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the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nd Cypress in the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1
作者 WU Pengfei ZHU BO +1 位作者 YANG Yuanli WANG Xiaoguo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1021-1027,共7页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er (SOM) in the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luns crernastogyne) and cypress (Cupressus funebris ) (MPAC), which dis... The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soil organic mater (SOM) in the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luns crernastogyne) and cypress (Cupressus funebris ) (MPAC), which distributed in the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Basin (HACSB).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M among different sites at the same age are not significant before 15-year-old, but significant at 20-year-old, and not significant again after 25-year-old; (2) the SOM contents in 0-15 cm and 15-30 cm layers increase sharply from 10- to 15-year-old, and decline gradually from 15- to 30- year-old; the SOM contents of the 30-year-old PCP were 80. 38% and 78.4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10-year-old, but 29.16% and 53.37% lower than that of 15-year-old in the 0-15 cm and 15-30 cm layers,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 of SOM contents would lead to the degradation of soil fertility and the decline of forest produ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y areas of central Sichuan mixed plantations of alder and cypress soil organic matter spatial distributions temporal dynamics
下载PDF
Yellow River Valley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and early-warning
2
作者 Gao Lin, Sha Wanying, Liu Huaiquan, Yang Xinhai(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 Chinese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5, Chin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22-431,共10页
By means of analysing the historical data of flood-drought grade series in the past 2000 years(A.D.0-1900),especially in the last 5000 years (1470-1900) ,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spatial-temporaldistribution features ... By means of analysing the historical data of flood-drought grade series in the past 2000 years(A.D.0-1900),especially in the last 5000 years (1470-1900) , this paper revealed the spatial-temporal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severe flood and drought in Yellow River Valley. Statistical methods of varianceanalysis, probability transition and the principles of scale correspondence were employed tocomprehensively predicate 90's tendency of severe flood and drought in the Yellow River Valley. In addi-tion, this paper pointed out the possible breaching dikes, sectors and the flooding ranges by future's se-vere flood, meanwhile estimating the associated economic losses and impact to environ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ellow River Valley i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 i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andearly-warning.
下载PDF
Study on Ecological Risk of Land Use in Urbanization Watershed Based on RS and GIS:A Case Study of Songhua River Watershed in Harbin Section 被引量:7
3
作者 Li YUAN Wenfeng GONG +1 位作者 Yongfeng DANG Zexu LO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3年第3期61-65,69,共6页
