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distribution and molecular profiling on postoperative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被引量:1
1
作者 Li-Jun Jin Ying Liu +12 位作者 Ming-Ming Zhang Xue-Meng Han Qiu-Jie Li Yu Xiang Bing-Tao Zhai Peng Chen Xia-Ying Chen Wen-Gang Wang Shui-Ping Liu Duan Ting Jiao Feng Tian Xie Xin-Bing Sui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2020年第1期44-52,共9页
Backgroun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also named syndrome,ar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l analyses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which helps to guide different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escriptions.Methods:Th... Backgroun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yndrome,also named syndrome,ar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l analyses of clinical information which helps to guide different 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prescriptions.Methods:Thirty healthy controls and 80 colorectal cancer(CRC)patients(including 33 Spleen Qi Deficiency syndrome,23 Dampness Heat syndrome,17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7 other syndrome)were enrolled into this study.Human mRNAs were extracted from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The gene expression for CRC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CM syndrome was determined by microarray and qRT-PCR.Results:Spleen Qi Deficiency,Dampness Heat and Blood Stasis were the most common syndromes in CRC patients.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mRNA expression levels(especially for PIK3CA,STAT3,SOX9 and KDM5C)among Spleen Qi Deficiency,Dampness Heat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 groups.The higher mRNA levels of JNK1,TP53,MLH1,MSH6,PMS2,SOCS3,TCF7L2,FAM123B,PSAP,FBXW7,SALL4 and the lower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 IL-6 were found in Spleen Qi Deficiency group but not other syndrome types.The higher mRNA levels of KRAS,MUC16,EGFR,GRASP65,PIK3CA,MAPK7,CD24,STAT3,SLC11A1,Bcl-2,TXNDC17 and some inflammatory cytokines(IL-6,IL-23,TNF-a,CXCR4)were found in Dampness Heat group but not other syndrome types.Blood Stasis syndrome showed higher expression of SOX9,MLH1,MSH6,KDM5C,PCDH11X,PSAP and SALL4,and lower mRNA levels of PIK3CA,CD24,STAT3,CXCR4,TXNDC17 and TP53.The CRC patients with Dampness Heat syndrome might have a poor prognosis than other syndrome types.Conclusion:The identification of syndrome conditions had different impacts on CRC prognosis,and which might be related with different mRNA expression levels.Some oncogenes an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Dampness Heat group but not other syndrome types,suggesting that the CRC patients with Dampness Heat syndrome might have a poor prognosis.Our results prelimitarily uncovered the molecular basis of syndrome differences in CRC prognosis,a better understanding for TCM treatment of C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distribution Molecular profiling Colorectal cance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pattern diagnosis
下载PD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empty nose syndrome:A case report
2
作者 Hai-jin Bi Qing-hui Zho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2016年第1期66-68,共3页
Background:Empty nose syndrome(ENS)is an iatrogenic disorder that most commonly presents with paradoxical nasal obstruction.Diagnosis of ENS is based mainly on symptomatology and surgical history.Symptomatic or surgic... Background:Empty nose syndrome(ENS)is an iatrogenic disorder that most commonly presents with paradoxical nasal obstruction.Diagnosis of ENS is based mainly on symptomatology and surgical history.Symptomatic or surgical treatment is typically offered to patients.Case presentation:A 17-year-old Chinese male presented with ENS following inferior turbinate resection.His main symptoms were dizziness and nasal congestion.He was diagnosed with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pattern of liver yang ascending.Acupuncture treatment involved needling ST 36(Zusanli)GB 20(Fengchi),PC 6(Neiguan),LI 4(Hegu),LR 3(Taichong),LR 2(Xingjian),GB 43(Xiaxi),DU 20(Baihui),EX-HN3(Yintang),ST 2(Sibai),and LI 20(Yingxiang).Near complete resolution of dizziness and nasal congestion were achieved after 2 treatments.Conclusion:Acupuncture may be used to resolve symptoms of ENS.Acupoint selection and needle manipul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CM pattern dia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pty nose syndrom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CM syndrome pattern diagnoses
