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gA血管炎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李雪娇 林晓洁 +4 位作者 梁妙珍 陈丽芳 徐槐敏 刘文甜 李玉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856-2862,共7页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 【目的】探讨IgA血管炎(IgA vasculitis,IgAV,也称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IgAV患儿的病历资料,统计其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分析不同中医证素与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以及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31例IgAV患儿中,涉及的病位证素有肺97例(74.05%)、脾61例(46.56%)、肾54例(41.22%)、肝17例(12.98%)、心11例(8.40%);病性证素有血瘀131例(100.00%)、风湿125例(95.42%)、风热90例(68.70%)、湿热72例(54.96%)、血热49例(37.40%)、气虚19例(14.50%)、阴虚3例(2.29%)。(2)性别方面,女性69例(52.67%),男性62例(47.33%),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方面,患儿主要集中在5~6岁,其中,小于4岁10例(7.63%),4岁18例(13.74%),5岁39例(29.77%),6岁34例(25.95%),7岁17例(12.98%),大于7岁13例(9.92%);血瘀、风湿、风热、湿热等证素多见于5~7岁年龄段,阴虚证素多见于7岁以上年龄段,血瘀证素各年龄段均可见。(3)中医证素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IgAV患儿中,过敏性鼻炎与血瘀[OR=2.236,95%CI(1.049~4.007)]、湿热[OR=2.183,95%CI(1.554~3.671)]、风湿[OR=1.202,95%CI(1.050~2.409)]呈正相关,病原体感染与血瘀[OR=3.199,95%CI(1.457~4.101)]、湿热[OR=1.119,95%CI(1.072~2.009)]呈正相关,蚊虫叮咬与血瘀[OR=4.533,95%CI(1.029~9.022)]、湿热[OR=2.257,95%CI(1.081~13.207)]呈正相关,性别与血瘀[OR=1.352,95%CI(1.271~3.018)]、风湿[OR=1.149,95%CI(1.071~3.102)]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IgAV的病位以肺为主,与五脏相关,病机特点为前期以血瘀、风湿热等标实为主,后期以气虚、阴虚等本虚为主。在IgAV患儿中,蚊虫叮咬、病原体感染、过敏性鼻炎更容易导致血瘀、风湿热;风热、湿热、血热、气虚等证素男性总体上多于女性,血瘀、风湿、阴虚等证素女性总体上多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血管炎 过敏性紫癜 中医证素 血瘀 风热 风湿 湿热 气虚 阴虚 危险因素 相关性 回顾性研究 儿童
下载PDF
范瑞强辨治荨麻疹经验
2
作者 艾金凤 钟东君 +1 位作者 康旭 范瑞强(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607-1611,共5页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辨虚实,急性荨... 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范瑞强教授认为,荨麻疹主要病机为禀赋不耐,风邪是主要致病因素,岭南地区患者易夹湿夹热。荨麻疹的临床常见证型为风湿热证、脾虚湿蕴证、营卫不和证等。荨麻疹的分期施治重在辨虚实,急性荨麻疹以实证居多,慢性荨麻疹以虚证居多,或虚实夹杂。治疗实证者以清热除湿、祛风止痒为法,处方以搜风利湿方加减;虚实夹杂者需标本兼治,健脾化湿止痒,处方以多皮饮加减;虚证者宜调和营卫,祛风止痒,处方以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的高频中药主要为防风、徐长卿、荆芥、生甘草、合欢皮、茵陈、白芍、连翘、蒺藜、鱼腥草、生地黄、白鲜皮、白术、茯苓、黄芪。范瑞强教授临证治疗荨麻疹用药灵活,以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主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禀赋不耐 风湿热证 脾虚湿蕴证 营卫不和证 防风 徐长卿 荆芥 范瑞强
下载PDF
基于《扁鹊心书》浅析窦材辨治风病特色
3
作者 李铭语 付姝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898-1903,共6页
窦材为宋代燕赵名医,研究其辨治风病的特色对于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窦材的主要著作《扁鹊心书》分上、中、下三卷,另附神方一卷,所载风病相关篇目19篇、方剂30首、灸法配穴16组。窦材在风病治疗中重视虚实辨证,发展《黄帝内经》以及道... 窦材为宋代燕赵名医,研究其辨治风病的特色对于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窦材的主要著作《扁鹊心书》分上、中、下三卷,另附神方一卷,所载风病相关篇目19篇、方剂30首、灸法配穴16组。窦材在风病治疗中重视虚实辨证,发展《黄帝内经》以及道家的重阳思想,提倡以温补之法施治风病;明辨邪犯经络,重视病邪所客脏腑,并对应选取相应五藏背俞穴施治;主张以灸艾的方式治疗多种风病,常以针、药、灸联用,并强调根据病情缓急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总结窦材对于风病的辨治特色及学术思想,以期为现代中医的临床辨治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心书》 窦材 风病 虚实辨证 重阳思想
下载PDF
赵杨基于“阴阳相交生风”论治帕金森病经验
4
作者 黄小燕 丁玲丽 陆艳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2期177-180,共4页
