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牙鲆鱼苗腹水症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 被引量:52
1
作者 莫照兰 茅云翔 +3 位作者 陈师勇 张振冬 徐永立 张培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从患腹水症养殖牙鲆鱼苗分离到一株细菌B1 7,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用Biolog GN细菌鉴定系统对B1 7进行测试 ,发现其与参考菌株的相似性较低 ,不能进行鉴定。常规生理生化测试表明 ,B1 7具有弧菌属的特征 ,其表型特征与Vibrios... 从患腹水症养殖牙鲆鱼苗分离到一株细菌B1 7,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用Biolog GN细菌鉴定系统对B1 7进行测试 ,发现其与参考菌株的相似性较低 ,不能进行鉴定。常规生理生化测试表明 ,B1 7具有弧菌属的特征 ,其表型特征与Vibriosplendidus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明确菌株B1 7的分类学地位 ,测定了其 1 6SrRNA基因序列 ,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结果表明菌株B1 7与V .splendidu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结果 ,菌株B1 7可鉴定为V .splendid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腹水症 16SRRNA基因 系统发育学分析 Vibriosplendidus
下载PDF
养殖大菱鲆腹水症病原菌SR1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伟妮 周丽 +1 位作者 邢婧 战文斌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3-609,共7页
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shock protein,HSP)... 从患腹水症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分离到1株优势细菌SR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其具有致病性。经API ID32E系统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和热激蛋白HSP60(Heatshock protein,HSP)基因序列。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结果表明,菌株SR1与溶藻弧菌(AY967727)亲缘关系最近,然而置信度较低,仅有27%,不能有效地鉴定到种。HSP60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溶藻弧菌(AF230931)同源性最高,为99.2%。系统发育树表明SR1确与溶藻弧菌(AF230931)聚为一个分支,且置信度较高,为84%。综合上述结果,菌株SR1可鉴定为溶藻弧菌。[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603-6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症大菱鲆 16S RRNA基因 HSP60基因 溶藻弧菌
下载PDF
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腹水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7
3
作者 薛淑霞 冯守明 孙金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8-554,共7页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和褐牙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作用强的病原菌FS1和FS2,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为腹水症的致病菌。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3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的... 从患腹水病大菱鲆和褐牙鲆成鱼体内分离到两株致病作用强的病原菌FS1和FS2,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为腹水症的致病菌。采用常规的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及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VITEK32),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病原菌的鉴定。结果表明,菌株FS1和菌株FS2分别为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和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菌株FS116SrRNA基因序列与迟缓爱德华氏菌的同源性达99%;菌株FS2的16SrRNA基因序列与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的同源性均达99%。为最终确定菌株FS2的分类地位,测定了其HSP60基因序列,进行网上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菌株FS2与溶藻弧菌的同源性达99%,而与其他弧菌HSP60基因的同源性均低于91%。这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或分别感染均可造成养殖鲆鱼腹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褐牙鲆 腹水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检测鲆鱼腹水病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溶藻弧菌的嵌套PCR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薛淑霞 孙金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6-860,共5页
本文首次建立了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分别检测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褐牙鲆腹水病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方法。以E781F和E781R为引物,扩增迟缓爱德华氏... 本文首次建立了用嵌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PCR)分别检测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和褐牙鲆腹水病病原菌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的方法。以E781F和E781R为引物,扩增迟缓爱德华氏菌溶血素基因中781bp的片段,再以E485F和E485R为引物,扩增其中的485bp的片段;以V899F和V899R为引物,扩增溶藻弧菌胶原酶基因中899bp片段,再以V550F和V550R为引物,扩增其中的550bp片段。以其他常见海水鱼类致病菌为阴性对照,结果均无非特异性扩增。对迟缓爱德华氏菌和溶藻弧菌的检出灵敏度分别可达10fg和1fg细菌DNA,显著优于目前的检测方法。作者应用该技术对天津地区海水工厂化大菱鲆和褐牙鲆于2006年3月至10月连续进行监测,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流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病 迟缓爱德华氏菌 溶藻弧菌 PCR 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