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amining the Burden Reduction Policy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n China:A Framework Analysis Centered on the Rational Selection of Institutional Doctrine
1
作者 Haiying X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3年第12期244-247,共4页
The“burden reduction”policy aims to reduce the workload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alleviate their burdens.While it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still exist.This st... The“burden reduction”policy aims to reduce the workload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to alleviate their burdens.While it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eachers,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still exist.This study utilizes rational choice institutionalism and Ostrom’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to examine the policy.By considering the preferenc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local governments,schools,and teachers,it explores interactions and outcomes,identifies challenges,and provides policy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Reducing burden rational selection institutional doctrine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framework
下载PDF
Coping With Teacher Demotivation Toward 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s 被引量:3
2
作者 Toshiko Sugino Emika Abe Mami Ued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5期555-567,共13页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motivation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ust as motivation is important in SLA, demotiv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bo... In the field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motivation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Just as motivation is important in SLA, demotiv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both students and teachers. In our previous study, investigating 97 teachers for demotivational factors, the teachers felt demotivated to see students' lack of interest and bad attitudes, as well as dissatisfaction with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poor facilities. We concluded further investigation was necessary as to how teachers regain motivation and hopefully toward directed motivational current (DMC),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 direction for action, but it also energizes action (D6myei et al, 2016). In our present study, compared to our previous study which wa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we have collected qualitative data from some 34 college teachers investigating when they felt demotivated, what they did to cope with it, and how they regained their motivation. Data was collected,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factors which may lead to DMC was extracted. It is hoped that this study will be beneficial for facilitating better SLA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also for teacher tr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er demotivation student demotivation language education directed motivatinal currents
下载PDF
An Approach to Representing Heterogeneous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Objects
3
作者 臧婷 徐安平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11年第4期275-279,共5页
The representation method of heterogeneous material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heterogeneous object modeling, but almost all the existing methods cannot represent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 The representation method of heterogeneous material information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heterogeneous object modeling, but almost all the existing methods cannot represent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 ent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URBS, a novel data structure, named NURBS material data structure,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geometrical coordinates, weights and material coordinates of NURBS heterogene- ous objects can be represented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this data structure, both direct representation method and in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heterogeneous NURBS objects are introduced. In the direct representation method, three forms of NURBS heterogeneous objects are introduced by giving the geometry and material information of con- trol points, among which the homogeneous coordinates form is employed for its brevity and easy programming. In the in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continuous heterogeneous curves and surfaces can he obtained by interpolating discrete points and curves with specified material information.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 posed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terogeneous object non-uniform rational B-spline (NURBS) material data structure direct represen- tation method inverse construction method
下载PDF
Students’ perception of effective clinical teaching and teacher behaviour 被引量:1
4
作者 Ijeoma L. Okoronkwo Jane-Lovena Onyia-pat +2 位作者 Mary-Ann E. Agbo Pat U. Okpala Afam C. Ndu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3年第1期63-70,共8页
