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酮II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结构和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石松林 王国红 +3 位作者 马宗源 史建陆 林昌健 李祺福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801-804,813,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IIA(Tan II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和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以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0.5μg/mL丹参酮IIA处理MG-63细胞,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系统研究MG...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成分丹参酮IIA(Tan IIA)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和相关终末分化指标的影响,以鉴定其对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0.5μg/mL丹参酮IIA处理MG-63细胞,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系统研究MG-63细胞处理前后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变化和成骨细胞相关终末分化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Tan IIA处理细胞产生了核质比例减小、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器丰富发达、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等显著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处理后MG-63细胞Ⅰ型胶原蛋白、骨粘素和骨钙蛋白的表达呈阳性,并观察到钙化糖原颗粒增多和典型骨结节的形成。结论:丹参酮IIA能显著改变MG-6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特征,并促进与成骨细胞相关的终末分化指标的表达变化,从而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的终末分化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诱导分化 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 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 终末分化指标
下载PDF
丹参酮IIA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利军 张丽萍 +5 位作者 郑燕芳 孔小燕 李宏杰 吴静 刘丽华 门秀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34期299-300,共2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anshinoneIIA)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再灌注组(IR组)和丹参酮IIA治疗组(DS-201组)。以止血带法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DS-201组在恢复...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tanshinoneIIA)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再灌注组(IR组)和丹参酮IIA治疗组(DS-201组)。以止血带法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DS-201组在恢复血流再灌注前30min静脉推注丹参酮IIA磺酸钠(简称DS-201)注射液(25mg/kg),而前两组推注等体积25%葡萄糖注射液。测定血液SOD、MDA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血MDA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明显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减小(P<0.05);与IR组比较,DS-201组血MDA降低(P<0.05),SOD显著升高(P<0.05),大鼠全血黏度(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降低,红细胞变性指数(P<0.05)升高。结论丹参酮IIA可改善再灌注大鼠的血液流变性,其作用可能与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大鼠 再灌注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丹香清脂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宋志国 李金梅 郭汉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58-60,共3页
目的:建立丹香清脂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川芎、大黄、莪术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丹参酮IIA进样量在0.004~0.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 目的:建立丹香清脂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川芎、大黄、莪术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IIA、丹酚酸B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薄层分离度良好,专属性强;丹参酮IIA进样量在0.004~0.4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101.8%;丹酚酸B进样量在0.03~1.9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96.4%。结论:所建立之方法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丹香清脂颗粒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香清脂颗粒 川芎 大黄 莪术 丹参酮IIA 丹酚酸B TLC HPLC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和丹酚酸B不同配比对HL-60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玲 雷成康 单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2-151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丹参酮ⅡA(TanⅡA)和丹酚酸B(SalB)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以生长抑制率和细胞调亡率为指标,研究不同配比的TanⅡA和SalB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 目的:观察不同配比的丹参酮ⅡA(TanⅡA)和丹酚酸B(SalB)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以生长抑制率和细胞调亡率为指标,研究不同配比的TanⅡA和SalB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结果:TanⅡA与SalB合用组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及细胞凋亡率均较单用组高,且以TanⅡA-SalB(10-5μg/ml)组为最高(P<0.05)。结论:TanⅡA和SalB对HL-60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两者配比使用均比单用其一效果显著,且不同配比的效果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HL-60细胞 配比
下载PDF
丹参酮IIA对川崎病患儿炎性细胞因子及GMP-140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庆 李晓静 +5 位作者 于洁 徐鸣 周敏 史宏 黄成 王雪梅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GMP-140)和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分析丹参酮IIA(TanIIA)对各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 目的观察不同的治疗方案下川崎病(KD)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选择素(GMP-140)和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分析丹参酮IIA(TanIIA)对各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成都市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KD患儿61例。将住院KD患儿随机分为TanIIA加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并与健康体检儿童作对照。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GMP-140,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结果 KD患儿治疗前血清IL-6、IL-8、TNF-α、GMP-140和血小板数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后5~7d血小板数量明显升高,血清IL-6、IL-8、IL-1β、TNF-α、GMP-140显著降低,其中TanIIA加常规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血清GMP-140、IL-6、IL-1β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nIIA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KD患者血清IL-6、IL-1β、GMP-140,从而减轻血管炎性损伤和血小板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炎性细胞因子 GMP-140 血小板 丹参酮IIA
原文传递
UPLC-MS/MS法同时测定扶正化瘀胶囊中12种成分 被引量:6
6
作者 刘姗 杨涛 刘成海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4-219,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扶正化瘀胶囊(FHC)中12种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隐丹参酮、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的定量方...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扶正化瘀胶囊(FHC)中12种成分(丹参素钠、原儿茶酸、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隐丹参酮、五味子甲素、丹参酮ⅡA、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的定量方法。方法选用Acquity UPLC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柱温45℃。质谱条件:ESI源,采用多反应检测模式(MRM),以保留时间及定性离子对之间的相对丰度定性,以定量离子对峰面积进行定量。结果 12种成分在进样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该方法回收率在97.1%~107%,RSD<2.0%(n=5)。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FHC中多种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UPLC-MS MS 多反应检测模式 丹参素钠 原儿茶酸 原儿茶醛 咖啡酸 迷迭香酸 五味子醇甲 五味子醇乙 隐丹参酮 五味子甲素 丹参酮ⅡA 五味子乙素 五味子丙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