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晔 王玉堂 +3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苑洪涛 郭红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28例,成功...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41例特发室性心动过速及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男80例,女61例)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或)起搏标测方法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结果消融成功128例,成功率为90.8%,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成功率为92.0%。20例患者行消融前后的Holter检查,术前平均(21 824±12 769)次/24 h,术后平均(1 548±2 926)次/24 h,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3~36个月,10例复发并全部再次消融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症状严重且药物治疗无效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是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评估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指导局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舒茂琴 冉擘力 +6 位作者 宋治远 钟理 冯媛媛 李永华 涂爱华 仝识非 庄国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798-1801,共4页
目的探讨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Carto)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简称房速)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共13例房速患者接受治疗,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42.2±10.2)岁,其中3例为常规消融失败患者。... 目的探讨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Carto)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简称房速)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共13例房速患者接受治疗,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42.2±10.2)岁,其中3例为常规消融失败患者。对所有患者应用Carto标测实时重建房速发作时三维电激动图,判断房速起源部位及类型,采用冷盐水灌注导管在最早激动点或关键峡部消融。结果13例房速均为局灶性房速,12例消融成功,1例右心耳体部房速消融失败。7例房速在希氏束或冠状静脉窦(CS)近端记录到显著提前的A波,电解剖标测和消融证实房速起源于上腔静脉口部3例、右心耳体部1例、CS口部及其附近3例。3例房速在CS电极远端记录到明显提前的A波,消融结果证实房速起源于左心耳后壁1例、左上肺静脉开口部2例。3例房速在希氏束和CS近端记录到相对提前的A波,消融证实房速起源于右下肺静脉口部2例、主动脉无冠窦内1例。随访2~24个月,其中1例术后3周复发,再次消融成功。3例术前显著右心扩大者,术后3个月内2例心脏大小恢复正常,1例心脏无显著变化。结论Carto标测房速起源及类型准确快速,能安全、有效指导消融,提高成功率,特别对常规方法消融失败者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心动过速 三维电磁导管标测系统 导管消融
下载PDF
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六例发生机制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勇 陈元禄 +3 位作者 陈庆华 李翠 韩丽英 徐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33-3134,共2页
目的探讨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方法分析来我院就诊的6例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及其发生机制。结果 3例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RR间期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的... 目的探讨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方法分析来我院就诊的6例RR间期不齐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及其发生机制。结果 3例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3例确诊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RR间期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原因分别为:患者1和患者2受折返环路组织不应期的影响;患者3和患者4是由于折返环路发生改变;患者5是由于窦性心律干扰了折返激动;患者6是由于折返环路以下的双侧束支发生了传导阻滞。结论心动过速时组织不应期的影响,折返环路的改变,折返环路内、外心律的变化,折返环路以下部位传导的异常等均可导致RR不齐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心动过速 折返性 RR间期 经食管心房调搏
下载PDF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晓枫 侯煜 +2 位作者 刘俊 方丕华 张澍 《中国医刊》 CAS 201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观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电生理表现,探讨紊乱性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8例反复心悸患者,经体表12导联静态心电图或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标测准确定位房速的起源部位,进而行射频消融治疗。在窦... 目的观察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及电生理表现,探讨紊乱性房速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8例反复心悸患者,经体表12导联静态心电图或12导动态心电图诊断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标测准确定位房速的起源部位,进而行射频消融治疗。在窦性心律下应用三维标测系统先构建左房及肺静脉解剖图,之后在Remap模式下行激动标测,确定房性期前收缩(PACs)和(或)房速(AT)发作时首个心房搏动的最早激动起源位置。用盐水灌注导管先在最早激动处进行消融,若PACs或短暂AT消失则认定为有效。如果标测AT起源于肺静脉,若消融前伴频发PACs和短阵持续性AT,消融一侧肺静脉后均立刻消失,可较肯定确定其起源,则只进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若术中自发PACs和短阵AT较少,考虑到存在起源于其他肺静脉的可能性,则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直至经Lasso电极证实达到完全电隔离。术后1周内复查动态心电图并随访至术后24个月。结果 8例患者术中都有自发性PACs及短暂非持续性AT。经标测确定最早激动点分别起源于RSPV 4例、RIPV 1例、LSPV 3例。8例患者局部消融后PACs和房性心动过速均消失。其中4例行单侧肺静脉消融达到完全电隔离;另4例行左右双侧肺静脉消融至完全电隔离。消融前后PACs数量分别为17815.3±10870.5和26.9±17.2;术前AT阵数为312.5±536.3,消融后无AT发作,并无任何其他心律失常发生。结论部分紊乱性房速的机制可能是位于肺静脉单个起搏点的自律性异常所致,由于异位激动的传导路径以及传导速度的不一致导致了P′波的多形性以及心房紊乱心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机制 三维电解剖标测 射频消融
下载PDF
特发性三尖瓣环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导管消融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舒茂琴 钟理 +8 位作者 冉擘力 宋治远 周扬 刘燕 朱平 李华康 刘建平 仝识非 景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IV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 目的探讨三尖瓣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VAs)的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疗效。方法对本中心在CARTO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成功行导管消融IVA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共计246例进行了三维标测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术,22例IVAs(19例为室性早搏,3例为室性心动过速)起源于三尖瓣环,即本组三尖瓣起源IVAs占8.9%(22/246)。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4.5±6.8岁。15例(68.2%)起源于三尖瓣环游离壁,7例(31.8%)起源于三尖瓣环间隔部(其中3例在His束附近)。②所有22例三尖瓣环IVAs心电图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以及aVL导联正向或正负双向波。游离壁起源的IVAs较间隔部起源更常存在下壁导联终末部位顿挫、胸前移行导联常在V3之后。③20例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0.9%),1例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三尖瓣环IVAs并不少见,体表心电图有助于判断起源部位,CARTO指导下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可提高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三尖瓣环 心电图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下载PDF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性期前收缩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5
