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7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rmination of long-term strength of frozen loess after numerous freeze-thaw cycles 被引量:2
1
作者 Hong Zhou Ze Zhang +2 位作者 WenJie Feng Jiao Ming ZhongQiong Zh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4年第5期494-498,共5页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hanging rule of long-term frozen soil strength and elucid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ng-term strength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frozen loess was subjected to 4,6,8,10,and 50 freeze-thaw ...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hanging rule of long-term frozen soil strength and elucid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ng-term strength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frozen loess was subjected to 4,6,8,10,and 50 freeze-thaw cycles,under closed-state conditions in a constant-temperature box.The frozen samples were tested on a spherical template indenter,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effect of repeated freeze-thaw cycles,the long-term strength of frozen loess decreased; changes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indices were highly unstable during the first 10 cycles; the soil strength and density were the greatest at the eighth cycle while the void ratio was the smallest; and after eight cycles all of the indices had less fluctuation and certain rising or falling tendencies.By converting the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into elapsed time in the tests,three different forecasting methods of long-term soil strength could be assessed and the soil equivalent cohesive force after 10 years,20 years,or 30 years could be estim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zen loess FREEZE-THAW long-term strength
下载PDF
Long-term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Bond Strength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Orthodontic Cements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福军 李祖兵 +1 位作者 LIU Gumei HE Ho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849-855,共7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long tim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bond strength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NSC).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was add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long tim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shear bond strength of experimental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NSC).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was added to the reinforced glass ionomer cement at five different weight ratios to obtain a series of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then th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of three orthodontic cement products and five NSC samples were evaluated by the direct contact test (DCT) and the agar diffusion test (ADT). The DCT, which was based on turbidness determination of bacterial growth in 96-well microtiter plates, was performed in both fresh and aged for 1 day, 1 week, 2 weeks, 3 weeks, 4 weeks, 6 weeks, and 8 weeks tested materials. The shear bond strengthes of three orthodontic cement products and five NSC samples were examined using a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 The AD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NSCs and ORTHO LC fresh specimens. In the DCT experiment, all fresh silver nanoparticles-containing tested samples presented powerful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but they gradually lost the effective antimicrobial agents with the extension of aging time. Finally, none of the tested materials maintained its antibacterial property after aging for 8 weeks. A gradually decreasing trend of bond strength presented with the increasing incorporation of nano silver base inorganic antibacterial powder into the glass ionomer cement, even though all the tested material specimens reached the ideal bond strength range. We may conclude that NSCs can contribute to decrease the demineralization rate around brackets without compromising bond str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term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bond strength nano silver-containing cements
下载PDF
基于岩石CT扫描的冻融作用对花岗岩细观结构及力学强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侯圣山 何箫 +6 位作者 孟宪森 陈亮 冯振 刘明学 李昂 郭长宝 吉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2-472,共11页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的基础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不断增加,西部高原地区的季节性冻融循环效应的影响也随之增强,开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细观特性及强度劣化性质研究对指导西部寒区基础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在偏光显微镜下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获取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微结构;接着利用CT扫描技术,对冻融后的花岗岩进行扫描,对扫描图层利用阈值分割进行二值化处理,堆叠得到样品内外结构的高分辨3D数据及影像;结合分形理论计算图像计盒维数并由此对图像复杂度做出量化判断,由此对冻融循环对花岗岩内部结构演化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强度演化规律,探究结构演化与强度之间的关系。偏光显微镜下,岩石呈块状构造,具有似斑状粗粒不等粒花岗结构,局部见交代蠕虫结构。似斑晶矿物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他矿物粒径0.25~4.0 mm为主,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斜长石、碱性长石,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绿帘石,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黄铁矿等,镜下鉴定为似斑状粗粒不等粒黑云二长花岗岩。CT扫描显示,冻融循环效应在影响花岗岩细观结构时,会导致花岗岩内部孔隙率的整体上升,但岩石渗透性变化不大,岩石渗透率仅上升0.003×10^(-3)μm^(2);内部孔隙发育不均匀,试样整体结构改变以萌生较多新的微孔隙为主。冻融循环后岩石内部结构复杂度有所下降,但岩石整体完整性仍然较好,分形维数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形研究显示,20次冻融循环并未导致花岗岩的结构复杂度发生较大变化,同时试样整体力学特性出现下降,黏性增加以及长期强度出现较大幅度的衰减,进入蠕变试验阶段的应变阈值提高。在评价此类原生结构较致密的岩石的安全性时,仅从结构上进行考量与实际情况往往会出现偏差,应结合必要的强度指标综合评估。岩石在经历冻融循环后,在强度更低的同时会发生更大的变形。该研究可为分形理论在岩石细观结构演化方面的应用及岩石细观结构与强度演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对高寒地区工程施工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阈值分割 CT模型 分形维数 结构演化 长期强度
下载PDF
Incompleted Field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the Potential Term Adopted from Landau-Ginzberg Theory Applied in Particle Physics
4
作者 A. C. Wimal Lalith De Alwis 《World Journal of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CAS 2016年第3期177-182,共6页
Completion of field strength calculation of the potential term originated in theories of condensed matter applied in particle physics is discussed.
