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9篇文章
< 1 2 1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control and monitor system for the BESⅢ ETOF/MRPC beam test
1
作者 钱森 宁哲 +10 位作者 付在伟 陈晓辉 孙勇杰 杨帅 贾茹 张家文 衡月昆 李澄 李家才 祁鸣 郑阳恒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14-18,共5页
A test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the BESIII ETOF/MRPC beam tests of data acquisi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 The softwar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CAMAC bus, VME bus and Serial Port,which are res... A test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the BESIII ETOF/MRPC beam tests of data acquisi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 The softwar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CAMAC bus, VME bus and Serial Port,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detectors. The monitor system works well in the beam t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控系统 MRPC 试验控制 PC梁 CAMAC总线 测试系统 VME总线 数据采集
下载PDF
Monotonic and Cyclic Pushover Tests of Wood Beam-Column Connections:Ancient Chinese Tenon Joint vs Typical and Simplified US Connections
2
作者 HUANG Zhenhua 《结构工程师》 2011年第B01期342-349,共8页
Wood beam-column frame is a popular structural system in United States and in ancient China. Chinese wood beam-column frame structures showed better seismic resistance properties than the US ones.The tenon joint is on... Wood beam-column frame is a popular structural system in United States and in ancient China. Chinese wood beam-column frame structures showed better seismic resistance properties than the US ones.The tenon joint is one of the reasons.This study performed monotonic and cyclic pushover tests to understand the behavior of Chinese tenon joints versus the behavior of the commonly used US wood beam-column connections.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ypical US wood beam-column connection is very strong under monotonic loads.The ancient Chinese tenon joint has the best behavior under cyclic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轮 测试 接缝 转动机件
下载PDF
Analysis and seismic tests of composite shear walls with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deep beams 被引量:1
3
作者 Dong Hongying Cao Wanlin +2 位作者 Wu Haipeng Zhang Jianwei Xu Fangfang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609-624,共16页
A composite shear wall concept based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s is proposed and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new wall is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energy dissipat... A composite shear wall concept based on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lumns and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s is proposed and examined in this study. The new wall is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energy dissipation elements: CFST columns; SP deep beams; and reinforced concrete (RC) strips. The RC strips are intended to allow the core structural elements - the CFST columns and SP deep beams - to work as a single structure to consume energy. Six specimens of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The resulting data are analyzed herein. In addi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he stress and damage processes for each specimen were carried out, and simulations were completed for a range of location and span-height ratio variations for the SP beams. The simulations show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est results. The core structure exhibits a ductile yielding mechanism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column-weak beam structures, hysteretic curves are plump and the composite shear wall exhibits several seismic defense lines.