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情感中的身体:形象剧场介入探究的尝试
1
作者 刘湘燕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选取在荷花小学(匿名)进行的两次形象剧场活动,对教师情感的表演性和具身化特点进行研究。在两次形象剧场活动中,教师用身体表演了现实和理想两种形象并反思嵌入在制度和规则中的教师情感。形象剧场的介入不仅打破了将情感视为教师个体... 选取在荷花小学(匿名)进行的两次形象剧场活动,对教师情感的表演性和具身化特点进行研究。在两次形象剧场活动中,教师用身体表演了现实和理想两种形象并反思嵌入在制度和规则中的教师情感。形象剧场的介入不仅打破了将情感视为教师个体属性的观念,而且为教师创建了一个多声部、充满张力的公共表演空间,重构了教师的主体性并促成彼此相连的生命互动。在对情感逻辑下的教师自我控制话语进行批判的同时,转向关注教师在情感领域中的行动,凸显情感作为表演的可生成性,从而尝试突破在职教师学习项目中常见的情感控制模式,即让教师个体承担起情感认知与管理的责任,而忽略教师情感嵌入在学校文化及教育系统中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情感 教师身体 形象剧场 表演性 具身化
下载PDF
师德建设公共之维的时代挑战及应对
2
作者 孔祥渊 刘佳馨 《教师发展研究》 2024年第2期32-36,共5页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必备的重要素养,师德建设具有公共性。从公共性之维看,现阶段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有小众且多元化观点的影响、社会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断裂以及师德建设内涵的降格。为此,社会各界需要从“松绑”和“赋能”两个维度...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必备的重要素养,师德建设具有公共性。从公共性之维看,现阶段师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有小众且多元化观点的影响、社会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断裂以及师德建设内涵的降格。为此,社会各界需要从“松绑”和“赋能”两个维度出发进行应对:为教育机构与教师减轻束缚提供帮助;密切各方之间的联系,形成师德建设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建设 公共性 教育立场
下载PDF
The Shaping of Lu Xun’s Public Image and His Portrait Images
3
作者 HONG Seuk-pyo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9年第4期584-629,共46页
After Lu Xun published“A Madman’s Diary”(Kucmgren riji)and“The True Story of Ah Q”(A Q zhengzhuan),through the active introduction by modern Korean mass media,Lu Xun enjoyed the highest popularity of all modern C... After Lu Xun published“A Madman’s Diary”(Kucmgren riji)and“The True Story of Ah Q”(A Q zhengzhuan),through the active introduction by modern Korean mass media,Lu Xun enjoyed the highest popularity of all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author in Korea Peninsula.“A Madman’s Diary”translated by Ryu Sooin,was published in the magazine Donggwang(The oriental light)in 1927.Yang Baekhwa's translation of“The True Story of Ah Q”was serialized in The Chosun llbo(The Korea daily)in 1930.“Lu Xun and His Works”by Jeong Raedong,who conduct systematic criticism on Lu Xun's literature,was published in The Korea Daily in 1931.Lu Xun was thus differentiated from the so-called “Zhou Brothers”and claimed a place of his own as a representative Chinese writer.After that,Lu Xun’s various works were translated into Korean,and he was acknowledged as“a Chinese literary master”and“a world-class writer”in the Korean literary world.Lu Xun’s literature was hence widely acknowledged.Lee Kwangsoo even created another character called“Park Seondal”based on the motif of“Ah Q.”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people were eager to see Lu Xun's personal image.In the 1930s,major Korean media,such as The Shin Dong-a(The new East Asia),The Dong-a llbo(The East Asia daily),The Chosun llbo(The Korea daily),The Maeil Sinbo(The daily report),Chokwang(The morning light)and Samcheonli(Three thousand miles),successively published Lu Xun’s portraits and photos,helping visualize Lu Xun’s image and making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haping the public image of Lu Xun and his literature.Through these major media in Korea,Lu Xun’s works and his reputation became widely known,and his portrait images were also circulated.In February 1938,the Hwarang Garden Troupe staged the play The True Story of Ah Q.Considering the commercial nature of the theatre at that time,the public performance of The True Story of Ah Q indicates that Lu Xun and his works had achieved a solid foothold in the public mind.However,Korean people’s access to Lu Xun’s literature was blocked after March 1938,when Japanese imperialists imposed a blanket ideological clampdown.With the advent of liberation on August 15,1945,the modern Korean public strongly needed Lu Xun's life experience and literary spirit as enlightenment.Hence,translation