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泳教授病证结合分人分型分期辨治带状疱疹
1
作者 蒋萃 田茸 +3 位作者 袁世清 彭杨芷 叶莹 江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7-70,共4页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 带状疱疹以剧烈疼痛为其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西医治疗虽起效较快但使疼痛降低至初始程度一半时较易产生不良反应,且在预防及控制其并发症方面效果不佳。江泳教授以病为纲,认为带状疱疹以肝络血虚,热毒湿浊瘀滞肝络为其共性核心病机,结合患者不同证型的个性病机进行分型论治。江教授以“柔肝泻火,解毒除湿,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创制“泻毒通络”方为基础验方,分人分型分期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她认为病证结合辨治带状疱疹,可以最大化地优化临床疗效,更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病证结合 共性核心病机 热毒湿浊瘀滞肝络 “泻毒通络”方
下载PDF
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唐舒高 王佳佳 +2 位作者 田紫若 巴寅颖 迟莉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34-238,共5页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 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临床常用益气健脾、清热祛湿、活血化瘀、补血养阴类中药组方治疗,其主要药物的有效成分具有减轻炎症反应、修复黏膜损伤、调节肠道微生态、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本文对常用单味中药有效成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临床治疗与中药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单味中药 益气健脾 清热祛湿 活血化瘀 补血养阴 综述
下载PDF
蔡氏内异Ⅲ方治疗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3
作者 李卓 曾薇薇 +2 位作者 谢韬 唐菊 周华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期9-12,17,共5页
目的:探讨蔡氏内异Ⅲ方用于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EMS患者40例,采用蔡氏内异Ⅲ方治疗2个疗程(6个月经周期)。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患者治... 目的:探讨蔡氏内异Ⅲ方用于湿热瘀结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EMS患者40例,采用蔡氏内异Ⅲ方治疗2个疗程(6个月经周期)。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证候评分、盆腔包块体积和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的VAS评分为(6.16±1.44)分,中医证候评分为(23.78±7.80)分;治疗后,患者的VAS评分为(5.18±1.58)分,中医证候评分为(20.15±5.94)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的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降低,B超囊肿较治疗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01、-2.514,P<0.05)。结论:蔡氏内异Ⅲ方能降低患者VAS评分,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中医证候,降低血清CA125水平,抑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蔡氏内异Ⅲ方 湿热瘀结 痛经 血清糖类抗原125
下载PDF
庞鹤辨治下肢丹毒经验
4
作者 胡红娟 陈小均 +5 位作者 徐孟娇 袁文雯 金潇 原方 张凡帆 庞鹤(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丹毒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为火毒夹湿所致,多为实证,急性期未得及时治疗则转为慢性丹毒,可见脾虚有瘀,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当以祛邪为首要任务,灵活选择清热解毒、凉血解毒、滋阴清热之法;同时还要注意引邪外出,使邪气或向外散发,或从大小便而解。此外,在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中均应根据湿与热的轻重程度合理选方,强调活血化瘀、注意顾护脾胃、积极防治变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丹毒 火毒夹湿 清热解毒 凉血解毒 滋阴清热 活血化瘀 顾护脾胃 庞鹤
下载PDF
妇炎清颗粒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
5
作者 陈怡 张家玮 +5 位作者 黄缨 彭宣文 陈宜斌 贺漪 黄晓艳 胡文金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 目的评价妇炎清颗粒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临床研究设计方法,5个试验中心3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150例)与对照组(150例)。试验组予妇炎清颗粒及金刚藤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予金刚藤胶囊及妇炎清颗粒模拟剂口服,疗程4周。将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2周两组的临床总疗效、中医症状积分、盆腔疼痛评分疗效、盆腔积液及包块的恢复、宫颈分泌物恢复、复发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300例患者中,符合方案有效病例282例,试验组145例,对照组137例。疗程结束后,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03%(132/145)、67.88%(93/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减少程度对比对照组更佳(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盆腔疼痛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3.10%(135/145)和75.91%(104/137),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盆腔内积液、包块恢复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15.633,P<0.05);宫颈分泌物恢复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χ^(2)=8.560,P<0.05);治疗结束后12周进行对比,试验组治疗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过程中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均有较高安全性。结论妇炎清颗粒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热瘀结证)临床疗效确切,在临床综合总疗效、中医症状总积分和单个症状积分的疗效等方面均优于金刚藤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炎清颗粒 湿热瘀结证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下载PDF
痛风方对急性痛风血清IL-1β、IL-6、TNF-ɑ的影响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的构建
6
作者 丁宇康 喻建平 +2 位作者 罗红梅 史晓东 夏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5期131-133,共3页
目的基于痛风方对急性痛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析痛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理论构建。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0月江西省中医院风湿科的35例急性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痛风方进行治疗,疗程2~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 目的基于痛风方对急性痛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探析痛风湿热浊瘀互结病机理论构建。方法将2018年1月—2022年10月江西省中医院风湿科的35例急性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痛风方进行治疗,疗程2~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以及治疗前三者在不同证候中的分布特点。结果治疗后,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IL-1β、IL-6、TNF-α水平在湿热蕴结、湿热瘀结兼肝肾气虚证候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痛风方对IL-6和TNF-α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初步奠定痛风湿热浊瘀互结核心病机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浊瘀互结证 痛风方
下载PDF
肾性蛋白尿的中医治法研究
7