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hear wall specimens with encased CFST column and SP deep beam design appears to be closer to that of entire shear walls. Establishing optimal design parameter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SP deep beams is pivotal to the best seismic behavior of the wall. The new composite shear wall is therefore suitable for use in the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lumn steel plate (SP) deep beam composite shear wall seismic test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下载PDF
基于地基梁理论的断层非线性错动下隧道纵向响应研究
4
作者 铁明亮 常铭宇 +4 位作者 詹胜文 申玉生 左雷彬 陈孔福 张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65-1376,共12页
为研究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纵向响应,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和弹性梁理论,建立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在断层强制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响应微分方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获得隧道结构在断层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变形、内力响应,并通过模... 为研究走滑断层错动作用下隧道结构的纵向响应,采用Pasternak双参数地基和弹性梁理论,建立穿越多破裂面断层隧道在断层强制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响应微分方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获得隧道结构在断层位错作用下的纵向变形、内力响应,并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对理论解析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解析模型对隧道结构纵向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理论解析模型计算得到的隧道纵向变形和弯矩变化趋势与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完全一致,但数值上趋于保守;2)断层错动的位移形式和围岩-隧道结构的刚度匹配关系对隧道结构纵向响应的影响较大,应根据具体的断层破碎带形式选择合适的断层错动位移函数;3)随着围岩-隧道结构刚度比的增大,围岩对隧道结构的约束作用随之增大,隧道结构纵向内力集中现象增加,但受断层错动影响的范围减小,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结合施工成本、抢通时间等来选择合适的围岩-隧道结构刚度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断层错动 模型试验 弹性地基梁 理论解析模型
下载PDF
钢-PVA纤维混凝土预制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5
作者 于婧 贾会芳 张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为研究钢-聚乙烯醇混杂纤维混凝土(Steel-Polyvinyl Alcohol Hybird Fiber Concrete,简称SPHFC)预制连梁的抗震性能,对1个普通混凝土(RC)预制连梁试件和3个SPHFC预制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预制连梁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 为研究钢-聚乙烯醇混杂纤维混凝土(Steel-Polyvinyl Alcohol Hybird Fiber Concrete,简称SPHFC)预制连梁的抗震性能,对1个普通混凝土(RC)预制连梁试件和3个SPHFC预制连梁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分析预制连梁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性能、刚度及耗能能力等抗震指标,研究连梁基体材料和截面宽度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阐明了SPHFC预制连梁的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C预制连梁破坏时混凝土剥落现象严重,最终表现为剪切型破坏;SPHFC预制连梁破坏时几乎无混凝土剥落现象,充分发挥了纤维混凝土多裂缝开展的特点,最终发生弯剪型破坏;SPHFC预制连梁的承载力、延性、刚度和耗能能力均远高于RC预制连梁;分别增大SPHFC预制连梁基体强度或截面宽度,连梁承载力提高,延性和耗能能力略有降低.本文提出的新型SPHFC预制连梁各项抗震指标均显著优于普通RC预制连梁,且制作简便,轻质高强,便于预制吊装,可在装配式结构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PVA混杂纤维混凝土(SPHFC) 拟静力试验 小跨高比预制连梁 抗震性能
下载PDF
中低速磁浮梁轨一体轨道梁钢混接头试验研究
6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7-876,共10页
