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IPPV与SIMV治疗早产儿NRDS的效果对比
1
作者 夏可 王爱琳 +1 位作者 潘靓 王丽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74-2078,共5页
目的:探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PPV组(n=51)和SIMV(n=51)组。比较治疗3 d后的... 目的:探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NRDS患儿10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IPPV组(n=51)和SIMV(n=51)组。比较治疗3 d后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比较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炎症指标[白介素-6(IL-6)、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呼吸力学指标[潮气量(VT)、肺动态顺应性(CD)、氧合指数(OI)]差异;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 d后,NIPPV组临床疗效(88.2%)高于SIMV组(70.6%),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均低于SIMV组,两组PaCO_(2)、IL-6、HMGB-1、TNF-α、BMP-7水平均降低且NIPPV组低于SIMV组,两组PaO_(2)、SaO_(2)、VT、CD、OI水平均升高且NIPPV组高于SIMV组,不良反应发生率NIPPV组(11.8%)低于SIMV组(29.4%)(均P<0.05)。结论:NIPPV治疗NRDS早产儿疗效更佳,能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增强呼吸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患儿呼吸与氧合功能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2
作者 朱日 易飞 黄荷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4期22-25,共4页
目的探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患儿呼吸、氧合功能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 目的探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联合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对患儿呼吸、氧合功能及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宜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与SIMV组,每组30例。SIMV组采用SIMV机械通气,联合组在SIMV组基础上联合PSV,比较两组出生后呼吸情况、不同时间[机械通气后3 h(T_(0))、机械通气后12 h(T_(1))、撤机前(T_(2))]呼吸功能[吸气峰压(PIP)、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血氧指标[平均气道压(MAP)、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及人机对抗次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机械通气时间、补氧时间、脱机时间均短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间、死亡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1)、T_(2)时,两组PIP、MV、RR均低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两组PIP、MV、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时,联合组PIP、MV、RR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2)时,两组MAP、PaCO_(2)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人机对抗次数少于前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时,两组MAP、Pa-CO_(2)、人机对抗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2)时,联合组MAP、PaCO_(2)均低于SIMV组,人机对抗次数少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SIMV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联合PSV模式能帮助NRDS患儿缩短机械通气治疗时间,提高患儿自主呼吸能力,并通过改善其呼吸、氧合功能减少患儿呼吸机相关并发症,临床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及患者呼吸动力学、肺功能水平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雅宁 米婷 周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收治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通气模式... 目的:探究采用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呼吸动力学以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收治的1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通气模式将其分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组和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ASV)组各58例。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动力学指标(Ppeak、Pplat、Pmean)变化情况;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④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治疗前ASV组与SIMV+PSV组患者pH值、血氧分压(PaO_(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的比值(PaO_(2)/Fi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H值无显著变化(均P>0.05),PaO_(2)、PaO_(2)/FiO_(2)明显升高(均P<0.05),PaCO_(2)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②治疗后,ASV组患者Ppeak、Pplat、Pmean等各项呼吸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治疗前ASV组与SIMV+PSV组患者1s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以及呼气高峰流量(PEF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以及PEFR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与SIMV+PSV组患者相比,ASV组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例数均有减少,总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与SIMV+PSV通气模式相比,采用ASV通气模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状况,明显提高患者呼吸动力学稳定性,也能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呼吸动力学 肺功能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 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
下载PDF
压力支持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两种脱机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21
4
