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区划视角下广东省地级市的发展问题 被引量:5
1
作者 游细斌 魏清泉 +1 位作者 李开宇 汤放华 《规划师》 2005年第11期72-74,共3页
地级市及代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存在较多的问题,地级市与县级政区的矛盾突出。地级市的发展应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区域管治、改变城市行政区体系、理顺地级市的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 市管县体制 地级市 行政区划 广东省
下载PDF
中国的集权与分权:“风险论”与历史证据 被引量:77
2
作者 曹正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5,共45页
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演变。这些演变给我们提出如下三类问题:第一,在地方政治体制上,为什么一部分王朝在开国初期采用了分封制,而当王朝稳定下来之后,却又谋求削藩?第二,在边疆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在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演变。这些演变给我们提出如下三类问题:第一,在地方政治体制上,为什么一部分王朝在开国初期采用了分封制,而当王朝稳定下来之后,却又谋求削藩?第二,在边疆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什么元代和明代采用"土司制",清代却推行"改土归流"?第三,在省级政区和省级政府的设置上,为什么汉人政权表现出兴废不定和周期性循环,而游牧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却不存在这种循环?此外,清代之后建立的汉人政权为什么又打破了这种周期循环,建立起稳定的省级政区和统一的省级政府?本文论证了上述问题可以用"风险论"——即中央政府追求"统治风险最小化"的行为及其面临的约束条件——来解释,还同时比较了"风险论"与"帝国的治理逻辑"和"行政发包制模型"在解释能力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行政成本 统治风险 郡县制
下载PDF
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研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18,共14页
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问题,涉及到清代地方政权结构、最低一级政权、上层政权对基层社会统治等方面,是新近引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为重点,通过考察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实况、依据、性质,否定了清代&... 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问题,涉及到清代地方政权结构、最低一级政权、上层政权对基层社会统治等方面,是新近引起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广东为重点,通过考察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实况、依据、性质,否定了清代"皇权不止于县"的猜想,进一步梳理了县以下各种不同的行政编组和区划,为深入认识清代国家权力与基层社会固有权力在制度层面上的契合点,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州县 佐贰 政权结构 行政区划
下载PDF
论明代府县之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柏桦 李瑶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5,共6页
明代的府县都是亲民之官,在行政隶属上,县统于府,按理说县之事都是府之事,但在具体政务运行过程中,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从设官来看,除主官知府、知县之外,府县都设有佐贰官、首领官、教职、杂职,各自拥有吏胥,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也有... 明代的府县都是亲民之官,在行政隶属上,县统于府,按理说县之事都是府之事,但在具体政务运行过程中,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从设官来看,除主官知府、知县之外,府县都设有佐贰官、首领官、教职、杂职,各自拥有吏胥,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也有统属关系。权责上看,府的责任在督察,县的责任在施政。无论是从统属关系,还是从政治运作,抑或是彼此之间的政治经济利益,将府与县连接在一起,既关系到地方吏治是否清明,也关系到地方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县官 亲民之官 有司 陋规 钱谷刑名
下载PDF
明代州县区划及其沿革 被引量:4
5
作者 柏桦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40,共9页
明代州县增设改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有历史的遗留 ,二是有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 ,三是有当时政治的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固然有其优势 ,但它不能把人完全隔绝 ;历史遗留和当时的政治 ,都是人为的因素。州县的增改、疆域的划分 ,无疑是... 明代州县增设改置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有历史的遗留 ,二是有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 ,三是有当时政治的制约。自然地理环境固然有其优势 ,但它不能把人完全隔绝 ;历史遗留和当时的政治 ,都是人为的因素。州县的增改、疆域的划分 ,无疑是人的因素起主导作用。分析明代 740多个州县增改的原因 ,不但可以看出统治者为加强自身统治而花费的苦心 ,而且也可以看出州县的政治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州县 疆界 改置 行政区划 等级
下载PDF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中地级市面临的问题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缪匡华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16,共5页
