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刺激耳穴对小鼠丧失可控应激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1
作者 李宁娆 任维 +3 位作者 尹伶伶 易招弟 乔海法 李永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9,499,共10页
目的:观察丧失可控应激是否会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探讨针刺治疗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经典抑郁症动物模型——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模型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小鼠前3天能够通过学习控制斯... 目的:观察丧失可控应激是否会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探讨针刺治疗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经典抑郁症动物模型——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模型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小鼠前3天能够通过学习控制斯金纳箱中的有效鼻触器来主动躲避足底电击;后3天有效鼻触器功能丧失,小鼠从而丧失了对足底电击的控制,建立丧失可控应激(loss of controllable stress,LOC)小鼠模型。同时,设计无足底电击的对照组(control of non-foot-shock,Control)。建模完成后,利用新物体识别箱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并电针刺激耳穴,观察对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改善。随后,利用高尔基染色观察腹侧前额叶(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vPFC)神经元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PFC脑区C-fo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蛋白(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I,VGLUT1)、突触蛋白I(synapsin I,SYN-1)的表达及针刺后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LOC组小鼠在经历认知挫败后造成了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针刺能够改善其记忆的获取及巩固;vPFC谷氨酸能(glutamate,Glu)神经元显著激活,VGLUT1、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表达水平降低,且耳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显著降低其活动水平,调控VGLUT1、SYN蛋白的表达。结论:耳穴刺激通过调控v PFC中神经元结构的变化及VGLUT1、SYN蛋白表达改善丧失可控应激诱发的学习记忆损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刺激 学习记忆损害 腹侧前额叶 Ⅰ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 突触蛋白I
下载PDF
环境雌激素双酚A对成年小鼠学习记忆和突触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幸毅 徐晓虹 +4 位作者 张勤 张广侠 季佳琳 董芳妮 杨艳玲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1-992,共12页
双酚A(bisphenol,B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干扰内源性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将10周龄小鼠灌胃染毒BPA(0.4、4、40 mg/kg/day)3个月,研究长期BPA暴露对成年小鼠记忆行为和突触... 双酚A(bisphenol,BPA)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干扰内源性雌激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将10周龄小鼠灌胃染毒BPA(0.4、4、40 mg/kg/day)3个月,研究长期BPA暴露对成年小鼠记忆行为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开场行为测试结果表明,BPA(0.4、4、40mg/kg/day)增加雄性的站立次数和理毛频率,BPA(4 mg/kg/day)却显著减少雌鼠的站立次数。水迷宫和被动回避行为模型检测显示,BPA主要损伤雄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被动回避记忆。通过制备海马CA1区超薄切片后,电镜观测发现,BPA(0.4、40 mg/kg/day)暴露降低雄鼠海马CA1区突触数密度,缩短雄鼠突触前活性带长度,减小雄鼠突触后致密体(PSD)厚度,增加雄鼠突触间隙宽度。进一步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突触前、后的标志性蛋白Synapsin I和PSD95以及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NR1亚基和AMPA受体GluR1亚基蛋白的表达,发现BPA暴露致雄鼠Synapsin Ⅰ、PSD95、NR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而BPA对雌鼠的记忆行为、突触形态、突触蛋白和受体蛋白均没有明显作用。以上结果提示长期BPA暴露性别特异性地影响成年小鼠的活动性和探究行为,损伤雄鼠的学习记忆,这些作用可能通过下调突触蛋白和NMDA受体的表达而负性影响突触结构可塑性,最终影响雄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学习记忆 突触形态结构 SYNAPSIN PSD-95 NMDA受体
下载PDF
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Ⅰ mRNA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昌琪 刘丹 +2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5-34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是否参与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的表达。在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腹腔注射BDNF抗体中和内源性BDNF,动物存活1~2周,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突触素ImRNA在脊髓腰骶膨大部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的表达。结果显示:注射BDNF抗体后坐骨神经损伤侧脊髓前角突触素ImRNA阳性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光密度与实验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突触素ImRNA表达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 运动神经元 突触素Ⅰ MRNA表达 调节作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病理损害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6
4