作者 秦英智 徐磊 +3 位作者 魏肃 徐源 孙惠军 李唯绪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SCD 1998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两种机械通气方式的脱机效果。方法:对照观察两种通气方式患者在脱机时间、PS、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气道闭合压(P0.1)以及脱机... 目的: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水平(SIMVPS)两种机械通气方式的脱机效果。方法:对照观察两种通气方式患者在脱机时间、PS、潮气量(VT)、呼吸频率(f)、气道闭合压(P0.1)以及脱机步骤方面的差异。结果:PSV脱机成功25例,SIMVPS脱机成功13例。两种脱机方式的脱机时间、PS水平、VT、f和P0.1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SV脱机:短期带机(<7日)的PS应≤0.69kPa(1kPa=10.20cmH2O);长期带机(>7日)的PS应达0.49~0.59kPa,并应动态观察P0.1通气、氧合变化可成功实现脱机。SIMVPS脱机:短期带机(<7日)的PS应置于0.59~0.69kPa,SIMV的f可逐渐减至6次/min;长期带机(>7日)SIMV的f减至4次/min,并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同时调整PS达0.49kPa,结合常规参数变化及P0.1的变化可完成脱机过程。结论:SIMVPS脱机优于PSV脱机,尤其对不能耐受PSV脱机患者采用SIMVPS方式可成功实现脱机。SIMVPS是一种较佳的脱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支持通气 SIMV-PS 机械通气
下载PDF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杰斌 黄启凌 +2 位作者 李传景 许红 李莹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79-881,共3页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 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肺透明膜病新生儿79例,随机分为nSIMV组和nCPAP组,治疗后对两组新生儿的血气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及呼吸暂停发生例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SIMV组新生儿治疗后血气分析与nCPAP组相比有明显改善;nSIMV组患儿使用无创通气方式失败例数、发生呼吸暂停例数较nCPAP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nSIMV治疗HMD比nCPAP更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同时对于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
下载PDF
BIPAP-SIMV-PSV与SIMV-PS-CPAP脱机方式的比较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英智 徐磊 +1 位作者 孔美珍 王旭红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BIPAP SIMV 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SIMV PS CPAP)两种脱机方式效果。方法:49 例呼吸衰竭患者按脱机方式不同... 目的:比较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BIPAP SIMV PS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SIMV PS CPAP)两种脱机方式效果。方法:49 例呼吸衰竭患者按脱机方式不同分为:BIPAP SIMV PSV 脱机成功组(22 例)与失败组(3 例),SIMV PS CPAP脱机成功组(14例)与失败组(10 例)。各组对应参数进行F检验、q检验。结果:采用BIPAP SIMV PSV 方式脱机与SIMVPS CPAP相比明显提高脱机成功率(88% 与58% ,P< 0.05)。尤其在SIMV PS CPAP不能脱机患者应用BIPAP SIMV PSV 能实现脱机。SIMV PS CPAP以减频率方法;BIPAP SIMV PSV 脱机参数一般为:FiO2 < 0.4、Plow < 0.49 kPa(1 kPa= 10.20 cm H2O)、Phigh < 1.57 kPa、f4 次/m in、I∶E= 1∶4、Phigh 与Plow 差0.49~1.18 kPa。结论:BIPAP SIMV PSV方式与SIMV PS CPAP相比是一种较好的脱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支持通气 脱机 BIPAP-SIMV-PSV
下载PDF
适应性支持通气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卞叶萍 顾永辉 +3 位作者 邓晓静 程惠 徐剑 佘丽萍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65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3... 目的探讨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在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入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年龄≥65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32例,将ASV模式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进行前后自身比较,探讨ASV模式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血气指标及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两种模式下病人动脉血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钟通气量、胸肺动态顺应性、潮气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ASV模式下病人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力、吸气阻力及呼吸频率明显低于SIMV模式(P<0.05),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法(CPOT)评分、躁动镇静评估表(RASS)评分、丙泊酚使用剂量亦降低(P<0.05),ASV通气模式下地佐辛及咪达唑仑使用剂量较SIMV模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V模式可改善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呼吸力学指标,增加舒适度,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老年人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呼吸力学 舒适度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对机体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刘美描 余雪涛 +2 位作者 邱文冰 黄贤锡 方伟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9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体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对ICU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超过48 h的危重患者,使用SIMV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入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SBT前、...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模式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机体的影响是否不同。方法对ICU内需要呼吸机支持治疗超过48 h的危重患者,使用SIMV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入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同时记录SBT前、SBT后2 h和SBT后24 h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率以及测末梢血糖等指标。结果使用SIMV模式进行SBT的有14例(男9例,女5例),使用PSV模式进行SBT的有18例(男15例,女3例),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无差异,且SBT前、SBT后2 h及SBT后24 h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末梢血糖等指标也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使用SIMV模式或PSV模式进行SBT对呼吸循环及血糖的影响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自主呼吸试验
下载PDF
