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the Adjacent Terrain Effect on the Properties of Ground Motion
1
作者 Hao Minghui Zhang Yush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6年第1期74-87,共14页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rtificial transmitting boundary theory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djacent terrain effects on ground motion,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ad... The explic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artificial transmitting boundary theory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adjacent terrain effects on ground motion,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terrains on the topographical amplification effects on ground motion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Compared to the case of a single hill,the presence of adjacent hills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shape of the spectral ratio curve,bu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value of spectral ratio,which is dependent on the locations of observation points.( 2) The presence of adjacent hills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high-frequency ground motion,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hills,such an effect weakens gradually,and the effect of the composite topography combined with multiple hills on ground motion gradually approaches that of a single h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特性 地形影响 有限元分析方法 地面运动 边界理论 放大效应 观测点 谱比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ERRAINAROUND TAIWAN ON TYPHOON DOT (1990) 被引量:1
2
作者 阎敬华 董克勤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1997年第2期128-138,共11页
With the use of analyzed TCM-90 data,Typhoon Dot (1990)and complex evolutions are successfullyreproduced in numerical sboulation as it travels over the island of Taiwan. The simulation includes theformation of seconda... With the use of analyzed TCM-90 data,Typhoon Dot (1990)and complex evolutions are successfullyreproduced in numerical sboulation as it travels over the island of Taiwan. The simulation includes theformation of secondary highs in both circulation and geopotential fields, trajectory jumps during mer-gence with main centers, anomalous northward movement of a low center west of Taiwan, evolutionalprocess of a low-level jet over the Taiwan Straits and significant deviations of circulation center fromgeopotentia1 center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levels. By examining ev0lutions of 3-h interval simulatedresults, detailed processes of changes in structure and track before and after Dot’s passage of Taiwanis given, whose evolutional images are otherwise impossible with conventionai observations at intervalsof 6 h. A number of control experboents are conducted in the end of the work for understanding causesand mechanisms behind various proper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PHOON DOT terrain effectS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effect in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in Sichuan Province,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JIN Tao CHEN Yang +2 位作者 SHU Bo GAO Min QIU Jia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8期2344-2357,共14页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are critical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essential ec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This study selected a total of six periods of land use land c... The Da-Xiao Liangshan mountains are critical ecological function areas and essential ecological barrier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This study selected a total of six periods of land use land cover(LULC)data from 1995 to 2020,to estimate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and analyzed its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topographic gradient diverg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ESV increased by 1.1 billion yuan,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1.47%from 1995 to 2020.Two time periods,2005–2010 and 2015–2020,showed more significant increases than other periods.(2)The elevation and slope of mountainous areas determine the type of land use and further influenc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ESV.