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ree-dimensional distinct element modeling of fault reactivation and induced seismicity due to hydraulic fracturing injection and backflow 被引量:7
1
作者 Zirui Yin Hongwei Huang +2 位作者 Fengshou Zhang Lianyang Zhang Shawn Maxwel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752-767,共16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dimensional fully hydro-mechanical coupled distinct element study on fault reactivation and induced seismicity due to hydraulic fracturing injection and subsequent backflow process,based 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three-dimensional fully hydro-mechanical coupled distinct element study on fault reactivation and induced seismicity due to hydraulic fracturing injection and subsequent backflow process,based on the geological data in Horn River Basin,Northeast British Columbia,Canada.The model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ximum magnitude of seismic events appears at the fracturing stage.The increment of fluid volume in the fault determines the cumulative moment and maximum fault slippage,both of which are essentially proportional to the fluid volume.After backflow starts,the fluid near the joint intersection keeps flowing into the critically stressed fault,rather than backflows to the wellbore.Although fault slippage is affected by the changes of both pore pressure and ambient rock stress,their contributions are different at fracturing and backflow stages.At fracturing stage,pore pressure change shows a dominant effect on induced fault slippage.While at backflow stage,because the fault plane is under a critical stress state,any minor disturbance would trigger a fault slippage.The energ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seismic deformation takes up a majority of the total deformation energy during hydraulic fracturing.A common regularity is found in both fracturing-and backflow-induced seismicity that the cumulative moment and maximum fault slippage are 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injected fluid volume.This study shows some novel insights into interpreting fracturing-and backflowinduced seismicity,and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controlling and mitigating seismic hazards due to hydraulic fract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ed seismicity Fault reactivation Hydraulic fracturing backflow Geomechanical modeling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下载PDF
基于高速列车接地系统参数对车体电流及过电压平衡的优化
2
作者 刘建城 孙传铭 +3 位作者 张作钦 颜靖东 肖嵩 郭裕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73,共13页
由于高速列车的不断提速,接地系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列车与轨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加剧接地回流现象,导致列车车体电位升高,造成轴承和接地碳刷、绝缘节、车载传感器等异常甚至损坏等问题。针对目前高速列车存在的接地回流和... 由于高速列车的不断提速,接地系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列车与轨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加剧接地回流现象,导致列车车体电位升高,造成轴承和接地碳刷、绝缘节、车载传感器等异常甚至损坏等问题。针对目前高速列车存在的接地回流和车体电位的问题以及高速列车接地系统二维模型无法基于径向参数的基础上对同一车轴左右两侧电位进行仿真分析等存在的不足,当前有必要对高速列车综合接地系统进行更为完善的三维建模,并对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和接地参数等进行优化分析,以达到抑制接地电流和降低车体电位的目的。首先,基于RCL测试仪对车体的阻抗和感抗参数以及车体尺寸实际参数等实测数据及理论分析,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分别从牵引变压器、接触网以及高速列车车载变压器、高压电缆、车体等方面,完成了高速列车综合接地系统三维电路模型的构建;同时,结合列车经过吸上线工况下的动态接地回流试验与高速列车升弓和闭合VCB的静态过电压测试试验,将仿真结果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三维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三维仿真模型,对接地系统的径向参数及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三维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流过列车各保护接地的接地电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车体电位也在安全限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三维模型 接地回流 车体过电压 接地阻抗参数 接地布局方案 优化设计
下载PDF
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 Non-Equilibrium Mixing Pool Model