By using RS and GIS technology,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 ERI)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ization watershed of Songhua River in Harbin section. Aft... By using RS and GIS technology,the ecological risk index ( ERI)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urbanization watershed of Songhua River in Harbin section. Afterwards,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 characteristics maps of ERI obtained by using block Kriging were analyzed to reveal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change rul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ecological risk based on land u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ization,and to minimize land use risk during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past 18 years,moderate ecological risk level was major,while proportion of high ecological risk was the lowest,and the area of higher and lower ecological risk region changed most greatly; high and higher ecological risk were focused on urban region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urban to suburban region,while low and lower ecological risk mainly distributed in forestland with higher vegetation coverage,water bodies,grassland,shrub land and so on. Meanwhile,the transition zone from high to low ecological risk was very obvious. In addition,ecological risk became slightly worse in some region due to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ropland to residential and urban land,while it became slightly better in other regions because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ropland to forestland; the center of gravity in lower ecological risk region shifted most greatly,while the shift was the smallest in high ecological risk region,namely 12. 31 and 0. 57 km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risk spatial and
下载PDF
高原富营养化湖泊杞麓湖微囊藻毒素分布特征、相关因子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永强 国晓春 +3 位作者 卢少勇 宋迪 蒋昀耕 杨莉园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3,共12页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 杞麓湖作为典型的富营养化高原湖泊,其藻华暴发引发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污染问题会危害水生态安全并造成人体健康风险。为了评估杞麓湖流域MCs的秋冬季节污染现状以及健康风险情况,对湖内和7条主要入湖河流入湖口的表层水进行采样检测,分析MCs主要异构体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MCs与水质和浮游植物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并通过人体非致癌健康风险评价MCs的风险等级。结果发现,MCs浓度自秋季到冬季呈下降趋势,秋季湖内胞内MCs(IMCs)占比超过99%,冬季IMCs与胞外MCs(EMCs)浓度接近。MC-RR和MC-LR是主要的MCs异构体类型,其中MC-RR在秋季浓度占比高于MC-LR和MC-YR,而冬季MC-LR最高。MCs与微囊藻密度等生物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TN、TP和NH_(3)-N营养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杞麓湖EMCs污染的风险指数范围为0.004~0.110,处于极低或低风险,冬季风险略高于秋季,因南岸入湖EMCs污染以及湖内IMCs释放带来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杞麓湖 环境因子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洪涛 王怡冰 +3 位作者 李成亮 侯蕾 刘仲秋 赵龙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基于济南南部山区1980、1995、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单一动态度和综合动态度等指标,研究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研究区土... 基于济南南部山区1980、1995、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结合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转移矩阵、单一动态度和综合动态度等指标,研究近40年济南南部山区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部山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和草地,其占比为90%左右,林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上游河源区及海拔较大的中部地区,城乡用地及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及下游地区;1980—2010年,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市扩张,耕地逐渐减少,林地、草地、水域有略微的减少,且基本转化为城乡用地,城乡用地逐渐从下游向上游河源地区扩展,其中,2005—201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为剧烈,其综合动态度为0.49%;2010年以来,南部山区禁止一切与水源保护、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2010—2015年,只有水域面积存在明显变化。2015—2020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基本保持稳定,城市扩张速度得到了减缓。经济社会发展是引起城市快速扩张的重要原因,积极的保护政策有利于南部山区生态格局的优化和生态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南部山区 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 动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再生水受纳湖泊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生态风险时空分布及管控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盼盼 马翔山 +2 位作者 郭亚琦 王晨晨 邱春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3,共9页
