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鳢鱼皮中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温庆仕 陈柏杨 +4 位作者 王松涛 童钰琴 温福丽 周精卫 陈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4,共6页
该研究利用醋酸和胃蛋白酶结合从乌鳢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醋酸浓度、料液比、酶用量、提取时间等条件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的浓度为0.5 mol/L,胃蛋白酶的添加量为鱼皮质量的1%,提取... 该研究利用醋酸和胃蛋白酶结合从乌鳢鱼皮中提取胶原蛋白。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醋酸浓度、料液比、酶用量、提取时间等条件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醋酸的浓度为0.5 mol/L,胃蛋白酶的添加量为鱼皮质量的1%,提取时间48 h,料液比1∶70,胶原蛋白提取率达到51.2%。通过氨基酸组成分析、圆二色谱、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方法对胶原蛋白的结构进行测试,发现该法提取的胶原蛋白具有典型Ⅰ型胶原蛋白特征,其三螺旋结构保持完整,分子质量约为340 kDa。成品中蛋白质含量>95%,羟脯氨酸的含量>5%,灰分<1%(均为质量分数),可用于医用材料、化妆品、功能食品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鱼皮 醋酸 胶原蛋白 胃蛋白酶 提取
下载PDF
发酵过程中乌鳢鱼糜的品质特征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松林 钱心睿 +1 位作者 张艺彤 马海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10,共8页
与自然发酵组作对比,以pH值、总酸、挥发性盐基氮、脂肪酸、色差、质构特性、氨基酸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析接种戊糖片球菌对乌鳢鱼糜发酵过程中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H值下降的趋势相反,总酸含量逐渐升高,且接种发酵组在发酵... 与自然发酵组作对比,以pH值、总酸、挥发性盐基氮、脂肪酸、色差、质构特性、氨基酸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分析接种戊糖片球菌对乌鳢鱼糜发酵过程中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H值下降的趋势相反,总酸含量逐渐升高,且接种发酵组在发酵48h后比自然发酵组增加了52.29%。与自然发酵组相比,接种发酵组总挥发性盐基氮值的增加受到显著抑制。饱和脂肪酸含量在自然发酵组中增加,而在接种发酵组中降低。与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减少的趋势不同,接种发酵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发酵完成后高于自然发酵组。接种发酵组具有更高的L*值,且硬度和附着性的绝对值高于自然发酵组。接种发酵提高了鱼糜总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指数从73.9提高到74.8。发酵48h后,接种发酵组的气味、色泽和总体接受度评分高于自然发酵组,且与品质特征显著相关。综上,采用戊糖片球菌发酵可以更好地提升乌鳢鱼糜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鱼糜 戊糖片球菌 发酵 品质
下载PDF
胶原蛋白-茶多酚-肉桂精油涂膜对调理黑鱼鱼片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张容 白利荣 +3 位作者 霍栓 李璐 袁志宁 郑捷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5-33,80,共10页
以黑鱼为原料制备调理黑鱼鱼片,研究蒸馏水(CK组)、5%胶原蛋白(C1组)、5%胶原蛋白+0.4%茶多酚(C2组)、5%胶原蛋白+1.5%肉桂精油(C3组)和5%胶原蛋白+0.4%茶多酚+1.5%肉桂精油(C4组)涂膜处理对其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 以黑鱼为原料制备调理黑鱼鱼片,研究蒸馏水(CK组)、5%胶原蛋白(C1组)、5%胶原蛋白+0.4%茶多酚(C2组)、5%胶原蛋白+1.5%肉桂精油(C3组)和5%胶原蛋白+0.4%茶多酚+1.5%肉桂精油(C4组)涂膜处理对其在冷藏过程中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密封冷藏条件下,涂膜处理可以有效延缓调理黑鱼鱼片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增加,维持调理黑鱼鱼片的L^(*)值、硬度和弹性等,抑制肌原纤维蛋白含量、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的降低。CK组鱼片的菌落总数在冷藏9 d时达到了1.70×10^(6) CFU/g,而C4组鱼片的菌落总数在冷藏15 d时为1.91×10^(6) CFU/g,说明5%胶原蛋白+0.4%茶多酚+1.5%肉桂精油涂膜处理可以延长调理黑鱼鱼片保质期6~7 d。这为调理黑鱼鱼片以及其他水产品的保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蛋白 茶多酚 肉桂精油 调理黑鱼
下载PDF
MiR-130c-5p靶向乌鳢水泡病毒g基因抑制病毒增殖
4
作者 季艳 周旋 +3 位作者 于永耀 刘晓丹 张驰 林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3,共11页
为了研究miR-130c-5p在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SHVV)感染中潜在靶基因g的靶向关系以及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以斑点叉尾鮰卵巢(channel catfish ovary,CCO)为实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为了研究miR-130c-5p在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SHVV)感染中潜在靶基因g的靶向关系以及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本研究以斑点叉尾鮰卵巢(channel catfish ovary,CCO)为实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测定SHVV不同感染时间和感染剂量条件下,病毒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以及miR-130c-5p变化情况。