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 in Grain-Size Composition of Lignite under Cyclic Freezing-Thawing and Wetting-Drying
1
作者 Natalia S. Batugina Vladislav I. Fedorov 《Natural Resources》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hange in grain-size composition of lignite under cyclic freezing-thawing (FTC) and wetting-drying (WDC). The article shows tha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 the lignites can be subjected to... The paper presents the change in grain-size composition of lignite under cyclic freezing-thawing (FTC) and wetting-drying (WDC). The article shows tha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s the lignites can be subjected to repeated freezing-thawing and wetting-drying, which deter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ing their grain-siz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Experimental studies in laboratory conditions on the influence of cyclic freezing-thawing (FTC) and wetting-drying (WDC) on the quality indicators of lignit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heir granulometric (fractional) composition has been studied. Freezing-thawing cycle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FTC): minimum exposure temperature: -20°C;maximum: +5°C;relative humidity: 30%;number of processing cycles: 3. Wetting-drying cycles are as follows (WDC): drying temperatures are +20, +40, +60, +80°C, drying time 90 minutes, the coals are further subjected to rain (soaking) for a period of water saturation to humidity of 30% - 40% and dry again. The number of wetting-drying cycles is 3 times. The tests have revealed the destructive effects of FTC and WDC on the samples of lower metamorphic grade coal, and the cycles of wet-dry lead to the much higher yield of fine sizes (-6+0;-13+0 mm) than the cycles of freeze-thaw. Furthermor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yield of fines depends on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coal disintegration proceeds more intensively at a higher temperature of dry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TE Freezing-thawing Cycle wetting-Drying Cycle Grain Size Composition Dust Coal Storage Loss Quality
下载PDF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 and dry-wet altern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2
作者 YaLing Chou LiYuan Sun +1 位作者 BaoAn Li XiaoLi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9年第2期159-172,共14页
The typical loess on high slopes along the BaoLan High-speed Rail,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freeze-thaw cycle and dry-wet alternation on the shear-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uns... The typical loess on high slopes along the BaoLan High-speed Rail, China,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freeze-thaw cycle and dry-wet alternation on the shear-strength parameters of the unsaturated loess was investigated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methods. Moreover, the temperature field, seepage field, and stability of slopes with different gradients were simulated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freeze-thaw cycle and dry-wet alternation by using the geotechnical analysis software Geo-Studio.