3
作者 曾爱武 余国琮 袁希钢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70-76,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 non-equilibrium mixing pool model.It is a simplified form of the original model and is more practical for applica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mproved three-dimensional non-equilibrium mixing pool model.It is a simplified form of the original model and is more practical for applications.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ustrial scale distillation tray columns can be described closely by the improvedmodel.The effects of model parameters,such as the number of mixing pools,the point efficiencyand flow pattern,on separation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DIMENSIONAL NON-EQUILIBRIUM MIXING POOL model DISTILLATION backflow
下载PDF
死区影响下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的改进型协同三移相控制 被引量:1
4
作者 赖纪东 姚娴 +1 位作者 苏建徽 陈成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27-4838,共12页
双有源桥(dual-active bridge,DAB)DC-DC变换器在传统的协同三移相控制(cooperative triple-phase-shift,CTPS)下,能在消除两侧回流功率的同时取得更优的电流特性和传输效率,但上述优化算法未考虑死区时间对电压、电流以及优化效果的影... 双有源桥(dual-active bridge,DAB)DC-DC变换器在传统的协同三移相控制(cooperative triple-phase-shift,CTPS)下,能在消除两侧回流功率的同时取得更优的电流特性和传输效率,但上述优化算法未考虑死区时间对电压、电流以及优化效果的影响。为此,通过分析不同功率段内死区时间对DAB电压、电流波形以及回流功率优化效果的影响,基于电感伏秒平衡特性推导出包含死区的新移相比计算式,建立含有死区的传输功率模型和功率临界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三移相控制(improved cooperative triple-phase-shift,ICTPS)策略,实现了不同功率段内死区影响的抑制。最后,在搭建的试验样机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关于死区影响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所提ICTPS控制策略对死区影响抑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有源桥DC-DC变换器 改进ICTPS 死区 回流功率 伏秒平衡 传输功率模型
下载PDF
新疆低渗透储层压后返排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锋 陈晓明 +4 位作者 洪将领 王晓磊 张洪杰 吴彦先 陈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2-629,共8页
压后返排作为压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压裂工程师的广泛关注,特别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如不能及时返排出储层中的压裂液,压裂液将会进入储层深部,对储层产生二次伤害。但如果返排速度过快,又会导致支撑剂发生回流,降低压裂效果... 压后返排作为压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压裂工程师的广泛关注,特别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如不能及时返排出储层中的压裂液,压裂液将会进入储层深部,对储层产生二次伤害。但如果返排速度过快,又会导致支撑剂发生回流,降低压裂效果,严重的会导致井筒及井口装置的破坏。因此,低渗透储层返排控制的一个重要关键技术就是优化合理的返排流速。返排见气前,本文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利用渗流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支撑剂回流及裂缝闭合时间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时刻井口压力与最佳油嘴匹配关系图。当返排见气后,研究并分析了见气后油嘴变大的原因,给出了具体的油嘴制定方法。以新疆低渗透储层X井为例,制定了返排优化方案,取得了较好的返排效果,该方法对同类储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返排 支撑剂回流 数学模型 优化制度
下载PDF
压裂液返排速度对支撑剂回流量及其在裂缝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雷 张士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2,110,共3页
根据压裂过程中压裂液返排时裂缝内支撑剂的运动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了裂缝内压裂液返排及支撑剂的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压裂液的返排速度对支撑剂的回流量及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影响很大。随着压裂液返排速度的增大,支撑剂... 根据压裂过程中压裂液返排时裂缝内支撑剂的运动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了裂缝内压裂液返排及支撑剂的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压裂液的返排速度对支撑剂的回流量及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影响很大。随着压裂液返排速度的增大,支撑剂的回流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变缓;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状况则随着压裂液返排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好。计算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较好的支撑剂缝内分布,在施工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尽量提高压裂液的返排速度,既可改善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又减少了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 速度 支撑剂回流 支撑剂缝内分布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压裂液强制返排及支撑剂回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胡景宏 何顺利 +2 位作者 李勇明 邓燕 赵金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放喷油嘴尺寸,同时准确预测裂缝闭合时间,是压裂液强制返排的核心.