此外,将SHVV的g基因上miR-130c-5p对应的靶序列克隆到质粒pmirGLO,构建质粒pmirGLO-G用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靶基因验证。结果显示,随着SHVV感染时间及剂量的不断增加,miR-130c-5p和g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显著上调。进一步实验证明,miR-130c-5p类似物和pmirGLO-G质粒共转染可显著抑制荧光素酶活性强度,而转染miR-130c-5p抑制剂则明显上调了pmirGLO-G报告载体的荧光信号。此外,miR-130c-5p的过表达显著降低了病毒g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而抑制miR-130c-5p的表达则上调了g基因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miR-130c-5p通过靶向SHVV的g基因,引起G蛋白的降解,从而抑制SHVV的增殖。本研究结果为理解microRNA调控SHVV的致病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为抗SHVV疫苗等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30c-5p 乌鳢水泡病毒(SHVV) 靶向 G蛋白 弹状病毒
下载PDF
发酵黑水虻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成分及抗氧化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朱喜锋 黄文庆 +4 位作者 李国立 王梦华 彭凯 王国霞 黄燕华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07-3816,共10页
【目的】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黑水虻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探讨发酵黑水虻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20尾初始体重为(5.88&#... 【目的】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黑水虻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探讨发酵黑水虻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20尾初始体重为(5.88±0.01)g的杂交鳢被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80尾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2%、4%、6%、8%和10%发酵黑水虻湿物质的6种试验饲料,分别记作G0、G2、G4、G6、G8、G10,试验期56 d。试验结束后统计每个网箱杂交鳢重量、数量、摄食量,计算生长性能;每网箱随机挑选6尾杂交鳢分析体成分;尾静脉取血并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抗氧化与免疫指标;取肝脏,测定肝脏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结果】与G0组相比,G2~G8组杂交鳢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G4组摄食量显著升高(P<0.05);G6和G8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各组间杂交鳢肥满度、脏体比和肠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G2、G4、G6和G10组肝体比与G0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钙和总磷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杂交鳢血清总蛋白、葡萄糖、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G2~G10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与G0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G0组相比,G2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G2~G8组肝脏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G2~G1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发酵黑水虻对杂交鳢生长性能有显著促进作用,可显著降低杂交鳢肝体比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同时可提高杂交鳢抗氧化和免疫能力;发酵黑水虻在杂交鳢饲料中适宜添加水平为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黑水虻 杂交鳢 生长性能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黑水虻酵素对杂交鳢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6
作者 黄文庆 李瑜琬 +3 位作者 黄燕华 李国立 朱喜锋 王国霞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4期49-53,90,共6页
该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4%黑水虻酵素,测定杂交鳢(Chnna maculate♀×Chnna argus♂)的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指标,探讨其应用效果。试验选用180尾初始均重为(5.31±0.01)g的杂交鳢,随机分2组,每组3个重复,... 该试验通过研究饲料中添加4%黑水虻酵素,测定杂交鳢(Chnna maculate♀×Chnna argus♂)的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和肝脏抗氧化指标,探讨其应用效果。试验选用180尾初始均重为(5.31±0.01)g的杂交鳢,随机分2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挑选体表健康、活力好的杂交鳢30尾。养殖试验63 d。(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杂交鳢的增重率、特定增长率、成活率和形体指标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脂体比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系数呈现下降趋势(P=0.074)。(2)试验组杂交鳢的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甘油三酯、胆固醇、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变化(P>0.05)。(3)试验组的杂交鳢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显著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谷草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和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中添加4%黑水虻酵素可以改善杂交鳢的饲料系数、提高其肝脏抗氧化能力,不会对机体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代谢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酵素 杂交鳢 生长 血清生化 肝脏抗氧化
