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治疗进展
1
作者 皇甫文丽 刘波 +1 位作者 吕长海 张俊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7期1353-1357,共5页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好发于儿童,不仅影响发音和咀嚼功能,还会导致儿童颌面部发育畸形。儿童TMJA的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复发率也较高。但随着现代麻醉以及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儿童TMJA可以进行早期治疗。儿童TMJA的治疗原则为解除强直...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好发于儿童,不仅影响发音和咀嚼功能,还会导致儿童颌面部发育畸形。儿童TMJA的手术技术难度较大,复发率也较高。但随着现代麻醉以及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儿童TMJA可以进行早期治疗。儿童TMJA的治疗原则为解除强直并初步纠正颌面部畸形,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关节成形术和关节重建术,手术方法的选择应考虑TMJA的类型及有无颌面部畸形。目前儿童TMJA的治疗以病例报道为主,尚缺乏统一标准,未来的研究应该规范病例报道的标准,从而提供更高等级的研究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下颌髁突 关节成形术 关节重建术
下载PDF
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17
2
作者 邱亚汀 杨驰 +2 位作者 王玉良 陈敏洁 张善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对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并作初步的疗效评估。方法:2001年7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患者19例(23侧),手术时平均年龄12.68岁,术前平均开口度5.74mm,外伤... 目的:对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依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分类,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并作初步的疗效评估。方法:2001年7月至2004年10月间收治下颌髁突囊内骨折后关节强直患者19例(23侧),手术时平均年龄12.68岁,术前平均开口度5.74mm,外伤时平均年龄7.32岁。根据骨折线位置,将关节强直分为Ⅰ、Ⅱ、Ⅲ、Ⅳ4型,采用不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Ⅰ型和Ⅱ型采用保留内侧髁突头和关节盘的外侧关节间隙成形术(LGA),Ⅲ型和Ⅳ型采用骨球及髁突切除和肋骨肋软骨移植关节重建术(CCG)。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a、2a和3a进行临床随访,从临床和影像学两方面评估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情况。结果:19例(23侧)中16例(19侧)行LGA手术,3例(4侧)行关节重建术。术后平均随访11.37个月,随访期末平均开口度27.89mm。结论:LGA既解除了关节强直,又保存了关节的功能尤其是生长潜力,应加以推广,但其有一定的适应证;CCG仍然是关节强直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髁突 颞下颌关节 囊内骨折 关节强直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成人髁突骨折类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蔡怡华 陆川 +1 位作者 何冬梅 杨驰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回顾分析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成人髁突骨折类型。方法 :回顾口腔外科关节组2010—2012年收治的由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从损伤到发生强直有完整CT资料的成人病例,按照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将髁突骨折分为3... 目的:回顾分析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成人髁突骨折类型。方法 :回顾口腔外科关节组2010—2012年收治的由髁突骨折保守治疗导致颞下颌关节强直,从损伤到发生强直有完整CT资料的成人病例,按照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将髁突骨折分为3级,0级为下颌支残端位于关节窝内,与之无接触;1级为下颌支残端位于关节窝内,与之有接触;2级为下颌支残端外上方脱位出关节窝。结合髁突骨折类型、骨折块移位程度和关节盘的位置、下颌骨其他部位骨折情况等,分析关节强直形成的原因。结果:13例(24侧)导致关节强直病例的髁突骨折有完整的CT资料,导致关节强直的髁突骨折类型均为囊内骨折,其中B型占70%。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中,0级0侧;1级10侧,占41.7%;2级14侧,占58.3%。0级和1级的关节盘均伴髁突骨折块移位,后外侧带断裂。形成关节强直的髁突骨折中,77%伴颏部骨折,导致牙弓增宽。结论:下颌支残端与关节窝的位置关系对于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其中0级不易引起关节强直;1级较容易引起关节强直,是手术的相对适应证;2级最容易引起关节强直,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其他危险因素还有髁突囊内B型骨折和合并牙弓增宽的下颌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折 颞下颌关节强直 骨折类型
下载PDF