下载PDF
耿建国治疗甲状腺结节用药规律特色浅析
3
作者 姜楠 陈玉静 +2 位作者 李杨帆 宋明 耿建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4期693-697,共5页
目的:对耿建国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用药规律特色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耿建国教授治疗TNS处方病历数据,分析归纳组方用药资料,应用Excel 2011软件建立数据库,归纳整理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目的:对耿建国教授治疗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s,TNS)用药规律特色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收集耿建国教授治疗TNS处方病历数据,分析归纳组方用药资料,应用Excel 2011软件建立数据库,归纳整理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纳入的100个处方中,共涉及中药62味,累及用药频次1229次,分析发现频数排名前10位的为柴胡、黄芩、浙贝母、夏枯草、炒白术、仙灵脾、川芎、干姜、皂角刺、生杜仲。结论:耿建国教授治疗TNS常常以“清上温下”为核心治法,兼以理气、化痰、散瘀之法。通过耿建国教授治疗TNS的处方研究,挖掘用药规律特色,能够提供更多的诊疗TNS的思路,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瘿病 中医 中药 辨证 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一种矩阵和权重改进的MW-Apriori算法探讨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用药规律
4
作者 于子洋 张艳燕 +3 位作者 马笑凡 崔伟锋 潘玉颖 李星锐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的通过一种改进Apriori算法对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中药处方配伍及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李培旭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 目的通过一种改进Apriori算法对名老中医李培旭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中药处方配伍及规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李培旭教授诊治慢性肾脏病蛋白尿临床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基于矩阵和权重改进的MW-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用药规律及药物组合特点,从而得出核心证型和核心处方。结果共收集处方1239张,病例391例,涉及到药物共214味,其中使用频次>10次的有135味,累计使用频次17467次,药物种类共21类,使用频次排名前5类分别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药、解表药、活血药,性味归经方面,使用较多为寒性、平性及甘味药。在药物组合关联规则中显示连翘-金银花组合是所有药物组合中出现频次最高,甘草作为单味药物出现频次最高,且关联性最强,关联性较强药物为:金银花、连翘、黄柏、生地、黄芪、柴胡、泽泻、当归、白芍、蒲公英,总结出常见证型9种,常用药物50味,并从中得出核心证型及核心处方各4种,核心药物24味。结论通过对李培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数据分析,肾病蛋白尿的原发病较多,病机以湿热致肾闭精泄,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病程冗长,湿热(毒)蕴结为基本证型,治疗以祛邪通闭、益气养阴为主,选药多注重寒性、平性及甘味药物,研究得出核心证型和核心处方较为准确客观反映李教授学术思想,对临床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蛋白尿 中医药 关联规则 核心证型 核心处方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龙运光教授辨治痹证的用药规律
5
作者 李丹 彭记棚 +4 位作者 宋云云 黄春霞 龙运光 马武开 姚血明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5期9-13,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挖掘龙运光教授治疗痹证的遣方用药特点及规律,为痹证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龙运光教授辨治痹证的相关医案并提取方药,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作为数据挖掘工具,对方药进行四气五味...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挖掘龙运光教授治疗痹证的遣方用药特点及规律,为痹证的中医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筛选龙运光教授辨治痹证的相关医案并提取方药,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软件作为数据挖掘工具,对方药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功效、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关联规则,以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结果:共纳入龙运光教授辨治痹证方剂261个,涉及中药273味。四气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寒、凉、热。五味以甘味为主,其次为苦、辛、酸、咸。归经以肝经、脾经和肾经为主,常用核心药物组合16组,通过方剂聚类分析得到可能的新方组合5首。结论:从龙运光教授辨治痹证的相关医案中整理出方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总结出龙运光教授治疗痹证多从肝、脾、肾出发,药物以祛风湿类、活血化瘀类和补虚类为主,临床疗效较好,挖掘出的新方组合可为痹证的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 用药规律 龙运光
下载PDF
当代名中医辨治高血压经验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莉 谭辉 +2 位作者 孙宇洁 段雷 董昌武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9-64,共6页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系统的高发病,传统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对药物依赖性强,同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整体调节、协同增效、减毒减副等优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他们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以及前...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系统的高发病,传统西医治疗治疗过程中对药物依赖性强,同时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药治疗高血压具有整体调节、协同增效、减毒减副等优势。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是他们数十年的学术研究、临床实践与中医药理论以及前人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传承研究继而发展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可以提高中医药服务诊疗水平,推动中医学术进展。通过查阅检索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等当代名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论治经验,发现名老中医认为高血压发病以肝为本,与心、肾、脾等脏密切相关,病理因素多归于“风”“火”“痰”“虚”“瘀”等,大致将高血压分为肝火亢盛型、肝阳上亢型、肝气郁结型、痰湿壅盛型、痰瘀互结型、肝肾亏虚型等类型,治疗常用清肝降火、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健脾化痰、逐瘀祛痰、滋补肝肾等法,疗效显著,颇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名中医 病因 病机 辨证 用药规律
