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heat-shock cognate 70 (hsc70) gene from swordtail fish (Xiphophorus helleri)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宁求 付小哲 +3 位作者 韩进刚 石存斌 黄志斌 吴淑勤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821-829,共9页
Heat shock proteins are a family of molecular chaperones that are involved in many aspects of protein homeostasi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full-length cDNA, encoding the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70-kDa heat shock cogn... Heat shock proteins are a family of molecular chaperones that are involved in many aspects of protein homeostasi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full-length cDNA, encoding the constitutively expressed 70-kDa heat shock cognate protein (Hsc70), was isolated from swordtail fish (Xiphophorus helleri) and designated as XheHsc70. The Xhehsc70 cDNA was 2104 bp long 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1941 bp, and it encoded a protein of 646 amino acids with a theoretical molecular weight of 70.77 kDa and an isoelectric point of 5.04. The deduced amino acid sequence shared 94.1%-98.6% identities with the Hsc70s from a number of other fish species. Tissue distribu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Xhehsc70 mRNA was expressed in brain, heart, head kidney, kidney, spleen, liver, muscle, gill, and peripheral blood. After immunization with formalin-killed Vibrio alginolyticus cell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Xhehsc70 mRNA transcriptional level in the head kidney of the vaccinated fish compared with in the control at 6, 12, 24, and 48 h as shown by quantitative real time RT-PCR.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XheHsc70, its phylogeny, and Xhehsc70 mRNA expression, XheHsc70 was identified as a member of the cytoplasmic Hsc70 (constitutive) subfamily of the Hsp70 family of heat shock proteins, suggesting that it may play a role in the immune response. The Xhehsc70 cDNA sequence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as submitted to GenBank under the accession number JF739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分子伴侣 剑尾鱼 克隆和表达 mRNA表达 全长CDNA 氨基酸序列 GENBANK
下载PDF
剑尾鱼微卫星DNA的筛选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霞 白俊杰 +3 位作者 吴淑勤 叶星 劳海华 简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以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为材料,经Mbo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选取500~2000bp的片段连接到经BamHⅠ酶切的pUC18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部分基因组文库。采用设计合成的(AC)7、(GT)7重复序列为引物,PCR筛选部分基因... 以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为材料,经Mbo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选取500~2000bp的片段连接到经BamHⅠ酶切的pUC18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α构建部分基因组文库。采用设计合成的(AC)7、(GT)7重复序列为引物,PCR筛选部分基因组文库,对其中9个重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共获得24个微卫星序列,其中Perfect(完美型)13个,占54.2%;Imperfect(非完美型)3个,占12.5%;Compound(混合型)8个,占33.3%。表明(AC/GT)n在剑尾鱼的基因组DNA中含量非常丰富。同时,根据其中3个克隆微卫星的侧翼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剑尾鱼基因组DNA,结果均扩增到目的片段。而且,这3对引物扩增出来的微卫星片段在非选育的剑尾鱼中显示出多态性,而在近交系19代则表现为单态,为剑尾鱼的实验动物化遗传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微卫星 序列
下载PDF
抗生素药物环丙沙星对剑尾鱼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3
作者 聂湘平 王翔 +3 位作者 李凯彬 吴素琴 鹿金雁 杨宇峰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0-73,共4页
测试了抗生素药物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CPFX)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急性毒性及其Ⅰ相、Ⅱ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PFX对剑尾鱼无急性毒性;CPFX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光苷肽硫转酶(G... 测试了抗生素药物盐酸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hydrochloride,CPFX)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的急性毒性及其Ⅰ相、Ⅱ相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PFX对剑尾鱼无急性毒性;CPFX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光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EROD的诱导响应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雌性个体EROD对CPFX暴露响应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剑尾鱼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 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
