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辨证脉学对《黄帝内经》脉诊命题的继承创新 被引量:1
1
作者 齐向华 王元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 系统辨证脉学遵循《黄帝内经》脉诊“可诊有过之脉”原则建立脉象信息系统,对传统脉诊定义模糊及歧义之处进行明晰,完善了脉诊信息采集的维度,形成了5个维度、25对脉象要素信息描述系统。遵循《黄帝内经》“凡诊者,必知终始”,建立脉象分析系统,依据脉象要素与机体状态的映射关系,耦合形成脉象系统。脉象系统包括体质、病因、病机、西医疾病等,各个脉象系统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联系能够反映疾病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责任因素及内在动力学,即中医临床脉诊的“心智模型”。在脉象系统的指导下,能够灵活、准确地制定临床治疗原则,形成内在逻辑严密的临床综合治疗服务包,实现多层次、多维度指导下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辨证脉学 脉象系统 中医临床心智模型 脉象信息系统 脉象分析系统 疾病网络 《黄帝内经》 脉象要素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探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研究模式
2
作者 吴春丽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深度挖掘《黄帝内经》病证结合思想,《黄帝内经》首开辨病论治之先河,在此基础上,又将辨病与脏腑辨证、病因辨证、经络辨证及六经辨证有机结合,开启了病证结合思想的萌芽,为后世病机、证候、治则治法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病机、证候、治法、方药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提出病证结合是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立论基础,循证病机-证治体系以疾病为研究基础,以病机为核心要素,以临床疗效为评价标准,“基于疗效,评价病机”是构建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关键。在疾病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借鉴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通过“以方测证、验证病机”的方式,为循证病机-证治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 循证病机-证治体系 以方测证 验证病机
下载PDF
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治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包瑜 马晓北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 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法因其简便性、现代临床适用性,应用非常普遍;此外肺系疫病还常根据具体疾病的自身演变特点采取特殊的辨治方法,如辨顺症、逆症治疗与辨常证、变证治疗方法。认为肺系疫病的辨治应当结合辨证、辨病与辨症论治,传承创新,以适应现代临床的特点及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疫病 辨证论治 辨病论治 辨症论治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三焦辨证
下载PDF
基于“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探讨心房颤动辨治思路
4
作者 陈琛 王玉玲 +3 位作者 沈子焕 焦林珂 丁帆 崔向宁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5期662-665,共4页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以起病突然、发展迅速、反复发作为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基于《黄帝内经》“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自主神经调控AF作用机制的认识,提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是AF的核心病机... 心房颤动(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以起病突然、发展迅速、反复发作为特点,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基于《黄帝内经》“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自主神经调控AF作用机制的认识,提出“冲脉为病,逆气里急”是AF的核心病机,而阳明失阖,冲脉为病为AF的发病基础;升降不前,逆气里急是AF的发病诱因。治疗方面,重视自主神经介导的AF的人群患病特点,以“冲脉不治,取之阳明”贯穿始终,针对迷走神经介导型AF以通降阳明为主,畅顺阳明阖降之势;交感神经介导型AF以通补阳明为主,恢复阳明阖降之力。以期充实AF从冲脉论治的理论依据,为其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冲脉 心房颤动 中医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自主神经系统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8
5
作者 贾伟 蒋健 +7 位作者 刘平 赵立平 陈闽军 周明眉 杨丽萍 王米渠 邱明丰 张永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21-624,共4页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 新兴学科代谢组学的出现,给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的研究、中医药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中医病证引起代谢物组的共性分析和生物标记物的发现,可促进“证”本质的研究、中医辨证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深层次理解中医脏象理论,预测疾病的发生,整体性评价中药复方综合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反应肠道内生态环境状况。代谢组学和中医药学的结合,将探索出中医药复杂理论体系研究的新方法与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中医药复杂理论系统 辨证论治 脏象理论 中药方剂 肠道菌群微生态学
下载PDF
情境认知视域下“系统辨证脉学”临床实训课程设置与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滕晶 吴晓迪 王宜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951-953,共3页
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形成符合脉... 详细分析当前脉诊课程设置与临床实践现状,提出将"情境认知"理论与"系统辨证脉学"相结合,以"系统辨证脉学"为蓝本,运用"情境认知脉诊教学法"对脉诊教学课程和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以期形成符合脉诊临床实践教学需求的新的教学模式和实训课程培训方式,改变既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状,从而提高临床实习生脉诊操作技能水平,培养出更多高层次、高水平的诊脉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认知 系统辨证脉学 实训课程
下载PDF
传统脉学与系统辨证脉学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晓迪 滕晶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949-950,共2页
