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ular syphilis:a case series of four patient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1
作者 Madeline Beckman Lana M.Rifkin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with a more recent increase among women.Ocular syphilis is an uncommon but important complication of syphilis,mos...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syphilis has been increas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with a more recent increase among women.Ocular syphilis is an uncommon but important complication of syphilis,most often presenting as posterior or panuveitis in late or latent syphilis of unknown duration.Untreated ocular syphilis may lead to permanent vision loss,underscoring the importance of appropriat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ocular syphilis.Case Description:In a retrospective,non-contiguous case series,we highlight four patients diagnosed and treated with ocular syphilis at a single institution.Four presentations of ocular syphilis are illustrated:anterior and intermediate uveitis,optic neuritis,posterior uveitis,and panuveitis.All patients initially presented with a decreased visual acuity(VA).One patient had a previous diagnosi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Thre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IV)penicillin and one patient with IV ceftriaxone.All had a return to their baseline VA after their course of treatment.Conclusions:Syphilis may go undetected without a high index of clinical suspicion due to its nonspecific presentations.All patients with ocular inflammation should have syphilis testing as a part of their infectious workup with both treponemal and non-treponemal testing.Patients diagnosed with syphilis and are not known to be HIV-negative should undergo testing for HIV due to the high rate of co-infection.Early diagnosis and prompt treatment after onset of symptoms may contribute to a more favorable prognosis for ocular syph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ular syphilis UVEITIS CHOROIDITIS intermediate uveitis case series
下载PDF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以及与TP53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娜 周婕 +3 位作者 徐锋 邹文婷 程丽华 傅媛媛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老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及TP 53突变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MDS病人共52例,所有病人按照入院先后及适应证分为A组(地西他滨20 mg/d×5 d)28例、B组(地西他滨10 mg/d×10 d)24例,比较2组6周期治疗结束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地西他滨疗效与TP 53基因突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39.3%,B组总有效率为37.5%,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4级血小板减少、3~4级贫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感染、肝脏受损、发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 53突变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TP 53野生型组有效率为1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地西他滨20 mg/d×5 d和地西他滨10 mg/d×10 d治疗方案的总有效率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TP 53突变型病人对地西他滨的反应率明显高于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tp 53突变 有效率
下载PDF
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伟 周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究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对EGFR合并TP53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间诊治的80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纳入本次... 目的探究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对EGFR合并TP53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在2016年1月至2022年6月间诊治的80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行奥希替尼治疗,研究组行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血清指标水平、用药安全性以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癌胚抗原(CE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随访1年后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测定表(EORTC QLQ-C30)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希替尼联合培美曲塞/铂类化疗方案用于EGFR合并TP53基因突变的NSCLC的临床治疗,可有效发挥抗肿瘤效果,下调炎症水平,提升疗效,改善患者预后,且用药具有较高安全性,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EGFR合并tp53基因突变 培美曲塞 顺铂 奥希替尼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
