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ow characterization and dilution effects of N_2 and CO_2 on premixed CH_4/air flames in a swirl-stabilized combustor 被引量:1
1
作者 韩乐 蔡国飙 +2 位作者 王海兴 Renou Bruno Boukhalfa Abdelkrim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82-395,共14页
Numerically-aide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conducted on a swirl-stabilized combustor to investigate the dilution effects on flame stability, flame structur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of premixed CH4/air flames. Our goa... Numerically-aided experimental studies are conducted on a swirl-stabilized combustor to investigate the dilution effects on flame stability, flame structur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of premixed CH4/air flames. Our goal is to provide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n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in diluted regimes for its application to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approaches such as biogas combustion and exhanst-gas recirculation technology. Two main diluting species, N2 and CO2, are tested at various dilution rates.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means of optical diagnostics show that five main flame regimes can be observed for Nz-diluted flames by changing excess air and dilution rate. CO2-diluted flames follow the same pattern evolution except that all the domains are shifted to lower excess air. Both N2 and CO2 dilution affect the lean blow- out (LBO) limits negatively. This behavior can be counter-balanced by reactant preheating which is able to broaden the flammability domain of the diluted flames. Flame reactivity is degraded by increasing dilution rate. Meanwhile, flames are thickened in the presence of both diluting species. NOx emissions a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ith dilution and proved to be relevant to flame stability diagrams: slight augmentation in NOx emission profiles is related to transitional flame states where instability occurs. Although dilution results in increase in CO emissions at certain levels, optimal dilution rates can still be proposed to achieve an ideal compromi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lution effect premixed combustion swirl flow optical diagnostics
下载PDF
Effect of swirling flow on LDL and ox-LDL uptake in rabbit thoracic aorta
2
作者 Zufeng Ding,Xiaoyan Deng,Yubo Fan,Fan Zhan,Hongyan Kang(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Medical Engineering,Beihang University,Beijing,China)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22-23,共2页
Object To elucidate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piral flow in the arterial system from the viewpoint of atherogenic lipid transport,an ex vivo experimental comparative
关键词 LDL effect of swirling flow on LDL and ox-LDL uptake in rabbit thoracic aorta FLOW
下载PDF
进口旋流方向对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的数值研究
3
作者 付仲议 余强 +2 位作者 赵丹 房兴龙 黄琦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2024年第2期35-40,共6页
为了获取旋流条件下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逆时针和顺时针旋流对燃气涡轮一级导叶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分别总结了导叶前缘、压力面和吸力面冷却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口旋流方向对涡轮导叶气膜冷却... 为了获取旋流条件下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逆时针和顺时针旋流对燃气涡轮一级导叶全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分别总结了导叶前缘、压力面和吸力面冷却效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口旋流方向对涡轮导叶气膜冷却效率有明显影响,且不同区域的冷却效率受旋流方向的影响规律不同;叶片表面冷气受旋流影响而发生偏转。整体上看,导叶压力面的气膜冷却效率在旋流方向为逆时针条件下更高,前缘和吸力面的气膜冷却效率在旋流方向为顺时针条件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旋流方向 涡轮导叶 气膜冷却 冷却效率
