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lbright Program: A Bright Facet of Sino-U.S.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1
作者 李晓晗 《海外英语》 2015年第19期169-172,共4页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America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ina-U.S.Fulbright Program is surely a bright facet 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This program has been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America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hina-U.S.Fulbright Program is surely a bright facet which should not be ignored.This program has been cultivating talents in the field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for the two countries,promoting Sino-U.S.communications in the domains of education,academia and culture,and propelling the diffusion and advance of both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The Fulbright Program in China still has certain limitations waiting to be improved,and one obvious problem is its coverage in China.To solve this problem,more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China-U.S.Fulbright Program,and the result would be the generation of immeasurable value for the prosperity of Sino-American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and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model of major countr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China-U S FULBRIGHT PROGRAM Sino-U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James William FULBRIGHT talent CULT
下载PDF
思政元素融入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2
作者 杨莹 晏汉娇 周新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8期11-16,共6页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具体实践。全国各校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文章以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为例,围绕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及实施展开分析和讨论。同... “课程思政”是全国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和铸魂育人的具体实践。全国各校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文章以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为例,围绕病理生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及实施展开分析和讨论。同时,结合已开展思政课程实践的经验,细化病理生理学每个教学章节的思政素材和思政目标,为课程思政的可操作性提供思路和具体路径。文章强调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思政教学融入病理生理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师生“双向奔赴”,落实立德树人,德才并举,为党和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思政元素 立德树人 德才并举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生成原因、施力要点与有效路径
3
作者 许静 张小斐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下培养人才的现实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锻造坚定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下培养人才的现实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工科人才培养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锻造坚定理想信念与意志品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施力要点。以“教师思政+国防资源”为突破口打造全员育人责任链,以“科教供给+青年需求”为双线路构建全过程育人价值链,以“文化浸润+精准思政”为建设网绘制全方位育人实效链,是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涵育新工科人才的“三全育人”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新工科人才培养 立德树人 科技创新 三全育人
下载PDF
法律逻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4
作者 杨猛宗 王一然 《天津电大学报》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为法治人才培育引领正确方向,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及法律逻辑教学范式转向的现实需要。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元素可从多维度挖掘,但现实中还存在着思政元素与课程... 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为法治人才培育引领正确方向,是新时代法学教育发展及法律逻辑教学范式转向的现实需要。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元素可从多维度挖掘,但现实中还存在着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衔接生硬的问题。此外,在法律逻辑课程教学内容、形式及考核方式上的不足也阻碍着课程思政建设效果。为此,法律逻辑课程思政建设应明确目标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并始终坚持以实践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此外,还应结合学科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实现与课程内容的衔接,并不断丰富课程形式、优化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逻辑学 课程思政 法治人才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基于“立德树人”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5
作者 王晓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6期148-152,共5页
立足区域经济及通航产业发展需求,落实“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一流本科建设需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基于电子信息大类培养模式下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 立足区域经济及通航产业发展需求,落实“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一流本科建设需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基于电子信息大类培养模式下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三平台+二模块”的课程体系和“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学科竞赛,依托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专业教育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紧密结合,达到以行践知的目的,为区域经济及通航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流本科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
下载PDF
“立德树人”理念下化学类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后春静 刘扬 +4 位作者 张景梅 张博 马信 王雅茹 郭勤 《化工管理》 2024年第9期21-26,共6页
文章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学类课程知识体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及科研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培养过程。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模式等措施,构建“德育与智育... 文章结合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化学类课程知识体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认同感及科研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培养过程。通过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创新培养模式等措施,构建“德育与智育”协同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化学类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王荣华 陈中元 +1 位作者 罗玉双 杨品红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8期146-149,共4页