随着财政上省直管县改革试点的日趋成熟,"省直管县"体制的整体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地级市作为省县的中间层次,处于改革的焦点位置,利益流出在所难免,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这将极大地考验地级市及官员的承受度。因此,地级市应采取... 随着财政上省直管县改革试点的日趋成熟,"省直管县"体制的整体综合改革势在必行。地级市作为省县的中间层次,处于改革的焦点位置,利益流出在所难免,影响之大可想而知,这将极大地考验地级市及官员的承受度。因此,地级市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端正认识、统一思想,科学调整地级市行政区划,合理定位地级市功能,实现政府职能有效转变,发展地级市中心城市的竞争优势和优势产业,以品质提升中心城市品位,以期在"省直管县"的格局中取得新优势,谋求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地级市 行政区划 定位与职能
下载PDF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动力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姚锐敏 王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6,共8页
调查表明,推动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务员的法治信仰和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上级对依法行政的监督考核、县委对依法行政的重视、县人大的监督、社会舆论和公众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公民... 调查表明,推动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因素主要包括公务员的法治信仰和政治责任感使命感、上级对依法行政的监督考核、县委对依法行政的重视、县人大的监督、社会舆论和公众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人民法院的司法监督、公民的维权行动、民间组织的推动。量化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对县级政府依法行政所起的推动作用在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当前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存在内部驱动力相对不足、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纵向动力、动力的能量释放途径和方式不够合理等突出问题。培育公务员的法治信仰、大力开发社会民间动力、强化正向激励机制,是增强县级政府依法行政动力的现实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政府 依法行政 法治政府 动力
下载PDF
战国至西汉郡县制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建立、发展与分布 被引量:6
8
作者 艾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25,共7页
战国时期,赵、秦两国创立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建制被推广至鄂尔多斯高原地域。赵国郡县制出现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时间至迟应在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秦国在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吞并义渠戎政权后,郡县制也推行至鄂尔多斯高原地域南... 战国时期,赵、秦两国创立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建制被推广至鄂尔多斯高原地域。赵国郡县制出现在鄂尔多斯高原的时间至迟应在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秦国在秦昭襄王三十六年(前271)吞并义渠戎政权后,郡县制也推行至鄂尔多斯高原地域南部。秦统一天下后,增置九原郡,并向北扩展北地郡、上郡的辖域,形成四郡并存的行政区划格局。西汉于元朔二年(前127)后相继重置九原郡——更名为五原郡,增置朔方、西河两郡。此后,形成北地、上郡、西河、云中、五原和朔方6郡分治的政区格局。元狩三年(前120),在"河南地"创建五个匈奴族属国作为特殊行政建制。此外,朔方州刺史部的监察区域包括北地、上郡、西河、朔方、五原5个郡级地方高层行政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区地理 郡县制 鄂尔多斯高原 属国都尉府
下载PDF
我国行政区划层级历史变迁——兼谈其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永理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0,共6页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目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历史上我国行政区划层级的历史变迁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加审慎、理性地看待和推行当前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本文在对历史上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层级的历史变迁脉络进... 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目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探讨历史上我国行政区划层级的历史变迁有助于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加审慎、理性地看待和推行当前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本文在对历史上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层级的历史变迁脉络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历史上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动因、利弊、阻滞因素、路径选择等,希冀为当前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划层级 郡县制行省制度 二级制 三级制 省直管县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 被引量:6
10