6
作者 卫展扬 黄虔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和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alr contraction,PVC)可行性、必要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VT...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和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alr contraction,PVC)可行性、必要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IVT、PVC患者采用激动顺序标测和起搏标测法确定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PVC的起源部位并行RFCA治疗的资料。结果 3例IVT中2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左后分支的蒲肯野系统,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游离壁,同时合并另一种游离壁起源的PVC,3例消融均成功,1例复发。13例PVC中7例起源RVOT间隔部,3例起源于RVOT游离壁,1例同时存在两种形态PVC(分别起源于ROVT间隔部和游离壁),2例起源于左心室流出道,13例消融成功,1例复发。结论 RFCA治疗IVT及特定部位的PVC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术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期前收缩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心悸原因的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谢群 张政祥 许大国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动过速(P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680例行 RFCA 的 PT 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心悸的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随访2月~4 年(平均0.6±1.1年),RFCA ...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动过速(P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悸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对680例行 RFCA 的 PT 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心悸的临床特点,选择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结果:随访2月~4 年(平均0.6±1.1年),RFCA 后114例(16.8%)仍有心悸症状,其中心律失常53例(包括 RFCA 不成功15例,复发13例,合并阵发性房颤17例,多机制心动过速4例,房室传导阻滞4例),冠心病12例,高血压病15例,心神经官能症10例,15例原因不明。术后并发症13例,均不严重,经处理后恢复。结论:RFCA 后心悸的发生率并不低,其原因除心律失常(包括手术失败和复发)外,原发病是常见原因,应作相应检查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阵发性 心脏导管插入术 心悸
下载PDF
“心电图形态学标准”在原有束支阻滞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中的特异性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胡珺佶 林加锋 陈露霞 《江西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形态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359例[左束支阻滞(LBBB)98例,右束支阻滞(RBBB)261例],分析心电图形态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 目的探讨心电图形态标准是否适用于原有束支阻滞(BBB)或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RT)的鉴别诊断。方法选择窦性心律时呈BBB的患者359例[左束支阻滞(LBBB)98例,右束支阻滞(RBBB)261例],分析心电图形态标准用于鉴别WRT的特异性。结果胸前导联图形一致,胸前导联无RS图形;RBBB时电轴重度右偏(-90~±180°)、V1导联呈左兔耳征(Rsr`.Rr`)、V6导联呈QR、QS、R形或R/S<1、aVF导联呈Qr、QR、QS形;LBBB时V1~V2导联S波降支钝挫、V6导联q(Q)波、aVF导联呈QS、qR形,Ⅰ导联呈qR、rS、Rs形等11项标准特异性较高(87.7~100%)。另8项标准特异性较低。心肌梗死并WRT(尤其QRS呈RBBB)时采用上述标准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性。结论部分心电图形态标准适用于原有BBB伴WRT的鉴别诊断,但对心肌梗死并WRT的鉴别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动过速 束支阻滞 心肌梗死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9
作者 戴丽娜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31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92例PSVT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两组均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急救针对性...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92例PSVT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6例。两组均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急救针对性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88%(P〈0.05)。结论 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采取合理、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对策,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三娣 韩宏伟 +1 位作者 蒋萍 李振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28-429,共2页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阻滞
下载PDF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华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B09期259-260,共2页
目的:分析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帮助临床作出鉴别诊断。方法:选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月10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10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室性心动... 目的:分析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心电轴特征,帮助临床作出鉴别诊断。方法:选随机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月10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患者经体表心电图I,avF导联目测心电轴。结果:100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中室上性心动过速36例,室性心动过速64例。室性心动过速中39例为左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5例为右心室源性室性心动过速。20例存在无人区心电轴均为左室室速,右室室性及28例室上速患者无1例出现无人区心电轴。结论:无人区心电轴可以为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人区心电轴 宽ORS波群 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的导管消融疗效分析
12