(3)Although woodland and grassland are the main land use types of the study area(more than 90%),the hydrological regulation function of the water area partially compensated for the impact of the encroachment of the built-up area on the ESV of grassland.(4)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SVs showed an inverted V-shaped characteristic as the topographic gradient increased,with the dominant position being the 5th topographic gradient zone.Finally,this study provide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optimization.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clarified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ical factors 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ESV and provided novel insights into ecosystem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 Dynamic evolution terrain gradient effect Spatial pattern Liangshan Yi region
下载PDF
Intensified haze formation and meteorological feedback by complex terrai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region
4
作者 Jingyi Liu Lian Xue +3 位作者 Xin Huang Zilin Wang Sijia Lou Aijun Di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3年第2期1-8,共8页
华北平原地区冬季雾霾污染频发,本研究结合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模拟发现,该地区复杂地形加剧了细颗粒物污染及其与大气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复杂地形导致污染在山麓平原积聚,加强迎风坡上升气流.在污染事件中... 华北平原地区冬季雾霾污染频发,本研究结合地面观测,卫星反演和大气动力-化学耦合模拟发现,该地区复杂地形加剧了细颗粒物污染及其与大气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复杂地形导致污染在山麓平原积聚,加强迎风坡上升气流.在污染事件中,污染层易被抬升至1-2公里高度,高空较强的氧化能力利于二次气溶胶生成;另一方面,地形导致的污染层抬升和二次生成进一步加强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削弱垂直扩散并加剧近地面大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复杂地形 二次污染 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
下载PDF
Refinement and Quantification of Terrain-Induced Effects on Global Gravity Data
5
作者 Ojima I. Apeh Elochukwu C. Moka +1 位作者 Victus N. Uzodinma Elijah S. Ebin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19年第5期513-526,共14页
The geodetic and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of Earth Gravity Field parameters computed from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s (GGMs) are quite on the increase despite the inherent commission and omission errors of these models... The geodetic and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of Earth Gravity Field parameters computed from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s (GGMs) are quite on the increase despite the inherent commission and omission errors of these models. In view of this, this study focuses on refining and quantifying terrain-induced effects on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computed directly from a total of seven recent GGMs. In the study, the Residual Terrain Model (RTM) technique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residual terrain effects that were added to the GGM-comput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at the sixty test points in Enugu State, Nigeria. The computed residual terrain effects range from -24.6 to 37.5 mgal while the percentage of the omission errors of the GGMs based on their Root-Mean-Square (RMS) differences ranges from 7.8% to 44.7%.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GGM-refin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are better in accuracy than the unrefined GGM-comput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and hence there is need for accurate height inform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GGMs. We, therefore, recommend that refined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obtained from HUST-Grace2016s, EIGEN-6C4 and GECO that gave best improvement amongst the seven GGMs under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used to supplement the available terrestrial Bouguer anomalies for geodetic and geophysical applications with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uguer Gravity ANOMALIES GLOBAL GEOPOTENTIAL Models Refined Bouguer ANOMALIES Residual terrain Model (RTM) effects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研究
6