作者 冯辉 齐书深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6-130,共5页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权不断巩固与发展 ,自秦汉以来郡县制一直占主导地位 ,而分封制也以与西周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存在。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 ,二者的长期争论反映了中央集权与...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权不断巩固与发展 ,自秦汉以来郡县制一直占主导地位 ,而分封制也以与西周不同的形式长期延续存在。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君主专制政体下中央和地方关系的体现形式 ,二者的长期争论反映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封制 郡县制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下载PDF
论中国地方政府新架构与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新光 《开放导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2,共5页
我国农村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党政权力高度一体化与地方政府体制高度统一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一级已经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其工作重心也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而过去由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体的... 我国农村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党政权力高度一体化与地方政府体制高度统一的金字塔式权力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一级已经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其工作重心也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而过去由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体的县级行政体系却被肢解,逐渐形成了“双重衙门体制”;乡镇政权基本处于一种责任大、权利小、效率低的被动施政状态;村民自治又一直受到地方行政权力的制约,自身也缺乏财力的保障,几乎变成了“空壳民主”。下一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从高度集权走向合理分权,按照地、县、乡、村四级连动的整体改革思路,撤消地区一级,强化县一级,精简乡一级,充实村一级,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及中国国情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政治体制改革 地方行政管理 撤地 强县 精乡 实村
下载PDF
发挥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作用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那春光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2年第2期23-24,34,共3页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轮市县级规划编制实施正在全面展开,目前,1356个市县级规划获批准发布。由于各种原因,市县级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资料缺乏、部门利益协调难、实施难度大等问题。... 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是国家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轮市县级规划编制实施正在全面展开,目前,1356个市县级规划获批准发布。由于各种原因,市县级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基础资料缺乏、部门利益协调难、实施难度大等问题。从市县矿政管理特点出发,在规划的组织上、规划内容设定和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完善,可以更好地发挥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县级 矿产资源规划 实施 基础资料 矿政管理
下载PDF
清代督抚监司监察制度的弊端与异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光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9,共5页
清代在各省设置督、抚和藩、臬、道等各级监司,这种制度与现代政治中的地方行政分层制度性质不同,主要职能在于督导、规范州县官行政。督抚监司在督导监察州县行政方面各有其权责。然而,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却不理想,不仅未能实现其... 清代在各省设置督、抚和藩、臬、道等各级监司,这种制度与现代政治中的地方行政分层制度性质不同,主要职能在于督导、规范州县官行政。督抚监司在督导监察州县行政方面各有其权责。然而,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却不理想,不仅未能实现其督导和监察州县行政的本旨,反而造成许多严重的弊端,发生了严重"异化"。它严重干扰了州县政府的行政,给州县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力负担。督抚监司制度实行的结果,一方面限制了州县官的施政权力,消磨了他们的施政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却未能阻止他们剥民、虐民。中国传统政治单纯通过"以官制官"的体制内监察,无法解决政府运作的规范与廉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督抚监司制度 督导监察 州县官 州县行政
下载PDF
秦及汉初政权对地方政治制度的探索及其意义
14
作者 许富宏 杨青 《唐都学刊》 2003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秦汉在地方政治制度的探索上,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秦延续传统一步到位实施郡县制,汉片面以秦亡为教训,历经数代三个阶段的艰苦探索,最终也确立了郡县制。两朝的历史及治国思想是形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秦汉确立的郡县制从根本上瓦解了... 秦汉在地方政治制度的探索上,经历了不同的历程。秦延续传统一步到位实施郡县制,汉片面以秦亡为教训,历经数代三个阶段的艰苦探索,最终也确立了郡县制。两朝的历史及治国思想是形成两者不同的主要原因。秦汉确立的郡县制从根本上瓦解了我国早期带有浓厚血缘关系的世袭制度,催生了官僚制度,给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标志着自夏商周以来沿袭已久的职官制度出现根本性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地方政治制度 郡县制
