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12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璐 王斌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成人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治疗成人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成人轻到中度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例,观察组采用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技术即MBT矫治技术。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16项软硬组织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软硬组织的变化。结果骨性组织测量项目中,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和上牙槽座点的交角(SNA)、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SN-MP)在矫治后较矫治前均增加(P<0.05),上牙槽座点、鼻根点和下牙槽座点的交角(ANB)变小(P<0.05);矫治后观察组较对照组ANB[−0.22±1.47]比[−1.41±0.99];SN-MP[31.91±5.81]比[37.07±2.56];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的交角(FH-MP)[22.80±4.14]比[26.74±3.56];[牙合]平面与前颅底平面的交角(OP-SN)[10.42±4.31]比[15.93±2.10]均减小(P<0.05)。牙性测量项目中,上中切牙长轴到前颅底平面的交角(U1-SN)、下中切牙切点至下颌平面的距离(L1-MP)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软组织测量指标上唇凸点至E线距离(UL-EP)、下唇凸点至E线距离(LL-EP)、眶耳平面和软组织鼻根点与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后下角(FH-N'Pog')、软组织鼻根点、鼻下点和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夹角(N'-Sn-Pog')在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数字化隐形矫治技术掩饰性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在垂直向控制,减轻牙齿代偿方面较固定矫治技术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正畸矫治器 功能性 成像 三维 垂直向控制 掩饰性治疗
下载PDF
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替牙期AngleⅢ类错的软组织变化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果 李沙 常彬彬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 目的:分析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治疗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软组织的改变,并评价该矫治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AngleⅢ类错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7~12岁,平均年龄9岁5个月,分别对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软组织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测量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经过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的治疗,上、下唇基角、面凸角和下唇角增加,下唇基角、软组织角和下唇突距减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上唇基角、上唇角、下面高、全面高和上唇突距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rankel-Ⅲ矫治器治疗后,患者的鼻、上唇、下唇、颏关系趋于协调,上、下颌软组织变化比较明显,软组织侧貌由Ⅲ类凹面型转变为Ⅰ类面型。Frankel-Ⅲ矫治器是治疗AngleⅢ类错的理想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 功能矫治器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的M-型超声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宁彬 何文 +2 位作者 魏立亚 项东英 庞煊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5-1468,共4页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联合衬垫超声扫描技术,应用低频M-型超声,对骨性III类错畸形治疗前组(A组)、治疗后组(B组)吞咽功能进行测量,参数包括吞咽时间(duration),吞咽...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联合衬垫超声扫描技术,应用低频M-型超声,对骨性III类错畸形治疗前组(A组)、治疗后组(B组)吞咽功能进行测量,参数包括吞咽时间(duration),吞咽平均速度(Vm),吞咽范围(range),并与正常人(C组)作对照。结果吞咽总时间A组为(1.535±0.247)s,B组为(2.301±0.496)s,C组为(2.029±0.31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平均速度A组(3.17±0.959)cm/s,B组(2.00±0.819)cm/s,C组(2.12±0.503)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吞咽范围A组(4.82±1.407)cm,B组(4.34±1.114)cm,C组(4.22±0.878)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01。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治疗后组的舌吞咽总时间较治疗前组延长,并接近正常组水平;治疗后吞咽平均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减慢,接近正常组水平。M-型超声能够较准确地评估舌吞咽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型超声 骨性类错 吞咽功能
下载PDF
恒牙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患者髁突运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常忠福 陈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6年第6期738-743,共6页
目的 :通过对正常、AngleⅢ类错和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s,TMD)患者下颌前伸、后退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记录对比,确定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从而为错畸形及TMD的... 目的 :通过对正常、AngleⅢ类错和AngleⅢ类错伴颞下颌关节疾病(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s,TMD)患者下颌前伸、后退和开、闭口运动中髁突运动的记录对比,确定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的髁突运动特征,从而为错畸形及TMD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实验组)、单纯AngleⅢ类错(对照1组)、正常者(对照2组)各30例,采用计算机化髁突轴图描记仪(CADIAXⅢ)记录下颌功能运动时的髁突运动情况,比较各项测量指标并做定性分析,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髁突各项运动最大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1组相比,开、闭口,前伸、后退及侧方运动各项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尤其在垂直向上,差异显著。实验组与对照2组相比,各项运动在Y轴上变异最大。除左、右侧方运动工作侧大于正常组外,其他各个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尤其在开、闭口运动水平向上和上、右侧方向运动最大空间位移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AngleⅢ类错伴TMD患者较AngleⅢ类错和正常在三维方向有较典型的髁突运动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 Angle类错 正常 恒牙 髁突运动
