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gulatory effects of Poria on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cold-deficiency syndrome compared with heat-deficiency syndrome in rats 被引量:4
1
作者 HAN Xue-Ying WANG Ya-Nan DOU De-Qia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936-945,共10页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property of drug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body's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drug property of Poria, called Fuling(FL) in tra... Recent studies have revealed that the property of drug is mainly associated with the body's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drug property of Poria, called Fuling(FL)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 terms of its effects on the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in rat models of cold-deficiency and heat-deficiency syndromes, compared with 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ia, called Fuzi(FZ) in TCM, with hot property, and Anemarrhenae Rhizoma, called Zhimu(ZM) in TCM, with cold property, as reference drugs, respectively. The appearance score, toe and rectal temperatures of the animals treated were assess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Several indices in vivo correlated with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glucokinas,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cytochrome c reductase, cytochrome c oxydase, and Na^+-K^+-ATPase), endocrine system(triiodothyronine, thyroxine, and 17-hydroxycorticosteroid), nervous system(acetylcholin esterase), and cyclic nucleotide system were determined. The changes in appearance score and indices in vivo suggested the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of cold-deficiency and heat-deficiency syndrome models. FZ reversed the decreased levels of indices(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and endocrine system) and alleviated the syndrome of cold-deficiency model, and ZM showed obviously therapeutic effect on heat-deficiency syndrome(appearance score, substance and energy metabolism, and endocrine system). FL could alleviate cold-deficiency syndrome and raise the decreased levels of glucokinas,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cytochrome c reductase and triiodothyronine in cold-deficiency model,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heat-deficiency syndrome. Drug property of FL was inferred as trending to "flat and warm", which still need further study. It was advisable to adopt both cold-deficiency and heat-deficiency models to study the drugs with "flat" proper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ia Substance METABOLISM Energy METABOLISM Cold-deficiency syndrome Heat-deficiency syndrome
原文传递
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左璐 崔付超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660-664,共5页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谷胱甘肽联合肌苷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苓散...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谷胱甘肽联合肌苷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苓散加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低于本组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治疗湿热蕴脾型酒精性肝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湿热蕴脾证 五苓散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茵陈五苓散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章璐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细菌感染标记物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脾虚湿热型乙型肝炎肝... 目的:观察茵陈五苓散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细菌感染标记物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脾虚湿热型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陈五苓散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procollagen typeⅢ,PCⅢ)、血清Ⅳ型胶原(type IV collagen,Ⅳ-C)、层黏连蛋白(laminin, LN)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细菌感染标记物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以及炎性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IL-6)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PCⅢ、Ⅳ-C、LN和HA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PCⅢ、Ⅳ-C、LN和H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CT、CRP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PCT、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NF-α、IL-6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苓散可有效降低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细菌感染标记物、炎性因子的含量,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脾虚湿热证 茵陈五苓散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五苓散证辨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刁人政 《河南中医》 2017年第6期931-932,共2页
五苓散证以津液不足或津液积聚为标,津液敷布失调为本,津液失调为病可表现为多种病证。五苓散以泽泻、猪苓、茯苓通利三焦水道为主,甘淡利水药味多而分量重,重在交通上下。五苓散原方服法是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用以治疗急性津液失... 五苓散证以津液不足或津液积聚为标,津液敷布失调为本,津液失调为病可表现为多种病证。五苓散以泽泻、猪苓、茯苓通利三焦水道为主,甘淡利水药味多而分量重,重在交通上下。五苓散原方服法是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用以治疗急性津液失调,小其制并以米汤调服则避免水逆之吐,继之多饮暖水,增加津液为作汗之源。霍乱吐利,口渴欲饮,仲景用五苓散,《金匮要略》三焦蓄水证,仲景用五苓散,也用五苓散加茵陈蒿,都是抓住了五苓散证津液输布失调的病机和口渴、小便不利症状的共同性,给后世对五苓散应用的发挥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证 津液 烦渴 小便不利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岂言五苓但利水,通阳化气之一方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明 《河南中医》 2018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蓄水"一证,主以五苓散治之,正是《黄帝内经》"膀胱主气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五苓散乃仲景为水蓄太阳膀胱而设,但仲景又不唯用五苓散治蓄水,而是广泛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看似所治病...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设"蓄水"一证,主以五苓散治之,正是《黄帝内经》"膀胱主气化"理论的实践运用。五苓散乃仲景为水蓄太阳膀胱而设,但仲景又不唯用五苓散治蓄水,而是广泛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看似所治病证不一,但其病机一也,即皆为水蓄膀胱,津不化气而衍生。五苓散的主要功效在于通阳化气,而非利水之用,大凡膀胱阳气不振,水气凝而不化之证,皆可用之,其根本就在于心下痞、痰饮、霍乱等证皆阳气不振,水不化气之候,能知于此,则对《伤寒杂病论》五苓散证思过半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伤寒论》 《金匮要略》 蓄水证 张仲景
