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ligation Orientation and Right-Based Principle——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1
作者 姜培茹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1X期181-182,共2页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construction,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has become a keynot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In the course o...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construction,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has become a keynot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system,transplanting from western legal culture is becoming a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elements so as to provide a cultural basis for this transplant.As for cultural factor,Confucianism is the dominated though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y and Christianity occupies the same place in western culture,accordingly,their influence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s grea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obligation orientation and right-based principl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aiming at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nspirations for the transplant of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 improving Chi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fucianism CHRISTIANITY difference LEGAL culture
下载PDF
The Bridge to a Western Confucianism:Between Legal Theory and Private Law
2
作者 Domenico Bilotti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9年第8期456-460,共5页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analyse the future of Confucianism in Western societies or,at least,through the exegesis of Western scholars.To realize this overview definitely means to verify how Confucian thought crosse... The aim of this essay is to analyse the future of Confucianism in Western societies or,at least,through the exegesis of Western scholars.To realize this overview definitely means to verify how Confucian thought crossed many contemporary and later theories,especially in juridical fields as the theory of private law and the public comparative law.That system of customary rules and pragmatic ethics did not fail to face the modernity by enlarging its views in the context of much more complex societies:So,a typical phenomenon of Eastern civilities,to the point that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most peculiar inheritance of both Chinese spirituality and administrative political science,became an interesting and suggestive test bench for different starting points.If it is correct to say that this is not a proper nowadays stance(remembering the praise of Leibniz and Voltaire,for instance),it is even more likely that Confucianism will catch the attention of a larger academic audience also in the nearest future and not only narrowing its rise to the enormous economic growth of the Chinese influence and ruling role in the world,directly getting a level of strength not far from the American governance.Unsurprisingly,the first defined approaches to a Western Confucianism,mixing elements from its absolutely unique written or traditional sources and aspects taken from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cultures,are still coming from United States’universities,in the scientific field of sinology and,step by step,comparative law’s scholars and legal theorists.This fascinating development that opens up Confucian ethics to a bigger spectre of teachings and belongings is happening while Confucian rituals,temples,and precepts are reaching in modern days China an always more cohesive and aggregating religious phenomenology.The West looks for ideas,while the East is trying to find stability around a metaphysical substructure of common values to prevent conflicts and to keep societies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clesiastical LAW confucianism LEGAL theory PRIVATE LAW
下载PDF
论集体法益保护之司法限制:以代替考试罪为视角
3
作者 何群 张书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5-65,共11页