下载PDF
长径比对预旋孔流动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高文 张林 +1 位作者 务卫涛 冯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4-650,共7页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长径比和压比对预旋孔流动特性的影响,所研究的预旋角度为30°,长径比范围为1~5,压比范围为1.1~1.9。计算获得了出气角度、出气面积、出气速度及其周向分量,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等参数随压比和长径比的变化。对...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长径比和压比对预旋孔流动特性的影响,所研究的预旋角度为30°,长径比范围为1~5,压比范围为1.1~1.9。计算获得了出气角度、出气面积、出气速度及其周向分量,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等参数随压比和长径比的变化。对长径比1.75和4的预旋孔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预旋效率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预旋喷嘴气流偏转、加速和流动损失等主要性能的无量纲参数。预旋效率随长径比的增加先显著增加后微弱减小,最佳长径比为2.5左右。长径比小于2时由于出气角度和实际出气面积都明显偏离设计值,预旋效率显著偏低,在设计中应避免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 预旋喷嘴 预旋孔 预旋效率 流量系数
下载PDF
预旋角度对预旋孔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高文 李碧云 +1 位作者 蒋兆午 张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0-746,共7页
对预旋角度分别为30°,25°,20°和15°的预旋孔在压比1.1~1.9范围内的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压比和预旋角度对预旋孔进出口速度和气流角度、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等参数的影响。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 对预旋角度分别为30°,25°,20°和15°的预旋孔在压比1.1~1.9范围内的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压比和预旋角度对预旋孔进出口速度和气流角度、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等参数的影响。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符合良好,数据显示预旋孔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随压比的增大显著增大。预旋角度的减小使流量系数基本保持不变,而预旋效率由于出气角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大,最大增幅可达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预旋喷嘴 预旋孔 流量系数 预旋效率
下载PDF
扩口孔型预旋喷嘴流动与温降特性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高文 张林 +1 位作者 李碧云 冯青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6,共7页
分别对预旋角度为20°的直孔和扩口孔型喷嘴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计算模型包括仅有进气腔、预旋孔和出气腔的单独模型和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旋转部分的系统模型;研究内容包括速度场、出气速度、出气角度、流量系数、预旋效率和温... 分别对预旋角度为20°的直孔和扩口孔型喷嘴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计算模型包括仅有进气腔、预旋孔和出气腔的单独模型和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旋转部分的系统模型;研究内容包括速度场、出气速度、出气角度、流量系数、预旋效率和温降,并对单独模型的孔流量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流量系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良好,扩口孔的流量系数、预旋效率和温降都比直孔显著增大20%以上。数据还显示由单独模型计算得到的流量系数和预旋效率与由系统模型得到的结果比较接近,根据单独模型的预旋效率而推算出的温降可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反映预旋系统的温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旋系统 预旋喷嘴 温降 流量系数 预旋效率
下载PDF
磨削工件表面含湿空气射流冲击的换热 被引量:5
7
作者 张靖周 谭晓茗 +1 位作者 刘波 朱兴丹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1-746,共6页
针对磨削工件表面的射流冲击对流换热过程,一方面,通过数值研究,揭示旋转表面诱导的气旋和射流冲击的耦合流动换热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研究,定量分析含湿空气射流冲击的强化换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盘缘在射流冲击喷嘴附近的切向... 针对磨削工件表面的射流冲击对流换热过程,一方面,通过数值研究,揭示旋转表面诱导的气旋和射流冲击的耦合流动换热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实验研究,定量分析含湿空气射流冲击的强化换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盘缘在射流冲击喷嘴附近的切向速度与射流冲击方向协调时,旋转盘诱导的气旋运动和射流冲击的耦合作用有利于改善磨削弧区的对流换热,随着转盘旋转速度的增加,其强化对流换热的效果更显著;采用含湿空气作为冲击射流可以显著提高加热壁面的冷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射流 气旋效应 对流换热 含湿空气