针对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建筑高度较大、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孔钢板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并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首先,介绍了梁轨一体轨道梁工程背景以及钢-混结... 针对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建筑高度较大、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开孔钢板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并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足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仿真计算分析.首先,介绍了梁轨一体轨道梁工程背景以及钢-混结合部的结构特征;其次,设计了钢-混结合部静载模型试验,测试F轨、钢连接件和混凝土等构件在各级荷载下的应力和位移;最后,建立了钢-混结合部实体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试验数据分析了钢-混结合部的受力性能、传力机理以及设计参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1.50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连接件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荷载继续增大时,F轨的荷载-应力曲线表现出一定的非线性;5.47倍设计荷载下,混凝土梁体发生开裂破坏.2)F轨内外磁极位移均较小,钢-混结合部刚度较大;F轨内外磁极位移差在设计荷载下满足设计限值;1.58倍设计荷载下内外磁极位移差达到0.54 mm,开始超过位移差限值;表明钢混结合部刚度的富裕量小于强度,钢连接件应以刚度控制设计.3)在正常运营状态,磁浮列车荷载主要由钢连件的钢板承压传递,焊钉与开孔钢板传力比例较小;钢连接件中开孔直径、贯穿钢筋直径对传力影响较小,钢连接件腹板厚度增加使得钢混结合部处传力更加平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梁 梁轨一体轨道梁 钢-混结合部
下载PDF
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抗剪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莫时旭 熊豪 +1 位作者 郑艳 柴龙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4,195,共9页
目的为研究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的抗剪性能,方法对4根倒置组合梁试件通过三点加载方式进行了静载试验,通过研究其负弯矩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及变形特征,得到了组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应变分布、荷载-滑移曲线、最终破坏形态等... 目的为研究部分充填式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的抗剪性能,方法对4根倒置组合梁试件通过三点加载方式进行了静载试验,通过研究其负弯矩作用下的破坏形态及变形特征,得到了组合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应变分布、荷载-滑移曲线、最终破坏形态等。结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UHPC翼板显著提升了组合梁的变形能力和极限承载力;相较于试件SUCB-3(NC翼板),试件SUCB-1(1/2UHPC翼板和SUCB-4(全UHPC翼板))的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8.2%和27.3%,变形能力则分别增强了38.02%和41.2%;钢纤维的添加能有效地抑制翼板裂缝的开展,钢纤维掺量从0提高到2%,试件的最大裂缝宽度从1.06 mm降低到0.92 mm,变形能力增强了23.61%,承载力则提高了4%。结论提出了考虑钢箱、UHPC翼板和充填混凝土贡献的组合梁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幅钢箱-UHPC组合梁 静载试验 抗剪承载力 钢纤维掺量
下载PDF
考虑冠梁的桩锚支护边坡试验与数值模拟
8
作者 陈长流 杜江涛 +1 位作者 叶帅华 陶晖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0,共9页
以兰州港务区桩锚支护边坡实例为依托,通过无线自动化监测与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桩锚支护在未设冠梁(填土过程)阶段和设置冠梁(运营期间)阶段的支护结构内力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未设冠梁阶段,随着填土... 以兰州港务区桩锚支护边坡实例为依托,通过无线自动化监测与有限元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桩锚支护在未设冠梁(填土过程)阶段和设置冠梁(运营期间)阶段的支护结构内力与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未设冠梁阶段,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桩身弯矩、锚杆轴力和边坡位移逐渐增大;冠梁设置后,可有效地减小桩身弯矩和锚杆轴力并且对桩顶附近土体有较强的约束作用,对边坡顶部位移的约束效果最为显著,边坡位移的影响从坡顶至坡底逐渐减小,也明显地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随着运营期内支护结构与边坡土体应力的相互调整,两者的内力与位移趋于平稳变化.该试验可为西北黄土地区桩锚支护边坡的设计、施工和监测分析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锚 边坡 冠梁 现场监测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简支混凝土工字梁超声测试中湿度效应的量化
9
作者 郑罡 张后丽 +1 位作者 陈鹏 彭宇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3期260-265,共6页
为分析环境湿度对混凝土梁超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室内自然环境下的混凝土工字梁超声测试试验,采集测试信号和对应湿度,将信号向量间的偏转角作为信号波动性的评估指标,反映湿度对超声信号的影响,构造信号的残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 为分析环境湿度对混凝土梁超声测试结果的影响规律,设计了室内自然环境下的混凝土工字梁超声测试试验,采集测试信号和对应湿度,将信号向量间的偏转角作为信号波动性的评估指标,反映湿度对超声信号的影响,构造信号的残差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提取左奇异向量中的湿度效应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去除信号在左奇异向量上的投影去除信号中的湿度效应。结果表明:超声测试信号的波形受湿度影响会发生时移和幅值变化;阶次越高的湿度效应分量在全部湿度效应中的占比越小;去除前5个湿度效应总量后,信号波动性均值可降低至原来的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 超声信号 湿度效应 奇异值分解