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1) when the freeze-thaw cycle was repeated on the slope, with the frozen depth increasing, the melted depth did the same; besides, the closed loop of isotherms formed on the slope;(2) under the action of dry-wet circulation, the negative pore-water pressure and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showed an upward tendency. However, owing to the different slope gradients, rainfall infiltration was not the same. As time went by,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egative pore-water pressure and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 between the slopes of different gradients continued to increase;(3) with the freeze-thaw cycle and dry-wet alternation increasing, the slope-safety factor de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period, the slope-safety factor changed remarkably. For slopes undergoing freeze-thaw action, the slope-safety factor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adient. However, with regard to slopes undergoing dry-wet alternation, the result became more complex because the slope-safety factor was related to both seepage strength and slope grade. Accordingly,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eepage strength and slope grade on the stability of loess slo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action dry-wet ALTERNATION temperature FIELD SEEPAGE FIELD slope stability
下载PDF
盐浸-干湿-冻融耦合作用下混凝土坝强震开裂机理
3
作者 张宇 张志伟 +1 位作者 徐强 张雪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为探究混凝土坝在盐浸侵蚀、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因素影响下的强震破坏规律,通过材料劣化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大坝强震开裂机理研究。针对坝体不同位置开展盐溶液侵蚀、干湿循环以及冻融循环劣化试验,基于材料试验结果,构建混凝土重... 为探究混凝土坝在盐浸侵蚀、干湿循环、冻融循环因素影响下的强震破坏规律,通过材料劣化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大坝强震开裂机理研究。针对坝体不同位置开展盐溶液侵蚀、干湿循环以及冻融循环劣化试验,基于材料试验结果,构建混凝土重力坝扩展有限元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劣化前及劣化后混凝土坝强震开裂破坏情况。结果表明:多因素耦合作用导致混凝土材料劣化,强震作用下会降低大坝承载能力,增加大坝倒塌破坏风险。考虑混凝土多种劣化因素影响,所得结论可用于高寒地区混凝土坝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坝 盐溶液侵蚀 冻融循环 干湿循环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下黄土力学特性及损伤机制研究
4
作者 郅彬 王尚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2-1102,共11页
为深入研究干湿-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损伤演化规律,通过不同次数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consolidation drainage triaxial sheartest,CD)和核磁共振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强... 为深入研究干湿-冻融循环对原状黄土力学特性的影响及细观损伤演化规律,通过不同次数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的固结排水三轴剪切试验(consolidation drainage triaxial sheartest,CD)和核磁共振试验,从宏-细观角度分析其应力-应变曲线及强度指标变化规律和细观孔隙的损伤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假定黄土微元强度分布服从复合函数,建立了黄土的损伤统计本构模型,并验证其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并且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软化程度逐渐减弱。偏应力峰值随循环次数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在循环2次时其衰减程度最大,不同围压下分别衰减了17.6%、23.2%、24.5%和18.1%。土体内胶结块在循环作用下发生破损,使得内部孔隙面积逐渐增大,主要为小孔隙向中大孔隙的转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大,内部结构逐渐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循环 黄土 力学特性 细观损伤 损伤统计本构模型
下载PDF
冻融干湿循环条件下粒径及盐分对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的影响
5
作者 穆敏 李王成 +2 位作者 王洁 刘巧玲 李阳阳 《灌溉排水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41-46,共6页
