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ogical and Ont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Necessity in Aristotelian Teleology
1
作者 Giampaolo Abbat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5期378-396,共19页
Firstly,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ristotelian texts that two kinds of necessity involved in the teleological account, the necessity απλωζand the necessity εξυποθεσεωζare rel... Firstly, this paper is to illustrat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ristotelian texts that two kinds of necessity involved in the teleological account, the necessity απλωζand the necessity εξυποθεσεωζare related to an achievement of an endaccording to two thoroughly different ontological and logical grounds. Secondly, it is to bring the irreducibility of the teleological to non-teleological into organic development to unprecedented light so as to show how the ontological predominance of the finality over the material necessity may be adequately expressed by a logical implication, if it is appropriately stated and well distinct from other similar logical connectives such as the material implication and the biconditional if-and-only-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TLE teleology NECESSITY MATTER IMPLICATION
下载PDF
On the 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2
作者 黄爱教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20年第1期24-35,共12页
In his letter to the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70th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at"people’s happy life is the greatest human right".T... In his letter to the symposium commemorating the 70th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put forward that"people’s happy life is the greatest human right".The academic implication of this important exposition is that it puts forward a major concept,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as a human right,in the field of hum an rights.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is the right that people pursue,enjoy and realize a happy life,which belongs to the general right,that is,the"bundle of rights".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provides a strong defense for 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However,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may bring many risks,which may get 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into many dilemmas,such as the loss of dignity due to the degradation of"human"as a tool,the loss ofjustice due to the damage to the human rights of a few individuals or groups,the possible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du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expansion of government power,and the difficulty of universal recognition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and the happiness itself.Therefore,we must adhere to the"people-centered"principle and justice to enhance the government’s serious handling of human rights and reach an overlapping consensus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so as to restrict the tele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right to a happy life in a rational manner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uman rights ca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 to a happy life teleology human rights HAPPINESS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立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2,共12页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和国家治理思想的最宝贵遗产。