4
作者 刘江涛 李亭亭 赵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2期1-4,8,共5页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依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TP化疗组(n=30)、联合化疗组(n=30)。TP化疗组患者采用TP...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晚期NSCLC患者60例,依据用药方法不同分为TP化疗组(n=30)、联合化疗组(n=30)。TP化疗组患者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在TP化疗组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2组近期疗效,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血管生成促进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评分,不良反应,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结果联合化疗组疾病控制率为96.67%,高于TP化疗组的73.33%(χ^(2)=4.706,P=0.030)。化疗4个周期后,2组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bFGF、VEGF水平低于化疗前,且联合化疗组低于TP化疗组(P<0.05或P<0.01);2组CD3^(+)、CD4^(+)、CD4^(+)/CD8^(+)高于化疗前,CD8^(+)低于化疗前,且联合化疗组高/低于TP化疗组(P<0.01);2组VAS评分低于化疗前,QOL评分高于化疗前,且联合化疗组低/高于TP化疗组(P<0.01)。TP化疗组与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长于TP化疗组(P<0.01)。结论贝伐珠单抗与TP化疗方案联合应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进展,并提升生活质量,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 贝伐珠单抗 tp化疗方案 肿瘤标志物 免疫指标 不良反应 生存期
下载PDF
贵阳市MSM人群中HIV、TP、HSV-2感染的实验结果分析
5
作者 张羽 班丽佳 +1 位作者 苏雯 谢芳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690-694,共5页
目的分析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HIV、TP及HSV-2感染的实验检测结果,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血液样本进行HIV、TP及HSV-2检测,并分析实验检测结果。结果577例... 目的分析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中HIV、TP及HSV-2感染的实验检测结果,为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同伴推动抽样法招募MSM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血液样本进行HIV、TP及HSV-2检测,并分析实验检测结果。结果577例研究对象中,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TP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及HSV-2抗体阳性者116例(20.1%)、107例(18.5%)、74例(12.8%);HIV^(+)TP、HIV^(+)HSV-2、TP^(+)HSV-2以及HIV^(+)TP^(+)HSV-2合并感染者24例(4.2%)、8例(1.4%)、11例(1.9%)、20例(3.5%)。实验检测结果分析表明,新发现HIV感染者的WB试验各个反应带型频率不一,带型组合多样化;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最小为10个/μL,最大为914个/μL,平均值为(316.2±160.6)个/μL。病毒载量最高值>7 log_(10)/mL,最低值为1.5 log_(10)/mL,平均值为(4.3±0.9)log_(10)/mL。结论贵阳市MSM人群HIV、TP及HSV-2的感染率较高,合并感染情况较为严重,防治形势严峻,应加强本地区MSM人群的HIV、TP及HSV-2防治工作;同时应结合检测结果制定相关的治疗及防治措施,提高感染者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梅毒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癌组织KLF17、TP5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胡成乙 李莹莹 孙鹰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5期1382-1387,共6页
目的观察老年胃癌患者组织Krüppel样因子17(KLF17)、TP53蛋白表达及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108例老年胃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KLF1... 目的观察老年胃癌患者组织Krüppel样因子17(KLF17)、TP53蛋白表达及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108例老年胃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KLF17、TP53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KLF17、T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7.04%、12.96%,均低于癌旁组织66.67%、44.44%(均P<0.05);癌组织中KLF17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呈负相关,T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呈负相关(P<0.05);癌组织KLF17、T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均长于阴性表达者(均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癌组织KLF17蛋白、TP53蛋白阳性表达比例可能低,且二者均与其临床病理可能呈独立负相关,并影响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胃癌 癌组织 癌旁组织 KLF17 tp53蛋白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奥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多线化疗后进展且塞利尼索无效的TP53突变Burkitt淋巴瘤
7
作者 董丽丽 黄赛 +3 位作者 赵志艺 胥灵敏 李猛 窦立萍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36-39,共4页
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其特征为IGH/MYC基因易位及MYC蛋白高表达。多线化疗后进展且在使用小分子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后仍无效的TP53突变Burkitt淋巴瘤是目前的治疗难点,可选择的治... 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B-NHL),其特征为IGH/MYC基因易位及MYC蛋白高表达。多线化疗后进展且在使用小分子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塞利尼索后仍无效的TP53突变Burkitt淋巴瘤是目前的治疗难点,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十分有限,目前仍无有效治疗手段,且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伴TP53突变Burkitt淋巴瘤多线化疗后进展且塞利尼索治疗无效的患者2例。患者均接受奥妥珠单抗(G)联合二线方案治疗(1例G-DA-EPOCH方案、1例Ibru+GB方案),目前疗效评估均达到完全缓解(CR),主要不良反应为输液相关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明显缓解。以奥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新药治疗可为目前多线化疗后进展且塞利尼索无效的TP53突变Burkitt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妥珠单抗 tp53突变 BURKITT淋巴瘤
