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情况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玉卿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晋语长期处在强势官话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晋语一直处在入声舒化的演变过程中,北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山西境内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分别选取了6个方言点作代表,从韵摄、声母的清浊和调类三个方面,对这些字的入声舒化... 晋语长期处在强势官话方言的包围之中,受官话方言的影响,晋语一直处在入声舒化的演变过程中,北部尤为明显。本文主要分析山西境内晋语入声舒化的情况,分别选取了6个方言点作代表,从韵摄、声母的清浊和调类三个方面,对这些字的入声舒化现象作了较全面的分析,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山西晋语入声舒化是整个语音系统的一种渐变过程。渐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大同式;一种是左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晋语 入声舒化 声母清浊 调类
下载PDF
沭阳方言入声现状考察 被引量:3
2
作者 苏晓青 丁苏丽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97-102,共6页
沭阳位于苏北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交界处,境内各乡镇皆有入声调类,但入声字词在读音和连调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入声向舒声演变方式多样、过程复杂。
关键词 沭阳方言 入声 舒化 促化
下载PDF
古入声字在辉县方言中的调类演变 被引量:2
3
作者 卓俊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5-69,共5页
文章从调类这个角度对辉县方言入声发展演变的状况进行考察,指出辉县方言的入声调不分阴阳,调值为一中短促调,并且正由促声向舒声转化,入声舒化后入声调归平声的较多。并探讨了造成变化的原因,展示了辉县方言入声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
关键词 辉县方言 入声 调类 舒化 演变
下载PDF
略论《中原音韵》入声的数量和韵尾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金欣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6-73,共8页
《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著作,由著名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对于研究元代汉语语音情况,比如元代的汉语共同语是否有入声等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曾撰文指出,《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是有入声的。本文... 《中原音韵》是元代的一部关于北曲创作的著作,由著名戏曲家周德清编撰。《中原音韵》对于研究元代汉语语音情况,比如元代的汉语共同语是否有入声等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作者曾撰文指出,《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是有入声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中入声的数量和韵尾问题,指出:第一,《中原音韵》时代的汉语共同语至少有三类入声,很可能有四类入声。第二,在《中原音韵》时代,汉语共同语的入声韵没有-p、-t、-k尾,只有-?尾。这个-?尾也已大为弱化,只剩下一种轻微的"唯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周德清 入声 入派三声 韵尾
下载PDF
论鼻韵母形声字韵尾呈现的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四海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102-104,109,共4页
在现代汉语的许多方言中,前后鼻音是不分的,或者是分不清楚的。有的方言把后鼻音读成前鼻音,有的把前鼻音读成后鼻音。16个鼻韵母占普通话语音系统韵母总数的41%。鼻韵母中90%左右的字是形声字,通过形声字相同的声符可以类推出一系列同... 在现代汉语的许多方言中,前后鼻音是不分的,或者是分不清楚的。有的方言把后鼻音读成前鼻音,有的把前鼻音读成后鼻音。16个鼻韵母占普通话语音系统韵母总数的41%。鼻韵母中90%左右的字是形声字,通过形声字相同的声符可以类推出一系列同声符字的韵尾。掌握鼻韵母形声字韵尾呈现的规律,对于学习和推广普通话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韵母 形声字 韵尾 规律
下载PDF
宜宾方言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
6
作者 唐七元 周镇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83-90,共8页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宜宾方言单字音声调的音高以及调长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宜宾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调类,音高调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时长的长短关系为:去声>入声>阴平&...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当代宜宾方言单字音声调的音高以及调长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宜宾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五个调类,音高调值为:阴平35、阳平31、上声51、去声212、入声23,时长的长短关系为:去声>入声>阴平>上声>阳平。宜宾方言的入声处在发生"入声舒化"的演变中,促声调时长不一定比舒声调时长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方言 音高 调长 入声舒化
下载PDF
山东方言鼻化韵的类型与政区、地理之关系
7
作者 宫钦第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现代方言材料、历史文献、方言地理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证据共同表明,北方地区鼻化韵有三种演变类型:始于an类音的,在随后的扩散过程中分化为两种类型:一是以韵尾-n为条件,一是以韵腹a类音为条件;第三种则始于aN类音。山东方言属于第一种... 现代方言材料、历史文献、方言地理学和实验语音学的证据共同表明,北方地区鼻化韵有三种演变类型:始于an类音的,在随后的扩散过程中分化为两种类型:一是以韵尾-n为条件,一是以韵腹a类音为条件;第三种则始于aN类音。山东方言属于第一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方言 鼻化 韵尾 咸山摄
下载PDF
入声“非声”,但入声“亦调”——四川郫县话入声字韵母系统解析
8
作者 纪国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3-21,共9页
文章对郫县话入声字韵母系统的解析,一方面用实际例证来阐明前贤"入声非声"的科学论断;另一方面,对有学者认为"一切方言都不存在‘保留入声调’的问题"提出异议。
关键词 郫县话入声字韵母系统 音节短促 保留入声 塞音韵尾 “特殊韵尾”