Learning in the clinical environ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me. In tertiarybased nursing courses, students spend time learn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as they do in their classroombased studie... Learning in the clinical environmen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ursing education programme. In tertiarybased nursing courses, students spend time learn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as they do in their classroombased stud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eaching skills considered by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 as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as well as qualities that make a clinical teacher effective. A descriptive design was employed using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data. Respondents comprised year four undergraduate student nurses admitted through direct entry (DE) and university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 (UME) results. Using validated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101 students who had completed their six months consolidated clinical experience on their perception of teaching skills and teacher qualities considered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setting.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both descriptive and inferential statistics. Specifically, frequencies, percentage and standard deviation were used for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scores while chi square and Mann-Whitney tests were used to test the mean differences in the teaching skills and to test wheth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perception of teacher behaviours respectively at 0.05 level of significance. The result showed that having both clinical (professional) and teaching knowledge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teaching skills for effective clinical teaching. Five qualities ranked by students as teacher behaviours important for effective teaching include being honest with students, motivation to teach, willingness to listen and using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supervising students effectively and being positive role model. These factors could be considered when recruiting future clinical teachers and when planning inservice education programmes for clinical teachers to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Teaching in NURSING direct ENTRY and University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 STUDENTS Student Nurses’ PERCEPTIONS teachers BEHAVIOURS
下载PDF
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线上DOPS培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海红 黄鑫炎 +5 位作者 郑冬 尹莹 杨会敏 刘江辉 叶子 黄应雄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329-332,337,共5页
目的探讨线上工作坊模式对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指导医师临床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师资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参加广东省内科专业住培普通师资培训班的45... 目的探讨线上工作坊模式对内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指导医师临床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direct observation of procedural skills,DOPS)师资培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参加广东省内科专业住培普通师资培训班的45名指导医师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分组讨论与教学视频评价反馈相结合的线上工作坊模式进行DOPS师资培训,采用问卷自评的方式评价指导医师对DOPS的掌握程度,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培训前后指导医师对线上DOPS的培训需求与满意度。结果培训前仅17.8%的指导医师使用过DOPS量表;指导医师在培训后对DOPS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培训前[(3.71±0.69)分比(2.29±0.87)分,P<0.01];且95.6%及以上的指导医师表示能够理解“DOPS评分项目的均质化制定方法”和“形成性反馈技巧”;100.0%的指导医师表示在今后住培教学中愿意尝试使用DOPS。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评分为(8.40±1.70)分。结论线上工作坊模式对内科专业住培指导医师DOPS师资培训的短期效果满意,可进一步在住培形成性评价师资培训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操作技能直接观察评估 线上工作坊模式 内科专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指导医师培训
下载PDF
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的效应、困境与出路
6
作者 吴克明 孙百才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3,共10页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对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率长期偏低。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内在要求,对教师具有利益最大化效应、对高校具有促进学科发展效应和“倒逼改... 高校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对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我国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率长期偏低。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精神的内在要求,对教师具有利益最大化效应、对高校具有促进学科发展效应和“倒逼改革”效应,对国家建设具有推动人才辈出效应。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的困境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意愿不足和高校阻碍教师自愿性流动两个方面。前者根源于受教师人力资本水平、学术市场需求、流动机会成本及心理成本的制约;后者根源于高校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高校在与教师的博弈中具有优势地位及制度对高校的阻碍行为缺乏必要的硬性约束。提升高校教师自愿性流动的出路在于:教师应增强自愿性流动能力和意识;高校应消除对教师年龄和学历歧视、“不拘一格”引人才;政府应加大对教师自愿性流动权益的保障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自愿性流动 流动效应 理性选择 流动意愿
下载PDF
我国乡村教师理解儿童的时代境遇、内在困境及践行方略
7
作者 胡福贞 钟雪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6期69-82,共14页
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是其教育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乡村儿童价值尊严及学业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更是教师形成正确乡村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教育行动的关键。当前,我国新时代教育变革中亟须改进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文章依托个体... 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是其教育观念及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乡村儿童价值尊严及学业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更是教师形成正确乡村教育理念、采取科学教育行动的关键。当前,我国新时代教育变革中亟须改进乡村教师的儿童理解。文章依托个体意识发展结构的层次模型展开分析,揭示并论证了当前乡村教师对儿童的理解大体呈现的四种基本样态及其内在困境,并提出以“良好关系-反思冲突-情理交融-实践活现”的可行之路,将理解儿童付诸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理解儿童 教师观念 教育实践合理性
下载PDF
交往理性视域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审视与构建
8
