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语标记“得”功能和意义的重新认识
1
作者 林碧虹 《现代语文》 2023年第2期51-57,共7页
在现代汉语中,“得”最基本的用法是作为补语标记,以往研究中对补语标记“得”的功能和意义的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完结短语”理论,重新分析“得”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得”的功能是为前面的动词提供一个完结点,实际上是一个完结状... 在现代汉语中,“得”最基本的用法是作为补语标记,以往研究中对补语标记“得”的功能和意义的看法存在一定争议。基于“完结短语”理论,重新分析“得”的功能和意义,认为“得”的功能是为前面的动词提供一个完结点,实际上是一个完结状态标记,其后补语C表达的是谓词核心的一个具体完结状态,可称之为“完结状态补语”。“得”的语法意义是“达及”,“V得C”结构表示“V达及C所示的某个具体完结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 补语标记 完结状态标记 功能 意义
下载PDF
逆转理论对现用临赛前心理调控技术的补充 被引量:3
2
作者 蒋丰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2,共3页
纵观现用的临赛前心理调控技术 ,虽然方式方法各不相同 ,但目的都在于调节临赛前的唤醒水平。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逆转理论是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 临赛前心理调控 倒U型假说 唤醒水平 逆转理论 目标定向 非目标定向 可变性动机 运动心理学
下载PDF
逆转理论的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3
作者 喻庆明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38-141,共4页
逆转理论作为动机研究的一种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体育运动心理学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然而,国内对于逆转理论的研究不多,对逆转理论的应用缺乏实证研究。这就需要厘清逆转理论的动机状态内涵及其心理测量研究,以为国内逆转理论的应... 逆转理论作为动机研究的一种理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体育运动心理学和职业技术教育等领域。然而,国内对于逆转理论的研究不多,对逆转理论的应用缺乏实证研究。这就需要厘清逆转理论的动机状态内涵及其心理测量研究,以为国内逆转理论的应用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理论 有目的状态 超越目的状态 元动机状态 压力 TDS
下载PDF
程度语义学视角下汉语结果结构的搭配限制研究
4
作者 项奇军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2,共12页
本文考察汉语结果结构的搭配限制并探究限制来源。结果补语等级结构、主谓词的情状和补语指向等因素的调查以及与英语同类现象的对比表明汉语结果结构的搭配自由,各类补语均能与持续性或瞬间性的非状态、非终结性谓词搭配且补语指向影... 本文考察汉语结果结构的搭配限制并探究限制来源。结果补语等级结构、主谓词的情状和补语指向等因素的调查以及与英语同类现象的对比表明汉语结果结构的搭配自由,各类补语均能与持续性或瞬间性的非状态、非终结性谓词搭配且补语指向影响甚小。过去研究面对这些情况解释不足,而本文从谓词情状、补语等级结构以及状态变化成分对补语的影响着手,在程度语义学视角下,提出补语与状态变化成分的结合蕴含测量变化函数,该函数所提供的固定比较标准及部分补语蕴含的等级上限能够为汉语结果结构的搭配限制提供解释。本文纠正了以往对汉语结果结构搭配的描写局限和偏差,运用程度语义学刻画汉语结果结构并对其搭配的自由度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果结构 终结性 状态变化 完句 程度语义学
原文传递
从有界性看日汉语致使移动和致使变化的表达方式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轶群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3年第4期26-32,共7页
本文通过考察日汉语中致使移动动词与移动终点的表达方式、致使变化动词与移动终点的表达方式、致使变化动词与结果短语、复合动词与结果短语、复合动词与体标记等的共现特征,探究日汉语致使事件的有界化手段。二者间的差异进一步印证了... 本文通过考察日汉语中致使移动动词与移动终点的表达方式、致使变化动词与移动终点的表达方式、致使变化动词与结果短语、复合动词与结果短语、复合动词与体标记等的共现特征,探究日汉语致使事件的有界化手段。二者间的差异进一步印证了Talmy(2000)将汉语归为卫星框架型语言、将日语归为动词框架型语言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移动 致使变化 路径 结果 有界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