作者 陈亮 孙钰蘅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基于2013、2017和2021年的Landsat-8 OLI/TIRS影像,计算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探讨RSEI的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3、2017和2021年的RSEI平均值分别为0.251... 基于2013、2017和2021年的Landsat-8 OLI/TIRS影像,计算河南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数据探讨RSEI的变化与地形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2013、2017和2021年的RSEI平均值分别为0.251、0.397和0.597,呈现出逐渐上升态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均衡发展趋势加重,实验区则趋于平衡。(2)RSEI变化以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为主,主要集中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净改善面积为79.67 km^(2),占比75.30%。(3)中海拔(309~464 m)、坡度5°~35°以及阳坡(南、西南、西、西北)区域是RSEI降低的主要区域,建议加大该区域的保护治理力度,促进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形效应 连康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北京“23·7”极端强降雨特征和成因分析
7
作者 荆浩 亢妍妍 +4 位作者 吴宏议 雷蕾 郭锐 赵玮 于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29,共14页
利用北京地区加密气象站、补盲的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雨量站、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GPS水汽等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北京“23·7”极端强降雨阶段性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7”极端强降雨累计... 利用北京地区加密气象站、补盲的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雨量站、双偏振雷达、风廓线雷达、GPS水汽等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北京“23·7”极端强降雨阶段性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3·7”极端强降雨累计降水量(331 mm)和单点最大降水量(1025 mm)均打破历史纪录,最大雨强(126.6 mm·h^(-1))排名历史第二位,具有显著的极端性。强降雨可分为5个阶段,其中第Ⅱ和第Ⅳ阶段降水量分别占过程累计降水量的37.1%和39.7%,第Ⅳ阶段雨强更大,对应急流更强,高温、高湿特征也更明显。地形对降雨的增幅作用显著,降水量在海拔100~300 m山区迅速增加,极大值出现在海拔约400 m的山区,第Ⅱ(第Ⅳ)阶段山区平均降水量和小时雨强分别是平原的2.1(3.0)倍和2.0(2.7)倍;第Ⅱ阶段主要为地形对急流的直接抬升,第Ⅳ阶段为地形绕流辐合和直接抬升共同作用。7月31日上午(第Ⅳ阶段)边界层急流出口区与低空急流入口区耦合导致低层上升运动增强,促使西部山前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块状发展成线状并有γ中尺度涡旋产生,该β中尺度对流系统北上时形成短暂的列车效应,引发了西部山区8个站次100 mm·h^(-1)以上的极端短时强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极端强降雨 地形作用 低空急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 γ中尺度涡旋
下载PDF
基于InVEST模型的永安市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地形梯度效应研究
8
作者 谢光权 曾真 +2 位作者 袁梦 檀东昊 吴小刚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0,32,共11页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其发展与提升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永安市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分析方法对2001-2021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将生境质...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与其生境质量密切相关,其发展与提升对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永安市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分析方法对2001-2021年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将生境质量与地形位指数梯度相结合,分析生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结果表明:(1)永安市2001年、2011年以及2021年的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6354、0.6291、0.6285,总体生境水平较好,但呈下降的趋势。(2)生境质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呈现研究区中间部分生境质量较差,随着研究区中部集中区域向外逐步扩大,生境质量逐步升高。(3)永安市生境质量分布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形梯度效应,其平均生境质量随着地形位的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土地利用 时空演变 地形梯度效应 永安市
下载PDF
地形驱动下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的分布效应
9
作者 宁昂 陈万基 赵阳 《自然保护地》 CSCD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目的】探究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程度,为林草部门进行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与草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形的视角下对伊犁河谷草原鼠害、虫害、毒草害空间分布... 【目的】探究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程度,为林草部门进行草原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与草原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技术与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形的视角下对伊犁河谷草原鼠害、虫害、毒草害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地形对草原生物灾害的驱动机理。【结果】①伊犁河谷草原鼠害在海拔900~1200 m和1600~2100 m区间大面积分布;虫害主要集中在海拔800~1900 m区域内;毒草害在垂直空间上规律明显,主要集中在海拔1800~2500 m区域,随着海拔升高,毒草害面积增大,在海拔2000~2100 m达到峰值后面积开始减小,在较高和较低处几乎没有毒草害分布。草原生物灾害在坡度空间上主要集中在坡度6°~15°的缓坡,绝大部分生物灾害分布在平坡、缓坡、斜坡等坡度较小的空间内,少部分分布在急坡,陡坡和险坡几乎没有生物灾害分布。草原生物灾害各坡向均有分布,且不同坡向灾害分布面积差异不明显。②坡度对鼠害和虫害影响明显,坡向对3种生物灾害影响都不明显。③草原生物灾害分布受多地形因子共同作用,海拔与坡度之间交互作用显著,海拔与坡向的交互作用不显著。④海拔与坡度、坡向和坡度与坡向对草原鼠害、毒草害分布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海拔与坡度对草原虫害分布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受地形影响显著,不同生物灾害类型对地形有不同响应程度,海拔和坡度交互作用呈现对草原生物灾害分布的非线性增强影响。【结论】伊犁河谷不同的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对地形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交互地形因子对水热条件的调控机理是影响草原生物灾害空间分布的直接原因。通过对伊犁河谷草原生物灾害地形驱动机理的研究,可为今后伊犁河谷草原保护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一定的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物灾害 伊犁河谷 地形 地理探测器 分布效应