根据支撑剂运移和压裂液强制返排机理,同时考虑支撑剂受力、压裂液二维滤失、压裂液压缩性和井筒摩阻,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理... 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放喷油嘴尺寸,同时准确预测裂缝闭合时间,是压裂液强制返排的核心.根据支撑剂运移和压裂液强制返排机理,同时考虑支撑剂受力、压裂液二维滤失、压裂液压缩性和井筒摩阻,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裂缝闭合前后放喷油嘴尺寸选型的支撑剂运移及力学模型和裂缝强制闭合时间计算模型.采用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使放喷油嘴尺寸定量化,同时在不需要冗长的压降数据情况下,就能确定裂缝强制闭合时间.经实例验证,本模型的计算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实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强制返排 裂缝闭合 支撑剂回流 模拟模型
下载PDF
“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意愿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于水 姜凯帆 孙永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11期97-101,共5页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的人口"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进行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吸引外出农民回流,在家乡就近就业,实现治理人口"空心化&qu...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的人口"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进行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吸引外出农民回流,在家乡就近就业,实现治理人口"空心化"和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双赢。文章基于苏北农村的调研,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外出农民就近就业意愿。结果表明:农民回流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外出收入所占比例、回家频次、家中是否有老人或学生、对当地教育和基础设施满意度等显著相关。分析农民工回流意愿,对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外出劳动力 回流意愿 PROBIT模型
下载PDF
强潮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促淤方法探讨——以钱塘江河口尖山一期促淤围涂工程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熊绍隆 潘存鸿 +1 位作者 曾剑 陈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首先简单介绍了潮汐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一般促淤方法及其研究手段 ,接着阐述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在促淤工程科研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围涂工程实践探讨了回流促淤机理 ,比较了不同工程布置方案的回流特征与淤积效果 ,提出了一般情况下较为合... 首先简单介绍了潮汐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一般促淤方法及其研究手段 ,接着阐述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在促淤工程科研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围涂工程实践探讨了回流促淤机理 ,比较了不同工程布置方案的回流特征与淤积效果 ,提出了一般情况下较为合理的促淤围涂工程布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围涂工程 促淤方法 回流
下载PDF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回流功率特性优化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博 葛琼璇 +1 位作者 赵鲁 周志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6990-6999,共10页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ual bridge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DBSRC)具有控制简单、损耗低等优点,在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场合具有应用前景。然而若系统参数选择不当,会产生较大回流功率,使开关管的损耗增大,系统效率降低...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ual bridge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DBSRC)具有控制简单、损耗低等优点,在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场合具有应用前景。然而若系统参数选择不当,会产生较大回流功率,使开关管的损耗增大,系统效率降低。为了降低系统运行时的回流功率,该文分析DBSRC的工作原理及换流过程,利用微分方程得到系统模型,进而总结DBSRC的3种稳态工作模式及回流功率在不同工作模式的表达式。通过优化电压增益(M)、开关频率谐振频率比(F)、谐振回路的特性阻抗(Zr)参数,达到在宽负载范围内降低系统回流功率的目的。最后,构建一个35 kW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DBSRC模型的正确性及回流功率特性优化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建模 回流功率 电压增益 特性阻抗
下载PDF
长江倒灌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云良 姚静 张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7-1237,共11页
