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脑顶盖提取液对培养在不同支持物的初生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明华 赵丽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5-199,I013,共6页
将生后3~4天大鼠视网膜细胞分离,培养在人羊膜基膜(HABM)、基板蛋白(LN)和多聚鸟氨酸(PO)支持物上。分为加顶盖提取液(Te)和未加Te对照两组,以形态学和四唑盐(MTT)微量自动比色法对细胞生长进行定量测定。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抗... 将生后3~4天大鼠视网膜细胞分离,培养在人羊膜基膜(HABM)、基板蛋白(LN)和多聚鸟氨酸(PO)支持物上。分为加顶盖提取液(Te)和未加Te对照两组,以形态学和四唑盐(MTT)微量自动比色法对细胞生长进行定量测定。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抗体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以便辨认神经细胞。所得结果表明,经48小时培养,加Te的HABM、LN和PO实验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视网膜细胞生长更活跃。在有Te的HABM和LN上生长的细胞直径,超过10μm的比无Te的对照组多3倍。从MTT光密度值显示,加Te的实验组细胞,生长在7×10~4~1.2×10~5/孔的密度范围内,与无Te的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尤以1×10~5细胞密度/孔的生长最为活跃。在细胞密度低于6×10~4/孔时,细胞生长不活跃。证实在一定的视网膜细胞密度范围内,Te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90%以上的视网膜分离培养细胞为阳性,其中绝大部分为小细胞,其直径为5~6μm,大细胞直径在10μm以上的约占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细胞 支持物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运动结构背景对视觉系统神经元反应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浩然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对蟾蜍的56个视顶盖神经元的视觉反应进行了定量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不仅对黑目标起反应,也对结构目标起反应.同相运动的结构背景使53.5%的神经元的反应完全抑制,而异相运动则只有10%的神经元完全被抑制,却有21.6%... 对蟾蜍的56个视顶盖神经元的视觉反应进行了定量考察和分析,发现它们不仅对黑目标起反应,也对结构目标起反应.同相运动的结构背景使53.5%的神经元的反应完全抑制,而异相运动则只有10%的神经元完全被抑制,却有21.6%的神经元反应增强.遮盖感受野(RF)中心区,则同相运动使某些细胞脱抑制,而异相运动使其抑制强度稍有增强.遮盖RF的外周区,几乎全部研究过的神经元对结构背景运动本身也起反应。本研究还发现,如果预先将一目标放在兴奋性感受野(ERF)中央静止不动,并使结构背景在水平方向匀速移动较长时间后突然停止运动,则被研究过的66个视盖神经元中有29个发放一串脉冲,即神经元的运动后放电.各个神经细胞放电的脉冲多寡不一。若在ERF中央不放置静止目标,仅是结构背景的水平运动不能诱发放电.此效应的出现,既与目标背景间反差符号(即目标为白色或黑色)无关,也与背景的运动方向无关。为诱发这一效应,不仅要求背景运动时间较长(至少在20秒以上),而且目标的面积要有足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盖神经元 结构背景 运动 蟾蜍 神经元 视觉
下载PDF
非洲爪蟾顶盖神经元的抑制性微突触后电流频率和振幅的电压依赖性
3
作者 朱丹 艾育德 蔡浩然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8,共8页