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该文分析在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挖掘建立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并探讨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方法,旨在为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及育才和育... 思政教育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前沿阵地。该文分析在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挖掘建立水产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元素体系,并探讨课程中实施思政教育的方法,旨在为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及育才和育人的双向目标实现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动物免疫学 课程思政 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 人才振兴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基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视域
8
作者 孙博文 任学敏 《成才之路》 2024年第26期21-24,共4页
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推动教育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适应时代发展所需,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不断发力。中国国际... 当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为推动教育强国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为适应时代发展所需,高校应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不断发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作为创新创业大赛的龙头赛事,对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意义重大。文章结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组织情况,分析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全员和全程相结合、培育和管理相结合、赛前和赛后相结合”三个方面,提出大赛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创新创业教育 高质量发展 创新人才培养 育人
下载PDF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逻辑向度、问题观照与路径建构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健 陈娟 《当代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11-17,共7页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逻辑向度是内蕴于事物之间的一种存在,是独特的育人视角和逻辑取向,具体包括:跨界整合的哲学文化向度,以人为本的理念文化向度,改革创新的育人方式向度。目前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存在类型特色不彰,理念意识不强,方法创... 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逻辑向度是内蕴于事物之间的一种存在,是独特的育人视角和逻辑取向,具体包括:跨界整合的哲学文化向度,以人为本的理念文化向度,改革创新的育人方式向度。目前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存在类型特色不彰,理念意识不强,方法创新不足等问题。依据逻辑向度的基本意涵,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应从跨界整合的类型化育人路径,以人为本的文化育人原点回归,方法探求的文化育人效度追等三个维度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文化育人 逻辑向度 跨界整合 以人为本
下载PDF
培养“创新人”:中国教育回避不了的世纪挑战——吴康宁教授专访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康宁 石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53,共14页
“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复杂性、不确定性、易变性的今天,以创新应对变化成了一种必然选择。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愈发凸显。如何培养“创新人”也就成了中国教育回避不了的挑战... “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在复杂性、不确定性、易变性的今天,以创新应对变化成了一种必然选择。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愈发凸显。如何培养“创新人”也就成了中国教育回避不了的挑战和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康宁教授以其学术责任感与学术敏锐感开展我国“创新人”的培养的研究。在访谈过程中,吴康宁教授就“创新人”的核心概念、“创新人”的培养以及中国本土语境下“创新人”的培养作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人 创新教育 创新人培养 教育创新 创新素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PDF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内涵意蕴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9
11
作者 钟贞山 程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凝练总结和核心概括,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使命,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教育是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的战略认识。...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对“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和“培养什么人”的凝练总结和核心概括,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一以贯之的使命,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教育是国之大计和党之大计的战略认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在教育领域的有力体现,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立德树人 教育现代化 教育强国 人民满意教育
下载PDF
因材施教 应才培养 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杨仁树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坚持以本科为本,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本科教育既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关联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新时代新阶段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至为关键的是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志趣因材施教,同时呼应国家需求和时... 坚持以本科为本,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特征。本科教育既关系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关联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新时代新阶段打造一流本科教育,至为关键的是根据学生特点和发展志趣因材施教,同时呼应国家需求和时代主题予以应才培养,最终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二者有机结合,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通过分析高校本科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趋势、存在问题以及特色举措,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本科教育,推进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线经验和实践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本科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美兰 武翠红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4-75,共12页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战略性教育目标,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 《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又一战略性教育目标,对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流人才培养是“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根本职能和逻辑旨归。深入剖析“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科学构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策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双一流”所亟须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逻辑理路是:历史逻辑——践行好一流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理论逻辑——培养心怀“国之大者”一流人才的应然之意;实践逻辑——扎实走好一流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目前,我国“双一流”建设已从“统筹推进”阶段转向“深入推进”阶段。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探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需要直面现实挑战:在理论层面,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有待加快;在模式层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难点亟须破解;在保障层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能力仍需继续提高。为此,建议基于“一流多元”双向建构的理念,紧密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维度夯实一流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构建更加多元的一流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保障体系,切实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人才培养 逻辑理路 立德树人 “一流多元”理念
