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 被引量:1
1
作者 Laila Babar Veli Bakalov +7 位作者 Stephen Abel Obaid Ashraf Gene Grant Finley Moses S Raj Kristina Lundeen Dulabh K Monga Alexander V Kirichenko Rodney E Wegn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10期857-865,共9页
BACKGROUND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followed by res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multi-agent chemotherapy(maChT)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Using this approach,maChT administration ... BACKGROUND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followed by resection and postoperative multi-agent chemotherapy(maChT)is the standard of care for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Using this approach,maChT administration can be delayed for several months,leading to concern for distant metastases.To counteract this,a novel treatment approach known as 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TNT)has gained popularity,in which patients receive both maChT and nCRT prior to resection.We utilized the 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to examine temporal trends in TNT usage,and any potential effect on survival.AIM To study the temporal trends in the usage of TNT and evaluate its efficacy compared to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METHODS We queried the 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Stage II-III,from 2004-2015 treated with nCRT or TNT.TNT was defined as maChT initiated≥90 d prior to nCRT initiation.Overall survival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date of diagnosis to the date of last contact or death using Kaplan-Meier curves to present the cumulative probability of survival,with logrank statistics to assess significance.Multivariable cox regression was used to identify predictors of survival and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accounted for bias.RESULTS We identified 9066 eligible patients,with 8812 and 254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followed by maChT and TNT,respectively.Nodal involvement,stage III disease,and treatment in recent years were predictive of TNT use.There was greater use of TNT with more advanced stage,specifically>1 node involved(odds ratio[OR]=2.88,95%confidence interval[CI]:2.11-3.93,P<0.01)and stage III disease(OR=2.88,95%CI:2.11-3.93,P<0.01).From 2010 to 2012 the use of TNT increased(OR=2.41,95%CI:1.27-4.56,P<0.01)with a greater increase from 2013 to 2015(OR=6.62,95%CI:3.57-12.25,P<0.01).Both the TNT and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arms had a similar 5-year survival at 76%and 78%respectively.Multivariable analysis with propensity score demonstrated that increased age,high comorbidity score,higher grade,African American race,and female gender had worse overall survival.CONCLUSION Our data demonstrates a rising trend in TNT use,particularly in patients with worse disease.Patients treated with TNT and nCRT had similar survival.Randomized trials evaluating TNT are under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 NEOADJUVANT CHEMORADIATION Multi-agent chemotherapy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National CANCER database Colorectal CANCER RETROSPECTIVE review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temporal trends Surgical EXCISION
下载PDF
Sinew-bone three-needle therapy and myofascial power zones following the fourteen meridian-sinew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汉卿 吴军瑞 +8 位作者 吴军尚 陈少禹 黄柏庭 傅立新 佟媛媛 李滋平 邓忠明 吴艳荣 卿鹏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CSCD 2016年第3期43-48,共6页
"Sinew-bone three-needle therapy" wa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innovation of needle instrument was micro Sinew-bone needles and big Sinew-bone needles; the Innovation of acupuncture techniques were fascia rotati... "Sinew-bone three-needle therapy" wa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The innovation of needle instrument was micro Sinew-bone needles and big Sinew-bone needles; the Innovation of acupuncture techniques were fascia rotating separation, fascia plucked separation, fascia cutting separation, fascia fan separation, flying flicking therapy, and fascia knocking and pricking. The six myofascial power zones i.e three yang hand meridian, three yin hand meridian, three yang foot meridian, three yin foot meridian, conception vessel and governor vessel were put forward. The meridian-sinew flow and move, connecting at the peks of bones where the bones protrude, the sinews connect, movement and stillness harmoniously shift here. Bones have leaks on the sides, there are blood vessels and nerves. Joints peak and protrude, and three points meet. Fascia and muscles meet in a balanced triangle. Meridiansinew knot and form nodes, when soft tissue is damaged there is pain here. Needling manipulation can loose and break this apart, the sinew connection is the key. Treatment method was invented and the location and treatment points using the three needles were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ew-bone three-needle therapy myofascial power zone meridian-sinew