下载PDF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microbial communit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regions of wild northern snakehead Channa argus Cantor, 1842 被引量:1
7
作者 MIAO Shuyan ZHAO Chenze +1 位作者 ZHU Jinyu PAN Mingzhu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50-456,共7页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regions (stomach, foregut, midgut, and hindgut) of the northern snakehead Channa argus (Cantor, 1842) were compar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artial 16S ...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different gastrointestinal regions (stomach, foregut, midgut, and hindgut) of the northern snakehead Channa argus (Cantor, 1842) were compar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partial 16S rDNA sequencing. A total of 194, 140, 212, and 122 OTUs were detected in the stomach, foregut, midgut, and hindgut,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Sobs, ACE, Shannon, and Simpson indices among samples (P〈0.05).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al community of C. argus consisted predominantly of Proteobacteria with either Halomonas, Shewanella, Plesiomonas, or Sphingomonas. Fusobacteria, Firm!cutes, and Bacteroidetes also exist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s. However, significant'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composition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mong the four regions (P〈0.05). Cyanobacteria and Spiroche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idgut and hindgut (P〈0.05). Fusobacteria and Firmicutes were dominant in the hindgut and foregut, respectively (P〈0.05). Proteobacteria was the lowest in the hindgut (P〈0.05). At genus level, Cetobacterium and Plesiomona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hindgut than in the other three samples (P〈0.05). Clostridium and Prevotella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midgut (P〈0.05). Halomonas, Shewanella, and Sphingomonas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foregut (P〈0.05). Paracoccus and Vibrio were the highest in the stomach. Several genera were only detected in certain regions, as follows: stomach, Paracoccus and Hbrio; foregut, Halomonas, Shewanella, and Sphingomonas; midgut, Clostridium and Prevotella; and hindgut, Cetobacterium and Plesiomonas (P〈0.05). At the species level, Acinetobacter rhizosphaerae was only detected in the stomach. Prevotella copri and Clostridium perfring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foregut and midgut, respectively, whereas Prevotella copri and Faecalibacterium pra were not detected in the hindgut. These findings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each gastrointestinal region of C. argus. Moreover,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not only related to rear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to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gastrointestinal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ern snakehead (Channa argus Cantor 1842) 16S rDNA microbial community gastrointestinal region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下载PDF