下载PDF
固定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初步探讨 被引量:5
5
作者 周嫣 黄敏方 +2 位作者 方志欣 张大灵 林宝平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年第12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颅颌牙面结构变化。方法选择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9(24.1±5.98)岁,尖牙、磨牙完全近中关系,ANB角平均-6.46°,SN-MP角... 目的初步探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成年女性恒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颅颌牙面结构变化。方法选择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年龄18-39(24.1±5.98)岁,尖牙、磨牙完全近中关系,ANB角平均-6.46°,SN-MP角平均33.47°。用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进行矫治,并辅助舌肌进行功能训练。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10例成年女性骨性Ⅲ类错患者矫治后SNA角、ANB角、H角、上下唇突距差(Lip-Diff)增大,SNB角、U1-NA角、APDI及LL-Sn⊥FH值减少,矫治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技术结合下颌颊棚区微种植体支抗并配合舌肌功能训练可大幅内收下牙列,有效控制下颌平面高度,协调骨性Ⅲ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改善成人女性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咬[牙合]异常及侧貌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骨性类错 微植体支抗 成年人 正畸 肌功能训练
下载PDF
改良FR-Ⅲ功能矫治器对安氏Ⅲ类错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小苏 陈空 梁武兴 《现代医院》 2016年第6期832-833,836,共3页
目的探究改良FR-Ⅲ功能矫治器治疗对于安氏Ⅲ类错颌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Ⅲ类错颌患者中随机抽取5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改良FR... 目的探究改良FR-Ⅲ功能矫治器治疗对于安氏Ⅲ类错颌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5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安氏Ⅲ类错颌患者中随机抽取5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改良FR-Ⅲ功能矫治器进行正畸矫正,对照组26例采用传统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正,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畸形恢复时间及口腔功能,同时比较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SNA角、AVB角、SNB角、UI-NA角、LI-NB角、LI-MP角、UI-SN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口腔功能的影响也少于对照组,畸形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FR-Ⅲ功能矫治器相对传统矫治器而言,更适用于日常生活,矫正速度快、不影响口腔功能,尤其适用于爱美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颌 改良FR-功能矫治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两种方法在功能性安氏Ⅲ类错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庄颖 尹通广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7期1050-1051,共2页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矫治法(A组)与唇向扩弓活动矫治法(B组)均联合方丝弓在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正畸门诊的替牙期的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分别比较A组(n=13)和B组(n...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矫治法(A组)与唇向扩弓活动矫治法(B组)均联合方丝弓在替牙期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正畸门诊的替牙期的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两组,分别比较A组(n=13)和B组(n=17)的矫治结果、矫治周期、患者身体适应期、心理接受度、治疗成本、操作难易程度等。结果两组患者对最终矫治结果均表示较满意。但B法较A法矫治周期短,患者身体适应时间短,操作简单,耗时短,且维护简单,治疗成本相对低。结论唇向扩弓矫治法较前方牵引矫治法有更多的优点,更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安氏类错[牙合] 唇向扩弓器 前方牵引器
下载PDF
SanderⅢ矫治器的制作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湘琳 周洪 +5 位作者 司新芹 侯玉霞 李彤 鲍庆红 张智勇 梁文慧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索SanderⅢ矫治器的制作并研究其矫治AngleⅢ类前牙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AngleⅢ类前牙反牙合畸形患者20例,配戴由同一人制作的SanderⅢ矫治器10个月,将治疗前后患... 目的:探索SanderⅢ矫治器的制作并研究其矫治AngleⅢ类前牙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AngleⅢ类前牙反牙合畸形患者20例,配戴由同一人制作的SanderⅢ矫治器10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20例患者,有12例按要求配戴矫治器,临床结果显示AngleⅢ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的反牙合畸形纠正,SNA角、ANB角、U1-L1角和面突角统计数据显示,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简单方法制作SanderⅢ矫治器,经济实用;对矫治AngleⅢ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的前牙反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良好,面型改变明显,但对家族性骨性Ⅲ类临床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类畸形 功能性和骨性反牙合 Sander矫治器 创新制作 应用研究
下载PDF
Sander Ⅲ矫治器和Frankel Ⅲ矫治器的临床对比研究
9
作者 李湘琳 周洪 +7 位作者 司新芹 侯玉霞 梁文慧 崔强强 鲍庆红 李彤 张智勇 王菲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2-46,共5页