下载PDF
超临界变压运行锅炉垂直上升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于猛 俞谷颖 +2 位作者 张富祥 杨勇 朱才广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在压力为10~28 MPa、质量流速为500~1 220 kg/(m2.s)、热负荷为140~400 kW/m2的工况范围内,在试验台上进行了直径38.1 mm、厚度7.5 mm垂直上升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压力区,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使内螺纹管具有明... 在压力为10~28 MPa、质量流速为500~1 220 kg/(m2.s)、热负荷为140~400 kW/m2的工况范围内,在试验台上进行了直径38.1 mm、厚度7.5 mm垂直上升内螺纹管的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亚临界压力区,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使内螺纹管具有明显的传热强化效果;随着压力的升高,特别是在近临界压力区,由于汽-液比体积的差值减小,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降低,所以强化传热效果降低.在超临界压力区,管内流体属于单相流体,当管中心处工质温度与贴壁处工质温度均低于拟临界温度时,管中心工质与管内贴壁处工质之间的比体积相差很小,使得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降低,管壁温度升高较快,传热恶化;当管中心工质温度低于拟临界温度、而贴壁处工质温度高于拟临界温度时,两处工质之间的比体积差增大,使得内螺纹管的旋流作用增强,传热强化,壁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变压运行锅炉 垂直内螺纹管 旋流作用 传热特性 膜态沸腾
下载PDF
内燃机缸内稳态斜轴涡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伍权 刘瑞林 +5 位作者 李树珉 安相璧 关立哲 刘志刚 吴良勤 王永德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9-282,共4页
以角动量合成理论为基本依据 ,以内置式稳态滚流测量装置测量所得的滚流试验数据和稳态涡流试验数据为源数据 ,推导了缸内斜轴涡流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 ;并利用这些公式计算了 CA1 1 0 2发动机两种缸盖的斜轴涡流特性。结果表明 ,进气门... 以角动量合成理论为基本依据 ,以内置式稳态滚流测量装置测量所得的滚流试验数据和稳态涡流试验数据为源数据 ,推导了缸内斜轴涡流特性参数的计算公式 ;并利用这些公式计算了 CA1 1 0 2发动机两种缸盖的斜轴涡流特性。结果表明 ,进气门后方具有较大挤气区域的缸盖具有较强的产生缸内斜轴涡流运动的能力 ,同时也具有较稳定的斜轴涡流形态。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轴涡流 内燃机 缸内稳态
下载PDF
旋喷结合分解炉的流场模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吴君棋 陆继东 +3 位作者 黄来 罗海岩 胡芝娟 狄东仁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2-706,共5页
描述了旋喷结合分解炉内气体流动的基本运动方程,提出了用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方法处理旋喷结合分解炉数值模拟的方法,并针对工程应用中的分解炉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与试验研究方法并存... 描述了旋喷结合分解炉内气体流动的基本运动方程,提出了用重整化群(renormalization group)K-ε方法处理旋喷结合分解炉数值模拟的方法,并针对工程应用中的分解炉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可与试验研究方法并存与互补,共同用于分解炉的优化开发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结合分解炉 流场模拟 重整化群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旋转射流破岩成孔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步玉环 王瑞和 周卫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4-668,共5页
在前期对旋转射流结构特性及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射流压力、喷距、岩石的渗透率及强度、添加剂的浓度等因素对旋转射流破岩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岩石渗透率对旋转射流和普通圆射流影响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 在前期对旋转射流结构特性及流动特性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射流压力、喷距、岩石的渗透率及强度、添加剂的浓度等因素对旋转射流破岩效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岩石渗透率对旋转射流和普通圆射流影响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同喷距同射流压力条件下,破岩效果随着岩石强度的减小、岩石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加;相比而言,岩石的渗透率在射流的破碎效果中起着主要作用;在相同射流压力条件下随着添加剂浓度的增大,岩石的破碎深度、破碎直径和破碎体积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浓度为200~300mmp,随着渗透率的增大,旋转射流破岩成孔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圆射流的破岩成孔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工程 旋转射流 破岩效果 喷距 射流压力 渗透率 普通圆射流
下载PDF
考虑叶轮气动效应的离心压缩机转子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树华 太兴宇 +4 位作者 孟继纲 肖忠会 马志宏 王晓放 周慧 《风机技术》 2021年第2期59-63,共5页