倒灌是发生在湖泊与周围水体交汇处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对湖泊水文水动力与水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或干扰,进而对湖泊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和二维水动力-粒子示踪耦合模型来分析倒灌物理成因、倒灌发生判别与指示... 倒灌是发生在湖泊与周围水体交汇处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对湖泊水文水动力与水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或干扰,进而对湖泊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和二维水动力-粒子示踪耦合模型来分析倒灌物理成因、倒灌发生判别与指示以及倒灌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的影响.统计表明,流域"五河"入湖径流、长江干流径流情势以及两者叠加作用均是倒灌的影响因素,但长江干流径流情势是影响或者控制倒灌频次与倒灌强度的主要因素."五河"来水与长江干流的流量比可用来判别与指示倒灌发生与否.当流量比低于约5%时,倒灌可能发生且最大发生概率可达25%;当流量比高于10%时,倒灌发生概率则低于2%.水动力模拟结果表明,倒灌对湖区水位与流速的影响向湖区中上游逐渐减弱,湖泊水位和流速受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贯穿整个湖区的主河道,而浅水洪泛区的水位和流速则受倒灌影响相对较小.倒灌使得湖泊空间水位提高约0.2~1.5 m,湖泊主河道的流速增加幅度可达0.3 m/s.粒子示踪结果表明,倒灌导致湖区水流流向转变约90°~180°,倒灌导致的水流流向变化能够使湖区大部分粒子或物质向上游迁移约几千米至20 km,且粒子在下游主河道的迁移距离要明显大于中上游洪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灌 水动力-粒子示踪模型 流量比 水文水动力 鄱阳湖 长江
下载PDF
药物肠吸收实验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26
12
作者 沈凯 王景田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88-991,共4页
介绍各种药物肠吸收模型的实验方法和特点,包括:在体肠回流法、肠襻法、分离肠黏膜法、外翻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等。其中,Caco-2单层细胞模型在国外已经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体外模型应用于大量的口服药物的筛选。重点介绍Caco-2细... 介绍各种药物肠吸收模型的实验方法和特点,包括:在体肠回流法、肠襻法、分离肠黏膜法、外翻囊法和Caco-2细胞模型法等。其中,Caco-2单层细胞模型在国外已经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体外模型应用于大量的口服药物的筛选。重点介绍Caco-2细胞模型的方法、特点和应用的进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体肠回流法 肠襻法 分离肠黏膜法 外翻囊法 CACO-2细胞模型
下载PDF
固体微推力器点火过程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腾 方蜀州 +1 位作者 刘旭辉 马红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0-1296,共7页
为研究点火元器件加热区域受限下固体微推力器的局部点火过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和局部网格重构技术建立了推力器局部点火模型,研究了常压环境下的固体微推力器点火过程,分析了点火过程中推力器内燃气的流动和传热... 为研究点火元器件加热区域受限下固体微推力器的局部点火过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和局部网格重构技术建立了推力器局部点火模型,研究了常压环境下的固体微推力器点火过程,分析了点火过程中推力器内燃气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结合仿真所得推力-时间曲线与全表面点火模型和Jongkwang Lee提出的局部点火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推进剂产生燃气往未燃推进剂表面的热反馈,推进剂燃面逐渐扩大。点火过程中喷喉燃气流速未达到声速,外界反压使微喷管内产生逆压梯度,导致喷管扩张段内出现边界层分离。由于喷管扩张段后部逆压梯度随时间增大,喷管扩张段后部回流相应加剧,从而增强了壁面表面的对流换热和燃气主流的动能耗散。模型的推力上升趋势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微推力器 局部点火模型 逆压梯度 回流 热反馈
下载PDF
淹没丁坝坝后水流结构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国珍 佘俊华 +1 位作者 王涛 张冠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213,共4页
为揭示淹没丁坝坝后区域的水流特性,在实验室水槽中,采用平面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2D-PIV),测量了光滑固定底床上单个丁坝在完全淹没条件下的坝后水平流场及垂向流场。通过分析测量获得了原始粒子图像和淹没丁坝坝后不同位置的平面二... 为揭示淹没丁坝坝后区域的水流特性,在实验室水槽中,采用平面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2D-PIV),测量了光滑固定底床上单个丁坝在完全淹没条件下的坝后水平流场及垂向流场。通过分析测量获得了原始粒子图像和淹没丁坝坝后不同位置的平面二维时均速度场和涡量场,并耦合水平面流场与铅垂面流场结果,给出了丁坝坝后流场的部分三维特性。结果表明,淹没丁坝坝后存在明显的回流区,且在回流区内同时存在尺度大致相同的竖轴漩涡和横轴漩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 单丁坝 回流区 流场 PIV 水槽试验
下载PDF
水锤泵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系统辨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甲振 杨开林 +3 位作者 郭永鑫 郭新蕾 施春蓉 张国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8-301,共4页
通过对一种自主原创的新型水锤泵的模型实验,研究了空气罐的热力学过程及液位特性对水锤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分析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系统辨识方法,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系统辨识,得到了影响气体热力学过程的关键参数—多变指数k的变... 通过对一种自主原创的新型水锤泵的模型实验,研究了空气罐的热力学过程及液位特性对水锤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分析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系统辨识方法,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系统辨识,得到了影响气体热力学过程的关键参数—多变指数k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多变指数介于等温过程(k=1.0)与绝热过程(k=1.4)之间,一般小于1.2,并且随着扬程的增加而减小。输水阀关闭过程中,空气罐内的水向泵体回流,使得扬水量减小,因此,改善输水阀的启闭特性,减小回流量,可提升水锤泵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泵 模型实验 空气罐 系统辨识 输水阀 多变指数 回流
下载PDF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预测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乐 周进 +3 位作者 杨乐 吴建军 李自然 李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7-172,共6页