下载PDF
杂病证治的古与今
7
作者 张再良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63-67,共5页
杂病证治的临床模式最初在热病中留有痕迹,以后逐渐形成专门领域,并另立脏腑用药的规矩,最后建立的是病证与理法方药体系。如今,中医在注重理法方药传承、临床经验交流的同时,也注意摸索对现代疾病的辨治规律和专门方药。
关键词 杂病 中医经典 证候 临床治疗 古代格局 现代变化
下载PDF
胃癌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苏园园 刘宁宁 +2 位作者 赖优莹 周利红 张怡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2期262-266,共5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增效减毒、延缓耐药、改善预后等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证型为辨证论治的基础,指导着胃癌的治法治则和处方用药...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中医药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增效减毒、延缓耐药、改善预后等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证型为辨证论治的基础,指导着胃癌的治法治则和处方用药。随着现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胃癌中医证型的研究不断完善,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胃癌证型复杂多变,至今未有统一的标准。现总结名医经验、文献研究及临床研究等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证型与西医治疗及客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进而推动胃癌中医证型研究向现代化、客观化、规范化、定量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增效减毒 延缓耐药
下载PDF
基于文献挖掘冠心病合并抑郁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
9
作者 孙怿泽 王哲义 +1 位作者 齐鑫 赵海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目的 基于文献总结、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 目的 基于文献总结、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频数统计的方法,分析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中医证型和病性证素分布。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开发潜在新药对及药队,挖掘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88首处方。气滞血瘀证为主要证候,其次是气虚血瘀证。主要病性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另外涉及气虚、阴虚、痰、火热。处方中药物以入肝经、心经居多,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苦为主、辛味为次。柴胡为使用频数最高的药物,柴胡、白芍、郁金、川芎组成核心处方。候选新药队中燮理气血、益气养阴、调和心神的药物组合较多。结论 “瘀阻心脉、气机留滞”可能是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基本病机。医家多从“调肝治心”或“双心同治”的角度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以“调肝治心”为主者,多以疏肝理气、活血通脉为基本治法;若以“双心同治”为主要辨治思路,多在燮理气血的基础上,佐以益气养阴、调养心神。该结论虽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但中医治病讲求辨证论治,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抑郁 双心疾病 证型 证素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关联规则
下载PDF
A data-driven method for syndrome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被引量:14
10
作者 Nevin Lianwen Zhang Chen Fu +4 位作者 Teng Fei Liu Bao-xin Chen Kin Man Poon Pei Xian Chen Yun-ling Zh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tments for Western medicine (WM) diseases relies heavily on the proper classification of patients into TCM syndrome types.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data-driven...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reatments for Western medicine (WM) diseases relies heavily on the proper classification of patients into TCM syndrome types.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data-driven method for solving the classification problem, where syndrome type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based on statistical patterns detected in unlabeled symptom survey data. The new method is a generalization of latent class analysis (LCA), which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WM research to solve a similar problem, i.e., to identify subtypes of a patient population in the absence of a gold standard. A well-known weakness of LCA is that it makes an unrealistically strong independence assumption. The authors relaxed the assumption by first detecting symptom co-occurrence patterns from survey data and used those statistical patterns instead of the symptoms as features for LCA. This new method consists of six steps: data collection, symptom co-occurrence pattern discovery, statistical pattern interpretation, syndrome identification, syndrome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syndrome type classification. A software package called Lantern has been developed to suppor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he method was illustrated using a data set on 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syndrome syndrome classification latent tree analysis symptomco-occurrence patterns patient clustering st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原文传递