下载PDF
近10a大方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致灾性的研究
10
作者 衮毅 王志红 +3 位作者 臧志刚 袁觅 张智森 胡妍妍 《山地气象学报》 202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研究大方县暴雨及其灾害特征,提高当地暴雨预报服务能力,为地方政府防洪部署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方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乡镇自动气象站2013—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灾情资料,结合大方县地形、河流分布特点,统... 【目的】研究大方县暴雨及其灾害特征,提高当地暴雨预报服务能力,为地方政府防洪部署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大方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乡镇自动气象站2013—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灾情资料,结合大方县地形、河流分布特点,统计分析近10 a大方县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各乡镇暴雨、大暴雨的致灾特点。【结果】大方县年均暴雨日、大暴雨日分别为14.8 d、3 d,且有增加趋势,暴雨、大暴雨主要出现在5—9月,均呈单峰型分布,暴雨的峰值出现在6月,大暴雨的峰值出现在7月,最早暴雨初日为4月18日,最晚暴雨终日为10月5日。【结论】大方县暴雨及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南部、西部及北部乡镇,中部出现暴雨的次数较少,其分布特征与地形和水域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位于迎风坡或水域附近的乡镇出现暴雨的频次高于其他乡镇。从暴雨灾情分布来看,致灾性暴雨出现在6、7月居多,与暴雨日、大暴雨日的月分布趋势相同,乡镇暴雨致灾频率大多在10%~30%之间,分布特征不明显;大暴雨致灾频率较高,在南部、北部海拔落差大或位于河谷地带的乡镇致灾性在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时空分布特征 地形 流域 致灾性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mean interference effects for the interfering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heights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朝荣 张耀春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08年第4期499-505,共7页
The mean wind-induced interference effects between two high-rise buildings,in which the interfering buildings have different heights,were numerical simulated in the terrain roughness of B and D types by the Reynolds s... The mean wind-induced interference effects between two high-rise buildings,in which the interfering buildings have different heights,were numerical simulated in the terrain roughness of B and D types by the Reynolds stress equation model(RSM)of fluent.The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the wind tunnel test.Influences of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two buildings,the height of the interfering buildings and the terrain roughness upon the mean interference effects were analyzed,and the space distributions of IFCPs on the principal building under tandem arrangement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er interfering buildings can always bring larger interference factors comparing to the higher ones under tandem arrangement except that the height is larger than 1.25h,and the heights' influence on the mean interference effects will increase as the reduced spacing of two buildings.The influence of heights will be little under stagger arran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风载荷 雪载荷 建筑设计
下载PDF
Numerical Prediction of Strong Wind Induced by Topographic Effect
12
作者 Takanori Uchida 《Open Journal of Fluid Dynamics》 2019年第3期224-240,共17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umerical study of nonstratified airflow over a real complex terrain.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mechanism of a local strong wind induced by a topographic effe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c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umerical study of nonstratified airflow over a real complex terrain. Attention is focused on the mechanism of a local strong wind induced by a topographic effe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mechanism of the occurrence of strong winds accompanied by the effects of terrain, the use of a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very effective, in which conditions can be set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ground roughness an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s a result, airflow converged to a small basin of mountain terrain in the upper stream, and local strong wind was generated leeward along the slope of the mountain terrain.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reproduction accuracy of geographical features, that is, horizontal grid resolution, was examined. Consequently, to reproduce the above-mentioned local strong wind, it was shown that horizontal grid resolution from 50 m to about 100 m was necess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 LES Complex terrain Local STRONG WIND Topographic effect GRID RESOLUTION
下载PDF