在刑法扩张背景下,以保护集体法益为宗旨的罪名大量增加,从而令集体法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集体法益固然需要保护,但却不能泛化打击面。代替考试罪符合集体法益犯罪的特征,具有集体法益犯罪之应然内涵,是研究集体法益犯罪出罪的突破... 在刑法扩张背景下,以保护集体法益为宗旨的罪名大量增加,从而令集体法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集体法益固然需要保护,但却不能泛化打击面。代替考试罪符合集体法益犯罪的特征,具有集体法益犯罪之应然内涵,是研究集体法益犯罪出罪的突破口。在司法层面之所以有必要对集体法益保护进行限制,不仅是因为刑事司法活动需受到比例原则的恰当制约,而且基于集体法益自身的可恢复性特征,司法出罪并无碍于集体法益之保护。与此同时,治理法定犯时需要穷尽前置法保护措施,而非擅动刑柄。在限制路径方面,集体法益的司法保护需依次考察行为之规范违反幅度之量的要求与行为需罚性,并根据集体法益之可恢复性程度确定集体法益司法保护之力度。代替考试罪是微罪,其规范违反幅度很低,替考行为之犯罪对象、行为完成状态、犯罪动机与是否为惯犯共同决定着具体行为之需罚性。通过分析代替考试罪,可为其他集体法益犯罪之出罪进行指引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法益 代替考试罪 司法限制 需罚性
下载PDF
伦理正义对中华法系统一性的价值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治勋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伦理正义是统一性的中华法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法律哲学的凝结。中华法系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法典体系的统一性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法律秩序构造是一个必要前提,“伦理正义”价值对于这一目标追求具有保障意义。中华法系是一个伦理... 伦理正义是统一性的中华法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法律哲学的凝结。中华法系的统一性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法典体系的统一性对于大一统国家的法律秩序构造是一个必要前提,“伦理正义”价值对于这一目标追求具有保障意义。中华法系是一个伦理法体系,其伦理正义决定和影响着法律正义的设计和实现。中华法系立法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及服务于律典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高超的法律解释学,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法系统一性的形成。在具体操作形式上,借助“以经释律”“引经注律”“引经决狱”方法贯彻伦理正义价值原则,中华法系的立法解释、律学研究和司法裁判活动展现了高度的统一性;通过和平的交流互鉴,整个中华法系圈在存续期间保持了伦理价值、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高度一致性。以伦理正义引领的中华法系的统一性,承担了一般国家法律体系所没有的重大且复杂的历史内涵,从而具有了超越时代的持久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法的统一性 以经释律 引经注律 引经决狱 伦理正义
下载PDF
促进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研究
5
作者 王雪影 高国柱 +1 位作者 古利兰 苏丹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11期48-53,共6页
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指引。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迅速,但法治保障体系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不完整性,难以全面覆盖和有效指导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 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指引。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迅速,但法治保障体系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不完整性,难以全面覆盖和有效指导低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低空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科学评估了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法规体系进行了展望,旨在推动形成适应发展需求的法规体系,从而有力支撑低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法规体系 无人机 eVTOL
下载PDF
论单一法益视角下的职务侵占罪
6
作者 马浩予 李芳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职务侵占罪是从贪污罪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对于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行为方式和所侵犯的法益认定,均是参照贪污罪进行理解与适用。但对职务侵占罪的理解不应脱离刑法所欲保护的法益视角,应坚持单一法益... 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职务侵占罪是从贪污罪中分离出来的,因此对于职务侵占罪“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行为方式和所侵犯的法益认定,均是参照贪污罪进行理解与适用。但对职务侵占罪的理解不应脱离刑法所欲保护的法益视角,应坚持单一法益侵犯说,以侵占罪为参照标准。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从“职务”与“便利”两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其行为方式应仅限于侵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侵占罪 单一法益 职务上的便利 行为方式
下载PDF
以证据为根据还是以事实为根据?——与陈波教授商榷 被引量:22
7
作者 舒国滢 宋旭光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2,共10页
基于其对事实概念的哲学分析,陈波提出"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新说法,以代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传统主张。虽然他正确揭示了事实概念之用法的复杂性,特别是客观事实概念在本体论上进行辩护的... 基于其对事实概念的哲学分析,陈波提出"以证据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新说法,以代替"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传统主张。虽然他正确揭示了事实概念之用法的复杂性,特别是客观事实概念在本体论上进行辩护的困难性,但一旦放弃"以事实为根据"这种说法,那连带其背后隐含的"追求客观真相"的价值意涵也可能被一并抛弃了,而且法律与事实作为大小前提的法律推理模式也无法得到体现。似乎更为妥当的说法应当是"司法裁判以事实为根据,事实认定以证据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事实为根据 以证据为根据 事实认定 司法证明 法律论证
下载PDF
人格: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解读 被引量:10
8
作者 彭彦琴 叶浩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这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独特风韵的视角,可对人格问题做一全新解读:一方面,“以心为本”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本质;另一方面,“儒道互补”则极好地展示出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的人格模式。