原文传递
Clinical study on Jin's three-needle therapy for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被引量:9
3
作者 Yao Rui Gong Zun-ke Zhang Kai-wei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20年第1期40-46,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Jin's three-needle therapy on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and the effect on neuroelectrophysiology(event-related potentials).Methods:A total of 60 PSCI patie...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Jin's three-needle therapy on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and the effect on neuroelectrophysiology(event-related potentials).Methods:A total of 60 PSCI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Jin's three-needle therapy.The treatment for both groups lasted four weeks.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and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scores as well as amplitude and latency of potential 300(P300)were adopted to compare the between-group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Before treatment,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all P>0.05)in MMSE and MoCA scores,P300 latency and P300 amplitude between the two groups.After 4 weeks of treatment,the MMSE and MoCA scores and P300 amplitudes wer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and the P300 latencies became shorter.The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intra-group and between-group differences(all P<0.05).Conclusion:Based on the routine treatment,Jin's three-needle therapy is effective for PSCI.The mechanism is probably through its regulation on the patients'neuroelectrophys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Jin's three-needle Scalp Stimulation Areas Post-stroke Syndrome Cognitive Dysfunction Neuropsychological Scale Psychiatric Status Rating Scales Event-related Potential P300
原文传递
电针法刺激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孔凡亮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8期104-10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刺激头颞部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只接受... 目的观察电针断续波刺激头颞部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2022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各30例。三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只接受语言康复治疗,试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头颞部两鬓内的双侧颞前线,试验2组在试验1组基础上加用电针输出断续波。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后通过汉语失语症评定量表(ABC)进行康复治疗言语语言功能评定。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试验1组为86.67%(26/30)、试验2组为96.67%(29/3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P<0.05)。治疗后,两试验组AB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法刺激头颞部颞前线治疗运动性失语的效果确切,尤其是在表达、听理解和复述方面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语言沟通能力,恢复其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脑卒中 运动性失语 电针疗法 头颞部颞前线 中医外治法
下载PDF
刘氏菖郁汤、颞三针联合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
5
作者 朱艳 刘青青 莫梦松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 探讨刘氏菖郁汤联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后肢体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平衡能力、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n=47)、B... 目的 探讨刘氏菖郁汤联合颞三针治疗中风后肢体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肢体平衡能力、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A组(n=47)、B组(n=47)。A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B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刘氏菖郁汤联合颞三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肢体运动/平衡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血清因子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B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A组(82.98%)(P<0.05)。治疗4周后,B组FMA评分、BBS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RI指数低于A组,Vm速度快于A组(P<0.05);B组Hcy、MMP-9水平均低于A组(P<0.05)。结论 刘氏菖郁汤联合颞三针能有效抑制中风后炎症反应,改善脑部血液供应,加快脑组织、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恢复,增强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氏菖郁汤 颞三针 中风 肢体功能障碍 疗效 脑血流动力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颞骨恶性肿瘤的分组治疗及其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曾宗渊 彭汉伟 +4 位作者 许光普 陈福进 魏茂文 伍国号 郭朱明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评价颞骨恶性肿瘤不同分组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颞骨恶性肿瘤的合理分组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颞骨恶性肿瘤治疗的远期疗效。