作者 楚建民 任振芳 +4 位作者 马坚 姚焰 方丕华 华伟 张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报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的相对发生率及导管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0例患者,应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 目的:报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的相对发生率及导管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4月在我院因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的40例患者,应用常规电生理标测方法或三维标测方法(Carto和Ensite)指导导管消融,观察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心房扑动相对发生率及其导管消融结果。结果:40例患者共诱发出50种房性心动过速,具有典型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心电图表现,且成功靶点在下腔静脉口和三尖瓣环峡部者31种(31/50,62.0%)。另外19种(19/50,38.0%)房性心动过速临床心电图表现与典型心房扑动不同,表现为P’波,其中11种(11/50,22.0%)成功靶点在右心房游离壁疤痕-下腔静脉峡部,瘢痕-上腔静脉峡部者2种,瘢痕与瘢痕之间峡部者2种;在瘢痕和三尖瓣环之间2种。房间隔补片和上腔静脉之间、房间隔补片和三尖瓣环之间各消融成功1种。40例患者射频消融成功,无并发症。随访1例患者心动过速复发,二次消融成功;1例患者出现持续性心房颤动伴RR长间歇,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常常为下腔静脉口-三尖瓣环峡部心房扑动,导管消融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扑动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脏外科手术 导管消融
下载PDF
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救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葛怡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7期3287-3288,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几种不同的药物治疗后的转复例数、复律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共有71例患者复律成功,9例患者无效,有7位患者出现... 目的:研究不同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几种不同的药物治疗后的转复例数、复律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共有71例患者复律成功,9例患者无效,有7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不同患者因根据年龄、基础疾病、体征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阿拉明 去乙酰毛花苷 异搏定 胺碘酮 普罗帕酮
下载PDF
主动脉无冠窦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
14
作者 丁祥伟 居维竹 +7 位作者 杨兵 陈明龙 张凤祥 郦明芳 陈红武 顾凯 余金波 曹克将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 目的探讨主动脉无冠窦(NCC)径路在房室结周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消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共113例进行过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的局灶性房速患者入选本研究。对需在NCC消融的患者以及其他房室结周房速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和靶点记录图进行比较。结果在113例局灶性房速患者中,有20例患者起源于房室结周。其中,仅5例(25%)患者需在NCC消融,其余患者均能在右房前间隔消融成功。两类房速在激动模式、右房最早激动点的三维标测特点、房室结周消融终止房速发作所需时间上均无差别。结论大约1/4的房室结周房速需至NCC消融,然而,尚未发现能预测房室结周房速起源位点的临床和电生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房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主动脉无冠窦 房室结
下载PDF
窦性心动过速对心率变异的影响
15
作者 王志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8期597-599,共3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率变异,探讨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方法对58例心电图诊断正常者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检测出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再采用时域法、频域法进行心率变异分析,了解自主神经系... 目的进一步认识心率变异,探讨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方法对58例心电图诊断正常者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检测出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再采用时域法、频域法进行心率变异分析,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的支配有无改变。结果心电图诊断正常组与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组相比较,窦性心动过速组24h的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平均心率增高,心率变异的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ms所占百分比(PNN50)、三角指数(HRVI)等时域指标有所降低,频域指标低频域值(LF)增高,高频域值(HF)降低。结论心率变异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功能相对降低,可减弱对窦房结的支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动过速 心率变异 自主神经
下载PDF
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对心动过速型心肌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艳琴 汤长春 +3 位作者 刘伟 张良 李睿轩 张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30-3933,共4页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后心脏左房、左室大小和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15例患者均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并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 目的探讨导管消融术治疗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后心脏左房、左室大小和左室收缩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1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15例患者均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并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导管消融。消融后平均随访(2.42±0.63)个月,比较消融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以及左房直径、左室舒张末直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 15例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中有14例患者消融成功,消融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从(3 474.07±3 400.59)pg/mL下降至(497.33±437.84)pg/mL(P=0.005),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改善(35.33±6.11 vs.57.93±9.38;P<0.001),术后左室舒张末直径比术前显著缩小(55.47±8.06 vs.49.87±8.99;P<0.001)。术后左房直径比术前明显缩小[(38.87±3.27)mm vs.(35.20±2.46)mm;P<0.001]。结论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引起的心肌病后,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脏左房、左室大小可以恢复,心动过速型心肌病患者中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升高,消融治疗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较前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型心肌病 导管消融 疗效
下载PDF
小儿晕厥的病因及分类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蔓 耿荣娟 《医学综述》 2012年第14期2225-2227,共3页