AS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韩秋 李靖 +3 位作者 彭易根 陈中俊 邹文卫 杨光 《临床肺科杂志》 2015年第9期1709-171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至2014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0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及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每组30人。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以及血清... 目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对重症哮喘患者的疗效。方法我院2011至2014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60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及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每组30人。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血气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SIMV+PSV组相比,ASV组的潮气量(VT)明显升高(P<0.01),呼吸频率(RR)(P<0.01)、气道峰压(Ppeak)(P<0.05)、气道阻力(R)(P<0.05)明显降低;ASV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P<0.01)。ASV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ASV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重症哮喘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呼吸功并改善高通气力学,减少通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机械通气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隙性指令通气
下载PDF
高频振荡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武荣 韩良荣 +1 位作者 李娜 郑国方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32-33,36,共3页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实施HFOV+SIMV的叠加模式治疗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采用最小压力策略,通过逐渐增加平均气道压以实现吸入氧体积分数<0.6时,经皮氧饱和度>0.9,根据PCO2调整震荡幅度(△P)和频率(f),最终维持正常血气。治疗过程中监测心率、血压、动脉血气、氧合指数及呼吸机参数。结果:12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氧合指数逐渐下降,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96,P=0.000);所需的平均呼吸道压力明显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12,P=0.000);所需的FiO2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95,P=0.000);所需振荡压力幅度逐渐下降,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1);心率、血压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95,P=0.386;F=0.764,P=0.553)。结论:HFOV+SIM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和空氧混合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娟 李雪 +4 位作者 陈龙 汪丽 赵锦宁 唐仕芳 史源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 目的探讨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支持下吸入氦氧混合气(Heliox)和空氧混合气的疗效。方法 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5月30日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NICU住院的MAS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eliox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儿均给予SIMV作为呼吸支持模式;Heliox组吸入Heliox 70(He 70%,O_230%)6 h后更换吸入空氧混合气(O_230%);对照组吸入空氧混合气。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期间氧合指数(OI)和拔管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NICU住院时间、血气分析、炎症反应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生后28d和100d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结果。结果 Heliox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33和31例。Heliox组OI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Heliox组拔管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及N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37,0.013和0.010);两组呼吸支持后2、6、12、24、48 h时点血气分析指标(pH、HCO_3-1、BE、PaO_2、PaCO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6h时点炎症反应指标(IL-6、IL-8、TNF-α、CRP)和24 h时点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均较0 h时点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eliox组生后28 d和100d时aEEG检查神经发育重度异常发生率分别为9.1%和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和9.6%(P<0.05)。结论在SIMV支持下吸入Heliox治疗MAS新生儿较空氧混合气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好,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氧混合气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并发症 被引量:5
12
作者 肖昕 帅春 +2 位作者 罗先琼 张金萍 周晓光 《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对6 5例RDS患儿实施SIMV ,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实施SIMV后 ,5 0例 (76 9%)青紫即刻减轻... 目的  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方法  对6 5例RDS患儿实施SIMV ,观察上机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  实施SIMV后 ,5 0例 (76 9%)青紫即刻减轻或消失 ,49例 (75 4 %)吸气性呼吸困难减轻 ;6h内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由 (5 6 5± 1 12 )kPa升高至 (8 75± 2 13)kPa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由 (7 4 3± 1 6 6 )kPa降低至 (5 6 5± 1 5 4)kPa ,血氧饱和度 (SaO2 )由 (6 5 2 3± 12 0 0 ) %升高至 (87 4 3± 7 85 ) %,pH由 (7 2 2± 0 0 9)升高至 (7 37± 0 0 6 )。SIMV过程中 ,45例 (6 9 2 %)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多为G- 杆菌感染 ;其他并发症包括动脉导管重新开放、颅内出血、肺出血和慢性肺疾病 ,但少见。 5 5例RDS患儿治愈 (84 6 %) ,死亡 4例 (6 2 %)。结论  SIMV通气模式对RDS有良好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但应注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治疗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云菊 包志丹 +1 位作者 万俊 凌厉 《安徽医学》 2017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目的评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接受SIMV(11例)及HFOV通气(13例)共24例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患... 