本研究以再生水受纳湖泊J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介质归趋模型对湖泊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进行不同时空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和邻苯二甲酸二... 本研究以再生水受纳湖泊J湖为研究对象,基于多介质归趋模型对湖泊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进行不同时空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水相和沉积相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DEP)的危险商(hazard quotient,HQ)均小于0.1,对湖泊水生生物的风险水平为无风险;湖泊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生态风险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水相中,DBP低风险区占42.7%,DEHP中风险、低风险区分别占93.5%、5.6%;在沉积相中,DBP中风险、低风险区分别占0.5%、69.2%,DEHP中风险、低风险区分别占0.9%、68.3%。不同季节中,湖泊水相DEP、DBP和DEHP的生态风险差异较大,沉积物中PAEs的生态风险随季节变化与水相相似。最后,建议降低再生水中DBP和DEHP的浓度并从源头管控降低DEHP的生产和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受纳湖泊中DBP和DEHP的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邻苯二甲酸酯 时空分布 生态风险评价与控制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弼 庞爱萍 李春晖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91,共12页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 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剩引发的面源污染问题,是黄河流域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为应对黄河流域氮素危机,从源头上降低面源污染负荷,本研究基于物质流和空间分析方法,刻画1949-2022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农村氮流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评估黄河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氮流和高风险区.结果表明:(1)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流域的作物收获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015年之后在氮输入水平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年均2%的增长,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水平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2)黄河流域农业农村依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其中存贮和反硝化是氮流失的主要部分,1962年、1992年和2022年这两部分流失量分别占耕地氮输出流的51%、47%和36%.2015开始氮素流失(存储)量逐年下降,2022年比2015年减少了15.55%,但是每年仍有30.12×10^(8)kg氮素流失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是当年作物收获氮量的1.64倍,氮素损失率高达62.05%.(3)降雨和地势地形是影响氮径流的决定因素,在高风险区内约有27%~45%的氮剩余流失到附近的地表水中,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的最南部和东南角部分地区、陕西省的最南部和山东省东部地区.研究显示:黄河流域在氮素利用提升和氮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严重的氮流失现象;需要持续推进化肥减量、粪便还田和农村污水治理,同时需要在高风险区采取构建缓冲带等工程措施,才能实现面源污染等氮危机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农业农村污染 氮流路径 时空分布 高风险区
下载PDF
基于MOD16和地面降水数据的大别山区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响应关系
8
作者 姚瑶 黄治勇 +3 位作者 陈笑笑 朱国良 汤兴芝 鞠英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2-272,共11页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 利用2000—2020年大别山区气象观测资料和MODIS16A2资料,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和作物缺水指数(CWSI),研究农业干旱与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滞后相关分析探究二者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大别山区降水存在显著时空分布不均匀性,西北少、东南多,且旱涝年的降水量差异大(最高达875 mm)。(2)大别山区东南部发生气象干旱事件的频率偏高(最高为66.67%),但干旱程度较轻;北部发生干旱频率较低(最低为38.1%),但易发生严重干旱。(3)大别山区农业干旱具有秋冬春季容易发生、北部更容易发生、海拔低处更容易发生的特征。(4)大别山区南部农业干旱对气象干旱在次月和第3个月响应程度最高,农业干旱比气象干旱更容易发生,持续时间更久,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气象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游程理论 滞后相关 大别山区
下载PDF
1981—2018年吉林省玉米水分盈亏及旱涝时空分布
9
作者 杨静 张峰 +4 位作者 赵春莉 李明堂 张继权 郝鹏飞 陈晓玲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2,共8页
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确吉林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及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该文采用吉林省逐日气象站点数据,通过计算月尺度下的潜在蒸散量,构建水分盈亏指数来分析吉... 吉林省作为我国玉米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明确吉林省玉米水分盈亏指数及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抗灾能力。该文采用吉林省逐日气象站点数据,通过计算月尺度下的潜在蒸散量,构建水分盈亏指数来分析吉林省潜在蒸散量和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运用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来探究水分盈亏指数的趋势性及周期性变化。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和各月份平均潜在蒸散量均有由西北至东南逐渐递减的趋势,5—9月潜在蒸散量分别占生长周期内总平均潜在蒸散量的26.3%、24.5%、21.1%、16.8%和11.3%。5月和9月发生中旱及以上频率大于50%的地区主要位于白城市西部,四平市西部和长春市中部地区。8月和9月中涝及以上频率高值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及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盈亏指数 月尺度 潜在蒸散量 旱涝灾害时空分布 玉米 吉林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PM_(2.5)污染区域及人口暴露风险研究