【目的】探究冻融干湿循环条件下,土壤粒径及盐分对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的影响。【方法】以土壤粗颗粒(灰绿板岩)为研究对象,设置粒径(10、20、30mm)、盐分浓度(3、6、10g/L及蒸馏水作对照)两因素,开展冻融干湿循环随机试验,分析不同循... 【目的】探究冻融干湿循环条件下,土壤粒径及盐分对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的影响。【方法】以土壤粗颗粒(灰绿板岩)为研究对象,设置粒径(10、20、30mm)、盐分浓度(3、6、10g/L及蒸馏水作对照)两因素,开展冻融干湿循环随机试验,分析不同循环次数下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1)在水盐溶液处理下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均比单纯水处理大,10g/L盐分处理下的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大于其他处理。在20~60次冻融干湿循环之间,10 mm土壤粗颗粒的风化速率随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大。(2)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随粒径的增大呈减小趋势,且10 mm的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大约是30 mm的2倍。(3)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随冻融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大而增大,A1B4(10 mm 10 g/L)组合下的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最大。【结论】在冻融干湿循环影响下,小粒径的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大于大粒径,且水盐作用对土壤粗颗粒风化速率的影响大于单纯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粗颗粒 冻融干湿循环 风化速率 风化成土
下载PDF
硫酸盐侵蚀和干湿、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单轴受压损伤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唐子祥 杨淑雁 +1 位作者 高海海 徐宁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8-438,共11页
为研究宁夏典型服役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损伤特点,本文在硫酸钠侵蚀和干湿、冻融循环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耦合作用下研究混凝土棱柱体试样的不同单轴受压应力-应变特点。改变硫酸钠溶液浓度和腐蚀次数,测量试样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 为研究宁夏典型服役环境下混凝土材料的损伤特点,本文在硫酸钠侵蚀和干湿、冻融循环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耦合作用下研究混凝土棱柱体试样的不同单轴受压应力-应变特点。改变硫酸钠溶液浓度和腐蚀次数,测量试样的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次数的增加,耦合作用下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模均先增大后减小,共同作用下则均逐渐减小;随着硫酸钠溶液浓度的增大,两种腐蚀制度下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斜率和峰值应力均逐渐减小,且共同作用比耦合作用劣化效果更明显;随着腐蚀次数的增加,两种腐蚀制度下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斜率均逐渐减小,耦合作用下峰值应力先增大后减小,共同作用下则逐渐减小,两种腐蚀制度下峰值应变均逐渐增大,共同作用比耦合作用劣化更大。本文提出的两种腐蚀制度下的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预测模型可为宁夏服役环境下的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钠 干湿循环 冻融循环 共同作用 耦合作用 应力-应变预测模型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膨胀土剪切特性的劣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浩 张凌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5,共12页
因北疆供水一期工程膨胀土渠坡每年经历通水、停水及冻结、融化过程,导致渠坡多次发生滑动破坏现象。为深入探讨膨胀土渠坡的滑动破坏机理,通过对膨胀土进行裂隙性试验、剪切试验及其微观试验,从宏-细-微三个角度分析了膨胀土的劣化物... 因北疆供水一期工程膨胀土渠坡每年经历通水、停水及冻结、融化过程,导致渠坡多次发生滑动破坏现象。为深入探讨膨胀土渠坡的滑动破坏机理,通过对膨胀土进行裂隙性试验、剪切试验及其微观试验,从宏-细-微三个角度分析了膨胀土的劣化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经过干湿-冻融循环后,裂隙率、裂隙条数及裂隙总长度等评价指标呈急剧上升的趋势,而后速度变缓最后趋于稳定,因现有指标存在量度单一等问题,在已有裂隙性指标基础上,通过相交点数和裂隙条数提出一种新的裂隙评价指标Q,可全面评价裂隙发育程度,Q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后变缓最后趋于稳定;膨胀土经过不同次数干湿-冻融循环,黏聚力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内摩擦角基本处于稳定值,抗剪强度主要与黏聚力相关联,黏聚力与裂隙参数Q关系曲线呈线性变化,黏聚力随Q的增加而减小;微观机理方面,通过微观电镜扫描,发现土体微观结构受干湿-冻融循环影响显著,土体微观结构逐渐破碎,颗粒总面积减少,孔隙体积增加,微小孔隙不断连接,逐渐形成新的裂隙;裂隙参数Q与各微观参数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0.67,其中颗粒总数及颗粒总面积为主要影响因素;裂隙的产生使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小,导致黏聚力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 膨胀土 剪切特性 裂隙规律 微观机理
下载PDF
高寒地区供水渠道水热特征及其长期演化规律
8