中国共产党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目的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四个层面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开创了民本思想发展的新阶段。在本体论层面,突破“天意政治”和“关系论”局限,确立彻底的人民本位、人民所有和人民主体地位论;在目的论层面,深化“万物为民”和“利民为本”的思想,确认执政者必须遵循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系统思想;在认识论层面,深化传统“人民立场”“人民途径”理论,提出“知行合一”的“人民认识路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超越“君主制”下的“仁政”思维,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民民本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中国共产党对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不仅适应了民本思想持续发展和革新的需要,也满足了对中国国家治理现实进行有效理论阐释等多方面的需求。当然,在新时代,民本思想的新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本 中国共产党 本体论 目的论 认识论 方法论
下载PDF
从自由因、自因到自律: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
4
作者 张志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132,共8页
形而上学的“自由因”是前康德的形而上学观念,“自因”是笛卡尔尤其是斯宾诺莎(也包括莱布尼茨)的观念,把形而上学的“自由因”与近代哲学的“自因”落实到意志的自律则是康德的伟大贡献,为了解决自律中的矛盾,康德引入了目的论的架构... 形而上学的“自由因”是前康德的形而上学观念,“自因”是笛卡尔尤其是斯宾诺莎(也包括莱布尼茨)的观念,把形而上学的“自由因”与近代哲学的“自因”落实到意志的自律则是康德的伟大贡献,为了解决自律中的矛盾,康德引入了目的论的架构,为黑格尔最终完成形而上学这门科学提供了关键性的启发,以至于可以说没有康德就没有黑格尔,也就没有我们今天在德国古典哲学中看到的形而上学的完成与终结,因而康德形而上学革命的重要意义难以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自由因 自因 自律 目的论
下载PDF
反思现代西方“神话”历史:“古希腊起源”、霸权意识和回溯式目的论
5
作者 梁孝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4,共14页
神话历史是指以解释和维护现实为目标而构建的历史,它往往遮蔽真实的历史。由于存在巨大的可信文字记录断裂期、现实政治的需要和现代西方史学作为民族国家神圣化工具的地位等重要因素,西方史学中存在大量神话历史。西方文明的“古希腊... 神话历史是指以解释和维护现实为目标而构建的历史,它往往遮蔽真实的历史。由于存在巨大的可信文字记录断裂期、现实政治的需要和现代西方史学作为民族国家神圣化工具的地位等重要因素,西方史学中存在大量神话历史。西方文明的“古希腊起源”论是现代西方神话历史构架的基石。它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出现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是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而形成的新的欧洲文化自我意识在历史中投射的产物。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进程,也是欧洲全球霸权形成的过程。新的欧洲文化自我意识在进行自我解释时,同时也是在对欧洲霸权进行解释。新的欧洲文化自我意识渗透着霸权意识。当它投射于历史时,霸权意识形成西方神话历史的五大迷思:西方文明特质论、西方文明内在发展论、西方文明天定命运论、西方文明世界引领论、西方文明使命论。回溯式目的论是西方神话历史谬误产生的重要的认识论根源,它衍生三大方法论错误:以结果做原因,预设西方文明特质;寻找相似性,虚构内在连续性;将历史目的论化、泛道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西方神话历史 欧洲文化自我意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回溯式目的论
下载PDF
目的论观照下造纸产业对外贸易英语翻译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全定 高芊芊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3期161-164,共4页
随着我国造纸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进,造纸产业对外贸易英语翻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的论的引入为造纸产业对外贸易商务翻译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此,简述了翻译目的论的含义与其目的原则、连贯原... 随着我国造纸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增进,造纸产业对外贸易英语翻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目的论的引入为造纸产业对外贸易商务翻译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此,简述了翻译目的论的含义与其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这三个原则,分析了造纸产业对外贸易英语的特点与英语翻译存在的难点,指出目的论的应用可为造纸产业对外贸易英语翻译工作带来的现实意义,最后研究了目的论观照下造纸产业对外贸易英语翻译有效策略,以保障对外贸易英语翻译目标的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造纸产业 对外贸易 商务英语 翻译策略