下载PDF
重载铁路桥梁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性能研究
10
作者 宋力 陈岩 +2 位作者 刘冉 蒋丽忠 余志武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00-3415,共16页
运营提载会导致重载铁路桥梁损伤累积和刚度退化加剧,对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进行加固可以改善桥梁的受力状况,提高桥梁承载能力。为了研究重载铁路桥梁体外预应力筋加固的性能,分别制作重载铁路24 m超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未加... 运营提载会导致重载铁路桥梁损伤累积和刚度退化加剧,对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进行加固可以改善桥梁的受力状况,提高桥梁承载能力。为了研究重载铁路桥梁体外预应力筋加固的性能,分别制作重载铁路24 m超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未加固足尺试验模型与体外预应力筋加固足尺试验模型,并开展200万次疲劳试验与疲劳后静力试验。建立未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与体外预应力筋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研究加固前后重载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力与疲劳性能,揭示加固前后梁体挠度和应力变化规律,并分析不同轴重列车作用下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重载铁路桥梁外加预应力筋的加固效果良好,疲劳试验中加固梁刚度退化幅度、跨中挠度、梁内预应力筋应力、梁底及下翼缘混凝土应力显著比未加固梁的小;在33 t轴重列车与1.2倍中等荷载(ZH)轴重作用下,外加预应力筋加固的24 m超低高度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适应性良好,预应力混凝土梁挠度与应力响应均符合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重载铁路桥梁的设计、养护、维护与加固提供基础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桥梁 加固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梁 疲劳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横向贯通式中低速磁浮一体轨道梁钢-混结合部试验研究
11
作者 秦世强 黄春雷 +2 位作者 龚俊虎 毛羚 王秋萍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7,共10页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 为解决中低速磁浮分离式轨道梁存在的养护难、构件多,以及无法考虑F轨刚度贡献等问题,提出一种横向贯通式梁轨一体轨道梁结构,针对其钢-混结合部的静力性能开展有限元分析和足尺模型试验研究,并对关键设计参数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5倍设计荷载内,钢-混结合部基本处于弹性状态,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且具备较高富裕量;竖向荷载主要通过钢板承压作用传递至混凝土梁体,焊钉对竖向荷载的传递作用较小;设计参数分析表明,适量提高钢连接件钢板厚度有利于竖向荷载的平顺传递。研究结果可以为梁轨一体轨道梁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中低速磁浮 模型试验 分离式轨道梁 梁轨一体轨道梁 钢-混结合部
下载PDF
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计算方法
12
作者 贺钢 邹泉锭 +1 位作者 肖世国 齐远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6,63,共6页
研究目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是一种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其路基-轨道梁结构对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为简单合理确定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轨道梁结构的挠度和内力以便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Winkler弹性... 研究目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是一种新型交通运输系统,其路基-轨道梁结构对系统的安全性、运行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有重要影响。为简单合理确定车辆荷载作用下路基-轨道梁结构的挠度和内力以便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上的Timoshenko梁模型,建立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计算方法。研究结论:(1)通过拟静力法将车辆动力荷载转换为等效惯性力,结合梁体边界条件,采用Laplace变换方法,推导出了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轨道基础梁的挠度和内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进行了验证;(2)轨道基础梁的挠度和弯矩沿梁体长度均呈中间大、两端小的抛物线型分布模式,二者理论值与试验值的最大误差分别约为10%、5.6%;(3)梁体剪力沿长度呈跨中为零的线性分布,理论值与试验值最大误差约为5%;(4)本文所建立的计算方法可为中低速磁悬浮铁路路基轨道梁的实际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悬浮铁路 路基 轨道基础梁 TIMOSHENKO梁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基于保护层劈裂破坏的钢筋屈服后粘结锚固性能研究
13