作者 邢玮 朱锐 +2 位作者 张晨 王羿 周峰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水热耦合作用是高寒地区供水渠道劣化失稳的重要因素。以北疆典型供水渠道为研究对象,依据渠道典型断面的监测结果,系统分析供水渠道的温度场和渗流场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下供水渠道的水热演化规律,探讨不... 水热耦合作用是高寒地区供水渠道劣化失稳的重要因素。以北疆典型供水渠道为研究对象,依据渠道典型断面的监测结果,系统分析供水渠道的温度场和渗流场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下供水渠道的水热演化规律,探讨不同运行年份对于渠道水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渠基土每年经历了显著的升降温过程以及饱和非饱和的状态转换,多年来经历了干湿交替、冻融循环的耦合作用过程,其水热问题往往呈现湿干冻融耦合循环的特点。在运行过程中,渠道的水分场、温度场发生显著变化,但这一变化在模型渠道运行3年后已趋于稳定,浅层基土饱和度的增长是造成模型渠道冻胀融沉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高寒地区长距离调水工程建设及运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渠道 水热特征 边坡 湿干冻融
下载PDF
基于延迟效应的干湿-冻融条件下水泥改良粉细砂影响分析
9
作者 陈伟 黄志军 徐宏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季节性冻土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受干湿交替与冻融循环两种风化作用综合影响,开展单一冻融循环与干湿-冻融耦合作用下水泥改良粉细砂的UCS试验与剪切试验,并分析水泥延迟时间对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大... 季节性冻土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受干湿交替与冻融循环两种风化作用综合影响,开展单一冻融循环与干湿-冻融耦合作用下水泥改良粉细砂的UCS试验与剪切试验,并分析水泥延迟时间对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大,水泥改良粉细砂的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最优含水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再增大,延迟时间3 h时约为0 h时的70%;冻融循环3次后,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UCS值分别减小了-5.23%、5.15%、6.0%及6.32%,试样的UCS值、黏聚力整体减小,内摩擦角呈增大趋势;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试样的各项参数均减小,先脱湿后吸湿路径下各项参数均比先吸湿后脱湿路径下略高。在不同风化作用下,试样的UCS值、黏聚力、内摩擦角均随延迟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对季节性冻土区水泥改良粉细砂在施工及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细砂 干湿-冻融 无侧限抗压强度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湿陷性黄土剪切及压缩特性的劣化规律
10
作者 樊培培 张凌凯 丁旭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50-2060,共11页
新疆北疆地区某输水明渠工程跨越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区域,湿陷性黄土经多年降雨、蒸发及季节气温交替变化后力学特性衰减严重,极易造成渠基塌陷及渠坡滑动破坏等工程现象。为深入探究其劣化机制,通过开展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湿陷性黄土的... 新疆北疆地区某输水明渠工程跨越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区域,湿陷性黄土经多年降雨、蒸发及季节气温交替变化后力学特性衰减严重,极易造成渠基塌陷及渠坡滑动破坏等工程现象。为深入探究其劣化机制,通过开展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湿陷性黄土的直剪、压缩及其微观扫描试验,从宏-微观两个尺度分析其剪切强度、压缩特性的劣化规律及其损伤物理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直剪试验:随着干湿-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峰值抗剪强度呈急速减小-速率减缓-趋于稳定3阶段发展趋势;黏聚力呈指数形式减少,第1次循环减小幅度最大,5次循环后趋于稳定状态,劣化度达到44.55%;内摩擦角变化幅度在2.1°以内,最大劣化度为7.04%,受干湿-冻融循环的影响较小。(2)压缩试验:压缩曲线可依据固结压缩屈服应力σ_(k)分为弹性变形和弹塑性变形两阶段,σ_(k)随循环次数增加前移;压缩系数、压缩指数与循环次数呈指数、幂函数形式减小,土体的整体压缩性减小;回弹指数与循环次数呈线性正相关。(3)微观结构:通过微观电镜扫描(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试验分析,在循环作用下,大孔隙减小,中、小孔隙增加,排列方式趋于无序状;大粒径颗粒逐渐转化为中、小颗粒,形态趋向于拟圆形;利用关联度分析发现孔隙大小及其角度是影响剪切强度的主要因素;引入Pearson相关系数发现颗粒形态及孔隙大小对压缩指标的影响程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循环 湿陷性黄土 剪切特性 压缩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重塑性黄土的强度劣化规律及非线性模型研究
11
作者 丁旭升 张凌凯 樊培培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24-336,共13页
