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on monitoring slope displacements in open-pit mine by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被引量:4
1
作者 I Nyoman Sudi Parwata Shinichiro Nakashima +1 位作者 Norikazu Shimizu Takahiro Osawa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0年第5期1001-1013,共13页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in open-pit min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safe management of mining processes.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mounted on an artificial satellite,has the ...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in open-pit min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for safe management of mining processes.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mounted on an artificial satellite,has the potential to be a cost-effective method for monitoring surface displacements over extensive areas,such as open-pit mines.DInSAR requires the ground surface elevation data in the process of its analysis as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However,since the topography of the ground surface in open-pit mines changes largely due to excavations,measurement errors can occur due to insufficient information on the elevation of mining areas.In this paper,effect of different elevation model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results by DInSAR is investigated at a limestone quarry.In addition,validity of the DInSAR results using an appropriate DEM is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monitoring conducted for three years at the same limestone quarry.It is found that the uncertainty of DEMs induces large errors in the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results if the baseline length of the satellites between the master and the slave data is longer than a few hundred meters.Comparing the monitoring results of DInSAR and GPS,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results is less than 10 mm if an appropriate DEM,considering the excavation processes,is used.It is proven that DInSAR can be applied for monitoring the displacements of mine slopes with centimeter-level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pit mine Slope monitoring 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Dinsar)
下载PDF
MCJ-UNet:一种双/多通道联合InSAR相位解缠网络
2
作者 丁泽刚 孙涛 +6 位作者 王震 赵健 史一鹏 陈浩龙 陈之洲 王岩 曾涛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5,共19页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实现地表高程的高效获取,在地形测绘中应用广泛。双/多通道InSAR技术可借助不同通道(基线、频点)的高程模糊度差异,解决相位欠采样问题,完成高程陡变区域的干涉相位解缠,实现InSAR技术在测绘困难区域的有效应...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可实现地表高程的高效获取,在地形测绘中应用广泛。双/多通道InSAR技术可借助不同通道(基线、频点)的高程模糊度差异,解决相位欠采样问题,完成高程陡变区域的干涉相位解缠,实现InSAR技术在测绘困难区域的有效应用。该文即面向高效高精度相位解缠需求,利用深度学习这一有力工具,结合不同通道的相位特征及相互约束关系,提出了一种双/多通道联合干涉相位解缠网络:Multi-Channel-Joint-UNet(MCJ-UNet)。该网络的构建以双通道(双频、双基线)InSAR为基本观测构型,并可实现向多通道构型的扩展,其构建的核心思路主要包括3点:首先,将干涉相位解缠中的模糊数估计问题转化为语义分割问题,并采用UNet网络完成分割处理;其次,引入挤压激励模块(SE)动态调整信息权重,以增强网络不同通道对其所需信息的感知能力;最后,利用多通道联合约束下的相位残差优化损失函数,实现网络调谐。此外,为避免语义分割结果的边缘细节误差对解缠效果的影响,该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联合约束的解缠误差自修正方法,以保证解缠质量。模拟地形仿真数据、真实地形仿真数据以及TerraSAR-X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多通道 相位解缠 深度学习 UNet网络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融合CNN-LSTM模型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与预测
3
作者 师芸 折夏雨 +3 位作者 张雨欣 王凯 张琨 吴睿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29-3438,共10页
针对传统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耗费人力财力和预测预警模型较少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 针对传统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方法耗费人力财力和预测预警模型较少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相结合的矿区开采沉陷监测预测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对建新煤矿进行矿区开采沉陷监测,获取了该矿区的年平均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值。用GNSS监测数据与SBAS-InSAR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拟合效果较好。其次,在此基础上利用CNN-LSTM模型预测后6期沉降数据,其结果与CNN和LSTM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显示,CNN-LSTM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S_(MAE))和均方根误差(S_(RMSE))比单一的CNN和LSTM分别至少降低了44.8%和40.6%,其决定系数均高于98%。最后,进一步预测前6期和中6期沉降数据,验证了CNN-LSTM预测模型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因此,SBAS-InSAR融合CNN-LSTM模型在类似矿山开采沉陷监测和预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开采沉陷 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CNN-LSTM)模型 沉降预测
