在部分地区已成为主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甘薯产业的发展,襄阳是湖北甘薯主产区之一,襄阳甘薯产业的发展对湖北乃至全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国内外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发现襄阳甘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襄阳甘薯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 产业发展现状 种植效益 发展战略
下载PDF
西充县旱地蚕豆-有机甘薯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学善 屈会娟 +3 位作者 周全卢 朱玲 王昌桃 郑盛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5-28,41,共5页
为分析旱地甘薯种植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设置了蚕豆-有机甘薯旱地两熟新模式和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CK)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原粮产量降低了78.47%~84.0... 为分析旱地甘薯种植新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设置了蚕豆-有机甘薯旱地两熟新模式和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CK)大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较传统的小麦-玉米-甘薯模式原粮产量降低了78.47%~84.08%,但总产值提高了36.61%~49.46%,净产值提高了65.67%~87.38%,纯收益提高了3.64~4.64倍,劳动净产率提高了1.01~1.27倍。蚕豆-有机甘薯新模式在西充县及类似地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蚕豆-有机甘薯种植模式 效益 西充县
下载PDF
甘薯蚁象对不同甘薯品种植物挥发物的EAG和嗅觉反应 被引量:12
20
作者 贾小俭 马娟 +4 位作者 高波 李秀花 张涛 陈书龙 王容燕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85-1291,共7页
【目的】为筛选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顶空气体采样法收集5个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通过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候选挥发物的... 【目的】为筛选对甘薯蚁象Cylas formicarius(Fabricius)有引诱作用的植物挥发性物质。【方法】采用顶空气体采样法收集5个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通过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候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甘薯蚁象成虫对5个甘薯品种茎叶的嗅觉反应。【结果】5种甘薯品种的植物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所差异。7种候选挥发物(罗勒烯、柠檬烯、壬醛、β-石竹烯、葎草烯、法尼烯和乙酸-顺-3-己烯酯)均引起甘薯蚁象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其中,雌虫对柠檬烯、壬醛和β-石竹烯的反应相对值较大;而引起雄虫反应相对值较大的挥发物为罗勒烯、柠檬烯、葎草烯。在趋向行为反应中,柠檬烯和壬醛对甘薯蚁象雄虫的吸引作用高于对照,而雌虫对葎草烯、柠檬烯有极显著的趋向选择。甘薯蚁象成虫对5种茎叶的反应率为40.90%~65.21%,且5个甘薯品种的茎叶挥发物均没有显著的引诱作用(P>0.05)。【结论】甘薯蚁象雌、雄成虫对甘薯植物挥发物具有不同的EAG及趋向行为反应,气味化合物柠檬烯与甘薯蚁象偏爱选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蚁象 寄主植物 甘薯 植物挥发物 EAG反应 嗅觉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