目的评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高频振荡通气(HFOV)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接受SIMV(11例)及HFOV通气(13例)共24例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2、12、24及48小时的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OI),以及两组患儿肺泡复张、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颅内出血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果 24例患儿均治愈。毎组患儿Pa O2、Pa CO2、O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小时,HFOV组Pa O2、Pa CO2及OI改善较SIMV组显著(P<0.05),治疗后12及24小时,HFOV组Pa O2及OI亦较SIMV组改善显著(P<0.05)。两组患儿肺泡复张及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IMV组均显著长于HFOV组(P<0.05)。两组患儿头颅MRI检查均未见颅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表现。结论 SIMV及HFOV两种通气方式在气胸治疗中均安全、有效。HFOV能显著改善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机械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新生儿
下载PDF
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价值探讨 被引量:9
14
作者 龚兆荣 沙国强 +2 位作者 文运衡 付印强 胡忠迎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9期45-47,共3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所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复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MAS所致呼吸衰竭患儿58例。A组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n=28),B组同步间歇指令机械通气+容量目标组(SIMV+VG,n...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与常频通气在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所致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复习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MAS所致呼吸衰竭患儿58例。A组为高频振荡通气组(HFOV,n=28),B组同步间歇指令机械通气+容量目标组(SIMV+VG,n=30),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时点(0 h、6 h、24 h、48 h)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治疗过程中并发症(肺气漏、BPD、脑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在机械通气6 h、24 h及48 h时间位点,两组OI和a/A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0 h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BPD、脑出血发生率、病死率、氧暴露及机械通气时间与SIMV+VG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IMV+VG机械通气模式相比,HFOV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所致呼吸衰竭疗效无明显差异,患儿未能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容量目标通气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脱机方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喜媛 杨敬平 姚易凯 《临床肺科杂志》 2008年第5期545-548,共4页
目的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脱机方法效果比较。方法64例患者均予机械通气支持24h以上。首先应用A/C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获得适合于患者的基础通气参数、基础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患者病情稳定并具备撤机条件时,随机选用SIMV+PSV、Bil... 目的机械通气患者不同脱机方法效果比较。方法64例患者均予机械通气支持24h以上。首先应用A/C通气模式进行机械通气,获得适合于患者的基础通气参数、基础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患者病情稳定并具备撤机条件时,随机选用SIMV+PSV、Bilevel、VS、PSV+TC脱机模式,相应分为SIMV+PSV组、Bilevel组、VS组和PSV+TC组(每组n=16)。结果四种脱机方式患者的疾病严重度、其VT、f、PaO2/FiO2在四种脱机方式间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形式和血气的改变差异也无显著性(P均>0.05)。Bilevel组、VS组、PSV+TC组脱机时间比SIMV+PSV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V+TC组脱机时间比Bilevel组、VS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再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种脱机方式中Bilevel、VS和PSV+TC优于SIMV+PSV方式,且PSV+TC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脱机 Bilevel模式 VS模式 PSV+TC模式 SIMV+PSV模式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士发 邰海服 +2 位作者 胡芳 陈爱斌 茅双根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联合气管内滴注凝血酶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3例肺出血新生儿随机分为SIMV组(30例)和BIPAP组(33例),两组均同时采用气管内滴注注射血凝酶治疗,每种模式通气12 h,稳定后分别记录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Vte、PIP(PEEPH)、Pmean、Crs、氧动力学指标Pa CO2、Pa O2、Sa O2、Pa O2/Fi O2;并比较两组患儿最终的病死率、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mg)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呼吸力学指标:RR、PIP(PEEPH)和PmeanBIPAP组低于Sl MV组(P<0.05),而Crs 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氧动力学指标:Pa O2和Pa O2/Fi O2BIPAP组高于SIMV组(P<0.05);病死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停止平均时间、撤离呼吸机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BIPAP组均低于Sl MV组(P<0.05),BIPAP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Sl MV组(4.00%vs 31.82%,P<0.05)。结论:BIPAP通气模式人机协同性好;通过改善氧合及呼吸力学效应,有效防治肺出血,缩短病程,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血凝酶 肺出血 新生儿
下载PDF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7