新疆某地的输水明渠工程途经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区域,在间歇供水的运行工况及季节性温差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经常发生渠坡滑动破坏现象。为深入研究渠坡变形破坏机制,通过开展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黄土的三轴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其变形规... 新疆某地的输水明渠工程途经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区域,在间歇供水的运行工况及季节性温差变化的共同作用下,经常发生渠坡滑动破坏现象。为深入研究渠坡变形破坏机制,通过开展干湿冻融循环条件下黄土的三轴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其变形规律及微观机制,最后基于黄土的变形规律对邓肯-张模型进行改进。三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黄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下降,体变曲线上升,且变化幅度越来越小,当循环次数大于5次后,应力-应变曲线和体变曲线基本不变,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现出指数函数衰减的变化趋势,其中黏聚力受干湿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较大。电镜扫描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扫描电镜进行微观分析,在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下,大的颗粒和团聚体被分裂,颗粒间的胶结物质减少,面接触增加,大孔隙面积占比减少,小孔隙和中孔隙面积占比、三维孔隙率和孔隙圆形程度增加,分形维数下降;三维孔隙率和分形维数与黏聚力呈显著相关,大孔隙面积占比与内摩擦角呈显著相关。由于邓肯-张模型不能合理反映土体的软化现象,采用二次函数对邓肯-张模型进行修改,并通过修改公式对泊松比进行拟合,以此提出改进邓肯-张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对不同循环次数下黄土三轴试验结果拟合效果较好。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应力-应变模型参数k和q呈指数函数下降的趋势,应力-应变模型参数o呈指数函数上升的趋势,体变模型参数j、l呈指数函数上升的趋势,体变模型参数t呈指数函数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循环 重塑性黄土 三轴试验 扫描电镜 改进邓肯-张模型
下载PDF
干湿-冻融循环对碱激发粉煤灰-矿粉改性膨胀土力学特性的损伤机理研究
12
作者 柴石玉 张凌凯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7-167,共11页
由于季节性的通水停水以及温度变化,使北疆供水一期工程膨胀土明渠渠坡长期处于干湿-冻融循环状态,极易引起渠基边坡失稳。基于前期对碱激发粉煤灰-矿粉协同固化渠基膨胀土的研究成果,对经历干湿-冻融循环后的改良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 由于季节性的通水停水以及温度变化,使北疆供水一期工程膨胀土明渠渠坡长期处于干湿-冻融循环状态,极易引起渠基边坡失稳。基于前期对碱激发粉煤灰-矿粉协同固化渠基膨胀土的研究成果,对经历干湿-冻融循环后的改良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直剪、压缩和SEM电镜扫描试验,着重分析干湿-冻融循环对改良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及其物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湿-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未改良的膨胀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下降明显,9次循环后强度下降约51.8%,但碱激发粉煤灰-矿粉改良土相较于未改良的膨胀土强度增幅8倍~12倍,应力应变曲线转变为应变硬化型,呈现出明显的脆性破坏特征;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未改良的膨胀土c值经历"极剧减少-降低幅度减缓-平稳变化"3个阶段,在循环3次后趋于稳定,φ值无明显变化规律,而改良土随循环次数的变化c值在水平趋势上呈现上下波动,剪切破坏相对更加稳定,φ值9次循环后波动幅度在6.72%左右,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未改良的膨胀土孔隙受上覆压力影响明显,压缩系数与压缩指数稳步上升,产生较大沉降变形,表现出较高的压缩性,而改良土循环前后压缩指数都低于0.1,属于低压缩性土,压缩系数先上升后下降5次循环后趋于稳定,较未改良的膨胀土表现出较低的压缩性;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使未改良的膨胀土细-微观孔隙含量以及大孔隙增多,土颗粒间的密实度降低,而改良土限制了大孔洞的生成和裂隙的发展,保持了土体的表观完整性,并且抑制了循环作用对膨胀土微观孔隙的形成和土体颗粒的切割与破损,也减少了对土体孔隙损伤和颗粒破坏的影响,进而显著增强了土体强度,表明碱激发粉煤灰-矿粉固化膨胀土在抵抗干湿-冻融循环作用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作为进行膨胀土渠坡的换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冻融循环 膨胀土 碱激发粉煤灰-矿粉 力学特性 微观机理
下载PDF
冻融过程对膨胀土渠道边坡劣化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蔡正银 朱锐 +3 位作者 黄英豪 张晨 郭万里 陈皓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5-923,共9页
干湿作用和冻融作用是季冻土地区复杂环境的两种基本形式,深刻影响着输水渠道的长期稳定性。以北疆膨胀土渠道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湿干循环及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下膨胀土渠道边坡劣化过程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 干湿作用和冻融作用是季冻土地区复杂环境的两种基本形式,深刻影响着输水渠道的长期稳定性。以北疆膨胀土渠道边坡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湿干循环及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下膨胀土渠道边坡劣化过程离心模型试验,探讨了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中的冻融过程对膨胀土渠道边坡劣化模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湿干循环作用下膨胀土渠道边坡的劣化模式主要为浅层土体强度衰减和表面裂隙发育,同时伴随着显著的土体崩解剥落特征;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下膨胀土渠道边坡劣化过程中则未出现明显的土体崩解剥落现象,主要劣化模式为渠顶区域土体裂隙拓展、连通;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中的冻融过程使得渠顶处的渠水入渗量大幅增长,造成渠顶土体的干湿循环幅度增大,诱使膨胀土渠道边坡的劣化过程由浅层土体往深层土体发展,在宏观上表现为渠顶及渠坡水位线以上区域内裂隙的连通程度增高、拓展宽度及深度增大,并最终发展为贯穿渠顶的横向张拉裂隙。膨胀土渠道边坡在湿干冻融耦合循环作用下有着自贯穿渠顶的横向裂隙发生失稳破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干冻融 湿干循环 膨胀土 渠道边坡 裂隙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冻融对伊犁草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俏 崔东 +1 位作者 王兴磊 朱振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4-251,共8页