中医认为,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四大方法,并有"神圣工巧"之说。切,指切,指脉诊。系统辨证脉学来自传统脉学,传统脉学与系统辨证脉学要素是整体与元素的关系,辨证脉学是在传统脉学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传统脉学 系统辨证脉学 脉象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中医系统治疗方案的文献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闫川慧 张俊龙 +1 位作者 郭蕾 李东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帕金森病是国际公认的医学难题,中医学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大有可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特色,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题旨在基于辨证论治基础上,以帕金森病为切入点,建立本病的系统治疗方案,以期更... 帕金森病是国际公认的医学难题,中医学在该领域中的研究大有可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诊疗疾病的特色,在中医学理论体系和医疗实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题旨在基于辨证论治基础上,以帕金森病为切入点,建立本病的系统治疗方案,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对期刊文献中有关帕金森病的证型、治则治法、中药、方剂、西药、针刺取穴、电针和头针等内容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后,初步得出帕金森病的中医系统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辨证论治 中医系统治疗方案
下载PDF
李元文教授辨治痤疮的临床思路与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雪 李元文 +3 位作者 任雪雯 林心然 邓宇童 肖飞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3325-3328,共4页
痤疮是临床常见皮肤病,李元文教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的研究,临床灵活运用方证辨证、病因辨证、皮损辨证、证素辨证等辨证方法,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痤疮辨证论治思路,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 痤疮 李元文 辨治体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平乐正骨辨证论治学术渊源探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密 舒文娜 +5 位作者 杜天信 何清湖 郭艳幸 郭珈宜 肖碧跃 孙贵香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8期26-28,共3页
平乐正骨内治法以八纲、经络、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方法为依据,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骨伤的轻重、缓急,素体强弱,伤病新久,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之源,探析平乐... 平乐正骨内治法以八纲、经络、脏腑、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方法为依据,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骨伤的轻重、缓急,素体强弱,伤病新久,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从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之源,探析平乐正骨的辨证论治学术渊源,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平乐正骨的学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乐正骨 辨证论治 学术体系 理法方药
下载PDF
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 被引量:4
11
作者 潘立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1-304,341,共5页
分析了当前的中医药发展形势,指出真正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并非物质条件,而是某些中医从业人员学术指导思想的异化;由此认识到针对中医学的基本属性和内涵开展讨论,以正本清源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学内涵的核心就是病机的主体地位及... 分析了当前的中医药发展形势,指出真正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瓶颈并非物质条件,而是某些中医从业人员学术指导思想的异化;由此认识到针对中医学的基本属性和内涵开展讨论,以正本清源是十分必要的。中医学内涵的核心就是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分析了病机的核心价值及其学术基础,这一基础的实质是基于发生学的东方文化的系统属性,它与当代的系统科学——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Theory)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病机 核心思想 审证求因 系统科学
下载PDF
从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41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辨分型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3年来住院的417例患者分5个证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分别为寒邪阻络、肺卫不宣型,寒凝腠理、脾肾阳虚型,痰浊血瘀阻络型,气血两虚、脉络失荣型和湿热阻络型,并结合... 目的:探讨以络病理论为指导辨分型治疗系统性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3年来住院的417例患者分5个证型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分别为寒邪阻络、肺卫不宣型,寒凝腠理、脾肾阳虚型,痰浊血瘀阻络型,气血两虚、脉络失荣型和湿热阻络型,并结合对症输液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其总有效率及患者甲襞微循环和关节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94.24%,甲襞微循环(形态积分、流态积分、袢周积分)和关节功能(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疗效确切,从络病论治系统性硬皮病应做为一个基本治则贯穿治疗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病理论 系统性硬皮病 辨证治疗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肺系病证辨治特点刍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庆胜 孔祥亮 何新慧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22-25,共4页
分析《伤寒杂病论》辨治肺系病证的特点。认为仲景多以六经统赅肺系病证,分表里、虚实、轻重、气血、上下而治,遣方用药多相反相成、脏腑同治,为后世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之滥觞。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肺系病证 辨证论治 相反相成 脏腑同治
下载PDF
仲景辨证论治体系探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新慧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2年第9期27-29,共3页
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六经辨证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个性;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两书。两者相互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辨... 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六经辨证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个性;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两书。两者相互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景 辨证论治 体系