赵杨教授认为“阴阳相交生风”指的是阴阳失衡、相交生风的病理状态,风以阳气为本,阴阳失衡,阳气变动则生内风。帕金森病的病机关键即为“阴阳相交生风”,风既可以作为致病因素内扰清窍,又可作为病理产物影响清窍功能。根据阳气波动情况... 赵杨教授认为“阴阳相交生风”指的是阴阳失衡、相交生风的病理状态,风以阳气为本,阴阳失衡,阳气变动则生内风。帕金森病的病机关键即为“阴阳相交生风”,风既可以作为致病因素内扰清窍,又可作为病理产物影响清窍功能。根据阳气波动情况,帕金森病在不同病程可见阳气亢逆生风、阳气郁滞生风、阳气虚衰生风等病机,临床治疗应以调和阴阳平衡为要,分别治以滋阴潜阳息风、宣阳通郁宁风、温阳养血散风。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相交生风 帕金森病 颤证 阳气亢逆 阳气郁滞 阳气虚衰 赵杨
下载PDF
基于隐结构模型探析子宫内膜异位症证候分布
5
作者 谢艳丽 王栩 +4 位作者 范诗宇 樊颖 李宏伟 衣佳乐 张智龙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1期1718-1725,共8页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使用Lantern 5.0软件,运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累积互信息及证候数据,辅以证候要素辨证量... 目的:基于隐结构模型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隐结构模型的方法,构建现代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案及临证经验数据库。使用Lantern 5.0软件,运用隐类概率、条件概率、累积互信息及证候数据,辅以证候要素辨证量表分析该人群的证候分布情况。结果:共纳入441例医案,以187个显变量为基础构建隐结构模型,以累积信息覆盖率达到95%为主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共得到17个隐变量,34个隐类,6个综合聚类模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位在肝、肾、脾;证候分为实证及虚实夹杂证,其中实证包括肝火炽盛证、寒凝血瘀证、肝郁气滞兼湿热证、痰湿困脾证;虚实夹杂证包括肝肾阴虚兼气滞证、肾虚血瘀证。结论:基于隐结构模型及证候要素辨证量表丰富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证候分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疾病的证候研究提供思路,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隐结构模型 证候要素辨证量表 证候分布 肝肾阴虚兼气滞证 肾虚血瘀证 肝火炽盛证 寒凝血瘀证 肝郁气滞兼湿热证 湿困脾证
下载PDF
慧通砭术适应病证及治疗作用阐释
6
作者 方方 崔勇 谷晓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69-572,共4页
慧通砭术以《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为指导,采用泗水砭石,以轻盈手法施以擦法、刮法治疗疾病。砭石疗法的作用特点以攻伐疏泻为主,认为砭石具有祛风、清热、行气、活血四项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阳热实证,也可治疗某些疾病的气滞... 慧通砭术以《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为指导,采用泗水砭石,以轻盈手法施以擦法、刮法治疗疾病。砭石疗法的作用特点以攻伐疏泻为主,认为砭石具有祛风、清热、行气、活血四项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病证、阳热实证,也可治疗某些疾病的气滞证、血瘀证。砭石的补益作用不强,对于虚实夹杂患者应当砭石与艾灸、中药联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慧通砭术 砭石 攻伐疏泻 祛风清热 行气活血 外感风邪 阳热实证 血瘀证
下载PDF
益肾固冲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型胎动不安临床观察
7
作者 洪林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采用益肾固冲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参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肌注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益肾固冲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采用益肾固冲汤与穴位贴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参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肌注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益肾固冲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孕酮(P)、雌二醇(E2)、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P、E2、β-HCG水平高于参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患者小腹坠痛、阴道出血、腰酸胀痛缓解时间也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参照组的80.85%(38/47)。结论肾气虚型胎动不安患者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益肾固冲汤治疗,能缩短阴道出血、小腹坠痛等症状缓解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动不安 先兆流产 肾气虚证 益肾固冲汤 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玉屏牵正法治疗早期气虚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8