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中的病理性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邓天阁 刘平 +5 位作者 刘昌奎 张林林 吴丽更 周宏志 丁宇翔 胡开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 目的: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病理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目的是验证翼外肌在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病理学机制中的作用。方法:7只6个月大的雄性绵羊,双侧颞下颌关节模拟髁突矢状骨折,关节盘外侧1/3切除建立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绵羊动物模型。左侧颞下颌关节作为实验组,切断左侧翼外肌;右侧关节作为对照组,保留右侧翼外肌。所有绵羊均在术后12周实施安乐死。所有颞下颌关节复合体通过大体解剖、螺旋CT、显微CT、组织病理学等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大体解剖发现,对照组颞下颌关节发生了骨强直,而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只发生纤维粘连;螺旋CT和显微CT检查发现,与实验组比较,对照组颞下颌关节间隙可见钙化影像,上下关节面可见新骨长入关节间隙的不规则钙化影像,对照组的髁突最大内外径及最大前后径明显大于实验组;显微CT显示,两组所有显微结构参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髁突新生骨小梁总体表达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一致,而实验组髁突骨折区新生骨小梁的主要方向与翼外肌的牵拉方向不一致;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对照组关节发生了骨强直,但实验组无骨强直发生。结论:当髁突发生矢状骨折时,翼外肌对骨折块有牵拉(类似牵张成骨)的病理性作用是创伤性颞下颌关节骨强直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动物模型 髁突矢状骨折 颞下颌关节强直 牵张成骨
下载PDF
下颌骨双向牵张成骨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健 姚宏 +2 位作者 马东洋 杨林 田文艳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的患者采用一期下颌骨双向牵张成骨、二期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的患者采用一期下颌骨双向牵张成骨、二期颞下颌关节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后拆除牵张器,面容获得极大改善,张口度达到25mm以上,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口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结论:牵张成骨技术为临床上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伴严重小下颌畸形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小下颌畸形 牵张成骨
下载PDF
刃厚皮片皮囊植入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36例
6
作者 杨彩玲 邵月保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81-282,共2页
目的观察应用刃厚皮片皮囊作为间置物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经耳前进路,凿除关节区增生和融合的骨质,保持凿开间隙至少1.0 cm,形成的假关节间隙内植入刃厚皮片皮囊。结果36例均痊愈出院。... 目的观察应用刃厚皮片皮囊作为间置物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经耳前进路,凿除关节区增生和融合的骨质,保持凿开间隙至少1.0 cm,形成的假关节间隙内植入刃厚皮片皮囊。结果36例均痊愈出院。术后28例随访2-7 a,26例恢复良好,张口度平均为3.19±0.43 cm;2例复发,复发率7.14%。结论用刃厚皮片皮囊作为间置物治疗真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强直 刃厚皮片皮囊
下载PDF
联合运用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矫治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
7
作者 何志良 王承阳 +4 位作者 贺成功 李燕波 李士辉 曹雷 李春佳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第S2期123-123,共1页
目的:讨论矫正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并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中应用牵张成骨联合颏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进行双侧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的6例患者,分别用关节成形术与牵张成骨及颏成形... 目的:讨论矫正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并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中应用牵张成骨联合颏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进行双侧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的6例患者,分别用关节成形术与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进行分期治疗。对比Ⅰ期、Ⅱ期治疗效果,及随访1年后患者的牵张距离、颏前徙距离以及最大张口度。结果:Ⅰ期治疗有效率为83.3%,Ⅱ期治疗有效率为91.7%;随访1年后,牵张距离平均为(15.3±2.6)mm,颏前徙距离平均为(13.1±1.1)mm,最大张口度平均为(37.5±3.9)mm。结论: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时,应先纠正关节强直,再进行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及颏成形术 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小下颌畸形伴OSAHS 矫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颌位在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合并颌骨畸形同期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硕 贺洋 +1 位作者 安金刚 张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4-958,共5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虚拟颌位引导儿童关节强直患者同期矫治颌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将患者颌骨与牙列的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虚...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下虚拟颌位引导儿童关节强直患者同期矫治颌骨畸形的可行性。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儿童颞下颌关节强直患者。