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穀《清异录》“茗荈门”茶事考
1
作者 陈功文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清异录》为唐、五代至宋初文人陶穀所撰之笔记,记录了唐、五代至宋初之逸闻故实,以及事物的异名及其来历,内容涵盖深广,涉及天文、地理、人事、草木、百虫、装饰、器具、药品、茗荈等方面。其中“茗荈门”所辑录的关于茶汤、茶器、茶... 《清异录》为唐、五代至宋初文人陶穀所撰之笔记,记录了唐、五代至宋初之逸闻故实,以及事物的异名及其来历,内容涵盖深广,涉及天文、地理、人事、草木、百虫、装饰、器具、药品、茗荈等方面。其中“茗荈门”所辑录的关于茶汤、茶器、茶技、品茶、茶之雅称与别称、茶艺与茶戏等方面的记载,颇具特色,是对唐、五代至宋初茶文化的重要补充。对《清异录》“茗荈门”茶事展开研究,不仅可以为唐、五代至宋初茶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丰富茶文化的内容也不无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穀 《清异录》 “茗荈门” 茶文化
下载PDF
唐代诗僧皎然对茶道美学的贡献 被引量:7
2
作者 朱海燕 王秀萍 刘仲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6-99,共4页
通过对唐代诗僧皎然诗文中体现的茶美学思想的梳理,深入剖析了其对品茶境界的审美探索。皎然开创性地以茶悟"道",以"道"论茶;他将僧家的"忘忧"、道家的"成仙"、儒家的"善身"之道与茶... 通过对唐代诗僧皎然诗文中体现的茶美学思想的梳理,深入剖析了其对品茶境界的审美探索。皎然开创性地以茶悟"道",以"道"论茶;他将僧家的"忘忧"、道家的"成仙"、儒家的"善身"之道与茶的"清心"融于一体,悟得"茶道"之境界,由此演生出中国茶道美学的基础;皎然对静幽的品饮环境、空灵的心境,以及"忘忧"、"若仙"意境的审美追求泽被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诗 茶道 审美 品茶境界 皎然
下载PDF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笑非 段克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 ,是人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无论是茶 ,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文化融和了起来 ,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 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 ,是人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无论是茶 ,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文化融和了起来 ,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四谛” ,即和、敬、清、寂。它可以被称为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该文从思想的角度入手去观察和体验茶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和、敬、清、寂 茶道四谛
下载PDF
尘俗的忘却──茶庭与茶道精神 被引量:8
4
作者 杨骅 亓敏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10,共2页
文章阐述了传统中国隐逸文化和禅宗精神在日本移植发展出茶道,而茶庭是为满足茶道仪式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引导人们渐入闲寂、优雅的氛围,分析了茶道的精神──清、静、和、寂。
关键词 茶庭 茶道 艺术 茶文化 日本 庭园
下载PDF
唐代茶道美学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功正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6,共9页
唐代诞生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的《茶经》。它兼具道与器、形上与形下、实用与文化、工具与理性等认知功能,涉及地理学、气象学、栽培学、土壤学、营养学甚至文学、美学等多种领域。唐代茶界还第一次提出了"茶道... 唐代诞生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陆羽的《茶经》。它兼具道与器、形上与形下、实用与文化、工具与理性等认知功能,涉及地理学、气象学、栽培学、土壤学、营养学甚至文学、美学等多种领域。唐代茶界还第一次提出了"茶道"的文化、美学范畴,它所体现的文化、美学内涵十分丰富,标识了中唐人对茶的体认的飞跃和提升,超越实存,进入精神层面。唐代茶文化、茶美学及其文字承载,生动地体现了生理快感和心理快感及其转化的经验现象,为现代审美学提供了历史的实证依据。茶文化群体由三部分人所构成:上层统治集团、士大夫文人、宗教徒,其中宗教徒所起作用和所作贡献应当充分肯定。中唐选择茶作为文化标志物,绝非偶然。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上,从士大夫文人和宗教徒围绕茶的交游及其文学承载上,从茶的系列性采制、煎饮等操作性方式上,其所透溢出的审美情调,表征了典型的中唐风味,跟盛唐气象判然有别。清雅、悠然、精致、精细,浅斟低品,遂成为中唐以降的生活行为方式、审美主旋律和总格调,从观念和形态上对后期的中国美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经》 茶道 生理快感 心理快感 审美情调 审美影响