下载PDF
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ELISA检测 被引量:18
4
作者 温茹淑 方展强 +2 位作者 江世贵 徐杰 马广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以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抗血清为抗体,以纯化的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为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雄鱼整体匀浆液中ρ(Vtg).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以卵黄脂磷蛋白(lipovitellin,Lv)抗血清为抗体,以纯化的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为抗原,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方法检测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雄鱼整体匀浆液中ρ(Vtg).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7.8 ng/mL,批内变异系数为5.094%,批间变异系数为5.540%,工作范围为32.5~2 000 ng/mL,在该范围内,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和重复性.由于该方法可直接在1块或在不同的酶标板上准确地进行比较,因而可利用ELISA方法测定经诱导雄鱼整体匀浆液中ρ(Vtg)水平.结果显示,50μg/L 17-β雌二醇(E2)诱导21 d的雄性剑尾鱼有明显的Vtg产生;10μg/L E2诱导剑尾鱼亦有Vtg产生,但较50μg/L E2诱导组低;1μg/L E2诱导组及对照组剑尾鱼没有Vtg产生,检测孔OD450/对照OD450(P/N)值小于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 卵黄脂磷蛋白(Lv)抗血清 卵黄蛋白原 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
下载PDF
剑尾鱼硫酸铜急性中毒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2 位作者 潘厚军 李凯彬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7期82-85,共4页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 通过对实验动物化的剑尾鱼进行急性硫酸铜中毒实验,在观察症状和剖检变化以后,对实验96h期间死亡鱼与96h后仍存活的鱼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眼观病变为肝脏水肿和白色坏死点;鳃丝肿胀,黏液分泌增多;肾脏肿胀,充血。显微病变为肝细胞水泡变性,严重坏死;鳃小片上皮细胞肿胀,脱落严重;有的鳃小片发生融合,整个鳃丝呈棒状化;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间质有充血或网织细胞增多,细胞间噬铁血红素细胞增多;肝胰腺的胰腺细胞的酶原颗粒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硫酸铜 急性中毒 病理组织学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温茹淑 方展强 +2 位作者 江世贵 马广智 徐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80-284,I0003,共6页
目的 研究17p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 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eryl S-... 目的 研究17p雌二醇(E2)暴露对雄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诱导作用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 以E2诱导的剑尾鱼雄性个体的整体匀浆液为材料,采用Sephaeryl S-3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Q Sepharose阴离子交换柱从剑尾鱼体内提纯Vtg。结果确定了被纯化的剑尾鱼Vtg在4%-7.5%Native PAGE电泳中相对分子质量为540×l0^3 . 4%-7.5%Native PAGE电泳后的凝胶分别利用苏丹黑B进行脂蛋白染色、高碘酸.Schiff试剂进行糖蛋白染色和甲基绿进行磷蛋白染色,表明剑尾鱼Vtg是一种富含糖、脂、磷的蛋白。结论表明雄性剑尾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变化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卵黄蛋白原 提纯 环境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三氯异氰尿酸对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毒性及其抗氧化酶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聂湘平 王翔 +1 位作者 李凯彬 吴淑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4-498,共5页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对常用消毒剂药物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Ⅰ、Ⅱ相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对剑尾鱼的96h LC50为2.15mg/L。TCCA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对常用消毒剂药物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Ⅰ、Ⅱ相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对剑尾鱼的96h LC50为2.15mg/L。TCCA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胱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GST和EROD的诱导响应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雄性个体GST对TCCA暴露响应比雌性个体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异氰尿酸 剑尾鱼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
下载PDF