以伊犁托乎拉苏大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0~20 cm草地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多点采集,实验室内依据干筛法取得各粒级大团聚体,模拟不同含水率、冻融试验,利用湿筛法获得每种粒级的水稳性大团聚体质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草地土壤... 以伊犁托乎拉苏大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0~20 cm草地表层土壤混合样品多点采集,实验室内依据干筛法取得各粒级大团聚体,模拟不同含水率、冻融试验,利用湿筛法获得每种粒级的水稳性大团聚体质量,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草地土壤在冻融环境条件下其水稳性大团聚体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初始水分含量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关键因素。随着土壤初始含水率的提高,>5 mm、5~4mm、4~2 mm、2~1 mm四个粒径组水稳性团聚体,呈现出逐渐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0.5 mm、0.5~0.25 mm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或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冻融循环次数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重要因素。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各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表现出的规律性不尽相同,>1 mm水稳性团聚体整体有降低趋势,1~0.5 mm、0.5~0.25 mm两组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则整体呈现增加趋势。(3)冻结温度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另一重要因素,随着冻结温度的降低,>5 mm与5~4 mm水稳性团聚体有降低的趋势,1~0.5 mm与0.5~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有升高的趋势,4~2 mm与2~1 mm两个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并无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稳性大团聚体 草地土壤 冻融作用 湿筛法 冻融循环次数 冻结温度
下载PDF
硫酸盐溶液中混凝土抗冻融干湿循环性能 被引量:21
15
作者 葛勇 杨文萃 +2 位作者 袁杰 张宝生 李宁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34-237,共4页
研究了冻融干湿循环交替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在水中和7%硫酸钠溶液中的耐久性能.采用40mm×40mm×160mm试件直立半浸入介质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干湿交替作用下,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表面剥落... 研究了冻融干湿循环交替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在水中和7%硫酸钠溶液中的耐久性能.采用40mm×40mm×160mm试件直立半浸入介质进行干湿循环试验.结果表明:在冻融干湿交替作用下,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表面剥落较水中严重;引气后混凝土的质量损失和相对动弹模下降均减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几次循环后下降,且在硫酸盐溶液中的损失大于水中;非引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损失大于引气混凝土;试件上半部的抗压强度损失明显大于下半部.适量的引气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抗冻融干湿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干湿循环 硫酸盐 质量损失 强度损失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压实黄土湿陷特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国玉 马巍 +4 位作者 穆彦虎 毛云程 陈赵育 王飞 房建宏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34-943,共10页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国家重点基础工程向西部季节冻土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推进,工程面临的黄土湿陷性问题和冻融灾害问题已成为研究和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分析和总结了压实黄土湿陷机理、本构模型和强度理...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国家重点基础工程向西部季节冻土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推进,工程面临的黄土湿陷性问题和冻融灾害问题已成为研究和设计人员关注的焦点.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分析和总结了压实黄土湿陷机理、本构模型和强度理论、工程特性、干湿和冻融循环以及盐分对压实黄土工程特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季节冻土区黄土工程面临的问题和研究展望,为完善黄土地基湿陷机理解释和深化黄土力学与工程等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路基 冻融循环 干湿循环 宏观和微观结构 黄土湿陷性 盐渍土