神魂之铸--论新版中医国家标准“病证理法相贯”规则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邦贤 严世芸 +6 位作者 周强 董全伟 李明 程磐基 包来发 娄月丽 杨丽娜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阐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修订版(以下合而简称“新版国标”)内寓的“病证理法相贯”法则及其逻辑关系,以促使当代中医临床再铸神魂,重新回归中医学术本体及其临床路径。方法采用中医学、术语学、标准学文献... 目的阐释《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修订版(以下合而简称“新版国标”)内寓的“病证理法相贯”法则及其逻辑关系,以促使当代中医临床再铸神魂,重新回归中医学术本体及其临床路径。方法采用中医学、术语学、标准学文献的回顾性研究及计算机本体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通过对标准的源起,标准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中医疾病分类体系的溯源,“病”“证”“理”“法”等概念的梳理,以及“治病求本”“辨病本、守病机”等相关学术理念的剖析,并借助于“中医国家标准应用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标准平台”),呈现新版国标“病证理法相贯”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果新版国标界定了中医“病”“证”“理”“法”等术语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治病求本,病证相贯,理法相契,方药以贯”是中医临床诊疗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将之作为中医临床思维和诊疗规范的“根”与“魂”,贯穿于中医国家标准修订的全过程,并将“病证理法相贯”理念与法则纳入了新版国标的知识体系与规则体系。结论新版国标内寓“病证理法相贯”的诊疗法则,可通过标准平台得以充分展示及应用,并能够引领中医临床按照自身的学术与临床轨迹开展医疗活动,规范其医疗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国家标准 中医术语研究 《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 病证理法相贯 标准知识体系 标准规则体系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中药复方专利探讨肾病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12
作者 施月 石秀杰 +2 位作者 柳菁 段行宇 张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1期2121-2125,共5页
目的通过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期间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构建方剂数据... 目的通过挖掘中药复方专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建库至2022年8月20日期间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复方专利数据,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构建方剂数据库,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肾病综合征中药专利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纳入中药复方专利126条,涉及中药430味,中药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多见,归经以脾、肝、肾、肺经居多。高频药物有黄芪、泽泻、茯苓、白术等。最常用对药为“黄芪-茯苓”,最常用角药为“黄芪-茯苓-泽泻”,重要关联规则有“白术,茯苓-黄芪”等,新方有“党参-茯苓-白术-淫羊藿-五加皮”等。结论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可以补虚泻实为法立方,重视培补脾肾,兼以活血、清热、利水,标本兼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专利 中药复方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脱垂性痔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
13
作者 朱远航 杨海波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6期3298-3303,共6页
目的探讨脱垂性痔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肛肠科、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Ⅱ~Ⅳ度痔脱垂的脱垂性痔病患者1156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痔脱... 目的探讨脱垂性痔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肛肠科、上海市黄浦区香山中医医院肛肠科住院治疗的Ⅱ~Ⅳ度痔脱垂的脱垂性痔病患者1156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痔脱垂分度、中医辨证分型和血清学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等临床资料。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脱垂性痔病患者性别、年龄段分布情况,采用Spearman法分析中医证型分布与痔脱垂分度、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中医证型脱垂性痔病患者性别、年龄、WBC、RBC、Hb、PT、ALT、BU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LT、TT、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组和湿热下注组WBC、RBC、Hb高于脾虚气陷组和风伤肠络组(P<0.01);气滞血瘀组PT低于脾虚气陷组和风伤肠络组,BUN高于脾虚气陷组和风伤肠络组(P<0.05);气滞血瘀组和湿热下注组ALT高于脾虚气陷组(P<0.05)。Ⅱ~Ⅳ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度和Ⅲ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气陷、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湿热下注,Ⅳ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脾虚气陷、湿热下注、风伤肠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脱垂性痔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脾虚气陷、风伤肠络、湿热下注,女性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气陷、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湿热下注。18~45岁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气滞血瘀、脾虚气陷、风伤肠络、湿热下注,46~60岁和>60岁患者的中医证型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气陷、气滞血瘀、风伤肠络、湿热下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脱垂性痔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与痔脱垂程度、年龄呈正相关(r=0.085,P=0.004;r=0.154,P<0.001)。