将患者颌骨与牙列的影像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进行虚拟设计,完成肋骨肋软骨移植和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设计制作数字化咬合导板备用。术中完成关节强直松解后,在数字化咬合导板的引导下使下颌骨就位,并完成肋骨移植。对术前和术后即刻的颏点偏斜程度以及下颌升支高度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5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术前设计的虚拟颌位下颏点至面中线的距离平均为(0.58±0.20)mm,术后测量值为(0.70±0.27)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颌位下患侧下颌升支的长度平均为(48.19±3.20)mm,术后测量值为(48.17±3.62)m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虚拟颌位引导下,能够在重建关节的同时实现颌骨畸形的同期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颌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颌畸形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犬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栋强 刘玥 +1 位作者 郭婧雯 袁占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7-140,共4页
4月龄雌性未绝育德国牧羊犬因无法打开口腔前来就诊。该犬1月龄时左侧面部被咬伤,后发现其口腔逐渐无法打开。临床检查见双侧颧弓下方不对称,触诊左侧颧弓下方有骨性突起。头部CT扫描显示左侧冠状突和颧弓畸形愈合,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强... 4月龄雌性未绝育德国牧羊犬因无法打开口腔前来就诊。该犬1月龄时左侧面部被咬伤,后发现其口腔逐渐无法打开。临床检查见双侧颧弓下方不对称,触诊左侧颧弓下方有骨性突起。头部CT扫描显示左侧冠状突和颧弓畸形愈合,诊断为颞下颌关节强直。采取手术治疗,通过尾侧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解除颞下颌关节强直,骨切除范围从最后臼齿远中侧至下颌冠状突和角突连线前缘。术后半年复发,CT扫描显示下颌骨切除处骨断端已愈合。第二次手术切除第一臼齿远中侧至下颌冠状突和角突连线前缘的下颌骨,骨切除范围约2 cm,超过第一次手术。术后1年回访,患犬上下颌打开角度约70°,生活质量良好。该病例首次手术后复发的原因可能是因患犬年龄较小、骨切除范围不够和术后复健不积极。在骨骼愈合能力较强的年轻动物,采用部分下颌骨切除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时,应该扩大骨切除范围,防止骨断端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
下载PDF
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 被引量:1
10
作者 辛江波 赵京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期232-234,共3页
目的:应用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及耳前切口去除骨球关节窝成形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评价其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5例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切除病变区骨质,形成关节窝,采用口内下领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升支后... 目的:应用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及耳前切口去除骨球关节窝成形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评价其重建颞下颌关节的效果。方法:对5例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切除病变区骨质,形成关节窝,采用口内下领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升支后部构造新的”髁突”,重建颞下颌关节。手术后常规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24个月,开口度3.1~4.1cm,平均开口度3.6cm,效果满意。结论:应用口内下颌骨升支垂直截骨倒置及耳前切口去除骨球关节窝成形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具有多方面优势,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真性强直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强直 下颌升支垂直截骨 关节成形
下载PDF
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日贵 徐兵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39-242,共4页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创伤是其主要发病因素。目前,有关创伤性TMJA的确切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髁突囊内骨折与之关系密切,特别是当骨折明显移位合并... 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是口腔颌面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形态和功能,创伤是其主要发病因素。目前,有关创伤性TMJA的确切发病因素和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髁突囊内骨折与之关系密切,特别是当骨折明显移位合并关节面严重损伤、关节盘移位以及下颌骨宽度增加和活动度减小等因素时,更加好发。下面就近年来对髁突囊内骨折与创伤性TMJA的流行病学、囊内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和分类、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髁突 囊内骨折 强直 病因学