关键词 人格 中国传统审美心理学 以心为本 儒道互补
下载PDF
基于《贞观政要》文本解读的儒家伦理与领导纳谏行为关系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国栋 王天娇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07-1116,共10页
在不确定性因素剧烈增加的组织经营环境中,领导纳谏行为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关键力量。通过提炼《贞观政要》中唐太宗纳谏背后的儒家伦理因素与制度要素,从领导者的角度,挖掘儒家伦理与制度对领导纳谏行为的影响过程,探索中国本土情境下... 在不确定性因素剧烈增加的组织经营环境中,领导纳谏行为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关键力量。通过提炼《贞观政要》中唐太宗纳谏背后的儒家伦理因素与制度要素,从领导者的角度,挖掘儒家伦理与制度对领导纳谏行为的影响过程,探索中国本土情境下领导纳谏行为的生成机制,探究领导纳谏与员工建言之内在关系及作用过程。进而建构儒家文化背景下本土企业领导纳谏行为的生成机制,以修正组织行为学所常用的'心理动机—行为模式—绩效'的研究框架和分析进路,将中国文化情境中的儒家伦理要素置于领导纳谏行为考察的核心位置,并挖掘其在组织领导活动中的现代价值和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贞观政要》 领导纳谏行为 员工建言行为
下载PDF
儒、法互补与传统中国的治理结构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汉民 胡长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5,共7页
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民意是国家稳定和延续的基本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法家分别继承了三代时期的王道与霸道,发展出强调民本的儒家学说和强调权势的法家学派。儒家偏重国家的民意基础而相对缺乏治理效能,不能成为诸侯争霸的思想指导... 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民意是国家稳定和延续的基本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法家分别继承了三代时期的王道与霸道,发展出强调民本的儒家学说和强调权势的法家学派。儒家偏重国家的民意基础而相对缺乏治理效能,不能成为诸侯争霸的思想指导;法家偏重君王治理能力而缺乏民意对君权的制约,最终导致秦帝国的暴政和快速灭亡。汉代以后的国家治理希望实现民意与效能的结合,逐步形成了儒法互补、霸王杂之的治理结构,奠定了古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春秋战国时期 儒法互补
下载PDF
“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一种实用主义诠释——《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评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良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33,156-157,共10页
"两高"最新贪贿案件司法解释第13条针对如何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确立了四条规则,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实践的司法难题。然而,该条解释本身却是一种实用主义立场的结果。考虑到我国法治社会构建的现实状... "两高"最新贪贿案件司法解释第13条针对如何认定"为他人谋取利益"确立了四条规则,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实践的司法难题。然而,该条解释本身却是一种实用主义立场的结果。考虑到我国法治社会构建的现实状况,对于刑法解释,应当坚持法条主义、规则主义的严格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他人谋取利益 利用职务便利 法条主义 实用主义 法律拟制
下载PDF
论法家思想在秦的实践及其在婚姻制度中的体现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永挺 刘志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88,共5页
论述了儒法思想的产生、冲突和法宗思想在秦国的推行并获得成功的原因 ,同时通过讨论法家思想在婚姻制度这一礼制核心上的体现 ,认为“法治”有优于“人治”的方面 ,中国古代有过崇尚“法治”的传统。
关键词 法治 儒家思想 法家思想 秦国 婚姻制度 婚姻条件 夫妻地位 婚姻登记制度
下载PDF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形成与演进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金全 梁聪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6-62,共7页
古希腊法律思想是西方法治精神的源头,西方法治理论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原义都发源于此,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数百年的演进后,自由、自然正义、民主与法治成为“轴心时代”的精神实质。但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希腊人的思想有着不... 古希腊法律思想是西方法治精神的源头,西方法治理论一系列基本范畴的原义都发源于此,在经历了三个阶段数百年的演进后,自由、自然正义、民主与法治成为“轴心时代”的精神实质。但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希腊人的思想有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其法治思想也不够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法律思想 轴心时代
下载PDF
《公务员法》引咎辞职制度之忧思 被引量:14
14
作者 贺日开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0-65,共6页
《公务员法》引咎辞职制度引人三忧:一忧含义不明,难以执行;二忧制度运行,变形变质;三忧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鉴于引咎辞职赖以生成的条件短时期内在我国难以具备,与其去打造一件作用有限的监督武器,不如严格执法,加大对领导干部违法犯... 《公务员法》引咎辞职制度引人三忧:一忧含义不明,难以执行;二忧制度运行,变形变质;三忧消极影响,不容忽视。鉴于引咎辞职赖以生成的条件短时期内在我国难以具备,与其去打造一件作用有限的监督武器,不如严格执法,加大对领导干部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这才是打造责任政府,促进民主进程的正道和捷径。故建议在修改《公务员法》时,删除引咎辞职条款,使其回归道义责任之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咎辞职 责令辞职 公务员 政治责任 法律责任
下载PDF
论“假球”对公共财产安全法益的侵害及其该当性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井厚亮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假球"对社会的最大危害,不在于行为人收受了多少贿赂、是否参与了赌球;而在于打假球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财产利益、国家形象和社会文化。因此,在评价假球时,不能只关注行为人获取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而应更多的关注... "假球"对社会的最大危害,不在于行为人收受了多少贿赂、是否参与了赌球;而在于打假球的行为严重侵害了他人的财产利益、国家形象和社会文化。因此,在评价假球时,不能只关注行为人获取财物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而应更多的关注他们打假球的行为对公共财产安全法益的危害和对国家、社会利益的侵犯,及其该当性。对打假球的行为,由于观众买票在前、行为人做球在后,一般不符合诈骗罪的特征,不宜定诈骗罪;但是,它具备"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该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球 赌球 受贿 法益