结论不同痔脱垂分度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Ⅱ度和Ⅲ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虚气陷型占比较高,Ⅳ度痔脱垂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气滞血瘀型占比较高;不同年龄段脱垂性痔病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垂性痔病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广西壮族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与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及部分危险因素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建文 钟远鸣 +7 位作者 陈晶 欧伦 谢伟星 尹利军 张家立 杨光 韦家鼎 李桂焕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及部分危险因素与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筛选符合既定相关标准的广西壮族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分为血瘀证组30例与非血瘀证组58例,进行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检测,并...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患者及部分危险因素与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筛选符合既定相关标准的广西壮族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8例,分为血瘀证组30例与非血瘀证组58例,进行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观测患者的腰椎负荷强度等指标,观察部分危险因素以及部分危险因素和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For-ward(LR)法分析显示广西壮族重度腰椎负荷强度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轻中度腰椎负荷强度者的3.911倍(95%CI:1.334~1.872)(P<0.05),TGF-β1基因-509C/T多态性与重度腰椎负荷强度的累积暴露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风险是其中某单一因素的18.425倍(95%CI:1.767~3.693)(P<0.01)。[结论]重度腰椎负荷强度很可能是广西壮族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证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TGF-β1基因-509位点CT基因型与重度腰椎负荷强度累积暴露更易发生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证型 危险因素 TGF-β1-509C/T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脑血管造影结果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春霞 杜会山 +3 位作者 李玉清 藏东静 白洁 徐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8期700-702,716,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进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6例,对比分析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狭窄组的风痰瘀...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寻求辨证防治缺血性中风的客观化指标。方法选取进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6例,对比分析脑血管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脑血管狭窄组的风痰瘀阻型和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脑血管正常组(P<0.05),而脑血管正常组的风痰火亢型比例高于脑血管狭窄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型比例均高于无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P<0.05),其他各组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的造影结果不同证型特点不同,风痰瘀阻型、气滞血瘀证随着脑血管病变范围的增大、狭窄程度的增加,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医证型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临床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成朔 李淑玲 +1 位作者 刘国安 张华丽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标准。方法采用24 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03例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同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证型的动态血压数据...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相关性,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标准。方法采用24 h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对103例入选老年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同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观察各证型的动态血压数据。结果 (1)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肾精不足证型在所有证型中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瘀血阻络证、肾精不足证两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肾精不足证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高于其他组。肾精不足证、瘀血阻络证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BP-SD)均明显大于其他证型组;各证型组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BP-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以肾精不足和瘀血阻络两证型多见;血压变异性可作为老年高血压部分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中医证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儿童肾病综合征410例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献国 刘光陵 +4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樊忠民 何旭 茅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35期4519-4521,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0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 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 目的分析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本院儿科2004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10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 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肺脾气虚型61例,脾虚湿困型102例,脾肾阳虚型121例,肝肾阴虚型79例,气阴两虚型47例;肾组织病理:轻微病变(MCNS)133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 sPGN)229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例,膜性肾小球肾炎(MN)7例,局灶节段硬化(FSGS)36例。