下载PDF
采空区地表InSAR形变监测与安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董建军 张莹 +1 位作者 李昕 梅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49,共10页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 为探明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变电站拟建场地的安全稳定性,避免采空区地表沉降或倾斜给变电站造成安全隐患,采用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研究平顶山市2015—2022年间的45景Sentinel-1A数据,精细化分析拟建场地的9个代表位置的时序形变特征,进而建立基于InSAR监测的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完成对场地的安全稳定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数据集的模糊PS选点法可克服PS点密度低的弊端,有效增加分析可用数据,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依据基准点校正拟建区内代表点的时序形变后发现,拟建场地整体形变较小且逐渐呈现趋于稳定的趋势,最大沉降量为13.05 mm,最大沉降速度为5.73 mm/a,最大倾斜为0.070 mm/m。基于安全稳定性评价机制分析可知:采空区地表场地移动变形处于稳定状态,变电站地基基础处于安全状态,采空区地表沉降对拟建变电站的影响程度小,综合3种评价指标进行分析,采空区地表场地安全稳定性等级为高,具备建设变电站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表形变 永久散射体(PS)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形变监测 安全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沿线滑坡隐患识别与形变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方迎潮 王小松 +5 位作者 蒋毅 顿佳伟 冯文凯 刘威 丁治文 张洋铭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7-1369,共13页
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沿线地处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构造活跃、复杂地质条件下发育多种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灾害对中贵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对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段沿线滑坡隐患进行有效识别与分析具... 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沿线地处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构造活跃、复杂地质条件下发育多种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的地质灾害,其中滑坡灾害对中贵天然气管道的安全危害极大,因此,对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段沿线滑坡隐患进行有效识别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Sentinel-1A升降轨卫星数据,基于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terferometry,InSAR)对中贵天然气天水段沿线滑坡隐患进行了解译识别、现场复核、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变分析。研究区共识别17处滑坡隐患点,现场复核最终确定13处,其余4处为人类工程活动区,其中常沟村和磨峪沟村滑坡形变受降雨影响。统计发现研究区管道沿线滑坡多发生在坡度40°~50°,高差400~600 m,东北坡向和距管道100~150 m范围内,且岩土体强度较低,地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_(4)^(a1+p1))为主。结果表明:联合升降轨的时序InSAR技术可以有效识别管道沿线滑坡隐患,为油气管线的安全运营及今后油气管道选线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贵天然气管道天水市段 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 滑坡隐患识别 发育特征
下载PDF
星载InSAR基线构型测量误差模型与灵敏度分析
6
作者 鲍捷 刘兴潭 +2 位作者 陈建武 李林 赵春晖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2,共10页
为避免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测量动态监测过程中引入误差,影响基线测量精度,对基线长度与角度测量过程中的可能误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系统误差数学模型,明确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提出误差灵敏度概念,对误差项进行... 为避免双天线InSAR系统基线测量动态监测过程中引入误差,影响基线测量精度,对基线长度与角度测量过程中的可能误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采用坐标变换法建立系统误差数学模型,明确测量系统的误差来源。提出误差灵敏度概念,对误差项进行定量计算,并对每一自由度的误差源进行灵敏度分析,进一步形成综合误差定量合成结果。根据误差灵敏度系数给出一组精度反演误差分配案例。最后,依据蒙特卡洛法在MATLAB平台闭环验证精度量化分配方法的可行性与稳定性。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激光视觉三轴位置的测量精度要求为300μm(3σ),三轴角度的测量精度要求为50″(3σ),即可满足基线长度精度1 mm(1.6σ),基线角度精度2″(1.6σ)。通过本方法可由测量环境条件输入直接获得基线测量的精度,根据灵敏度系数对误差分配进行反演可以得到系统最优布局,其结果可为测量系统的方案设计与精度分解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基线测量 误差模型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星载InSAR方位向逐行的顺轨有效基线计算方法
7