10
作者 宋俊 李春林 +2 位作者 胡远满 刘淼 黄泳波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5,共12页
为缓解京津冀地区面临的严峻PM_(2.5)污染,本研究利用公里级高分辨率PM_(2.5)数据集对京津冀地区的PM_(2.5)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超标频数法和人口相对暴露风险模型评估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暴露风险和人口暴露风险,并预测未来的人口... 为缓解京津冀地区面临的严峻PM_(2.5)污染,本研究利用公里级高分辨率PM_(2.5)数据集对京津冀地区的PM_(2.5)时空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利用超标频数法和人口相对暴露风险模型评估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暴露风险和人口暴露风险,并预测未来的人口暴露风险。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PM_(2.5)浓度在2001至2013年间呈波动上升趋势,在2014至2020年间呈显著下降趋势,到2020年时下降至38.43μg/m^(3)。京津冀的东南部地区PM_(2.5)浓度大于西北部地区。对于区域暴露风险,承德市和张家口市较低,邯郸市、衡水市、廊坊市、石家庄市和邢台市较高。对于人口暴露风险,承德市、张家口市和秦皇岛市较低,北京市、邯郸市、天津市、廊坊市、邢台市和石家庄市较高。综合来看承德市和张家口市的暴露风险最低,邯郸市、廊坊市、邢台市和石家庄市的暴露风险最高。京津冀地区在2030、2035、2060年的人口暴露风险较低(0级)。本研究将区域暴露风险和人口暴露风险结合,避免了单一评价指标带来的误差,对暴露风险得到了更准确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PM_(2.5) 时空分布格局 区域暴露风险 人口暴露风险
下载PDF
中国旱涝急转事件时空变化特征
11
作者 孙锦浩 苏布达 +4 位作者 王东方 黄金龙 王炳炜 戴然 姜彤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3,共11页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 【目的】旱涝急转事件造成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影响严重,是我国发生频繁且广泛的一种复合型事件。明确我国旱涝急转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地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61—2021年气象观测数据,使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发,然后计算逐日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daily-SPEI),分流域对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频次、影响范围和趋势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显示:(1)时间趋势上,1961—2021年中国受旱涝急转事件影响的范围以0.6%/10a的趋势增加,且平均每年有19.8%的范围发生旱涝急转事件。(2)空间分布上,旱涝急转事件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事件发生频次在30次以上地区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63.1%、20.7%、15.0%、14.6%,事件频次最高达到53次。(3)中国旱涝急转事件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主要发生在夏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中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其次是春季和秋季,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上的空间范围占比均不足15%;冬季发生最少,事件发生频次在5次以下。【结论】结果表明:中国旱涝急转事件的影响范围整体呈增加趋势,中国中东部和东北部是旱涝急转事件发生频繁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旱涝急转事件的监测与应对提供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型事件 旱涝急转事件 逐日SPEI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时空分布 长江流域 洪水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雨型分类研究:以淠河流域为例
12
作者 付晓娣 阚光远 +1 位作者 刘荣华 梁珂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目的】为了提升洪水预报方案的科学性和精度,开展降雨雨型分类,制定不同雨型的预报方案并实施作业预报是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方法】基于淠河流域2003—2021年37个雨量站逐小时降雨观测数据,利用业界公认的动态时间规划(DTW)算法进... 【目的】为了提升洪水预报方案的科学性和精度,开展降雨雨型分类,制定不同雨型的预报方案并实施作业预报是一条有效的技术路线。【方法】基于淠河流域2003—2021年37个雨量站逐小时降雨观测数据,利用业界公认的动态时间规划(DTW)算法进行场次降雨雨型分类并作为基准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分别选取决策树(DT)、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LightGBM、支持向量机(SVM)四种机器学习方法建立分类模型并检验分类效果。通过调整样本规模,分析不同样本容量对分类效果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四种分类模型中,LightGBM分类精度最高且训练速度快,LSTM和SVM分类精度良好但训练效率相对较低,DT方法分类速度较快但分类精度相对较低。随着样本规模的增大,分类结果逐步稳定,四种方法的分类效果和训练效率逐步提升。【结论】结果验证了机器学习方法在降雨序列雨型分类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为洪水预报方案分类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雨型 时空分布特征 动态时间规划 LightGBM LSTM 降雨 机器学习
下载PDF
1971—2020年松嫩平原易旱区气象因子与粮食作物的关系探究
13