and research of Lu Xun’s literary works became active again.In particular,in 1946,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ollected Short Stories of Lu Xun(Volumes 1-2),jointly translated by Kim Kwangju and Lee Yongkyu,which included Lu Xun’s major works,Korean people were able to gain a more systematic access to Lu Xun’s literature.The inspirational value of Lu Xun’s literature was re-ignited after Korea's liberation and independence.Lu Xun was thus once again praised as“a literary giant”and“a great wr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 Xun modern Korea public image PORTRAIT image KOREAN TRANsLATIONs of LU Xun’s works
原文传递
今天的教师如何面对职业生活中的德性困境——对话徐继存教授
4
作者 王有升 《教师发展研究》 2023年第3期48-55,共8页
身为教师意味着要不断涵养自己的德性,追寻自身德性的圆满,但在现实的职业生活中,却往往面临着深层的德性困境。坚持教学作为“为己之学”,从外在评价导向中解脱出来,重新反思教师职业生活中神圣性的定位与现实意义,找回教师的自我并重... 身为教师意味着要不断涵养自己的德性,追寻自身德性的圆满,但在现实的职业生活中,却往往面临着深层的德性困境。坚持教学作为“为己之学”,从外在评价导向中解脱出来,重新反思教师职业生活中神圣性的定位与现实意义,找回教师的自我并重建教育教学的公共性,是破解当今教师职业生活中的德性困境的几个基本方面,涵盖了教师职业精神、社群与自我的关系等,触及教师职业生活的核心。处理好自我与现实的关系,反思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师就能够直面内心深处的真实,并有望走出德性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生活 德性困境 教师的自我 教育教学公共性
下载PDF
基于熵理论的高校师德失范舆情引导机制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夏楠 张丽林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7-92,共6页
熵是物理学中物质状态变化的一个参量,不仅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系统中有所体现,还可以运用于应对高校的突发事件。随着一些高校师德失范事件的爆发,高校教师形象的“污化”被不断渲染和放大。互联网时代具有网络舆情多点共生、焦点弥散、... 熵是物理学中物质状态变化的一个参量,不仅在学科领域和社会系统中有所体现,还可以运用于应对高校的突发事件。随着一些高校师德失范事件的爆发,高校教师形象的“污化”被不断渲染和放大。互联网时代具有网络舆情多点共生、焦点弥散、波动面广等特点,给高校应对师德失范事件带来新的挑战。高校应遵循高校师德失范行为事件发生的熵增规律,通过引入外部负熵、加强制度建设、树立师德典型、构建良好舆论氛围等方式来减弱熵增效应,改善高校应对师德失范事件的被动局面,树立高校教师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失范 舆情
下载PDF
教师荧幕形象的身体美学反思
6
作者 袁舒雯 邵光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23,共12页
大众文化按其审美标准利用传媒对教师身体进行技术包装与改造,树立起圣化的、变革的、替代“父母”关系的教师荧幕形象。教师个体作为观众“凝视”荧幕中的教师形象时,会不自觉地将自身投射其中,并产生继发性认同,获具典型性的符号力量... 大众文化按其审美标准利用传媒对教师身体进行技术包装与改造,树立起圣化的、变革的、替代“父母”关系的教师荧幕形象。教师个体作为观众“凝视”荧幕中的教师形象时,会不自觉地将自身投射其中,并产生继发性认同,获具典型性的符号力量,陷入刻板的身体形象陷阱和群体焦虑之中。通过构建多元开放的社会语境,回归教师专业形象本位,关注教师身体的多重属性,形成教师身体镜像的“对抗性解码”策略,而为现代教师身体祛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身体美学 教师身体形象 凝视 对抗性解码
下载PDF
教师当以教书育人为志业--基于伊曼努尔·列维纳斯的他者现象学思想 被引量:1
7
作者 姜勇 《教师发展研究》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自从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学术和政治都是一种精神性的志业以来,教师的志业形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关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事关国家命运的根本性、基础性、关键性的事业。然而教书育人这一志业的达成在当前面临着不小的困... 自从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学术和政治都是一种精神性的志业以来,教师的志业形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关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是事关国家命运的根本性、基础性、关键性的事业。然而教书育人这一志业的达成在当前面临着不小的困境:一是教师过度崇拜科技,对人文精神失去应有的敬意;二是教师缺乏自主性;三是教师缺乏充足而有质量的闲暇生活。伊曼努尔·列维纳斯的他者现象学思想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的教书育人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要像现象学学者一样真切地走向教师、亲近教师、体悟教师,悬置成见,存而不论、知而不提、察而不苛、明而不用,不带任何前有、前见、前设等“先见”,先验、本质、质朴、纯粹地回到教师形象这一“实事”本身。唯有教书育人才是教师的本职、专职、天职,是教师的志业,其他的一切都外在于教师之“事实”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曼努尔·列维纳斯 教师形象 他者现象学 教书育人 精神性志业
下载PDF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美国教师媒体形象的呈现与建构——基于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相关报道的分析
8
作者 梁荣华 孙梦玉 《教师发展研究》 2023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以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纽约时报》中与教师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美国教师媒体形象的呈现与建构方式。结果显示,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中呈现出五种教... 以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纽约时报》中与教师相关的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使用质性文本分析和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美国教师媒体形象的呈现与建构方式。结果显示,新冠疫情期间《纽约时报》相关报道中呈现出五种教师形象:“溺水”的过劳者形象、缺失的道德模范形象、变革的专业者形象、反思的实践者形象和窄化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建构方式上,强化教师自身的话语表达,体现出形象建构的主体性特征。对新闻媒体的建议是: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话语空间,提升教师的话语权;进行相关报道时要认识到教师形象的特殊性,平衡新闻价值与教师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对教师媒体形象的建构应从抽象层面逐渐转向具体层面,力求打破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媒体形象 公共卫生事件 《纽约时报》