关键词 Field strength Calculation Potential term Landau-Ginzberg Theory Application in Particle Physics
下载PDF
卸荷损伤砂岩的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范浩 王磊 +1 位作者 罗勇 朱传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77-288,共12页
为探究含初始卸荷损伤砂岩的三轴蠕变力学特性,借助MTS816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控制卸荷量制备了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砂岩试样,开展了卸荷损伤砂岩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试验,分析了初始卸荷损伤程度对砂岩应变特征、蠕变速率、变形... 为探究含初始卸荷损伤砂岩的三轴蠕变力学特性,借助MTS816岩石力学试验系统通过控制卸荷量制备了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砂岩试样,开展了卸荷损伤砂岩分级加载三轴蠕变力学试验,分析了初始卸荷损伤程度对砂岩应变特征、蠕变速率、变形模量、长期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分级蠕变条件下,不同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砂岩的轴向和环向应变均呈阶梯式增长,轴向瞬时应变随载荷水平的增加呈近线性增长趋势,而环向瞬时应变呈非线性增长趋势,且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加剧,增加单位荷载引起的轴向瞬时应变增量不断增加;(2)卸荷损伤砂岩在非破坏阶段经历了瞬时变形、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3个阶段,稳态蠕变速率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趋势;砂岩在破坏阶段经历了瞬时变形、减速蠕变、稳态蠕变和加速蠕变4个阶段,其中加速蠕变阶段用时极短,却能产生较大的扩容变形,导致岩样发生失稳破坏;(3)砂岩蠕变总时长、平均变形模量和长期强度均随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当初始卸荷损伤程度超过70%后,砂岩蠕变总时长、平均变形模量和长期强度降幅急剧增加,最高可达24.77%、33.28%和21.79%;(4)随着初始卸荷损伤程度的增加,砂岩蠕变破坏模式由单一的剪切破坏逐渐向复杂的张拉-剪切混合式破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卸荷损伤 分级蠕变 长期强度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卸围压下弱胶结软岩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6
作者 刘家顺 周妮 +2 位作者 左建平 郑智勇 金佳旭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37-2948,共12页
为研究地下硐室开挖卸荷诱发的软岩蠕变损伤特征,以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GDS HPTAS开展了分级卸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卸围压下蠕变特征和蠕变速率特征。基于稳态蠕变速率倒数的方法,确定了弱胶结... 为研究地下硐室开挖卸荷诱发的软岩蠕变损伤特征,以西部矿区弱胶结软岩为研究对象,利用GDS HPTAS开展了分级卸围压蠕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条件下弱胶结软岩卸围压下蠕变特征和蠕变速率特征。基于稳态蠕变速率倒数的方法,确定了弱胶结软岩长期强度和含水率的数学指数函数关系。基于蠕变速率曲线特征提出了一种确定衰减蠕变与等速蠕变分界点t_1和等速蠕变与加速蠕变分界点t_2的新方法。引入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积分算子和负时间指数损伤演化变量,定义了非线性损伤Abel黏壶,建立了一个包括弹性元件、黏弹性损伤元件、黏性元件和非线性黏塑性损伤元件的六元件分数阶蠕变损伤本构模型。基于试验结果,采用Trust-Region算法进行了模型参数识别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具有物理意义明确、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等特点,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开挖卸荷条件下弱胶结软岩蠕变损伤特性,对保障地下工程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胶结软岩 卸围压 分数阶积分 蠕变损伤本构模型 长期强度
下载PDF
高温冻结粉土-不同粗糙度混凝土接触面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何菲 陈明伟 +2 位作者 王旭 陈航杰 杨进财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研究高温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蠕变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蠕变剪切仪,开展了-1℃条件下冻结粉土与粗糙度分别为0,0.538,0.775,1.225 mm混凝土接触面的分级加载蠕变试验。分析了分级加载条件下接触面蠕变曲线规律及接触面破坏特征,并... 为研究高温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蠕变特性,利用自行研制的大型蠕变剪切仪,开展了-1℃条件下冻结粉土与粗糙度分别为0,0.538,0.775,1.225 mm混凝土接触面的分级加载蠕变试验。分析了分级加载条件下接触面蠕变曲线规律及接触面破坏特征,并将分级加载曲线转换为分别加载曲线,研究蠕变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建立剪应力-稳定蠕变速率函数,从而得到接触面长期强度值,进一步建立接触面长期强度与粗糙度的函数关系,以探讨粗糙度抵抗蠕变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高温冻结粉土-混凝土接触面分级加载强度及剪切破坏时间与粗糙度呈线性正相关,随着粗糙度的增大,剪切破坏界面向土体内部偏移,破坏类型由接触面滑移破坏向土体内部破坏发展;通过陈氏法将分级加载曲线转换为分别加载曲线,得到的分别加载蠕变曲线具有衰减和非衰减蠕变特征;建立稳定蠕变速率与剪应力的函数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从而得到接触面长期强度仅约为分级加载强度的20%,说明高温冻结粉土-混凝土接触面具有显著的流变效应;接触面长期强度随粗糙度的增大呈线性增长,接触面粗糙度由0 mm增大到1.225 mm时,长期强度可增大220%,可通过增大接触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提高高温冻土-混凝土接触面的长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蠕变特性 试验研究 高温冻结粉土 长期强度 粗糙度 接触面