作者 冯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交往理性视域起源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张通过沟通、对话与合作来实现共识和理解,进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在教育领域,交往理性视域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尊重和合作原则,提倡开放、民主的教育环境。在这一视域下,我... 交往理性视域起源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主张通过沟通、对话与合作来实现共识和理解,进而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在教育领域,交往理性视域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尊重和合作原则,提倡开放、民主的教育环境。在这一视域下,我们将对高校师生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构建更加和谐、健康的高校师生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本文主要从交往理性的视角探讨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通过分析高校师生关系的内涵,从交往理性的角度提出构建和谐高校师生关系的策略与建议,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理性视域 师生关系 审视 构建
下载PDF
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的实证调查与提升路向
9
作者 陈淑维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2,共6页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圆台形模型,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已有成果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后,编制了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调查问卷,进而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总体情况良好,政治素养与人格修养均值最高,专... 基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素养圆台形模型,结合国内外相关标准及已有成果进行深入比较分析后,编制了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调查问卷,进而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总体情况良好,政治素养与人格修养均值最高,专业教学素养、德技融合素养较为薄弱,特别是教学创新能力得分最低,且不同教师群体间差异不明显,短板突出;素养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职称、教龄、地域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认为教育使命感、课程思政实践探索、时间精力投入、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等是影响课程思政素养的主要因素。鉴于此,提出综合考量教师个体发展内因和学校、行企等外在支持因素,共同推进高职教师课程思政素养提升的实践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师 课程思政素养 实证调查 提升路向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的理论溯源、逻辑内涵和路径旨向
10
作者 张丽娟 熊念 《语言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2-19,F0002,共9页
建设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所在。教育家精神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植根于中华师道文化的深厚土壤,赓续于党领导人民教师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对... 建设一支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所在。教育家精神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思想,植根于中华师道文化的深厚土壤,赓续于党领导人民教师建设的宝贵历史经验。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战略价值。教育家精神涵盖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维度,是推动教育强国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人民教师事业崇高、使命光荣,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其在教育界形成广泛认同、共同遵循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可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升专业素养能力、营造社会尊师文化、恪守师德师风底线“四位一体”方面探索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铸魂强师 理论溯源 逻辑内涵 路径旨向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行动:立场、特质及品格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学博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64,共6页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全新场域中,教师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者,其在生存境况中确立行动立场、在“何以为师”中叩问行动特质、在主体复归中彰显行动品格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关键所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具有三种基本存在境况:以谋生为功用的劳动,以技术为职能的工作和以生命为取向的行动。其中,只有行动才能使教师回应时代诉求,展现其存在的独特性、现实性和生命力。人工智能作为教师的一种行动视域,其行动特质需要在“教师是谁”“谁是教师”“何以为师”中叩问并得以廓清,其行动路向也逐渐明晰。教师行动作为人工智能对教师提出的时代命题,更需要教师在理性自觉、转识成智和生命品性中彰显其行动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时代 教师行动 立场 特质 品格 理性自觉 转识成智 生命品性
下载PDF
半乳糖氧化酶的生物学改造研究进展
12
作者 夏光丽 曹娜 +2 位作者 孙慧慧 赵玲 曹荣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半乳糖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生物传感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天然的半乳糖氧化酶存在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回收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半乳糖氧化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效率高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在生物传感器、食品、医疗和化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天然的半乳糖氧化酶存在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回收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其在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发展,人们可以对半乳糖氧化酶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以提高酶的性能或者获得新功能的重组酶。因此,追求具有重要催化能力和强大功能的半乳糖氧化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半乳糖氧化酶的分子结构、催化机理等基本信息,并分析总结了半乳糖氧化酶进行生物学改造的相关案例,旨在为半乳糖氧化酶相关研究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乳糖氧化酶 生物学改造 理性设计 定向进化 固定化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基础、演进脉络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刚 吴娅鑫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教育家是广大教师终身学习的典范,构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对新时代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等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承续了近代以来勇于担当的教育使命,滋养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的... 教育家是广大教师终身学习的典范,构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对新时代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强国建设等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意义。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承续了近代以来勇于担当的教育使命,滋养于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建党精神谱系。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以“中国特有”为根本前提,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六个要”“大先生”等重要教育论述一脉相承,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和内涵。践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应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层面下功夫,从而为教育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和价值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历史基础 演进脉络 实践路向
下载PDF
