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Nd age of syncollisional mafic-ultramafic intrusions in the Dabie Mountains 被引量:3
1
作者 Yonghong Nie Shuguang L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8年第2期160-163,共4页
A Sm_Nd age of (228±42) Ma with initial ε Nd =-16.4 for the Renjiawan pyroxenite intrusion in the North Dabie terrane is reported. This age with another Sm_Nd age of (230±44) Ma for the Zhujiapu pyroxenite ... A Sm_Nd age of (228±42) Ma with initial ε Nd =-16.4 for the Renjiawan pyroxenite intrusion in the North Dabie terrane is reported. This age with another Sm_Nd age of (230±44) Ma for the Zhujiapu pyroxenite in the same terrane documents that the pyroxenite in the North Dabie terrane are formed during continental subduction time of the Yangtze craton in the Triass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BIE Mountains mafic_ultramafic INTRUSIONS Sm_Nd chronology syncollisional IGNEOUS rocks.
全文增补中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限 被引量:133
2
作者 莫宣学 赵志丹 +2 位作者 周肃 董国臣 廖忠礼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40-1244,共5页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是国际地学界争论的热点,至今尚无一致的认识,从主张晚白垩世(约70Ma)到主张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约34Ma)等各种观点都有。根据主碰撞带中具同碰撞性质的林子宗火山岩(40.84~64.47Ma)、南冈底斯花岗岩(47~52...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是国际地学界争论的热点,至今尚无一致的认识,从主张晚白垩世(约70Ma)到主张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约34Ma)等各种观点都有。根据主碰撞带中具同碰撞性质的林子宗火山岩(40.84~64.47Ma)、南冈底斯花岗岩(47~52.5Ma,峰值50Ma左右)、白云母型强过铝花岗岩(56~50Ma),以及沉积学和地层学的综合证据,特别是横贯整个冈底斯带延伸达1500km的巨大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时间(约65Ma),认为印度-亚洲大陆开始碰撞的时间在西藏为65Ma左右,完成碰撞的时间在40/45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 巨大的不整合 林子宗火山岩 同碰撞花岗岩
下载PDF
大别山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构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索书田 钟增球 +1 位作者 周汉文 游振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85-394,共10页
大比例尺 (1∶10 0 0 0 )构造制图及构造分析表明 ,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含有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只保留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内部 ,表现为高角度网络状超高压剪切带与弱应变透镜体域规律组合格... 大比例尺 (1∶10 0 0 0 )构造制图及构造分析表明 ,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含有丰富的构造演化历史记录。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只保留于榴辉岩及其它超高压变质岩透镜体内部 ,表现为高角度网络状超高压剪切带与弱应变透镜体域规律组合格式。前者由面理或糜棱岩化榴辉岩组成 ,后者由块状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组成。碰撞期后伸展构造表现为区域性的假单斜状 ,内部呈低缓角度的网络状强应变带及所环绕的透镜状弱应变域组合格式 ,强应变带的岩石为由榴辉岩退变成的角闪岩相高压片麻岩及部分熔融形成的含榴花岗岩 ,透镜状弱应变域的岩石为弱角闪相改造的榴辉岩及石榴橄榄岩。不同尺度上同碰撞或挤压组构及碰撞期后伸展组构所显示的这种残斑基质流变学结构样式 ,虽然与先期原岩成分、结构、流变学的不均一性有关 ,但主要是多期递进应变分解作用的结果 ,支持榴辉岩“原地”成因模式。依据构造学证据和可利用的岩石学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分析了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及折返过程 ,指出碧溪岭地区超高压变质岩石是在 2 45~ 2 10Ma形成的 ,碰撞期后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 2 0 0~ 170Ma。在超高压变质岩石向地壳表层折返过程中 ,张扭作用可能有重要功能 ,不支持碧溪岭地区遭受过多期超高压变质作用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榴辉岩 同碰撞构造 应变分解 张扭构造 同位素年代学
下载PDF
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邓松涛 郭召杰 +1 位作者 张志诚 廖国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641-647,共7页
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剪切带,带内面理、线理、不对称构造广泛发育,通过运动学分析判断该剪切带为左旋走滑性质。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的白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93±6)Ma和等时线年龄(389±3)Ma... 南天山中段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剪切带,带内面理、线理、不对称构造广泛发育,通过运动学分析判断该剪切带为左旋走滑性质。剪切带内糜棱岩中的白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93±6)Ma和等时线年龄(389±3)Ma;带内雁行式裂隙中的黑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366.5±2)Ma和等时线年龄(365±3)Ma。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笔者认为,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是由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斜碰撞产生的同碰撞走滑构造带,在斜碰撞过程中起到平行板块边界方向的应变分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园子韧性剪切带 ^40Ar/^39Ar定年 同碰撞 应变分解