下载PDF
五苓散治水气病浅识 被引量:2
6
作者 鲁美君 高琛宇 《河南中医》 2018年第7期986-989,共4页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治疗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症的蓄水证,然亦有用五苓散主治寒湿霍乱之证及下焦水逆引起的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之证。《金匮要略·黄疸病》用本方加茵陈,名曰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郁蒸而湿胜的黄疸。张仲景在《...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治疗以口渴、小便不利为主症的蓄水证,然亦有用五苓散主治寒湿霍乱之证及下焦水逆引起的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之证。《金匮要略·黄疸病》用本方加茵陈,名曰茵陈五苓散,治疗湿热郁蒸而湿胜的黄疸。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小便的通利与否作为判别病在气分或血分的主要依据,小便不利为人体内部气机紊乱致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方用五苓散主在通利小便的基础上畅通人体气机,进而恢复膀胱气化津液之功,使得津液得以正常疏布于体内而愈诸症,此意与叶天士之"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意则有合而不谋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病 五苓散 《伤寒论》 利水通阳 张仲景
下载PDF
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常用方剂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雪莹 刘儒佳 《河南中医》 2019年第7期1130-1134,共5页
中医降血压方剂在降血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反映了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但是,中医方剂治疗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作用靶点尚不清楚,在该领域的研究亟待加强。另外,在观察方剂疗效时,多数医者所... 中医降血压方剂在降血压的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反映了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但是,中医方剂治疗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作用靶点尚不清楚,在该领域的研究亟待加强。另外,在观察方剂疗效时,多数医者所采用方法均为中西医药物联合治疗,这样虽然也体现了中医方剂对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治疗效果,但也说明了中医方剂对于该病的治疗尚处于辅助地位,对于其直接降血压的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痰湿壅盛证 泽泻汤 五苓散 小陷胸汤 温胆汤 防己黄芪汤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经验方
下载PDF
《伤寒论》论治口干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莎莎 李延萍 《河南中医》 2018年第8期1135-1138,共4页
《伤寒论》认为口干的病机主要是津液输布失常或阴津亏损导致,津液输布失常主要与肺脾肾、三焦、少阳、肝等有关,而阴津亏损主要为燥热伤津或阴虚致燥,治疗上依据病机不同分而论之。津液输布失常者以小青龙汤散寒温肺化饮,五苓散化气布... 《伤寒论》认为口干的病机主要是津液输布失常或阴津亏损导致,津液输布失常主要与肺脾肾、三焦、少阳、肝等有关,而阴津亏损主要为燥热伤津或阴虚致燥,治疗上依据病机不同分而论之。津液输布失常者以小青龙汤散寒温肺化饮,五苓散化气布津,真武汤温阳利水,小柴胡汤疏理少阳气机,柴胡桂枝干姜汤和少阳、温阳开结,茵陈蒿汤清热祛湿,大陷胸汤急下、泻热逐水,便津液气化布散功能恢复,津液自布;阴津亏损者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猪苓汤育阴润澡、清热利水,乌梅丸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黄连阿胶汤滋阴降火,大承气汤急下存津,既去邪热又补养阴津,使阴津得充,渴得止。临床治疗干燥综合征可参照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干 干燥综合征 小青龙汤 五苓散 真武汤 小柴胡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茵陈蒿汤 大陷胸汤 白虎加人参汤 猪苓汤 乌梅丸 黄连阿胶汤 大承气汤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五苓散穴位敷贴治疗脾阳亏虚型痛风35例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敏庄 方小林 +1 位作者 甘嘉亮 张剑勇 《河南中医》 2017年第10期1712-1714,共3页
目的:观察五苓散穴位贴敷治疗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患者采用五苓散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检测3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血清尿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变化情况,观... 目的:观察五苓散穴位贴敷治疗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患者采用五苓散穴位贴敷的方法治疗。检测3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血清尿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性指标变化情况,观察35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临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血清尿酸水平、血沉、c反应蛋白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3个月后临床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苓散穴位贴敷治疗脾阳亏虚型痛风间隙期,可有效维持患者血尿酸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处于一个较低的稳态水平,改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防止脾阳亏虚型痛风的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间隙期 穴位贴敷 五苓散 脾阳亏虚证 张仲景 《伤寒论》
下载PDF
经方组合治疗疑难杂证 被引量:4
10
作者 崔国宁 刘喜平 《河南中医》 2018年第2期185-187,共3页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之证;而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之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在表之邪气郁阻稍重,表现为寒热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治疗可以小发其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表证更轻,恶寒一日发作不超过两日,其发汗之力较...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有汗之证;而麻黄汤用于外感风寒之表实无汗之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用于在表之邪气郁阻稍重,表现为寒热一天可以发作两、三次,治疗可以小发其汗;而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的表证更轻,恶寒一日发作不超过两日,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桂枝各半汤更弱;桂枝二越婢一汤为小寒闭表而兼有轻微的郁热烦躁,其治疗为辛温微汗,兼清郁热。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均为太阳腑证,都有少腹的症状。太阳蓄血证病在血分,无关乎气化的问题,所以小便利,而太阳蓄水证是病在气分,气化不利导致小便不利。蓄血证有如狂或者发狂之证,蓄水证有口渴,消渴之证。那么对于一类既有蓄水又有蓄血证的病证,可以把五苓散和抵当汤联合应用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对于难以潜药用方的证型,可以考虑经方的联合应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方 联合应用 五苓散证 桃核承气汤证 麻黄汤证 桂枝汤证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五苓散方证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玉兰 龚李萍 郭超峰 《河南中医》 2021年第9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五苓散现代医案进行频次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五苓散基本信息特点及方证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1959至2020年期刊,纳入符合标准的五苓散医案500则,对医案进行信息提取及规范化处理,建...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五苓散现代医案进行频次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五苓散基本信息特点及方证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1959至2020年期刊,纳入符合标准的五苓散医案500则,对医案进行信息提取及规范化处理,建立医案数据库,利用开源软件包R 3.6.3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0则五苓散医案中,男女构成比为1:1.2;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主治疾病范围广泛,以水肿为主;症状以小便不利、口渴为主;舌脉象以舌淡、脉细多见。五苓散加味药对有:紫苏与半夏;滑石与甘草;当归与黄芪;益母草与黄芪;大枣与生姜;陈皮,甘草与半夏。结论:五苓散主要用于表邪未解,经腑不利;脾肾阳虚,水湿内停;表阳虚,水湿内停;脾胃阳虚,水湿内盛;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停蓄等病证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苓散 方证关系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