下载PDF
六安城西淠河沙洲考
6
作者 汪大明 李方海 马育良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9-43,共5页
淠河是皋陶后裔故封地——六安的母亲河,也是古代六安的"茶麻古道"。淠河六安城西沙洲见诸明清六安古方志记载。据此可知,宋元明时期淠河的几次大洪水,造成流沙在六安城西的沉积,逐渐形成沙洲。自然形成的沙洲,不仅宜渔宜居,... 淠河是皋陶后裔故封地——六安的母亲河,也是古代六安的"茶麻古道"。淠河六安城西沙洲见诸明清六安古方志记载。据此可知,宋元明时期淠河的几次大洪水,造成流沙在六安城西的沉积,逐渐形成沙洲。自然形成的沙洲,不仅宜渔宜居,形成了独特的"桃坞晴霞"景观,还改变了淠河河道,使之更宜水运仓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淠河沙洲 成因机理 桃坞晴霞 茶麻古道 六安古城
下载PDF
马祖洪州禅与中国禅茶文化析论
7
作者 陈金凤 谢晓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5-172,共8页
以唐朝禅宗高僧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宗人,积极践行“平常心是道”的佛禅理念,创新发展六朝以来尤其是北宗禅的禅茶文化,引导禅茶从注重物理功能转化为注重物理、精神合一且以精神为上。由此大大提升了禅茶文化的内涵与境界,“吃茶”日... 以唐朝禅宗高僧马祖道一为代表的洪州宗人,积极践行“平常心是道”的佛禅理念,创新发展六朝以来尤其是北宗禅的禅茶文化,引导禅茶从注重物理功能转化为注重物理、精神合一且以精神为上。由此大大提升了禅茶文化的内涵与境界,“吃茶”日渐成为丛林流行的一大禅语和禅法作略。马祖洪州宗有力地促成了丛林禅茶的正式确立与普遍推广,成为践行佛教中国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可谓至深至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茶 马祖道一 洪州禅 平常心是道 “吃茶去”
下载PDF
韩国茶礼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项育 《饮食文化研究》 2006年第2期81-85,共5页
中国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的茶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较早地进入了朝鲜半岛。他们在学习中国饮茶之道的同时,融合禅宗文化、儒家和道教伦理以及自身的民族传统礼节于一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韩国茶礼。韩国茶礼是世界茶文化中... 中国和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的茶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较早地进入了朝鲜半岛。他们在学习中国饮茶之道的同时,融合禅宗文化、儒家和道教伦理以及自身的民族传统礼节于一体,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韩国茶礼。韩国茶礼是世界茶文化中一簇典雅的礼仪之花,对韩国传统文化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茶道
下载PDF
王韬始读《浮生六记》的时间和版本
9
作者 张一民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1-102,138,共3页
笔者以《弢园文录外编》中王韬为杨引传写的《浮生六记跋》为依据,考订出王韬少时所读过的《浮生六记》和杨引传在冷滩上所得到的《浮生六记》不是一个本子。王韬读过的本子有阳湖管氏所题《浮生六记》六绝句,可能是沈三白的稿本。该本... 笔者以《弢园文录外编》中王韬为杨引传写的《浮生六记跋》为依据,考订出王韬少时所读过的《浮生六记》和杨引传在冷滩上所得到的《浮生六记》不是一个本子。王韬读过的本子有阳湖管氏所题《浮生六记》六绝句,可能是沈三白的稿本。该本曾藏于苏州甫里曹氏畏人小筑,即王韬的戚串和学友曹醴卿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生六记 王韬 杨引传 曹醴卿 畏人小筑 莲花茶
下载PDF
论宋诗的茶性与陶心
10