下载PDF
TPS联合“PBL+CBL”双轨教学在肿瘤放疗住培中的应用
8
作者 黄凤仙 曹席明 赵淑红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43-47,共5页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联合“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病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双轨教学在肿瘤放射治疗(放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教学成果。方法 选取202...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联合“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病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双轨教学在肿瘤放射治疗(放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培”)中教学成果。方法 选取2020.9至2022.12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放疗科接受放疗“住培”的32名住院医师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对照组,每组16名。其中试验组接受TPS联合“PBL+CBL”双轨教学的教学模式,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全部住院医师举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试验组住院医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88.63±4.319)、临床实践能力成绩(4.19±5.256)及经典病例分析成绩(88.44±4.761)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医师(分别为:82.44±8.238、79.88±4.924、80.06±3.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医师对教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TPS联合“PBL+CBL”双轨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肿瘤放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提高肿瘤放疗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等,切实提高了“住培”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tpS “PBL+CBL”双轨教学法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预防性应用硫培非格司亭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TP方案化疗中的价值探究
9
作者 黄小燕 薛小燕 巫莉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硫培非格司亭对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TP化疗方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 目的观察硫培非格司亭对非小细胞肺癌TP方案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接受TP化疗方案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组(PEG-rhG-CSF组)和硫培非格司亭组,各42例。PEG-rhG-CSF组患者于化疗后48 h给予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硫培非格司亭组患者于化疗后48 h给予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2组患者均用药至白细胞计数>10×109/L。比较2组化疗后第1、3、5、10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及程度、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第1、3天,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第5、10天,2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且硫培非格司亭组白细胞计数低于PEG-rhG-CSF组,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PEG-rhG-CSF组(P<0.01)。硫培非格司亭组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间短于PEG-rhG-CSF组(P<0.01),硫培非格司亭组中性粒细胞减少3~4度发生率低于PEG-rhG-CSF组(57.14%vs.19.05%,χ^(2)=12.923,P<0.01);硫培非格司亭组生理、社会与家庭、功能、情感、附加关注评分及FACT-L总分高于PEG-rhG-CSF组(P<0.01)。PEG-rhG-CSF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5.71%(15/42),硫培非格司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95%(13/42),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4,P=0.643)。结论TP方案化疗结束后预防性用硫培非格司亭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优于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其可有效缩短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硫培非格司亭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 tp化疗方案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肿瘤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百川 黄慧君 沈文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6,共6页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MDS)患者的预后与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密切相关,TP53基因作为MDS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其异常是MD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myelodysplastic neoplasms,MDS)患者的预后与其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密切相关,TP53基因作为MDS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之一,其异常是MD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以及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新近更新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血液淋巴肿瘤分类标准(the 5th edition of the who classifica⁃tion of haematolymphoid tumours,WHO 2022)以及髓系肿瘤和急性白血病的国际共识分类(international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myeloid neoplasms and acute leukemia,ICC)将伴有TP53双等位基因失活(biallelic TP53 inactivation,biTP53)的MDS作为独立的亚型列出,该亚型患者预后极差,生存期极短。目前针对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患者的治疗尚未能有效改善该类患者预后,新型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均在探索中,本文就国内外对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肿瘤 tp53 预后 治疗