下载PDF
黄土卸荷蠕变特性与典型开挖型黄土滑坡机理研究
8
作者 王新刚 刘凯 +2 位作者 连宝琴 薛晨 罗力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3-521,共9页
开挖卸荷是黄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为深入研究黄土的卸荷蠕变特性与开挖型黄土滑坡的机理,本文选择典型开挖型黄土滑坡——榆林市上庄滑坡黄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三轴卸荷蠕变试验,分析了卸荷对黄土蠕变特性的影响,并结合... 开挖卸荷是黄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为深入研究黄土的卸荷蠕变特性与开挖型黄土滑坡的机理,本文选择典型开挖型黄土滑坡——榆林市上庄滑坡黄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一系列三轴卸荷蠕变试验,分析了卸荷对黄土蠕变特性的影响,并结合试验成果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开挖型黄土滑坡机理进行了揭示。三轴卸荷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在卸荷条件下,卸荷应力水平越大,试样蠕变变形越大且达到稳定蠕变状态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初始固结应力越大,试样蠕变破坏所需卸荷值占围压的比例越小。利用等时曲线法求取了试样长期强度并计算出研究区黄土的长期黏聚力与长期内摩擦角值,引入长期强度折损率,并对瞬时强度与长期强度的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在坡脚开挖处形成了应变集中区,坡面由上至下的位移逐渐增大。相较于未开挖情况下,开挖后土体中卸荷应力明显增大,导致坡体蠕变变形增大,最终造成了坡体滑移。研究成果可为此类滑坡防治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型滑坡 卸荷 蠕变 长期强度 机理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dynamic strain and strength of frozen silt under long-term dynamic loading 被引量:1
9
作者 ShuPing Zhao Wei Ma +1 位作者 GuiDe Jiao XiaoXiao Ch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11年第6期478-484,共7页
The dynamic swain and strength of frozen silt under long-term dynamic loading are studied based on creep tests. Three groups of tests are performed (Groups I, II, and III). The initial deviator stresses of Groups I an... The dynamic swain and strength of frozen silt under long-term dynamic loading are studied based on creep tests. Three groups of tests are performed (Groups I, II, and III). The initial deviator stresses of Groups I and II are same and the dynamic stress ampli- tude of Group II is twice as that of Group I. The minimum value of dynamic stress in Group IlI is near zero and its dynamic stress amplitude is larger than those of Groups I and II. In tests of all three groups there are similar change trends of accttmulative sWain, but with different values. The accumulative swain curves consist of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initial stage, the steady stage, and the gradual flow stage. In the tests of Groups I and II, during the initial stage with vibration times less than 50 loops the strain ampli- tud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vibration times and then basically remained constant, fluctuating in a very small range. For the tests of Group III, during the initial and steady stages the sWain amplitud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vibration times, and then increased rapidly in the gradual flow stage. The dynamic strength of frozen silt decreases and trends to terminal dynamic strength as the vibration times of loading incr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ozen silt long-term dynamic loading accumulative strain strain amplitude residual strain dynamic strength