作者 易伟建 张云慧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66,共9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要求钢筋拉断先于锚固破坏,但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往往出现锚固破坏。此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抗震钢筋强屈比不应低于1.25,但是其中抗震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仅考虑了往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要求钢筋拉断先于锚固破坏,但是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往往出现锚固破坏。此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要求抗震钢筋强屈比不应低于1.25,但是其中抗震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仅考虑了往复荷载对钢筋粘结性能的不利影响,未明确要求钢筋应力达到1.25fy所需的附加锚固长度。主要通过试验研究的方法,探讨混凝土保护层发生劈裂破坏的条件下钢筋屈服后的粘结锚固性能。采用在钢筋表面开槽密贴应变片的方法测量钢筋的应变分布,以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等为变量,完成21个梁端式试件锚固试验。结果表明:钢筋屈服后,加载端滑移显著增大,屈服段粘结应力降低;劈裂裂缝的出现会导致粘结应力重分布,由筋端锚固问题向缝间粘结锚固问题转化。基于试验结果,得到了钢筋屈服后锚固强度计算公式以及钢筋应力-滑移的本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钢筋锚固承载力和加载端滑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锚固 滑移 屈服渗透 梁端式试验
下载PDF
非对称集中荷载下无腹筋RC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健 刘家栋 段绍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具有两个不同的剪跨比,而两剪跨段受剪承载力与剪力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开展6根非对称和4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破坏形态、荷... 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具有两个不同的剪跨比,而两剪跨段受剪承载力与剪力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开展6根非对称和4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破坏形态、荷载-跨中位移曲线和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并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公式、修正压力场理论、基于截面应变分析的抗剪模型和Zsutty统计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小剪跨比恒为1.0的无腹筋简支梁,大剪跨比为2.0~4.0的梁均在大剪跨段发生剪切破坏;当大剪跨比由3.0增大至3.5时,梁的极限承载力出现由大剪跨段控制转变为小剪跨段控制的现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预测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发生剪切破坏的位置与试验结果相反,而Zsutty统计公式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荷载 钢筋混凝土 无腹筋梁 受剪性能 静力试验
下载PDF
火灾下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研究
15
作者 闫凯 张倩 +1 位作者 黄彬超 张鑫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117,共8页
为探明火灾下活性粉末混凝土(Receative power concrete,R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退化规律,设计制作了六根RPC简支梁试件,开展了恒载下ISO834标准火灾试验,获得了时间-位移曲线、荷载-位移曲线、内部温度变化、裂缝开展、破坏形态、高温爆... 为探明火灾下活性粉末混凝土(Receative power concrete,R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退化规律,设计制作了六根RPC简支梁试件,开展了恒载下ISO834标准火灾试验,获得了时间-位移曲线、荷载-位移曲线、内部温度变化、裂缝开展、破坏形态、高温爆裂等数据,分析了剪跨比、荷载水平、配箍率、纵筋配筋率对火灾下RPC梁斜截面承载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剪跨比、荷载水平是影响RPC梁斜截面耐火极限的关键因素,剪跨比由2.5增至3.5,荷载水平由0.25增至0.45,RPC梁耐火极限可降低30 min以上;配箍率对RPC梁的斜截面承载力和耐火极限影响显著;纵筋配筋率对RPC梁耐火极限影响甚微。火灾高温、爆裂削弱了RPC梁的斜截面承载性能,爆裂导致内部材料直接受火,加速其力学性能劣化,使梁斜截面承载力降低33.5%以上。该研究可为火灾下RPC梁斜截面承载安全及火灾后加固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粉末混凝土梁 抗火试验 耐火极限 斜截面承载力
下载PDF
钢-连续纤维复合筋珊瑚混凝土梁式拉拔粘结应力分布研究
16
作者 王磊 余涵 +3 位作者 章明明 谷健 卢家慧 朱得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1-2469,2489,共10页
为探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在珊瑚混凝土中的粘结应力分布,使用梁式拉拔试验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和不同直径SFCB珊瑚混凝土进行拉拔,并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对筋材应力分布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SFC... 为探究钢-连续纤维复合筋(SFCB)在珊瑚混凝土中的粘结应力分布,使用梁式拉拔试验方法,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筋和不同直径SFCB珊瑚混凝土进行拉拔,并采用光纤Bragg光栅(FBG)传感技术对筋材应力分布变化动态监测。研究结果表明:SFCB直径和钢芯直径均会影响荷载-滑移曲线形状;箍筋对筋材初始粘结刚度和SFCB纤维层加载端应变有明显提升;箍筋一定程度可以增强螺纹钢芯的粘结,对光圆钢芯粘结影响不大;SFCB屈服后的粘结应力分布与屈服前有明显差异,钢芯屈服后应力传递现象更明显;由于钢芯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在相同荷载下SFCB纤维层粘结段各处粘结应力均要大于CFRP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CB 珊瑚混凝土 梁式拉拔试验 粘结应力分布 SFCB应变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下载PDF