下载PDF
探讨TRUST与TP-ELISA对梅毒患者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任勇 杨云敏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5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P-ELISA)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 目的 探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dine red unheated serum test, 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reponema pallidum-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TP-ELISA)检测方法在梅毒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非随机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0月兴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疑似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完成TRUST与TP-ELISA检测,并将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gglutination, TPPA)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TRUST与TP-ELISA的诊断价值。结果 86例疑诊梅毒患者中,61例患者确诊为梅毒,患病率为70.93%(61/86)。TRUST检查的阳性率为59.30%(51/86),阴性率为40.70%(35/86);TP-ELISA检查的阳性率为67.44%(58/86),阳性率为32.56%(28/86)。TP-ELISA的敏感度为93.44%(57/61),高于TRUST检查的80.33%(4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4,P=0.032);且TP-ELISA准确度为94.19%(81/86),高于TRUST的83.72%(7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29)。结论 在梅毒诊断中,TP-ELISA的敏感度、准确度高于TRUST,但筛查过程仍存在假阴性风险,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危险因素筛查结果与其他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检测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服役态不同晶粒度TP347HFG钢管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翔 鲍峥 +3 位作者 王若民 缪春辉 陈国宏 汤文明 《材料热处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奥氏体晶粒度分别为7级(粗晶)与10级(细晶)的TP347HFG高温再热器管在600℃下服役约5万小时后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服役态两种不同晶粒度的TP347HFG钢管的组织都发生了不同...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研究了奥氏体晶粒度分别为7级(粗晶)与10级(细晶)的TP347HFG高温再热器管在600℃下服役约5万小时后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服役态两种不同晶粒度的TP347HFG钢管的组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粗晶管的老化程度小于细晶管。粗晶管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大,除含有较多粗大的初生MX相颗粒外,还在奥氏体晶内析出纳米级次生MX颗粒,同时在奥氏体晶界析出M_(23) C_(6)相颗粒。相反,虽然细晶管的奥氏体晶粒细小,但组织老化更严重,析出的第二相颗粒数量多,且以M_(23) C_(6)相颗粒为主,次生MX颗粒较少,无初生MX相颗粒。细晶管的室温及高温拉伸强度均高于粗晶管,但其断后伸长率低,屈强比较高,塑性变形能力较低。粗、细晶TP347HFG钢管在高温下的屈强比差异更大,粗晶管具有更高的服役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47HFG耐热钢管 晶粒度 第二相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茉莉JsMYB108和JsMYB305转录因子对萜烯合成酶基因TPS启动子的调控研究
13
作者 张月 胡莉 +3 位作者 万超 胡双玲 尹秦婠 袁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7-937,共11页
【目的】探明茉莉香气合成相关转录因子JsMYB108和JsMYB305对3个萜烯合成酶基因JsTPS启动子的调控机制。【方法】以茉莉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3个JsTPS基因的启动子片段,预测启动子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并在此基础上将3个JsTP... 【目的】探明茉莉香气合成相关转录因子JsMYB108和JsMYB305对3个萜烯合成酶基因JsTPS启动子的调控机制。【方法】以茉莉叶片DNA为模板,采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3个JsTPS基因的启动子片段,预测启动子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并在此基础上将3个JsTPS基因启动子片段分别构建到报告载体pGWB433,单独转化烟草叶片或与pK7FWG2.0-JsMYB108、pK7FWG2.0-JsMYB305效应载体共同转化烟草叶片以检测JsMYB108和JsMYB305对3个TPS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同时,通过酵母单杂交实验进一步检验JsMYB108和JsMYB305与3个TPS基因启动子的结合作用。【结果】克隆了3个JsTPS基因启动子片段,长度分别为1357、1849、1005 bp。这些序列中均含MYB识别位点,不同启动子序列包含不同顺式作用元件,如光反应元件、损伤响应元件、脱落酸诱导顺式作用元件等;叶片GUS染色和GUS活性检测结果显示3个JsTPS基因启动子片段均具有启动活性且JsMYB108和JsMYB305能不同程度地激活3个TPS基因启动子活性。JsMYB108使JsTPS1、JsTPS3、JsTPS4启动子活性增强至对照的1.96倍、6.47倍和4.15倍;JsMYB305使JsTPS1、JsTPS3、JsTPS4启动子活性增强至对照的1.57倍、15.18倍和3.12倍;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JsMYB108和JsMYB305能与JsTPS1、JsTPS3和JsTPS4启动子结合。【结论】JsMYB108和JsMYB305可以不同程度激活JsTPS基因启动子活性,推测这2个转录因子在茉莉花萜烯香气合成和代谢过程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 转录因子 tpS 启动子 调控