下载PDF
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对机械通气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李桂芳 贾雪萍 +4 位作者 杨红晓 张桂珍 王亮 王金聪 杨星雨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入住ICU A区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方案;入住ICU B区的38例患...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活动在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7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入住ICU A区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方案;入住ICU B区的38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标准化5问题问卷、ICU活动量表评估研究对象镇静程度、配合程度及ICU活动能力,实施早期目标导向活动。观察2组患者肌力及握力水平、ICU活动能力、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第4 d及出科前实验组肌力、握力及出科前的活动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有助于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活动能力,缩短I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短期预后。未来可进一步随访,探究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的远期效果,为早期目标导向活动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临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理论 早期活动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 机械通气 短期预后 肌力
下载PDF
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水稳性试验
11
作者 谭波 刘湘伶 +2 位作者 曹忠露 陈平 唐琛皓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 为提高高湿热地区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水稳性能,分别进行单掺3%水泥、4%水泥及30%消石灰水浸泡处治,通过冻融、冻融烘循环的劈裂试验来评价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的长期适用性与水稳性能,并与未处治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冻融烘次数的增加,处治后酸性花岗岩沥青混合料在3种试验条件下的劈裂强度与残留强度比呈整体下降趋势;冻融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冻融烘循环条件下,4%水泥>3%水泥>30%消石灰水>未处治集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花岗岩集料 冻融循环 劈裂强度 长期水稳性能
下载PDF
锚固条件下煤系地层裂隙岩体蠕变力学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李天国 唐彬 +4 位作者 程桦 刘小虎 侯俊领 李宏亮 王晓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003-3012,共10页
为探究煤系地层裂隙岩体锚固状态下的蠕变特性,开展不同裂隙倾角(15°、30°、45°、60°、90°)下裂隙加锚试件、裂隙无锚试件、完整试件的单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应力加载等级时,裂隙无锚试件的瞬时应... 为探究煤系地层裂隙岩体锚固状态下的蠕变特性,开展不同裂隙倾角(15°、30°、45°、60°、90°)下裂隙加锚试件、裂隙无锚试件、完整试件的单轴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应力加载等级时,裂隙无锚试件的瞬时应变量大于完整试件的瞬时应变量,而裂隙加锚试件与完整试件的瞬时应变量之差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应力加载等级的增加,各岩石试件的稳态蠕变量也逐级增大;含裂隙试件的稳态蠕变速率随着裂隙倾角增大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但裂隙加锚试件的稳态蠕变速率小于相同应力等级下裂隙无锚试件的稳态蠕变速率;在裂隙倾角较低时,裂隙无锚试件和裂隙加锚试件的裂纹贯通发展规律差异较大;基于CVISC蠕变模型进行参数反演,得出Maxwell和Kelvin相关系数随应力加载等级的变化趋势;采用应力-应变等时曲线法和非稳定流变判别法研究裂隙试件的长期强度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为煤矿巷道长期稳定性分析及锚杆支护方案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裂隙 锚杆 蠕变 长期强度 CVISC蠕变模型
下载PDF
短时冻融条件下残积土与冻融界面抗剪强度衰减规律对比分析
13
作者 姚晓琴 张豪杰 +1 位作者 阙云 廖炜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3期66-72,共7页