下载PDF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开进 马振 +1 位作者 王一名 邓天阁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12期793-800,共8页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外伤引起的髁突与颞骨关节窝之间的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可导致患者张口受限、咀嚼困难,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当儿童或青少年发生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还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小颌畸形、咬合...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是指外伤引起的髁突与颞骨关节窝之间的纤维性或骨性融合,可导致患者张口受限、咀嚼困难,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当儿童或青少年发生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还会导致面部发育不对称、小颌畸形、咬合关系错乱等,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该病一旦发生则治疗困难、易复发,而且发病机制不清,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明确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病因素,如髁突的损伤、关节盘的损伤或移位、关节窝的损伤以及翼外肌的类牵张成骨作用;对“血肿机化”、“翼外肌类牵张成骨”等发病机制假说进行述评,并结合相关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阐述现阶段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发病机制 髁突 关节盘 关节窝 翼外肌 动物模型 间充质干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曲安奈德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李庆华 郭骏 《四川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610-615,共6页
目的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曲安奈德局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 目的在建立小型猪髁突囊内骨折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评价曲安奈德局部治疗髁突囊内骨折的疗效,进一步探索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的机制。方法小型猪1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10侧颞下颌关节),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双侧髁突囊内骨折;然后实验组用关节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则观察其自然愈合。术后6个月,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评价各组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形成;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颞下颌关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颞下颌关节中VEGF、OCN、OPN和B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局部注射于关节腔内可有效预防颞下颌关节强直的发生,抑制新骨过度修复是预防关节强直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囊内骨折 曲安奈德
下载PDF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病程特点与分类治疗 被引量:20
14
作者 张益 何冬梅 马绪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51-754,共4页
目的调查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的髁突骨折类型及病程特点;探讨各分类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1例42侧创伤性TMJA,按Sawhney分类分成4型。Ⅰ型和Ⅱ型强直分别行关节松解和融合骨切除术+关节盘复位术;Ⅲ型和Ⅳ型强直分别行全关... 目的调查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的髁突骨折类型及病程特点;探讨各分类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31例42侧创伤性TMJA,按Sawhney分类分成4型。Ⅰ型和Ⅱ型强直分别行关节松解和融合骨切除术+关节盘复位术;Ⅲ型和Ⅳ型强直分别行全关节切除和全关节扩大切除术+颞肌筋膜瓣衬垫术、选择性下颌支后缘垂直骨牵引及颏成形术。术后复查9~54个月(平均30个月),评价治疗效果。回顾调查引起强直的髁突骨折类型和强直发生的过程。手术与CT及MRI对照观察早期骨化部位、关节盘移位和关节残余运动方式。结果创伤性TMJA均继发于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且关节盘发生移位者。I型(纤维性)强直通常出现在伤后4~5个月,平均张口度18.3mm。术中探及的关节盘全部发生移位,早期强直骨化发生在无关节盘区域。随诊期内,2例(6.45%)复发,其他患者张口度均稳定维持在30mm以上。结论髁突矢状和粉碎性骨折是最容易导致关节强直的骨折类型。关节盘移位是强直形成的重要因素。早期手术可以复位关节盘,避免后期强直时必须切除全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强直 下颌骨髁状突
原文传递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5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曲昌锋 郭哲 +2 位作者 陆平 周晓南 汪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75-37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髁状突摘除、关节成形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47例,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市中心医院56例髁状突骨折病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髁状突摘除、关节成形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随访47例,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但部分病例出现面神经损伤(5例)、张口受限(3例)、颞下颌关节强直(1例)、髁状突吸收(2例)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及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是治疗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保留翼外肌附着。经颌后区入路可明显降低面神经损伤的几率。囊内粉碎性骨折和髁状突骨折伴关节盘明显移位如处理不当易发生颞下颌关节强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状突骨折 坚固内固定 颞下颌关节强直 髁状突吸收