下载PDF
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被引量:7
9
作者 何光喜 马缨 +1 位作者 王奋宇 薛姝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0-486,共7页
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科技工作者的刻板形象、职业形象、媒体形象等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公众对科技工作者印象的因素以及科技工作者公众形... 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外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广泛重视,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对科技工作者的刻板形象、职业形象、媒体形象等进行了描述,并探讨了影响公众对科技工作者印象的因素以及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的潜在后果。本文在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开展此类研究的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公众形象 文献述评
下载PDF
多媒体视频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俊 赵欢欢 +3 位作者 颜志强 王福兴 马征 张红萍 《心理研究》 2012年第5期85-90,共6页
教师角色在多媒体教学视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考察教师角色在多媒体视频学习中的作用,研究从多媒体教学视频中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入手,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了多媒体视频内容不同区域注视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实验一将教学视频内容分为... 教师角色在多媒体教学视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考察教师角色在多媒体视频学习中的作用,研究从多媒体教学视频中内容的不同呈现方式入手,采用眼动技术,探讨了多媒体视频内容不同区域注视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实验一将教学视频内容分为教师形象区与文字PPT区,实验二以图片PPT替换文字PPT。结果发现:(1)动态的教师形象区较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被试对视频中教师形象的加工多于文字PPT;(2)当教学视频中同时呈现教师形象与文字PPT时,对教师形象的注视与学习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当教学视频中同时呈现教师形象和图片PPT时,教师角色和学习成效之间没有很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学习 教师角色 注意分配 眼动
下载PDF
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公众形象及其认知基础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光喜 王奋宇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3-93,共11页
科技工作者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非常重要。本文利用对北京、泉州、郑州、荆州和兰州等5个地区城乡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形成这些印象的认知基础。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 科技工作者群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如何非常重要。本文利用对北京、泉州、郑州、荆州和兰州等5个地区城乡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形成这些印象的认知基础。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善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公众形象 评价 认知基础 抽样调查
下载PDF
师生共同体中教师行动的彰显与遮掩——基于阿伦特行动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之骐 何英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7,共5页
从汉娜·阿伦特关于"行动"概念的分析来看,教师在教育领域的行为是一种不同于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具有"演示"与"彰显"两种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遮掩"和"误读"。对教师... 从汉娜·阿伦特关于"行动"概念的分析来看,教师在教育领域的行为是一种不同于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此类活动具有"演示"与"彰显"两种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遮掩"和"误读"。对教师群体的舆论情况进行考察表明,教师群体在舆论中彰显出独立性、柔性和韧性特点,也存在着顺从、迎合等遮掩的行为。这可以归因于偏见、喜好等因素,也可以解释为思维与意愿之间自我经验的根本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教师行动 演示 彰显 遮掩 舆论 意愿
下载PDF
德性之师·率性之师·真理之师——近代欧洲教育家塑造的三种教师形象及其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兵 梁平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35-38,51,共5页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 教师形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人格品性等外显的综合表现。近代欧洲的三位教育家——洛克、卢梭和第斯多惠,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塑造了三种不同的教师形象,即:德性之师、率性之师与真理之师。三种教师形象既兼具师者的共性,又个性鲜明,对于当今时代塑造理想的教师形象有着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形象 德性之师 率性之师 真理之师
下载PDF