下载PDF
TPS与TBS分选粗煤泥对比研究
14
作者 张丽明 段福山 +4 位作者 谢广元 伟强 苏东然 倪超 符向东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粗煤泥分选是选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粗煤泥分选设备对难选粗煤泥难以实现有效分选,因此选煤厂通常采用两段分选来满足产品要求,但两段分选工艺比一段分选工艺复杂。为简化粗煤泥分选工艺流程,以TPS和TBS在回坡底矿选煤厂的工业应... 粗煤泥分选是选煤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粗煤泥分选设备对难选粗煤泥难以实现有效分选,因此选煤厂通常采用两段分选来满足产品要求,但两段分选工艺比一段分选工艺复杂。为简化粗煤泥分选工艺流程,以TPS和TBS在回坡底矿选煤厂的工业应用为例,对比了两种设备在自身结构、产品结构和分选效果上的差异。在设备结构上,TPS通过在分选桶内增加一个内桶实现了两段分选,并通过顶水分配装置和内桶溢流导流槽等结构优化保证了两段分选的可靠性。在产品结构上,TBS可分选出精煤和研石两种产品,但无法同时获得合格精煤和高灰分尾煤;TPS不仅可获得精煤、中煤、石三种产品,而且可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灵活调节出两产品或三产品,在精煤产品灰分合格的前提下TPS尾煤灰分为72.21%,同时可得到产率为36.62%、灰分为35.72%的中煤产品。在分选效果上,TPS的数量效率比TBS高2.82个百分点,可燃体回收率比TBS高24.53个百分点。TPS与TBS分选粗煤泥的对比研究可为TPS与TBS的合理选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煤泥分选 tpS TBS 设备结构 产品结构 分选效果 数量效率 可燃体回收率
下载PDF
青钱柳萜烯合成酶TPS家族鉴定分析
15
作者 黄太敏 叶茜 +4 位作者 杨自薇 张楠楠 陈丽 刘鑫 杨正婷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萜烯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不仅在细胞膜上扮演着电子传递的角色,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并作为植物激素的主要成分。萜烯合成酶TPS是合成萜烯的关键酶,对于植物生长和抵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青钱柳的TPS基因家族进行了全面的鉴... 萜烯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不仅在细胞膜上扮演着电子传递的角色,还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并作为植物激素的主要成分。萜烯合成酶TPS是合成萜烯的关键酶,对于植物生长和抵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对青钱柳的TPS基因家族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分析,发现青钱柳共有63个TPS基因家族成员,这些基因的蛋白质长度在260至854个氨基酸之间,并且分布在青钱柳的11条染色体上。通过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预测青钱柳的TPS基因家族可能参与了多种生物学反应。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青钱柳TPS的生理功能和应对环境胁迫的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钱柳 萜烯合成酶tpS 基因家族 鉴定分析 顺式作用元件
下载PDF
TP347H与Super304H耐热钢热疲劳过程的变形与开裂行为研究
16
作者 李炳辰 李健 +4 位作者 高淼淼 刘晨 曹铁山 程从前 赵杰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3-77,83,共6页
基于金属板材热疲劳试验方法(HB 6660-2011),对比分析了TP347H和Super304H两种耐热钢的供货态、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固溶态和时效态试样在热疲劳过程中底部尺寸的变形行为,以及缺口部位裂纹形貌。结果表明:这3种状态Super304H钢在热疲劳... 基于金属板材热疲劳试验方法(HB 6660-2011),对比分析了TP347H和Super304H两种耐热钢的供货态、相同热处理条件下的固溶态和时效态试样在热疲劳过程中底部尺寸的变形行为,以及缺口部位裂纹形貌。结果表明:这3种状态Super304H钢在热疲劳试验后的变形均小于相应TP347H钢的,TP347H缺口呈现相对较大的钝化,时效态试样钝化最大,裂纹最短。缺口附近的观察结果,TP347H在缺口附近龟裂损伤程度弱于Super304H钢的,开裂方式主要为沿晶开裂,也有部分穿晶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347H SUPER304H 热疲劳 变形 开裂
下载PDF
伴TP53突变的转移性子宫中肾样腺癌1例
17
作者 段亚伟 王铭 +1 位作者 王国庆 张丽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3-895,共3页
患者女性,73岁,因“头晕5年余,加重5个月”就诊于神经内科;盆腔MR平扫和增强显示:子宫腔占位,考虑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转入妇科治疗,诊刮术中见子宫颈内口广泛肌性致密粘连。送检病理镜下仅见少量平滑肌组织和吞噬... 患者女性,73岁,因“头晕5年余,加重5个月”就诊于神经内科;盆腔MR平扫和增强显示:子宫腔占位,考虑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转入妇科治疗,诊刮术中见子宫颈内口广泛肌性致密粘连。送检病理镜下仅见少量平滑肌组织和吞噬含铁血黄素的组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肾样腺癌 tp53突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18
作者 古佳 白斯君 +1 位作者 耿晔 贺建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8-523,共6页
目的:探讨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至2020年94例初发DLBCL患者的石蜡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TP53突变,FISH技术检测TP53缺失,分析TP5... 目的:探讨TP53突变和缺失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7至2020年94例初发DLBCL患者的石蜡病理组织,应用免疫组化及二代测序检测TP53突变,FISH技术检测TP53缺失,分析TP53突变、缺失与临床病理及分子分型的相关性,以及对生存的影响。应用COX回归分析DLBCL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27.7%(26/94)患者过表达p53,23.5%(19/81)患者存在TP53突变,16.0%(15/94)患者TP53缺失,结外受累(P=0.027)、MUM-1(P=0.04)及p53蛋白(P<0.01)表达在在TP53突变和/或缺失及TP53正常两组中存在明显差异。生存分析显示,“双阳性(TP53突变合并缺失)”组生存最差,“双阴性(无TP53突变及缺失)”组预后最好,TP53突变或缺失则次之,其中单突变与单缺失两组总生存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689),其余各组之间生存有显著差异(P<0.05)。GCB中,TP53突变组预后较差(P=0.046)。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B症状、TP53异常及双表达是影响DLBCL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P53突变或缺失,特别是同时合并突变和缺失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素,在新的分子分型中,其预后意义仍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p53 突变 缺失 预后
下载PDF