目的:比较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AngleⅢ类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随机抽取24例AngleⅢ类反牙合患者,分两组:实验组:12例配戴SanderⅢ矫治器10个月;对照组:12例配戴Fr... 目的:比较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矫治AngleⅢ类反牙合畸形的矫治疗效。方法:从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2013年-2015年正畸科门诊随机抽取24例AngleⅢ类反牙合患者,分两组:实验组:12例配戴SanderⅢ矫治器10个月;对照组:12例配戴FrankleⅢ矫治器12个月,将治疗前后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用Steiner和Tweed分析法测量,再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分别配戴SanderⅢ矫治器和FrankelⅢ矫治器,临床结果显示AngleⅢ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的反牙合畸形纠正,两组比较统计数据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的有:SNA(°)、ANB(°)、UI-LI(°)、面突角(°)。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对矫治AngleⅢ类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患者有矫治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下颌相对颅底、面突角和上颌前牙前倾改变明显,面型改变明显,矫治轻度骨性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 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 Sander矫治器 Frankel矫治器 比较应用
下载PDF
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的头影测量研究
10
作者 张月兰 袁建桥 +1 位作者 闫利辉 刘林嶓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38-940,共3页
目的:将Twin Force矫治器用于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并用X线头影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12例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经平均8.2... 目的:将Twin Force矫治器用于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并用X线头影测量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治疗12例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结果:经平均8.2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面部轮廓明显改善,前牙的反得以矫治,磨牙关系为I类,SNA和ANB均增加3o,Ptm-A增加2.05mm,而SNB和NPog-FH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反式Twin Force矫治器能够促进上颌发育,迅速有效矫治恒牙早期轻度骨性安氏Ⅲ类错畸形,且患者戴用舒适,易于配合,对患者配合的依赖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 Force矫治器 错畸形 功能矫治 安氏 头影测量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稳定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雪燕 邓梦旋 袁小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术后3年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查找研究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所有文献,检索日期截止2013年12月。严格按... 目的对正畸正颌联合矫治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术后3年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的稳定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及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查找研究正畸正颌联合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所有文献,检索日期截止2013年12月。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5.2软件对前牙位置及硬组织相关指标稳定性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研究最终纳入4篇文献,均为前后对照试验,共180例患者,文献评价等级均为A。Meta分析结果表明:术后3年与术后相比,U1-SN的合并加权均数差(WMD)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MP、OB、OJ、SNA、SNB、ANB、MP-SN的合并WMD分别为-1.58、0、-0.41、-0.58、0.25、-0.70、0.3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描述性分析表明,术后3年A点位置相对稳定,B点较术后有轻微复发(P<0.05)。结论下前牙的位置及前牙覆覆盖较为稳定,上前牙有轻微复发唇倾;上颌骨的位置基本保持稳定,仅下颌骨有少量的向前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矫治 骨性类错[牙合] 前牙 硬组织 稳定性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应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对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变化的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晓虹 高莹 +2 位作者 杨建浩 蔡留意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7-381,共5页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 目的: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研究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排齐整平前后咬合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14例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直丝弓非拔牙矫治。应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和排齐整平后的牙尖交错位、前伸咬合位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等不同[牙合]位的咬合时间、咬合力分布及咬合接触点等相关数据,分析排齐整平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排齐整平后咬合接触时间、前伸咬合分离时间及左、右侧方咬合分离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小;排齐整平后的[牙合]力百分比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小,尖牙前磨牙区增加;排齐整平后的[牙合]接触点数目在牙尖交错位的切牙区减少,磨牙区增加,前伸咬合位的切牙区及左、右侧方咬合位的工作侧增加(P<0.05)。结论: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能客观评估咬合功能;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存在早接触、[牙合]干扰等异常咬合,通过排齐整平能有效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使咬合功能趋向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2分类 咬合功能 T-Scan咬合分析系统