作者 刘昆池 苗洪利 +1 位作者 杨忠昊 张佳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本文开展了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顺轨有效基线计算方法的改进研究。首先利用多项式拟合卫星轨道方程,使用相干系数法计算待配准图像对的像元偏移量,通过建立顺轨有效基线与方位向行号... 本文开展了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顺轨有效基线计算方法的改进研究。首先利用多项式拟合卫星轨道方程,使用相干系数法计算待配准图像对的像元偏移量,通过建立顺轨有效基线与方位向行号的函数关系式获得逐行有效基线,解决了在整幅图像使用固定有效基线带来的误差问题。通过TanDEM-X/TerraSAR-X实测干涉数据对本文的改进方法进行了应用和检验,同时针对所使用干涉图像对的特殊线性关系建立了快捷实用的线性方程。通过在整幅图像上精细化使用顺轨有效基线会对诸如海流反演方面有效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顺轨有效基线 轨道方程 海流反演
下载PDF
基于地形辅助的无人机载InSAR图像分区配准方法
8
作者 谢鑫 邓云开 +1 位作者 杨志军 田卫明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33,共18页
小型化、轻量化的无人机(UAV)为合成孔径雷达(SAR)提供了更加灵活、机动的观测平台,无人机载干涉SAR(InSAR)逐步应用于干涉测量领域。无人机小而轻,易受气流扰动的影响,采用多航过模式进行干涉测量时,飞行航迹非线性且不平行。非线性、... 小型化、轻量化的无人机(UAV)为合成孔径雷达(SAR)提供了更加灵活、机动的观测平台,无人机载干涉SAR(InSAR)逐步应用于干涉测量领域。无人机小而轻,易受气流扰动的影响,采用多航过模式进行干涉测量时,飞行航迹非线性且不平行。非线性、不平行的飞行轨迹导致两幅图像之间存在几何畸变。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无人机载InSAR的干涉图像对之间的偏移量大且具有明显的空变特性,给图像配准带来了很大的技术挑战,常规的基于多项式拟合的配准方法不再适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地形辅助分区的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基于航迹信息生成高程门限,利用外部地形对测量区域进行图像分区处理,然后对区域内的偏移量构建多项式变换模型,对各区域边界处的偏移量施加约束,并进行联合求解,最后获得连续的全局偏移量拟合面,通过对辅图像进行重采样实现精配准。基于P波段无人机载InSAR获取的实测数据,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载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图像配准 复杂地形 多项式模型 图像分区
下载PDF
面向时序InSAR的卫星任务规划框架设计
9
作者 玉龙飞雪 刘国栋 +4 位作者 邱虎 孙静宜 张钊 屈炜 白晨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 随着国内自主雷达卫星和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D-InSAR)及衍生的时序InSAR技术的发展,以时间序列上重复观测为主的长周期形变监测的应用与日俱增。对遥感卫星地面任务规划系统来说,规划和管理大量有时序关联的重复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观测要求,是提升以形变监测为使命的雷达卫星运控效率的关键。在综合考虑雷达差分干涉任务序列性、一致性、周期性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面向雷达卫星时序InSAR类型任务的规划框架,旨在规划序列任务时,考虑序列整体特性,进行序列任务组间的冲突检测。基于此方法,对现有的地面任务规划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验证了框架的有效性。结果证明:该方法可快速、自动进行序列任务冲突消解,可为长周期序列任务的规划和管理提供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卫星(SAR) 任务规划 序列任务 差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D-insar) 规划框架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淮北市地表沉降监测分析
10
作者 倪尔瑞 张建新 +2 位作者 邱明剑 权力奥 朱晓峻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和地下水抽采,导致淮北市地表发生大面积沉降,破坏了耕地以及生态环境,因此对地表沉降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方法获取了2020年1月5日到2020年12月30日的淮北市地表... 长期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和地下水抽采,导致淮北市地表发生大面积沉降,破坏了耕地以及生态环境,因此对地表沉降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方法获取了2020年1月5日到2020年12月30日的淮北市地表年形变速率,并且使用水准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淮北市沉降存在不均匀现象,年形变速率为-55~42 mm,淮北市地表沉降由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和地下水抽采引起,主要地表沉降由采煤引起。研究结果可为地质灾害预防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D-insar)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开采沉陷 地下水抽采 不均匀沉降
下载PDF
基于PS-InSAR的道路穿越区长城形变分析
11
作者 田野 周乐皆 +3 位作者 张研霞 刘飞 赵小平 汤羽扬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409-414,共6页
随着交通网络不断扩展,现代道路穿越古老的长城,这种变化引发了长城的形变效应,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道路穿越长城对其形变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长城周边区域进行了... 随着交通网络不断扩展,现代道路穿越古老的长城,这种变化引发了长城的形变效应,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议题。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道路穿越长城对其形变的影响,研究采用了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对长城周边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形变分析。研究发现,道路穿越长城的行为明显影响了长城的形变情况,尤其是在特定区域出现了明显的地面沉降现象。这种形变表现为在道路穿越区域内的长城被拉伸和压缩,导致最大累积沉降量高达75.2 mm。在这些受影响的区域中,长城的沉降速率甚至达到了每年24.6 mm。通过对长城振动变形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呈现,研究揭示了道路穿越长城对其造成的明显形变效应。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对长城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还为类似地区的形变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 道路穿越 长城形变监测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西山黄土滑坡形变特征分析
12
作者 闵希超 薛东剑 张凌煜 《自然资源信息化》 2024年第1期42-49,共8页