作者 张敏继 马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7期146-149,共4页
目的观察玉屏牵正法治疗早期气虚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早期气虚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玉屏牵正法联合针灸)与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各2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功... 目的观察玉屏牵正法治疗早期气虚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早期气虚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玉屏牵正法联合针灸)与对照组(给予单纯针灸),各29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及H-B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干预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与H-B面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28/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31%(2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牵正法治疗早期气虚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内外同调,针药并用,标本兼顾,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气虚风寒证 中药复方 针灸疗法 中医综合疗法
下载PDF
风气内动证候源流与性质探讨
9
作者 严涵 胡汉楚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0期1507-1511,共5页
部分内伤杂病可以进展、演化而产生风证,即在杂病基础上产生“风气内动”证候,产生原因为体内气机的失序:热极则令气行盛乱鼓荡,继而生风,引发内风诸证,治疗应以清热为本,热消而诸证自除。若热入营血,宜消热熄风,急投羚角钩藤汤;血能载... 部分内伤杂病可以进展、演化而产生风证,即在杂病基础上产生“风气内动”证候,产生原因为体内气机的失序:热极则令气行盛乱鼓荡,继而生风,引发内风诸证,治疗应以清热为本,热消而诸证自除。若热入营血,宜消热熄风,急投羚角钩藤汤;血能载气,血虚不足则气无所依,失序散乱,而生微风,治宜祛风理血,用救产止痉汤;若气血俱虚,风淫日久,生痰生瘀,可予补阳还五汤;若气随血脱,气快速逸散而崩乱,产生风证,治疗宜遵循“血脱须补气,阳生则阴长”原则,给予东垣保元汤。阴虚动风途径有二,阳亢能化风,阴虚日久生风,阳亢化风证治宜辛甘疏风,缓肝急,滋肾虚,药用羚羊角、栀子、连翘、天花粉、牡丹皮、生地黄等;阴虚生风证治宜补阴为主,兼顾祛邪,方用补液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风 气机 热极生风证 血虚生风证 阴虚动风证
下载PDF
黄煌辨体质分阶段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10
作者 常美如 张静艺 +1 位作者 骆守真 郑艳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黄煌教授认为,“风胜则动”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位在肝与筋脉,与肺、脾、肾、心等脏关系密切。本病分为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正虚风中证、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五个证型,并根据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以“方-病-人... 黄煌教授认为,“风胜则动”为帕金森病发生的基本病机,病位在肝与筋脉,与肺、脾、肾、心等脏关系密切。本病分为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正虚风中证、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五个证型,并根据病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以“方-病-人”诊疗模式辨其体质精准选方用药。早期以痰热生风证、热盛动风证为主,治宜清热,兼顾化痰、通腑、熄风、镇惊,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风引汤;中期以正虚风中证为主,治宜祛风散邪、益气养血并重,方选续命汤;晚期以阳虚动风证和虚劳化风证为主,治宜温补理虚,兼顾调气行水,方选真武汤、薯蓣丸。黄教授在临证施治过程中治风却不拘泥于熄风,求其生风之本、风中之因,切合病机,随证化裁,还注重调整体质偏颇,从整体上平衡阴阳、调畅气机、调和脏腑,辨体质分阶段治疗帕金森病,效如桴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风胜则动” “方-病-人” 分期论治 辨体质 痰热生风证 热盛动风证 正虚风中证 阳虚动风证 虚劳化风证 黄煌
下载PDF
《伤寒论》身重病因病机
11