剑尾鱼线粒体DNA D-环及侧翼tRNA^(thr)和tRNA^(pro)序列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白俊杰 劳海华 +2 位作者 叶星 简清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采用PCR方法从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线粒体基因组中扩增到1段约15.5kb的片段,测定了其中627个碱基的序列。经测序分析表明,该扩增片段包括486bp的D 环的部分序列以及D 环5'端的tRNAthr和tRNApro基因的完整序列。其中486bpD环... 采用PCR方法从剑尾鱼(Xiphophorushelleri)线粒体基因组中扩增到1段约15.5kb的片段,测定了其中627个碱基的序列。经测序分析表明,该扩增片段包括486bp的D 环的部分序列以及D 环5'端的tRNAthr和tRNApro基因的完整序列。其中486bpD环序列包含3段保守的终止相关序列TAS、与TAS互补的序列以及类似其他鱼类线粒体CSB序列。tRNAthr由线粒体DNA的H链编码,长度为72bp。tRNApro由线粒体DNA的L链编码,长度为69bp。并绘制了这2种tRNA的二级结构图。本研究所测定的基因序列已登录国际GenBank数据库,序号为AF489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线粒体DNA D—环 侧翼 tRNA^trh tRNApro 基因序列 二级结构图
下载PDF
17α-甲基睾酮对剑尾鱼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韩建 许言 +2 位作者 余逸敏 薛丽娜 方展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84-488,I0009,I0010,共7页
目的研究17α-甲基睾酮暴露对产后雌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性逆转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剑尾鱼第二性征变化作为水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能性。方法使用浸浴法以10μg/L 17α-甲基睾酮为剑尾鱼染毒持续7周... 目的研究17α-甲基睾酮暴露对产后雌性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性逆转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剑尾鱼第二性征变化作为水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能性。方法使用浸浴法以10μg/L 17α-甲基睾酮为剑尾鱼染毒持续7周,对实验鱼的体形、腹鳍、臀鳍、尾鳍及性腺等组织器官的变化进行观察;同时对幼鱼在实验室养殖条件下的性别分化进行统计。结果 17α-甲基睾酮对产后雌鱼有明显的影响,受诱导后出现性逆转,逐渐发育形成雄性第二性征:体形变纤细;腹鳍第1鳍条变短、第2和第3鳍条延长,臀鳍第3、4、5鳍条末端钩状化且第3鳍条变粗壮,尾鳍上下缘出现增生;体内与臀鳍相连的骨骼合并生长;受诱导的雌鱼性腺呈现退化趋势并伴有卵细胞坏死现象,生殖能力受到负面影响。结论剑尾鱼臀鳍和尾鳍变化可作为水环境雄激素物质污染监测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17α-甲基睾酮 雄性化 组织形态学
下载PDF
剑尾鱼近交系遗传纯度的RAPD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霞 吴淑勤 白俊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分析近交系剑尾鱼 (Xiphophorushelleri)的遗传纯度 ,以指导剑尾鱼实验动物化的培育工作。方法 应用经过筛选的 2 9条随机引物对剑尾鱼的第 19代近交系 12尾剑尾鱼个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 ,计算近交系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及遗传... 目的 分析近交系剑尾鱼 (Xiphophorushelleri)的遗传纯度 ,以指导剑尾鱼实验动物化的培育工作。方法 应用经过筛选的 2 9条随机引物对剑尾鱼的第 19代近交系 12尾剑尾鱼个体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 ,计算近交系个体间的相似系数及遗传距离。结果 筛选的 2 9条引物共扩增出 30 6条带 ,扩增片段的大小在 0 2 - 3kb之间。其中多态性带 2 9条 ,多态性带频率在 0~ 5 0 0 0 %之间 ,平均为 9 48%。近交系剑尾鱼不同个体拥有相同条带的比率较高。计算得到近交系的平均相似系数 (S)为 0 9839(0 973~ 0 997) ,平均等位基因频率 ( q)为 0 8731,最低平均杂合率 ( H)为 0 12 6 9。 结论 剑尾鱼第 19代近交系有较高的遗传纯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近交系 遗传纯度 RAPD 遗传距离
下载PDF
剑尾鱼卵黄蛋白原C(Vg C)全长cDNA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4 位作者 王芳 王庆 聂湘平 王英英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41-1449,共9页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获得剑尾鱼卵黄蛋白原C(Vg 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剑尾鱼Vg C基因cDNA序列全长4 011 bp,其5'非编码区包含12 bp和3'非编码区包含246 bp;含有一个3 753 b...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等方法,克隆获得剑尾鱼卵黄蛋白原C(Vg 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剑尾鱼Vg C基因cDNA序列全长4 011 bp,其5'非编码区包含12 bp和3'非编码区包含246 bp;含有一个3 75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 250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141.7 ku,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卵黄白原C编码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44%~8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Vg C在剑尾鱼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脾、肾、卵巢中有微量表达,脑、肌肉、鳃中几乎没有检测到表达;对不同时间暴露在雌激素中剑尾鱼肝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分析的结果表明,Vg C在剑尾鱼肝脏中第5天表达量最高,随后降低,第9天后维持相对较低的表达量。研究首次克隆了剑尾鱼Vg C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对Vg C在剑尾鱼体内表达组织器官分布及雌激素诱导后不同时间表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剑尾鱼生殖生理及环境污染物监测应用等不同领域研究打下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卵黄蛋白原C 克隆 表达 荧光定量PCR 17Β-雌二醇
下载PDF
RR-B系剑尾鱼LDH和GDH同工酶的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凯彬 姜兰 +3 位作者 潘厚军 黄志斌 石存斌 吴淑勤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57-260,共4页