黑鱼油精制过程中品质及风味成分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权 王为 +5 位作者 吴思纷 钟比真 彭斌 李金林 胡明明 涂宗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8-216,共9页
为探究精制过程对黑鱼油品质及风味成分的影响,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并对其精制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制过程中黑鱼油的理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茴... 为探究精制过程对黑鱼油品质及风味成分的影响,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并对其精制过程中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精制过程中黑鱼油的理化指标得到明显改善,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茴香胺值和不皂化物等显著降低,碘值升高。黑鱼油中共检测出27种脂肪酸,主要以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为主。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不变,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降低,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有所升高。黑鱼油精制过程中共检测出9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辛烯-3-醇、己醛、壬醛、2-庚烯醛、(E,Z)-2,6-壬二烯醛、2,4-癸二烯醛、反式-2,4-癸二烯醛等14种化合物是黑鱼油的关键风味物质。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鱼内脏鱼油的精深加工及资源高值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鱼油 精制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超声辅助腌制对微波乌鳢鱼片的风味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毛书灿 杨丽凤 +3 位作者 汪兰 周志 熊光权 石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8-66,共9页
为研究超声辅助腌制对微波乌鳢鱼片风味的影响,本文以乌鳢为研究对象,优化了超声辅助腌制乌鳢鱼片的条件,随后进行微波熟化鱼片的电子鼻、电子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腌制最佳条件为盐... 为研究超声辅助腌制对微波乌鳢鱼片风味的影响,本文以乌鳢为研究对象,优化了超声辅助腌制乌鳢鱼片的条件,随后进行微波熟化鱼片的电子鼻、电子舌、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物质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超声辅助腌制最佳条件为盐浓度4 g/mL,固液比1:4 g/mL,恒温(24±1)℃,超声频率40 kHz,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60 min。在电子鼻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中,超声腌制处理有效抑制了微波熟化鱼片中有机硫化物的生成,并使5种挥发性物质(醇类、醛类、酮类、酸类和酯类)含量上升。在电子舌和游离氨基酸物质含量分析中,超声腌制处理对酸味和苦味响应度最低,对咸味、鲜味和甜味的响应度最高,且超声处理能提高13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超声及腌制处理使得微波熟化鱼片的风味更佳。经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超声处理对气味的影响更为显著,腌制处理对滋味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研究结果对工业化生产预制调理水产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鱼片 超声辅助腌制 微波加热 风味 电子鼻 电子舌 挥发性风味物质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黑鱼整皮剥离系统切割刀具工作参数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明岩 翟晓东 林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9-255,共7页
为降低黑鱼整皮剥取过程中鱼皮损伤,提高鱼皮完整度,该研究以“杭鳢1号”黑鱼为试验对象,对刀具工作参数进行优化。以切割刀片的齿形构造、旋转方向、刀片直径、刀片厚度、刀片转速为主要因素,在自行搭建的黑鱼整皮剥离装置上进行单因... 为降低黑鱼整皮剥取过程中鱼皮损伤,提高鱼皮完整度,该研究以“杭鳢1号”黑鱼为试验对象,对刀具工作参数进行优化。以切割刀片的齿形构造、旋转方向、刀片直径、刀片厚度、刀片转速为主要因素,在自行搭建的黑鱼整皮剥离装置上进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切割质量、切口损伤程度及鱼皮损伤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齿圆形刀片、反向切割、刀片直径为60~100 mm、厚度为1.2~1.8mm之间、转速为2 500~3 500 r/min时切割效果较好,切口整齐平滑,切割过程对切口损伤小,切口质量感官评分及切割指数分值较高。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切口感官评分因素依次为:切割刀片直径、刀片厚度、刀片转速;影响切口切割指数因素依次为:刀片直径、刀片转速、刀片厚度;刀片直径80 mm、刀片厚度1.2 mm、刀片转速3 000 r/min时,切口感官评分及切割指数分值最高。对优化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试验,切口光滑平整,无明显损伤,切口感官评分达到9.30分,切割指数可达9.15,符合黑鱼剥皮的工艺要求。该研究可为鱼类整皮自动化剥离系统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渔业 正交试验 刀具 黑鱼 鱼皮剥离机
下载PDF
抗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e)弹状病毒卵黄抗体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11