下载PDF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孟恩陶勒盖岩体成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维民 李之彤 +3 位作者 付俊彧 庞雪娇 陶楠 吴桐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50-1168,共19页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孟恩陶勒盖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成,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具有SiO_2较高(平均为72.03%),富碱并相对富K_2O(K_2O/Na_2O平均为1.08),Mg~#较低(平均为0.30),铝饱和指数(A/CNK)较高... 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右翼中旗地区孟恩陶勒盖岩体由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成,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系。岩石具有SiO_2较高(平均为72.03%),富碱并相对富K_2O(K_2O/Na_2O平均为1.08),Mg~#较低(平均为0.30),铝饱和指数(A/CNK)较高(平均为1.08)的特点。在ACF图解中,岩石投影在S型花岗岩中,标准矿物中普遍出现刚玉分子,岩石中可见白云母,个别可见石榴石,应属S型花岗岩范畴。岩石稀土总量较低(∑REE平均为120.76×10^(-6)),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_N=3.2~32.5),有变化较大的负铕异常(0.2~0.8);在微量元素蜘蛛网图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高场强元素(如Ti)强烈亏损,在微量元素与上陆壳标准化及(La/Yb)_N-δEu图解中,物源属于壳源。岩体Sr的含量平均为176.57×10^(-6),小于300×10^(-6),Yb含量平均为1.3×10^(-6),小于2×10^(-6),属于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源岩可能为含石榴石和斜长石的高压麻粒岩相,形成于加厚地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其形成的压力可能为0.8~1.5 GPa。在R_1-R_2图解、Yb-Ta图解中,岩石均投影在同碰撞环境。因此,该岩体是中三叠世挤压背景下同碰撞壳源S型花岗岩,为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上限的约束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右翼中旗 孟恩陶勒盖岩体 同碰撞 壳源 S型花岗岩
下载PDF
唐古拉地区尕羊晚二叠世碰撞型花岗岩的确定和构造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祁生胜 王毅智 +3 位作者 何世豪 宋生春 祁正林 王福林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26-35,共10页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北侧,沿青海省囊谦县尕羊及其以西,新发现呈北西向带状分布的晚二叠世正长花岗岩侵入体。其岩性为中细粒含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以酸性程度高、富硅、富碱、富铝及非常高的稀土含量为特点,岩石的铝过饱和指... 在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北侧,沿青海省囊谦县尕羊及其以西,新发现呈北西向带状分布的晚二叠世正长花岗岩侵入体。其岩性为中细粒含白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以酸性程度高、富硅、富碱、富铝及非常高的稀土含量为特点,岩石的铝过饱和指数ASI平均值达1.166,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平均为5.08,为典型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过铝质花岗岩。其岩石类型相当MPG含白云母过铝质花岗岩类;岩石ΣREE高达466.55×10-6~682.80×10-6,具有强的Eu负异常,δEu平均值为0.06,微量元素含量富不相容元素(LILE),贫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典型的S型花岗岩的特征,与冈底斯碰撞花岗岩特征近一致,构造分析相当于Maniar花岗岩分类中的CCG花岗岩(大陆碰撞花岗岩)。在尕羊正长花岗岩中获得了251.4±0.6Ma的TIMS法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其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与在乌兰乌拉湖-澜沧江结合带内获得的251.5±2.6Ma和249±49Ma热年代信息一致,反映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热事件的存在,可能属于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乌兰乌拉湖-澜沧江结合带陆-陆碰撞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拉地区 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 晚二叠世 碰撞型 过铝质花岗岩
下载PDF
从榴辉岩与围岩的关系论苏鲁榴辉岩的形成与折返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希道 王仁民 +1 位作者 宋明春 张华锋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6,共13页
位于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碰撞带中的苏鲁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不但是超高压,而且是高温。榴辉岩的PTt轨迹表明其为陆-陆碰撞俯冲带的产物。榴辉岩的区域性围岩花岗质片麻岩为新元古代同碰撞期花岗岩,榴辉岩及其他直接围岩皆呈包体存在于其... 位于华北和扬子两板块碰撞带中的苏鲁榴辉岩形成的温压条件不但是超高压,而且是高温。榴辉岩的PTt轨迹表明其为陆-陆碰撞俯冲带的产物。榴辉岩的区域性围岩花岗质片麻岩为新元古代同碰撞期花岗岩,榴辉岩及其他直接围岩皆呈包体存在于其中,并见新元古代花岗岩呈脉状侵入榴辉岩包体中。区域性围岩新元占代花岗岩的锆石中发现有柯石英、绿辉石等包裹体,表明新元古代花岗岩的组成物质也经受过超高压变质作用,且榴辉岩与围岩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体系同位素年龄基本相同。但新元古代花岗岩所记录的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期次(或阶段)却少于榴辉岩。据上述可得如下推断:超高压榴辉岩与新元古代花岗岩岩浆是同时在碰撞带底部(俯冲板块前部)形成的;榴辉岩的第一折返阶段是由新元古代花岗岩岩浆携带上升的,其第二折返阶段是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一起由逆冲及区域性隆起而上升,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条件 苏鲁榴辉岩 区域性围岩 碰撞期 花岗岩 花岗质岩浆 折返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