API 617标准中要求,离心压缩机产品(包括辅助设备)应确保其最短使用寿命为20年,不间断连续运转时间至少为5年。本文中的压缩机组高压缸转子在实际运行中发生了动力学失稳现象。通过分析,认为对于该机组的转子稳定性分析,应该考虑叶轮气... API 617标准中要求,离心压缩机产品(包括辅助设备)应确保其最短使用寿命为20年,不间断连续运转时间至少为5年。本文中的压缩机组高压缸转子在实际运行中发生了动力学失稳现象。通过分析,认为对于该机组的转子稳定性分析,应该考虑叶轮气动效应的影响,并发现考虑叶轮气动效应后的转子稳定性与实际运行情况一致,且不满足API 617的要求,为了改善该压缩机的转子稳定性,在叶轮口圈和平衡盘密封处添加阻旋栅,从分析结果看,该措施提高了转子的对数衰减率,满足API 617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压缩机 转子稳定性 叶轮气动效应 阻旋栅 对数衰减率
下载PDF
颗粒粒径对旋流燃烧器出口流场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卫良 崔凯 +3 位作者 张海 汤根土 杨海瑞 吕俊复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CAS 2010年第11期840-845,共6页
经由燃烧器送入锅炉炉膛的煤粉具有一定的粒度分布,并常发生变化,了解粒径对燃烧器出口流场的作用,对设计和运行燃烧设备有重要意义。在旋流燃烧器的冷态实验台上,观察固体的浓度分布,并且使用激光粒子成像测速仪(PIV)测量了不同示踪粒... 经由燃烧器送入锅炉炉膛的煤粉具有一定的粒度分布,并常发生变化,了解粒径对燃烧器出口流场的作用,对设计和运行燃烧设备有重要意义。在旋流燃烧器的冷态实验台上,观察固体的浓度分布,并且使用激光粒子成像测速仪(PIV)测量了不同示踪粒子粒径下燃烧器出口速度场。试验结果表明,颗粒粒径可以明显地影响燃烧器出口流场特性,小颗粒对应的浓度场湍动度大,一次风中的颗粒容易被二次风卷吸而后向外扩散。随着颗粒粒径加大,颗粒受到旋流二次风的作用减弱,相反主流气流受颗粒径向运动的干扰增强,旋流强度减弱,中心回流区向下游推移,主流气流卷吸炉膛烟气的能力减弱。颗粒粒径增大时,同一出口平行截面的气体轴向和径向速度均有所增加,对轴向速度的变化作用较对径向速度的强,在试验范围内射流扩展角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动 颗粒粒径作用 PIV测量 旋流燃烧器 出口流场
下载PDF
旋流阻塞复合式泄洪洞的水力特性(2) 被引量:10
14
作者 牛争鸣 安丰勇 +2 位作者 余挺 周永 付波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13,共5页
通过模型试验对旋流阻塞复合式泄洪洞的压力、旋流角和空腔直径等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设置阻塞后,起旋器与阻塞之间的水平洞段正压力明显增加与均化,沿程压力变化减小;由于离心力与旋流的作用,阻塞出口之后是完全掺混的水气两相流,阻... 通过模型试验对旋流阻塞复合式泄洪洞的压力、旋流角和空腔直径等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设置阻塞后,起旋器与阻塞之间的水平洞段正压力明显增加与均化,沿程压力变化减小;由于离心力与旋流的作用,阻塞出口之后是完全掺混的水气两相流,阻塞后流速降低,空化的可能性减小,旋流洞段的范围极大地缩短;空腔直径减小,通风量需求减小。因此可利用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阻塞效应,进一步改善导流洞改建时的结构设计与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阻塞复合式泄洪洞 模型试验 水力特性 阻塞效应
下载PDF
旋转涡轮盘腔中等转速下内部流场分布实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雷声 冯青 武亚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1-325,共5页
通过实验对中等转速下带有微型涡轮(反预旋喷嘴)的旋转涡轮盘腔内流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了不同转速下不同轴向位置(6个轴向位置)时旋转盘腔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较低转速下,进气惯性力主要控制流场内部结构,过渡转... 通过实验对中等转速下带有微型涡轮(反预旋喷嘴)的旋转涡轮盘腔内流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了不同转速下不同轴向位置(6个轴向位置)时旋转盘腔内部流场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较低转速下,进气惯性力主要控制流场内部结构,过渡转速下,进气惯性力和旋转效应同时控制流场结构,较高转速下,旋转效应主要控制流场结构。同时得到了流场内部切向速度、径向速度、轴向速度及压力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盘腔 反预旋喷嘴 流动分布 进气惯性力 旋转效应
下载PDF
涡流工具排水采气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凯 孙丽艳 《石油机械》 2017年第9期87-91,共5页
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可明显降低临界产量,增加产水和产气量,进而延长气井寿命,然涡流工具几何参数较多,对工况变化敏感,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清。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地面试验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涡流工具各几何参数对不同... 涡流排水采气技术可明显降低临界产量,增加产水和产气量,进而延长气井寿命,然涡流工具几何参数较多,对工况变化敏感,各参数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不清。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地面试验和井下试验相结合的手段,研究了涡流工具各几何参数对不同工况的适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涡流工具螺旋角50°和55°均具有较好的旋流特性和损失特性,为首选螺旋角;涡流工具中心体直径与所适应产气量有直接相关性,中心体直径每增加1 mm可使最低产气量降低15%~20%;螺旋线宽度不会影响涡流工具对产气量的适应范围,但会影响工具的作用距离。所得结论可为涡流工具的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工具 排水采气 气井 作用距离 螺旋角 旋流特性
下载PDF
旋流泡罩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惠新 莫倪旭 +2 位作者 付双成 周发戚 王伟鹏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57-64,共8页