作者 秦伟 谢学军 +4 位作者 何宇 李志英 陈一兵 翟楠 杨宇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组织形态学的病理改变,并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及Nissl染色结合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的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组织形态学的病理改变,并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免疫组化及Nissl染色结合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的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3,NT-3)、突触素I(synapsin I,Syn I)的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大鼠视路三级神经元的NT-3、Syn I的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的NT-3、Syn I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均明显增高,尤以中药高剂量组明显(P<0.05或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能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三级神经元病理损害,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增加糖尿病大鼠视路NT-3的表达,一定程度恢复糖尿病大鼠视觉通路神经细胞突触的密度和分布(轴突再生),并改善其神经递质释放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 糖尿病 视路 神经营养因子-3 突触素I Nissl小体
下载PDF
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Ⅰ与突触囊泡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昌琪 刘丹 +2 位作者 卢大华 罗学港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0-344,共5页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体外培养 大鼠 神经元 突触素Ⅰ 突触囊泡素
下载PDF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洋 孙建宁 +3 位作者 董世芬 刘明 张易 张硕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3-47,I0004,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模型 突触素-Ⅰ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α-突触核蛋白
下载PDF
不同碘摄入水平对仔鼠大脑2型脱碘酶活力与髓鞘碱性蛋白和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孙毅娜 林来祥 +4 位作者 刘嘉玉 张璐 赵学勤 阎玉芹 陈祖培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59-661,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碘摄入水平对仔鼠大脑2型脱碘酶(D2)活力、髓鞘碱性蛋白(MBP)、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SPA-VAF 级 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为低碘组(LI 组)、正常碘组(NI 组)、5、10、50、100倍高碘组(HI 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目的研究不同碘摄入水平对仔鼠大脑2型脱碘酶(D2)活力、髓鞘碱性蛋白(MBP)、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 SPA-VAF 级 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为低碘组(LI 组)、正常碘组(NI 组)、5、10、50、100倍高碘组(HI 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经饮水给予碘酸钾,使其每日总碘摄入量分别为1、6.15、30.75、61.5、307.5、615μg。喂养3个月后雌、雄交配,仔鼠在出生后28 d 处死,以竞争结合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TH),以强阳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大脑 D2活力,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MBP 及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变化。结果与 NI 组比较,LI 组各血清 TH 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 HI 组随着碘摄入量的增加各血清 TH 水平均呈降低趋势,其中 TT_4、FT_4在615μg/d 碘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 组与各 HI 组的 D2活力较 NI 组有升高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 NI 组比较,LI 组和各 HI 组胼胝体 MBP 蛋白表达均减少,海马 CA3区突触蛋白Ⅰ表达均增多。结论碘缺乏和重度碘过量(615μg/d 碘组)仔鼠表现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和对髓鞘与突触发育的影响比碘过量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2型脱碘酶 髓鞘碱性蛋白 突触蛋白I
下载PDF
补肾活血中药对糖尿病大鼠视路SynⅠ和Nissl小体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秦伟 谢学军 +5 位作者 何宇 李志英 李芳梅 杨宇琦 陈一兵 王雪菁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组织形态学的病理改变,并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 目的观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组织形态学的病理改变,并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损害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Ⅰ组、阳性对照Ⅱ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以Nissl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显示视网膜、外侧膝状体(external genic-ulate body,EGB)、视皮质(visual cortex,VC)中Nissl小体、突触素I(synapsin I,Syn I)的表达,应用Mias-2000图形分析系统对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大鼠视路三级神经元的Syn I的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大鼠视网膜、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的Syn I表达强度和Nissl小体的含量均明显增高,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在高血糖状态持续6个月后,其视路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补肾活血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糖尿病大鼠视觉通路神经细胞突触的密度和分布(轴突再生),并改善其神经递质释放调节功能,从而减轻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路神经元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 糖尿病 视路 突触素Ⅰ Nissl小体