目的 分析RR B系剑尾鱼第 2 0代个体的LDH和GDH两种同工酶 ,检验其遗传均一性。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 ,分析剑尾鱼眼球、脑、肝脏、肌肉、心脏等部位的乳酸脱氢酶 (LDH)和葡萄糖脱氢酶(GDH) ,并以同工酶谱最具代表性的... 目的 分析RR B系剑尾鱼第 2 0代个体的LDH和GDH两种同工酶 ,检验其遗传均一性。方法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 ,分析剑尾鱼眼球、脑、肝脏、肌肉、心脏等部位的乳酸脱氢酶 (LDH)和葡萄糖脱氢酶(GDH) ,并以同工酶谱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对不同个体的RR B系和非选育剑尾鱼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RR B系剑尾鱼不同个体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和葡萄糖脱氢酶酶谱是一致的 ,非选育剑尾鱼的乳酸脱氢酶酶谱和葡萄糖脱氢酶酶谱存在多态性。结论 RR B系剑尾鱼有较好的遗传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B系剑尾鱼 LDH GDH 同工酶 遗传均一性
下载PDF
剑尾鱼杂交种黑色素瘤的形成和病理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凯彬 常藕琴 +2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吴淑勤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76-78,F009,共4页
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素瘤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素瘤形成的情况;对黑色素瘤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 目的通过剑尾鱼属内鱼类的杂交,观察黑色素瘤在其杂交后代的形成情况。方法白体剑尾鱼(♀)与黑体剑尾鱼(♂)杂交,子一代(F1)和子二代(F2)分别自交,观察其后代外部特征变化和黑色素瘤形成的情况;对黑色素瘤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结果剑尾鱼杂交种的F2代开始出现性状分离,F3中有较高的黑色素瘤发生率,为20.5%。HE染色和Lillie黑色素染色证实增生组织为黑色素瘤。结论通过不同剑尾鱼的杂交和自交,后代有黑色素瘤形成,可望进行黑色素瘤模型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杂交种 黑色素瘤 组织病理学 形成 动物模型
下载PDF
硫酸铜中毒对剑尾鱼肝脏和鳃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吴淑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36-138,F0003,共4页
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Howell红氨酸染色、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等方法,对硫酸铜处理28 d的剑尾鱼进行组织病理学变化、Cu2+在组织中沉积和蓄积研究。硫酸铜中毒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鳃小片粘液分泌增多,鳃丝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增生,鳃... 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Howell红氨酸染色、原子吸收光谱检测等方法,对硫酸铜处理28 d的剑尾鱼进行组织病理学变化、Cu2+在组织中沉积和蓄积研究。硫酸铜中毒的主要病理变化为:鳃小片粘液分泌增多,鳃丝上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增生,鳃小片融合,鳃丝棒状化;肝脏水肿,肝静脉和肝窦淤血、溶血,肝细胞的水泡变性,弥漫性坏死、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胰腺细胞的酶原颗粒减少;Cu2+主要沉积和蓄积在肝脏中。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病理变化具有代谢性中毒特征,并与肝脏中Cu2+蓄积量具有一致性;肝脏是Cu2+的重要蓄积器官,蓄积量与时间、浓度具有相关性;Howell红氨酸染色后Cu2+在肝脏中的显示和病理变化可作为铜中毒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硫酸铜 中毒 组织蓄积 病理学
下载PDF
硒对汞致剑尾鱼肝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方展强 王春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共4页
在实验条件下 ,应用浸浴法研究了汞 ( Mercury,Hg)对剑尾鱼 ( Xiphophorushelleri Heckel)肝组织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硒( Selenium,Se)对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在低质量浓度 Hg组和中等质量浓度 Hg组的前期 ,肝组织的超氧化... 在实验条件下 ,应用浸浴法研究了汞 ( Mercury,Hg)对剑尾鱼 ( Xiphophorushelleri Heckel)肝组织的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及硒( Selenium,Se)对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 :在低质量浓度 Hg组和中等质量浓度 Hg组的前期 ,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 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 ,在中等质量浓度暴露第 3天上述指标诱导值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 P <0 .0 5 ) ;而高质量浓度 Hg组使这两种酶活性显著下降 ,其中 ,SOD和 GSH-Px的活性在最低时分别为对照组的 68%和 3 8.2 % ,差异极显著 ( P <0 .0 1)。丙二醛 ( melonedialdehyde,MDA)含量在整个染毒过程中一直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显著 ( P <0 .0 5 )。 Hg加 Se组与 Hg组相比 ,SOD和 GSH-Px活性都有很大程度提高 ,MDA含量也有所下降 ,表明 Se对 Hg致剑尾鱼肝氧化性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但相对高 Se组其保护性不明显 ,说明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受用量的严格限制。实验结果还表明 ,GSH-Px可以考虑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肝脏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剑尾鱼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检测及不同毒力基因型菌株对剑尾鱼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燕 孙承文 +3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陶家发 吴淑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7期113-117,共5页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 选取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的4种主要胞外毒力因子(气溶素、溶血素、胞外蛋白酶和细胞毒性肠毒)设计合成4对引物,对2008—2009年广东、江西两省的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检测,评价菌株毒力基因的分布特征及其毒力强弱。60株临床分离株中,具有4种毒力基因(aer+hly A+epa+act+)的菌株占58.33%(35/60),是主要毒力基因型;其他25株的毒力基因有不同数量缺失。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对剑尾鱼攻击试验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之间表现出协同作用,aer+hly A+epa+act+型的毒力最强,对剑尾鱼的致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气溶素 溶血素 胞外蛋白酶 细胞毒性肠毒素 毒力基因 剑尾鱼