下载PDF
高职院校特色美育育人新架构探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军 周彦兵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19,共6页
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生命周期育人理念下,建设特色美育育人新架构,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需求,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 在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全生命周期育人理念下,建设特色美育育人新架构,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要求,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需求,有利于满足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需要。高职院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通过实施领航工程、筑基工程、躬行工程、示范工程和浸润工程等五大工程,系统化、常态化、全面化、特色化开展美育工作,打造特色美育工作体系、特色美育课程体系、特色美育教师团队、特色美育品牌项目和特色美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构建美育育人新架构,形成美育育人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教育:育人新架构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学思用贯通 知信行统一”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春晖 《高教学刊》 2023年第9期39-42,47,共5页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具有让学生由博返约、一以贯之的特点,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学生。理论学习要...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高等教育具有让学生由博返约、一以贯之的特点,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正确引导学生。理论学习要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针对高等教育,知识传授是学知,价值塑造是思信,能力培养是用行。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毅 卢静秋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然而当前鲜有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不利于揭示其影响因素体系。研究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高校课程思政...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然而当前鲜有关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性研究,不利于揭示其影响因素体系。研究利用系统文献综述法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受学校因素、教师因素、评价因素和教材因素的影响。未来高校需要通过建立科学运行机制、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健全多元评价体系、推动智能教材建设等措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周恩来文献资源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实践探索——基于用好红色资源、培养时代新人的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久凤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49-353,431,共6页
红色文献资源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文献,周恩来文献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 红色文献资源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文献,周恩来文献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好红色资源”“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周恩来故乡的高校,淮阴师范学院坚持用周恩来的精神办学育人,图书馆系统地收藏了周恩来文献资源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周恩来的学术著作,构建了“周恩来研究基地”“立德党建工作室”等红色研学空间,彰显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特殊意义和价值。在周恩来文献及其场馆资源利用实践中,独具匠心的功能定位、独具特色的主题文献、独辟蹊径的空间布局、独特新颖的组织活动,突显了弘扬和传承周恩来的精神的红色主题,拓展了红色文献资源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红色资源 红色文献 场馆资源 人才培养 时代新人
下载PDF
试论高质量教材编写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基于高等学校教材参编的体悟
18
作者 李志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7期13-17,共5页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托,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在助力学生研习、强化教师讲授、提升社会认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质量教材编写必须依循有效的实现路径,应当明确完备的顶层设计是实现教材编著目标的基本前...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托,高质量教材的编写在助力学生研习、强化教师讲授、提升社会认同、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均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高质量教材编写必须依循有效的实现路径,应当明确完备的顶层设计是实现教材编著目标的基本前提,真挚的学术热忱是维持教材编著进度的重要保证,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支撑教材编著内容的力量源泉,紧密的现实回应是强化教材编著水平的关键要义。结合高等学校教材参编的体悟,论述高质量教材编写的重要意义与实现路径,旨在为提高我国教材编写的质量与水平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教育教学 高等学校 育才 育人
下载PDF
新时代涉农高校耕读教育体系构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召虎 李大鹏 吕叙杰 《中国农业教育》 2023年第5期1-7,共7页
新时代耕读教育具有“五育融通”育人功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农耕文化、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凝练涉农高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农高校推进耕读教育,需要兼顾时代性、全面性、创新性、协同性,更新耕读... 新时代耕读教育具有“五育融通”育人功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农耕文化、培育乡村振兴人才、凝练涉农高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农高校推进耕读教育,需要兼顾时代性、全面性、创新性、协同性,更新耕读教育理念,定位耕读教育目标,创新耕读教育方法,畅通耕读教育途径,从目标体系、实施路径和保障体系三方面着手,建构新时代高校耕读教育体系,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耕读教育 人才自主培养 培养体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相媛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今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突出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本文从处理好四种关系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效能,探讨了教育工作者结合...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今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政治纲领和行动指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高校突出的政治任务和中心工作。本文从处理好四种关系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党的二十大学习贯彻效能,探讨了教育工作者结合实际、用情用力用法让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方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立德树人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