作者 范财霞 傅晓骏 熊荣兵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42-345,共4页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蛋白尿是其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其发展、恶化的独立因素,治疗蛋白尿是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重要一环。中医常将蛋白尿归于“尿浊”的范畴,认为其发生与精微外泄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文章... 慢性肾脏病是临床常见病,蛋白尿是其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其发展、恶化的独立因素,治疗蛋白尿是延缓肾功能恶化的重要一环。中医常将蛋白尿归于“尿浊”的范畴,认为其发生与精微外泄密切相关,在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疗效。文章对近年来尿浊的中医主要治法进行了梳理,对从玄府论治、从六经论治、从风论治、从湿热论治、从瘀论治、从脏腑论治进行了评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尿浊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浊 玄府 六经 风邪 湿热 瘀血 脏腑
下载PDF
朱莹基于“土得木而达”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8
作者 陈姣姣 朱莹 《河南中医》 2024年第4期529-535,共7页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 朱莹教授在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时强调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见证型为肝脾不和证、湿热郁滞证、肝郁血虚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朱教授治疗肝脾不和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疏肝健脾;湿热郁滞型溃疡性结肠炎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黄芩、黄连、苦参、蒲公英清利湿热、调和肝脾、祛湿止泻;肝郁血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逍遥散、四物汤化裁;脾肾亏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常用四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肉桂、熟地黄、杜仲、干姜等中药温补脾肾;气滞血瘀型溃疡性结肠炎运用分期祛瘀通络之法,在瘀病初期运用丹参、川芎、桃仁等配合白芍达到行气活血、养血合营、缓急止痛之效;滞瘀同病期配伍莪术、牛膝、牡丹皮以行滞通络;虚瘀同病期常用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山药、当归以搜风通络、攻积破瘀、补脾益气,从而起到标本兼治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土得木而达” 肝脾不调证 湿热郁滞证 肝郁血虚证 脾肾亏虚证 气滞血瘀证 朱莹
下载PDF
清热燥湿中药对冠心病血瘀证患者肠道微生物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张渊博 黄家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2期2009-2014,共6页
目的探讨清热燥湿中药在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分为试验组... 目的探讨清热燥湿中药在改善冠心病血瘀证方面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调节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106例冠心病血瘀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58.84±7.16)岁;冠心病病程(2.04±0.8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32例、Ⅲ级21例。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25例;年龄(59.23±8.82)岁;冠心病病程(2.21±0.9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9例、Ⅲ级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倍他乐克12.5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等),而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清热燥湿中药,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肠道微生物水平、血浆内皮素-1(ET-1)、免疫功能、血清氧化应激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45%(49/53),高于对照组的77.3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1,P=0.030);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16.54±2.56)分比(19.88±3.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3,P<0.001);试验组的氧化三甲胺(TMAO)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5.21±0.84)μmol/L比(6.04±1.01)μmol/L、(43.76±4.17)ng/L比(51.94±4.82)ng/L],而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总含量高于对照组[(24.97±2.46)μmol/g比(23.61±2.67)μmol/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00、P<0.001,t=9.344、P<0.001,t=2.727、P=0.008);试验组的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44.79±4.17)%比(43.12±4.22)%、(1.82±0.32)比(1.56±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43,t=4.383、P<0.001);而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91.83±10.13)U/L比(84.72±9.67)U/L、(1.96±0.19)U/mg比(1.53±0.21)U/mg],MDA水平低于对照组[(5.13±1.01)μmol/L比(7.27±1.0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96、11.054、10.641,均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P=0.647)。结论清热燥湿中药能显著提高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康复效果,调节肠道微生物平衡,提高免疫功能,并优化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清热燥湿 肠道微生物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哮病-喘证-肺胀病因病机辑要
10
作者 隋秋博 赵克明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目的现代医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ACO)临床表现与中医文献哮病、喘证、肺胀等描述较为接近,特征为人群多发、发作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快、病理机制不明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等相关国际医学学术组织长期关注ACO研究,... 目的现代医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叠(ACO)临床表现与中医文献哮病、喘证、肺胀等描述较为接近,特征为人群多发、发作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快、病理机制不明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等相关国际医学学术组织长期关注ACO研究,目前诊断标准不统一,治疗手段仍较为局限。中医对于哮喘和慢阻肺的认识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有详细的对哮喘病名、病因病机的记载,据慢阻肺特有的临床症状,发现自秦汉以来对于此病有诸多记载,探求古代文献发现慢阻肺与哮喘虽属不同疾病,但其病因相累,病机相联,均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可相合并病。文章通过古代中医文献梳理哮喘和慢阻肺病因病机,结合现代医家研究成果,整理出ACO病因包括外邪侵袭、七情过用、饮食失宜、体质因素4个方面,病机从肝肾亏虚、痰瘀互结、痰热郁肺方面阐述ACO以期提供诊疗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病 喘证 肺胀 支气管哮喘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病机 本虚标实 外邪侵袭 七情过用 饮食失宜 体质因素 肺肾亏虚 痰瘀互结 痰热郁肺 文献研究
下载PDF
黄新艳教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证经验
11