下载PDF
束缚-浸水应激大鼠下丘脑前部、延髓内脏带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东芹 孙海基 +1 位作者 姚旭东 艾洪滨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研究束缚-浸水应激不同时间段(0,1,2和4 h)雄性Wistar大鼠下丘脑前部(主要是室旁核和视上核)、延髓内脏带(主要是迷走复合体)中突触膨体素和突触蛋白I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以期探讨在束缚-浸水应激致胃粘膜损伤过程中上述部位的突触... 目的:研究束缚-浸水应激不同时间段(0,1,2和4 h)雄性Wistar大鼠下丘脑前部(主要是室旁核和视上核)、延髓内脏带(主要是迷走复合体)中突触膨体素和突触蛋白I表达量的变化情况,以期探讨在束缚-浸水应激致胃粘膜损伤过程中上述部位的突触可塑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方法:随机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4组:束缚-浸水应激0,1,2和4 h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统计各组下丘脑前部、延髓内脏带中突触膨体素和突触蛋白I的分布和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在束缚-浸水应激0 h到4 h过程中,下丘脑前部中突触膨体素表达在不同应激时间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突触蛋白I,尤其是突触蛋白I b的含量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迷走复合体中的突触膨体素和突触蛋白I的表达均发生了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这些结果提示,下丘脑前部、延髓内脏带在束缚-浸水应激致胃粘膜损伤的中枢调控过程中均发生了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浸水应激 下丘脑前部 延髓内脏带 突触膨体素 突触蛋白I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晅 朱燕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以电针治疗,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蛋白Ⅰ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可明...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以电针治疗,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蛋白Ⅰ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P<0.05)。结论:电针治疗通过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蛋白Ⅰ表达,从而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血管性痴呆 大鼠 突触蛋白Ⅰ 海马 学习记忆能力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对AD大鼠行为及突触素Ⅰ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红蕾 宋春雨 +4 位作者 魏春杰 王泽宇 韩凤 杨晓玉 盛宝英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内突触素I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2)注射到大鼠海马组织内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动物模型,通过Y迷宫... 目的:探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内突触素I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2)注射到大鼠海马组织内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动物模型,通过Y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内Synapsin I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细胞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和大鼠海马组织内Synapsin I蛋白表达量均低(P<0.05),与AD模型组比较,细胞移植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大鼠海马组织内Synapsin I蛋白表达量均较高(P<0.05)。结论:NSCs能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上调突触素Ⅰ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素I
下载PDF
突触素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韦朝霞 易咏红 +3 位作者 孙卫文 苏涛 邓维意 廖卫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Ⅰ(SYN)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按基因型及年龄组的不同分为:1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1W组)、1周龄野生型组(WT1W组)、6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6W组)、6周龄野生型... 目的:了解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Ⅰ(SYN)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按基因型及年龄组的不同分为:1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1W组)、1周龄野生型组(WT1W组)、6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6W组)、6周龄野生型组(WT6W组)4组,每组10只。取小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象分析仪采集各脑区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结果:按基因型分析,KO型小鼠大脑皮质SYN的表达均较WT型小鼠显著降低(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新生KO小鼠SYN的表达较其WT型显著增高(P<0.01)。按年龄组分析,KO1W组小鼠中的SYN在各脑区的表达较KO6W高(P<0.05),在大脑皮质及苔藓纤维层(P<0.01)处比在CA1区(P<0.05)更明显;WT1W组SYN的表达在皮质及CA1区高于WT6W组(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却比WT6W组低(P<0.01)。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大脑皮质突触数量减少而新生期海马苔藓纤维层突触数量异常增多,可能与患者智能低下、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突触素Ⅰ 小鼠 脑组织
下载PDF
白桦脂醇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认知及海马突触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增辉 姜岩 +5 位作者 杜姝 张广萍 刘晶 陈团团 林再红 金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72-376,共5页