下载PDF
粉煤灰混凝土抗硫酸钠溶液冻融-干湿循环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葛勇 袁杰 +2 位作者 杨文萃 张国平 张宝生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6,共4页
采用冻融与干湿循环交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在水和硫酸钠溶液(浓度为5%、7%和10%)中的耐久性。试验表明:混凝土在硫酸钠溶液中冻融-干湿循环劣化程度和速度远大于水中,且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越高,影响越大;不... 采用冻融与干湿循环交替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不同含气量的混凝土在水和硫酸钠溶液(浓度为5%、7%和10%)中的耐久性。试验表明:混凝土在硫酸钠溶液中冻融-干湿循环劣化程度和速度远大于水中,且硫酸钠溶液的浓度越高,影响越大;不同于冻融循环作用,混凝土在硫酸钠溶液中冻融-干湿循环时的质量损失大;掺加引气剂及提高混凝土强度均能改善混凝土的抗冻融-干湿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耐久性 冻融-干湿循环 硫酸钠
下载PDF
季节冻土区黄土路基水分与温度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毛云程 李国玉 +2 位作者 张青龙 张坤 穆彦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1-1016,共6页
为研究季节冻土区压实黄土路基变形的影响因素,通过现场监测得到路基水分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路基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天然地面以上路堤土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水分场及温度场变化剧烈,而天然地面以下土体... 为研究季节冻土区压实黄土路基变形的影响因素,通过现场监测得到路基水分场与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路基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天然地面以上路堤土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水分场及温度场变化剧烈,而天然地面以下土体温度场及水分场变化较平缓,季节性不强.路堤最大冻深约1 m,经历强烈的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过程,含水率变化量为5%-29%.冻融循环作用在路肩处产生的变形较大,而干湿循环作用在路基中心处产生的变形较大,且后者引起的变形大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冻土区 冻融循环 干湿循环 黄土路基
下载PDF
特定环境下FRP与混凝土正拉黏结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趁趁 黄承逵 高丹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7-81,共5页
通过纤维增强塑料(FRP)与混凝土试件的正拉黏结强度试验来研究碳化、冻融循环、盐溶液干湿循环下FRP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耐久性.碳化、干湿循环作用后,CFRP与GFRP试件的正拉黏结强度有一定提高,表明这两种复合材料体系可以用来加固碳化... 通过纤维增强塑料(FRP)与混凝土试件的正拉黏结强度试验来研究碳化、冻融循环、盐溶液干湿循环下FRP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耐久性.碳化、干湿循环作用后,CFRP与GFRP试件的正拉黏结强度有一定提高,表明这两种复合材料体系可以用来加固碳化、盐溶液干湿循环作用地区的混凝土结构.冻融循环作用达到一定循环次数后,正拉黏结强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逐渐降低,这与冻融降低了混凝土强度有关,冻融循环对复合材料与混凝土的黏结界面也有不利影响,因此这两种复合材料体系用于加固承受冻融作用的混凝土结构时,需要考虑耐久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塑料 混凝土 黏结耐久性 正拉黏结强度 碳化 冻融循环 干湿循环
下载PDF
刚性聚丙烯纤维改性透水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肖凡 林武星 李继祥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3-136,共4页
为研究刚性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透水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室中对4种掺量的钢纤维改性透水混凝土分别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和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和抗硫酸盐干湿循环性能均有提... 为研究刚性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透水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的影响,试验室中对4种掺量的钢纤维改性透水混凝土分别进行了冻融循环试验和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研究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和抗硫酸盐干湿循环性能均有提升,1%体积掺量的刚性聚丙烯纤维改性透水混凝土具备较好的耐久性能。对透水混凝土的冻融指标评定应以质量损失率为主,纤维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基体冻融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应力和硫酸盐循环中的结晶压力,对透水混凝土有效的发挥了阻裂和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聚丙烯纤维 透水混凝土 抗冻融 干湿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