下载PDF
花类中药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运用初探 被引量:5
15
作者 时小红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总结花类中药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辨证论治经验。[方法]通过参考古人在中医药典籍中花类中药的记载、在读博士期间对导师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本人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花类中药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运用,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功... [目的]总结花类中药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辨证论治经验。[方法]通过参考古人在中医药典籍中花类中药的记载、在读博士期间对导师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本人在临床实践中的体会,总结花类中药在功能性胃肠病中的运用,并附验案举隅。[结果]功能性胃肠病以气血阴阳失和、脾胃之气升降失调为主,是由于情志异常、心神紊乱、痰邪作祟、饮食失节及寒温失宜等多方面因素所致。治疗上,作为自然植物之精华-花类药物,其质轻,香艳调神,气芳辟秽,有调畅气血、解郁止痛、疏肝和胃、化痰行瘀、宁心安神等功效,具有鲜明的临床治疗特色。在临床应用中,采用相应的剂量,合理配伍,可产生多种协同效果,同时还有助心理治疗。所附验案疗效显著。[结论]花类中药临床运用特色鲜明,疗效确定,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花类中药 辨证论治 诊疗特色 中医临床 脾胃系 验案
下载PDF
五脏神志辨治小儿癫痫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恒 张葆青 《山东中医杂志》 2016年第9期763-765,共3页
古代癫、痫、狂、痉、惊、厥等常混称,相关论治较混乱。基于钱乙"凡治五痫,皆随脏而治之"提出"五脏神志辨证体系",将五脏(肝心脾肺肾)与对应之五神(魂神意魄志)相结合。治疗上,统筹调节五脏阴阳虚实与五神亢任盛衰... 古代癫、痫、狂、痉、惊、厥等常混称,相关论治较混乱。基于钱乙"凡治五痫,皆随脏而治之"提出"五脏神志辨证体系",将五脏(肝心脾肺肾)与对应之五神(魂神意魄志)相结合。治疗上,统筹调节五脏阴阳虚实与五神亢任盛衰,选用对相应脏腑和神志均有作用的药物与穴位,身心同治,针药并用,重在缓解期分10型论治,剂型以膏方为主,以期为癫痫的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药证直诀 小儿癫痫 五脏神志辨证体系
下载PDF
“态靶辨治”体系下常用理化指标的标靶方药初步整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士鹏 杨忖卿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1期1181-1187,共7页
“态靶辨治”体系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之正,创“分类—分期—分证”的“病证结合”模式和“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的“态靶结合”模式之新,使中西医的特色优势得以互补。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态靶辨治”体系指导下疾病诊断的... “态靶辨治”体系守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之正,创“分类—分期—分证”的“病证结合”模式和“宏观调态与微观打靶相结合”的“态靶结合”模式之新,使中西医的特色优势得以互补。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态靶辨治”体系指导下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升显著。仝小林院士提出现代的中医必须重视理化指标的调控,把理化指标的改善作为临床疗效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本研究对仝小林院士“态靶辨治”体系下常用理化指标的标靶方药进行初步整理,为处方提供用药方略,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治 仝小林 靶方 靶药
下载PDF
肺咳传变规律及辨治技巧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传芬 刘建材 郑涵尹 《四川中医》 2019年第11期19-22,共4页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体会探讨肺咳的传变规律及动态辨治技巧。新肺咳一般是由卫表传至咽喉,再传至肺,若失治误治,则传于营血或逆传心包。久肺咳常由一个脏(腑)逐渐累及多个脏(腑),最终形成多个脏腑功能失调,痰饮水湿瘀血互结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体会探讨肺咳的传变规律及动态辨治技巧。新肺咳一般是由卫表传至咽喉,再传至肺,若失治误治,则传于营血或逆传心包。久肺咳常由一个脏(腑)逐渐累及多个脏(腑),最终形成多个脏腑功能失调,痰饮水湿瘀血互结的局面。临床辨治肺咳,应当重视其发展趋势,及早祛邪,安和脏腑,阻断其传变。同时综合考虑气候环境、患者体质、既往疾病等因素对肺咳的影响,随证立方,随病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咳 传变规律 病势 三因制宜 体质 宿疾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基于经络学说探讨心系疾病辨治思路
19
作者 王欢 房玉涛 +1 位作者 杨静 付莹坤 《吉林中医药》 2023年第12期1371-1374,共4页
从空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脏腑经络的互联观,人体复杂的经络系统加强了心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分经辨治心系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分经施治,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从时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气血... 从空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脏腑经络的互联观,人体复杂的经络系统加强了心脏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分经辨治心系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经络辨证的结果分经施治,可以增强治疗的针对性。从时间视角而言,经络学说蕴含着气血流注的恒动观,经络气血的流注随着时间推移所表现出的恒动性与周期性亦为依时辨治心系疾病提供了理论支撑。在经络学说的指导下,结合患者相关症状的时间特点综合辨证可为明确病位提供思路和线索。同时,结合心脏相关经络气血的特点依时施治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心系疾病 空间-时间 分经辨治 依时辨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与中医学关系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邢玉瑞 《河南中医》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 兵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特别是其治则治法学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古代兵法思想与方法之所以能够用以阐释医理医法,其内在的机制在于战略决策与治疗决策的一致性,即运筹谋划之理可以相互借鉴,医家的治则治法,恰如兵家的战略战术,如慎战与慎药、先机制敌与攻邪宜速、知彼知己与辨证论治、因敌制胜与组方遣药等,特别是《孙子兵法》中"五行无常胜"的思想,强调了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性、双向性及多变性,拓展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路,无疑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家思想 中医理论体系 “慎战” “慎药” “先机制敌” “攻邪宜速” “知彼知己” “辨证论治” “因敌制胜” “组方遣药” “五行无常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