作者 黄业放 黄新艳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9期73-76,共4页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病因不明的肾小球疾病。其通常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水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病因不明的肾小球疾病。其通常以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水肿、高血压、低蛋白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有30%~40%的患者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此病起病隐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故治疗难度较大。目前现代医学一般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还有细胞毒药物改善免疫介导的肾损害,配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来控制血压,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同时配合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这些治疗方式常常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且部分患者临床疗效欠佳。中医药有减毒增效之功,在改善IMN患者临床症状及减轻西药不良反应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效果。黄新艳教授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属脾肾气虚,标实主要是水、湿、热、瘀。基于此临床上常常采用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治疗原则,组方补气化瘀清利方,常采用大剂量的黄芪来补益脾肾之气以及巧用虫类药物,在扫荡顽固瘀血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尿蛋白。文章就黄新艳教授对于IMN的基本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以及典型病案进行系统阐释,为临床中医对于IMN的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 补气化瘀清利方 临床经验
下载PDF
连术消渴方对湿热互结兼瘀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12
作者 付永祥 顾娟娟 +3 位作者 李鹏辉 卢昭 王银姗 闫镛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1687-1690,1695,共5页
目的探讨连术消渴方对湿热互结兼瘀型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该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初发T2DM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连术消渴方对湿热互结兼瘀型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脂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该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的初发T2DM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连术消渴方治疗,疗程均为8周。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糖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微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并记录疗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脱落4例,最终纳入36例;对照组患者脱落3例,最终纳入37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44%(34/36)vs.78.38%(29/37)],疗程结束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研究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连术消渴方可改善初发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恢复糖脂代谢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术消渴方 初发2型糖尿病 湿热互结兼瘀型 糖脂代谢 微炎症状态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6例临床观察
13
作者 董春来 李杰 +2 位作者 周丽 李帅 魏永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7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7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一个疗程后对比总有效率及前列腺症状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可减少前列腺症状指数评分(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22%、81.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超短波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湿热瘀阻 中药灌肠
下载PDF
清利化瘀类复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14
作者 张凯 刘宏岳 +2 位作者 唐志广 张苏阳 金珊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目的:整体评价清利化瘀类复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及用药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英文数据库Medl... 目的:整体评价清利化瘀类复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及用药参考。方法:检索中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与PubMed(时间至2022年2月),收集关于清利化瘀类复方保留灌肠单用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4软件对最终纳入的25篇文献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25项研究的总样本量为28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清利化瘀类复方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率[OR=4.61,95%CI(3.64,5.8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Index,NIH-CPSI)[MD=-6.02,95%CI为(-6.27,-5.78)]均优于非清利化瘀类中药灌肠治疗的对照组。结论:清利化瘀法复方灌肠参与干预的试验组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NIP-CPSI评分降低更明显,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中药灌肠 清利化瘀法 META分析
下载PDF
穴位敷贴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王娟 毛静 +1 位作者 郭会平 韩咏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针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干预后其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所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99例纳入至该项研究中... 目的:针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干预后其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所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99例纳入至该项研究中,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9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穴位敷贴干预。2组均干预21 d。比较相关指标。结果:与护理前比,护理后2组患者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分、PI、RI、PSV、血清IL-2、IL-6、CRP水平均降低,而各项QLQ C-30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各项趋势较对照组均更为明显,数据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应用穴位贴敷干预后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并调节血流动力学,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湿热瘀结型 穴位敷贴 临床症状 血流动力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透药疗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李国华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2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透药疗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诊疗的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药透药疗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临沂市中医医院诊疗的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研究组给予中药透药疗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腹坠胀、腰骶部疼痛及白带增多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透药疗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透药疗法 中药保留灌肠 湿热瘀阻型 慢性盆腔炎