采用全细胞记录膜片钳技术,研究非洲爪蟾脑片视顶盖神经元微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mIPSC)频率和振幅对电压依赖关系。观察到以下结果:(1)当通过改变记录电极内的DC电流,将神经元的膜电位从静息电位逐... 采用全细胞记录膜片钳技术,研究非洲爪蟾脑片视顶盖神经元微突触后电流(miniature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 mIPSC)频率和振幅对电压依赖关系。观察到以下结果:(1)当通过改变记录电极内的DC电流,将神经元的膜电位从静息电位逐步(每步10 mV的增量)去极化或超极化时,mIPSC的频率和/或振幅分别升高或降低。随着膜电位的去极化,mIPSC的频率逐渐升高;当钳位电压升至+10 mV时,mIPSC的频率达到最高值。(2)当神经元去极化时,振幅仅轻微升高。膜电位去极化达到-30 mV或-40 mV时,mIPSC的振幅最大;进一步去极化,振幅反而下降。另外,在膜电位去极化至-20 mV 和+10 mV之间时,可记录到大的mIPSC。(3)在无Ca2+浸浴液中,mIPSC的频率和振幅也随膜电位的去极化而逐步增高,但频率的增高幅度远不如在生理盐水浸浴中增高幅度明显。(4)当浸浴液中[K+]o增高时,mIPSC的频率明显降低,而振幅轻微降低。当细胞外[K+]o浓度升高超过20 mmol/L时,神经元产生明显的缓慢内向或外向膜电流。mIPSC频率和振幅与膜电位存在依赖性的可能机制在文中作了简短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依赖性 抑制性微突触后电流 视项盖神经元 脑片 去极化 膜电位 非洲爪蟾
下载PDF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纯化和体外存活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丽萍 周明华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1年第3期181-187,共7页
我们用特异性抗体Thy1.1结合尼龙筛方法分离和纯化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比较顶盖提取液对这些纯化细胞的作用。预先以快蓝(fast blue,FB)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在包被了Thy1.1抗体的培养皿上30分钟,冲洗未粘附的细胞,显微... 我们用特异性抗体Thy1.1结合尼龙筛方法分离和纯化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比较顶盖提取液对这些纯化细胞的作用。预先以快蓝(fast blue,FB)逆行标记的视网膜细胞悬液,接种在包被了Thy1.1抗体的培养皿上30分钟,冲洗未粘附的细胞,显微镜下计数粘附细胞中FB标记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的百分比,最高为95%。用孔径15μm尼龙筛方法分离的纯度仅为60±5%。上述两种方法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仅在有顶盖提取液存在时,细胞存活并生长活跃,胞体大且有突起伸出。MTT微量比色法测定培养24小时纯化细胞存活的光密度(OD)值,显示以Thy1.1特异性抗体纯化的细胞,其OD值比值(+Te/-Te)是12.3(0.111/0.009);以尼龙筛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6.4(0.102/0.016);未经纯化的OD值比值(+Te/-Te)是3.8(0.095/0.025)。在上述三组中,加Te与无Te细胞生存的OD值比较,相差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在纯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培养中,由于排除了其他细胞所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神经节细胞能够更直接地反映顶盖提取液的生物效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纯度越高,其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神经节细胞 纯化 体外存活
下载PDF
爪蟾顶盖神经元的大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依赖从钙储池释放的钙?
5
作者 王红 蔡浩然 《神经科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目的 用影响突触前细胞外钙内流及或细胞内钙储池释放钙的措施,研究大、小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的一些特性。方法 采用盲法电压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①无钙液中加或不加EGTA(200mmol/L)灌流时,均可逆地使大mIPSCs较正常含... 目的 用影响突触前细胞外钙内流及或细胞内钙储池释放钙的措施,研究大、小微抑制性突触后电流(mIPSCs)的一些特性。