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spase-3对磷酸化tau蛋白截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段萍 李夏春 +2 位作者 邓艳秋 张蕲 王建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5,共5页
磷酸化tau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蒺s disease,AD) 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 的主要组成部分. 最近的研究显示:NFT存在Glu391和Asp421位点被截断的tau片段,然而,tau蛋白的磷酸化是否会影响c... 磷酸化tau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蒺s disease,AD) 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 的主要组成部分. 最近的研究显示:NFT存在Glu391和Asp421位点被截断的tau片段,然而,tau蛋白的磷酸化是否会影响caspase-3的切割作用尚不清楚. 首先纯化重组tau 蛋白,然后利用蛋白激酶A (PKA)、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乳鼠海马组织抽提液对其磷酸化,并用caspase-3对不同磷酸化的tau 蛋白进行切割,比较caspase-3对非磷酸化和不同蛋白激酶磷酸化的tau 蛋白的切割特性. 结果显示:除切割非磷酸化tau蛋白外,caspase-3在体外可分别切割被PKA、CaMKⅡ和乳鼠海马组织抽提液磷酸化的tau蛋白. 这一结果提示:磷酸化修饰的tau蛋白仍然是caspase-3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片段 磷酸化 胱天蛋门水解酶-3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超级陶粲装置上的Collins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滨龙 吕晓睿 郑阳恒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3-441,共9页
超级陶粲装置(STCF)是未来计划的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亮度的100倍。利用亮度为2.5 fb-1质心能量在7 GeV的e+e-→q q-模拟样本,研究STCF实验上电子湮灭产生单举带电π介子对或带电K介子对的Co... 超级陶粲装置(STCF)是未来计划的高亮度正负电子对撞机,将是目前正在运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亮度的100倍。利用亮度为2.5 fb-1质心能量在7 GeV的e+e-→q q-模拟样本,研究STCF实验上电子湮灭产生单举带电π介子对或带电K介子对的Collins不对称度测量的精度。在预期积分亮度为1 ab-1(预期在STCF上采集一年的数据量)的情况下,预计ππX过程的Collins不对称度测量精度为10-4量级,KKX的测量精度为10-3量级。研究发现测量的不对称度的系统误差受本底水平与K-π误鉴别影响很大,因此在未来的STCF实验上采用契伦科夫探测器提高高动量的K-π鉴别能力对提高Collins碎裂函数测量精度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电子对撞机 超级陶粲装置 碎裂函数 Collins不对称度
下载PDF
矢状轴位胼胝体面积测量与脑脊液p-tau蛋白和Aβ_(1-42)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孟然 陈楠 +4 位作者 贾建平 李坤成 冀瑞俊 吕海燕 王芬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价矢状轴位磁共振成像(MRI)胼胝体面积测量和脑脊液 p-tau 蛋白及 Aβ_(1-42)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 NINCDS-ADRDA 标准诊断的25例可能AD,按 MMSE 评分分为2组:平均 MMSE 评分 AD1组为20.5±2.5;AD... 目的评价矢状轴位磁共振成像(MRI)胼胝体面积测量和脑脊液 p-tau 蛋白及 Aβ_(1-42)含量对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根据 NINCDS-ADRDA 标准诊断的25例可能AD,按 MMSE 评分分为2组:平均 MMSE 评分 AD1组为20.5±2.5;AD2组均为14.7±3,8。另设健康对照组,平均 MMSE 评分27.8±1.7。自动测量软件在 MRI 正中矢状位上对胼胝体面积直接测量。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各组脑脊液中199位点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tau199)和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_(1-42))含量测定。结果 AD1组的脑脊液中 p-tau199(pg/ml)为25.8±3.1,较对照组(17.7±1.5)增高,Aβ_(1-42)(pg/ml)为329.3±15.2,较对照组(522.5±15.1)降低,胼胝体面积较对照组缩小,但程度不显著。AD2组的胼胝体总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以整个胼胝体缩小为特点,但尾部改变相对较轻;AD2组与 AD1组比较,p-tau 蛋白含量升高和 Aβ_(1-42)含量(pg/ml)降低的程度更明显,分别为31.3±4.8和318.5±30.8。结论胼胝体面积测量同时配合脑脊液 p-tau 蛋白和 Aβ_(1-42)含量的测定,不仅对确诊早期 AD 有帮助,而且能反映 AD 的病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胼胝体 脑脊髓液 tau蛋白质类 淀粉样Β蛋白 肽碎片
原文传递
β-分泌酶抑制剂对tau过磷酸化大鼠β-CTF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红媛 王永闯 +2 位作者 李立 王莉 俞春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在tau过磷酸化大鼠中,通过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C末端片段的表达,研究抑制β-分泌酶(BACE1)对其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A组、OA+BACE1抑制剂组... 目的:在tau过磷酸化大鼠中,通过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C末端片段的表达,研究抑制β-分泌酶(BACE1)对其代谢的影响及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OA组、OA+BACE1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法检测β-CTF、APP及BACE1表达;RT-PCR法检测APP及BACE1;水迷宫检测大鼠行为学。结果:OA组β-CTF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OA+BACE1抑制剂组与OA组相比,β-CTF表达减少(p<0.05);四组大鼠的APP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OA组BACE1在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增加,而OA+BACE1抑制剂组BACE1的蛋白表达较OA组减少(p<0.05),两组大鼠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OA+BACE1抑制剂组大鼠在给予BACE1抑制剂后行为学有所改善(p<0.05)。结论:(1)tau过磷酸化通过促进神经元内BACE1表达,导致APP代谢途径发生转变,从而引起β-CTF表达增加;(2)β-CTF表达增加可引起tau过磷酸化大鼠行为学改变;(3)抑制BACE1可改善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支持BACE1作为AD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淀粉样前体蛋白C末端片段 BACE1 tau过磷酸化