河北“23.7”极端暴雨过程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江涛 何丽华 +8 位作者 李江波 张成影 张美如 杨吕玉慈 闫雪瑾 谢祥永 王海川 隆璘雪 黄浩杰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4-903,共20页
2023年7月29日—8月1日,河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事件,气象观测站3 d(72 h)最大累计降水量为1003.4 mm(邢台临城梁家庄),河北、北京多站突破了历史纪录。利用高空、地面、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 2023年7月29日—8月1日,河北省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事件,气象观测站3 d(72 h)最大累计降水量为1003.4 mm(邢台临城梁家庄),河北、北京多站突破了历史纪录。利用高空、地面、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此次极端暴雨的极端性和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极端暴雨过程是在对流层高、中、低层以及中、低纬度多尺度大气系统共同作用,并叠加地形影响下产生的。(1)中纬度大陆高压东移并与北上西进的副热带高压连通,在河北北部形成稳定的西北—东南向高压坝,台风“杜苏芮”登陆后北上西行到河南境内时,受阻于高压坝,速度减慢,导致台风残涡降水长时间维持。(2)台风“杜苏芮”北上自身携带的水汽以及副高南侧的台风“卡奴”远距离输送的水汽,为河北极端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台风北上减弱过程中结构不变,边界层东北风急流和东南风急流辐合,加上太行山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共同为极端降水提供了强盛的动力条件。(3)太行山中段的强降水时段集中在29日夜间至30日夜间,主要是减弱台风残涡的螺旋雨带、东到东北风急流在迎风坡抬升以及喇叭口地形、“狭管效应”增强辐合共同作用所致,250 mm以上的强降水出现在太行山东麓300~800 m的迎风坡上,以稳定性、低质心的暖云降水为主。(4)与太行山中段的极端降水相比,太行山北段的降水时间更长,主要降水时段集中在29日夜间至31日夜间,250 mm以上的强降水范围更大,既包括北段山脉东麓300~600 m的迎风坡一侧,也包括相邻的东部平原,但迎风坡上的降水强度小于太行山中段迎风坡,而平原地区的降水强度则高于太行山中段迎风坡。强降水主要受与山脉平行的东北急流和东南急流辐合以及地形作用所致,山脉东侧浅山区和平原降水对流性更强。(5)此次极端降水的水汽、动力、热力等物理量场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极端性,偏强2~6倍样本标准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台风“杜苏芮” 地形作用
下载PDF
中国“平原-山地”地形过渡带NDVI时空变异与气候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超 崔珍珍 +1 位作者 李婷婷 彭杨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41-2157,共17页
研究地形过渡带植被的地形效应,边缘效应,及其对纬度、气候变化的响应,将为我国山地生态格局和资源禀赋的深层认知提供地学参考。利用1982—2015年第三代全球库存建模和制图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GIMMS NDVI3g v1)和年均气温、降水... 研究地形过渡带植被的地形效应,边缘效应,及其对纬度、气候变化的响应,将为我国山地生态格局和资源禀赋的深层认知提供地学参考。利用1982—2015年第三代全球库存建模和制图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集(GIMMS NDVI3g v1)和年均气温、降水等气象数据,分别进行最大值合成、趋势分析、突变分析、变异分析和相关分析,揭示了中国近南北走向的“平原-山地”地形过渡带(简称“地形过渡带”)植被物候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1)“地形过渡带”跨越一年三熟的低纬度地区,到一年两熟的中纬度地区,再到一年一熟的高纬度地区的周期性植被物候特征区;(2)34年间,年际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植被改善区域占58.84%;年内分析表明“地形过渡带”植被生长期(LOS)变化率-3.16 d/纬度;(3)34年间“地形过渡带”的年均气温呈现升高趋势,每10年上升速率为0.098—0.386℃之间;年均降水呈现减少趋势,每10年下降速率为8.29—31.82 mm;(4)34年间NDVI变异系数结果表明,研究区NDVI低波动变化和相对较低波动变化的面积占比达95.52%,说明研究区植被呈稳中向好趋势;(5)NDVI与年均气温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减弱,表明南方植被对气温变化敏感;NDVI与年均降水量的相关性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升高,表明北方植被对降水变化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过渡带 第三代全球库存建模和制图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GIMMS NDVI3g v1) 地形效应 边缘效应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变异分析
下载PDF
地形导航多波束测深综合效应的邻域改正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家成 姜凯文 赵红颖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3年第6期52-57,共6页
针对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中波束角效应和地形效应对水深测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平均坡度水深数据改正的方法,以解决不同地势情况下造成的水深数据失真问题.首先根据多波束系统的测量原理建立了水深测量模型,与测量点周围8个点之... 针对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中波束角效应和地形效应对水深测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平均坡度水深数据改正的方法,以解决不同地势情况下造成的水深数据失真问题.首先根据多波束系统的测量原理建立了水深测量模型,与测量点周围8个点之间平均坡度估计该点处地形倾斜角,通过测量水深与海底地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不同程度的水深改正,以获得测深处的真实水深.仿真过程中通过计算测点周围邻域8个方向的平均坡度,对地形平均坡度进行估计,并用实际某海域地形进行检验.结果标明:该技术应用性强,对水深测量中波束角与地形效应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改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域改正 多波束声纳测深 地形平均坡度 波束角效应 地形效应
下载PDF
地形对回线源地空瞬变电磁探测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朱文杰 刘丽华 +3 位作者 柯振 姜龙斌 晏使楚 刘小军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2-45,共4页
针对地形起伏对地空瞬变电磁勘探数据影响严重的问题,利用电磁三维(3D)分析软件对起伏地形条件下地空瞬变电磁响应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对地空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首先,对均匀半空间模型进行正演计算,保证本文数值模拟的精确... 针对地形起伏对地空瞬变电磁勘探数据影响严重的问题,利用电磁三维(3D)分析软件对起伏地形条件下地空瞬变电磁响应进行了正演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对地空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首先,对均匀半空间模型进行正演计算,保证本文数值模拟的精确性;其次,在回线源外分别构造山峰及山谷地形,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电流断开后空间中电磁场变化;最后,建立典型地形含异常体模型,分析起伏地形对地下目标体探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形对地空瞬变电磁响应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影响主要集中在早期;不同地形及同一地形两侧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特征。该结果为地空瞬变电磁数据地形识别提供了有价值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空瞬变电磁 地形效应 有限元法 回线源