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机理、异化表征及调治向度——基于罗萨“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岚 李燕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 本文依托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领军人——哈特穆特·罗萨(Hartmut Rosa)提出的“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从社会母系统的运转现实关怀到教育子系统的生态现状,审视了学校场域内更微观组织单元“中小学教师群体”的工作负荷问题。在社会大“提升逻辑”下,中小学教师工作负荷的生成呈现三重逻辑——“竞争逻辑、效率逻辑、功利逻辑”;其现实表现为五种“异化表征”——“时间异化、空间异化、权责异化、行动异化、情感异化”。为找到教师工作负荷的有效调节之法,平衡教师工作的工具价值与理想价值,需探寻我国中小学教师与“工作环境、自我身心、职业角色”之间共鸣关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工作负荷 生成机理 异化表征 调治向度 社会加速及共鸣理论
下载PDF
直接口服抗凝药合理用药和处方质量评价药学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抗凝药师专科协作组 丁征 郑英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7-227,共11页
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受众多药物、饮食相互作用的影响,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由于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饮食顾虑较少、使用便捷,其处方量迅速增长。... 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治疗窗窄,剂量个体差异大,受众多药物、饮食相互作用的影响,需要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由于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饮食顾虑较少、使用便捷,其处方量迅速增长。尽管DOAC治疗有诸多优势,其管理过程中仍存在新的挑战,包括处方的不适宜性、药物依从性的要求、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和缺乏特异性监测指标等。由于口服抗凝药有高风险特性,因此需要通过规范化管理来提升其用药安全。本药学建议的目的是为医师和药师提供DOAC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和处方审核标准,以期建立DOAC相关的用药安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口服抗凝药 合理用药 处方质量 患者安全
下载PDF
职前教师培养中的工具理性倾向及其超越
16
作者 井祥贵 卢立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2,共6页
职前教师培养中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推动了课程范式改革,一定程度上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教育技术与职前教师教育的联合过程中,出现了技术至上、效率优先、控制与秩序为尊、崇尚传授的倾向,僭越了职前教... 职前教师培养中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提升了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推动了课程范式改革,一定程度上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在教育技术与职前教师教育的联合过程中,出现了技术至上、效率优先、控制与秩序为尊、崇尚传授的倾向,僭越了职前教师培养的价值理性关照等,不利于职前教师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职前教师培养的价值定位应指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技术理性与反思实践的联袂。职前教师培养应从教师教育的本体论、人才培养的认识论、学习过程的方法论和教师发展辩证论等向度超越工具理性倾向,坚持“师范性”与“职业性”的结合,“技术性”与“人文性”的融合,“经院式”与“现场式”的整合,“阶段性”与“终身性”的联合来探寻适切的育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培养 工具理性倾向 价值理性 教师教育一体化
下载PDF
规范、制度与选择: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建力 柳海民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2,共9页
从学术职业的视角出发,大学教师职业发展面临内部角色冲突与外部发展理念选择的双重困境。由学术职业历史变迁生成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构成了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与个人能力间的差距产生了内部角色的张力;... 从学术职业的视角出发,大学教师职业发展面临内部角色冲突与外部发展理念选择的双重困境。由学术职业历史变迁生成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构成了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与个人能力间的差距产生了内部角色的张力;国家、市场、学术共同体三种力量相互交织构成大学教师职业发展的学术制度,而学术制度与学术性的内在矛盾塑造了大学教师的利益与理念抉择。从大学教师主体出发,突破困境的核心在于认清自身主观意愿与外在客观条件的现实情况,明晰自身学术职业的发展方向,释放三重角色间的张力,在理念的指引下对利益进行取舍,做出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职业发展 学术职业 理性选择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师生交往: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家军 黄儒军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
人工智能时代交往方式的变革和教育生态的智能化,引发师生交往的一系列挑战。交往目的上,智能技术强大的工具性,容易使师生陷入对功利化目的的盲目追求中,消解师生交往的生命价值;交往主体上,数字化身生成性、跨时空、不朽性等特征,可... 人工智能时代交往方式的变革和教育生态的智能化,引发师生交往的一系列挑战。交往目的上,智能技术强大的工具性,容易使师生陷入对功利化目的的盲目追求中,消解师生交往的生命价值;交往主体上,数字化身生成性、跨时空、不朽性等特征,可能诱发师生沉溺于虚拟交往中,遮蔽师生交往的育人属性,削弱师生之间的伦理关怀;交往手段上,基于数字化社交媒介进行的师生互动,可能导致师生交往逐渐被数字媒介所固化和引导,不利于公共价值与公共德行的内化;交往时空上,基于虚拟时空进行的师生交往,真实身体的整全知觉被数智化客体的分离知觉所替代,可能导致师生交往认知体验的异化。师生交往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在交往过程中以正义的方式对具备正义性的人的本质的不断实现,让置身其中的个体能够绽放出生命的质感。因此,智能时代的师生交往应注重交往目的的整全性,将师生交往置于生命发展的价值指引下;发挥交往中人的主体性,重建师生交往的伦理关怀;充分开发多元交往手段,加强对数字媒介交往的公共性治理;建立正确的时空观,注重虚实交往中认知体验的具身性,以此破解智能技术引发的师生交往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师生交往 工具理性 内在博弈 应对策略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信息教学技术应用的偏失及其调和:理性主义的省思
19
作者 庞小丽 周福盛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7-115,共9页
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信息教学技术“技术性”特点的放大和对其本质理解的欠缺,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强调信息教学技术的工具性,而弱化了契合于教学目标的人的价值和情感需求的价值性特征... 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影响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信息教学技术“技术性”特点的放大和对其本质理解的欠缺,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强调信息教学技术的工具性,而弱化了契合于教学目标的人的价值和情感需求的价值性特征。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偏失,表现为技术价值僭越、人的价值缺位、教学价值观模糊以及教学情感缺失等。基于信息教学技术的本质属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本质关系及信息教学技术的应用特点,信息教学技术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存在本质性的统一关系。为促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教学技术应用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调和,提出回归以人为本的教学目的、遵循理性导向的教学原则、追求情理交融的教学氛围等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教学技术 理性主义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以人为本 课堂教学 中小学教师
下载PDF
数字经济、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被引量:2
20
作者 殷婷婷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59-266,共8页
数字经济利用新型技术,以知识和信息为生产要素,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技术变革以及生产效率提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介变量,以中国31个省及地区2013-2021年数据为基础,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高级化... 数字经济利用新型技术,以知识和信息为生产要素,不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结构优化、技术变革以及生产效率提升。引入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中介变量,以中国31个省及地区2013-2021年数据为基础,探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的影响与作用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显著影响以及部分中介效应的存在,同时通过地区异质性、门槛效应分析发现中介效应的发挥存在明显的地区异质性并符合单门槛效应,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滞后效应存在并对产业结构影响具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 产业结构高级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 中介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