新发胚系TP53突变致Li-Fraumeni综合征相关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19
作者 徐启璐 冉学红 +3 位作者 孙艳花 刘军 卞倩玉 刘丽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 患者男性,13岁。因持续性腰背部疼痛伴有间断性牙龈出血及鼻出血半个月于2020年10月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3.99×10^(9)/L,血红蛋白(HGB)101 g/L,血小板(PLT)55×10^(9)/L,C反应蛋白(CRP)138.3 mg/L。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前后径8.0 cm,肝右叶斜径16.1 cm;脾大,20.4 cm×5.8 cm。骨髓形态: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61%,外周血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17%。免疫分型:异常B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14.7%,普通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B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骨髓染色体:46,XY[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基因 胚系突变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Li-Fraumeni综合征
下载PDF
Syphilis and HIV Infection among Pregnant Women Previously Screened Negative during Their First Antenetal Care Visit (ANC) at Some Selected Health Facilities in the Buea Health District, Cameroon
20
作者 Mbanya Gladice Mbanya Njunda Anna Longdoh +1 位作者 Ngouakam Hermann Simon Eyongabane Ako 《Journal of Biosciences and Medicines》 2023年第7期50-65,共16页
Syphilis and HIV are amongst the world’s most widespread diseases, particularly in low-income countries. Syphilis and HIV infections during pregnanc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Of ... Syphilis and HIV are amongst the world’s most widespread diseases, particularly in low-income countries. Syphilis and HIV infections during pregnancy have been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 Of concern now are the rising rates of congenital syphilis and HIV in Cameroon. Cameroon only mandates testing pregnant women for syphilis and HIV during their first ANC visit.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incidence of new syphilis and HIV infections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gnant women who previously tested negative during their first ANC visit. A cohort design was used, where 335 pregnant women were followed up for a period from December 2019 to August 2020. A blood sample was drawn and the serum was analyzed using the WANTAI ELISA and AIDTM HIV 1 + 2 Ag/Ab ELISAPlus test methods for syphilis and HIV respectively at three intervals.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SPSS 23.0. Out of the 335 pregnant women who were followed up during this study, 49 (14.6%) were later diagnosed with syphilis (32 in 2<sup>nd</sup> trimester and 17 in 3<sup>rd</sup> trimester). 54 (16.1%) were diagnosed with HIV infection (13 at two months post-1<sup>st</sup>-trimester visit, 23 in the 2<sup>nd</sup> trimester and 18 in the 3rd trimester). Lastly, 10 (2%) were co-infected with syphilis and HIV of which 8 occurred during 2<sup>nd</sup> trimester and 2 in the 3<sup>rd</sup> trimester.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tracting new syphilis infections include;younger age group aOR (1.302, 95% CI), leaving in an urban area aOR (3.158, 95% CI), lower level of education (Primary and no formal) with aOR of (9.055, 95% CI) (P = 0.001) and (6.764, 95% CI) (P = 0.006) respectively, inadequate knowledge on the diseases aOR (2.176, 95% CI), women unaware of their partner status aOR (3.190, 95% CI). Most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tracting new HIV infections were similar to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tracting new syphilis infections post 1<sup>st</sup> ANC visit aOR (1.174, 95% CI) and pregnant women with more than one sexual partner aOR (7.342, 95% CI) were observed for HIV infection.. There is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new infection of syphilis and HIV post first ANC screening in the Buea Health District, Cameroon. The need for constant education on the identifiable factors and these diseases, and screening during every ANC visit irrespective of their previous laboratory results is warra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philis HIV STI Pregnant Women Post First-Antenatal Care Screening ELISA Bu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