为了分析短时冻融对浅层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揭示短时冻融条件下残积土和冻融界面抗剪强度损伤规律,通过盐水降低冰点实现冻融界面,进行不同冻融条件下快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主要损伤发生在前3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含水率为21.5%... 为了分析短时冻融对浅层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揭示短时冻融条件下残积土和冻融界面抗剪强度损伤规律,通过盐水降低冰点实现冻融界面,进行不同冻融条件下快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冻融主要损伤发生在前3次冻融循环过程中,含水率为21.5%时损伤最大,残积土和冻融界面的黏聚力损伤分别为41%和22%,内摩擦角为14%和10%,约占趋于稳定时的85%。黏聚力的损伤程度大于内摩擦角,且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循环对残积土和冻融界面的强度及强度指标的影响差异随含水率增大、循环次数增加、冷端温度增大而增大。冻融作用对残积土的强度指标损伤程度均较冻融界面大,且强度指标均随着冻融次数增多呈指数衰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冻土 残积土 冻融界面 抗剪强度指标
下载PDF
红砂岩多级卸荷蠕变试验及长期强度分析
14
作者 童飞虎 朱其志 张瑨 《河南科学》 2024年第4期537-546,共10页
在实际基坑和硐室的开挖过程中,岩体多处于环向卸荷的应力状态.不同于以往常规路径下的岩石蠕变特性研究,采用全自动岩石多场耦合三轴伺服仪,以红砂岩为试验对象着重研究了岩石环向卸荷路径下的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路径下... 在实际基坑和硐室的开挖过程中,岩体多处于环向卸荷的应力状态.不同于以往常规路径下的岩石蠕变特性研究,采用全自动岩石多场耦合三轴伺服仪,以红砂岩为试验对象着重研究了岩石环向卸荷路径下的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路径下的蠕变试验相似,岩石环向卸荷路径下的蠕变过程,同样由衰减蠕变到稳态蠕变再到非线性加速蠕变这一典型岩石流变三阶段所组成.随着围压的逐级卸载,轴向或者侧向蠕变变形,蠕变变形相对该级荷载下的瞬时变形的百分比,蠕变变形占总变形的比例,都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侧向的蠕变速率、瞬时变形、蠕变变形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超过轴向相应值,并最终达到轴向的2~3倍,出现明显的侧向扩容.基于经典弹塑性理论公式,绘制了塑性应变与偏应力水平的关系曲线,采用多种不同方式确定并比较了红砂岩卸荷蠕变过程中的长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砂岩 多级卸荷流变 侧向扩容 长期强度
下载PDF
长龄期混凝土构件强度现场检测对比试验研究
15
作者 康鹏 陈顺超 +3 位作者 刘杰 宋帅 聂良鹏 游鹏升 《河南科技》 2024年第13期55-60,共6页
【目的】由于受到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服役时间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劣化现象严重。在不破坏结构且不影响其使用的前提下,及时准确测定混凝土强度对评价桥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锚固法、钻芯... 【目的】由于受到荷载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服役时间较长的混凝土结构劣化现象严重。在不破坏结构且不影响其使用的前提下,及时准确测定混凝土强度对评价桥梁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后锚固法、钻芯法等4种检测方法,在现场检测9个长龄期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并做对比分析。【结果】回弹法(国家测强曲线)、回弹法(地方测强曲线)、超声回弹综合法(国家测强曲线)、超声回弹综合法(地方测强曲线)、后锚固法与钻芯法的平均误差分别-6.69%、+29.65%、+10.65%、+46.81%、+7.53%。【结论】研究发现,通过采用回弹法与超声回弹综合法得出地方曲线的强度换算值均高于国家曲线的强度换算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龄期混凝土 抗压强度 无损检测 对比试验
下载PDF
高温作用后的北山花岗岩时效变形特征研究
16
作者 罗星 杨兴国 鲁功达 《吉林水利》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以甘肃高放废物重点预选场址的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热损伤和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分级蠕变试验,分析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北山花岗岩蠕变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单轴条件下,北山花岗岩的微裂纹密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进... 以甘肃高放废物重点预选场址的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热损伤和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分级蠕变试验,分析热力耦合作用下的北山花岗岩蠕变变形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单轴条件下,北山花岗岩的微裂纹密度随热处理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进而导致轴向峰值应变持续增大。150℃和300℃温度荷载造成的轻微热开裂引发了裂纹尖端钝化,从而增强了热损伤花岗岩的长期强度;当热处理温度达到600℃后,石英相变产生的差异性热膨胀导致北山花岗岩的热裂纹密度显著增加,进而造成长期强度急剧降低。相比之下,在5 MPa和25 MPa围压的三轴蠕变试验中,静水压力能够愈合较低温度荷载造成的热开裂,使150℃和300℃热损伤花岗岩的轴向峰值变形和长期强度恢复至无损岩石水平。然而,上述静水压力未能完全愈合600℃热处理温度造成的热开裂,热损伤花岗岩的残余微裂纹导致轴向峰值应变增大,并造成了裂纹尖端的钝化效应,最终导致北山花岗岩的长期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热损伤 围压 蠕变试验 长期强度
下载PDF
高填方粗粒土干湿循环及蠕变特性三轴试验研究
17