目的探讨白桦脂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干预作用及海马突触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探索治疗AD提供新的可能。方法采用白桦脂醇干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C57... 目的探讨白桦脂醇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干预作用及海马突触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探索治疗AD提供新的可能。方法采用白桦脂醇干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C57BL/6J健康小鼠为对照组。通过行为学观察学习记忆能力、在体电生理记录海马神经元的生物电、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Realtime PCR法检测PSD-95和Synapsin-I水平。结果水迷宫检测结果发现白桦脂醇能改善模型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电生理检测AD模型组长时程增强(LTP)幅值低于对照组,经过白桦脂醇干预治疗后,白桦脂醇各组LTP幅值较AD模型组升高;AD模型组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过白桦脂醇干预治疗后凋亡率下降;AD小鼠模型海马区PSD-95和Synapsin-I表达下降,但经白桦脂醇干预后其表达上升。结论白桦脂醇通过使海马PSD-95和Synapsin-I的表达增加,发挥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模型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使海马长时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白桦脂醇 认知 PSD-95 synapsin-i 小鼠
下载PDF
大鼠海马发育过程中突触蛋白-Ⅰ和生长相关蛋白-43mRNA的表达
14
作者 辛莉 郭国庆 +5 位作者 沈伟哉 邱小忠 余磊 欧阳钧 秦建强 钟世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2-175,18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突触蛋白和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表达,了解神经元的发育。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发育不同阶段突触蛋白和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量的变化。结果:RT-PCR产物电泳后在731 bp、984 bp、324 bp处出现清晰的电泳条带... 目的:探讨大鼠海马突触蛋白和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表达,了解神经元的发育。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发育不同阶段突触蛋白和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量的变化。结果:RT-PCR产物电泳后在731 bp、984 bp、324 bp处出现清晰的电泳条带,实际扩增长度与设计长度相吻合,未出现与DNA相同的杂带。内参照β-actin的PCR产物电泳条带在孕期、新生和成年时亮度均一。突触蛋白的PCR产物电泳条带以成年大鼠表达最强,胎鼠次之,新生大鼠较弱。生长相关蛋白-43的PCR产物电泳条带以新生鼠亮度最强,胎鼠次之,成年大鼠最暗。结论:大鼠海马在新生期处在轴突生长旺盛的时期,而在胚胎期和成年期是突触形成和建立的主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突触蛋白-I 生长相关蛋白-43 发育 大鼠
下载PDF
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突触素ⅠmRNA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张瑞岭 叶敏杰 +3 位作者 郭新胜 潘苗 杜保国 郝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研究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突触素Ⅰ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2组。吗啡组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5mg/kg,逐d递增5mg/kg,至第10d达50mg/kg;干预组大鼠在每次注射吗啡(同吗啡组)前30mi... 目的:研究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突触素Ⅰ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等分为2组。吗啡组大鼠腹腔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5mg/kg,逐d递增5mg/kg,至第10d达50mg/kg;干预组大鼠在每次注射吗啡(同吗啡组)前30min腹腔注射地卓西平0.075mg/kg。末次注射后3h及72h,2组各取6只大鼠取脑并冰冻切片,留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杏仁核(AMG)、海马CA1区(HIPCA1)的脑片,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突触素ⅠmRNA的表达。结果:末次注射后3h,干预组大鼠AMG、HIPCA1突触素ⅠmRNA的表达高于吗啡组;72h时,干预组大鼠NAc、HIPCA1突触素ⅠmRNA的表达高于吗啡组(P均<0.05)。其他脑区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卓西平可促进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突触素Ⅰ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抑制吗啡依赖效应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卓西平 吗啡依赖 突触素 基因表达 大鼠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叠加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和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殷睿安 王双燕 +2 位作者 王培 许光旭 王红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74-778,792,共6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叠加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恢复和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对照组(...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叠加运动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恢复和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对照组(SCI组)、单纯运动训练组(SCI-ET组)、先运动后rTMS组(SCI-ET+rTMS组)、先rTMS后运动组(SCI-rTMS+ET组)。Sham组仅进行T9水平椎板切除术,无SCI;SCI组建立脊髓挫伤模型,不进行训练干预;在SCI后,SCI-ET组仅进行跑台运动训练,SCI-ET+rTMS组每次在运动训练结束后立即进行rTMS,SCI-rTMS+ET组则在运动训练前进行rTMS。术前及术后采用BBB、神经电生理评价运动及神经元功能,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腰髓(L2-4)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synapsin I的蛋白表达。结果:8周干预后,(1)与SCI组相比,SCI-ET+rTMS组(P<0.05)和SCI-rTMS+ET组(P<0.01)的BBB评分升高,F波波幅减小(P<0.05),腰髓BDNF蛋白表达增高(P<0.01),但仅SCI-rTMS+ET组synapsin I表达增高(P<0.01);(2)与SCIET组相比,SCI-rTMS+ET组BBB评分和BDN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rTMS叠加运动训练可显著提升不完全性SCI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通过诱导促进BDNF和synapsin I表达,改善中枢运动控制及运动神经元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训练 重复经颅磁刺激 运动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synapsin I