作者 刘田 李硕 +4 位作者 汪铭书 赵立宁 黄锦炉 吴艺琳 贾爱卿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56-1765,共10页
为确定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e)弹状病毒卵黄抗体效价水平消减规律并验证抗体对病毒的中和能力,采用杂交鳢弹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蛋鸡,使用醋酸-醋酸钠-辛酸法制备卵黄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监测卵黄抗体产生过程抗... 为确定杂交鳢(Channa argus×C.maculate)弹状病毒卵黄抗体效价水平消减规律并验证抗体对病毒的中和能力,采用杂交鳢弹状病毒灭活疫苗免疫蛋鸡,使用醋酸-醋酸钠-辛酸法制备卵黄抗体,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以监测卵黄抗体产生过程抗体水平消减情况,以中和试验评估卵黄抗体中和杂交鳢弹状病毒效果。结果显示,ELISA检测方法最佳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0.5×105.8TCID_(50)/0.1 mL,37℃包被2 h,37℃封闭2 h。与大口黑鲈蛙虹彩病毒卵黄抗体、SPF蛋黄提取物、免疫前蛋黄提取物以及MBC空细胞均无交叉反应。以S/N(sample/negative)>2.1且敏感性最高为标准确定阳性、阴性样品。卵黄抗体于首免后28 d产生效价,四免后达到最高水平,效价为1︰25600,平台期可持续40~60 d,通过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证明平台期内抗体中和效价在免疫周期内最高,约为46.3。通过ELISA检测方法对卵黄抗体产生规律进行监测,通过中和检测方法评估卵黄抗体中和病毒效果。高滴度卵黄抗体具有被开发为新型抗杂交鳢弹状病毒生物制品的潜力,杂交鳢弹状病毒卵黄抗体的制备及快速检测方法的构建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弹状病毒 卵黄抗体 间接ELISA 中和抗体
下载PDF
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菌群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雨桐 朱喜锋 +5 位作者 李诗洋 黄燕华 刘春 鲁慧杰 王绥涛 王国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297-5308,共12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BSFLP)对杂交鳢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菌群及抗病力的影响。添加0(FM,对照)、2%(BSFLP2)、4%(BSFLP4)和6%(BSFLP6)BSFLP湿物质(分别对应添加0、9、18、27 g/kg BSFLP干物质)配制4种等蛋...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BSFLP)对杂交鳢血清免疫、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菌群及抗病力的影响。添加0(FM,对照)、2%(BSFLP2)、4%(BSFLP4)和6%(BSFLP6)BSFLP湿物质(分别对应添加0、9、18、27 g/kg BSFLP干物质)配制4种等蛋白质和等脂肪的饲料。选取420尾均质量为(10.84±0.01)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各组间血清丙二醛含量、溶菌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与FM组比较,试验组肠绒毛宽度、绒毛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BSFLP4组肌层厚度、杯状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BSFLP4组肠内容物菌群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FM组(P<0.05),物种多样性增加。BSFLP6组后肠菌群Sobs指数、Chao指数和Ace指数显著高于BSFLP2组(P<0.05)。用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BSFLP4组死亡率显著低于FM组和BSFLP6组(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BSFLP可以改善杂交鳢免疫、抗氧化能力,调节肠道形态和肠道内容物菌群结构、增加菌群多样性进而提高肠道健康,增强抗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综合来看,杂交鳢饲料中添加18 g/kg BSFLP干物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虫浆 杂交鳢 免疫 抗氧化 肠道结构 肠道微生物 舒伯特气单胞菌
下载PDF
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沉积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雨桐 李诗洋 +4 位作者 彭凯 黄文庆 胡俊茹 朱喜锋 王国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878-3887,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生长性能、体组成、营养物质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20尾均质量为(10.84±0.01)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对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hanna argus♂)生长性能、体组成、营养物质沉积率、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20尾均质量为(10.84±0.01)g的杂交鳢,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4组分别饲喂添加0(FM组)、2%(BSFLP2组)、4%(BSFLP4组)和6%(BSFLP6组)黑水虻虫浆湿物质(分别对应添加0、9、18、27 g/kg黑水虻虫浆干物质)配制的等氮和等脂的饲料。