为了能够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成功地运用于空间,需对其羽流进行研究。将一维MHD双温放电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入口条件,运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Carlo)/PIC(Particle in Cell)流体混合算法一体化模拟实验室PPT羽流。验证计算... 为了能够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成功地运用于空间,需对其羽流进行研究。将一维MHD双温放电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入口条件,运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Carlo)/PIC(Particle in Cell)流体混合算法一体化模拟实验室PPT羽流。验证计算显示该模型具有一体化模拟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的能力。对不同初始放电能量下的羽流场进行模拟,给出了离子、中性粒子、电子温度、轴线上质量流率和出口平面返流质量流率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显示高放电能量下返流量更大,同时中性粒子在返流中所占比例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MC/PIC流体混合算法 一维双温放电模型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羽流 返流
下载PDF
QH-1型填料在中等界面张力体系的应用 Ⅱ.传质特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德宏 刘余祥 +2 位作者 费维扬 朱永华 郁威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应用三个中等界面张力(9.37~14.16mN/m)体系,对QH-1型扁环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数据采用以返流模型为基础的稳态浓度剖面法处理.研究了两相流速对传质效率和轴向返混的影响,进行了几种填料传质效... 应用三个中等界面张力(9.37~14.16mN/m)体系,对QH-1型扁环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实验数据采用以返流模型为基础的稳态浓度剖面法处理.研究了两相流速对传质效率和轴向返混的影响,进行了几种填料传质效率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QH-1型填料在中等界面张力体系中仍具有较高的传质效率,可望在湿法冶金、医药和环保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H-1型 填料 界面张力 传质 返流模型 填料塔
下载PDF
动车组运行接地回流特性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国强 桂志远 +3 位作者 李宇星 刁超健 魏文赋 杨泽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6-153,共8页
动车组运行工况复杂且车体结构具有差异性,车下各轴端接地电流分配不均,给接地碳刷维护带来不便。为探究动车组接地回流的基本分布规律,找出改善接地回流的方法,基于PSCAD仿真软件建立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上过吸上线动态仿真模型,并结合现... 动车组运行工况复杂且车体结构具有差异性,车下各轴端接地电流分配不均,给接地碳刷维护带来不便。为探究动车组接地回流的基本分布规律,找出改善接地回流的方法,基于PSCAD仿真软件建立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上过吸上线动态仿真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探明动车组与吸上线的相对位置移动时动车组接地回流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动车组运行过程中不同车体的各个轴端接地装置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地电流大小变化趋势,提出对动车组头尾车保护接地加装接地电阻器以及在部分保护接地回路串接阻值不同的接地电阻器两种接地方式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式一保护接地电流较大的1车接地电流整体降低了50%;优化方式二使各车保护接地电流大小限制在72 A以内。优化后的接地方式抑制了保护接地电流大小并使各轴端接地电流分布均匀,以上结论为设计更优良的接地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高速铁路 PSCAD 吸上线 动态仿真模型 接地电阻器 接地回流 接地方式
下载PDF
长江对鄱阳湖倒灌影响的微模型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志寰 朱立俊 +3 位作者 王建中 范红霞 刘贝贝 陈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3,共10页
微模型试验技术具有模型规模小、试验周期短和经济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研究大范围和复杂系统的江湖关系问题,但国内应用实例较少,其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关键技术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研究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倒灌规律的需要,探讨了江湖倒灌微模... 微模型试验技术具有模型规模小、试验周期短和经济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研究大范围和复杂系统的江湖关系问题,但国内应用实例较少,其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关键技术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研究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倒灌规律的需要,探讨了江湖倒灌微模型应遵循的相似律和微模型设计方法,提出了微模型阻力相似及模型物理量测控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平面比尺1∶6 500、垂直比尺1∶150的长江-鄱阳湖-“五河”尾闾微模型。经实测水文资料验证,该模型在水位、流速及长江对鄱阳湖倒灌时间和倒灌流量等方面与原体具有较好相似性,所用模型设计和模拟方法为进一步推广微模型试验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河流、湖泊、河口、海岸等大尺度和复杂水沙运动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模型 鄱阳湖 倒灌 流量变态 江湖关系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军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通过对喜马拉雅碰撞带构造单元划分和组成的研究,从俯冲和碰撞带前缘加积作用、深层底辟和热隆扩展作用及岩石圈深部物质流动——“回流”作用等3个方面阐明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模式——渐进式... 通过对喜马拉雅碰撞带构造单元划分和组成的研究,从俯冲和碰撞带前缘加积作用、深层底辟和热隆扩展作用及岩石圈深部物质流动——“回流”作用等3个方面阐明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模式——渐进式陆内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碰撞带 热隆扩展 构造演化 碰撞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