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垃圾渗滤液污染羽在地下环境中的分带现象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董军 赵勇胜 +3 位作者 韩融 刘莹莹 李志斌 宗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01-1905,共5页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降解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和分带现象,并对污染前后土壤中的Fe3+、Fe2+、氧化容量(OXC)和还原容量(RDC)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出现了4个顺序氧化还原带,微生物在每...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降解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和分带现象,并对污染前后土壤中的Fe3+、Fe2+、氧化容量(OXC)和还原容量(RDC)等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出现了4个顺序氧化还原带,微生物在每个带所利用的最终电子受体是不同的,分别为CO2、Fe3+、NO-3和O2,相应地依次称为产甲烷带、铁还原带、NO-3还原带和氧还原带;各带的标志性物质HCO-3、Fe2+、NO-2和DO的最高值分别为10 353 mg/L、13.61 mg/L、0.097mg/L和5.8 mg/L;土壤的OXC依次不断增大,产甲烷带最小为14.18μmol/g,氧还原带最大为24.45μmol/g;RDC则依次不断减小,产甲烷带最大为224.84μmol/g,氧还原带最小为140.22μmol/g.随着污染的不断加剧,土壤矿物中的Fe3+在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下被还原为可溶的Fe2+,部分进入水体,另一部分则沉积下来.因此氧化还原带的作用机理研究对垃圾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和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带 生物地球化学 最终电子受体 氧化容量 还原容量
下载PDF
与环境污染物转化相关的细菌厌氧呼吸研究动态 被引量:2
2
作者 洪义国 郭俊 +2 位作者 许志诚 岑英华 孙国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8-883,共6页
基于细菌呼吸理论为基础的环境有毒物质降解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呼吸是自然界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厌氧条件下,细菌利用... 基于细菌呼吸理论为基础的环境有毒物质降解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菌呼吸是自然界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且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在厌氧条件下,细菌利用环境中多种有毒物质作为呼吸链末端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在有毒物质被还原甚至降解的同时实现电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形成跨膜的质子浓度电势梯度,进而转化为其生长代谢所需的能量.细菌以环境有毒物质为电子受体的厌氧呼吸不断被发现,这对于深入理解细菌呼吸的本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有毒物质的降解及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重要的环境学意义,对于提高对地球表面有毒物质污染生物修复策略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厌氧呼吸 环境有毒物质 末端电子受体(tea)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的最终电子受体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董军 赵勇胜 +3 位作者 张伟红 洪梅 刘莹莹 韩融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5-750,共6页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最终电子受体和TOC在垃圾渗滤液污染羽各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结果表明,各种还原产物出现峰值的时间和相应的最终电子受体利用最终电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利用电子能力强的最终电子受体...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最终电子受体和TOC在垃圾渗滤液污染羽各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结果表明,各种还原产物出现峰值的时间和相应的最终电子受体利用最终电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利用电子能力强的最终电子受体其还原产物出现急剧升高的时间较早,如NO2-出现峰值的时间比Fe2+早;TOC的浓度在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中不断增加,增加速率分别为8.27、8.56、8.85、9.06和9.11 mg/(L.h).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速度受最终电子受体的多少和有效性的限制,其反应速度和最终电子受体利用最终电子的能力大小相一致,也就是说,利用最终电子能力越强的最终电子受体越容易被微生物利用、消耗,对污染的反应也就越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最终电子受体作用 污染羽 污染物降解模型
下载PDF
渗滤液污染地下氧化还原环境与污染物衰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冬玲 朱志国 +2 位作者 赵勇胜 孙百冬 坚志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5-497,501,共4页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氧化还原环境的分带现象与污染物的衰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出现了3个顺序氧化还原带,依次为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各带标志性物质Fe3+、NO2-和O2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氧化还原环境的分带现象与污染物的衰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出现了3个顺序氧化还原带,依次为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各带标志性物质Fe3+、NO2-和O2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14.81、1.41、5.8mg/L;COD与NH4+-N在监测区间内呈现出相似的衰减规律,随距离的增加浓度降低,随时间的推移浓度升高,COD初期最高去除率达76.8%,后期降到50.0%;NH4+-N初期最高去除率达98.1%,后期降到9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还原环境分带 最终电子受体 去除率
下载PDF
生物膜内硫循环变化特征及其作用的研究动向
5
作者 杨永哲 任勇翔 王志盈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3-34,共2页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阐述了生物膜内硫的存在形态随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的变化及其作用 ,提出了研究影响生物膜内硫循环的电子受体、硫酸盐还原菌 (SRB)及其与生物膜内脱氮菌、聚磷菌等功能微生物的关系 。
关键词 生物膜 聚磷 脱氮 电子受体 SRB 硫循环 变化特征 作用 研究动向 效果
下载PDF
第三组份端基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英文)
6