下载PDF
战国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周书灿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21-125,共5页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各国的普遍推行,各诸侯国国君通过郡、县地方行政区及乡、亭、里等基层地域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统治网络,层层控制着整个国家。新的官僚制度的建立,便利了国君对地方官员的任免、选拔... 战国时期,随着以郡统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在各国的普遍推行,各诸侯国国君通过郡、县地方行政区及乡、亭、里等基层地域组织,自上而下形成了一个有序的统治网络,层层控制着整个国家。新的官僚制度的建立,便利了国君对地方官员的任免、选拔与考核权的掌握。中央对地方的视察制度的建立,具有考核地方民政、选拔人才并对施政方针征求意见等作用。与此同时,行县之制在加强中央、各级政权与基层之间的政治联系,加强中央王朝对地方的行政管辖方面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监察制度的初步建立则是封建王朝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表现。国君对立法与司法权的垄断,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必然要求。户口的登记和赋役的摊派,内史、少府等国家财政机构的创设,标志着新型分立的单一制国家对地方经济的控制得到空前加强。发兵用符制度的建立,使得中央及地方军队的调遣权全部集中于国君一人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郡县 中央 地方 立法 司法 户籍制度
下载PDF
秦汉时期的行政区划及其演变
16
作者 张信通 《钦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9期81-85,共5页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 秦代实行的行政区划是纯粹的郡县二级制,以郡辖县。楚汉之际实行的封建制以军功而非以宗法血缘为原则,与周代的封建制不同。西汉立国至景帝中元五年,封建制和郡县制并存;中元五年以后,汉代真正意义上的郡县制官僚政体才正式确立。汉代的州一直以监察区的形式存在,直到东汉灵帝中平五年,州作为行政区划正式出现,郡县制被州郡县制所取代。秦汉开创的行政区划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 行政区划 郡县制 州郡县制
下载PDF
隋朝和唐初对昭通的略定及郡县之设置
17
作者 傅奠基 李加茂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1-7,共7页
隋朝建立,结束了长达二百八十年之久的南北分裂局面,隋文帝对南宁州的经略,基本上重演了汉武帝开西南夷的过程。东线即从今宜宾往南在昭通境内设恭州、协州,再深入滇池地区置昆州(今昆明);隋虽然二世而亡,但其创立的多项制度却为后世所... 隋朝建立,结束了长达二百八十年之久的南北分裂局面,隋文帝对南宁州的经略,基本上重演了汉武帝开西南夷的过程。东线即从今宜宾往南在昭通境内设恭州、协州,再深入滇池地区置昆州(今昆明);隋虽然二世而亡,但其创立的多项制度却为后世所遵循。唐兴伊始即全面继承了隋朝建立三省六部,州县二级政区,以羁縻手段重置隋朝废弃的南宁州,并支持南诏统一各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朝 唐初 昭通 政区 羁縻府州
下载PDF
析楚亡汉兴的行政区划原因
18
作者 王培利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6-99,共4页
实行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导致楚亡汉兴的重要因素。落后于时代的分封制,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刘邦实行了适合社会实际情况的郡国制,尽可能地团结了不同阶层的人,不但取得了与项羽斗争的胜利,也为西汉的兴旺、发展... 实行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是导致楚亡汉兴的重要因素。落后于时代的分封制,是项羽功败垂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样的道理,刘邦实行了适合社会实际情况的郡国制,尽可能地团结了不同阶层的人,不但取得了与项羽斗争的胜利,也为西汉的兴旺、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亡汉兴 行政区划 分封制 郡县制 郡国制
下载PDF
论依法治县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19
作者 李乾贵 《常熟高专学报》 2000年第5期43-46,共4页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 ,我国已逐步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依法治理总体格局 ,而在这一总体格局中 ,依法治县则是关键。依法治县是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和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靠保障。针对我国目前农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 ,我国已逐步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依法治理总体格局 ,而在这一总体格局中 ,依法治县则是关键。依法治县是推动依法治国方略实施和顺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靠保障。针对我国目前农业法制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只有牢牢抓住农业行政执法工作这个重点 ,不断强化农业行政执法的力度和能力 ,方能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从而保障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县 农业现代化 农业行政执法
下载PDF
蜀汉行政建制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罗开玉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15,共9页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三国时期蜀汉的行政建制的构成及其特点。蜀汉行政建制主要有三大特点:1、继承汉制;2、战时军事管制已经深入到行政建制上,占有突出地位;3、大量新置郡,以凑足一个国家的框架。
关键词 行政建制 都督 都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