免疫病理分为4型:IgA型41例、IgM型66例、IgA+M+G+C3型9例、无免疫复合物型294例。结论 5种中医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肺脾气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M sPGN;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中M sPGN均最多,其次为MCNS;气阴两虚型中MCNS最多,其次为FSGS。5种中医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在IgA型、IgM型、IgA+M+G+C3型的分布上无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病理 中医证型 儿童
下载PDF
苦参碱对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疗效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羌韧 王越 +3 位作者 茅志娟 达坤林 秦刚 章幼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第9期933-935,共3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湿热组... 目的观察苦参碱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55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型和非湿热型,治疗方案相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湿热组有19例(79.17%)好转,非湿热组有12例(38.71%)好转,湿热组好转率优于非湿热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均有明显下降,湿热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时间(PT)改善明显(P〈0.01)。结论苦参碱治疗湿热型乙肝肝硬化患者,总体较非湿热型患者更有效,为临床选择适合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苦参碱治疗提供参考,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苦参碱 中医证型
下载PDF
中医证候量表评价TEAS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明显 叶开升 金曼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法(TEAS)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相关性。方法:11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TEAS刺激太冲、阴陵泉和天枢三穴,每天2次;对照组予TEAS模拟治疗,疗程4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法(TEAS)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相关性。方法:11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TEAS刺激太冲、阴陵泉和天枢三穴,每天2次;对照组予TEAS模拟治疗,疗程4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肠道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的相关性,并评估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肠道症状总积分以及腹痛程度、腹痛天数、腹胀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干扰度、排便次数、急迫天数等与中医证候呈正相关(P<0.05,P<0.01);生活质量总积分以及睡眠质量、精力改变、工作影响等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相关(P<0.05,P<0.01)。治疗结束后,TEAS治疗组对主症大便泄泻、腹痛、胸胁胀闷,次症脘腹胀满、抑郁烦躁、肠鸣矢气、嗳气、太息,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优于TEAS模拟组(P<0.05,P<0.01)。结论:中医证候与IBS-D患者的肠道症状、生活质量相关,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能反映IBS-D肝气乘脾证的证候改善情况,TEAS能有效改善IBS-D肝气乘脾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证候量表 经皮穴位电刺激法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肝气乘脾证
下载PDF
益肾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证候疗效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瑛 傅睿 +4 位作者 祝利民 王翰 陈杏丽 包向东 郑建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743-2746,共4页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益肾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FC)的相关性。方法:将104例FC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增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疗程4周。停药2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生活质量积分、肠道症... 目的:应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价益肾增液汤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FC)的相关性。方法:将104例FC脾肾亏虚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益肾增液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服用莫沙必利,疗程4周。停药2周,评价中医证候量表积分与生活质量积分、肠道症状积分的相关性。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评估治疗前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肠道症状总积分以及排便困难、过度用力排便,排便所用时间,下坠、不尽、胀感,每周排便次数,腹胀情况等与中医证候呈正相关(P<0.01,P<0.05);生活质量总积分及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满意度等与中医证候积分呈正相关(P<0.01,P<0.05)。治疗组对主症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脉沉细或弱,次症腹中冷痛,得热则减、四肢不温、腰膝酸痛、面色无华、纳呆口干、舌淡苔白,以及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医证候与老年FC脾肾亏虚型患者的肠道症状、生活质量相关,采用中医证候量表能反映老年FC脾肾亏虚型的证候改善情况,益肾增液汤能有效改善FC脾肾亏虚型患者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增液汤 老年功能性便秘 脾肾亏虚型 中医证候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