作者 胡金绘 王军 武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9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机械通气58... 目的观察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通气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时相关参数的变化。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3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医学中心出生的,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且需要机械通气58例新生儿,分为PRVC组(32例,采用PRVC通气)和SIMV组(26例,采用SIMV通气)。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动脉氧分压/肺泡氧分压;观察两组机械通气时酸血症、碱血症、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机械通气1、12、24、48、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BP)、气道峰压(PIP)、氧合指数(OI)等变化。结果①58例RDS新生儿均治愈出院。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气胸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支气管发育不良发生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的HR和RR变化均呈下降趋势,在机械通气72 h时接近正常范围。两组平均动脉血压变化均在正常范围。③两组PIP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PI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PIP在机械通气1、12、24、48、72 h均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OI变化均呈下降趋势。PRVC组内各个时间点OI值比较、SIMV组内各个时间点之间O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在机械通气1、12、24、48 h的OI值与SIM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OI在机械通气72 h时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机械通气时pH值〈7.35发生率(PRVC组为16.5%、SIMV组为13.5%)和pH值〉7.45发生率(PRVC组为7.8%、SIMV组为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VC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 mm Hg的发生率低于SIM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PaCO2〉60 mm Hg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新生儿的呼吸支持中,在获得相同的疗效情况下,与SIMV模式比较,PRVC模式下PIP和过度通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RVC模式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损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与高频震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14
18
作者 戴立英 王琍琍 +1 位作者 张健 傅燕娜 《安徽医学》 2014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SIMV组和HFOV组,记录两组血气值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支气管... 目的:评价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SIMV组和HFOV组,记录两组血气值和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最终完成试验SIMV组25例,HFOV组23例。 HFOV组改善氧合更明显,6、24小时HFOV组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PD、PAL、IVH、PVL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MV和HFOV治疗NRDS是安全有效的,HFOV的优势是能迅速改善氧合,缩短上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高频震荡通气
下载PDF
全麻肌松恢复期不同机械通气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鲁渤 宋振国 李锦城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7期438-440,共3页
目的 :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恢复期用间歇正压通气 (I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双水平压力正压通气 (Bi PAP)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 :3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 3组。术中初始通气方式均为 IPPV,给最后一次肌松剂后将后两组的通... 目的 :观察全麻患者在肌松恢复期用间歇正压通气 (I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双水平压力正压通气 (Bi PAP)对自主呼吸恢复的影响。方法 :30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 3组。术中初始通气方式均为 IPPV,给最后一次肌松剂后将后两组的通气模式分别调整为 SIMV和 Bi PAP。不同时间点记录气道峰压 (Ppeak)、每分通气量 (MV)、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 CO2 )和血气 ,观察给最后一次肌松剂至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L R S)。结果 :1给予最后一次肌松剂后和 T1 出现时 Bi PAP组的 Ppeak均明显低于 IPPV和 SIMV组(P均 <0 .0 1) ,TR=0 .75时 IPPV组的 Ppeak均明显低于 SIMV和 Bi PAP组 (P均 <0 .0 1) ;2 T1 恢复时Bi PAP组的 MV高于 IPPV组 (P<0 .0 5 ) ,T4 恢复、TR=0 .2 5、TR=0 .75时 SIMV和 Bi PAP组的 MV均明显高于 IPPV组 (P均 <0 .0 1) ;3TR=0 .2 5、TR=0 .75时 SIMV和 Bi PAP组的 PEt CO2 均低于 IPPV组 (P均 <0 .0 5 ) ;4拔管前 SIMV和 Bi PAP组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 CO2 )均低于 IPPV组 (P均 <0 .0 5 ) ;5 SIMV组和Bi PAP组的 L R S均短于 IPPV组 (P均 <0 .0 5 )。结论 :SIMV和 Bi PAP具有不对抗患者自主呼吸、L R S短、Ppeak变化小、MV高、PEt CO2 低等优点 ,更适于全麻恢复期使用。 Bi PAP还具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肌松 全麻恢复期
下载PDF
比例辅助通气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红利 郑国方 +6 位作者 丁素芳 高子波 赵玉祥 潘兆军 韩良荣 季东林 武荣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634-636,共3页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叠加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9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PAV+SIMV叠加模式进行机械通气治疗,通气过程中,以维持患儿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95%)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30~45mmHg)为目标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患儿心率、动脉血气、氧合指数(oI)及呼吸机参数等变化。结果91例患儿痊愈出院,4例放弃治疗,治愈率为95.8%。平均通气时间(97.3±8.5)h,平均吸氧时间(7.1±1.7)天,平均住院时间(18.2±6.5)天。机械通气后,患儿心率、呼吸频率明显减慢(P〈0.05),渐接近正常或者正常;患儿各个时间点的pH、动脉氧分压(PaO2)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0I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小,各时点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V叠加SIMV通气模式在新生儿呼吸衰竭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衰竭 比例辅助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