下载PDF
实验用斑马鱼剑尾鱼营养需求及饲料现状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祝梅香 王天奇 +3 位作者 张长勇 高昌 穆苑 孙德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2期61-65,共5页
斑马鱼、剑尾鱼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模式生物,在分子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标准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饲料营养的标准化问题已经是影响实验用鱼质量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 斑马鱼、剑尾鱼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模式生物,在分子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标准化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饲料营养的标准化问题已经是影响实验用鱼质量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斑马鱼、剑尾鱼的营养需求及饲料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斑马鱼、剑尾鱼营养需求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及营养标准的制定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剑尾鱼 仔鱼 营养需求 饲料 标准化
下载PDF
鱼类实验动物与剑尾鱼水生实验动物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淑勤 黄志斌 +2 位作者 石存斌 潘厚军 谭细畅 《实验动物科学》 2003年第z1期20-22,共3页
Fish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pollution detection of water, biological accumulation of chemicals in the water and biomedicine. Fishes as laboratory animals have been given close attentio... Fish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man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pollution detection of water, biological accumulation of chemicals in the water and biomedicine. Fishes as laboratory animals have been given close attention by numerous researchers. But the research level is less developed and the standardized fishes strains are scarce. Our country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ishes as laboratory animals, and made more efforts on the strains selection and culture. In 1987 the agriculture ministry of China started a program of researching on aquaculture experimental animal. At the beginning of 1990s 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researched on Gobiocypris rarus for being developed as a laboratory animal, which next study is focus on gynogenesis, strains select, biological and genetics background. Also Carassius auratus red Vaiety is possibly developed as a laboratory animal. Swordtail ( xiphophorus helleri ) is a kind of small tropical freshwater belonging to the Poeciliidae Famil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body, omnivorousness, easy breeding, short propagation period, and strong productive capacity, large quantity of individuals can be obtained in a short period, so swordtail is suitable to be use as aquatic laboratory animals. After over decade’s research on swordtail, we have achieved the following progress: (1) Breeding of pure strain:5 strains with different body characteristics have been established, among them RR B strain reaches to 22st generation after the problem of “degeneration of close cross" has been overcome. (2) Biological characters:Some of swordtail’s characters, such as its outer form, main anatomical structure, habit, growth, propagation, sex reversion, have been comprehended. Histological pictures of its some organs have also been acquired. (3) Nutrition and diet:Artificial formula feed has been used to raise swordtail instead of fishworm, which setting the foundation for setup of nutritional standard and SPF laboratory fish. (4) Water quality:Water self circulate device for swordtail’s culture has been installed. (5) Genetics and its detection:The whole sequence of mitochondria cyt b gene, altogether 1140bp, was