下载PDF
功能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头影测量数据差异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茜楠 冯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目的:了解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牙尖交错位(ICP)、后退接触位(RCP)时头影测量数据的差异及其对治疗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5位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拍摄ICP、RCP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一张,对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 目的:了解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牙尖交错位(ICP)、后退接触位(RCP)时头影测量数据的差异及其对治疗前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5位功能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拍摄ICP、RCP位头颅定位侧位片各一张,对侧位片进行测量研究。结果: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时∠ANB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同时∠SNB、∠SND、∠SNPog、∠U1-L1、Wits、面角、颌凸角、上下齿槽座角、下颌平面角、Y轴角、Z角和TWEED分析法中FMA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正畸治疗前对功能性安氏Ⅲ类患者牙尖交错位、后退接触位差异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安氏类错[牙合] 牙尖交错位 后退接触位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弓与基骨弓的三维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姝 肖丹娜 高辉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患者牙弓及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35例骨性Ⅲ类错患者的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CBCT)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维影像资料,对牙弓标志点(Fa)和基骨弓标志点(Ba)进行定... 目的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患者牙弓及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依据。方法本实验选用35例骨性Ⅲ类错患者的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CBCT)为研究对象,分析三维影像资料,对牙弓标志点(Fa)和基骨弓标志点(Ba)进行定点测量,以最小二乘法确定参考平面,用Matlab 7.0软件计算二维坐标,在此基础上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患者上、下颌牙弓和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1)描述骨性Ⅲ类错牙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Y=46.12[1-(2X/70.99)~2]^(1.052);下颌:Y=39.16[1-(2X/64.51)~2]^(1.038)。(2)描述骨性Ⅲ类错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Y=43.14[1-(2X/75.09)~2]^(1.061);下颌:Y=39.03[1-(2X/60.63)~2]^(1.021)。(3)骨性Ⅲ类错患者的上颌Fa’点均位于Ba’点唇侧,其距离为正值;下颌Fa’点均位于Ba’点舌侧,其距离为负值。(4)Beta函数曲线与骨性Ⅲ类错上、下颌牙弓与基骨弓在各个牙位上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0.7(P<0.05)。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Beta函数数学模型可用于描述骨性Ⅲ类错患者上、下颌牙弓和基骨弓形态,所得函数及测量结果可指导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牙合]牙弓 基骨弓 数学模型 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 BETA函数
下载PDF
FRⅢ型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后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远平 彭友俭 +1 位作者 张渝宁 李宏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目的:比较FRⅢ型矫治器矫治儿童安氏Ⅲ类错畸形前后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选取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及正常儿童20例,对患者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并与正常者X线头影测量片上的舌骨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安氏Ⅲ类错组矫治前舌骨位置较正常组在舌骨垂直向测量项目中H-FH、H-S、H-Mp距明显减小(P<0.01);在水平向H-Ptm距减小(P<0.05),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Ar-H-Me角度明显增大(P<0.01)。矫治后舌骨位置较正常组H-Mp距明显减小(P<0.01)、Ar-H-Me角度增大(P<0.05),H-FH、H-S、H-Ptm、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矫治前、后舌骨位置的对比:H-FH、H-S距明显增大(P<0.01),H-Ptm距有增大(P<0.05),Ar-H-Me角度减小(P<0.05),H-Mp、H-RGn距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经FRⅢ型矫治器矫治后的儿童安氏Ⅲ类错患者的舌骨位置与治疗前相比,位置更靠后、靠下,下颌骨与舌骨位置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类错 舌骨 X线头影测量片 舌骨位置
下载PDF
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宇帆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48-51,56,共5页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之临床效果及术后稳定性。方法选择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8例,性别不限,年龄>12周岁,ANB角为0°~4°;磨牙和(或)尖牙为近中关系;上颌骨发育基本正常,拥挤度<... 目的探讨拔除下颌第二磨牙治疗轻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之临床效果及术后稳定性。方法选择轻度或中度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8例,性别不限,年龄>12周岁,ANB角为0°~4°;磨牙和(或)尖牙为近中关系;上颌骨发育基本正常,拥挤度<3 mm,第三磨牙形态及位置无明显异常。全部患者采取拔除37、47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治疗前、后,分析常规头颅侧位片。结果治疗后,前牙取得正常覆覆盖关系,下中切牙角减少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ANB增加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及尖牙均建立中性关系,后继第三磨牙基本达正常位置,取代第二磨牙并与对颌建立咬。结论对于轻中度Ⅲ类错合患者,与传统拔除四个第一前磨牙的设计相比,拔除37、47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可达到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 下颌第二磨牙 减数拔牙 直丝弓矫正技术