下载PDF
章炳麟古韵学理论研究
9
作者 刘艳梅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36-49,共14页
章氏《成均图》音转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异文、用韵、谐声、假借、读如、转语、重文皆可说明之。章氏对阳声韵的研究有推进,形成鼻音三分局面。以《文始》证韵转,可知章氏字源学说。以王力古韵分部检测章氏分部,可知《成均图》内在机理尤... 章氏《成均图》音转以语言材料为依据,异文、用韵、谐声、假借、读如、转语、重文皆可说明之。章氏对阳声韵的研究有推进,形成鼻音三分局面。以《文始》证韵转,可知章氏字源学说。以王力古韵分部检测章氏分部,可知《成均图》内在机理尤深,乃至对异质语言方言的研究多有启发。章氏“音准”即音值的探讨,十分可贵,章氏是“注重音值的第一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转 阳声韵 字源 异质语言 音值
下载PDF
论歌唱中的语言
10
作者 李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1年第4期47-49,共3页
由于歌唱语言的特殊性,它要受到来自发声方法、旋律、节奏的制约,因此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歌唱中的语言有字头过渡到字腹,再由字腹过渡到字尾的三个过程,三者在歌唱中的特点为咬字头重而短、吐字腹响而长、收字尾轻而巧,三者在歌唱中... 由于歌唱语言的特殊性,它要受到来自发声方法、旋律、节奏的制约,因此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歌唱中的语言有字头过渡到字腹,再由字腹过渡到字尾的三个过程,三者在歌唱中的特点为咬字头重而短、吐字腹响而长、收字尾轻而巧,三者在歌唱中同等重要,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音 声母 韵母 字头 字腹 字尾
下载PDF
《回回馆杂字》入声韵字对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成耀帅 马君花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45-48,共4页
《回回馆杂字》是明代编撰的一部汉语—波斯语分类字汇集,书中用汉字来音译波斯语。通过分析汉字音节与波斯语音素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可以研究明代汉语声母和韵母的一些特点。我们在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 《回回馆杂字》是明代编撰的一部汉语—波斯语分类字汇集,书中用汉字来音译波斯语。通过分析汉字音节与波斯语音素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可以研究明代汉语声母和韵母的一些特点。我们在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回回馆杂字〉与〈回回馆译语〉研究》的基础上,借助其波斯语拉丁转写,来考察对音汉字入声韵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回馆杂字》 入声 韵尾 对音
下载PDF
张家口市方言的入声音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47-52,共6页
张家口市方言属于北部晋语的张呼片,地处晋语区和非晋语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理位置紧邻北京,在普通话影响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张家口市方言的入声特征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张家口老、中、青3代发音人的入声字数量递减,舒化比例递增,舒化... 张家口市方言属于北部晋语的张呼片,地处晋语区和非晋语区的过渡地带。由于地理位置紧邻北京,在普通话影响日益深入的情况下,张家口市方言的入声特征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张家口老、中、青3代发音人的入声字数量递减,舒化比例递增,舒化后韵类和调类的归并受普通话影响明显。张家口市方言入声舒化的声母条件是:次浊入>全浊入>清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市方言 普通话 音变 入声舒化
下载PDF
莆仙方言连读音变中-n、-m韵尾的残留
13
作者 陈浩淼 《莆田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8-53,共6页
通过整理莆仙方言连读音变中-n、-m韵尾残留的词汇,总结其韵尾残留字的古音来源、韵尾残留词汇数量的地理分布特点。并且通过这些例外音变词汇,初步推测莆仙方言鼻音韵尾保留的年代下限和合并的大致时间。
关键词 莆仙方言 连读音变 -n、-m韵尾 韵尾合并
下载PDF
《从“打”(德冷切/都挺切)到“打”(都假切)》补释
14
作者 何承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是对《从"打"(德冷切/都挺切)到"打"(都假切)》(本刊2015年第四期。文中称"前文")在术语、通式、前人论述等方面的补充阐释。
关键词 通式 韵尾失落 声转韵失 补释
下载PDF
梗摄字韵尾的日文对音考察
15
作者 张升余 张玮屹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2年第5期37-43,共7页
喉内鼻音-η在梗摄三、四等字中,为何日文吴音译作-u,而汉音却译作-i,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对汉语梗摄字音的考察,结合日文吴音和汉音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梗摄二等字日文吴音和汉音的译音都与宕摄字相同,共同的元音是-a。梗摄三四等字因为... 喉内鼻音-η在梗摄三、四等字中,为何日文吴音译作-u,而汉音却译作-i,其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对汉语梗摄字音的考察,结合日文吴音和汉音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梗摄二等字日文吴音和汉音的译音都与宕摄字相同,共同的元音是-a。梗摄三四等字因为介音-i-的存在,吴音将其韵腹译作-ia,韵尾仍然译作-u。相反,汉音将其韵腹译作-e,韵尾译作-i。根据先行研究的成果,我们从文白异读、其他对音资料的旁证、与蟹摄字音的对照调查、西安方言入声字读音调查等几个方面,论证日文汉音反映的梗摄字音系是七、八世纪唐长安方言音演变而来,即当时梗摄三、四等字韵尾-η消失,韵腹演变为-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尾-η 文白异读 蟹摄字音 入声韵
原文传递
传教士罗马字记音反映的官话音-k尾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灵燕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5,共10页
比较清代南京和北京官话-k尾入声字的拼写,尤其是艾约瑟、威妥玛、马礼逊及何美龄编撰的官话课本和字典拼写的"宕江梗曾通"五摄的入声字,我们发现这五摄的入声字在清代北京和南京官话中都丢失了-k尾,但它们在北京和南京官话... 比较清代南京和北京官话-k尾入声字的拼写,尤其是艾约瑟、威妥玛、马礼逊及何美龄编撰的官话课本和字典拼写的"宕江梗曾通"五摄的入声字,我们发现这五摄的入声字在清代北京和南京官话中都丢失了-k尾,但它们在北京和南京官话有不同的音变。在北京官话,大致上有两种主要的音变,一是变作零韵尾韵母,一是变作以-u或-i收尾的韵母,还有少部分字变作撮口呼韵母-üeh;而在南京官话,一般变作零韵尾韵母,少部分变作以-i收尾的韵母。南京官话以-k收尾的入声字,少部分也有文白异读的现象,尤其变作以-i收尾的韵母,明显是受北京官话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韵尾 元音韵尾 零韵尾 北京官话 南京官话 文白异读 标准官话拼音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