传统塔设备存在雾沫夹带甚至液泛,为此提出了旋流泡罩,其基于旋流聚结和离心沉降原理减小雾沫夹带。利用CFD数值模拟探究旋流泡罩的流体力学性能,包括压力降和相分离性能。采用出、入口平均粒度之比的聚结效果来评估相分离性能。首先用... 传统塔设备存在雾沫夹带甚至液泛,为此提出了旋流泡罩,其基于旋流聚结和离心沉降原理减小雾沫夹带。利用CFD数值模拟探究旋流泡罩的流体力学性能,包括压力降和相分离性能。采用出、入口平均粒度之比的聚结效果来评估相分离性能。首先用压力降试验数据来验证模拟的可靠性,用RNG k-ε模型来处理湍流,用双欧拉模型来处理气液两相流,并用PBM模型考虑液滴的聚结破碎,来探究旋流泡罩进气量对压力降的影响,进气量、进气中液滴体积分数和粒度对聚结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进气量的增加,旋流泡罩压力降增加;在研究范围内,聚结效果随进气量的增大而增加,而后趋于平缓;聚结效果随进气中液滴体积分数的增加而提高,随进气中液滴粒度的减小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泡罩 流体力学性能 压降 聚结效果
下载PDF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冷态流场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春波 韩新波 +2 位作者 何洪庆 濮思康 杨玉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1-113,117,共4页
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在球缺型多级多切轴向喷孔与双侧下颚进气道相配合的实验模型上,测量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气流掺混流场。通过减小测量壁面厚度解决了曲面上激光聚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1)旋流角度为0°,在进气... 利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在球缺型多级多切轴向喷孔与双侧下颚进气道相配合的实验模型上,测量了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内气流掺混流场。通过减小测量壁面厚度解决了曲面上激光聚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1)旋流角度为0°,在进气道一侧下游区域有一较大的回流区,这是由于进气道气流流入补燃室时,其流动方向与补燃室壁面有一夹角,流动方向出现一突扩区域所致。(2)有旋流时,补燃室通过轴线截面上回流区域减小,强度减弱,但沿轴线横截面上,回流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加力燃烧室 流动分布 测量
下载PDF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浅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军 黄波 +3 位作者 杨涛 徐伟钧 刘敏 曹其琛 《地质与资源》 CAS 2019年第4期345-349,400,共6页
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引起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碰撞、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与美洲大陆向西漂移,产生了“加厚旋涌”效应,即下地壳的加厚并深插上地幔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而上涌,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成矿物质上涌,完成了... 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引起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剧烈碰撞、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与美洲大陆向西漂移,产生了“加厚旋涌”效应,即下地壳的加厚并深插上地幔软流圈,改变了软流圈运动方式而上涌,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和成矿物质上涌,完成了大规模成矿作用,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和太平洋东部边缘产出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系列.初步提出太平洋东部边缘成矿作用明显超过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区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 板块碰撞与俯冲 “加厚旋涌”效应 世界级超大型斑岩铜矿
下载PDF
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预测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康乐 魏艳 +1 位作者 李莎 王方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8-582,共5页
套管开窗径向水平井技术有助于提高低渗透储层的油气采收率,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方式是该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套管开窗直径和开窗深度是评价开窗效果的2个重要指标。由于无法实时监测井下开窗过程,需对开窗效果的预测进行研究。但套管开... 套管开窗径向水平井技术有助于提高低渗透储层的油气采收率,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方式是该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套管开窗直径和开窗深度是评价开窗效果的2个重要指标。由于无法实时监测井下开窗过程,需对开窗效果的预测进行研究。但套管开窗效果与旋转磨料射流参数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使得传统预测方法的精度偏低。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建立套管开窗预测模型的新方法。通过遗传编码、遗传操作和适应度评估,建立了开窗直径和深度的直观数学表达式预测模型,利用套管开窗综合实验结果对该方法的准确性、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精度较高,与检验样本相比,开窗直径和深度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5%和4.4%;将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套管开窗综合实验结果相比,开窗时间的误差为6.1%,开窗直径的误差为4.5%。因此,基因表达式编程算法能够更精确地推导出反映实际数据的最佳拟合函数,建立的预测模型可用于指导旋转磨料射流套管开窗现场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磨料射流 套管开窗 开窗效果 基因表达式编程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