下载PDF
经方中大黄的配伍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庞欣欣 王学艺 +3 位作者 郑威 李新宝 赵晓朦 韩佳瑞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45-649,共5页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药物。经方在慢性肾脏病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包含大黄配伍的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对现代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在经方中运用灵活,配伍精妙,深入分析其理论内涵,对慢性肾脏病的...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公共健康问题,目前仍缺乏有效药物。经方在慢性肾脏病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包含大黄配伍的经方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显著,对现代医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黄在经方中运用灵活,配伍精妙,深入分析其理论内涵,对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慢性肾脏病的病机复杂,总为本虚标实,标实以瘀血、湿热、浊毒内蕴为主,标实证既是脏腑亏损、功能下降的产物,又阻碍脏腑气化,导致慢性肾脏病缠绵难愈,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也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难点。标实不祛则正气难复,脏腑气化难以恢复。大黄味苦性寒,具有逐瘀通经、清热利湿、通腑泄浊的功效,配伍诸药切中慢性肾脏病的病机,既通利二便,给邪以出路,又通利六腑以调整脏腑气化,恢复正常功能。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病机入手,分析经方中大黄配伍的理论内涵,以指导大黄配伍在慢性肾脏病临床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经方 配伍 瘀血 湿热 浊毒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通癃开闭方治疗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研究
18
作者 何超拔 袁少英 +5 位作者 覃湛 金明昱 耿立果 王友炼 张兆磊 王伟光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2-347,共6页
目的:评价通癃开闭方治疗肾虚血瘀兼湿热型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予通癃开闭方治疗,对照组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联合组联合试验组及对照组用药方案... 目的:评价通癃开闭方治疗肾虚血瘀兼湿热型重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予通癃开闭方治疗,对照组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联合组联合试验组及对照组用药方案,各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各组的有效率及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膀胱残余尿(PVR)、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中医证候评分(TCM syndrome scores)变化。结果:联合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治疗后的IP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QOL评分、PVR明显降低(P<0.01),Qmax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IPSS及QOL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组间比较(P<0.01)。两两比较:在IPSS评分及OOL评分下降方面,联合组优于试验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在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方面,联合组及试验组较单纯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更有优势(P<0.01);在PVR和Qmax方面,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通癃开闭方对重度BPH治疗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同时提高Qmax,降低患者IPSS和QOL评分、PVR。相对于单纯西药,通癃开闭方对于中医证候改善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联合用药可进一步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通癃开闭方 肾虚血瘀 肾虚湿热
下载PDF
通管消癥饮治疗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蕊 张意浦 +1 位作者 曹琳果 李艳青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6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究通管消癥饮对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8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 目的探究通管消癥饮对湿热瘀阻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8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治疗组给予通管消癥饮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妊娠情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得分、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输卵管复通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在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均有效,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治疗组在增加妊娠方面较对照组优势更显著;治疗后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沉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结论通管消癥饮整体疗效较输卵管通液术优势显著,不仅能提高总有效率,提高妊娠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还能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管消癥饮 湿热瘀阻型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血压流变 炎症因子 临床观察
下载PDF
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琪 张丽丽 田文玲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6期114-116,共3页
目的 分析研究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阳油田医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8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高频热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 分析研究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南阳油田医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78例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高频热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药灌肠治疗。研究以治疗有效率、中医证候评分、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4.8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92%,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医证候评分较低(P<0.05)。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对比可见试验组较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5.13%,对照组7.69%,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中采取中药灌肠联合高频热疗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其炎性因子水平,且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灌肠 高频热疗 湿热瘀结型 慢性盆腔炎 治疗有效率 中医证候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