作者 张元熙 《河南中医》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伤寒论》中的身重病机有风寒外束,里热炽盛,气机郁滞,水湿不化,阳气受损,精气亏虚等,其最后转归均为经脉受邪,失于濡养。风寒外束,阳气闭塞,寒性收引,表闭不开,阳郁不伸,四肢经脉失养,则发为身重,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阳明里热炽盛,伤... 《伤寒论》中的身重病机有风寒外束,里热炽盛,气机郁滞,水湿不化,阳气受损,精气亏虚等,其最后转归均为经脉受邪,失于濡养。风寒外束,阳气闭塞,寒性收引,表闭不开,阳郁不伸,四肢经脉失养,则发为身重,用大青龙汤解表清热;阳明里热炽盛,伤津耗气,周身经脉失于濡养则身重,用大承气汤破实攻满,或用白虎汤清阳明之热;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失于条达,运行不畅,经脉失养,发为身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通三焦气机,驱阳达表;少阴病肾阳虚损,水湿不化,浸于四肢,导致四肢沉重疼痛,用真武汤温阳利水;表邪不解误用灸法,表闭阳郁,火性炎上,上实下虚,故见下肢沉重麻木,用肉桂、附子等温通下焦阳气,龙骨、牡蛎等潜镇在上之浮阳,表邪不解误用下法,阳气受损,经脉失养,可见身体困重,治疗当以补益扶正为主,方用小建中汤或补中益气汤;伤寒后正气亏虚,行房事更耗伤精气,四肢失于濡养,形气两伤,故身重,治疗应以扶正为主,方用烧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重 风寒外束 里热炽盛 气机郁滞 水湿不化 阳气受损 精气亏虚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国医大师段富津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验案举隅
12
作者 孙晶 杨锐 +3 位作者 李庆伟 单凡 陈宝忠 张福利(指导)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9期999-1003,共5页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虚实夹杂证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显著,段教授认为其发病的病因在外多为感受风热毒邪或疫疠邪气,在内多为热毒亢盛、血亏无力、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病位在肾及膀胱,与肝、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实有虚,证多虚... 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虚实夹杂证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效果显著,段教授认为其发病的病因在外多为感受风热毒邪或疫疠邪气,在内多为热毒亢盛、血亏无力、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病位在肾及膀胱,与肝、脾关系密切。病理性质有实有虚,证多虚实夹杂。故治病切中病机,标本兼顾,灵活处方,善用对药,每获良效。总结分析验案3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血虚风燥证 气虚血热证 阴虚血热证 段富津
下载PDF
405例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脱璐尧 辛红 +3 位作者 吕琨 朱跃坤 张致睿 徐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6期2349-2353,共5页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分析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类的意义,为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客观合理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405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征,并分析证型与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临床分期与不同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Ⅰ期、Ⅱ期以实证和虚实夹杂为主,湿热蕴结最多,脾虚湿盛次之;而Ⅲ期、Ⅳ期以虚证为主,依次为气血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术后Ⅰ期和Ⅱ期以脾虚湿盛最多,其次为湿热蕴结;Ⅲ期和Ⅳ期以虚证为主,以气血双亏分布最多,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肾阳虚。不同中医证型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围手术期证候演变具有术前到术后由实证到逐渐变为虚证,由术前的湿、热等标实之证变为术后的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手术前中医证型的分布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术后中医证型变化与机体应激状态关联性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围手术期 中医证型 分布特点 湿热蕴结 脾虚湿盛 气血双亏 肝肾阴虚 脾肾阳虚
下载PDF
基于系统辨证脉学探讨大气下陷理论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柯尔 齐向华 王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5-278,共4页
梳理大气下陷的理论渊源发现,自《黄帝内经》首见“大气”之名后,在医家张仲景、喻嘉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张锡纯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创立了大气下陷理论。结合现代理论,系统探讨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认为除张锡纯所述的力小任重、病后... 梳理大气下陷的理论渊源发现,自《黄帝内经》首见“大气”之名后,在医家张仲景、喻嘉言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张锡纯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创立了大气下陷理论。结合现代理论,系统探讨大气下陷证的病因病机,认为除张锡纯所述的力小任重、病后失养、泄泻日久等病因导致大气虚衰而下陷外,精神萎靡、郁闷不舒、思虑过度三种心理紊乱状态亦会引起大气下陷。阐述临床应用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证相关疾病,以“系统辨证脉学”为工具,以脉象要素为切入点,归纳大气下陷的主要脉象要素特征为:沉、迟、弱、下、细、寒、进少退多,且不同病因病机所表现出的脉象要素不同。探讨两则临床病案,使大气下陷的脉象特征更加清晰易了,便于临证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大气下陷 张锡纯 宗气 大气虚衰 精神萎靡 郁闷不舒 思虑过度 升陷汤 脉象要素