下载PDF
宽河谷非均匀工程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17
作者 卢林彤 李孝雄 +1 位作者 庄海洋 吴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6-225,共10页
针对宽河谷非均匀工程场地地震动响应的空间差异性,以长江下游宽河谷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宽河谷非均匀场地非线性地震响应的静、动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行波效应和上覆水压力的影响,分析了场地地表及地层不同深度处地震反应空... 针对宽河谷非均匀工程场地地震动响应的空间差异性,以长江下游宽河谷场地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宽河谷非均匀场地非线性地震响应的静、动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考虑了行波效应和上覆水压力的影响,分析了场地地表及地层不同深度处地震反应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场地地表不同位置处地震动参数差异明显,其变化规律与地形起伏相一致,且在多级边坡坡顶、地形起伏较大处地震动参数产生突变,揭示了宽河谷非均匀场地地震动响应空间的差异性;场地地表的反应谱表现出“多峰”、“宽周期”等特性。将计算结果与不考虑地形的简化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非均匀宽河谷场地需要充分考虑地形和土层非均匀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河谷非均匀场地 地形效应 地震动响应 空间差异性 地震破坏
下载PDF
郑州“7·20”极端降水地形影响数值试验
18
作者 程佳佳 徐国强 《气象科技》 2023年第5期668-680,共13页
针对2021年7月20日发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极端暴雨事件,利用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地形影响问题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结果发现,CMA-MESO(GRAPES-MESO 3 km)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地形对降水具有显著影响,地形高度降... 针对2021年7月20日发生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极端暴雨事件,利用数值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中的地形影响问题进行了数值试验分析。结果发现,CMA-MESO(GRAPES-MESO 3 km)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此次极端降水过程。地形对降水具有显著影响,地形高度降低时,降水中心强度减弱,位置偏北;地形高度增加时,降水中心强度增加,位置偏南。其主要影响机制为:(1)太行山与郑州市西侧山体抬升作用使郑州市西部出现较强的上升运动中心;太行山南端阻挡作用使东南暖湿气流北支一部分气流向西偏转,与越过伏牛山的偏南气流及东南气流南支汇合,使郑州市上空维持大尺度水汽辐合,进而产生极端暴雨。(2)当地形高度增加时,东南气流北支的部分气流遇太行山阻挡转为偏东北气流,气流辐合区强度增强,郑州市上空水汽含量明显增加;而东南气流南支受伏牛山阻挡抬升作用影响在郑州市西南侧也产生了强上升气流,在郑州市西北侧与西南侧形成两个强降水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地形影响 数值试验
下载PDF
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9
作者 程静 王鹏 +1 位作者 陈红翔 韩永贵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1-491,共11页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 生境质量是关乎人类福祉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综合应用InVEST模型、地形位指数、地理探测器及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梯度效应与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渭河流域生境质量指数呈逐年增加态势,由0.607增长至0.624,增长幅度为2.463%,空间上呈现出两极化分布格局,低等和高等生境质量面积持续增加,而中等和良好生境质量面积有所下降。(2)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布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效应,低等生境质量在低地形梯度上分布广泛,分布指数最高,而高等生境质量在高地形梯度上占据主导优势。(3)土地利用类型是渭河流域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任意2个因子对生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个驱动因子的作用,土地利用类型与降雨量、气温、海拔、归一化植被指数的交互决定力均大于0.6。研究结果可为渭河流域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InVEST模型 地形梯度效应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渭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MODIS的横断山区植被时空演变特征及地形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白玛曲西 普布多吉 +5 位作者 卓永 次珍 边琼 黄鹏 西绕卓玛 玉洛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58-1169,共12页
合理地评价植被变化的地形效应,可以为横断山区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MODIS植被遥感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Sen+M-K趋势分析并结合地形差异修正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横断山... 合理地评价植被变化的地形效应,可以为横断山区生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效益评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MODIS植被遥感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采用Sen+M-K趋势分析并结合地形差异修正方法,分析了2000—2020年横断山区植被与地形因子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近21年横断山区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呈南高北低、低海拔地区大于高海拔山脉地区的分布格局,随海拔变化规律性显著,存在明显的岭谷差异。64.13%的区域植被稳定,极显著增加和显著增加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12.54%和11.77%,平均年际变化速率为0.013(10 a)^(-1)。(2)横断山区植被NDVI分布和变化存在明显的地形效应,植被NDVI在海拔小于3845 m的区域小幅波动,超过3845 m后呈阶梯式减小;不同坡向的植被NDVI差异较小,但北坡大于南坡,西坡大于东坡,西北坡最大;植被NDVI在0~38.9°随坡度增加呈阶梯式增大,而坡度高于38.9°后急剧减小。(3)在海拔小于1919 m、坡度小于3.8°的平地区域植被NDVI年际增加速率较小,显著退化分布明显;在海拔为1919~3162 m,坡度为3.8°~25.1°,坡向为西北坡、西坡和北坡的区域植被NDVI以稳定和增加为主,年际变化速率高;在海拔为2739~3534 m、坡度为22.2°~28.0°、坡向为东坡和西坡的过渡区域植被NDVI易出现波动,是生态治理中需着重注意和加强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区 归一化植被指数 气候变化 地形效应 时空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