按照病变范围将病例分成4组,按临床情况和需要给予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或综合治疗,用Kaplan-... 目的:评价颞骨恶性肿瘤不同分组治疗的远期疗效,探讨颞骨恶性肿瘤的合理分组方法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颞骨恶性肿瘤治疗的远期疗效。按照病变范围将病例分成4组,按临床情况和需要给予单纯手术、单纯放疗或综合治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生存率,并比较其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全组69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55.2%,其中Ⅰ组84.82%,Ⅱ组57.14%,Ⅲ组29.33%,Ⅳ组8.23%,各组间生存状况有统计学差异。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69.32%,单纯放疗组为51.02%,综合治疗组为54.69%,各组间的生存状况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各组的生存率曲线不相交不重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该分组方法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III、IV组病例应行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肿瘤 治疗 长期疗效
下载PDF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及其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颞三针 挛三针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颞骨鳞癌33例远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彬 屠规益 +2 位作者 徐国镇 唐平章 胡郁华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1998年第5期261-264,共4页
目的评价乳突根治术加手术前或手术后放射治疗颞骨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颞骨鳞癌治疗的远期疗效。根据病变范围分为3个亚组:鳞癌局限于外耳道3例(I组);病变侵及中耳乳突腔17例(I组);更晚期病变13例(II组... 目的评价乳突根治术加手术前或手术后放射治疗颞骨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颞骨鳞癌治疗的远期疗效。根据病变范围分为3个亚组:鳞癌局限于外耳道3例(I组);病变侵及中耳乳突腔17例(I组);更晚期病变13例(II组)。治疗方式分为:手术2例,放射治疗11例,综合治疗(手术加术前或术后放射治疗)20例。手术采用乳突根治术19例,外耳道局部切除2例,颞骨次全切除1例;放射治疗剂量3500~10000cGy,平均6560cGy。生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33例患者5年预期生存率为51.7%。3个亚组(I组,I组及II组)5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100%,68.8%和19.6%,3个亚组的生存状况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综合治疗和放射治疗组5年预期生存率分别是59.6%和28.7%(P=0.800)。综合治疗组I组的患者5年治愈率高达72.7%(8/11),II组患者仅12.5%(1/8,P=0.02)。全组33例中12例死于肿瘤复发,670%(8/12)患者于首次治疗后2年内死亡。其中10例死于局部复发,1例颈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治疗并发症包括放射性颞骨坏死1例,放射性颞骨骨髓炎3例,放射性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耳肿瘤 鳞状细胞癌 综合疗法 疗效
下载PDF
颞三针、挛三针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32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靳三针(颞三针合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d... 目的观察靳三针(颞三针合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分别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assessment,FCA)、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eurological functional deficit scale,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比较3种疗效的差异。结果 3组在升高FCA、FMA评分和降低NDS、CSI评分方面具有时效关系,与治疗后7d比较,治疗后14d,3组FCA、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或P<0.01),NDS、CSI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P<0.01);治疗后14d,联合组在升高FCA、FMA评分,降低NDS、CSI评分方面显著优于靳三针组和康复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症状,以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最优,但靳三针因取穴、操作简便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颞三针 挛三针 脑卒中 痉挛性偏瘫
下载PDF
颞骨恶性肿瘤15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强笔 潘传华 田兴德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 :探讨颞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8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收治的15例颞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6 7%的颞骨恶性肿瘤患者有慢性中耳炎病史 ;根据其不同的临床分期采用单纯手术、手术... 目的 :探讨颞骨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989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间收治的15例颞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 6 7%的颞骨恶性肿瘤患者有慢性中耳炎病史 ;根据其不同的临床分期采用单纯手术、手术加术后放疗的治疗方法 ,用生命表法计算 ,总的 5年生存率为 4 4 5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6 6 7%、33 33%和 2 5 7%。 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和 1例成骨肉瘤术后 1年内死亡。结论 :颞骨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可以提高疗效 ;对颞骨恶性肿瘤的病因、临床分期及治疗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恶性肿瘤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期 影像学检查
下载PDF
侧颅底疾病的外科治疗及颅底重建(附20例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伊海金 郭泓 +4 位作者 李福雷 刘丕楠 王春红 倪富强 杨仕明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 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 目的探讨侧颅底疾变的外科治疗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侧颅底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颞骨占位性病变破坏内听道、颈静脉孔区等占位病变与颅内沟通者1 1例,采取经迷路、乳突腔引流以及经乳突切除肿瘤手术;中耳炎性疾病破坏鼓室、鼓窦天盖与颅内沟通者2例,采取扩大乳突根治手术;外伤与畸形造成侧颅底骨质破坏,脑脊液耳漏、鼻漏7例,采取经迷路、乳突修补手术。结果其中颞骨占位性听神经瘤3例、面神经肿瘤3例、静脉孔区胆固醇肉芽肿1例、原发于颞骨的胆脂瘤4例,肿瘤均完全切除;中耳胆脂瘤2例,乳突根治术后无复发;Mondini畸形合并内听道底骨质缺损导致耳漏2例、颞骨骨折致耳漏5例,术后脑脊液漏消失。重要的神经、血管、位听器官以及颅底和颅脑组织得到保护或重建。