晕厥是由多种潜在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近几年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晕厥发生的原因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前者更严重,属器质性病变;后者更常见,属功能性心血管疾病,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调节机... 晕厥是由多种潜在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近几年的研究对其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深化,晕厥发生的原因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前者更严重,属器质性病变;后者更常见,属功能性心血管疾病,以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最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调节机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异常,使心率、血压及中心血容量三者的协调关系失衡所致。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血管迷走性晕厥,同时要注意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心源性 自主神经介导 血管迷走性 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直立性低血压
下载PDF
24h动态心电图中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Pd)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潘华 杜建英 +1 位作者 张文静 李国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期46-48,共3页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在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Pd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26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偶发房早)、B组(频发房早及短阵房速)、C组...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在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时,Pd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之间的关系。方法: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的126例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分为A组(偶发房早)、B组(频发房早及短阵房速)、C组(阵发性房颤)、D组为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检测并记录患者的Pd、Pmax、LADD及Pd、Pmax阳性率,并预测Pd、Pmax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通过检测,结果显示,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Pd、Pmax都升高显著,其中C组最为显著,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和LADD关系不大;A、B、C三组中,B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66.67%、71.43%,C组的Pd、Pmax阳性率分别为78.57%、83.33%,较A组(40.48%、47.62%)显著升高,差异明显(P<0.05);比较Pd和Pmax的预测值,灵敏度比较接近,阳性预测值和特异度较Pmax升高明显,阴性预测值则微微低于Pmax;比较Pmax+Pd发和单个的指标,阴性预测值与特异度下降(60.34%、61.80%),但是阳性预测值与灵敏度有所增加(92.07%、93.20%)。结论:Pd (P波离散度)可以作为预测房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新的指标,而联合检测Pd与Pmax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毛花苷C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系统评价
19
作者 张伟 邓琴 +1 位作者 徐贵丽 何洪静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1期42-49,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毛花苷C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CC、CHK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纳入毛花苷C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M... 目的:系统评价毛花苷C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CC、CHKD、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纳入毛花苷C治疗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所有随机对照试验,逐个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章22篇包括1320例患者进入本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1)治疗房颤:①与胺碘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与地尔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与普罗帕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与维拉帕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3);②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胺碘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地尔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③平均转复时间:与胺碘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与地尔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2)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与普罗帕酮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7)。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对于房颤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毛花苷C的疗效不如胺碘酮、地尔硫(?)、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典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安全性方面,毛花苷C优于其他药物,故对于房颤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应该首选典型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毛花苷C只能作为二线治疗药物,用于上述药物无效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花苷C 房颤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荣华 卢竞前 +2 位作者 刘屹 肖玉芬 杨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 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均完... 目的 评价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对射频消融室上速的指导作用.方法 118例室上速患者分为CARTO组(69例)和常规组(49例),比较两组标测与消融过程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放电次数、放电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均完成射频治疗,2例常规射频失败患者转为CARTO指导下成功完成治疗,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RTO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无差异[(118±36)min比(119±52)min,P>0.05],但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9±3)min比(17±6)min,P<0.05],放电次数显著减少[(4±2)次比(9±3)次,P<0.05],放电时间显著缩短[(196±73)s比(402±84)s,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射频消融室上速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放电次数和时间,缩短X线曝光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术 CARTO系统 电解剖标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