作者 吴国立 吉彬彬 +2 位作者 梁俊俊 黄忠春 熊潭清 《人民珠江》 2024年第8期19-28,共10页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其高填方场地将长期经历水位升降,对于场地的变形和稳定来说十分不利。依托于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消落带高填方场地稳定性研究项目,通过大型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和蠕变试验分析了粗粒土在干湿循环作用和饱...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蓄水后,其高填方场地将长期经历水位升降,对于场地的变形和稳定来说十分不利。依托于白鹤滩水电站库区移民安置区消落带高填方场地稳定性研究项目,通过大型常规三轴剪切试验和蠕变试验分析了粗粒土在干湿循环作用和饱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剪切形态特征、长期强度、变形规律等,得到主要结论如下:①粗粒土的强度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②干湿循环次数n≤3时,粗粒土试样先剪缩后剪胀,n>3时,粗粒土只有剪缩变形;③粗粒土的峰值偏应力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围压越高干湿循环作用对粗粒土抗剪强度损伤劣化的影响越大;④粗粒土的长期强度较剪切破坏强度有所降低,在低围压下降幅较小,一般情况下可达到剪切破坏强度的80%甚至更高,在高围压下由于颗粒破碎严重粗粒土的长期强度损伤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干湿循环 常规三轴 蠕变试验 损伤劣化 长期强度
下载PDF
花花岩组滑坡堆积体蠕变特性研究
18
作者 董金玉 景茂 赵亚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4,共8页
花花岩组滑坡是一种堆积体滑坡,其滑体由松散的土石堆积体组成,在滑坡缓慢变形中具有明显的蠕动特点。为研究该滑坡堆积体的蠕变特性,确定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指标,对滑坡堆积体进行了直剪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在直剪蠕... 花花岩组滑坡是一种堆积体滑坡,其滑体由松散的土石堆积体组成,在滑坡缓慢变形中具有明显的蠕动特点。为研究该滑坡堆积体的蠕变特性,确定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指标,对滑坡堆积体进行了直剪蠕变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在直剪蠕变试验中表现出明显的减速蠕变和稳态蠕变特征,在较大水平荷载作用下会进入加速蠕变状态;采用Burgers模型以及改进后的Burgers模型对蠕变曲线进行拟合,其结果表明,改进的Burgers模型对非线性的加速蠕变过程拟合效果更好,拟合曲线更接近实际蠕变曲线;通过过渡蠕变法确定了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范围,滑坡堆积体的长期强度为其瞬时抗剪强度的3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岩组 堆积体滑坡 堆积体 蠕变模型 长期强度
下载PDF
不同浸润时间下煤岩蠕变力学模型研究
19
作者 张智敏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以煤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浸润时间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表明:煤岩在轴向应力加载瞬间,产生瞬时弹性应变,接着出现衰减、稳定蠕变,当加载应力高于长期强度时,表现出加速蠕变行为;通过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求拐点的方式,确定煤岩长... 以煤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浸润时间下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试验表明:煤岩在轴向应力加载瞬间,产生瞬时弹性应变,接着出现衰减、稳定蠕变,当加载应力高于长期强度时,表现出加速蠕变行为;通过等时应力-应变曲线求拐点的方式,确定煤岩长期强度,随着浸润时间的增长而递减。基于煤岩蠕变的黏弹塑性,确定基础蠕变模型,利用考虑损伤的Hooke体描述煤岩瞬时弹性应变,分数阶黏滞体表征黏弹性应变,分数阶黏塑性体反映黏塑性应变,构建一个新的改进后的煤岩蠕变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对煤岩蠕变曲线具有良好模拟效果,能较为准确反映煤岩在不同浸润时间下的蠕变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时间 煤岩 加速蠕变 长期强度 模型
下载PDF
含水排土场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研究
20
作者 常剑 郭霁 +2 位作者 苏强 王浩然 孙鸿昌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5期280-285,共6页
为揭示排土场岩土体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采用ZLB-1型三联蠕变直剪蠕变仪,以分级加载形式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和固结压力下,岩土体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5%~39.2%(饱和)含水率范围内,排土场岩土体显示为... 为揭示排土场岩土体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采用ZLB-1型三联蠕变直剪蠕变仪,以分级加载形式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不同含水率和固结压力下,岩土体蠕变特性及长期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5%~39.2%(饱和)含水率范围内,排土场岩土体显示为非线性蠕变,且随着剪应力增加,蠕变曲线分别呈现衰减蠕变、非稳定蠕变及加速蠕变,直至试样发生破坏;施加剪应力瞬间发生较大瞬时应变,并随剪应力增加而变大;长期强度指标与含水率呈现指数递减趋势;对比15%含水率试样,饱和含水率下排土场岩土体长期强度指标中黏聚力降低66%,内摩擦角降低69%,其变化规律满足指数拟合公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含水排土场稳定性计算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水排土场 分级加载 含水率 蠕变 长期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