作者 陈畅 刘兴丽 +5 位作者 姜丽霞 娄德君 王永超 祝玉梅 李诣 李雯婧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9期103-112,共10页
为探究松嫩平原易旱区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基于1971—2020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产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和R/S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长期变化趋势,构建气象... 为探究松嫩平原易旱区气温、降水变化对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影响,基于1971—2020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站点气温、降水、产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和R/S分析法,分析了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长期变化趋势,构建气象因子与玉米、水稻气象产量的关系模型,探索气温、降水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1—2020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及各月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最高气温变化不显著;生长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各月降水量呈微弱波动上升趋势;生长季及各月气温异常或接近异常偏冷(暖)年份共27 a,冷年主要集中于1970s—1980s,暖年主要出现在21世纪,降水异常或接近异常偏多(少)年份共24 a,主要出现于1990s以后;7月平均气温及8月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水量与玉米气象产量存在相关性(p<0.05),7月最低气温及9月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与水稻气象产量存在相关性(p<0.05),表明盛夏至初秋温水条件显著影响玉米和水稻产量形成;未来研究区作物生长季气温、降水条件继续呈暖湿化趋势,玉米、水稻对本地气候资源的利用仍有较大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RST指数 气温、降水时空分布 齐齐哈尔 松嫩平原 易旱区 玉米 水稻
下载PDF
曼谷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14
作者 江净泓 陈报章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5-699,共15页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依据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综合评估曼谷节点地区的干旱灾害风险。进而分析2000—2020年曼谷干旱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曼谷干旱危险性在地区间存在差异,...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依据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的脆弱性,综合评估曼谷节点地区的干旱灾害风险。进而分析2000—2020年曼谷干旱灾害危险性、脆弱性和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曼谷干旱危险性在地区间存在差异,符合“北高南低”的规律。高脆弱性地区集中在曼谷都市区中部、佛统府西北部和沙没巴干府西部,与自然条件、人口和经济分布以及城市活动有关。曼谷干旱风险较高,中等及以上干旱灾害风险土地占总面积的41.64%,佛统府西北部和巴吞他尼府中部具有最高风险,同时具有较高的脆弱性和危险性。2)曼谷的风险性、脆弱性和危险性均呈线性上升趋势。巴吞他尼府和佛统府的危险性,佛统府西北部和曼谷中部城乡居民用地的脆弱性,以及佛统府西北部和、巴吞他尼府中部和曼谷都市区中部的干旱风险程度上升较快。3)M-K检验结果显示,曼谷危险性和风险均呈现“东升西降”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曼谷的脆弱性在大部分地区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沙没沙空府的脆弱性上升趋势最为显著,达到71.23%。4)曼谷的干旱灾害风险程度由危险性和脆弱性共同决定,一元线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M-K检验分析结果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异,但都表明需采取措施降低脆弱性以降低城市干旱灾害风险。利用精细尺度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反映该地区的资源管理能力,提高风险评估的合理性,为节点城市的灾害风险管理和风险分布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 干旱风险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曼谷
下载PDF
基于CatBoost的福州市山火风险评估研究
15
作者 于欣 江洪 +1 位作者 林静 徐加其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4-185,共12页
以植被、地形、气象、人为活动4类共23个山火影响因子为基础,构建特征数据集并基于CatBoost集成学习方法构建了福州市日度山火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2010—2021年福州市山火的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且山火发生次数存在显著下降趋势;福州... 以植被、地形、气象、人为活动4类共23个山火影响因子为基础,构建特征数据集并基于CatBoost集成学习方法构建了福州市日度山火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表明:2010—2021年福州市山火的发生具有空间聚集性,且山火发生次数存在显著下降趋势;福州市山火的发生受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气象、地形及人为活动因子;集成学习方法对福州市山火预测精度普遍较高,CatBoost山火预警模型在概率预测及火点识别等方面均优于目前常用的RF和XGBoost模型,AUC为0.928,基于该模型得出福州市山火风险由其东北、西南部向中心降低,罗源县、连江县、闽清县、永泰县山火风险相对较高,福州市区山火风险相对较低.本研究可实现福州市山火风险等级评估,对福州市开展针对性山火防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火 时空分布 影响因子 风险评估 集成学习
下载PDF
基于SPEI的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6
作者 施巧 姜宁 +1 位作者 孟凡香 田肖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趋势在逐渐减弱,慢慢呈现湿润化趋势;春、夏、秋季呈不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冬季呈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在空间上其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为干旱频发区,且干旱程度上多以轻旱和中旱为主。黑龙江省整体上干旱趋势减弱,干旱时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下载PDF