下载PDF
氯胺酮通过MEF2信号通路调节发育期神经元突触生长及突触重塑
17
作者 罗萧萧 赵以林 +2 位作者 李世勇 谭蕾 王金韬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不同暴露时间下对发育神经元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信号通路及突触生长相关蛋白synapsin I表达影响。方法新生5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2,4,6和24 h氯胺酮组(T组)和对照组(C组)。将新生5d SD大鼠皮下注射氯胺酮(20 mg·kg... 目的探讨氯胺酮不同暴露时间下对发育神经元肌细胞增强因子2(MEF2)信号通路及突触生长相关蛋白synapsin I表达影响。方法新生5 d龄SD大鼠,随机分为2,4,6和24 h氯胺酮组(T组)和对照组(C组)。将新生5d SD大鼠皮下注射氯胺酮(20 mg·kg-1)干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干预后在各对应时间点提取海马神经元总RNA,利用real-time PCR进行定量分析MEF2信号通路(MEF2 mRNA、synGAP I mRNA和Arc mRNA)及突触形成相关基因synapsin I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用氯胺酮干预后时间依赖性下调海马神经元MEF2 mRNA、synGAP I mRNA、Arc mRNA(P<0.05)。Synapsin I mRNA表达则时间依赖性上调(P<0.05)。麻醉后24 h恢复正常。结论氯胺酮短暂下调MEF2信号通路而上调synapsin I表达,其机制可能是Arc表达上调增加突触数目以致synapsin I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海马 发育期神经元 肌细胞增强因子2 突触素
下载PDF
Xuefu Zhuyu decoction improves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by increasing synapsin expressio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10
18
作者 Lin Zhu Tao Tang +7 位作者 Rong Fan Jie-Kun Luo Han-Jin Cui Chun-Hu Zhang Wei-Jun Peng Peng Sun Xin-Gui Xiong Yang W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417-1424,共8页
Xuefu Zhuyu decoction has been used for treat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mproving post-traumatic dysfunction, but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established rat models of traumatic... Xuefu Zhuyu decoction has been used for treat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improving post-traumatic dysfunction, but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needs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is study established rat models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by controlled cortical impact. Rat models were intragastrically administered 9 and 18 g/kg Xuefu Zhuyu decoction once a day for 14 or 21 days. Changes in neurological function were assessed by 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and the Morris water maze. Immunohistochemistry, western blot assay, and re- 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synapsin protein and mRNA expression at the injury site of ra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Xuefu Zhuyu decoction visibly improved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hese changes were accompanied by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synaptophysin, synapsin I, and 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 protein and mRNA in a dose-de- pendent manner.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creases synapsin expression and improves neurological deficits ald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Xuefu Zhuyu decoction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 SYNAPSIN SYNAPTOPHYSIN synapsin I POSTS vnaptic density protein-95 NEUROPROTECTION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Acrylamide-induced Subacute Neurotoxic Effects o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Cerebellum at the Synapse Level in Rats 被引量:2
19
