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侧积砂坝建筑结构研究及储层评价——以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砂体为例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阳 郭长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2-948,共7页
分析了在不同沉积环境下侧积砂坝的沉积模式,研究了侧积体的空间组合特征,并利用模式预测的方法建立侧积砂坝的建筑结构模型。研究表明,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侧积砂坝是小型河流形成的,其侧积体的空间组合模式为水平斜列式,侧积体的宽度... 分析了在不同沉积环境下侧积砂坝的沉积模式,研究了侧积体的空间组合特征,并利用模式预测的方法建立侧积砂坝的建筑结构模型。研究表明,孤东油田七区西Ng52+3侧积砂坝是小型河流形成的,其侧积体的空间组合模式为水平斜列式,侧积体的宽度为80~240 m,倾角为5°~12°。薄片、扫描电镜分析证实,七区西Ng52+3的成岩作用较弱,原始的粒间孔隙保存完好,储层孔隙度平均为32.3%,渗透率为3500×10-3μm2。侧积砂坝内含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等粘土矿物,使其储层物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积砂坝 侧积体 侧积层 建筑结构 孤东油田七区西
下载PDF
渗饱曲线法定量计算剩余油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延忠 贾俊山 +1 位作者 陈绍维 刘玉芹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0-41,共2页
精细油藏描述是目前定量描述井点与井间剩余油最完善和最系统的方法 ,但由于数值模拟主要在工作站上运算 ,且需要建立的数据文件比较复杂、工作量巨大 ,不利于在矿场应用。为此 ,用渗饱曲线法进行了井点剩余油的定量计算 ,并编制成软件... 精细油藏描述是目前定量描述井点与井间剩余油最完善和最系统的方法 ,但由于数值模拟主要在工作站上运算 ,且需要建立的数据文件比较复杂、工作量巨大 ,不利于在矿场应用。为此 ,用渗饱曲线法进行了井点剩余油的定量计算 ,并编制成软件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该方法应用于孤东油田七区西块 ,其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较为接近 ,经动态监测资料检验基本符合。该方法在微机上操作相对简单 ,是一种简便快捷、易学易用的剩余油定量计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饱曲线法 定量计算 剩余油 研究 定量描述 数值模拟 孤东油田
下载PDF
测井综合指数法识别新井高渗条带 被引量:3
3
作者 郭长春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5-759,共5页
分析高渗条带的测井特征和"对子井"测井变化,优选了微电极幅度差、声波时差、感应电导率等2类、8个特征参数,构建了高渗条带的模糊评价矩阵,确定了各参数的权重系数。从测井特征和"对子井"测井变化2个方面对高渗条... 分析高渗条带的测井特征和"对子井"测井变化,优选了微电极幅度差、声波时差、感应电导率等2类、8个特征参数,构建了高渗条带的模糊评价矩阵,确定了各参数的权重系数。从测井特征和"对子井"测井变化2个方面对高渗条带进行评价,进而对其进行二级综合评价,计算出高渗条带综合评价指数,以此定量识别高渗条带。利用该方法对孤东油田七区西18口新井的高渗条带进行定量识别,划分出Ⅰ级高渗条带、Ⅱ级高渗条带和非高渗条带3种类型。对新井高渗条带的识别结果与动态监测资料解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实测井综合指数法识别出高渗条带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测井 高渗条带 综合指数 模糊数学 弧东油田七区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