黄土滑坡具有范围广、易受降雨影响、危害性强等特点,黄土滑坡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地表形变监测技术耗时费力,难以满足大范围监测需求。本研究以青海省同仁市西山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20日-2021年12月24日哨兵1A (Sentin... 黄土滑坡具有范围广、易受降雨影响、危害性强等特点,黄土滑坡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地表形变监测技术耗时费力,难以满足大范围监测需求。本研究以青海省同仁市西山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3月20日-2021年12月24日哨兵1A (Sentinel-1A)卫星48景升轨数据为研究数据,利用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mall Baseline Subsets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对研究区进行配准、差分干涉、滤波、相位解缠、重去平、形变建模与解算等处理,获取了该区域的时序形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山黄土滑坡群共有2处明显的形变区。第一处形变区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其雷达视线向年平均形变速率介于-34.27~2.73mm/a;第二处形变区位于研究区中部,其雷达视线向年平均形变速率介于-30.27~4.20 mm/a。本文结合同仁市该时段的月降雨总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对滑坡形变速率具有正反馈作用。结果分析和野外调查表明,SBASInSAR技术在滑坡形变监测方面具有有效性,为该区域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西山黄土滑坡 形变监测 同仁市 时序形变特征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蚁狮优化算法的月球InSAR卫星编队构型设计
13
作者 舒睿 贾庆贤 +1 位作者 于丹 杜耀珂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28-3138,共11页
本文研究了月球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卫星编队构型设计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相对偏心率/相对倾角(eccentricity/inclination,E/I)矢量的月球InSAR卫星相对动力学模型。然后,研究了月球轨... 本文研究了月球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卫星编队构型设计问题。首先,建立了基于相对偏心率/相对倾角(eccentricity/inclination,E/I)矢量的月球InSAR卫星相对动力学模型。然后,研究了月球轨道摄动环境下的编队飞行长期稳定飞行条件。进一步,以相对测高精度和模糊高度为优化指标,同时考虑星间安全性,给出了月球InSAR卫星编队构型优化的目标函数。针对现有的研究方法难以解决构型设计的多目标问题,应用改进多目标蚁狮优化算法实现了月球InSAR卫星编队构型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其在基线使用率方面更优,从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insar卫星编队 构型设计 蚁狮优化算法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和BPNN的铀尾矿坝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
14
作者 周怡 彭国文 +3 位作者 黄召 阳鹏飞 刘丹丹 陈小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152,共8页
为提高铀尾矿库退役治理的监测工作效率,提出一个基于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铀尾矿库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铀尾矿库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累计形变... 为提高铀尾矿库退役治理的监测工作效率,提出一个基于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铀尾矿库形变智能监测与预测模型。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得到铀尾矿库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的累计形变量与年均形变速率,并用第一拦水坝的7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监测站验证InSAR监测值的精度;然后,选取铀尾矿库中的雷公塘坝、南坡横坝、战斗坝和松林坝4个坝段的累计沉降量并结合降雨量进行沉降分析;最后,随机提取铀尾矿坝100个沉降点的累积沉降数据,通过BPNN预测铀尾矿坝的形变。结果表明:2年间铀尾矿库的形变速率在-60.06~34.94 mm/a,铀尾矿坝整体处于下沉状态,累计沉降量最大为-46.67 mm。BPNN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586 mm,均方误差为0.624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 铀尾矿库 形变智能监测 Sentinel-1A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滨海新区地面沉降监测
15
作者 周万晶 王柏恒 《北京测绘》 2024年第3期427-430,共4页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测区内费时长、时效性差等缺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覆盖天津市滨海新区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 针对传统地面沉降测量方法在大范围测区内费时长、时效性差等缺点,本文利用2017—2021年覆盖天津市滨海新区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S-InSAR)和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获取地面沉降数据,通过地表形变信息的时空分析确定各类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并交叉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地面沉降受到降水、第四系地层厚度、地下水等因素影响。其中,天津市滨海新区在2017—2021年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最大沉降速率为-130 mm/a,最大抬升速率为40 mm/a,最大累计沉降量为-411 mm。重点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杨家泊镇与寨上街道交界地区以及西南部的中塘镇和北大港水库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滨海新区 地面沉降
下载PDF
融合SBAS-InSAR和WaOA-LSTM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沉降监测与预测
16
作者 罗贤斌 《北京测绘》 2024年第9期1370-1375,共6页