下载PDF
保留髁突和关节盘治疗Ⅲ型颞下颌关节内强直的作用和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巍 李方 +8 位作者 乔永明 李星 赵军方 孙明磊 李新明 韩新光 高宁 吕继连 刘学杰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6-728,共3页
目的 探讨保留髁突和颞下颌关节盘的术式对于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的疗效.方法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8例,男4例,女4例;年龄7~22岁,平均13.6岁.病程1~12年,开口度2~10 mm.手术方法为去除外侧髁突骨折断面形成的骨痂,... 目的 探讨保留髁突和颞下颌关节盘的术式对于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的疗效.方法 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8例,男4例,女4例;年龄7~22岁,平均13.6岁.病程1~12年,开口度2~10 mm.手术方法为去除外侧髁突骨折断面形成的骨痂,将髁突磨改成形,在内侧寻找分离出移位的关节盘,松解后将关节盘的外侧端缝合固定至外侧关节囊或软组织.结果 术后随访6~38个月,患者开口度平均30 mm,无关节疼痛及弹响症状,随访期内无复发.结论 采用保留髁突和关节盘的方法治疗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内强直Ⅲ型,方法简单易行,创伤小,能有效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损伤 关节强直 颞下颌关节盘 复发
原文传递
髁突骨折与颞下颌关节强直临床治疗与研究进展——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有感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报告和讨论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国内近5年来在颞下颌关节外科领域的临床与研究方面的进展.相关内容包括: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远期效果;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改进和关键技术;关节盘的重要性及... 在全国第二次髁突骨折及关节强直专题研讨会报告和讨论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国内近5年来在颞下颌关节外科领域的临床与研究方面的进展.相关内容包括: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远期效果;髁突骨折手术入路的改进和关键技术;关节盘的重要性及与矢状骨折的同期复位方法;创伤性关节强直的发生机制类似于肥大性骨不连;在关节外科中运用数字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骨折 关节强直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斌 程慧娜 周青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用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个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的20侧颞下颌关节确定关节窝顶点、髁突头顶点等11个点作为测量点,用游标卡尺对头颅标本关节窝内外...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computer assisted navigation system,CANS)用于颞下颌关节强直手术的疗效。方法对10个正常成人头颅标本的20侧颞下颌关节确定关节窝顶点、髁突头顶点等11个点作为测量点,用游标卡尺对头颅标本关节窝内外径、前后径等12个距离进行实际测量;对头颅标本行256排螺旋CT扫描,应用Surgicase5.0软件在CT影像测量上述距离。将实际测量数据与CT影像数据进行两两配对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验证了两种测量方法的等效性。在此基础上,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双侧骨性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患者10例,将其术前CT影像数据导入Brain LAB计算机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模拟设计,数字化重建关节窝形态并对相关指标进行测量。术后复查CT并测量相关数据,将测得数据与术前模拟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CANS引导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手术的应用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张口度为35~40 mm,未发现复发病例。术后CT测量数据与术前设计吻合,实际截骨数据与术前模拟截骨数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中,CANS可明确截骨范围,对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可进行定位及保护,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导航系统 颞下颌关节强直 256排螺旋CT
原文传递
牵张成骨技术治疗严重小下颌畸形5例报告
19
作者 姚宏 曹健 +1 位作者 马东洋 田文艳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8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严重小下颌畸形矫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术前评估正颌手术难以矫正者,采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后拆除牵引器,通过治疗,患者面容获得... 目的:探讨牵张成骨技术在严重小下颌畸形矫治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例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术前评估正颌手术难以矫正者,采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完成牵引计划,并在3个月后拆除牵引器,通过治疗,患者面容获得极大改善,睡眠呼吸暂停症状消失。结论:牵张成骨技术为临床上严重小下颌畸形的矫治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下颌畸形 牵张成骨 颞下颌关节强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