下载PDF
浅谈从气血虚实论治痛风
15
作者 古瑜锴 张燕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3期64-66,共3页
痛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甚至反复发作,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临床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痛风作为慢性疾病,既是气血功能失常的表现,又是导致气血进一步失调的原因。此文从气血... 痛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甚至反复发作,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临床病机多为本虚标实。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痛风作为慢性疾病,既是气血功能失常的表现,又是导致气血进一步失调的原因。此文从气血虚实的角度分析痛风发病的病因病机,并梳理出从气从血的论治方法,提示气血在痛风病程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痛风 气血虚实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胡玉荃治疗产后风中综合征经验
16
作者 郑伯媛 韩宁 +2 位作者 陈萍 李久现 郑春晓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2期1835-1838,共4页
胡玉荃教授结合产后身痛的临床表现及“风”的致病特点,提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名。胡教授认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因多为虚、瘀、风,气血亏虚是病之“本”,邪气瘀血留滞是病之“标”,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邪侵内扰,日久累及心肾,心... 胡玉荃教授结合产后身痛的临床表现及“风”的致病特点,提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名。胡教授认为,产后风中综合征的病因多为虚、瘀、风,气血亏虚是病之“本”,邪气瘀血留滞是病之“标”,主要病机为气血亏虚,邪侵内扰,日久累及心肾,心肾同病。胡教授治疗产后风中综合征以调补气血,心肾同治为基本治则,以补养气血为先,强调从根源上补养气血,补血补气之品同用,多采用产后济生除忧方以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心肾同治,同时重视心理疏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风中综合征 产后济生除忧方 气血亏虚 心肾同病 胡玉荃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中医象思维辨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浩 梁忠(指导) +1 位作者 刘雁云 寇美静 《光明中医》 2023年第4期778-781,共4页
梳理湖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梁忠教授对于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运用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高血压病的常见病机有寒凝经脉、痰饮水湿、实火旺盛、阳气虚衰、阴虚火旺。5种病因病机导致的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临床上当细心体查症状,... 梳理湖北中医药大学退休教授梁忠教授对于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运用中医取象比类的思维,高血压病的常见病机有寒凝经脉、痰饮水湿、实火旺盛、阳气虚衰、阴虚火旺。5种病因病机导致的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临床上当细心体查症状,辨清证候,随证治之。寒凝经脉当散寒通阳;痰饮水湿当燥湿祛痰;实火旺盛当清热泻火;阳气虚衰当温阳补虚;阴虚火旺当滋阴降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辨证论治 寒凝经脉 痰饮水湿 实火旺盛 阳气虚衰 阴虚火旺
下载PDF
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阿魏酸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0
18
作者 任平 黄熙 +5 位作者 李双庆 许树耘 万美华 周亚雄 周毅武 唐文富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应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方法研究中医证本质,探讨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体内阿魏酸(ferulicacid,FA)的PK特征。方法:选择21例健康自愿者、20例肝郁脾虚证患者、22例脾气虚证患者和19例胃实热证患者,予以口... 目的:应用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方法研究中医证本质,探讨脾气虚、肝郁脾虚及胃实热证患者体内阿魏酸(ferulicacid,FA)的PK特征。方法:选择21例健康自愿者、20例肝郁脾虚证患者、22例脾气虚证患者和19例胃实热证患者,予以口服自拟加味逍遥散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血清FA的PK参数。