方法 采用盲法电压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结果 ①无钙液中加或不加EGTA(200mmol/L)灌流时,均可逆地使大mIPSCs较正常含钙液灌流时明显增多,小mIPSCs的平均频率明显下降;增加细胞外液钙(4mmol/L)浓度,小mIPSCs的频率增加,大mIPSCs变化不明显。Cd2+ (100μmol/L),仅轻度降低小mIPSCs平均频率至对照组的(87. 3±30. 0)% (n=13)。②carbachol(100μmol/L)使小mIPSCs增加至对照组的315. 63%。然而,无钙液中加carbachol,小mIPSCs不增加。含钙液和无钙液中加carbachol均可使大mIPSCs的比例增加。③Thapsigargin(8μmol/L)可使小mIPSCs的平均频率增加至对照组的(132. 1±27. 4)%。④U73122 (40μmol/L)可使小mIPSCs的平均频率降低至对照组的(74. 7±29. 6)%。⑤Procaine(2mmol/L)及咖啡因(10mmol/L)均可降低小mIPSC的平均频率。较高浓度的兰尼定(30 50μmol/L)也降低小mIPSCs的频率。结论 改变灌流液的钙浓度,小mIPSCs的频率受到明显影响。大mIPSCs的出现或增加主要与钙储池释放Ca2+的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性突触后电流 顶盖神经元 CARBACHOL 全细胞记录技术 平均频率 爪蟾 mIPSC Ca^2+ 对照组 无钙液 细胞内钙 细胞外液 钙内流 突触前 电压钳 咖啡因 兰尼定 钙浓度 灌流液
下载PDF
大白鼠上丘传入性联系的HRP法研究
6
作者 肖悦梅 吴奇久 +1 位作者 李俊凤 刁云程 《解剖学报》 CAS 1985年第4期367-372,450,共7页
将HRP溶液(33%)注射到21只成体大白鼠的一侧上丘,存活1~2天后,脑切片作DAB或TMB反应,在另一侧上丘及其它脑区观察标记的神经元,结果如下:1.当注射的深度达到上丘中间灰层或其以下各层时,无论注射点位于上丘的吻、尾端或其之间,标记神经... 将HRP溶液(33%)注射到21只成体大白鼠的一侧上丘,存活1~2天后,脑切片作DAB或TMB反应,在另一侧上丘及其它脑区观察标记的神经元,结果如下:1.当注射的深度达到上丘中间灰层或其以下各层时,无论注射点位于上丘的吻、尾端或其之间,标记神经元在另一侧上丘的区域分布与注射的HRP位置大体对应;当注射的深度较浅,即在视觉层及其以上各层时,在对侧上丘未观察到标记的神经元。2.在上丘的带状层和表面灰层未发现标记的细胞。标记细胞在中间灰层(SGI)最多(53.6%),视觉层为16.5%,深部各层(SGI及其以下各层)标记细胞占标记细胞总数的83.5%。3.根据标记神经元的形态分为:垂直的梭形神经元,水平的梭形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它们的分布无明显规律。4.除在同侧的视皮层观察到大量的标记神经元外,在两侧的下丘、外侧丘系背核和丘系旁核、黑质及外侧被盖核、同侧的外膝体腹核、对侧的前顶盖区及网状结构中都发现了标记的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丘 顶盖—顶盖神经元 逆行标记 HRP法 大白鼠
下载PDF
视顶盖神经元的两种振荡模式(英文)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浩然 李琳 +1 位作者 朱丹 王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3,共9页
本文旨在应用离体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爪蟾视顶盖神经元阈下振荡活动。长时程的去极化电流可以诱发两种模式的阈下振荡,一种振荡是叠加在慢内向电流(slow inward current,SIC)之上的,另一种振荡则不伴有SIC。在本实验中,去极化... 本文旨在应用离体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和分析爪蟾视顶盖神经元阈下振荡活动。长时程的去极化电流可以诱发两种模式的阈下振荡,一种振荡是叠加在慢内向电流(slow inward current,SIC)之上的,另一种振荡则不伴有SIC。在本实验中,去极化能诱发阈下振荡的细胞占所记录神经元的48%。振荡活动和SIC都是河豚毒素耐受的,而在无钙溶液中浸泡的脑片未记录到振荡和SIC。振荡活动的诱发依赖膜电位初始水平和变化幅度,只有当神经元的钳制电压从-40mV、-50mV或更低的初始水平去极化10mV时,才能诱发阈下振荡。SIC的幅度和时程依赖于膜电位的初始水平。本文报导的阈下振荡可能在蛙的生理和行为功能(如模式辨认,猎物识别和逃避行为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进而也有可能在哺乳类和非哺乳类脊椎动物的神经活动整合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阈下振荡 慢内向电流 去极化 膜片钳 视顶盖神经元 非洲爪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