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侧颅底疾病的主要方法,术中应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以及颅底、颅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侧颅底 外科治疗 颅底重建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颞叶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翁欣然 陈恩乐 王宇航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3111-3113,3116,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系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和常规放疗计划中颞叶和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比较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中颞叶剂量的差别。方法:选择20例鼻咽癌(T1~2期)患者,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制定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系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计划和常规放疗计划中颞叶和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比较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中颞叶剂量的差别。方法:选择20例鼻咽癌(T1~2期)患者,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每例患者制定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分别计算颞叶平均剂量、D1%、V60和靶区的平均剂量、靶区覆盖率V95%、不均匀指数,比较调强放疗计划和常规放疗计划中的颞叶剂量的差别。结果:1.调强放疗计划和常规放疗计划中颞叶的平均剂量分别是:21.33±1.63和36.79±1.79(P=0.000);D1%:56.95±1.55和67.65±1.15(P=0.000);V60:0.20±0.22和8.33±0.59(P=0.000)。2.PTV1nx,PTV1nd,PTV2和PTV3的平均剂量分别是:66.23±0.87,66.29±1.56,59.42±2.54,54.04±3.81。3.PTV1nx,PTV1nd,PTV2和PTV3的剂量不均匀指数分别是:1.04±0.03,1.08±0.05、1.18±0.06和1.28±0.09。4.PTV1nx,PTV1nd,PTV2和PTV3的靶区覆盖率V95%均大于99%。结论:调强放疗能够在颞叶和靶区形成比较理想的剂量分布。调强放疗显著降低了颞叶受量,并能提高靶区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分布 颞叶
下载PDF
Ⅲ、Ⅳ期鼻咽癌自适应放疗放射性颞叶坏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叶才 范习刚 +4 位作者 徐鹏 范子暄 罗杨坤 冯梅 郎锦义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自适应放疗在降低Ⅲ、Ⅳ期鼻咽癌放射性颞叶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调强放射治疗初诊、根治的Ⅲ、Ⅳ期鼻咽癌病例共471例。通过随访的增强磁共振成像确定RITLN。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情... 目的探讨自适应放疗在降低Ⅲ、Ⅳ期鼻咽癌放射性颞叶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调强放射治疗初诊、根治的Ⅲ、Ⅳ期鼻咽癌病例共471例。通过随访的增强磁共振成像确定RITLN。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情况和放疗剂量、分次剂量、计划次数等因素对RITLN的影响。统计不同局部分期和不同计划方式下放射性颞叶坏死的发生情况。结果在471例Ⅲ、Ⅳ期鼻咽癌中,发生RITLN 59例,T3期非ART组和ART组的RITLN发生率分别为13.7%和5.8%(P=0.037)。T4期非ART组和ART组的RITLN发生率分别为21.9%和11.8%(P=0.038)。Ⅲ、Ⅳ期鼻咽癌非ART的颞叶剂量明显高于ART组(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颞叶剂量、T分期、单次剂量是否D2cc≥2Gy、同步化疗、是否行ART是RITLN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其OR值分别为3.463、4.023、3.963、2.976、0.339。非ART组与ART组肿瘤的5年年局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Ⅲ、Ⅳ期鼻咽癌可通过ART降低颞叶剂量,减少RITLN的发生;肿瘤T分期、颞叶的剂量D2cc≥2Gy、同步化疗是RITLN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放疗 放射性颞叶坏死 鼻咽癌
下载PDF
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并急性硬膜下血肿26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保新 张爱新 +4 位作者 沈俊岩 樊琪 张福征 李长宝 王才永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3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和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首先利用YL-1型颅脑穿刺针穿刺排血,然后经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行血肿清除...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术和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在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合并急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并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首先利用YL-1型颅脑穿刺针穿刺排血,然后经扩大翼点入路开颅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结果:伤后6个月~1年随访,26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5例(57.7%);预后不良7例(26.9%);死亡4例(15.4%)。结论:早期行微创穿刺排血可以缓解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移位,为开颅手术赢得时间;扩大翼点入路去骨瓣减压术对于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具有减压充分、便于海马钩回疝复位等优点。以上两种方法的联合应用能够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额颞部 急性硬膜下血肿 扩大翼点入路 微创治疗
下载PDF
放射诱导基因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春华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0期939-941,945,共4页
近年来,放射诱导基因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治疗策略一方面将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有机地结合,发挥协同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放疗具有靶向性和可控性,实现了对杀伤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相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 近年来,放射诱导基因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治疗策略一方面将放射治疗与基因治疗有机地结合,发挥协同治疗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放疗具有靶向性和可控性,实现了对杀伤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相关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作者简要概述目前的研究现状及该技术未来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诱导 基因治疗 时空调控
下载PDF
高压氧辅助STA-MCA搭桥术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16