为了监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SPIA)的沉降现状并提高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本文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32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020年9月—2023年8月的时间序列沉降信息;构... 为了监测上海浦东国际机场(SPIA)的沉降现状并提高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模型预测精度,本文基于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32景Sentinel-1A影像,获取了上海浦东国际机场2020年9月—2023年8月的时间序列沉降信息;构建了基于海象优化算法(WaOA)优化的WaOALSTM沉降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近三年最大沉降速率为-52.21 mm/a,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159.30 mm,沉降主要集中在填海区的二号、四号和五号跑道,其中五号跑道北部周围护岸区域及沿海堤坝区域最为严重;WaOA-LSTM模型预测值与监测真实值的均方根误差为2.63 mm,平均绝对误差为2.06 mm,相较于传统LSTM模型分别提升了52.87%和53.29%。研究结果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沉降监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SPIA) 海象优化算法(WaOA) 长短时记忆(LSTM)
下载PDF
时序InSAR地铁沿线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17
作者 奚小军 杨智博 +1 位作者 马运涛 林芸雯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139-143,148,共6页
近年来我国陆续建设多个填海区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为研究在填海区兴建地铁对沿线填海区地表的影响,本文以横穿大连填海区的地铁二号线沿线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的32景Senitinel-1A数据,采用时序InSAR分析方法... 近年来我国陆续建设多个填海区以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为研究在填海区兴建地铁对沿线填海区地表的影响,本文以横穿大连填海区的地铁二号线沿线周边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的32景Senitinel-1A数据,采用时序InSAR分析方法中的SBAS-InSAR与PS-InSAR分析方法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研究,利用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交叉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总体上,地铁沿线地表年均沉降量总体在-20 mm/a~+10 mm/a范围内,形变量集中在-6.7 mm/a~+7 mm/a范围内,地表轻微沉降在安全范围内;在东港填海与原有陆地交接区,发现3处区域地表形变明显,尤其在海之韵站周边范围内地表沉降较为严重,最大沉降速率为-20 mm/a,经实地验视3处区域均有明显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时序insar 地铁沿线 填海区 地表形变
下载PDF
SBAS-InSAR技术支持下的矿山地表形变监测研究
18
作者 张坤锋 梁芳 《流体测量与控制》 2024年第4期15-18,共4页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矿山地表形变进行全面监测。以河南永城矿区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及可能的地表变化类型,并设计了监测方案。介绍了如何获取和处理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以及干涉图生成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时间... 利用SBAS⁃InSAR技术对矿山地表形变进行全面监测。以河南永城矿区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该地区的地质情况及可能的地表变化类型,并设计了监测方案。介绍了如何获取和处理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以及干涉图生成的关键步骤。通过分析时间序列形变图和形变结果,揭示了矿区地表形变的趋势。该研究有助于解决河南永城矿区地表形变的问题,为地表形变监测领域提供了一个重要范例,有望更好地理解煤矿地表的演化过程,为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及矿山的安全运营提供了关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技术 地表形变监测 SAR数据处理
下载PDF
一种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InSAR相位滤波方法
19
作者 张继超 李继虎 赵鹏飞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为了提高InSAR干涉相位图的质量以及改善密集条纹区域的边缘信息保持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InSAR相位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多个并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多尺度相位信息的特征层以及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滤波层,将不连... 为了提高InSAR干涉相位图的质量以及改善密集条纹区域的边缘信息保持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联卷积神经网络的InSAR相位滤波方法。该方法通过多个并联的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多尺度相位信息的特征层以及传统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滤波层,将不连续跳变的干涉相位转换至连续的正、余弦分量,并送入到并联卷积网络中进行残差学习,最后输出相位残差并完成相位滤波。通过仿真实验与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优于Boxcar滤波、非局部均值滤波和Goldstein滤波,可用于实际的InSAR数据处理中,提高干涉相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干涉测量(insar) insar干涉仿真 卷积神经网络 残差学习 干涉相位滤波 矢量滤波
下载PDF
西藏色拉滑坡时序InSAR二维形变反演与预测
20
作者 刘媛媛 陈人杰 陈能辉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15-1124,共10页
针对西藏贡觉县色拉滑坡,采用小基线集技术获取滑坡一维视线向形变结果,通过多维小基线集技术计算滑坡二维东西向与垂直向形变速率与时间序列形变,结果表明色拉滑坡以东西向形变为主且滑坡前缘特征点累积位移超过100 mm;并将特征点累积... 针对西藏贡觉县色拉滑坡,采用小基线集技术获取滑坡一维视线向形变结果,通过多维小基线集技术计算滑坡二维东西向与垂直向形变速率与时间序列形变,结果表明色拉滑坡以东西向形变为主且滑坡前缘特征点累积位移超过100 mm;并将特征点累积形变与地区降雨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每年6月-9月期间滑坡前缘受强降雨影响形变速率加快从而牵引滑坡中后部分加速形变.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滑坡特征点时间序列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周期性和缓慢形变可获得恰当的预测结果,对于剧烈形变的特征点符合其运动趋势.所得结果可为金沙江流域类似滑坡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拉滑坡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多维小基线集技术 二维形变 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