养殖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黑水虻虫浆添加量的增加,试验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SFLP2和BSFLP4组显著高于FM组(P<0.05),BSFLP4组最高;饲料系数呈相反趋势,BSFLP2和BSFLP4组显著低于FM组(P<0.05),BSFLP4组饲料系数最低;各组成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BSFLP2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肥满度、肠体比、肝体比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鱼粗蛋白质沉积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SFLP4组粗蛋白质沉积率显著高于FM组(P<0.05),各组间粗脂肪沉积率、粗灰分沉积率无显著差异(P>0.05)。黑水虻虫浆添加对全鱼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生化指标中仅试验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FM组(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在杂交鳢饲料中添加黑水虻虫浆可以促进其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粗蛋白质沉积率,最佳添加量为18 g/kg黑水虻虫浆干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虫浆 杂交鳢 生长 粗蛋白质沉积率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超声频率对黑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乳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赵雯静 石旺滨 +2 位作者 王洋 张兆丽 孟祥忍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改善鱼糜制品品质,考察不同超声频率处理对黑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乳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黑鱼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先增加后减少,游离巯基含量增加;当超声频率为25 kHz时,乳化稳定性达到最大值(11.9... 为改善鱼糜制品品质,考察不同超声频率处理对黑鱼肌原纤维蛋白结构、乳化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声频率的增加,黑鱼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先增加后减少,游离巯基含量增加;当超声频率为25 kHz时,乳化稳定性达到最大值(11.90±0.02)min。与对照组相比,黑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弹性、黏聚性、胶着度、咀嚼度均有提高;当超声频率为25 kHz时,凝胶弹性达到最高值(1.46±0.09)mm。综上,不同超声频率处理可以有效改善黑鱼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特性、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黑鱼 肌原纤维蛋白 结构特性 乳化特性 凝胶特性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杂交鳢(乌鳢♂×斑鳢♀)弹状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15
作者 温彩怡 江飚 +6 位作者 孙龑鑫 黄伟民 马壮 梁芝源 刘春 胡雄 苏友禄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108-114,共7页
【目的】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鱼类,为摸清杂交鳢弹状病毒(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HSHRV)的感染状况,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对珠三角地区养殖的杂交鳢弹状病毒病展开调查。【方法】对繁育阶段的杂交鳢亲... 【目的】杂交鳢(Hybrid snakehead)为我国重要的特种水产鱼类,为摸清杂交鳢弹状病毒(Hybrid snakehead rhabdovirus,HSHRV)的感染状况,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对珠三角地区养殖的杂交鳢弹状病毒病展开调查。【方法】对繁育阶段的杂交鳢亲本、鱼苗、水样进行随机采样;养殖阶段则选择固定时间进行随机采样,并在病害暴发时采样。监测周期内共采集333份样品,每尾鱼经无菌解剖后,取绿豆大小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混样,保存于液氮中,用于提取RNA;以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采用qPCR技术进行HSHRV检测。【结果】感染HSHRV的鱼体主要临床症状为不规则游动、打转,体表无明显症状,解剖可见肝脏、脾脏、肾脏、肠道和鱼鳔充血发红或肿大;qPCR检测结果显示,333份样品的HSHRV平均阳性率为13.21%,阳性样品主要集中在4-11月,其中,8月份的样品阳性率高达23.91%;养殖阶段的HSHRV平均阳性率(17.01%)显著高于繁育阶段的平均阳性率(3.26%);从鱼体规格来看,HSHRV最易感10cm以内的鱼,阳性率高达32.20%,主要在3-9月检出;HSHRV最不易感20 cm以上的鱼,阳性率低至9.52%。【结论】明确了繁育阶段和养殖阶段以及不同养殖规格杂交鳢的HSHRV阳性率,为深入了解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的流行规律提供参考,以期为养殖过程中杂交鳢弹状病毒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弹状病毒 qPCR 阳性率 养殖阶段 鱼体规格
下载PDF
基于激光促释固相微萃取分析乌鳢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
16
作者 宋恭帅 王丹丽 +2 位作者 袁婷兰 李玲 龚金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0-1427,共8页