analyse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other mitochondria DNA in BLAST and GenBank, the results showed there were high homogeneity between swordtail and other fish. Evolved tre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s of cyt b gene form swordtail and other 13 kinds of fish, was consistent with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position. (6)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Swordtail suffered from more than 10 kinds of diseases. Some diseases are concerned with pathogenies carried by living baits, imbalance of nutrition, worse of water quality, and degeneration of close cross. Routine treatments for disease of fish cultured in ponds had the same effects on swordtail’s diseases. Infectious diseases have been controlled in the artificial culture system of swordtail since living baits is substituted by artificial formula feed. Serological techniques were applied in early supervision of bacterial diseases. (7) Application research:Results of toxicity test on disinfectants (sodium dichloro isocynurate,trichlonx isocynuric acid, coalesect iodine, calcium oxide, chloride of lime, potassium permanganate),insecticide (formalin, trichlorfon, malathion) and heavy metal chromium (potassium bichromate) illustrated that swordtail is a representative experimental fish for the security evaluation of aquaculture drugs, and that swordtail has a good foreground in inspection of contamination of some pesticides and heavy metals. Swordtail with different body character, size and sex can be directionally applied. For example, white male swordtail is suitable to be used as the recommend experimental material on toxicology of organic phosphor pesticides. Mortality rate had a significantly gradient change when swordtail was infected with high virulence, middle virulence and weak virulence bacterial strains, and their symptoms were similar t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尾鱼 实验动物化
下载PDF
7种观赏性剑尾鱼品种间杂交子代的体色及鳍形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施振宁 杨国梁 陈亚琴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216,共5页
7种观赏性剑尾鱼的自交、杂交,对其子代的体色(包括眼睛色彩)及鳍形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眼为显性基因控制,红眼为隐性基因控制,体色与眼睛颜色有一定的连锁关系;推测剑尾鱼体色遗传由数量性状基因参与控制;尾鳍燕尾相... 7种观赏性剑尾鱼的自交、杂交,对其子代的体色(包括眼睛色彩)及鳍形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眼为显性基因控制,红眼为隐性基因控制,体色与眼睛颜色有一定的连锁关系;推测剑尾鱼体色遗传由数量性状基因参与控制;尾鳍燕尾相对于正常尾为显性,而且雄性尾鳍的燕尾和长臀鳍具有连锁性;高背鳍由显性基因控制,正常背鳍由隐性基因控制,拥有正常背鳍的个体,其基因型是隐性纯合,拥有高背鳍的个体,其基因型为杂合,初步推断显性纯合为致死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性剑尾鱼 杂交 后代 体色 鳍形 遗传
下载PDF
硒对汞致剑尾鱼鳃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变化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方展强 王春凤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研究汞(Hg)对剑尾鱼(Xiphophours helleri Heckel)鳃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 AOC)的影响以及硒(Se)对Hg致机体损伤的拮抗作用,探讨剑尾鱼器官组织内T-AOC变化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浸浴法以0、0... 目的研究汞(Hg)对剑尾鱼(Xiphophours helleri Heckel)鳃和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T- AOC)的影响以及硒(Se)对Hg致机体损伤的拮抗作用,探讨剑尾鱼器官组织内T-AOC变化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浸浴法以0、0.21、0.412 mg/L三个Hg浓度,(0.21+0.0664)和(0.42+0.0664)mg/L二个Hg加Se浓度,以及0.0664 mg/L一个 Se浓度为剑尾鱼染毒,定量测定了染毒5 d内鳃和肝组织中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在整个实验期间Hg暴露组剑尾鱼组织的T-AOC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高Hg组在染毒第5天时鳃和肝脏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分别降低了39%和30%(P<0.01),相反,单独硒处理不论鳃和肝脏组的T-AOC则自第1天起持续显著升高(P<0.05)。低Hg加Se组鳃组织T-AOC在实验期间基本上维持在接近对照组的水平,但肝组至第5天时,T-AOC下降明显(P<0.05)。而高Hg加Se组无论鳃或肝组虽然在第1天时T-AOC仍保持一定的活力,但随染毒时间的延长,T- AOC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硒在一定程度上拮抗汞对机体T-AOC的降低。剑尾鱼鳃和肝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可作为环境风险评价(ERA)的有效生物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总抗氧化能力 剑尾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