下载PDF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之再认识——基于现有研究与实践的反思
7
作者 余军 楼桓楸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56,157,共15页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中的“立法事项范围控制”与“赋权节奏控制”在实践中并未发生作用,意味着这一条款存在效力与实效性相脱节的问题。在法政策学的层面,从我国立法权纵向配置的基本逻辑——“法制统一”与“分级治理”原则在地方立法...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中的“立法事项范围控制”与“赋权节奏控制”在实践中并未发生作用,意味着这一条款存在效力与实效性相脱节的问题。在法政策学的层面,从我国立法权纵向配置的基本逻辑——“法制统一”与“分级治理”原则在地方立法领域所展现出的紧张关系中,可以对这一条款效力与实效性的矛盾关系作出合理解释。在法解释学的意义上,只有对这一条款作客观目的解释,探求其在“今日法秩序中的规范意义”,才能获得适切的、符合我国立法体制整体发展趋势的解释方案。这一条款中的立法事项规定不应被视为“立法事项范围控制”,而是提示地方立法重点领域的“例示”规定。这一解释方案无论是在学理上或是在立法制度、立法实践层面,均具有充分的正当性,还为解决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区的市立法权条款 法制统一 分级治理 立法事项 客观目的解释
下载PDF
被害人教义学的理论基础、解释方法与内在逻辑
8
作者 徐前 王良顺 《南大法学》 CSSCI 2024年第1期167-182,共16页
被害人教义学自其问世以来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与质疑。批评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否定被害人教义学的正当性:被害人教义学曲解了辅助性原则的基本内涵、目的论限缩方法逾越了刑法规范核心语义范畴、被害人教义学实质上侵占了被害人的自由空间... 被害人教义学自其问世以来一直都存在着争议与质疑。批评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否定被害人教义学的正当性:被害人教义学曲解了辅助性原则的基本内涵、目的论限缩方法逾越了刑法规范核心语义范畴、被害人教义学实质上侵占了被害人的自由空间。事实上,将辅助性原则的内涵理解为包括被害人自我保护可能性在内的扩张性概念,既是从社会契约论以及刑罚权历史演变中得出的结果,也是当前预防刑法背景下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必然选择。目的论限缩原则的正当性源于对立法目的的忠实维护,被害人教义学作为目的论限缩方法,通过充分考虑刑法具体规范目的,并以犯罪行为的应罚性和需罚性为判断标准,能够实现对犯罪构成要件的合理限缩。被害人教义学有其特定的适用场域,家长主义并不排斥公民自我保护,因而并未侵占被害人的自由空间;被害人教义学在尊重法益主体处分自由的基础上提升了其自治能力,促进了法益主体自由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教义学 辅助性原则 目的论限缩 自由处分 自治能力
下载PDF
合同法与有过失规则的目的解释——以“过错”认定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志宇 《经贸法律评论》 2024年第1期106-122,共17页
合同法与有过失规则中过错的认定仰赖于对规则的目的解释。从合同法对当事人的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和固有利益的保护来看,与有过失规则有三项规范目的:敦促当事人通力合作以助履行;指引当事人在合理信赖的基础上行事;保护当事人对相对方... 合同法与有过失规则中过错的认定仰赖于对规则的目的解释。从合同法对当事人的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和固有利益的保护来看,与有过失规则有三项规范目的:敦促当事人通力合作以助履行;指引当事人在合理信赖的基础上行事;保护当事人对相对方自我保护固有利益的信赖。在规范目的指引下,与有过失规则中的过错可以类型化为三种:未能履行履约相关的协助义务、未能在合理信赖的基础上行事、未能尽合理注意照顾自己的固有利益。在特定保护政策排斥与有过失规则的规范目的时,与有过失规则的适用应进行目的论限缩。在法律技术上体现为过错的否定,主要有两类情形,即受损方欠缺保护自身的能力、违约方相对于受损方更能避免损害的发生。在前者中,可以适当降低合理注意的标准,否定过错的成立;在后者中,考虑受损方有时依赖于相对方的知识经验,受损方与有过失成立应以相对方已尽相应的告知义务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有过失规则 过错 合理信赖 目的解释 检验义务
下载PDF
全民健身战略下自甘风险的目的解释方法
10
作者 韩宇航 白佩君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3-76,共4页
《民法典》首次将自甘风险规则纳入中国的法律体系。作为完全免责事由,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自甘风险规则的适用范围必须受到限制,所以《民法典》1176条将适用范围缩小至“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但条文中“自愿参加”“一定风险... 《民法典》首次将自甘风险规则纳入中国的法律体系。作为完全免责事由,为了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自甘风险规则的适用范围必须受到限制,所以《民法典》1176条将适用范围缩小至“具有一定风险的文体活动”。但条文中“自愿参加”“一定风险”“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等关键词语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自甘风险规则的适用条件并不明晰。随着《体育法》完成修订,国家实施全民健身战略被写入了法律。通过目的解释的法律方法,以全民健身战略为视角,对关键词语进行解释,为自甘风险规则的适用提供一种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自甘风险 全民健身 目的解释
下载PDF
康德道德教育思想中的先验主义与目的论
11
作者 罗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51,共13页