《论语》中孔子的教师形象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1-194,共4页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诗化的语言塑造了孔子伟大的教师形象。他是一位具有实事求是、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师长;是一位运用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智者;是一位具有注重素质教育、拥有教书育人理念的教...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以富有生活气息和诗化的语言塑造了孔子伟大的教师形象。他是一位具有实事求是、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师长;是一位运用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智者;是一位具有注重素质教育、拥有教书育人理念的教育家;是一位幽默风趣、拥有温而厉性格特点的长者;也是一位一生锲而不舍、顽强从教的奋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教师形象
下载PDF
论教师形象的内涵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尧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52-53,共2页
从体态形象、职业形象、人格形象三个层面阐述了教师形象的内涵,提出教师形象不仅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影响,也是 一种显性的教育力量。
关键词 教师 教师形象 素质教育
下载PDF
政府形象危机中调控网络舆论问题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梦颖 冯晓淑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0期30-32,共3页
社会转型期,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形象危机屡见不鲜,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自利性对公共性的背离、信息技术沟通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电子政府系统的不健全、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不足导致政府网络舆论调控失当。目前政府网络舆论调控存在的问题主... 社会转型期,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形象危机屡见不鲜,政府和政府官员的自利性对公共性的背离、信息技术沟通机制的不完善以及电子政府系统的不健全、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不足导致政府网络舆论调控失当。目前政府网络舆论调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信息公开滞后、政府责任不明、媒体联动不足。政府坚持及时沟通、承担责任、系统运行的网络舆论调控原则才能不断提高网络舆论调控水平,有效化解政府形象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形象危机 网络舆论 调控
下载PDF
论《学记》中的教师公共形象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兰珍莉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9,共3页
教师公共形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理想中的教师的行为期待。《学记》中教师的公共形象是具有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学者,具有"化民成俗"的职业理想和教育关爱的君子,这对新课程情境下建构教师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学记》 教师公共形象 教师形象 启示
下载PDF
提升少年宫公益化服务水平研究——以教师义工和大学生志愿者为主要资源 被引量:1
18
作者 唐越桥 邓碧英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97-100,共4页
少年宫这类素质教育基地由于教师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其公益活动的开展,但另一方面,寒暑假里的在职教师与高校大学生、退休教师是三类被闲置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并将教师义工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发挥教师义工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 少年宫这类素质教育基地由于教师资源的不足限制了其公益活动的开展,但另一方面,寒暑假里的在职教师与高校大学生、退休教师是三类被闲置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并将教师义工与志愿者服务相结合,发挥教师义工和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少年宫功能,将有力地补充素质教育基地教师资源的不足,推进素质教育基地公益化服务水平,从而有力地推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义工 大学生志愿者 青少年宫 素质教育基地 公益活动 教育公平
下载PDF
真实与错位: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与自我形象比较分析
19
作者 何光喜 赵延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131,共4页
本文比较了公众和科技工作者自己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在科研能力、科研道德与精神、与社会的沟通联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评价,发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远远好于其自我形象。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公众对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情况了解... 本文比较了公众和科技工作者自己对我国科技工作者群体在科研能力、科研道德与精神、与社会的沟通联系以及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评价,发现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公众形象远远好于其自我形象。我们认为,由于我国公众对科技工作者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多,对后者的印象有过度乐观和美化的倾向。这种倾向不利于科技共同体的自律,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良好的科技工作者公众形象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公众形象 自我形象 比较分析 抽样调查
下载PDF
佛教师者形象对当代教师人格修养的启示
20
作者 李宇环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59,共4页
佛陀是佛教中的师者形象,其觉者的人格品质和六度三学的修行方式,为当代教师人格修养的提升提供启示和示范。教师可以借鉴佛教师者形象做一名觉者,通过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持续提升人格境界,通过"苛"、"禅"、"... 佛陀是佛教中的师者形象,其觉者的人格品质和六度三学的修行方式,为当代教师人格修养的提升提供启示和示范。教师可以借鉴佛教师者形象做一名觉者,通过自觉、觉他和觉行圆满持续提升人格境界,通过"苛"、"禅"、"钻"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格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师者形象 教师人格 修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