为开发乌鳢制品以对其不同部位进行高值化利用,针对传统热辅助解吸-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时间长、解吸附不充分等问题,本试验通过激光促释解吸(LID)HS-SPME-GC/MS方法对乌鳢内脏、肌肉、皮和鳃中的... 为开发乌鳢制品以对其不同部位进行高值化利用,针对传统热辅助解吸-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检测时间长、解吸附不充分等问题,本试验通过激光促释解吸(LID)HS-SPME-GC/MS方法对乌鳢内脏、肌肉、皮和鳃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收集,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确定重要特征气味物质。结果表明,整个检测过程仅需约5 min。从乌鳢的内脏、肌肉、皮和鳃中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醛类、醇类、酮类、烃类、酯类和其他类等挥发性成分;其中,肌肉中己醛含量最高,为15.45μg·kg^(-1);而皮中壬醛的含量最高(18.52μg·kg^(-1)),内脏中最低。4个部位中,肌肉和皮的醛类物质总含量较高,分别为33.64和37.55μg·kg^(-1)。PCA和OPLS-DA结果显示,壬醛、己醛、1-辛烯-3-醇是判别4个部位最主要的3种物质,呈现鱼腥味、青草味、脂肪味、油腻味、土腥味等,是乌鳢气味特征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为激光促释快检技术在鱼肉样品挥发性成分测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鳢 固相微萃取 激光照射解吸 挥发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低鱼粉条件下添加磷脂酸、胆固醇及其复合物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贠彪 张含乐 +3 位作者 涂永芹 张凯凯 朱选 钱雪桥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磷脂酸和胆固醇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配制四种试验饲料,即不添加功能性成分的低鱼粉饲料(D1组,对照组)、添加0.5%磷脂酸(D2组)、添加1.0%胆固醇(D3组)以及0.5%磷脂酸+1.0%胆固醇复合物... 试验旨在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磷脂酸和胆固醇对杂交鳢生长性能和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配制四种试验饲料,即不添加功能性成分的低鱼粉饲料(D1组,对照组)、添加0.5%磷脂酸(D2组)、添加1.0%胆固醇(D3组)以及0.5%磷脂酸+1.0%胆固醇复合物(D4组)的试验饲料。用四种饲料分别投喂杂交鳢[初始规格为(30.58±1.55)g]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磷脂酸和胆固醇可以显著增加鱼体增重和蛋白质沉积率(P<0.05)。此外,饲料中添加磷脂酸显著提高了肠道胰蛋白酶活性,而添加胆固醇可以显著提高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同时添加二者复合物后可进一步显著提高增重,降低饲料系数,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P<0.05)。综上,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磷脂酸、胆固醇以及复合物均可以显著促进蛋白质沉积,提高杂交鳢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磷脂酸 胆固醇 生长性能 肠道消化酶
下载PDF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宇希 冯晓宇 +2 位作者 李行先 郭水荣 谢楠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3-686,共4页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2次,乌鳢塘换水6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乌鳢 池塘养殖
下载PDF
养殖杂交鳢迟缓爱德华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言峰 周爱国 +3 位作者 陈冠锋 陈建酬 张继平 张辉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从患病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argus)♂]体内分离到2株致病菌(ZS201364-1和ZS201364-2),通过对其生化特性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致病菌兼性厌氧,为革兰... 从患病杂交鳢[斑鳢(Channa maculata)♀×乌鳢(C.argus)♂]体内分离到2株致病菌(ZS201364-1和ZS201364-2),通过对其生化特性与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确定为迟缓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tarda)。该致病菌兼性厌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能运动,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2株致病菌对杂交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7.1×105cfu·g^-1和5.6×105cfu·g^-1。ZS201364-1最适生长温度为25~35℃、pH为7~8、氯化钠(NaCl)质量分数为1%,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高度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迟缓爱德华菌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杂交鳢仔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34
20
作者 刘文奎 樊启学 +2 位作者 杜海明 董俊峰 张磊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48,共4页
在温棚水族箱中养殖杂交鳢仔鱼,养殖密度分别为0.5、1、2、4、8尾/L,共养殖15 d,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0.5~4尾/L之间,杂交鳢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密度为4尾/L时,三者达到最大值;进... 在温棚水族箱中养殖杂交鳢仔鱼,养殖密度分别为0.5、1、2、4、8尾/L,共养殖15 d,试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在0.5~4尾/L之间,杂交鳢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密度为4尾/L时,三者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加养殖密度,仔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高密度组(4、8尾/L)杂交鳢仔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仔鱼的成活率随养殖密度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死亡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