作者 张雨涛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在宋代,好茶与崇陶之风是一对联系非常紧密的文学现象,对于宋朝的士大夫而言,陶渊明为其提供了心灵慰藉的场所,引导士子在饮茶中体悟人生的境界;而陶渊明更是为宋代理学家们树立明道安身的榜样,在杯盏中找到茶性与人生的本质存在之间的... 在宋代,好茶与崇陶之风是一对联系非常紧密的文学现象,对于宋朝的士大夫而言,陶渊明为其提供了心灵慰藉的场所,引导士子在饮茶中体悟人生的境界;而陶渊明更是为宋代理学家们树立明道安身的榜样,在杯盏中找到茶性与人生的本质存在之间的联系,并且转化为独特的审美体验,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文苑与儒林的双重引导下,陶诗尚淡的精神被充分吸收到宋诗中,以茶性包裹诗意,从而使宋诗衍生出与唐诗迥异的审美趣味,扩大诗歌的表现内容与形式,促成宋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陶渊明 审美趣味
下载PDF
江南传统公共空间中茶馆文化探析
11
作者 杨明慧 吴永发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9期159-161,共3页
文章从《陶庵梦忆》的文本出发,从瀹茶风尚、茶馆的环境向度、茶馆的公共空间属性等三个层面剖析明朝末年江南的茶馆文化,揭示了茶馆是统摄茶艺、茶器、茶生活的综合环境营造,是浸润了人生百态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以茶文化为中介的高雅... 文章从《陶庵梦忆》的文本出发,从瀹茶风尚、茶馆的环境向度、茶馆的公共空间属性等三个层面剖析明朝末年江南的茶馆文化,揭示了茶馆是统摄茶艺、茶器、茶生活的综合环境营造,是浸润了人生百态的城市公共空间类型;以茶文化为中介的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相互渗透,弥散在江南文化的生态建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陶庵梦忆 茶文化
下载PDF
跨越族际界限:明代河湟洮岷地区的私茶贸易
12
作者 王海兵 《农业考古》 2018年第2期83-88,共6页
为了达到"以茶驭番""联番制虏"的目的,明朝朝廷在河湟洮岷地区实行严格的茶叶禁榷制度。其后,由于官运官茶的破坏和茶禁的逐渐废弛,在厚利的驱使下,河湟洮岷地区边茶私贩活动日渐兴盛。同时,明初在"纳马番族&q... 为了达到"以茶驭番""联番制虏"的目的,明朝朝廷在河湟洮岷地区实行严格的茶叶禁榷制度。其后,由于官运官茶的破坏和茶禁的逐渐废弛,在厚利的驱使下,河湟洮岷地区边茶私贩活动日渐兴盛。同时,明初在"纳马番族"中实行的金牌、勘合制度亦于正统年间废止。至明朝中后期,河湟洮岷地区的私茶贸易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守关军吏、卫所官兵、边民、茶商、"熟番"等不断地逾越族群界限进行"通番"贸易,由此促进了边地市场的兴起和族际间联系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河湟洮岷地区 私茶 “通番”贸易
下载PDF
中国古代为什么无日本式茶道
13
作者 李曦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4,8,共5页
中国古代没有日本式的茶道。这是因为儒、道、佛文化均认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像在中华文化影响下的日本那样,把"道"专门固定在某一具体事物上的做法。因此现代人搞的"中国茶道"是有悖于古人认识的。
关键词 中国古代 日本 茶道
原文传递
近代广州茶楼业初探——以莲香楼、陶陶居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金德宁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0-48,共9页
近代广州茶楼业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的过程。包括莲香楼、陶陶居在内的广州茶楼业在兴起之日就因苛刻的选址和装饰要求而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此情况下,它们通过股... 近代广州茶楼业的兴起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从"二厘馆"到"茶居"再到"茶楼"的过程。包括莲香楼、陶陶居在内的广州茶楼业在兴起之日就因苛刻的选址和装饰要求而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此情况下,它们通过股份制的企业架构和多元化的营收模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实现了行业的高度繁荣。但是,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抗日战争的影响下,再加上茶居工会的经济榨取和政府的政策限制,茶楼业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包括莲香楼和陶陶居在内的诸多茶楼开始向综合饮食行业为特点的酒楼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楼业 莲香楼 陶陶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