作者 丁大成 陈谦学 +5 位作者 秦军 段波 雷军荣 王洋 李侠 王越飞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4年第12期719-722,共4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HBOT)辅助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治疗烟雾病(MM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MMD患者50例,随机分为HBO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开颅STA-MCA搭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HBOT)辅助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治疗烟雾病(MMD)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MMD患者50例,随机分为HBOT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开颅STA-MCA搭桥术,术后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HBO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HBOT,共2个疗程20 d。采用盲法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分、GCS评分,治疗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HBOT组总有效率为88%(22/25,NDS评分降低18%以上),显著高于对照组(64%,16/25;P〈0.05)。治疗后20 d,两组患者NDS评分、LOTCA评分和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HBOT组改善情况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HBOT组预后良好率(80%,20/25;ADL分级Ⅰ~Ⅱ级)明显高于对照组(52%,13/25;P〈0.05)。结论 HBOT辅助STA-MCA搭桥术治疗MMD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意识状态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颞浅-大脑中动脉搭桥术 高压氧 疗效
下载PDF
颞下窝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晖 吴湘玮 +2 位作者 彭大文 陈杰 李赞 《肿瘤防治杂志》 2002年第6期630-631,共2页
报告 18例颞下窝肿瘤 ,其中原发肿瘤 14例 ,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 4例 ;良性 5例 ,恶性 13例。恶性患者 3年内死亡 3例 ,生存 1~ 3年 9例 ,另有 1例生存达 13年 ;良性全部存活 2~ 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 报告 18例颞下窝肿瘤 ,其中原发肿瘤 14例 ,邻近肿瘤侵入颞下窝 4例 ;良性 5例 ,恶性 13例。恶性患者 3年内死亡 3例 ,生存 1~ 3年 9例 ,另有 1例生存达 13年 ;良性全部存活 2~ 17年。X线片及CT检查有助于颞下窝肿瘤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并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 ,术后辅以放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窝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颞浅动脉插管化疗治疗72例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宝忠 李晓江 +2 位作者 武要洪 杨洁 费继敏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颞浅动脉插管化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及毒副反应.方法:对72例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TDP方案进行插管化疗,THP 20 mg, 静脉推注,d1;DDP 30 mg,静脉推注,d2~d4;PYM 8 mg,静脉推注,d5~d9.21 d为1... 目的:观察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颞浅动脉插管化疗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及毒副反应.方法:对72例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TDP方案进行插管化疗,THP 20 mg, 静脉推注,d1;DDP 30 mg,静脉推注,d2~d4;PYM 8 mg,静脉推注,d5~d9.21 d为1个周期,满2个周期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CR+PR)为90.28%(65/72),其中 CR为16.67%(12/72),PR为73.61 %(53/72).Ⅲ期有效率93.75%(30/32),Ⅳ期有效率87.50%(35/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 初治的有效率100.00%(38/38),复治的有效率为79.41%(27/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2个周期有效率为86.36%(38/44),化疗>2个周期有效率为96.43%(27/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结论: 颞浅动脉插管化疗对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疗效好,安全且不良反应轻.初治与复治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药物疗法 面部肿瘤/药物疗法 插管法 输注 动脉内 颞动脉 颌肿瘤/药物疗法
下载PDF
个体化精准诊疗:临床中的发展与挑战(上)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欣然 范应威 廖洪恩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3期5-11,共7页
个体化精准诊疗能为重大疾病提供精细化、微创化与高效化的临床诊疗平台,具有巨大的研究与临床意义。临床精准诊断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前提。本文综述了临床领域个体化精准诊断、信息融合与可视化技术的最新成果与核心方法,对其趋势... 个体化精准诊疗能为重大疾病提供精细化、微创化与高效化的临床诊疗平台,具有巨大的研究与临床意义。临床精准诊断技术是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前提。本文综述了临床领域个体化精准诊断、信息融合与可视化技术的最新成果与核心方法,对其趋势与挑战的剖析也体现了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个体化精准诊断的持续进步将帮助探寻疾病发生机制,为重大疾病治愈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将推动临床治疗的发展以及诊断与治疗流程的不断完善,推进智能型微创诊疗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精准诊断 高时空分辨率 分子影像 多模态成像 微创诊疗一体化
下载PDF
鼻咽癌海绵窦侵犯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海文 张坤强 卢耀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129-131,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鼻咽癌海绵窦侵犯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患者进行海绵窦侵犯调强放射治疗,并且针对患者放射治疗后的放射性颞叶损伤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所有患者进... 目的研究分析鼻咽癌海绵窦侵犯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60例,患者进行海绵窦侵犯调强放射治疗,并且针对患者放射治疗后的放射性颞叶损伤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所有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后的治疗情况,分析研究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的临床特点。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根治性调强放射治疗后,有58例在放射治疗半年至4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颞叶损伤。经过治疗后,有40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18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5例鼻咽癌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肿瘤恶化后死亡。治疗过程中,24例病情一直保持稳定状态,12位患者在出现临床病症后经过医院的针对性治疗后已经好转,17例患者治疗进展缓慢。结论鼻咽癌海绵窦侵犯调强放疗后放射性颞叶损伤临床特点与患者的肿瘤部位,患者的颞叶被照射部位以及体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海绵窦侵犯调强放疗 放射性颞叶损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