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文学精神与文学经典——以战后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黄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1,共6页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学精神
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战后香港地区文学转型——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为中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艳丽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80,共20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不仅在接纳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和同步于世界文学潮流中为香港地区文坛培养出一批重要的本土青年作家,而且为香港地区文学主体性建设的初步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对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不仅在接纳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和同步于世界文学潮流中为香港地区文坛培养出一批重要的本土青年作家,而且为香港地区文学主体性建设的初步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开放性吸收,与内地、台湾地区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忽视或无力顾及形成了强烈对照,由此凸显香港地区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对香港地区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显示出了极其重要的当下意义和前瞻价值。最后,青年文学刊物在承续中国文学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参与了香港地区文学的历史转型,无疑沟通了被1949年作为“现当代”的分界线而划分开的两个时期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文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青年文学刊物
战后中国文学转型
主体性建设
原文传递
题名
文学精神与文学经典——以战后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为例的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黄万华
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6-81,共6页
文摘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学精神
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
Keywords
literary classics
literary spirit
the 1950- 1960 chinese literatur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战后香港地区文学转型——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为中心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艳丽
机构
山东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1-180,共2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青年文学刊物和战后中国文学转型研究”(编号:17YJA75102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不仅在接纳五四以来新文学传统和同步于世界文学潮流中为香港地区文坛培养出一批重要的本土青年作家,而且为香港地区文学主体性建设的初步展开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次,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视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开放性吸收,与内地、台湾地区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忽视或无力顾及形成了强烈对照,由此凸显香港地区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尤其对香港地区文学史的重新书写显示出了极其重要的当下意义和前瞻价值。最后,青年文学刊物在承续中国文学传统,尤其是五四新文学传统中参与了香港地区文学的历史转型,无疑沟通了被1949年作为“现当代”的分界线而划分开的两个时期中国文学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香港地区文学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青年文学刊物
战后中国文学转型
主体性建设
Keywords
Hong Kong region
literature
1950
s and
1960
s
youth
literature
publications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subjectivity construc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G237.5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文学精神与文学经典——以战后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为例的研究
黄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试论战后香港地区文学转型——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地区青年文学刊物为中心
王艳丽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