作者 ZHANG Bin SHAO Hua +7 位作者 WANG Xiu Hui CHEN Xiao LI Zhong Sheng CAO Peng ZHU Dan YANG Yi Guang XIAO Jing Wei LI Bi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32-443,共1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crylamide (ACR)-induced subacute neurotoxic effects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t the synapse level in rats. Methods Thirty-six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crylamide (ACR)-induced subacute neurotoxic effects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t the synapse level in rats. Methods Thirty-six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 (1) a 30 mg/kg ACR-treated group, (2) a 50 mg/kg ACR-treated group, and (3) a normal saline (NS)-treated control group. Body weight and neurological changes were recorded each day. At the end of the test, cerebral cortex and cerebellum tissues were harvested and viewed using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Additionally, the expression of Synapsin I and P-Synapsin I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cerebellum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The 50 mg/kg ACR-treated rat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ody weight compared with untreated individuals (P 〈 0.05). Rats exposed to ACR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ait scores compared with the NS control group (P 〈 0.05).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indicated neuronal structural damage in the 50 mg/kg ACR treatment group. The active zone distance (AZD) and the nearest neighbor distance (NND) of synaptic vesicle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cerebellum were increased in both the 30 mg/kg and 50 mg/kg ACR treatment groups. The ratio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ynaptic vesicles in the readily releasable pool (RRP) was decreased. Furthermor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ynapsin I and P-Synapsin I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nd cerebellum were decreased in both the 30 mg/kg and 50 mg/kg ACR treatment groups. Conclusion Subacute ACR exposure contributes to neuropathy in the rat CNS. Functional damage of synaptic proteins and vesicles may be a mechanism of ACR neuro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rylamide (ACR) Synapsin I P-Synapsin I Synaptic vesicles NEUROTOXICITY
下载PDF
Beta 2-adrenergic receptor activation enhances neurogenes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ice 被引量:3
20
作者 Gao-shang Chai Yang-yang Wang +1 位作者 Amina Yasheng Peng Zh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617-1624,共8页
Impair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s one of the early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Enhancing adult hippocampal neuro- genesis has been pursued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Alzheimer's dis... Impair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is one of the early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Alzheimer's disease. Enhancing adult hippocampal neuro- genesis has been pursued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Recent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environmental novelty activates β2-adrenergic signaling and prevents the memory impairment induced by amyloid-β oligomers. Here, we hypothesized that β2-adrenoceptor activation would enhance neurogenesis and ameliorate memory defici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To test this hypothe- si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β2-adrenoceptor activation on neurogenesis and memory in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 1 (APP/PS1) mice using the agonist clenbuterol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2 mg/kg). We found that β2-adrenoceptor ac- tivation enhanced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ameliorated memory deficits, and increased dendritic branching and the density of dendritic spines, lhese effect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upregulation of postsynaptic density 95, synapsin 1 and synaptophysin in APP/PS1 mice. Furthermore, β2-adrenoceptor activation decreased cerebral amyloid plaques by decreasing APP phosphorylation at Thr668.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β2-adrenoceptor activation enhances neurogenesis and ameliorates memory deficits in APP/PS 1 m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Alzheimer's disease β2-adrenoceptors amyloid β NEUROGENESIS CLENBUTEROL APP/PS1 mice memory dendriticspine synapsin I SYNAPTOPHYSIN postsynaptic density 95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