原文传递
β分泌酶抑制剂对冈田酸诱导PC12细胞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代谢的影响
5
作者 俞春江 王维治 刘伟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155-1159,共5页
目的探索β分泌酶抑制剂对冈田酸(OA)诱导的PC12细胞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代谢的影响。方法10nmol/L OA作用4h、8h、16h、24h及48h诱导PC12细胞tau磷酸化,加β分泌酶抑制剂干预,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目的探索β分泌酶抑制剂对冈田酸(OA)诱导的PC12细胞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代谢的影响。方法10nmol/L OA作用4h、8h、16h、24h及48h诱导PC12细胞tau磷酸化,加β分泌酶抑制剂干预,MTT法测定细胞抑制率,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检测全长APP和β-C末端片段(βCTF)。结果10nmol/L OA对PC12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β分泌酶抑制剂可明显减轻该作用。OA诱导PC12细胞内全长APP和βCTF含量增加,β分泌酶抑制剂进一步增加细胞内全长APP含量,并减少βCTF含量。结论OA诱导PC12细胞中APP主要经β分泌酶途径代谢,生成具有神经毒性的βCTF。β分泌酶抑制剂通过维持细胞存活和减少βCTF从而减轻OA诱导的神经毒性,但使细胞内APP进一步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分泌酶抑制剂 冈田酸 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 β—C末端片段 tau磷酸化
原文传递
β-Secretase inhibitor increases amyloid-β precursor protein level in rat brain cortical primary neurons induced by okadaic acid
6
作者 YU Chun-Jiang WANG Wei-zhi LIU Wei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5期1439-1444,共6页
Background Senile plaques and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represent two of the major histo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The plaques are primarily composed of aggregated amyloid β (Aβ)... Background Senile plaques and 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represent two of the major histopathological hallmarks of Alzheimer's disease (AD). The plaques are primarily composed of aggregated amyloid β (Aβ) peptides. The processing of amyloid-β precursor protein (AβPP) in okadaic acid (OA)-induced tau phosphorylation primary neurons was studied. Methods Primary cultures of rat brain cortical neurons were treated with OA and β-secretase inhibitor. Neurons' viability was measured. AβPP processing was examined by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with 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the AβPP-N-terminus (NT) and AβPP-C-terminus (CT). Results Ten nmol/L OA had a time-dependent suppression effect on primary neurons' viability. The suppression effect was alleviated markedly by pretreatment with β-secretase inhibitor. After OA treatment, both AβPP and β-C-terminal fragment (βCTF)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neurons. AβPP level was increased further in neurons pretreated with β-secretase inhibitor. Conclusions In OA-induced tau phosphorylation cell model, inhibition of β-secretase may protect neurons from death induced by OA. Because of increased accumulation of AβPP in neurons after OA treatment, more AβPP turns to be cleaved by β-secretase, producing neurotoxic βCTF. As a potential effective therapeutic target, β-secretase is worth investigating fur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u phosphorylation amyloid-β precursor protein β-C-terminal fragment β-secretase inhibi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