下载PDF
侵权责任追偿权的“背锅”理论及法律关系展开--对《民法典》规定的侵权责任追偿权规则的整理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立新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侵权责任的追偿权,存在于连带责任、替代责任、典型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先付责任、补充责任以及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等不同形式的多数人侵权责任之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特别是在侵权责任的立法中,对于如何确定追偿权,认识不一致,理... 侵权责任的追偿权,存在于连带责任、替代责任、典型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先付责任、补充责任以及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等不同形式的多数人侵权责任之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特别是在侵权责任的立法中,对于如何确定追偿权,认识不一致,理解不相同,立法规定也有异,缺少统一的见解和对策。事实上,侵权责任追偿权的法理基础,通俗地表述就是"背锅"理论,即在多数人侵权责任中,责任人为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背锅";既然是责任人为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背锅",就应当有统一的"甩锅"的规则,这就是追偿权的原理。整理《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追偿权的规定,可以看到多数规定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规定有待于一步深入研究,旨在提出更好的解决追偿权的具体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侵权责任 追偿权“ 背锅”理论 法律关系
下载PDF
闹剧背后: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评法批儒”运动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炽成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8-83,共6页
对70年代中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人们一般都从政治的角度做出评价。该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一下这场具有闹剧色彩的运动。作者认为,起码要注意这场运动的两个思想史背景:近代以来法家地位的节节上升和“五四”以来强大的反传统主... 对70年代中期的“评法批儒”运动,人们一般都从政治的角度做出评价。该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角度审视一下这场具有闹剧色彩的运动。作者认为,起码要注意这场运动的两个思想史背景:近代以来法家地位的节节上升和“五四”以来强大的反传统主义。作者还认为,该运动中的大量印刷古书,可以看做是对“文革”开始时烧古书的修错。文章最后对法家的现代价值和儒法互补提出个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 “评法批儒”运动 反传统主义 儒法互补
下载PDF
先秦儒法公私观简论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长坤 刘宝才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5-70,共6页
先秦儒法公私观讨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他们强调"公义",卫护"公利",一致主张公高于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先秦儒法公私观的理论贡献不同,前者主要在伦理思想领域,... 先秦儒法公私观讨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问题,他们强调"公义",卫护"公利",一致主张公高于私,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先秦儒法公私观的理论贡献不同,前者主要在伦理思想领域,为道德修养提出了目标,而后者主要在法治思想领域,为法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儒家没有把公与私绝对化,表现了可贵的民本主义思想,而法家的公私观则将公与私绝对对立,最后走向绝对君主专制主义。儒法公私观是以各自的人性论作为理论依据的。儒法崇公抑私的公私观的历史影响具有两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时期 儒家 法家 公私观 人性论 崇公抑私 道德修养 民本主义思想 法治思想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研究范式——以先秦儒家的礼法思想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任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0-27,共8页
本文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 ,对休谟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划分进行了扩展研究 ,完成了休谟这一理论从绝对理性的本质主义向相对理性的非本质主义的过渡 ,并以非本质意义上的“事实判... 本文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与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类似” ,对休谟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划分进行了扩展研究 ,完成了休谟这一理论从绝对理性的本质主义向相对理性的非本质主义的过渡 ,并以非本质意义上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为基础 ,以先秦儒家的礼法思想为例证 ,提出了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范式的两种“理想类型” :还原与解释 ;推展与原创。作者认为 ,依照这两种“理想类型” ,就能厘清目前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方法的盲目和混乱 ,在解释与对话中确立起码的规则 ,从而深化思想的研究 ,推动思想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法律思路 儒家 礼法思想 "理想类型"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研究范式 还原解释 推理
下载PDF
重建儒教的危险、必要及其中行路线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祥龙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9,共8页
将儒家视为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并且试图去建立儒教团体,会对儒家的事业带来危险。然而,在今天的文化形势下,又的确需要重建原本意义上的儒教,也就是依照儒家或儒教的“人间生活化”和“亲子源头性”的特点,来建构儒教。所以,在使儒家复... 将儒家视为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并且试图去建立儒教团体,会对儒家的事业带来危险。然而,在今天的文化形势下,又的确需要重建原本意义上的儒教,也就是依照儒家或儒教的“人间生活化”和“亲子源头性”的特点,来建构儒教。所以,在使儒家复活的现实努力中,只走上行路线(进入政治主流)和下行路线(进入民间)是困难的或不够的,还需要考虑中行路线,即建立儒家特区,在文化多样的格局中让儒家的天然活力得以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人间生活化 亲子源头性 儒家文化特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