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受力机制的模型试验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慧健 郑余朝 +2 位作者 刘功宁 汪波 张帅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8,共10页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 为了方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洞桩法地铁车站边桩结构的受力机制,该文以广州地区某洞桩法地铁车站工程为依托,设计了一种简化的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模型试验。基于该试验方法,演示分析了边桩结构在洞桩法车站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力学行为规律,并对比研究了不同桩型布置参数下的桩后土压力、边桩结构的力学和变形规律。通过该试验,为学生展示了洞桩法边桩结构模型的设计、制作、试验具体操作及数据监测的全过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洞桩法车站边桩结构力学行为演变规律,以及采用不同边桩布置型式的力学行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桩法 边桩结构 模型试验 施工力学 变形规律
下载PDF
磁悬浮轨道梁均匀温度及温差分量极值研究
18
作者 戴公连 罗泽江 +2 位作者 王芬 何昌林 张昂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59-2370,共12页
与一般公铁桥梁不同,磁悬浮轨道梁的温度场会受到周围磁场与功能件升温的影响。由于我国规范暂未对磁浮轨道梁均匀温度和温差分量的极值作出明确规定,研究具有概率保证的温度分量代表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沙磁浮运营线某混凝土箱梁1... 与一般公铁桥梁不同,磁悬浮轨道梁的温度场会受到周围磁场与功能件升温的影响。由于我国规范暂未对磁浮轨道梁均匀温度和温差分量的极值作出明确规定,研究具有概率保证的温度分量代表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沙磁浮运营线某混凝土箱梁1年多的现场温度监测数据,分析梁体均匀温度与竖向等效线性温差的时变特征。研究分别采用单变量线性回归法(ULR法)和梯度提升回归树法(GBRT法)建立基于气象因素的结构温度分量预测模型,对比发现GBRT法不仅能提高均匀温度的预测精度,还能克服ULR法无法预测竖向等效线性温差的局限性。而后将1960—2019年的长期气象数据输入到建立好的GBRT预测模型中,得到磁浮箱梁各温度分量60年的长期预测值,经整理后得到均匀温度和竖向等效线性温差的日极值、年极值样本。结合最大熵极值模型和Fourier函数得到各温度分量的日极值时变曲线,对年极值样本建立最大熵模型并确定百年重现期下的温度分量代表值。研究结果表明:磁浮箱梁均匀温度呈现以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变化,竖向等效线性温差受太阳辐射影响,呈夏季高、冬季低的特点;百年重现期下磁浮箱梁均匀温度和竖向等效线性温差的代表值分别为44.4℃、8.6℃。该方法结合GBRT算法和最大熵极值模型,解决了极值分析中年极值样本不足的问题,结果可为磁浮轨道梁的温度变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悬浮轨道梁 现场试验 均匀温度 等效线性温差 GBRT算法 最大熵模型 极值分析
下载PDF
“贝壳板”加固直角突变式钢吊车梁疲劳性能研究
19
作者 胡宝琳 徐宇豪 +2 位作者 左志远 庄继勇 周磊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65,共11页
针对既有直角突变式钢吊车梁,提出一种“贝壳板”加固方法,即在吊车梁变截面处腹板两侧,焊接带圆弧的“类贝壳式”钢板对吊车梁进行疲劳加固的方法.该加固方法是通过增加变截面区域腹板的刚度来降低疲劳细节的应力水平,从而提高其疲劳强... 针对既有直角突变式钢吊车梁,提出一种“贝壳板”加固方法,即在吊车梁变截面处腹板两侧,焊接带圆弧的“类贝壳式”钢板对吊车梁进行疲劳加固的方法.该加固方法是通过增加变截面区域腹板的刚度来降低疲劳细节的应力水平,从而提高其疲劳强度.通过缩尺疲劳试验对使用“贝壳板”加固后的直角突变式钢吊车梁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贝壳板”加固后吊车梁的疲劳破坏规律,评估加固后吊车梁的疲劳性能.以加固后吊车梁最危险疲劳细节的主应力为基本参量,给出了加固后吊车梁的设计S_(r,p)-N疲劳曲线.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加固后吊车梁裂纹扩展模拟和寿命计算的正确性,进一步分析“贝壳板”加固后吊车梁破坏细节的疲劳裂纹扩展特性,研究“贝壳板”高度和厚度变化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可为吊车梁的加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板”加固 吊车梁 裂纹扩展 疲劳寿命 疲劳试验
下载PDF
后植筋组合梁锚固法静载荷试验技术研究
20
作者 郝志鹏 梁大伟 +1 位作者 李艳 郝红军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9期69-72,共4页
以山西首例素混凝土桩后植筋组合梁锚固法静载荷试验为背景,介绍了后植筋组合梁锚固法静载荷试验基本原理、检测工序等,着重阐述了其计算方法和技术要点。对检测方案的设计计算、控制因素和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该方法在本地... 以山西首例素混凝土桩后植筋组合梁锚固法静载荷试验为背景,介绍了后植筋组合梁锚固法静载荷试验基本原理、检测工序等,着重阐述了其计算方法和技术要点。对检测方案的设计计算、控制因素和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为今后该方法在本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也为该检测方法在本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植筋组合梁锚固法 静载试验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