虽然康德在教育学讲座中对教育和教育之于人的道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系统考察,但是他的先验主义的自由和道德理论本身似乎没有为通向自由与道德的教育的可能性留下空间。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道德发展的经验性与道德本身的纯粹... 虽然康德在教育学讲座中对教育和教育之于人的道德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系统考察,但是他的先验主义的自由和道德理论本身似乎没有为通向自由与道德的教育的可能性留下空间。在康德的先验哲学中,道德发展的经验性与道德本身的纯粹性似乎是不能兼容的。不过,康德的道德哲学和教育哲学是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中发展起来的:前者处于先验主义框架内,而后者则依赖于一种目的论的人性观。在康德那里,道德的自律性和道德意识作为一种理性事实并不意味着道德教育和道德发展是不可能与不必要的。相反,康德对人性的目的论观点恰恰表明,作为人的规定与使命的人性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获得其合目的的实现。道德的纯粹性与道德教育的经验性能够在康德的目的论框架中兼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道德教育 人性 先验主义 目的论
下载PDF
章太炎进化观的历时性研究
12
作者 张翊轩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1期21-33,164,共14页
1903—1906年间,章太炎的进化观发生了鲜明的“断裂”,在《訄书》时期,章太炎认同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至《俱分进化论》时期,他提出了善恶苦乐并进的俱分进化观,并把“俱分”进一步推扩为“文明”的定语;到《民报》时期,特别是在《... 1903—1906年间,章太炎的进化观发生了鲜明的“断裂”,在《訄书》时期,章太炎认同达尔文、斯宾塞的进化论;至《俱分进化论》时期,他提出了善恶苦乐并进的俱分进化观,并把“俱分”进一步推扩为“文明”的定语;到《民报》时期,特别是在《齐物论释》中,批判线性进化观背后的理论根源逐步呈现出来,表达为“齐文野”的思想旨趣及对目的论文明观的深刻反思,对进化概念本身的批判实则是对诸如文明、进步等观念被用以将强权和暴力合理化、合法化、合目的性的危险的格外警惕,这是理解章太炎一以贯之之道的方便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断裂 《俱分进化论》 齐文野 目的论
下载PDF
本能何以是“先验目的论的基础概念”?——胡塞尔的“先验本能”概念探析
13
作者 韩骁 《哲学分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72,197,共16页
后期胡塞尔试图将先验意义上的本能概念规定为“原意向性”和“先验目的论的基础概念”,并从先验本能出发重构整个先验现象学体系,这也让他所描绘的理性化世界图景呈现出更加富有张力的面貌。作为先验目的论的基础概念,先验本能是意向... 后期胡塞尔试图将先验意义上的本能概念规定为“原意向性”和“先验目的论的基础概念”,并从先验本能出发重构整个先验现象学体系,这也让他所描绘的理性化世界图景呈现出更加富有张力的面貌。作为先验目的论的基础概念,先验本能是意向性发展的第一个层次,并在结构上为一切形式的意向性奠基。先验本能意味着对于充实内容的持续追求。对于先验本能的完整描述将表明,它包含了身体感受、客体化和非客体化的多重维度,可以容纳各特殊的本能视域的相互交织、嵌套,因此能够综合地统一各种特殊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先验本能 本能意向性 原意向性 先验目的论
下载PDF
出版学研究方法论引论
14
作者 耿相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出版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方法,尤其是属于本学科的、具有独特性的研究方法目前还没有在学界形成共识,甚至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共识也没有形成。缺乏应用于出版学的普遍的哲学方法论、特殊的科学方法论、个别的具体方法论,已经成为出... 出版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方法,尤其是属于本学科的、具有独特性的研究方法目前还没有在学界形成共识,甚至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共识也没有形成。缺乏应用于出版学的普遍的哲学方法论、特殊的科学方法论、个别的具体方法论,已经成为出版学研究继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瓶颈。文章在对出版活动和出版对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定量分析方法论和定性分析方法论之外,三种能够适用于出版学研究的方法论,包括定位分析方法论、系统论分析方法论和目的论分析方法论,从而为出版学研究方法论的构建提供引论性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学 方法论 定位分析 系统论分析 目的论分析
下载PDF
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之争的质疑与剖析
15
作者 蔡桂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13,共16页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间的论争至今仍余热未消乃至“伪冷实热”,然而,这场论争存在概念误用、标签滥用和疏于考证历史之弊。解释与涵摄、判断是不能混同的三个概念。犯罪论上也不宜简单地贴上“形式”“实质”的标签。加上“实质”...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之间的论争至今仍余热未消乃至“伪冷实热”,然而,这场论争存在概念误用、标签滥用和疏于考证历史之弊。解释与涵摄、判断是不能混同的三个概念。犯罪论上也不宜简单地贴上“形式”“实质”的标签。加上“实质”拥有“立法论之实质”与“司法论之实质”的不同含义,这种标签滥用造成了诸多误解。沿用文义解释和目的解释的术语,并承认文义解释较之于目的解释的优先性,将明显减轻争论所造成的误解。争论之误会走向扩大的另一原因在于不重史事之考察。对20世纪学说史的梳理,既能使前述两个弊端进一步明晰化,亦有助于确认争论所具有的有限意义:形式解释论在面对文义的边缘地带时尺度稍严,且其对犯罪手段与新古典体系之修正的考虑,使其异于实质解释论,并初步具有了20世纪下半叶人的不法论的部分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解释论 实质解释论 文义解释 目的解释 人的不法论
下载PDF
审美何以与目的相关联?——“目的论”思想在古希腊美学中的介入与交融
16
作者 袁青 《美育学刊》 2024年第5期40-47,共8页