近62 a湖北省旱涝特征分析
17
作者 贺程程 秦鹏程 +1 位作者 刘诗慧 侯作玲 《暴雨灾害》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利用湖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和有效降水指数(Effective Precipitation,EP)识别湖北省历年干旱和洪涝过程,分析近62 a旱涝过程频次时... 利用湖北省76个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气象干旱综合监测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和有效降水指数(Effective Precipitation,EP)识别湖北省历年干旱和洪涝过程,分析近62 a旱涝过程频次时空变化和旱涝年、旱涝转换特征以及2010年以来旱涝特点。结果表明:湖北省旱涝频发区总体呈东涝西旱、南涝北旱的片状分布。干旱和暴雨洪涝发生频次分别呈现波动式下降、上升趋势。干旱主要发生在春季和伏秋季,发生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但夏秋干旱以及极端干旱有趋多增强的态势;暴雨洪涝主要集中在夏季,发生频次呈增多趋势。旱涝年年际间呈现连旱2~4 a、连涝2~3 a或旱涝交替的特征,部分年份年内旱涝并存、旱涝急转,2010年以来无旱涝并存年。旱涝转换站数年际间波动较大,呈现5个阶段性上升特征,各递增阶段最大站数呈递减趋势。2010年以来旱涝呈现极端性增强、骤发性增多及连旱连涝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暴雨洪涝 时空分布 旱涝转换 连旱连涝
下载PDF
考虑下垫面影响的海南岛干旱区昌化江流域旱涝时空分布规律
18
作者 邹艺 朱丽蓉 +2 位作者 林尤文 李旦 叶长青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传统旱涝评估多从单一因素角度来研究,而忽略了下垫面的特性如农业用地对旱涝事件形成的影响。基于昌化江流域内20个气象站点1970—2019年逐日降雨数据,结合遥感提取的30 m DEM和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降水Z指数对流域内的旱涝等... 传统旱涝评估多从单一因素角度来研究,而忽略了下垫面的特性如农业用地对旱涝事件形成的影响。基于昌化江流域内20个气象站点1970—2019年逐日降雨数据,结合遥感提取的30 m DEM和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降水Z指数对流域内的旱涝等级进行划分。运用下垫面数据修正分析结果,评估流域旱涝面积时空变化特征,分别划分流域的易旱、易涝区。结果表明:流域冬春季节干旱问题较其它季节突出,但整体上干旱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流域内夏秋季雨涝问题较为严重,且总体雨涝面积呈上升趋势。全年干旱易发区与秋季雨涝易发区较为集中分布于流域下游;总体昌化江流域旱涝灾害有逐年缓解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涝 时空分布 下垫面修正 昌化江流域 海南岛
下载PDF
2018-2021年安徽省PM_(2.5)和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逄妮妮 赵旭辉 +1 位作者 王含月 王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利用2018—2021年安徽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PM_(2.5)和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2021年安徽省PM_(2.5)年均值下降25.5%,而O_(3)-8 h年均值则保持持平;PM_(2.5)和O_(3)-8 h月均值具有明... 利用2018—2021年安徽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PM_(2.5)和O_(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2021年安徽省PM_(2.5)年均值下降25.5%,而O_(3)-8 h年均值则保持持平;PM_(2.5)和O_(3)-8 h月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M_(2.5)月均质量浓度和超标天数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O_(3)-8 h月均值和超标天数则在夏季达到最大值。从空间分布来看,PM_(2.5)、O_(3)-8 h年均值和超标天数均为皖北最高,其次为皖中,最后为皖南。夏季O_(3)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冬季PM_(2.5)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当PM_(2.5)超标时,除2021年皖北地区外(PM10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PM_(2.5)均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当O_(3)-8 h超标时,O_(3)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PM_(2.5) O_(3) 时空分布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河北省乡村旅游地时空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化研究
20
作者 王艳霞 宋晓晓 +2 位作者 王海燕 陈蕾伊 韩亚利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60,共8页
通过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2006-2022年河北省乡村旅游地的时空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河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可分为起步萌芽期、缓慢发展期、快速成长期和稳定上升... 通过最邻近指数和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2006-2022年河北省乡村旅游地的时空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讨河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结果显示:河北省乡村旅游发展可分为起步萌芽期、缓慢发展期、快速成长期和稳定上升期4个阶段;依据乡村旅游地资源类型和特色,可将其划分为休闲观光类、风景名胜类、乡村文化类、遗址遗存类和特色产业类5类;总体乡村旅游地集聚特征愈发明显,且集聚点稳步增长,形成以平泉-平山为分界线、东侧团状集聚、西侧分散、东多西少的格局,呈现“沿路”“临水”“近山”“环城”“近景”分布特征;各类乡村旅游地均呈集聚发展趋势,时空结构演化不同,呈现独特且鲜明的特征;总体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受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市场区位和旅游基础的共同影响,其中地理环境因素是基础,休闲观光类、风景名胜类、乡村文化类、遗址遗存类和特色产业类乡村旅游地的主导因素分别为地理环境、A级景区数量、交通通达距离、地形地势和水文条件、经济环境和市场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时空分布特征 动态演化 河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