下载PDF
牵引助萌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窦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建浩 赵丹 +1 位作者 李亚如 廖慧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5期797-800,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引助萌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窦形态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20名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埋伏尖牙行牵引助萌术。手术前后拍摄CBCT,利用InVivo De... 目的探讨牵引助萌上颌埋伏阻生尖牙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窦形态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畸科的20名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埋伏尖牙行牵引助萌术。手术前后拍摄CBCT,利用InVivo Dental三维测量软件测量双侧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及容积,比较手术前后双侧上颌窦形态变化。结果经过6~12个月,平均(7.45±1.50)个月,20例患者牵引助萌治疗均成功。术前,患者两侧上颌窦前后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伏牙侧上颌窦左右径、上下径及容积均小于正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侧上颌窦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容积均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埋伏牙侧上颌窦上下径及容积增加量大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尖牙埋伏阻生对骨性Ⅲ类错[牙合]青少年上颌窦发育有一定影响,应尽早进行牵引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埋伏尖牙 上颌窦 骨性类错牙合 牵引治疗
下载PDF
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齐双 尹康 许艳华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双组板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青春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的机理.方法选择11例青春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的患者,使用双组板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位明显改变,磁块间距增大4~... 目的探讨双组板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青春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的机理.方法选择11例青春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的患者,使用双组板磁力功能矫治器矫治进行矫治.对矫治前后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分析.结果位明显改变,磁块间距增大4~6 mm,SNA增大3.150,A点向前移位;PP-SN有所减小,MP-SN FMA有所增大;1-SN有所增大.矫治前后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用于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取得良好疗效;位变化是颌骨和牙弓反应的共同结果,但以颌骨反应为主;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可使上颌骨逆时针,下颌骨顺时针方向旋转,在临床上应注意正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错 功能矫形 双阻板磁力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分析
下载PDF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野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患者16例,年龄范围6~10岁,应用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对矫治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秴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患者16例,年龄范围6~10岁,应用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对矫治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秴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秴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软组织面型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1.95°,ANB角度增大3.0°。结论替牙期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秴有效,软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方牵引 反秴 替牙期 骨性安氏类错秴
下载PDF
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的颌面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金梅 王洪涛 +3 位作者 邓利琴 陈柯 张栋杰 李新桂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633-635,共3页
目的:探讨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Ⅲ类错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 目的:探讨FrankelⅢ功能矫治器(Frankel functional regulator Ⅲ appliance,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前后颌骨软组织侧貌头影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乳牙期、替牙期功能性Ⅲ类错患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6~11岁,平均9.8岁,面型为直面型或轻度凹面型,前牙反,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下颌可后退至切对切,上下前牙排列整齐,应用FRⅢ矫治,治疗前后拍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并测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经FRⅢ矫治6个月左右,临床上患儿反矫正、侧貌发生改变,SNB减小、ANB增加、前下面高增加、IMPA减小、面凸度增加、覆盖增加有显著性差异。唇形改变:上唇突度增大、下唇突度减小,上唇倾斜度减小、下唇倾斜度减小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表明FRⅢ矫治功能性Ⅲ类错畸形能引起颌骨及软组织侧貌的改变,FRⅢ是治疗功能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I类错[牙合] FRIII矫治器 功能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