“目的论”思想根植于西方本体论哲学的深厚传统。当古希腊的哲学家在面对广袤宇宙产生“惊异”并将目光转向经验事物背后的根据以构建本体论哲学时,“本体”在作为万物之根据的同时俨然也成为万物要与之相符合的终极目的。关于美的本... “目的论”思想根植于西方本体论哲学的深厚传统。当古希腊的哲学家在面对广袤宇宙产生“惊异”并将目光转向经验事物背后的根据以构建本体论哲学时,“本体”在作为万物之根据的同时俨然也成为万物要与之相符合的终极目的。关于美的本质的思考,也因此在本体论的构建中被赋予了目的性的内涵。诚然,当古希腊哲人剥离出“逻各斯”与“努斯”概念时,目的论基因便已孕育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在目的论基础上探讨美学问题时,目的论在与美学的交融中也逐渐衍生出主客两条基于目的的逻辑线索,这两条目的线索一直隐含在美学的内在结构之中,推动着美学思想的发展,并最终演化为美学形而上学建构的逻辑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本体 美学 至善 理念 形式
下载PDF
LE DEMI-SICLE, DE MOÏSE AU FISCUS IUDAICUS. HISTOIRE D’UNE TÉLÉOLOGIE
17
作者 Michaël Girardin 《Journa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2024年第1期73-98,124,共27页
Many source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scholarship in order to write the linear story of a specific tax,the half shekel tax paid each year by the Jews to the Temple of Jerusalem and,then,confiscated by the fiscus Iudaic... Many sources are brought together in scholarship in order to write the linear story of a specific tax,the half shekel tax paid each year by the Jews to the Temple of Jerusalem and,then,confiscated by the fiscus Iudaicus in Roman times.But do these sources refer to the same tax?In this paper,I defend the idea that the linearity of this story is a fiction.Many taxes were levied and justified by the memory of a Biblical tax,but they are all different in meaning,in administration and sometimes even in value.The story is a political one:how to justify a tax in ancient Juda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drachm fiscus Iudaicus half shekel Jerusalem Temple Roman Judea TAXATION teleology
下载PDF
法益概念的解释指导功能:方法论上的澄清
18
作者 何沛锡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6期90-100,共11页
受概念思维之解释思路的影响,既有观点将法益概念的解释指导功能与目的解释方法相关联。这种方法论定位既忽视了法益概念作为可受因果性损害之客观对象的存在论面向,又狭隘地理解了罪刑规范目的之内容。应当在类型思维的解释思路下重新... 受概念思维之解释思路的影响,既有观点将法益概念的解释指导功能与目的解释方法相关联。这种方法论定位既忽视了法益概念作为可受因果性损害之客观对象的存在论面向,又狭隘地理解了罪刑规范目的之内容。应当在类型思维的解释思路下重新审视法益概念具有解释指导功能这一现象。类型思维的解释思路是以类型之“事物本质”为中间参照物的归类式判断方法。作为犯罪行为所侵害之客体,法益恰好是法益侵害说的支持者从客观违法性论的角度出发对犯罪行为类型之“事物本质”的总结。法益概念的解释指导功能是指法益作为犯罪类型之“事物本质”所发挥的帮助解释者进行归类判断的功能。这种解释指导功能是归类性的而非阐释性的、是区别于目的解释方法的实质解释方法、是具有适用范围以及适用结论上局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益概念解释指导功能 目的解释 概念思维 类型思维
下载PDF
体系化与去技术化:我国环境法典编纂目的论
19
作者 吕志祥 付秋池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目的具有能动性,正是因为目的具有能动性,使得主体活动具有方向性,是故环境法典编纂目的反映了预期中环境法典的成果。总览世界范围内的法典编纂历史,对法典编纂目的论的研究始终居于基础性地位受到广泛重视。丰富环...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目的具有能动性,正是因为目的具有能动性,使得主体活动具有方向性,是故环境法典编纂目的反映了预期中环境法典的成果。总览世界范围内的法典编纂历史,对法典编纂目的论的研究始终居于基础性地位受到广泛重视。丰富环境法编纂目的论的内涵是完善我国环境法典学理基础的必然选择。将去技术化纳入环境法典编纂的目的,直面了环境法对开放性的诉求与法典的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对解决环境法典编纂一元目的论的痛点有所裨益,有助更好地证成环境法典编纂的必要性,对探寻环境法典制定的最优方案有所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环境法典 法典化 法律规范体系化 科学立法
下载PDF
论《民法典》背景下商事流质条款之解禁--合理性证成及解释论建构
20
作者 王佳舒 曹怡昕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3-101,共9页
我国担保立法历来不承认流质条款的效力,此种禁令式立法反映了大陆法系传统法理在公平和效率价值间的权衡。《民法典》采纳“转换法理”缓和了对流质的全面禁止,但禁令的立法目的在商事领域的适用性仍然存疑,现行规定难以适配商事流质... 我国担保立法历来不承认流质条款的效力,此种禁令式立法反映了大陆法系传统法理在公平和效率价值间的权衡。《民法典》采纳“转换法理”缓和了对流质的全面禁止,但禁令的立法目的在商事领域的适用性仍然存疑,现行规定难以适配商事流质的特殊需求,可能在民商合一的立法例下产生不当的体系效应。为进一步解禁商事流质条款,建议对《民法典》第401条和428条进行目的论限缩,通过解释论将符合特定条件的商事流质情形排除在其适用范围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质条款 商事流质 立法目的 民商合一 目的论限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