结果:与健康自愿者比较,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和消除速度常数均下降,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升高;肝郁脾虚证患者的吸收速度常数、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下降;胃实热证患者的消除速度常数和表观一级吸收速率常数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脾气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速度加快,分布和排泄减慢;肝郁脾虚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分布和排泄均减慢;胃实热证患者PK特征表现为吸收和排泄加快。提示三种中医证型患者的PK特征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肝郁脾虚证 胃实热证 阿魏酸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武汉地区900例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及气虚血瘀型患者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邱昕 王开欣 +3 位作者 陈国华 潘宋斌 邵卫 魏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83-1486,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900例,采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这两种证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舌质、舌苔、...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中医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患者900例,采用χ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观察这两种证型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舌质、舌苔、脉象、高血压、糖尿病、既往卒中史、高血脂、红细胞压积、吸烟、饮酒、遗传、血型及并发症等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风痰瘀阻型与气虚血瘀型年龄(χ2=8.2392,P=0.0413)、高血脂(χ2=4.8386,P=0.0278),舌质(χ2=7.9470,P=0.0048)、舌苔(χ2=4.3298,P=0.0375)4个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痰瘀阻型和气虚血瘀型高血脂、舌质、舌苔相对危险度(O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OR值分别为0.699(P=0.0282)、0.332(P=0.0071)和0.667(P=0.0382)。既往卒中史,并发症和前循环梗死3个因素其OR值分别为3.226(P=0.0314),0.203(P=0.0705)和0.214(P=0.0098)。结论各年龄组气虚血瘀型构成比明显高于风痰瘀阻型,且气虚血瘀型更易发生高血脂、前循环梗死和并发症,年龄、血脂水平、梗死部位、并发症与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证型关系密切,可为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风痰瘀阻型 气虚血瘀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恶性肿瘤中医证形分布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正标 赵新爱 +8 位作者 高巧云 赵阳 翟丽娜 贾淑丽 张俊婷 简莉 杨萌 李盼照 冯丽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261-263,267,共4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编制统一调查表。对51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资料、临床TNM分期、治疗状况等进行面对面调查,总结中医证型,运用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中医证型分布的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编制统一调查表。对51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中医四诊资料、临床TNM分期、治疗状况等进行面对面调查,总结中医证型,运用描述性统计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恶性肿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并分析其与TNM分期、治疗的相关性。结果经统计,恶性肿瘤中医常见类型为6个,分别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滞血瘀、湿热毒结、痰湿内蕴,证型构成比依次为脾肾气虚(33.88%)>气滞血瘀(28.12%)>肝肾阴虚(14.15%)>湿热毒结(12.71%)>痰湿内蕴(5.79%)>阴阳两虚(4.75%),经统计学检验,各组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67,P<0.05)。中医证型分布在恶性肿瘤不同TNM分期,证型分布与分期及治疗方式均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73.30和56.31,P值均小于0.05。结论脾肾气虚、气滞血瘀、肝肾阴虚、湿热毒结、痰湿内蕴、阴阳两虚为恶性肿瘤6大主要证候,其证型分布与恶性肿瘤TNM分期和治疗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中医证型分布 TNM分期 正虚邪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