作者 薛佩瑶 张俊祥 +9 位作者 辛景明 RECH Jeromy 李腾飞 孟凯鑫 王嘉宇 马伟 尤为 MARDER Seth R. 韩平畴 占肖卫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5-283,共9页
我们用宽带隙聚合物FTAZ(苯并二噻吩-二氟苯并氮三唑共聚物)作为给体,窄带隙稠环电子受体FOIC(六噻吩稠环-氟代腈基茚酮类化合物)作为受体,中带隙稠环电子受体IDT-IC (引达醒-腈基茚酮类化合物)和IDT-NC (引达醒-腈基苯并茚酮类化合物)... 我们用宽带隙聚合物FTAZ(苯并二噻吩-二氟苯并氮三唑共聚物)作为给体,窄带隙稠环电子受体FOIC(六噻吩稠环-氟代腈基茚酮类化合物)作为受体,中带隙稠环电子受体IDT-IC (引达醒-腈基茚酮类化合物)和IDT-NC (引达醒-腈基苯并茚酮类化合物)分别作为第三组分,制备了三元共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了第三组分端基对器件性能的影响。IDT-IC和IDT-NC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仅端基不同;IDT-IC端基是苯环,而IDT-NC端基是萘环。与IDT-IC相比,IDT-NC吸收光谱红移40nm,LUMO能级下移0.11 eV,电子迁移率提高50%。基于FTAZ:FOIC,FTAZ:IDT-IC,FTAZ:IDT-NC二元共混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分别为9.73%,7.48%,7.68%。FTAZ:FOIC:IDT-IC和FTAZ:FOIC:IDT-NC三元共混器件的效率分别提升到11.2%和10.4%。对于FTAZ:FOIC:IDT-IC三元共混器件,由于IDT-IC比FOIC具有更高的LUMO能级,开路电压(V_(OC))随着IDT-IC含量的增多而增加。由于IDT-IC与FOIC吸收光谱高度互补,短路电流(J_(SC))也显著提高。第三组份IDT-IC的加入改善了薄膜形貌和载流子传输,填充因子(FF)有所提高。对于FTAZ:FOIC:IDT-NC三元共混器件,由于IDT-NC比FOIC具有更高的LUMO能级,V_(OC)随着IDT-NC含量的增多而增加;但由于IDT-NC的LUMO能级比IDT-IC的LUMO能级低,其V_(OC)比FTAZ:FOIC:IDT-IC体系低。由于FOIC和IDT-NC吸收光谱高度重叠,J_(SC)降低。第三组份IDT-NC的加入改善了薄膜形貌和载流子传输,FF提高,甚至比FTAZ:FOIC:IDT-IC体系有更好的载流子传输和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环电子受体 非富勒烯受体 有机太阳能电池 端基效应 三元共混
下载PDF
Anaerobic degradation of xenobiotic organic contaminants(XOCs):The role of electron flow and potential enhancing strategies 被引量:2
7
作者 Yijing Li Shanghua Wu +2 位作者 Shijie Wang Shijie Zhao Xuliang Zhu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397-412,共16页
In groundwater,deep soil layer,sediment,the widespread of xenobiotic organic contaminants(XOCs)have been leading to the concern of human health and eco-environment safety,which call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 In groundwater,deep soil layer,sediment,the widespread of xenobiotic organic contaminants(XOCs)have been leading to the concern of human health and eco-environment safety,which calls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fate and remediation of XOCs in anoxic matrices.In the absence of oxygen,bacteria utilize various oxidized substances,e.g.nitrate,sulphate,metallic(hydr)oxides,humic substance,as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s(TEAs)to fuel anaerobic XOCs degradation.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increasing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studies focusing on species identification,degrading pathways,community dynamics,systematic reviews 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anaerobic contaminants remova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lectron flow are limited.In this review,we provide the insight on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from electrons aspect-electron production,transport,and consumption.The mechanism of the coupling between TEAs reduction and pollutants degradation is deconstructed in the level of community,pure culture,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Hereby,relevant strategies to promote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are proposed for guiding to an efficient XOCs bio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contamination Anoxic environment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terminal electron acceptor processes(teaPs)
原文传递
2-羟基-3-萘甲羟肟酸(H_(205))的厌氧生物降解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惟怡 龚文琪 梅光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98,共4页
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法,研究了2-羟基-3-萘甲羟肟酸(H205)在4种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各种非生物因素对H205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H205在反硝化、硫酸盐还原与Fe(Ⅲ)还原体系中的生物降解效... 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法,研究了2-羟基-3-萘甲羟肟酸(H205)在4种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各种非生物因素对H205的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H205在反硝化、硫酸盐还原与Fe(Ⅲ)还原体系中的生物降解效率优于一般厌氧处理。H205在不同的厌氧条件下的降解速率由低到高依次为一般厌氧处理、硫酸盐还原处理、反硝化处理以及Fe(Ⅲ)还原处理。Fe(Ⅲ)是H205厌氧生物降解的最适宜电子受体。H205在不同厌氧条件下的生物降解都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般厌氧条件、反硝化条件、硫酸盐条件和Fe(Ⅲ)条件下的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29.86e0.014 77 t,C=29.91e0.042 76 t,C=29.89e0.026 23 t,C=29.95e0.055 97 t。最后初步探讨了H205的厌氧生物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羟基-3-萘甲羟肟酸 厌氧 生物降解性 电子受体 反应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